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

时间:2019-05-14 23: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

第一篇: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或判断题

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P31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P33 12、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

18、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应归功于教育。P72

19、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

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2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的归宿。P89

21、高等教育目标首先是为一定的层次: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简称“科”)、71个“种类”(简称“类”)和249种具体专业(简称“种”),专业的层次结构”就是“学科门类”、“专业种类”、具体“专业”三个层次的结构。P106(还应看看书)

29、专业模式分为两种:“大专业

模式”和所谓“小专业模式”。记》)体现了教育主导作用与

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学相长”(《学记》)P133 大学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

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体现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P138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因

材施教原则,“一刀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P136 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

化。P143

42、选修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

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内有限制或无限制的选择学科或课程。与选修制相配套的是学分制。选修制萌芽于德国,真正成型于美国。P160

43、学分制产生于美国,1917年蔡

元培首先在中国北京大学实行选修制。P161 何、音乐。P14

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P15

4、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p16

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8

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P19 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著名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P28 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P29

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P30 11、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 他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全国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全国教育都有重要的统领作用。P32

13、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大主持了评议会,提出教育独立论,主张教育要交由教育家去办,实行教授治校。P34 14、1993年启动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到2005年共有119所高校和六百多个重点学科进入工程建设。1998年5月,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向全社会宣布,“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以“985工程”为名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至2005年,已有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列入该工程。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于1999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5)。P40-41

15、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P44 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校教育机会的扩展,教育民主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扩大高等教育机会。2)调整教育结构。3)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美国)p47

16、我国古代“政教合一”和“学在官府”的现象说明了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9

17、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p55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综合——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所决定。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除了按照社会需求来确定外,还应按照人的需求来确定。P90

22、专业培养目标包括:1)培养

方向;2)使用规格;3)规范与要求。P95

23、英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能

水平和品德要素,能够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经济的每个某个方面或多个

方面对社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家”,往往还是 “大家”。P96

24、所谓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

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比如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史学家。他们的基本使命是运用各种抽象发价值符号系统构建某个学科的概念、定律和学说,创造新知识。P97

25、所谓实用人才,泛指一切从事

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比如工程师、教师、医师、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表演艺术家、发明家等等。P97

26、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首先可以

通过知识面以及职业适应面来考察。知识面和职业面宽广的是通才,事实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P98(还需要看书)27、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

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注意贤达化建设。P102

28、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P103

根据专业的不同外延,可以把高等

教育领域内的专业分为三个

“大专业模式”对应“通才教育”,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小专业模式”对应“专才教育”,代表为前苏联。P112 30、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P114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教

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P114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P116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了

《课程》一书,提出著名的 “活动分析法”;1923年美国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P118

31、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

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立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P118

32、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是: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P120

33、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P127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1)

专业理论性;2)独立性;3)创造性;4)实践性。P105

34、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状态体现了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P134;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

37、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P141 高等学校教学主要由三大环

节组成: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P144 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自觉指导法、练习法等。问答法又称“答辩法”、“谈话法”;

讨论法又称“辩论法”;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38、50年代末由美国“结构教育”的代表人物布鲁纳首先提出发现教育法;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P157、155

39、程序化了的教材通过机器来

呈现给学生的,称做“教学机器”;通过课本来呈现的,称做“课本式程序教学”;通过电脑来呈现的,称做“计算机辅助教学”(CAI)。P157 4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其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P140

41、较为重要的两种教学辅助形

式:个别辅助和分组教学。P141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

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

4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P143

4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P144

4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

1)基础研究雄厚;2)学科门类齐全;3)人才与智力密集;4)学术交流频繁;5)后备力量充足。P172 47、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对教师的内涵作出了原则上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上的内容: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P189

48、教师的角色特征有:传授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代理人的角色P189-190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又公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这一方面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有利于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师资选拔机制,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声望,也符合使我国教师资格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改革要求。P203 50、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成为 “职

称”,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制,将高等学校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P205

51、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

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就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

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62、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种尺度,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师职务或职称的一项制度。学位。P238 P206 63、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美国

52、高等学校管理以学术管理为特高等教育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征。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管理;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学术性”的组织属性。P208 —法国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

53、高等学校组织的“松散性”特管理;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征:目标的模糊性、组织的学—大学是自治的,同时接受国科性、组织的自主性。P210 家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资

54、从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结构上助。德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答: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2)

1、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答:洪堡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言学家。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鲁士教育部长,对德国的教育进行终身体系的形成;

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洪堡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系统地提出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了一整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泉;(2)高等教育有助于个人收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

4、简述科学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系(P58P)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高等学校将科学研究作为其重要的只能,也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说的第三项高等学校职能,指的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一起开放等。服务的职能最早是么哦国的高等学校中确立的,“威斯康辛思是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10、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P114)

答: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11、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P114)

答: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按纵向与横向结构来分类。

看,高等学校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性质的权力,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P211

55、以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关系,可以将西方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学术权力为主导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即“欧陆模式”;二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即“美国模式”;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称为“英国模式”。P211 56、1998年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7、分权型组织形式又可称为“学院制模式”,为许多西方综合性大所采用。P217

58、校院系三级组织结构,是国际高等教育的一般情况。校级以下设立学院,开始于中世纪大学,学系于19世纪上半叶始于哈佛大学。P219

59、高等学校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P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1条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P228 60、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代表为法国)、分权模式(代表为美国)、并重模式(代表为日本)。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分组管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力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P231 61、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P237 社会政治地位很搞,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在大学内部,校长拥有很大的权限。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目前的状况极为相近。P243 64、马丁·特罗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到50%之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则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超过50%,则表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P248 65、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66、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 育私营化。(P247)

代”。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从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出发,洪堡高度强调大学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与此相应,洪堡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学术自由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答:高等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意义,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意义,是高等教育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第四,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3、简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53、P71)答: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

用:(1)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2)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3)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4)科技进步强化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5)科技进步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关系;(6)科技进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1)实现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5、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

答:高等教育在构成文化本体与传递、深化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

(一)大学亚文化

大学亚文化一方面对大学内的个人及群体发生影响,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发挥作用。大学内的人与群体的观念和行为影响大学亚文化的形成、改变和发展;同样,特定的大学亚文化又会规定和影响着生活其中的个人与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表现。大学亚文化还对社会文化的改变与发展发挥作用。

(二)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承文化

2、改造文化

3、创造新的文化

6、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P77)答: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7、高等学校的职能(P79)答:(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

(2)发展科学 19世纪初,德国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提出了

“教学于研究相统一” 的原则,想”的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被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且为各类大学普遍接受。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

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只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应用。

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P88)

答:高等教育的意义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总之,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中介,是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

8、阐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P90)

答: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生来就有生长和发展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其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两者的错误在于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看不到两者的辨证关系。

9、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P90)答:(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第一是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第三是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第四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它是从学生认识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的,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四种类型: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

12、高等学校课程文件有哪些?(P119)

答: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目标,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一般分为三部分: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和附录部分。

13、阐述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P124-128)

答: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

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不同,教学认识活动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过程是有时限的。而正是由于学生在认识内容和路线上的确定性,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可控制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学答: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20、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P177)

答:高等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本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总教育情操。教师的教育情操是教师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理智性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教育性向。教师的教育性向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

教师自我。教师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教师对其工作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反思。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决定的;其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

评价能力。此外,新世纪,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三是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五是心理辅导能力。

3、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具体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生,促进青年一代发展的过程。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最终促成学生个人的发展。

第三,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必然具有教育性,必然要致力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

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同。

第四,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P140)

答: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5、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

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1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答:(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17、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

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8、简述讲授法及其具体要求(P150)

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执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以适当的知识材料通过语言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材料与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赋予新的意义并保持在记忆中。

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具体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3)语言的感染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师讲授要善于打比方,明了易懂。

讲授法目前仍是高等学校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9、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60)答: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结经验。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21、高等学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和内容(P177)

答:高等学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本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总结经验。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22、教师职务制度的特征(P204)答:教师职务制度的特征:(1)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水平才能担任的专业技术岗位。离开岗位,职务则不能单独存在。(2)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并有数额限制,不同于一次获得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称号。(3)教师任职条件的考核要看其综合素质,同时要与其使用结合起来。(4)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务评聘。

23、教师的教育情意(P198)答: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包括:

教育理想。教师的教育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巨大动力。

三、论述题

1、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P137)答: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1)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敏锐地觉察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要求,从而能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并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有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2)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启发教师新的思想和科学的创见,使教师保持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并将课堂中讨论的焦点问题移至科技领域继续深入;(3)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科研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2)科研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3)科研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4)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精神;(5)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2、根据高校教师劳动特点论述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P194、P196)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工作本身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可套用;此外,“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运用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知识以及教学的艺术等精神手段来影响大学生的。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劳动手段在多方面是教师个人的人格和言行本身,因此,其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教师劳动的群体性。高校教师劳动首先有很强的个体性,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实现的,在科研中教师也有很大的独立性与自由度。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教师的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教师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内涵以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一是较宽广的普通文化知识;二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三是教育学科知识。

2、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主要有:(1)教学设计的能力,(2)

教学实施的能力,(3)学业坚持

德素养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

2、职业道德素质。包括:(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

四、案例分析

教学部分

(一)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P129):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二)教学原则(P131)

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准则。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而提出的。

贯彻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

3、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

4、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强调民主,尊重学生是教育的第一要;

2、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

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和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培养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

2、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七)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160)

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但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任务后,人们大致取得了共识。在普通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多方面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地学习、探索和领悟、提高。任何“越俎代庖”和“胶柱鼓瑟”的做法,都不利于大学生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

2、科学与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

3、发展情感:大学素质教育的难点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

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

3、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

1、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积累有关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法则、定律、原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

3、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认为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

2、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大学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条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的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

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这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

(四)高校课堂教学环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补充:论述你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认识(见补充材料)答:(答案要点)

一、何谓“素质”、“素质教育”?

(一)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对人的素质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素质”就是人品,就是为人;广义的“素质”则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

对立的,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为纠正过于狭隘、过于片面、过于注重功利的专业教育的弊端。

二、素质教育兴起的全球背景与我国特点

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可再就业性)要求更加突出。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

4、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5、终身教育从一种思潮变为现实行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可逆转。

三、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那种狭隘的、片面的、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相对立,与那种崇尚即时的应用和看得见的“适应”的教育思想相对立。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彻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即更多地激发那种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其次,是旨在培养专业之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大学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使他们既具改变外部世界之智能,又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

3、人的素质的发展的鲜明特征一是强调,二是强调“内化”。因此,大学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提供

第二篇: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复习提纲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育方针

3.教学过程

4.教学大纲

5.教育目的6.课程

7.教师

8.现代教育技术

9.学制

10班级上课制

11.讲授法

12教学测量与评价

二、简答题:

1.世界教育结构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启示是什么?

2.学分制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4.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特征及关系是什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哪些努力? 6.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7.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原则

9.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有哪些方面构成? 10.通才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1大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12.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4谈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

15世界教育结构改革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启示 16.高等教育的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7.目前,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18如何对高等教育的教师进行培养与提高? 19.如何建立良好的高等学校师生关系?

20.为什么说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进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21.为什么说高等教育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22为什么说高校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三、论述题

23.从大学的职能历史演变,来分析现代大学的社会作用。

24.分析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

25.如何看待高等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关系。

26.结合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实际,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27.试论述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及转变。

28.论述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对教学活动的优势影响。

29.论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有哪些?

2011.10 3

第三篇: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2010)试卷

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2010)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B)。

A 层次结构B 科类结构C 形式结构D 能级结构

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A)

A舒尔茨B 斯特鲁米林C沃尔什D 丹尼森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C)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 <15%B>15%C 15%-50%D >50%

4.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D)。

A 中级人地B 中级专门人才C 高级人才D 高级专门人才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B)。

A 1985年B 1993年C 1992年D 1995年

6.“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C)。

A 复杂性B 简单性C 示范性D 创造性

7.选修制成型于(A)。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中国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D)。

A 北洋水师学堂B 京师大学堂C 三江师范学堂D 京师同文馆

9.教师劳动特点的(C)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A 复杂性B 简单性C 群体性D 创造性

10.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学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D)。

A 布鲁纳B 杜威C 范海斯D 洪堡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C)。

A 循序渐进B 教学相长C 因材施教D 防微杜渐

12.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A)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A 文法医神B 文理法农C 法商工农D 神哲理法

13.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 备课B 辅导答疑C 上课D 课后总结

14.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C)。

A 学衔B 学位C 学历D 学识

15.舒尔茨计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他认为,有(D)归因于教育。

A 10%B 15%C 23%D 33%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A)。

A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B硕士、博士、博士后三级

C协士、学士、硕士三级D协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

17.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D)。

A 积累文化B 统一文化C 引领文化D 改造文化

18.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法律

19.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A)。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

20.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C)。

A 扩大教学规模B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C 教师因材施教D 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二、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综合化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对)

2.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对)

3.“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对)

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

5.学生知识掌握多了,能力便自然得到发展。(错)

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对)

7.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错)

8.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对)

9.教学是学生独立发现的一种活动。(错)

10.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对)

三、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答题要点:

第一,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第二,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第三,教学活动场所的多样化。

2.简述现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答题要点:

第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发展科学;

第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3.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答题要点: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三,高等教育多样化;

第四,高等教育综合化;

第五,高等教育私营化。

四、论述题(2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答题要点:

第一,目标性原则。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身躯实际情况,确定适宜一办学目标;高等学校的所有管理活动和环节,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进行,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服务,以此目标为指导,协调处理好办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学校内外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从而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第二,整体性原则。高等学校管理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协调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教学与科研、老师与学生、学术事务与非学术事务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学校管理的有效运行。

第三,民主性原则。高等学校应该领先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办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师生员工和社会力量高等学校管理。

第四,效益性原则。高等学校按照办学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管理和运行过程中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使学校办

学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2.试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高等学校通过教学为科学研究事业培养大批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提供人才的“蓄水池”,而且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教学也有赖于科学研究的促进。

第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保证基础研究的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应用研究,扶持应用。

第三,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当今时代学科分化和学科综合是学科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既尊重个人创造又强调集体合作,在个人意志与社会需要、个人思考与集体智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实现科研效益的最优化。

第四,计划选题与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支持和尊重教师的自选项目允许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提出科研课题,为这些研究提供可能的条件。其次,要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计划课题,激励他们将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研究兴趣纳入到社会需要之中。

第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利益和教育影响力,确保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第六,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优先原则。首先,要重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其次,要把学风建设当作学校科学工作的生命线来抓。

五、案例分析题(1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谈谈高校课程特征。

答题要点:

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

一、概念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3、通才教育 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社会本位论 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

5、范式 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

6、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高等教育目的 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8、教学 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9、教学过程 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10、高等教学原则 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狭义课程 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2、高校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14、备课 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15、上课 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

16、学分制 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7、狭义教学方法 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通常教育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18、教学评价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判断教学检查所获得的教与学的资料的价值和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二、思考题

1、简述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答:(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另外,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特别是专门的政治、法律人才,直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2)高等学校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制度服务。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会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2、分析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答:(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这项职能是自大学产生之日就有的。不管如何发展是不会消失的。虽然这项职能是永恒的,但其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这既是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从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这不是直接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是指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比如,委托培养、推广技术、举办技术人才培训,利用高校图书情报等。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既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上述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

3、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答:(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①大量浅显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新的科学需要较专门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如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宇宙航天技术等。②现代科技的不断交叉和融合使得行业的界限日趋模糊,工作的专业化与综合化高度结合。(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4、试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总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见书70页到72页)答:(1)研究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与价值冲突。(2)研究高校学生的经济生活。(3)研究高校学生的课外与校外活动。(4)研究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5、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答:(1)具有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方向。不仅为教育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受教育者指明发展方向,并预定了受教育者发展的结果。(2)具有调控作用。高等教育目的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3)具有评价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4)具有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不仅能指导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能激励人们为实现目的而奋斗。

6、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答:(一)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勇于迎接时代挑战。未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将把竞争引入方方面面。在国际上,我们又面临着世界各国加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不断变化的挑战。(二)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反映客观世界的各门学科虽然有本质的差别,但却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在实施教育时,强调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的网络化综合型的知识结构。(三)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要有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自学能力,开拓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所在。在所有能力结构中,最生根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养成独立有效的自学能力。(四)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市场经济的一个生根规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十分重要。(五)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在未来社会中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六)要求具有国际意识。高等教育要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

7、论述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分为三大步骤、四个阶段。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学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展开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评定与调控。

1、确教学目标。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教学活动必须有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2、展开教学活动。分四个阶段:感知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3、评定和调控教学过程。这个步骤是对教学过程中流动的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加工的过程。8、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几个比例关系。答:这些比例关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课程体系的轮廓,是研究、改革课程体系的主要线索。(1)高校课程的三个层次的比例关系。第一级课程为普通课程,也称基础课程。第二级课程为专业课程,是集中体现某一专业特点的课程。第三级课程为跨学科课程,也称通识教育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把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交给学生,以保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选修课比较迅速地把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课题反映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邻域。(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须摆正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位置与关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4)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显性课程过去也称为“官方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是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高校教育工作的许多评价指标都是建立在显性课程上。潜在课程过去也称为“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5)大、中、小型课程。大型课程为100学时以上,中型课程在50学时到100学时之间,小型课程在50学时以下,而30学时以下的为微型课程。我国高校应提倡课程的小型化,在不断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相应地增加课程门数。要关注30课时以下的微型课的开发。

9、简述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答:(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具有前沿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3)具有思想性。教学大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4)具有启迪性。向学生教概念、教结论,要展示学习、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触类旁通、一通百通。(5)具有教学适用性。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把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顺序性。

10、试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见书183页到185页)答: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1)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2)在教法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职工会学生学习转变(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11、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3)遵循项目掼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5)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12、简述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答:(1)研究教育教学内容(2)研究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4)研究教育教学技术(5)研究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

13、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对教师起制约作用。(2)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一是学生要完事系统地掌握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实践;二是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律从头学起。(3)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开展的途径。(4)高校教学过程是学生由学习活动向职业劳动过渡的过程。高校教学过程是学校教学全过程中带有部分质变的过程。是由四个原因决定的:一是由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二是由高校教学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功能决定的。三是由高校教学内容的部分质变决定的。四是由高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决定的。

三、论述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答:(1)遗传素质及其作用。第一,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遗传素质就谈不上相关的发展。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基础无从发展。第二,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不是静态的,它有一个成熟发展的过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人的遗传素质既有“类”的特征,也有“个”的特点。即使是兄弟姐妹、甚至孪生姐妹也不尽相同。遗传素质仅仅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们在“个”上的差异,只能为人的某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2)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体现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故也称为自觉能动性。(3)社会环境及其作用。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存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4)实践活动及其作用。是指主体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换的活动,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5)教育及其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环境是人们活动群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不是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教育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所以能起主导作用,其原因有三:一教育是受社会委托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二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地地影响人的活动过程,避免了环境与实践活动对人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问题,能有效的对人施加影响。三教育是在特定环境由受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负责实施的活动过程,可以使受教育者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捷径。

影响人发展有五个因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上述五个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因为遗传素质的开发靠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调动离不开教育,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筛选和调控,社会实践对人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组织和规范。而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英勇表现,教育只是社会关系借以影响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在人的发展上起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因为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性;也不能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

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某个教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答:高校的教学原则很多,有的原则是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称为总原则;有的原则是指导某:一过程、某一阶段的,称为分原则。高校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面谈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落实,是教育社会性的要求。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教书育人。提出的根据是教学活动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四点:一是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二是在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统帅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三是就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四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政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3、论述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答:启发式和注入式是历史上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千年来,注入式所以在中外流行,一是因为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者不懂得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二是因为统治阶级越是走向反动,就越是害怕改革前进、害怕真理,越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才;三是师德尊严和抱残守缺的观念的影响。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学地完成学习任务。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是指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1、在教学目标上注入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启发式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注入式将教师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仓库和存贮器,忽视学生学习的性,不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对学法上的指导。启发式在肯定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教学成果最终要从学生学生的变化来体现。

3、在教学方式上注入式喜欢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和最大程度地记忆。教学方式单调死板。启发式着眼于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学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注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配合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备课的基本要求。答: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备好教材,其次是备好学生,第三是备好教学方法。简称“三备”。1、备教材:必须抓住三条线,进入三个境界。背好教材。必须抓住三条线,进入三个境界,上好三个台阶。抓好三条线,是指抓好明线、暗线和虚线。教科书里的章、节、目是明线,是教材的“骨架”,反映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吃透明线,教科书的轮廓在头脑里立了起来。暗线是指教科书章、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虚线是指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进入三个界。是指教师和教材之间形成的三种关系:一是“我和它相识”,二是“我请它跳舞”,三是“它在我心中”。上好三个台阶。“懂”是第一个台阶;“透”是第二台阶;“化”是第三台阶。2、备好学生。“备课备人”。备课不备人,教学丢了神。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还要考虑在编写教案中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各有所得,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备好教学方法。组织教材,是对教材作教学法的加工,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东西。要贯彻启发式指导原则,避免注入式的授课方式。依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授方式方法。教师的备课观念要由“教学生学会什么”向教学生会学什么“转变。

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上课的基本要求。答:除了应当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外,还必须达到六点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二是知识技能教育目的,三是心理卫生教育目的。(2)内容正确。就是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观点的论证、事实的描述,都应准确客观。(3)方法恰当。选择和运用要恰当。事必有法,然后可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4)组织得好。是指课堂教学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组织性。(5)积极性高。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处于积极的思维和情绪状态。教师把授课作为一件乐事来做,讲课时充满热情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人,听课全神贯注。(6)语言生动。主要有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形体语言。口头语言要清晰、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音速要快慢适中,要抑扬顿挫;板书语言要写规范字,字迹清楚,避免错别字。形体语言要文雅得体,恰到好处。

5、联系实际,谈谈运用某个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

1、讲授法:讲授法也称口述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具体方式、是高校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成本低,教学效率较高;通用性强;能寓思想教育于讲授之中。缺点是: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课堂讲授的知识;较长时间的听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并遗忘许多内容。讲授法适用于: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基本要求是:讲授内容要准确;讲授要注意系统和逻辑性;讲授要有启发性和情感性。;讲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讲授要善于运用板书相配合。2、讨论法:是高校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它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适用于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基本要求是出好讨论题目;讨论前师生都要作好准备;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要注意发言的全面性;讨论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3、自学指导法:是高校教法改革关注的问题之一。优点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适用范围:内容上、对象上、教师上、环境上。

六、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近年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深入发展。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理我是首当其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所有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使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七、你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师生的下式关系和非下式关系的现状?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一)这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组关系。

1、师生的正式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组织中发生的关系,即各自在学校中的地位、任务、义务、权利、责任等。正式关系是学校性质的规定,其指向目标是学校的教育目的。

2、师生的非正式关系。这是指学校正式组织之外的,师生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非正式关系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兴趣、爱好的相同促成的,有地域观念形成的,有性别之间的关心形成的,也有特别事件的触发而形成的(如突发事件的处理、严重事态的影响等)在高等学校里,非正式关系的形成可以带来多种结果,如朋友情,这是应当提倡的;如忘年交,这是两代人的朋友情,是值得珍惜的;如意簿,只讲利益不讲责任和感情,这是要警惕和防止的;如仇敌恨,记恨于心,挟嫌报复,这是要乇底否定的;如师生恋,这是具体分析,正当的师生恋不应压制,更不应飞短流长,而不正当的师生恋则应受到谴责,加以制止。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由于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所以,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靠教师的努力。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有明确的菜识与认同。由于高校活动的特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目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关系趋于表面化,各自的角色规范没有达到明确的共识与认同。师生之间缺乏朋友情,常吟“生意经”,感情淡漠,交往不多。这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也反映在课后活动上,为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理解与沟通,教师应当有主动精神,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延长交往时间,主动增加交往频率。尽管高校教师实行的是不坐班制度,可以上课来下课走,但是,高校教师不应有雇佣观点,不应忽视学生渴求与教师交流的愿望。

(二)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高校教师的权威不在教师的职务和地位上,也不在教师严肃的面孔中,而在教师的人品、常识、才华和恰当的教育方法中。教师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学生,要求学生服从。教师不是真理的唯一拥有者和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与生长的向导和生活的朋友。教师要通过双向对话、双向沟通,消除隔阂,加强理解,在关爱学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氛围中树立权威。

(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有四个层面,即:

1、学生是人,是具有潜在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价值的人,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权利。

2、学生是成长发展着的人,他们会有不足、有弱点、有缺点,所以他们才是学生,但是他们改正得快、提高得快,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具有新生力量的一切特质。

3、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具有作为人的完整的需要,如生物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教师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处理他们的各种需要,而不是象社会各具体行业面对和解决的只是某一种需要。

4、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这是他们的根本特性。明确了学生观的四个层面,既可以防止教师中心论,也可以防止学生中心论。高校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有科学的指导意识、服务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教学相长意识,高质量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2008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姓名:班别: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把题号和所选选项的字母写在答题册上)

l、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政治教育B、教学

C、科研训练D、社会实践活动

2、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

A、法国、意大利、瑞典B、法国、意大利、德国

C、法国、意大利、英国D、意大利、德国、瑞典

3、就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而言,如果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

A、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B、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

C、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D、公立高等院校、私立高等院校

4、从学科是分科地组织还是综合地组织,即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类,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C、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中心)课程D、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探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裴斯泰洛奇C、夸美纽斯D、陶行知

6、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

A、层次结构B、科类结构C、区域结构D、形式结构

7、教学大纲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

A、说明、目标、过程B、说明、本文、附录

C、目标、过程、方法D、说明、本文、方法

8、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

A、公立教学型大学B、私立教学型大学

C、公立研究型大学D、私立研究型大学

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或讲演系统的知识,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讨论法B、参观法

自学指导法D、讲授法

10、教师劳动的()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A、创造性B、复杂性C、群体性D、个体性

二、概念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高等教育目的2、英才教育

3、教学过程

4、课程

5、教学组织形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简述现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5、简述你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四、论述题:(共30分)

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退学网”现身网络意味什么?

浙大城市学院80名学生面临退学,学校设立“西点军校班”严格监管那些学业放松、缺乏自律的学生,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关注。学生考上大学后因缺乏自律、学习放松 而跟不上学业,导致退学的事件逐年增多,被退学的学生中,不乏当年高考中的高分考生,甚至包括保送生。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中国退学网”。(资料来源:大江网教育E线 2007—04-02)

与被学校劝退相反的是,也有学生主动要求退学,重庆邮电学院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 生给学校写申请要求退学,理由是“看不起学校”(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S/2006-05—23/04239936845.Shtml)

1、请针对上述材料中所列举的事件,谈谈为什么会出现高校学生退学的事件?(10分)

2、运用所学高等教育学知识,并结合实际谈谈,为了防止和应对这样的事件,高校教师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20分)

下载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论述

    教育学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63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构建P86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P139 4、如何理解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55 5、试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老师点题内容——华师培训点)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 4~6个(每个3~4分) 2、简答题 5个 3、论述题 2~3个积聚大量图书,1213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14答:高级性、专业......

    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D A.注意定向阶段;B.获得和保持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D.记录阶段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3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最早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 )。 (第1章) C A.柏林洪堡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 B.北京大学......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题库

    1.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 基础性B. 专业性 C. 人文性D. 科学性 正确答案: B 2.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 ),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A. 主要目的B. 最高目的 C. 主要目......

    福建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一、是非判断题 (10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核要点

    《高等教育学》考核要点 第一章 绪论 1、 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