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切实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 切实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
彭 元
[摘要]:推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一个新鲜的事物,是新时期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这看似与党委无关的情况下,如何摆正高职院校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领导位置问题是每一个建设单位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与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党委正确领导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思想到行为、从理念到实践、从党委到行政、从上层到下层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合力推进国家示范建设。
[关键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项目责任制
国家示范建设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决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程(简称“国家示范建设”),计划从2006年-2010年间,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推进,稳步发展,通过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从而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推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事物,是新时期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这样的全新事务,面对建设中所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积极应对,探索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这看似与党委无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好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的领导,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建设单位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示范建设为什么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
国家示范建设作为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密切相关,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高职院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天然的处于一种核心领导地位。
(一)政治法律生态奠定了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的合法性基础
1、政治生态维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行政”的原则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党委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具体而言之,党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组织建设及政策决策的领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学院(校)现阶段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党委同样也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保证国家示范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的重要路线、方针和教育政策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决策与执行。
2、法律生态维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规定充分表明了在我国现有权力运作体系和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居于领导地位,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贯彻实施这一规定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①]因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项目法人负责制是符合宪法规定的、也是遵守和实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项法律制度的体现。一句话,《宪法》与《高等教育法》为学院(校)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二)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校党委的作用,是通过党委的政治核心、组织领导核心和决策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②]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拓展深化、各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开展国家示范建设,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要具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组织协调及正确决策的水平和能力。而在各高职院校的内部,围绕国家示范建设所推进的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涉及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政策的决策、体制的交替、机制的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利益格局的广泛调整,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做好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化解冲突、调节矛盾、理顺情绪、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合力推进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概言之,搞好国家示范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院(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三)强化党委领导与项目法人的院(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
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高职院校的院校长是理所当然的项目责任法人,但这与强化党委的领导作用并不矛盾。在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工作中,强化党委领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层面的领导、组织层面的领导,坚持重大决策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思想,除此以外的大部分具体统筹与执行等建设工作一概由项目负责法人的院校长负责,由院(校)长统一组织实施。当然,由于示范建设是学院(校)前所未有的大事,涉及到学院(校)各方面的工作、其难度和深度也极富挑战性,除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领导外,党委此时的决策与协调对国家示范建设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党委委员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和服务行政、党政团结协同合作,营造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就实现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分工与合作是学院党委领导示范建设所奉行的两条原则。学院(校)党政领导必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不分彼此、齐心协力,才能使学院(校)的示范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二、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应如何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一)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宏观大局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求学院(校)党委必须把好方向、统揽全局,对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示范建设的全局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明确的思路与方法,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院(校)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示范建设工作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具体而言,由于国家示范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各建设单位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在把握方向、驾驭宏观大局上的领导作用,就要求学院(校)党委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做好思想动员与示范宣传,从而为示范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既是示范建设,则必须首先是党员干部的示范,这要求学院(校)党委首先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认真学习并熟知示范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从思想意识上、工作实践中重视并全力支持学院的示范建设;再者,在全院(校)师生员工层面,党委也必须统一思想、加大示范宣传,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在示范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院(校)各方面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凝聚人心,群策群力,为学院(校)的示范建设做贡献。
(二)突出决策核心,强化组织协调
党委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领导核心,对高校的整体工作负有领导和决策责任。国家示范建设是当前学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化学院(校)的教研教改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示范建设进程中,应发挥党委集体领导决策的核心作用,科学判断示范建设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示范建设的现状,围绕学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评判优劣、理性抉择,为学院各项改革与发展措施的科学决策创造条件。
国家示范建设是一个长时段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讲,在示范建设进程中,矛盾问题多、工作头绪杂、建设任务重,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涌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甚至有些突出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会直接影响和制约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对于这些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关键性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学院(校)党委应贯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问题意识,重点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制定出确保实现的具体措施;二是要统筹协调推进,仔细的分析查找示范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重点与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妥善处理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使得突出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为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主要由院(校)长统一组织并筹划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内容。此时,党的领导主要是组织上的领导,具体则表现为抓好组织队伍建设与服务保障工作。党委应全力支持院(校)长行使权力指挥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与充分保障,当遇到必需的机构调整、干部任命、人员调配等工作时,党委都要给予行政大力支持,及时调整到位;此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③]党委的领导作用还应表现为要特别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与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服从和服务于示范建设需要的新型党员干部队伍,为国家示范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党委对示范建设的领导时,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到教育领域便是“教育以人为本”。国家示范建设作为深化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要求必须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实践和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应该看到,无论怎么深化改革,都必须以人为主体,靠人去贯彻落实;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无论法制建设多么完善,都无法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因此,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应该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总之,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固然离不开项目法人亦即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的全面负责、具体实施,然而这并不否定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恰恰相反,推行示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摆正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党委与行政的关系,在工作中坚持“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原则,用民主集中制把大家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党政合力,凝聚建设力量,促进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
参考文献
[1]
龙宗智.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1)
[2]
高万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3]
张力.高职院校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05(06)
[4]
杜吉泽、于京波.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教育与职业,2007(27)
[5]
赵泽虎.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光明日报,2008年7月16日
[6]
陶珑.创新〃规范〃示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三个基点.江苏高教,2008(04)
第二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验收总结报告
西北工业学校
2013年5月
目 录
第1部分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 1.1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1 1.1.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 1.1.2项目建设任务目标..................................................................................................2 1.1.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2 1.1.3 项目完成情况.........................................................................................................4 1.1.4 项目建设成效.......................................................................................................5 第2部分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6 2.1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6 2.1.1 任务完成情况.......................................................................................................6 2.1.2 建设效果...............................................................................................................8 vs=60以下为差,60-69合格,70-79中,80-89良,90-以上为优.23 2.2 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能力....................................26 2.2.1 任务完成情况.....................................................................................................26 2.2.2 建设效果.............................................................................................................27 2.3 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增强了办学活力,加强了社会服务能力。................................................................................................................................................31 2.3.1 任务完成情况.....................................................................................................31 2.3.2 建设效果.............................................................................................................32 2.4 创新与示范....................................................................................................................35 2.4.1 创新.....................................................................................................................35 2.4.2 示范.....................................................................................................................37 第3部分
特色项目..............................................................................38 3.1 任务完成情况................................................................................................................38 3.1.1 特色项目一:集团化办学任务完成情况.........................................................38 3.1.2 特色项目二: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任务完成情况.........................................38 3.2 建设效果........................................................................................................................39 3.2.1 特色项目一:集团化办学建设效果.................................................................39 3.2.2 特色项目二: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效果.........................................40 第4部分
建设经费..............................................................................41 4.1 资金预算情况.................................................................................................................41 4.2 预算执行情况..................................................................................................................41 4.3 资金使用效益..................................................................................................................43 4.3.1中央财政的拉动效应....................................................................................................44 4.3.2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显著效益............................................................................45 第5部分
贡献与示范..........................................................................46 5.1 示范校建设对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46 5.2 国家示范校建设对其他职业院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49 5.2.1 示范引领.............................................................................................................50 5.2.2 辐射带动.............................................................................................................51 第6部分
建设成果..............................................................................52 6.1 示范校建设阶段成果....................................................................................................52 6.2 典型案例介绍...............................................................................................................52 7.1 存在的问题....................................................................................................................57 7.2 改进措施........................................................................................................................57 第1部分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11年1月,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校被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2011年7月25日被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批复公布《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至此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1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511”建设工程,即中央财政支持的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1个陕西化工职教集团化办学特色项目与1个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特色项目建设。我校依据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坚持“重点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特色、服务地方”的建设思想,突出化工职教特色,发挥陕西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学校领头羊作用,引领全省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1.1.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0]9号)文件精神,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把学校建成具有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1.2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全面完成“511”工程建设任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创新“校企联动”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使学校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1.1.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国家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成篇二: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检查验收总结报告参考格式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检查验收总结报告参考格式 华秦教育,专注于国家示范校建设服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咨询、软件产品研发、数字资源开发、互联网服务运营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华秦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本科、高职、中职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培训信息化,是湖北省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一、示范校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示范校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综述学校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展与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详细说明项目任务数与任务完成率),总结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二)示范校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主要包括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示范校建设工作机制、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项目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
二、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整体梳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三、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特色项目的建设进展和完成情况。
四、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主要从项目资金(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到位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等方面进行说明。注: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建设资金审计报告》原件扫描件在系统里上传提交。如果项目建设资金审计报告明确指出存在问题的,项目学校须抓紧时间逐条整改,并将单位负责人签署的整改结果作为审计报告附件一并上传。
五、贡献与示范
(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总结要特别说明学校目前学历教育在校生数,还要注意多用数据、实例,避免泛泛而谈。要重视引用第三方评价,如行业企业评价、媒体宣传等。对于项目建设和学校发展相关成效的宣传情况,请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在附表1中进行填报。
六、建设成果
(一)简要介绍总体建设成果。
(二)对提交的典型案例进行简要描述,重点介绍项目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创新点。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既包括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也包括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建议。注:报告要有文档结构图。字数控制在7000字以内。
附表1:项目学校媒体宣传一览表(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填写)篇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
志存高远建示范 内涵提升促发展
范利仁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〇年三月
汇报提纲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2(一)项目建设目标............................................................................................................................2(二)项目建设内容............................................................................................................................3(三)项目建设过程............................................................................................................................4
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4(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4(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6(三)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及各项政策全部兑现....................................................................6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7(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7(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8(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0(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11
四、建设成效........................................................................................12(一)学院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不断彰显..............................................................................12(二)办学实力明显增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14(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四方互动格局..............................................................................14(四)专兼结合机制建立,教学团队素质精良..............................................................................16(五)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贡献不断增大..............................................................................17(六)示范辐射作用突出,引领高职快速发展..............................................................................18(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逐渐扩大..............................................................................19(八)管理内涵建设显效,成为高职管理示范..............................................................................20(九)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21(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彰显农工文化特色..............................................................................22
五、特色与创新....................................................................................23(一)“五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行动导向式公共基础课改革同步推进............................................23(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海外就业市场初步建立..........................................................24(三)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24
六、思考与探索....................................................................................25(一)体会..........................................................................................................................................25(二)问题..........................................................................................................................................27(三)思考..........................................................................................................................................29 志存高远建示范 内涵提升促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范利仁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时至初春,春意盎然,我们迎来了由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省级验收,这是我院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我院2007年8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建设单位。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在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认真贯彻《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篇四:国家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
衡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
建设总结报告
衡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二○一四年八月
目 录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2、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3、办学成效显著提高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2、健全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责任制度
3、加强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4、实施信息公开,助推项目资源共享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一)任务完成情况
(二)建设成效
1、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2、提升了师资整体素质
3、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一)任务完成情况
(二)建设成效
1、提升了数字化教学管理水平
2、推进了数字化建设成果应用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预算执行情况
1、央财专项资金实际到位与预算执行情况
2、其他配套资金实际到位与预算执行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五、贡献与示范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更加强化
1、为衡阳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2、为合作企业排忧解难
3、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工
4、助推了城乡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5、提升了衡阳职教知名度
(二)示范引领兄弟学校功能得到发挥
1、带动了湘南地区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
2、为其他地区职教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示范与辐射
六、建设成果
典型案例一: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探索订单培养模式改革
典型案例二: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社会培训品牌
典型案例三:重构实训体系,实现零距离就业
典型案例四: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信息化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2、师资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3、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拓展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衡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衡阳技师学院)始创于1959年,占地面积701亩,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在校学生6560人,是湖南省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在校学生最多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建设任务全部完成通过两年建设,对五个重点专业(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和一个特色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深化改革和创新,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556个子项目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69项、师资队伍建设101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23项、特色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7项)和460个验收要点全部完成,各项指标平均任务完成率130%(见附表一)。
2、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学校总建筑面积15.48万平方米,新增2.9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58万元,新增1483万元。
新增实训室25个,总数达到171个;新增实训工位987个,新增实训室建筑面积8950平方米,新增实训设备总值1129.22万元,生均设备总值达到了7300元。新增校内实训
基地23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支持建设的基地新增4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新增60个。
3、办学成效显著提高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560人,新增675人。双证书专业覆盖了全部专业(新增4个),新增电气等5个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等2个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1个市级特色建设专业。
两年共招收新生5966人,输送合格毕业生3300多人,完成各类社会培训3万余人,取得培训鉴定收入3000余万元,稳居全省技工院校第一名。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95%提高到了99%,专业对口率从92%提高到了96%,稳定率从92提高到了95%。
近两年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共获奖218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部级65个、地市144个。个人一等奖104个,团体一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3个。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建设督查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以及?项目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对项目实行统筹安排。
2、健全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责任制度
制定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11项、规范性文件34个、相关通知文件72个。将示范校建设任务细分成了556个子项目,分配到了全校25个职能部门或重点项目建设小组。篇五:xxxx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汇报 xx职业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汇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xx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三年时间,始终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精神,在北京市教委、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贯彻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观,以增强对北京的商业、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为宗旨,以建设财贸特色的示范校为目标,建设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导游3个国家重点专业,金融与证券、会计、国际商务、广告设计与制作4个北京重点专业,财贸素养教育基地、社会服务能力、财贸5个中心,共10个大项167项具体任务。预算资金投入9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00万元,北京市财政投入7939.96万元,自筹资金940.67万元;实际投入共计10,180.63万元,资金到位率102.83%。学院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下面我共分四个问题汇报:
第一部分 项目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 重点专业建设
第三部分 成果与贡献
第四部分 项目预算执行及管理
一、项目完成情况 根据“建设财贸特色示范校”的总目标,学院把10大项167项任务分设了财贸校园文化、重点专业、财贸素养教育基地、财贸5中
心和社会服务共5项目标。
(一)财贸校园文化建设
(二)财贸素养教育基地建设
财贸素养教育基地建设了以京商文化为核心,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了现代商业、古代商业、老字号街、财贸歌舞、财金文化5个专题展区。共分11个项目,投入资金1173.60万元,建设展区1591平米。
现代商业区
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沙盘研制了当代北京城市三环内的商业布局现状,是师生认知和研究北京商业布局的直观形象展区。
古代商业区
运用信息多媒体技术和沙盘研制了北京古代商业街的4个电子沙盘;皇家消费的“慈禧馆”;中国十大商帮展览;幻影成像的商业街。是学生认知古代商业和研究北京商业的基地。老字号街区
运用全聚德、同仁堂、内联升、张一元、瑞蚨祥等20家企业的京商老字号文化元素建设了老字号一条街,研发了全聚德摆台,同仁堂抓药,张一元茶艺、荣宝斋装裱、等老字号技艺的训练课程。
财贸歌舞区
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全聚德炉火”、同仁“同仁堂一杆秤“等歌舞的课堂。
财金文化区
以货币文化发展史为主线,展示会计、税务、金融文化的历史渊源 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
财贸素养教育基地倡导“知财贸、爱财贸”的教育理念,是学生财贸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京商文化”、创新”京商文化”的教育基地。现已接待1000多人次的参观指导,在首都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三)财贸5中心建设
财贸“五中心”是保障财贸特色,面向全院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的管理平台。主要是统筹、规划、指导全院财贸素养教育、各专业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项目研发、教学
资源库建设、财贸人才就业等职能。建设经费1381.11万元,建设了25个子项目。财贸培训中心负责工学结合的上班式课程的研发和管理;财贸鉴定中心围绕财贸基层管理岗位的“财、贸、管”职业技能,研发财贸职业技能项目和财贸职业资格证书项目;财贸人才中心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对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负责;财贸素养中心负责“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财贸素养五板块课程的规划、开发和教育教学组织、财贸素养证书的发放工作;财贸信息中心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运营工作。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是学院办学的强势功能,是以京商研究的旗帜,规划商业发展为品牌,开展职业培训为特色,学院拥有多方位服务社会的优势。三年示范校建设中,研发了金、元、明、清、明国、现代五个时代的京商电子沙盘,拥有非物质文化北京老字号研究,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两大基地;完成北京商委委托的十二五商业发展规划,西城区、通州区等7个区县的十二五商业发展规划,王府井、cbd等标志性功能区及商业街建设规划前门鲜鱼口街发展等16项研究咨询,举办了3届京商学术论坛和京商文化展览、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与高层品牌论坛;培训了29700人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培训;与十余家企业签署了职业培训协议,培训培训专业教师1800人次; 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高职院校6 所进行对口支援;全国对口支援院校8所;为对口支援和交流院校培训教师60人。
二、重点专业建设
(一)重点专业建设是以校企合作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共投入建设资金6617.65万元,占全部投入的65%。
(二)校企合作上升到战略类型 1.企业用奖学金制度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校企战略性合作的探索贯穿于三年示范校建设的全过程,校企战略性合作是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合作开展职业培训和企业战略研究。2009年6月,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菜百黄金店在学院建立了企业冠名奖学金,广大师生员工受到了极大的鼓舞。2.企业深度参与“三合一”的顶岗实习管理
下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课时总量的19%,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顶岗实习课程质量,解决好“放羊”问题,学院建立了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老师、学生辅导员的“三合一”实习管理制度,并进行了顶岗实习课程化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了企业认知、岗位业务、毕业设计、能力展示4门顶岗实习课程,用技能大赛和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课程进行考核,并建立了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设计、优秀职业能力评选机制,加强了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篇:示范院校建设总结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师资队伍规模扩大。随着学院专业建设的拓展,学生数量的增加,为满足教学需求,近年来我院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司法厅党委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通过严格把关从区内外高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担任教师。自2009年以来,学院通过新增编制,先后五次面向全国招录高学历、高层次学历教师81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57人,中级职称的有6人,使我院专任教师由过去的47人,增加到现在的135人,专任教师比例由42%提高到现在的68%,师生比达到1:18。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极大缓解了我院师资队伍匮乏的现象,使教师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目前我院校内专任教师135人,校内兼课教师23人,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8%;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过去的24名,增至现在的75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34人(其中正高4人),占总数的21.5 %,中级职称27人,占总数的17 %,45岁以下青年教师达67人,占教师总数的57%。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近三年来,教师中新增加研究生学历51人,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年龄趋向年轻化,职称结构趋向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优化,活力倍增。与此同时,学院非常重视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建设,加大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和行业专门人才、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量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22,充分发挥了兼职教师的作用,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补充了师资队伍,满足教学需求。
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学院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对讲师以上教师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主,利用有利时机选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讨、职业资格培训、挂职锻炼、岗位实践锻炼,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获取各种职业资格,提高行业认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提高培养职业人才的效果。目前,我校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专任教师达48人,占教师总数的35%,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42名,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教师的65%以上。
与此同时,学院落实和加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奖励措施。对国家、自治区、院级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和业务活动实行经费保障制度。对认真学习、培训、个人发展进步明显的优秀教职工和论文、科研项目获奖的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以学科、专业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对院内学科、骨干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通过专家型教师的传帮带,加大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或研究机构参加进修、业务培训或做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共有国内外访问学者7名,培养专业带头人16名,骨干教师56名。
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随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教师整体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校内专任教师形成了4名教授、28名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的良好梯队,刑司系刑侦教研室被自治区教育厅列为“优秀教学团队”,为学院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院申报通过了司法部级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13门。有10名教师成为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主持人,有14名教师成为区级质量工程主持人,有8名教师担任区级、司法部精品课程主持人,5名教师被选为自治区大学生创新计划指导教师。申报立项自治区法学会重点项目12项,自治区党建课题2项,自治区司法厅课题25项,院级课题50多项。1项教学成果被评为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被评为司法部二等奖。近两年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和学科竞赛中,在教师指导下有100多人次学生获得国家、省级(赛区)奖励,为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有用人才。经过内培外引,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有活力、有潜力、有一定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师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是提升高职学院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加强了针对提升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内容的培训。三年来,学院先后派出30人次教师参加自治区党委组织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选派10人次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5人次参加了国外相关专业和管理方面的进修学习,2人次正在继续国内访学活动,50多人次参加了区内外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务教学培训研修学习。突出职业院校特点,我院还积极开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实践教学培训,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要求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必须深入行业一线进行实践培训锻炼不少于30天,以提高行业认知和实践教学能力。今年还选派法律专业骨干教师1名到兴庆区法院民庭挂职担任副庭长。多渠道、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
二、项目建设成效
目前,我院有教职工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校内兼课教师23人,校外兼课教师8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以上30人,讲师27人,助教42人,硕士研究生75人,本科52人,本科以下8人。国内外访问学者7人。特别是2009年以来,学院通过新增编制,引进教师81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57人,中级职称的有6人,52人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极大缓解了师资队伍匮乏的现象,使教师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院专任教师由过去的47人,增加到现在的135人,专任教师比例由42%提高到现在的58%,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过去的24名,增至现在的75名,师资紧缺的现状得以缓解,教师队伍在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初步形成了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为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建设的服务管理作用
近三年中,学院多次被评为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和“政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2012年我院招生首次突破1500人,在校生达到了4000人。3年来新生平均报到率为97.3%,招生范围辐射到甘肃、山西、山西、河南、河北、四川、重庆、内蒙、青海、贵州等13个省市,招生形势良好,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可以说通过近两年师资队伍的补充完善,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我院对示范建设专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在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实行项目负责制,资金的使用安排坚持先拨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每年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制定示范建设项目经费指标和预算方案,经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执行。经费下拨后,由计财处负责财务核算。示范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挪用,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设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但在教师队伍结构、综合素质、教科研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与学院实现近期建设目标和长远事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师资队伍中缺乏高素质、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缺乏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教师梯队建设出现断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亟需重视和加强。
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专兼职教师中,在读博士学位的仅1人,研究生75人,本科88人,部分青年教师还需进一步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教师学科分布不平衡,部分重点专业教师以及新建专业教师极为匮乏;在职称结构上,教授仅4人,副教授28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的42人,中青年教师中中级职称比例偏低,特别是中坚力量的骨干教师偏少,教师梯次不尽合理,教师梯队建设刻不容缓。
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学院职称聘任制工作仍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专兼职教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人员优化组合、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有效激励和竞争择优的管理用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向一线教师倾斜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
硬件资源和教师待遇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训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在教学、培训、办公、科研用房、实训设备、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学院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今后建设的思路
实施年轻教师成长工程。以“引进挖掘、培训锻炼、选拔任用、跟踪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和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个人自学、以老带新、脱产进修、成果交流“四位一体”的学习机制。每年有计划地争取和选送年轻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类分层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
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本着“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拓宽选才渠道,面向社会继续引进学院发展急需的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优化队伍结构。一方面,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骨干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法学名家和实践专家,积极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和符合学院专业特点的紧缺型人才,完善师资比例,满足专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和专业规划,面向社会招录高学历人才,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主动出击,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选拨和凝聚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充实一线教学队伍,为学院发展储备力量。
树立人才培养的品牌意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实际需要和人才队伍状况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做到紧缺人才加紧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后备人才超前培养,最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学科、专业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对院内学科、骨干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通过专家型教师的传帮带,加大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或研究机构参加进修、业务培训或做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认真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大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经历教师比例,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实践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先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是大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每年投入足够数量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构筑科研梯队,支持骨干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学校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部)以上科研项目奖励者给予奖励。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管理机制。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广完善以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为主要形式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选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竞争在规则,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的用人制度体系。
一是深化和完善岗位聘任制。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完善专业技术人岗位设置和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有机结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岗位、学科特点,建立分层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人才选拔任用、职务聘任、分配激励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编制管理,设立人才储备编制。逐步改变现有编制管理规程,形成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动态编制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杠杆效应,根据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严格控制非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四是落实人才奖励措施,健全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落实和加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奖励措施。对国家、自治区、院级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和业务活动实行经费保障制度。对认真学习、培训、个人发展进步明显的优秀教职工和论文、科研项目获奖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作为快速发展壮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改善结构、加强实践、提升质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学院将以此次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浅谈如何切实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
浅谈如何切实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
切实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是浓缩的社会,也是城市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础工作和政权建设的落脚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解决。为此,我认为:
一、把创新作为社区建设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的运行和管理体制
一要转变基层政府和部门职能。社区工作归根结底是社区成员自己的事业,群众的参与和自治是社区工作的根本。首先是下放权力,还权于民,改变权力倒置的状态,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其次是重心下移,从管理主导型转变为公共服务主导型,以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服务社区。二要界定社区居委会的职责。明确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有服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除履行属于自治范畴的职责外,可以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区财务、财产管理和使用行使自主权,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摊派事项有拒绝权。三要理顺社区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在明确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各自职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设在社区的机构及社区内部机构的职能及其关系,使社区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把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有效加强社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实现“三突破”
一是在社区党建工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管理网络方面,形成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党总支(支部)负责,社区党总支(支部)对镇党委负责的层层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为社区党建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二是在党员教育与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在党员教育管理范围上,要实现从单独社区党员管理转到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三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上来。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在册党员学习、流动党员管理、机关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管人,使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的同时,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把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不断拓展社区为民服务的领域
首先要拓宽服务范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四个面向”的原则,将服务的范围向社会救助和福利、部门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拓展。其次要创新服务机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内部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再次要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入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的领域,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四、把和谐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积极打造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是合力创建“文明”社区。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细胞”工程,倡导文明和谐理念,继续开展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评比活动。二是合力创建“绿色”社区。以创造优美、整洁、舒适的环境为目标,引导、带领居民群众齐上阵,并发挥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优势,实施“大兵团”的联合作战,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三是合力创建“康乐”社区。有效整合社区艺术团、居民学校、图书室、活动室等多种资源,大力实施“文化素质”工程,经常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读书会、座谈交流会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在切实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着力打造学习型、康乐型社区。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要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确发展思路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以取得更大的社区发展成果。
第五篇: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改善()是未来一个长期的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重心。√ A B C D 消费 投资 出口 民生
正确答案: D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 B C D 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服务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 B
3.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
A B C D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工业、农业的辅助发展
政府的政策性帮扶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4.被习近平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的是()。√
A B C D 理想信念
群众观念
廉洁意识
法制理念 正确答案: A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 B C D 作风建设 为民务实清廉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正确答案: B
6.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A B C D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 D
7.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A B C D 价值取向
精神追求
政治灵魂
共同理想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8.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A B C 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扩大内需、补齐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 D 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正确答案: A B C D
9.碎片化社会带严重的后果是()。√ A B C D 人口结构的失衡
官民容易对立
社会无零距离,个人和个人之间、相互之间没有组织
收入结构失衡
正确答案: B C D
10.基本安全服务包括哪些方面?()×
A B C D 公共安全
消费安全
环境安全
国防安全
正确答案: A B D
1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包括()。√
A B C D 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密切党群众关系开启中国梦新征程的重大战略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1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保障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共享的有效方式。√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只有通过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共享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5.改善民生要从我国的国情和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先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均衡考虑公共需求与公共财力。√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