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妻子的10大不良心理
中国妻子的10大不良心理
逼夫成“龙”
很显然,有这种想法的女人往往有很强的虚荣心,所谓“夫荣妻贵”;此外,她们往往还有很强的依附心理,所谓“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依赖性,她们不惜给丈夫施加各种压力。当然,鼓励丈夫发奋图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句话:逼夫成龙的女人太愚蠢。
忽视性爱
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大多谈性色变,尤其女人的性欲望更是受到压制,她们主动提出性需求被视为“不正经”,是“淫妇”。与此相适应,她们对婚姻中的性也仅仅看成一种为了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这种性观念的偏差,使她们远离性愉悦、性享受,造成事实上的性与爱的分离。现代婚姻应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统一。和谐的性生活不仅有助于夫妻情爱的加深,而且有助于夫妻的身心健康。
不修边幅
这样的女人在中国不在少数,尤其在生完小孩,逐渐进入中年以后。这样的女人往往有如下心理:一是“保险箱”心理,以为“革命”到头,可以马放南山了,所以衣着随便,不再注意修饰。二是懈怠心理。就是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一切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说这样的女人能不让丈夫失望吗?丈夫也许嘴上不说,可心里明白着呢。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一句话:不修边幅甘做黄脸婆的女人太粗心。
多疑、骄横
多疑的女人往往出于对婚姻的不自信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对婚姻的不自信,所以她老是担心丈夫情感移位或行为出轨;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生怕哪一天被丈夫抛弃。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独立自主,在于对婚姻本质缺乏认识。至于骄横的妻子则常令丈夫沮丧,有口难言,而直接影响了夫妻和睦。一句话:多疑骄横的女人太可怜。
不顾丈夫尊严
你可以讽刺男人其貌不扬,但你决不可能嘲笑男人的无能。能力——赚钱的能力以及性能力,乃是男人尊严的两大方面。感受不到尊严的男人往往会自暴自弃,自卑自艾。因此,聪明的妻子总是极力去维护丈夫的尊严,通过各种“花言巧语”和“技术手段”激励丈夫扬帆破浪,重振雄风。一句话:不懂维护丈夫的尊严的女人太无知。
爱攀比好虚荣
有人形容女人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因此,如果没有女人之间的相互攀比,争奇斗艳,风景又怎会“亮丽”呢?但是,假如不按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那就过于虚荣了。这种过分的虚荣往往使那些非“财大气粗”的男人产生精神紧张,甚至为此不堪重负。一句话:爱攀比好虚荣的女人太“恐怖”。
体贴不入微
体贴不入微这是那些自认为“贤妻”的一个通病。一些妻子在抱怨丈夫:对他关心有加,照顾周到,为什么他还是不满意。可她也许不知道自己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冷落或贬低了丈夫的亲友,导致了丈夫的反感。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且还涉及到两个人之间不同社会关系(如亲友)的互动。忽略这种社会关系,往往会加深婚姻“围城”的感受,并滋生冲出“围城”的欲望。一句话:体贴不入微的女人太可悲。
随意泄露隐私
家庭是最私密的场所,婚姻是最私密的关系。有些女性不了解这一点,喜欢在女伴中间谈论家中“秘闻”,乃至发生在夫妻之间的隐私事件,且进行互比互评,以获得某种心理满足。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它“出卖”的不仅仅是丈夫,而且还“出卖”了自己,“出卖”了整个家庭。人们常说,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如果个人的隐私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婚姻家庭生活难道还能温馨得起来吗?
缺乏主妇意识
主妇意识与主妇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归根到底涉及到女性如何扮演好家庭角色——主要指妻子角色和母亲角色的问题。
有道是:“抓住丈夫的心,首先要抓住丈夫的胃”。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太具传统色彩,但其中却透露出一定的道理。持家或家政能力差的女性,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应该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追求。
“控夫欲”过旺
“控夫欲”过旺实乃现代婚姻中的“常见病”。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妻子因缺乏自信而多疑猜忌,因“关爱”丈夫而处处操心,因怕丈夫“变坏”而时时设防,如此等等。“控夫欲”过旺者,刺伤的不完全是丈夫,还包括她本人——随时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之下而不能自制。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控制”与“反控制”将不会停息,何不做个高明的“驭夫”者,让丈夫开开心心地成为“自由人”,且心甘情愿地在你的视野之内?
内裤泄露女人性态度
(2012-03-20 00:23:36)
超级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在她那令人迷炫的裙波下,到底有没有穿内裤,是当时男人们最“性”高彩烈讨论的话题,因此,女人最具神秘色彩的内裤,含有强烈的性暗示,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而东方女子对于自己的性爱,都习惯藏在心底或是放在幻想中自我沉醉。殊不知,却在不自觉的状况下,藉由自己贴心的内裤,将心中最深处对性的渴望、性爱的方式泄露了。
★诱惑型:黑色蕾丝内裤
这是A片中女主角的基本配备,因为此款内裤最能激起男性原始的冲动,令男性无法抗拒的性诱惑。因此爱穿黑色蕾丝内裤的女人,潜意识中希望征服男性,挑逗情欲,喜欢热情大胆的性爱方式。
★健康型:白色棉质内裤
此类型的女人属于活泼亮丽的可人儿,喜欢追求阳光般的生活,对自我的期许颇高,努力实践自己的目标。对于另一半的要求,期望他是个率性洒脱、积极向上的男子,渴望拥有一份踏实稳定的性爱!
★可爱型:印花图案内裤
此类型女子是属于较缺乏主见的小女人,对于爱情或性爱都抱着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理,不敢随便尝试,凡事均点到为止,十分保守自持型。但是若遇到伴侣十分主动和强烈,则可能引爆热烈的响应。
★浪漫型:粉色系内裤
温柔甜美又讨人喜欢是此类型女人共通的表现,对性爱充满着罗曼蒂克的幻想和害羞保守的矜持,喜欢温柔的情话和甜甜的亲吻,期待英俊的白马王子来临与自己浪漫的享受一切。
★主动型:艳色系内裤
此类型女子在潜意识中都不自觉的喜欢采取主动,期待引导对方走进自己的心理或身体,干脆、大方是此种女子的共通点,无法忍受大男人主义的作风。
★逆来顺受型:破损的内裤
把内裤穿道破洞也舍不得丢弃的女性,她对于爱情的幻想几乎破灭,甚至对于性爱也像例行公事,如同吃饭、上厕所般的没有感觉,对生活也采保守认命的心态,喜欢怨天尤人,也不太满意现况。
★平淡无奇型:宽大松弛的内裤
此类型女子对于性爱早已缺乏神秘感,对伴侣也不太要求他一定要在浪漫的气氛下或香香的气味中进行,虽然偶尔也很愉快,但缺乏浪漫的感觉。此类型的女子对自己的外型容易因为懒得打扮而变的很随便。
男人功夫很出色的9个信号
经常听人说什么样的男人性欲旺,什么样的男人那里令人满意,什么鼻子大,耳朵肥,胡子多,体毛重,屁股翘...是的,都是因为对性的渴求让人充满幻想,做为男人,我就总结一下男人,给你指出“他”在床上很出色的九个信号,帮你挑个好男友:
1.他穿着得体
我不是说如果他没穿Armani你就不可以跟他上床,只是比起那些不修边幅的家伙来,一个注重穿着的男人更有可能是个有礼貌的爱人。此外,如果他能注意到上衣和裤子的搭配,他一定也会把指甲修饰整齐。不过当心那些过度追求衣着的人。如果一个男人会在镜子面前反复检查自己的外表,恐怕他更喜欢自我陶醉,而不会和你分享快乐。
2.他站得笔直
低头走路的男人是那种靠在沙发上,抱着零食,不停摆弄手中遥控器的男人,这种形象你未必喜欢。好的姿势代表自信和能力,因此站姿优雅的他最有可能带你攀上快乐云端。
3.他凝视着你
当他与你交谈时,会凝望你的眼睛,而你说话时他会认真地倾听。在餐厅里他不是东张西望,而是专注于你。不会用眼睛交流的男人不可能是好情人。而那些能发现你小拇指上的小伤疤的男人一定可以在床上把你奉为人中的极品。
4.他很有幽默感
没人喜欢对待生活和自己太过严肃的男人。性,如我们所知,有时会很尴尬,最棒的情人是在那一刻还笑得出来的人。当侍者不小心把红酒洒在他的免烫夹克上,他没有暴怒而是乐了起来,说明他具备相当的幽默感。
5.他连说带比画
一个男人如果手舞足蹈,两掌相互挤压,或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只说明一点,他们没有拘束,触觉敏感。你可以期望他们有好的表现,尤其在用口的时候。
6.他爱微笑
这类人有幽默感,还不止于此。他的笑容应该波及他的眼睛,而且他笑的时候应该不害怕张嘴。如果他双唇紧闭,则可能不够勇猛。
7.他很慷慨
小里小气的人通常不太可能让你满意。吹嘘自己花多少钱买了一瓶红酒的他,对床上表现的感觉会非常到位。让我们折中一下:一个不介意花钱,但并不浪费的男人。
8.他会跳舞
不一定非得像瑞奇·马丁跳得那样出色。实际上,他只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有愿望摆动他的身体,这表明他喜欢冒险。一个不在意自己形象的男人,一个喜欢尽情享乐的男人,这代表着他性方面的潜力。
9.他胃口很好
不是说吃的很多,而是有很好的食欲,这说明他很健康,做起事来就有动力,不要期望饭都不想吃的人能干些什么。
健康危害
年轻人由于身体,性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他们的不应期是较为短暂的。所以年轻的时候多数人能重复多次性交,这是事实。但除了身体的因素外,另一个决定不应期长短重要的因素是性交质量!
美国人做的一个统计,性交时间越短、质量越差,不应期就越短;而性交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即不应期就相对较长。这个调查统计和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这是为什么呢?美国人做的一个统计,性交时间越短,质量越差,不应期就越短,而性交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即不应期就相对较长。这个调查统计和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从根本上来说,性交实际上是一个性能量的“释放”过程。性交时间短、质量差的时候,身体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身体就有将“剩余”的能量排出的需求。所以,此时的不应期是相对较短的;而在性交时间长、质量高的性生活中,由于此次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已经得到满意、完全的“释放”,身体也就没有了再度性交的需求。此时最需要的是性系统的休息、恢复。所以,此时的不应期就相对较长了。从根本上来说,性交实际上是一个性能量的“释放”过程。性交时间短,质量差的时候,身体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身体就有将“剩余”的能量排出的需求。,此时的不应期是相对较短的所以,而在性交时间长,质量高的性生活中,由于此次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已经得到满意,完全的“释放”,身体也就没有了再度性交的需求。此时最需要的是性系统的休息,恢复。所以,此时的不应期就相对较长了。
男性特有的不应期是身体为了利于性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作的一种“暂时关闭”性系统的“保护程序”。在不应期强行加大性刺激,强迫自己再次性交就是让性系统超负荷工作。更不利于性系统的恢复的,长期下去也就容易产生性功能损害,出现性功能障碍了。男性特有的不应期是身体为了利于性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作的一种“暂时关闭”性系统的“保护程序”。在不应期强行加大性刺激,强迫自己再次性交就是让性系统超负荷工作。更不利于性系统的恢复的,长期下去也就容易产生性功能损害,出现性功能障碍了。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接诊到这样的病例:出现了早泄的病人,为了“补偿”自己的不足,经常强行刺激性器官,重复进行性交,这就大大加重了性系统的负担。长期下去,身体是要进行“反抗”的。他们往往很快会开始出现不应期过度延长(超过24小时),这已经是阳痿的早期表现了。如果病人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治疗,他们是很难避免出现阳痿的。在临床,经常可以接诊到这样的病例上:出现了早泄的病人,为了“补偿”自己的不足,经常强行刺激性器官,重复进行性交,这就大大加重了性系统的负担。长期下去,身体是要进行“反抗”的。他们往往很快会开始出现不应期过度延长(超过24小时),这已经是阳痿的早期表现了。如果病人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治疗,他们是很难避免出现阳痿的。
所以说,在性生活中,最为关健的是让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才是良性的、高质量的性生活。而单纯追求性交的次数是难以为女性带来真正的性高潮的。所以说,在性生活中,最为关健的是让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才是良性的,高质量的性生活。而单纯追求性交的次数是难以为女性带来真正的性高潮的。
男性都希望在性生活中充分满足女性,从而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并使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男性的本能渴求,也是社会角色的需求。这种希望很正常,我们作性医学的推广也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的。男性都希望在性生活中充分满足女性,从而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并使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男性的本能渴求,也是社会角色的需求。这种希望很正常,我们作性医学的推广也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的。
要在性生活中满足女性。关键是让女性的性反应周期不受中断,让她能达到高潮。使她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在于质而非量。如果多次性交都只是低质量的,使得女性的性反应周期多次中断而无法达到性高潮,她积聚的性冲动能量无法释放的话。这就更使女性不满、烦燥不安,甚至认为你只是在她身上发泄。这就真的是吃力不讨好了。如果你在性生活中有很好的“表现”,你也就没有必要在数量上过分追求了。要在性生活中满足女性。关键是让女性的性反应周期不受中断,让她能达到高潮。使她积聚的性冲动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在于质而非量。如果多次性交都只是低质量的,使得女性的性反应周期多次中断而无法达到性高潮,她积聚的性冲动能量无法释放的话。这就更使女性不满,烦燥不安,甚至认为你只是在她身上发泄。这就真的是吃力不讨好了。如果你在性生活中有很好的“表现”,你也就没有必要在数量上过分追求了。
当然,如果你拥有较强的性能力、掌握较好的性技巧,能控制、掌握在女性达到多次性高潮后才自己进入性高潮(射精)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你会是很幸福的人。当然,如果你拥有较强的性能力,掌握较好的性技巧,能控制,掌握在女性达到多次性高潮后才自己进入性高潮(射精)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你会是很幸福的人。
但任何人都应该牢记顺应自然的性生活保健原则,别强迫自己、勉强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最终会损害自己健康的事。但任何人都应该牢记顺应自然的性生活保健原则,别强迫自己,勉强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最终会损害自己健康的事。
第二篇:心理辅导案例——学生杨东良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
张苗
摘要:本文从问题学生的定义入手,结合自己一线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解决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变
一、背景材料
我是新接着个班的班主任,大部分学生很聪明,也很调皮,还有一些纪律和学习都不好的同学。
二、分析
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我认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品德、学习、心理、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注意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老师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根据我的观察,问题学生单独一方面的问题比较少,经常是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
三、方案
1、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感情投入,密切关系。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心理辅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合作。
3、同辈指导,有效控制。
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四、问题学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反思
接手这个班时,采用我惯用的“爱心教育”法,去关心他们,设法走进他们的心里。课上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课下和部分学生谈心,找出他们好动的症结在哪里,最需要的是什么,还利用日记等形式和他们沟通交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都及时给予解决。时时处处、一点一滴的感化他们。慢慢地风气有了好转,他们也开始注意别人的评价,关心集体荣誉了。
最挠头的还是那个“调皮大王”杨东良,谈话多次,当面表现挺好,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但我发现他劳动很积极,于是就适时的在班上表扬了他几次,而后找他谈话,让他说说受到表扬和被同学指责的不同感受。大概是我的积极评价和诚恳态度打动了他,他的行为开始有所收敛了。使他改变最大的是那次手抄报展示,大家挨个介绍展示,轮到他时,他突然把手里的小报揉作了一团,我诧异地走过去,轻声问他怎么了,他说报办得不好,丢人。我打开他的小报,说实话,水平真不怎么样,但这却是他第一次按时完作业。我把小报展平,举给大家看,并说:“大家看看这份报,虽然不如其他同学办的精彩,但他是认真办了,一张纸都写满了,只是缺少色彩而已,纸也不够规范,才显得不好看。我觉得这是他完成作业最好的一次,你们说呢?”大家一致肯定并予以了热烈的掌声。之后又多次鼓励他按时完作业,他真的那样做了。
最有效的改变是让他担任“班长”之后其实就是负责擦黑板。我班的黑板经常是擦不干净或有的同学干脆忘了擦,惹的带课老师很生气,屡次到我跟前告状。面对这个情况,我悄悄地把他找来,谈黑板干净的重要,征求他个人意见愿不愿意担任这个“班长”,他欣然应允,坚持两周,效果不错。我全班表扬了他,大力宣扬了他的光荣。他的改变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在日记中提到了他的进步,我也即时在班上读了,逐渐自信代替了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最近他还日记中写到: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快完了下学期就要小学毕业了,我还不想离开小学呢,我还有许多知识没学会呢。他知道学习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变。并且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的几个“铁哥儿们”也逐渐有了新气象。
真的是这样,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时,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用爱心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力量,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耀,从而调动起他的情感因素,他人生之路也会走得更自信,更精彩。
第三篇:燊良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二O一一年四月三十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小组于4月30日就此方面做出了调查。此次活动以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97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大学生如今的学习现状,例如从第8题我们可知,有60.1%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后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20%的学生表示学习和工作无法协调。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陷入了迷茫状态,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9题,对于平日的学习生活,有一半的学生表示只求通过考试,29.6%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只占5%。可知,宽松的大学学习方式让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松懈了下来,他们的学习态度需要得到纠正。
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此次调查的突出问题,据数据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有1~5个自己关系密切、可以支持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在平时的外出活动中,有91.3%的学生会选择与自己的恋人作为陪同,而83.2%会选择自己的室友,但选择独自一人外出的仍然占有较高的比率,有39.9%;在交往过程中,相处融洽、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都占有1/3以上,有10%的表示互不关或只是点头之交。这表明有一部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出现问题,或者是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在交往的主动性方面,如第3题,68.7%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倾向主动的只占21.4%,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欠缺主动。
三.生活方面
在情感生活方面,有63.3%的学生表示在恋爱中会出现性格不合的问题,39.9%学生觉得爱情与学习不能兼顾得当,从而造成困扰。经济在其中也占据了小部分。这表明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造成波动。在亲情方面,如第6题,有51.3%的同学表示自己一个星期
于父母联系一次,一星期两次的占36.7%,一个月一次的占10%,而一天一次的比率只占2%。这表明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小,亲情沟通欠缺,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容易出现隔阂。在平日生活心理情绪方面,如第7题,面临着充满激烈竞争的生活,30%的学生能积极面对,但有39%的学生表示会出现情绪失衡的情况,而且还有1/3的学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表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程度需要得到提高。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小组认为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进行多一点的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下是我们小组的一些建议: 1.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
2.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以及更完美的认同,鉴别能力更高,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这对大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十分重要。
3.学校提供的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到位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请,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
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四篇:白领工作中的良心理素质和心理危机
工作中的不良心理素质
1、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缺乏自信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四招治疗职业枯竭症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水至清则无鱼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追求超越自己的能力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现实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5、骄横,不顾及他人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6、喜欢孔雀开屏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自信太过,目标不切实际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8,自己裹足不前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9、不懂得换位思维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假装什么都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11、祸从口出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
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12、失去方向感,总是在怀疑自己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怀孕的自己“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总是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华德普与巴特勒认为:应该重新找出与自己的价值有关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最终本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上述12种行为模式的影子,然而,在迈向成功之路,不论主管或基层员工、都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
第五篇:中国医师奖——周良辅教授材料
大医精诚 妙手回春
——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
古人云:“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这便是对周良辅教授最好的诠解。
周良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是国内顶尖级的学科带头人。目前,他是中国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着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亚太神经外科协会执行委员等多个高层次专业职务。
他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从医40多年来,周良辅教授始终坚毅、执着地追求与探索神经外科医学领域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创业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中的高难度项目与创新技术的开展,如:颅脑显微外科、颅底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镜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研究和应用,同时也从事分子神经外科的研究工作。在脑血管瘤、颅内和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很深造诣。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4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获得上海市医学最高荣誉奖项——“医学荣誉奖”;1998年荣获“光华医学奖”;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
一、妙手回春,济世救人
周良辅教授自1984年担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以来,带领全科同志艰苦创业、勤奋不懈,把神经外科从仅有50张床位、10名医生的科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流的诊疗设备和设施,现在床位600张,医生102人,年均手术量10000台左右,年门诊总量30000余人次(其中90%病人来自国内各地,10%来自海外),年急诊量5000余人次,是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蜂拥而至,经过他的妙手回春,使许多生命的奇迹发生,华山神经外科的品牌享誉海内外,并具有国际化的特征,临床技术的不断创新,高疑难病症的诊治解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题发言与交流。
2000年成立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以来,周良辅教授又带领着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全面提高神经外科的诊疗水平,使神外集团医院发展成为在上海市内拥有7家分院、在江浙两省拥有6家分院的“航空母舰”,临床医学中心则成为目前国内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医教研基地之一,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诊治等医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达国际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谁知道,周良辅教授这一系列的成功背后,是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付出,又凝聚着多少智慧与汗水,才使多少病人获得新生,使多少生命发生了奇迹。提到脑部肿瘤手术,常常令人胆颤心惊,因为脑肿瘤的部位与其它部位的肿瘤相比,颅底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而且与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解剖 复杂、风险大、死亡率高,往往使许多医生望而却步。但在周良辅教授眼中:外科医生手中的一把刀,维系着多少人的生命,刀开得好不好,会影响着病人的一生和整个家庭的幸福。因此,选择了做医生,就选择了不断地追求与探索,能够掌握最新、最高难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是他最大的奋斗目标。
于是,在他4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除了看门诊、做手术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看资料、做实验上。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忍受着福尔马林刺鼻的怪味,一次一次地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解剖研究,寻找手术刀进入病变部位的最佳路线,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中,他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最佳的“入路”,力求使肿瘤部位充分暴露,便于切除干净,从而避免和减少对神经的损伤,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病人生命的威胁。
国内外首创桡动脉移植颅内动脉吻合术、动脉瘤切除后脑血管直接吻合重建术、一次开颅经一侧入路切除左右大脑深部5个动脉瘤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创扩大前颅底硬膜外新手术入路,改良传统的翼点开颅术,提出前颅底骨缺损修复的新观点,使肿瘤全切率高达70%,并发症降低至17%,手术存活率高达98.5%,达到国际水平;
引进并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系统手术,使脑胶质瘤的手术全切率显著提高至88%,脑卒中死亡率和病残率明显降低;
进一步研制扩大中颅底硬膜外新入路、颅底神经血管定位技术和岩骨尖切除范围,治疗位于中颅底、海绵窦或骑跨中后颅底肿瘤,无一例手术死亡,肿瘤全切率大于90%,创造了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奇迹;
率先引进伽玛刀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神经放射治疗和研究,对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的脑肿瘤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已治疗脑肿瘤10008例,脑血管病1213例,使晚期脑肿瘤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广州一位病人患上罕见的舌下神经鞘瘤,国内多家著名大医院均因手术难度高,惧怕术中影响脑干引起病人呼吸停顿,而将其拒之门外。病人家属怀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来到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慕名向周良辅教授求救。周教授仔细研究病人的情况后,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了“枕下后外侧入路”的新技术,经过10多小时的高难度紧张手术,终于将肿瘤全部切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他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病人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向他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东方神刀”,表达了对周教授高超精湛医术的由衷敬意。
在医疗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周良辅教授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成为全中国顶尖级的神经外科优秀学科带头人。他1986年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杰出外科医生奖,1987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000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200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不计其数的荣誉与奖项。他还担任了《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华创伤》等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美国Neurosurgery、Surgical Neurology、日本Neurol.Med.Chir和欧洲Neurosurgical Review等杂志的国际编委。多年来,他共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共46篇(第一作者14篇),任国际会议主席4次,副主席或 专题主席3次,大会专题报告5次,他赢得了国内神经外科学同行的尊敬和爱戴,在国际学术地位上,得到了国外著名同行专家的充分认可,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二、赤诚仁义,德艺双馨
在周良辅教授心中,无论什么奖项和头衔,都比不上手术的成功、病人生命的再生和由衷的感谢。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开展10000台手术,居世界第一。周教授每年主刀的手术数千台,其中疑难高危患者转危为安的数百台。他“东方神刀”的名声在外,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地慕名前来求治,有些病人和家属为了能让周教授主刀做手术,更是想方设法找各种关系向他送礼,一位病人甚至动用他在公安局工作的亲戚,从户籍登记本上找到周教授家的地址想送礼,但是周教授诚恳地说:“给病人治病是我们医生的天职,我不能收你的礼物,但你也不要因为没有给我送礼而担心会影响你的治疗,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的!”
他以身作则,为所有青年医生树立了榜样。他常常告诫青年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本份,具有精湛的医术会受到病人的尊重,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会受到病人的爱戴,我们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他每年都能收到近百封感谢信和锦旗,这体现了数以万计的病人对周良辅教授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由衷赞美与感谢。
曾有一位14岁的女孩住进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她曾因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手术后右半身瘫痪,并伴有间歇性失忆症。看着年纪轻轻的女孩遭受这样的痛苦,周良辅教授感到极为心痛。他亲自为女孩诊断病情,凭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先查找病因、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一个月后,周教授就亲自为她进行了血管畸形脑部探查手术,并在B超定位下将其脑内病灶处的囊肿行蛛网膜下腔引流。手术非常成功,女孩很快进入了康复阶段。周教授又向全体科室成员发出了为女孩募捐的倡议,以减轻女孩一家的经济负担。这件事经过上海文广新闻传媒的《闪电星感动》栏目组报道后,引起了巨大的、良好的社会反响,人们在为女孩慷慨解囊的同时,也对周教授的高风亮节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最让周教授欣慰的是,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女孩康复后毅然将剩余的善款捐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们,作为对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周良辅教授和无数善良的人们最好的答谢。
2007年1月16日,由于操劳过度,周良辅教授生病住院了,但是他心中始终牵挂着一件事。原来,他当天要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上海第一家以医疗救助为主的基金会——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的“著名医学专家中心”成立仪式,最终,周教授还是带病出现在会场,作为一名蜚声海外的专家教授,能对志愿者的活动如此重视,能对社会中最贫困最弱势的人群充满爱心,使每一个参会人员对这位特殊的志愿者肃然起敬,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格言:“好医生关注的永远都是病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志愿者活动没有收入、没有荣誉,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出于真情真爱,默默地承担着一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关注着每一位病人,以践行着他心目中“好医生”的准则。
三、已织云锦缎,再绣满园春
“周教授耐心诚恳,诲人不倦,是我们真正的好导师。”不管是周教授培养的研究生,还是进修生都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周良辅教授对中青年医生始终寄予 厚望,满腔热忱地培养青年人,他常说:“我的任务是将前辈的学风、前辈的传统传下去”,他把培养青年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他严格要求青年医生深入临床第一线,尤其注重从住院医生开始就进行严格的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同时鼓励他们挤出时间搞科研、写论文。他在科内制定了每月一次的青年医生读书报告会和每周一次的放射读片会,并以主任基金奖励发表论文。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一批中青年医生脱颖而出,都能独立承担临床与科研工作。如今,他已培养了博士生28名,硕士生12名,博士后2名,其中1人入选上海“百人计划”,2人入选“医苑新星”,1人入选“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他还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进修生,并于1998年就在国内率先举办颅底外科学习班,至今已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颅底外科高级人才近900人,对推动我国颅底外科的发展居功至伟。
与此同时,他主编了《神经外科导航学》、《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临床神经外科手册》、《颅底外科:临床和基础》、《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现代神经外科手册》、《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等专著,参与近十部专著的编写。他主编的300万字的《现代神经外科学》,内容丰富翔实,见解独到,学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被专家评价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初创、发展、成长至国际先进水平历程的历史见证。总结近半个世纪单个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和其他研究的高水平经验,在国内外实属绝无仅有”。为此,该书获国家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并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6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他不仅凭着一己之力,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更将自己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国各地有志于攀登神经外科高峰的医务工作者,使更多病人得到了生的希望,真正达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境界。
在四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周良辅教授始终执着追求、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非凡的毅力,创造了一项项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他始终怀着与病人同呼吸、共喜乐的赤诚之心,千方百计救死扶伤,为解除病人的痛苦,为挽救和延长病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这句名医孙思邈的话,穿越千年历史长河,在周良辅教授的身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因此,一致推荐他为中国医师奖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