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23: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篇: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

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青龙湾水域资源,加强水上浮动设施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水上浮动设施(以下简称浮动设施)是指在青龙湾水域范围内,采用缆绳或者锚链等非刚性固定方式系固并漂浮于水中的建筑、装置。主要包括:旅游类浮动设施、渔业生产类浮动设施、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农民生产生活自用浮动设施、其他简单浮动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青龙湾水域范围内水上浮动设施的下水准入、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青龙湾水域是指港口湾水库设计库容水位线以下的水域。

第五条 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坚持环保优先,实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得设置任何与供水、水源保护无关的浮动设施。

第六条 青龙湾水域属于公共资源,由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牵头组织环保、海事、渔政、规划、安监、水务等相关部门及库区乡镇、街道划定水上浮动区域,做好浮动设施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 旅游类浮动设施

第七条

旅游类浮动区域使用权的取得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宁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旅游类浮动设施须按项目建设方式准入。

(一)浮动设施建设人必须是在我市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

(二)浮动设施建设必须聘请有相关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和施工设计,经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三)浮动设施建设材料、设备等构件需符合环保要求,并具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四)浮动设施必须经管委会组织环保、渔政、海事、安监、质监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经营投入使用。

(五)浮动设施必须配建相应的垃圾及污水收集装置,杜绝垃圾、污水直排水体。

第九条

旅游类浮动设施日常监管

(一)浮动设施实行年度检验制度,由管委会牵头组织环保、渔政、海事、安监、质监等部门对已投入使用的浮动设施进行检

验,以保证浮动设施的功能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

(二)建立浮动设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业主在浮动设施投入使用前需与管委会就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签订责任协议书,并缴纳不低于设施投资额5%的保证金。

(三)建立浮动设施24小时监控制度。管委会应建立远程监控中心,所有人或经营人须在浮动设施安装必要的监控装置,通过网络实时全天候监控、记录设施运行状况。

第三章

渔业生产类浮动设施

第十条 渔业生产浮动设施的申请人必须是经批准在青龙湾水域从事渔业养殖的企业。

第十一条 浮动设施建设材料、设备等构件需符合环保要求,并具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第十二条 渔业生产类浮动设施所有人需向渔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进行登记备案,报管委会同意并签订责任书后方可准入。在浮动设施投入使用前,设施所有人需与管委会就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签订协议书,并缴纳不低于设施投资额5%的保证金。

第十三条 渔业生产类浮动设施禁止用于垂钓、餐饮、接待等活动。

第四章 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

第十四条 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申请人需持水务部门有关文件向海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进行登记,报管委会同意并签订责任书后方可准入。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须严格按水务部门批准的区域设置。

第十五条 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持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河道疏浚类浮动设施不得用于垂钓、餐饮、休闲、接待等活动。

第五章

其他简易水上浮动设施

第十六条 在青龙湾水域沿岸生产生活的农民需要建设简易水上浮动设施的,由申请人向本人所在的村委会申请,经所在乡镇、街道登记备案,报管委会同意并签订责任书后方可准入。

第十七条 其他交通类简易水上浮动设施根据实际需要,由申请人向管委会申请,经批准并签订责任书后方可准入。

第十八条 农民生产生活类水上浮动设施、其他交通类简易浮动设施不得用于洗涤、垂钓、捕捞、餐饮、休闲等活动。

第六章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第十九条 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环保、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环保、海事、渔政、安监及库区乡镇、街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应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限期消除。

第二十条 水上浮动设施需配备必要、充足、有效的安全设施,确保水上浮动设施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上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是安全责任主体。浮动设施所有人、经营人要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水上浮动设施需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并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

第二十一条 库区乡镇、街道要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生产生活类水上浮动设施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恶劣天气期间使用水上浮动设施。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携带以下物品进入水上浮动设施。

(一)危化品、剧毒农药;

(二)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物;

(三)放射性物质;

(四)易泄漏油体的裸露动力装备。

第二十四条 严禁污水和垃圾排入水体。水上浮动设施上产生的污水和垃圾应统一收集、统一外运、集中处理。

第二十五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容器。

第二十六条 管委会应建立健全青龙湾水域安全应急救助机制。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水上救助工作。水上浮动设施所有人或经营者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未经登记私自下水浮动设施、或虽经登记但未按划定区域设置浮动设施等违反《内河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由海事部门予以处罚或实施强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 未经管委会同意下水的水上浮动设施,由管委会责令设施所有人限期拖离,未按要求拖离的,由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予以查处。未按设计方案施工建设的,由管委会责令其整改,并追究其违约责任。擅自改变设施生产经营用途的,由相关部门责令其整改或予以查处,并由管委会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防洪法》有关规定的,由水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或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的,由环保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或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的,由安监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或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渔业法》有关规定的,由渔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或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三十三条 水上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解释。

第三十五条 第八章 附则

本办法由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浙江省内河水域治安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发布日期】1998-03-26 【生效日期】1998-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内河水域治安管理办法

(1994年7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发布根据 1998年3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关于

修改〈浙江省内河水域治安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内河水域的治安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内河水域各场所的治安管理。

前款所称的“本省内河水域”是指本省大陆天然及人工的江河和湖泊,包括通航水域、港口以及不通航水域。

第一款所称的“本省内河水域各场所”包括:

(一)水域上各类移动、浮动或者固定的船舶、排筏和平台;

(二)船闸、水上市场、水上游乐场等水上建筑或者设施;

(三)各类港口、码头和渡口。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由本省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实施。

各级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省内河水域的各类船舶进行统一编号;

(二)对本省内河水域的各类船舶的从业人员进行船民登记;

(三)对本省内河水域各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治安检查;

(四)查处各类水上治安、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五)指导、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及群众性自治和服务组织开展水上治安防范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交通、水产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本省内河水域的船舶等水上交通、作业工具实施管理,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内河水域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第二条第三款第(一)、(二)、(三)项中各水上场所的主管单位,或者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或者负责人,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落实治安责任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内河水域的各项治安管理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市(地)、县(市、区)可以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群防群治”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在公安机关指导下的水上治安联防和保安服务等群众性自治和服务组织。保安服务实行自愿和有偿原则。各种治安联防和保安服务组织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七条 第七条 凡在本省内河水域的机动船舶,船舶所有人应当持交通等部门颁发的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等证件到船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领浙江省船舶户牌。经申请领取的船舶户牌应当置于该船舶的醒目处。船舶户牌统一标注“浙江户牌”、“浙江省公安厅制”等字样以及统一编号。

第八条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下列内容登记在船舶户牌的副本中,交船舶作业人员随船携带:

(一)船名、船舶种类、船籍港;

(二)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经营人及其住所;

(三)船舶用途和主要经营航线;

(四)船长和其他船舶从业人员。

第九条 第九条 年满16周岁,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以水上生产运输为职业的人员,应当持居民身份证或者暂住证到船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领船民证。临时(包括轮换)从事水上生产运输的,应当持居民身份证或者暂住证到船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领临时船民证。船民证和临时船民证的有效期分别为三年和一年。

外省、市船舶从业人员在本省内河水域作业而未在其船籍所在地办理船民证或者临时船民证的,应当持居民身份证或者暂住证到其主要作业地的公安机关申领船民证或者临时船民证。

第十条 第十条 凡在本省内河水域的非机动船舶的所有人,应当持有关证件到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登记,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船舶和船舶从业人员的情况记录在案。登记内容参照本办法第八条关于机动船舶的登记内容办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船民证、临时船民证和船舶户牌及其副本在船舶航行、停泊及作业时应当随时携带。已领取船舶户牌的船舶在出借、转让及报废时应当及时向原发证的公安机关办理船舶户牌的变更登记。

以上证、牌由省公安厅统一监制核发。公安机关按规定收取证、牌工本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除固定航班外,从事跨县(市、区)水上生产运输,在停泊地预期停留三天以上的船舶,船上从业人员应当在到达停泊地后24小时之内携带船民证或者临时船民证,到停泊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户口登记,离开时注销。机动船舶的从业人员登记时还应当携带船舶户牌副本。

外省、市在本省从事水上生产运输的船舶从业人员,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省内河水域的各类公共场所,应当按照《浙江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的规定申领治安许可证;本省内河水域从事客运的船舶,应当按照《浙江省特种行业许可证和治安许可证若干规定》的规定申领治安许可证。公安机关对不具备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从事客运服务的船舶,应当按国家规定配置通讯、消防、救生、应急照明及必要的保安器材,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安人员;涉外旅游船舶应当配备专职保安人员。

保安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治安安全制度,组织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二)履行治安保卫职责。定期检查治安隐患并及时整改,防范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维护船舶内的治安秩序;

(三)及时调解船舶内的治安纠纷,制止或者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运载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持有有关部门签发的准运证,并按规定悬挂危险货物标记和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要对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各类船舶及其他内河水域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治安检查。检查时必须出示证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扣押检查:

(一)抗拒有关部门执法检查的;

(二)用作违法犯罪工具的;

(三)被盗及有重大被盗嫌疑的;

(四)窝藏犯罪赃物的;

(五)发生重大水上治安事故的。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在下列情形下,在立即通知港监机关的同时,可以直接指挥有关船舶停航、改变航道、航向或者驶向指定地点:

(一)保护水上重大治安事故现场的;

(二)追截在逃的犯罪人员的;

(三)可能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

(四)水上重大保卫工作急需的;

(五)侦查重大案件需要的。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严禁下列危害水上治安秩序的行为:

(一)违反规定装载危险物品或者擅自将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带上船或者投放内河水域;

(二)在航道上设置障碍有碍船舶安全航行和生产运输;

(三)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哄抢公私财物、损坏公共设施;

(四)赌博、卖淫嫖娼、贩卖淫秽物品;

(五)盗窃、购销赃物,藏匿、买卖权属不明的船舶及船用机器、仪器和其他可疑物品;

(六)非法拦截、劫持、扣押他人船舶和船上物品以及绑架人质;

(七)其他危害水上治安秩序的行为。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未申领船舶户牌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申领船民证、临时船民证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携带船民证、临时船民证、船舶户牌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涂改、伪造、冒用、转借牌、证或者不按规定办理船舶户牌变更手续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办理来时登记,走时注销手续的,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经通知指出仍不加整改的,对责任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按照《浙江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浙江省特种行业许可证和治安许可证若干规定》予以处罚。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除依照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并可以责令补办手续、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的处罚实施程序,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不服公安机关根据本办法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复议、诉讼的,按《 行政复议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办公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办公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总则

特制定本制度。1.1 目的:为规范办公设备设施的管理,保障生产和办公活动的正常进行,降低成本,杜绝浪费,1.2 适用范围:

1.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1.2.2本制度对办公设备设施的采购、验收、使用和管理等进行了规定。办公设备设施分类

2.1 办公用具:办公桌、椅、橱、柜等;

2.2 文件处理设备:电脑、移动硬盘、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 2.3 培训用具:投影仪、白板等; 2.4 空气调节设备:空调、风扇等; 2.5 通讯设施:电话机、传真机、对讲机等;

2.6 视听设备: 摄影机、相机、音箱、功放、DVD、VCD、电视机等; 2.7 接待饮水用具:饮水机、茶具、开水壶、烧水壶、茶水桶等; 2.8 厨房用具:冰箱、消毒柜等;

2.9 其他设备设施:与办公有关的其他设备设施。办公设备设施管理的职责

调配、使用、维修、盘点、报废和更新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3.1 行政部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归口管理。负责办公设备设施规划、选型、组织安装调试、统一3.2 采购部负责按要求进行办公设备设施的采购。3.3 生产部负责协助实施办公设备设施的安装和维修。

3.4 使用部门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分级管理,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延长办公设备设施使用寿命,保证办公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3.5 财务部负责对办公设备设施的采购、发放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

4.1 行政部应广泛收集办公设备设施的发展资讯以及市场信息,并收集使用单位对有关办公设备

第1页,共5页 设施的使用意见,为新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提供建议。

4.2 各部门需要新增办公设备设施应填写《办公设备设施购置申请单》,送行政部审查、主管副总审核、常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4.3 对于新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行政部应提出办公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并对大型、关键办公设备设施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办公设备设施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4.4 选购的大型、关键办公设备设施应备有齐全的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易损件。

4.5 办公设备设施到货后,由采购部组织行政部、使用部门、供方派员共同参加开箱验收,并认真做好开箱记录,按照装箱单核对主办公设备设施、附件、工具、备件和技术资料,办理入库和安装手续。

4.6 办公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完毕,要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查、调试,属于固定资产的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4.7 验收后采购部应负责组织填写《办公设备设施验收报告单》一式三份,采购部、行政部、使用部门各留一份。

4.8 验收后行政部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办公设备设施的台帐和档案管理

5.1 办公设备设施的台帐管理

5.1.1 财务部对对公司的所有属于固定资产的办公设备设施按照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5.1.2 行政部对公司的所有办公设备设施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办公设备设施台帐》和卡片,填写《办公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卡》,做到随机附件和资料齐全。5.1.3 各使用部门要建立本部门办公设备设施台账。5.2 办公设备设施的档案管理

5.2.1 行政部行政助理,负责为列入固定资产的大型办公设备设施建立技术档案和状态档案。5.2.2 办公设备设施的技术档案是指办公设备设施的安装、零部件、自制办公设备设施、特种办公设备设施、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5.2.3 状态档案是指办公设备设施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拨记录等资料。

5.2.4 办公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档案资料。

第2页,共5页 办公设备设施的使用与保养

维护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6.1 使用人员在独立使用办公设备设施前,必须对其进行办公设备设施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6.2 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公用办公设备设施的管理。

6.3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办公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严禁办公设备设施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运转。

6.4 使用部门负责指定专人进行办公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行政部负责依据办公设备设施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维护。

6.5 使用部门、行政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办公设备设施的使用和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6.6 对于使用部门不正当使用和维护的行为,行政部有权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罚建议,对由此而造成的办公设备设施的损坏,经行政部进行责任认定,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6.6.1 对纯属人为原因导致办公设备设施损坏的,如责任人清楚,视情况由责任人赔偿修理费用的70%-100%;造成报废或丢失的,视情况由责任人赔偿原值的70%-100%。如责任人不清的,由该部门负责人承担赔偿额的50%,保管人承担50%。

6.6.2 因保管不当造成办公设备设施遗失的,由保管人赔偿原值的80%-100%赔偿或责令自行增购并不得报支费用。办公设备设施的维修

行政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排除,并填好维修记录。7.1 办公设备设施发生故障,使用部门不能解决时,应立即填写《办公设备设施报修单》,通知7.2 在接到办公设备设施报修以后,行政部应根据办公设备设施的故障程度和原因,组织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7.3 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应通知使用单位的员工进行验收,并在报修单上签字,对维修用时和维修材料进行确认。

7.4 对于紧急情况,使用部门可电话或口头通知行政部,行政部及时安排维修。但使用部门应及时补办报修及验收手续。

7.5 对于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无法完成的办公设备设施报修,应由行政部填写《办公设备设施委外修理申请单》,报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后。《办公设备设施委外修理申请单》应详细注明维修办公设备设施的名称、故障原因、外协厂家和预计费用。

第3页,共5页 7.6 在维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门和行政部应当对办公设备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7.7 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行政部应组织使用部门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发生原因。办公设备设施的移交、闲置及报废处理

8.1 办公设备设施的移交

8.1.1 员工岗位变动或离职时,应及时将个人领用的办公设备设施移交给接手人或退还行政部。8.1.2 各部门负责人岗位变动或离职时,应及时将部门共用的办公设备设施移交给接手人或退还行政部。

8.1.3 部门负责人移交时由行政部监交,一般员工移交时由部门人监交,移交人、接手人、监交人如实记录并填写《办公设备设施移交单》一式三份,三方签字后各留一份。8.2 办公设备设施的调拨

8.2.1 办公设备设施的调拨必须由行政部统一安排,各部门不得私自调拨。

8.2.2 各部门如需办公设备设施的调拨,应由移入部门经理填写《办公设备设施调拨单》,交行政助理审查,行政部经理审批。

8.2.3 行政部组织调拨双方进行办公设备设施交接,调拨出的办公设备设施必须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和技术文件。

8.2.4 属于固定资产的办公设备设施的调拨应报财务部备案。8.3 闲置办公设备设施的处理

8.3.1 办公设备设施闲置在半年以上的应进行封存管理,办公设备设施的封存和启封时必须由使用部门、行政部共同进行。8.3.2 封存要有明显的标识。

8.3.3 办公设备设施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和防潮措施。

8.3.4 所有封存办公设备设施都要达到完好办公设备设施的要求,并列入办公设备设施检查范围。8.3.5 对风扇等季节性强的办公设备设施,可由各部门做好清洁维持后交仓库暂存,由仓库统一集中保管。双方办好入仓和领用手续。

8.3.6 对于长期不用、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办公设备设施,由使用部门填写《闲置办公设备设施处理申请单》,报行政部积极组织外调、出租或转让,以提高办公设备设施的利用率。8.4 办公设备设施的报废

8.4.1 办公设备设施报损、报废条件:

a)因意外事故或灾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的办公设备设施。

第4页,共5页 b)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办公设备设施。c)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无修复价值的办公设备设施。

d)机器陈旧,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无法改造的办公设备设施。e)耗能高,严重污染环境的办公设备设施。f)超过使用年限、已无使用价值的办公设备设施。8.4.2 报损、报废办公设备设施的处理方法:

a)按现有价值整件或整机出售。b)拆卸、转让可利用的零部件。c)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废料处理。

8.4.3 报废申请由使用部门提出,使用部门填写《办公设备设施报废申请单》,行政部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财务部门进行价值评估,主管副总经理审查、常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

8.4.4 报废申请经批准后使用部门由使用部门交行政部进行台帐及档案调整,属于固定资产的办公设备设施还须由申请部门转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减损处理。办公设备设施的盘点

9.1 公司办公设备设施实行定期盘点,一般为每年六月和十二月。9.2 办公设备设施的盘点由行政部会同财务部、使用部门共同进行。

9.3 办公设备设施盘点的依据为财务部固定资产台帐、行政部办公设备设施台帐、办公设备设施卡片、领用记录、调拨记录、报废记录等。

9.4 办公设备设施盘点时应实事求是,如实记录盘点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9.5 盘点结束后行政部应及时如实编制盘点报告,说明盘点盈亏原因及处理意见,报告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常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审批。附

10.1 本制度由行政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10.2 本制度报总经理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10.3 本制度实施后,凡既有的类似规定自行终止,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10.4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批准:

审核:

编制/日期:

第5页,共5页

第四篇: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

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9〕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 -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 增加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建设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对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有条件的可将《集体土地所有证》直接发放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没有条件的可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在明确村民小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发到村,由村委会代管。同时,对无权属纠纷、经济关系清晰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也要给予登记发证。

(五)按照急需优先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确保承包地流转前后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害。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要重点开展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特别要 开展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认定和确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涉及宅基地调整的,要优先进行登记发证。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结合部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登记发证,适应先行先试的改革要求。对于没有纠纷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要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同步完成。

(六)依据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保障农村集体土地在征收和流转中的权益。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办理征地手续时,必须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资料和证书,对农民进行补偿。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和流转,必须做到产权明晰,界址清楚,没有纠纷,保障土地流转和交易安全。没有经过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所有权主体不清或使用者不明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有偿使用和流转,不得进入市场交易,以保障集体土地各方的经济权益。

三、积极开展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七)搭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整合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和资金。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为基础搭建土地整治(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下同)平台,运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配合各级政府引导、聚合各类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区集中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对田、水、路、林、村实施整治。各地要以土地整治为载体,整合协调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以及未利用地开发等各类活动,发挥土地整治的整体效益,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八)创建衔接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土地整治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完善各类土地整治工作的衔接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政府和各方投入土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土地整治区内涉及农用地整理的,安排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给予支撑;涉及建设用地整理的,优先安排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给予配套。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统筹使用中央分配的、省级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资金,全面支撑和推动土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所节约的土地,要首先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优先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于其他建设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缴纳有关税费,所得收入严格用于整理区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反哺乡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九)实施重大工程和“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发挥土地整治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纲要》所确定的七大工程建设,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今年,国土资源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国土资源部重点抓好1000个国家级示范点,各省(区、市)开展9000个省级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国家、省两级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体系。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协调配合提出项目名单,搞好项目论证,落实资金安排,共同推动示范工程建设。

四、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十)明确土地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各地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总体要求,深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今年,在城镇工矿建设规模范围外,除宅基地、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经确权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以后,根据各地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等流转实践,总结经验,再推进其他符合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近期,国土资源部将下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对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原则、范围、操作程序、收益分配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各地要及早谋划,研究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十一)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健全完善市场配置集体建设用地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依托已有的国有土地市场,加快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进场交易,规范流转。在各地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中,要积极主动增设各类土地交易场所,协调有关部门,鼓励林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统一的市场中交易,减少土地权属纠纷,提高交易安全。要积极培育集体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完善服务功能,降低交易风险。

(十二)制定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各地在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等流转活动中,要按照“初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的原则,总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经验,出台和试行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的分配办法。国土资源部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有关税费征缴和分配办法,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在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等活动中的土地权益,切实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五、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土地

(十三)科学规划宅基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和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要求,严格划定农村居民点扩展边界,合理确定宅基地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创造条件,编制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宅基地指标,保障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村内有空闲地的,不再增加新增宅基地规模。

(十四)抓紧修订现有宅基地使用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各地要遵循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客观规律,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根据城乡不同的地域特点,区分不同住宅类型,抓紧修订现有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均用地标准,控制宅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修订标准涉及修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要按法定程序及时提交立法机关审议。

(十五)强化自我约束,探索宅基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各地要积极探索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促进宅基地公平分配,提高宅基地利用率。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 下,用经济手段调节宅基地的分配使用,规范农村宅基地特别是闲置宅基地的合理利用,促进解决现有宅基地集约利用和超标问题。对“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依法应退出而不能退出的,积极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有偿使用,形成超标宅基地逐步退出机制。

(十六)改革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各地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宅基地审批办法。在村或村民小组内部建立和完善宅基地“两图一表”制度,即按照宅基地现状图、宅基地审批控制图和宅基地安排计划表,在村民公开监督下,公示宅基地申请和审批结果,公平分配宅基地。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未利用地的,经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基本农田除外),由各县(市)按当年总量,每年分若干批次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由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批准。各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规范宅基地审批办法,定期开展抽查,按将宅基地审批落实情况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强化监督管理。

六、完善设施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七)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各地要完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和畜牧水产、温室大棚等 设施农用地的管理,支持改善生产条件的农业设施建设,鼓励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养殖业的发展。除了设施农业附属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用地,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外,凡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畜禽舍、温室大棚和附属绿化隔离等用地,以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由市、县政府审批,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但涉及占用耕地的要落实补充任务。

(十八)统筹安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对关系到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流通基础设施等农村建设用地加大支持力度,在安排新增用地计划时,要将有关用地指标和宅基地一并单列,挂钩周转指标优先配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用地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非农用土地的,由市、县级政府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审批;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并可在本集体内部统筹协调补偿。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坚持严格规范管理。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用地管理新机制,依法依规办理农业和农村各类用 地手续。凡涉及对有关用地政策要作重大调整的事项,应做好全面的评估论证,及时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定权限提出明确意见,或继续试行或中止执行。对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实施有效监管,发挥基层国土所的管理作用,加强动态巡查。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落实问责制,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

国土资源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 服务措施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土地流转环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向农业产业园区聚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对规模经营流转土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

第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监督管理和合同管理的指导。

第七条 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可以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站)(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第八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托“数字乡村”,建立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汇集信息、沟通供求,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和各级服务中心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有效信息。

第十三条 流转后的土地应当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鼓励受让方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设施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性的非永久性建(构)筑物,不破坏耕作层的,其占用地可不纳入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并免办相关手续及免收费用。

第十四条 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集体经济组织从有关收益中给予一定补偿。

农村居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自主创业和兴办实体的,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第十五条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社。城市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参与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社,依法进行组建和登记的,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

对本实施细则实施后成立的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达到500至1000亩的,每亩按照5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入股面积达到1000至2000亩的,每亩按照6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金融机构应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应当将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按照《昆明市银农合作意向书》的约定,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项目,纳入贷款、融资担保的备选范围,为项目开发设计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服务产品。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受理、调查评估、办理贷款、担保事宜,并在贷款利息以及收取的担保费给予适当的倾斜和优惠。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的奖励资金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按下列规定承担:

第五篇: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保障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各类火灾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引用标准: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液体化工码头分公司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制定,用于规定分公司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关系。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三条 各种消防器材、设施是用于扑救火灾的专用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做他用,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第四条 消防设备设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各科室、班组(岗位)落实具体责任人负责所辖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内消防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编制出登记表,标明种类、数量、设置地点、责任人和责任岗位,确保消防器具整齐洁净、完好可用。发现常规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工器具等)破损、失压、过期,通知安全科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更换;发现水消防、特殊消防系统存在缺陷录入缺陷管理系统,由相关部门负责整改。第五条 消火栓周围15米内不准堆放任何杂物和停放车量,港区所有道路必须保持畅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堆放杂物,如因堆放杂物而贻误扑灭火灾战机的,造成的后果由该部门和个人负责。

第六条 室内外的火灾报警装置和消火栓(消防器具),非火警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七条 港区内的所有消防设备不得擅自动用,违者依法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第八条 港区内的所有消防设施、器材等遇火险使用后,必须立即通知安全科进行更换。

第九条 各科室、班组(岗位)对消防责任区内的消防器材每日巡检、点检,每月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巡检卡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安全科或生产科相关专业进行更换、检修,保证器材完好率达到100%。

第十条 值班专职消防员要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签字、清扫并做好交接班登记。

第十一条 安全科负责按期更换药剂,对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定期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第十二条 各科室辖区内的露天消防器材要加设防雨淋、防日晒的保护设施。

第十三条 消防水系统不得任意作为他用,如确需临时使用消防水系统时,要告知安全科并经防火安全委员会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十四条 所有手提灭火器是根据分公司各部位具体情况按照规定设置的,不得私自移动或使用。凡是检修、施工所用消防器材,检修和施工单位需自备灭火器材,如需借用,必须经过安全科同意并履行借用手续,严禁非火情情况下动用生产现场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第三章 消防器材

第十五条 特殊消防系统是由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组成,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的设备误操作和误动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任何部门和个人没有调度长和生产负责人的命令不得随意操作消防系统的任何设备。

第十六条 特殊消防系统由消防班负责设备维护管理,安全科负责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消防系统检修或其他原因停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经分公司防火委员会或主管生产的分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停用。

第十八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消防班定期清理设备卫生,防止消防主设备或报警线路接口因污垢严重导致信号传输延迟或信号中断。

(二)消防班定期试验,检测系统报警设备的报警功能,并填写维护记录表。

(三)消防班对特殊消防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保持整洁、美观。

(四)火灾报警控制器由中控室值班消防员24小时值班监视,并做好值班记录。

(五)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火灾报警系统设备。

(六)设备铭牌要清晰、牢固。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保持连续正常运行,不得随意中断。

(八)探测器的污浊影响其性能,在投入运行2年后,每隔3年全部清洗一遍,并做响应阀及其他必要的功能测试,合格者方可使用,不合格者严禁重新安装使用。

第十九条 自动水消防系统:

(一)消防班负责设备卫生清理,保持美观、整洁。

(二)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自动水消防系统设备。

(三)设备铭牌应清晰、牢固。

(四)点检、维护人员每天应对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组进行外观检查,并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

(五)设备部每年对水源的供水能力进行一次测定。

(六)维护管理人员应熟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

(七)寒冷季节,消防储水设备的任何部位均不得结冰。运行人员每天应检查消防泵房,保持室温不低于5度。

(八)消防班应对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供水设备内的水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不定期更换。更换前,负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向分公司主管领导报告,并报告当地消防监督部门。

(九)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水进行修理前,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经分公司防火委员会或主管生产的分公司领导同意,设备负责人到场监督,落实防范措施后方能动工。

(十)点检、维护人员每月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表。

第二十条 常规消防器材(灭火器、沙池、消防工器具等)管理规定

(一)常规消防器材按照“属地管理”,由班组(岗位)负责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消防班负责试验和更换,安全科负责监督管理。任何人员严禁非火情情况下动用移动消防器材。移动消防器材遇火险使用后或不可用时,要及时联系消防班和安全科及时更换补充,确保消防器材完整可用。

(二)各班组(岗位)定期对器材进行卫生清理,保持美观、整洁。

(三)安全科每半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灭火器试喷,确保设备正常的伺应状态,同时填写月度记录表。

(四)设备铭牌应清晰、牢固。

(五)安全科对检查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解决,对损坏或不合格者应立即更换,并做好记录。

(六)抗溶性水成膜泡沫液使用两年后,需重新充装。

第四章 正压空气呼吸器

第二十一条 空气呼吸器管理责任部门为安全科。第二十二条 空气呼吸器的月检查、测试工作由安全科负责,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 生产有关人员应掌握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由生产有关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遇有紧急情况下使用。第二十四条 空气呼吸器及其零件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免橡胶老化。

第二十五条 使用后应对面罩进行消毒,保持空气呼吸器的清洁;仪器放置在清洁的地方,以免损坏身体健康。

第二十六条 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

第二十七条 保管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30℃之间,相对湿度40-80%,呼吸器距离取暖设备不小于1.5米,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的酸性的气体或盐雾。

第二十八条 拔快速插头时,不要带气压拔开,可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将呼吸器内残留气体释放出来,然后再拔快速插头。

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施

第二十九条 安全疏散设施、标志按照属地管理归属责任部门。

第三十条 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办公场所在规定的工作时段必须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第三十一条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当设在门的顶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设在走道上的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

第三十二条 生产、生活、办公场所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第六章 消防主控室

第三十三条 消防主控室内由消防员24小时进行监控。第三十四条 消防主控人员的责任

(一)当班时严守工作岗位,认真观察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

(二)一旦出现报警,立即同巡检人员联系,迅速查清是否真报警。如果是误报,则立即设法查清原因。

(三)熟悉火灾报警程序,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四)爱护仪器设备,发现故障,立即联系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处理,消除缺陷。

(五)分清和掌握消防监控板上的区域及代表的区域范围。

(六)每班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及相关台帐。

(七)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龙湾水域浮动设施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办法

    荥阳市第三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管理办法与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同时为周边居民和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锻炼场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设施修复管理办法

    设施修复管理办法为保障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养护质量综合值的指标完成,保证高速公路具快捷、通畅、安全、舒适、美观的使用性能,特制定本办法。......

    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模版)

    区市政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管理和推动发展区市政设施,加强区市政设施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发挥城市市政设施功能,保障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依照《中华......

    防雷设施管理办法

    防雷设施检测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司运营线路的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装置安全检查技术......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合集5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20号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4日市政府第14届1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 2015年5......

    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5篇范文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87号 【发布日期】2013-01-28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苏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名称: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号:交办海〔2018〕52号 发布机构:海事局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部规范性文件 发文日期:2018年05月25日 中华......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 1990年7月20日青岛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1990年8月3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1990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