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认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
怎样认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
•(“两点论”:)•
1、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煤矿去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1.5%。•
2、形势依然严峻。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
2005年
•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10.7%和7.1%。•其中煤矿事故3306起,下降9.2%;
•死亡5938人,减少1.5%,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2.811,减少0.270 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呈现“三降一升”
•1.事故总量下降。死亡事故起数、人数下降8.2%和0.7%。•2.重大事故下降。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10起,死亡886人,同比减少39起、少死亡204人,分别下降15.7%和18.7%。
•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836,同比减少0.245,下降7.9%。
4.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上升。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58起、死亡1739人,同比增加15起、多死亡695人,分别上升34.9%和66.6%。
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是:•
1、职工有权得知所从事工作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发生不安全事故。
2、职工有权获得保障其健康、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3、职工有权接受必要的教育培训以具备对工作环境、机械设备和危险物质等方面有关安全卫生知识的权利。
4、职工有权对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予以拒绝。
5、职工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职工在发生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紧急避险,并向单位管理人员报告有关情况。
职工应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是:•
1、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职工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4、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有义务向管理人员报告。•
•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具体步骤 •
第一步: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 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有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
• 煤矿有下列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第二步:监管监察,停产整顿
•煤矿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所列情形之一,仍然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提出整顿的内容、时间等具体要求,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关闭该煤矿,并由颁发证照的部门立即吊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该煤矿的法定代表人和矿长5年内不得再担任任何煤矿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矿长。•第三步:暂扣证照,按照整改方案整改
• 对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颁发证照的部门应当暂扣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应当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技术规定。
•第四步:验收复产或关闭
• 整改结束后要求恢复生产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自收到恢复生产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组织验收完毕;验收合格的,经组织验收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经有关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同意,报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批准,颁发证照的部门发还证照,煤矿方可恢复生产;验收不合格的,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不合格煤矿,只能给予一次停产整顿的机会
•关闭煤矿应当达到下列要求:
(一)吊销相关证照;
(二)停止供应并处理火工用品;
(三)停止供电,拆除矿井生产设备、供电、通信线路; •
(四)封闭、填实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 •
(五)妥善遣散从业人员。
《特别规定》确定的基本制度一是,关闭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止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煤矿。二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三是,带班下井制度。四是,发放职工安全手册制度。五是,公告制度。七是,隐患排查制度。
第二篇: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
岁末年初,回顾今年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让人十分欣慰,但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依然令人耿耿于怀。清醒认识形势,客观分析原因,正确拟定对策,应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认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历年工伤事故与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出了我国工伤死亡绝对人数变化的基本特点:死亡人数多;变化幅度大;但近些年来的变化幅度已经减小。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次事故高峰中,1994年全年工伤死亡人数达到20315人,以后开始逐年下降,至2000年已降至11681人,平均每年减少死亡约1500人,年平均降幅为7%左右;但到2001年,下降趋势停止,当年增至12554人,年增幅也是7%左右。2002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可能要略高于2001年,而且增幅也要高于2001年,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发生情况的基本认识应是: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事故伤亡相对数量呈现下降;重特大事故比例减少但发生频率仍然很高;重特大事故和历年伤亡人数波动幅度大且分布不平衡。
多年来,人们一直用“严峻”来表达对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2002年依然如故。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事故统计数据,无论是伤亡总数,还是事故发生频度,2002年都没有明显下降。依据初步预测分析,2002年我国工伤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4万以上,按照这种情况的静态滑动发展,2003年工伤死亡人数和事故总量仍然会保持在这个水平,形势将依然十分严峻。
回顾分析我国伤亡事故发生的变化特点与演变趋势,对于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具有很大意义,实际上这也是十分复杂与困难的工作。由于多年来我国工伤事故统计范围与指标体系几经变化,很难做出精确的前后对照比较,甚至无法划出一条较完整的时间动态曲线。但仅就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仍然可以发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的某些特征。历年工伤事故与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出了我国工伤死亡绝对人数变化的基本特点:死亡人数多;变化幅度大;但近些年来的变化幅度已经减小。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次事故高峰中,1994年全年工伤死亡人数达到20315人,以后开始逐年下降,至2000年已降至11681人,平均每年减少死亡约1500人,年平均降幅为7%左右;但到2001年,下降趋势停止,当年增至12554人,年增幅也是7%左右。今年,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可能要略高于去年,而且增幅也要高于去年,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另外,对比工伤死亡的相对数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在近年我国各类事故伤亡绝对人数仍然居高的背景下,一些伤亡相对数的指标都出现了稳定下降的趋势。如在公共安全领域,道路交通死亡绝对人数逐年上升,但万车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又如在工业安全领域,近年我国煤炭生产中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6000左右反复波动,但百万吨煤的死亡率近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下降的趋势。分析冶金、电力、化工、建设、铁路、水运和特种设备等许多行业事故及伤亡人数相对数的统计指标,如万人死亡率,千名职工受伤率,万台设备事故率和百万公里行车事故率等也都可以发现类似的趋势。在我国事故统计报告体系中,应逐渐增加如万人死亡率这类相对数指标和轻伤、重伤及其每百万工作小时相对率这些工伤的统计内容,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安全生产形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发生情况的基本认识应是: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事故伤亡相对数量呈现下降;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仍然很高;重特大事故和历年伤亡人数波动幅度大且分布不平衡。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以下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事故和伤亡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人均GDP在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达到稳定下降,且波动幅度很小;只有GDP达到或超过2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大事故概率很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基本不出现较大波动反复。
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时,死亡人数指数也呈现明显上升,而经济增长幅度下降,死亡人数指数也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大致在7-8之间,据此推算,近期我国工伤死亡人数很难出现明显下降。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中国,必然要面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和安全生产(劳工标准)问题的挑战。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基本原因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经济总量急剧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加大和事故总体风险增加。此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法治环境和国家总体投入强度等对安全生产形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事故与伤亡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自然的惩罚”。工伤事故状况与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水平、速度和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剖析我国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除了体制不顺畅,法制不健全和基础薄弱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同时还应认识到:安全生产现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级政府管理能力的反映。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情况,而且比中国目前的现状更为严峻。如日本的六十年代,在工业就业人口仅仅5000万左右的情况下,每年因工伤事故死亡6000多人,直到70年代后逐渐好转,现在才得以基本解决,每年工伤死亡仅1800多人。美国的煤炭生产在二战前,每年事故死亡人数2000人以上,也是七十年代开始好转,现在每年产商品煤十亿吨左右,每年工伤事故死亡30人左右。英、德、法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而且像韩国、巴西、印度等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段历史进程。中国也很难越过这个发展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以下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事故和伤亡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人均GDP在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达到稳定下降,且波动幅度很小;只有GDP达到或超过2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大事故的概率很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基本不出现较大波动反复。
目前,我国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且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工伤事故与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应用50多年来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等有关数据,分析了两者之间影响与作用。结果显示: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时,死亡人数指数也呈现明显上升,而经济增长幅度下降,例如在两次经济调整时期,死亡人数指数也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这种变化与我国安全生产历史上出现的四次事故高峰和两个最好时期几乎完全同期同步。例如:从1989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6909.2增长到95933.3,年均增长9.3%。尤其是在1989年至1997年,从16909.2增到14462.6,八年间增长了近4倍,而这个时期恰恰是我国第四次事故高峰时期。据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推算出经济增长率与工伤死亡人数间的数学模型,依据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估算出相应的死亡人数指数(其边界条件是以我国现有统计报告数据为依据),例如:当国民经济增长率为15%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指数可增长到23%左右,为达到工伤死亡人数稳定下降的目标,国民经济增长率只能限定在4%左右。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大致在7-8之间,据此推算,近期我国工伤死亡人数很难出现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0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1∶34,二产提高了9个百分点。二产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第二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中国有可能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可带来持续经济繁荣,但它也可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提示,在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往往都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二产业比重逐渐减少,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加,如美国到上世纪末,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72%,世界平均也为61.6%。产业结构调整使高风险行业萎缩,伤亡事故高危人群减少,工作环境本质安全条件提高,这都有利于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的发展道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中国,必然要面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和安全生产(劳工标准)问题的挑战。
如前所述,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绝对人数和相对人数明显反差,实际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特点。许多研究结果指出:事故伤亡绝对人数居高不下,主要与经济总量扩大和工业就业人员增加有密切关系。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排名也由世界第十位跃升为第六位。随着经济总量扩大,工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到目前为止,仅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8000万人以上,这些劳动力大多数从事高风险的基本建设和密集型劳动产业,其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都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要求相距甚远。而另一方面,某些相对性指标出现明显下降,则说明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加强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与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家经济总量增长必然带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覆盖规模和强度的加大,从事故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这两个要素方面都加大了风险度,从而导致事故增多和伤亡人数增加。
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和比较国外,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基本原因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经济总量急剧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加大和事故总体风险增加。此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法治环境和国家总体投入强度等对安全生产形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
我国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逐渐提高对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不可能以压缩经济总量,放慢增长速度,减少第二产业比重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也很难要求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增加超出承受力的投入。
应当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高效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与机制;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增加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工作场所的严格检查,严肃处理。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自然本能期、法制监督期、自我管理时期、团队文化时期。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还处在第二个历史时期--强制监督阶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加快发展,是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基本政策。发展是硬道理,我国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逐渐提高对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不可能以压缩经济总量,放慢增长速度,减少第二产业比重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也很难要求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增加超出承受力的投入。为保证尽快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迫切要求迅速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尤其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势头。为实现这些目标,应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把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控制事故的频率和死亡人数量纳入国家总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应用管理、法制、经济和文化等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和有效地降低国家和企业伤亡事故风险水平,将事故频率和伤亡人数都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之内。为实现这些目标:应当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高效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与机制;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增加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等。
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工作场所的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强制执法对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预防事故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来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最早的一个时期在工业革命的起始发展阶段,也称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本能期。这一时期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是屈从于生产率的导向和只注意死亡、尤其是重大灾难性事故,没有严格的法规,是原始安全管理阶段;
到上世纪后期,多数工业化国家进入到法制监督期,其特征是: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严格的法规,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治惩戒而层层设立责任目标,依据法律条文要求管理安全生产;
随着国家法治环境完善和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在80年代后,工业化国家中的大多数企业进入到自我管理时期,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现代管理体系制度,依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多数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都曾采用过这种管理战略;
第四个阶段是由自我管理过渡到团队文化时期,工业发达国家中现代化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现已进入这一阶段,它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企业最高价值观,安全是社会时尚和所有人崇尚的道德品质,每个人都以关心爱护他人为己任。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还处在第二个历史时期--强制监督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要求国家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守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2002年11月1日,《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为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在我国建立严肃法治环境,从而尽快跨越工业革命中这段历程,迎来安全生产的春天。
第三篇: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及下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措施
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及下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措施
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地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国伤亡事故总量下降,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企业、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较为平稳。但总体上看,今年安全生产开局不利,形势严峻。
(一)煤矿特大事故多发。一季度全国煤矿事故死亡1113人,同比上升20%。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8起,死亡401人,同比增加2起、275人,分别上升33.3%和218.3%。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海州立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4人,是自1960年大同老白洞矿“5·8”事故之后45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矿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二)一些行业和领域重特大事故呈现上升势头。一季度,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铁路交通、民航等,一季度3人以上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上升。3月17日,江西温梨高速公路发生的烟花爆竹原料黑火药运输车辆与客车相撞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附近379户民房受损。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山东济宁一辆液氯槽车翻车泄漏事故,造成29人中毒死亡,350多人受伤住院,上万人紧急疏散。
(三)未遂事故较多,安全隐患严重。煤矿超能力生产、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屡禁不止。煤矿安全投入普遍不足,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设施不全,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小煤矿私采滥挖、超界越层开采现象严重,不仅自身安全没保障,而且直接威胁国有大矿安全。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等领域也存在许多隐患和问题。民航、铁路发生多起未遂事故和事故症候。
造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的主要原因和突出问题是:
(一)企业超产冲动强烈,煤矿普遍超能力生产。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旺盛,煤价攀升(一季度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平均售价246元/吨,上涨40元,涨幅19.4%)。一季度全国煤炭增产4507万吨,增幅高达11.9%。在最近进行的煤矿安全大检查中发现,黑龙江、辽宁、山西、安徽、江西、四川、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国有煤矿,超能力生产幅度较低的为10%,较高的达50%甚至超过100%。一方面,是极其薄弱的安全基础,大量的安全欠账;另一方面,是强烈的难以抑止的超产冲动,近乎失控的超产幅度。二者对立的结果必然是事故,发展到极限就是重大恶性事故,这是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一个时期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煤矿,几乎全是严重超能力生产矿井。
(二)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现象严重。受利益驱动,一些小煤矿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政府监管、无视矿工生命。有的小矿矿主大胆妄为,抗拒政府安全监管执法,甚至撕封条、砸锁,强行生产。一季度由于小煤矿私采滥挖、违法违规生产造成特大事故6起,死亡175人,分别占全国煤矿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和43.6%。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违法违规现象也相当严重。
(三)交通运输高负荷运行。道路交通安全一向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头”。一季度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事故死亡的79%。经济高度发展,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压力。一季度发生的1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存在着车辆超载、司机疲劳驾驶问题。3月29日发生翻车泄露事故的车辆,标示吨位15吨,实载29.44吨,严重超载造成车轮爆胎,引发事故。
(四)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放松安全监管。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监管不落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对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宽容纵容。个别公务人员失职渎职,埋下了事故隐患。
二季度,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更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压力。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惯性力量和高耗能增长模式的双重作用下,二季度对煤炭产量的需求将持续增加,煤炭价格仍然走高。同样,交通运输和其他工业部门大都高负荷运行,安全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气候变化增加了安全防范的难度。天气转暖,水陆交通运输量增加。气温升高,容易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挥发泄露。五月之后,从南到北相继进入雨季,矿山水灾和顶板事故、尾矿库垮坝、建筑坍塌、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事故等隐患增多。进入夏收季节,农机事故多发。
三是随着政府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深层次问题被触及,安全工作的难度也会增加。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一个十分紧要的时期,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颐怯Τ浞秩鲜栋踩问频难暇裕鲜栋踩ぷ鞯某て诩杈扌裕炕鹑胃小⑽;泻徒羝雀校朔尚盖樾鳎映っWゲ恍浮?/P> 下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从法制入手,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级领导、企业经营者、职工和全社会的安全行为。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法制,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治安”,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近年来,《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安全工作大体上已经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关键在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下一步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组织开展好第四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强化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要支持地方政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非法开采、无证生产行为。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继续抓好配套立法工作,尤其要加快安全监管相关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二)把煤矿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监察措施,促使地方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落实责任。抓好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七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列出统筹图,明确关键点,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跟踪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采取政府公告、联合执法、社会公示、现场办公等强有力措施,抓好“五整顿、四关闭”的贯彻实施。
(三)全面做好各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航、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监控制度,狠抓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加强日常性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严密防范各类事故。
(四)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主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多种方法途径,促使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二是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推进安全科技进步,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五是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
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各方面关系,同心协力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升格为总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机构升格不是简单地加了一个“总”字,而是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要求更高了。国务院领导要求我们,机构升格之后,必须站在全局的位置上,审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格局,找准自己的位置,明晰工作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新组建的总局党组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一个时期来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查找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决心加快推进以下“三个转变”。
(一)转变职能。就是要准确把握机构定位,正确履行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政府监管主体既包含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也包括了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安全监管总局作为国务院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是对全国安全工作实施综合性监管和监察,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机构、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此外,总局还承担着监察煤矿安全、监管无主管部门行业及其相关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总局不能代替行业主管部门,不能代替出资人机构,不能代替地方政府,更不能代替企业。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国家监察、部门和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统一高效协调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二)转变工作方式。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做到“三个分开”:
——政企分开。防止以政府监管代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自主负责地做好安全工作。即使对全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政府也不能包办代替。企业安全工作做不好可以培训,有经验可以交流,出现问题要纠正。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是抓共性问题、薄弱环节,为企业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政资分开。发挥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方面负有的工作思路创新、责任考核、引导企业统筹规划安全生产、督促企业治理事故隐患和建立应急预案、参与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五个方面的职责。各级国资委尤其要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绩效,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
——政事分开。中介机构是安全生产的服务主体。近年来,安全生产评估评价、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发展较快。这是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今后的方向。要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的作用,把大量的服务工作交由他们来做。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要进行资质认定、监督检查、依法规范其服务行为。
在“三分开”的同时,又要按照行业管理的原则,分清安全监管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按照分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清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作用。
(三)转变作风。安全生产工作是很实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任何弄虚作假、敷衍应付,都会招致客观规律的报复,付出血的代价。安全生产工作“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领导层、管理层存在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为此,必须在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深入、不扎实和形式主义现象,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扎实有效地推动工作。
今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把综合监管监察工作的重点,放在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上,该放手的工作充分放手,更好地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作用。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部门监管等,都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基本内容,都是党的安全生产工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扭转当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的现状,尽快实现全国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第四篇: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
当前安全生产形式分析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十六大以来的五年内,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27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出台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制定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精密部署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和“生产要搞上去、事故要降下来”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加强安全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狠抓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和薄弱环节隐患整改,使我县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多发高发的势头,但我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仍喜忧参半,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随着车辆增多,再加上我县交通不便、路况不良、车辆管理不到位、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高等原因交通事故发生率仍然繁多,据统计,在2006年、2007年我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站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总数的80%至90%。
一、目前我县安全的形势:
1、道路交通安全方面
根据2006年、2007年统计,2006年我县共发生了各类交通事故A起,其中重大交通事故W起,死亡Z人,轻伤C人,直接经济损失Q万元;一般交通事故S起,轻伤V人。2007年我县共发生了D起交通事故,其中重大事故V起,死亡A人,一般事故Q起,死亡Q人,与同期相比虽然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死亡人数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没有下降。这些事故的起因大多数是无证驾驶,车速过快,非法载客,或者车辆带病上路等。
2、施工建筑安全方面
2007年我县共发生了AA劳动安全生产事故,共死亡A人,这些事故仍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所造成。
3、消防安全方面
在2006年、2007年在我县范围内虽无发生过火灾事故,但我们仍不能盲目乐观,城乡居民用火、用电、用气的明显增多,冬季风干物燥等,引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
4、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方面
我县始终以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要求,加强对化学物品、烟火爆竹、民爆物品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购买、运输、存储、使用、销售等各方面的监管,采取多样措施,加强防范力度,定期和不 定期地对加油站、加气站、出售烟火爆竹的经营户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口头或者下发整改指令书的方式,要求及时整改而有效地杜绝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县人口不断增多,仍然存在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安全防范工作疏忽而导致煤气爆炸、加油站及各大小企事业单位和娱乐场所引起火灾等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的可能。
二、下一步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遏止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同志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对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县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事业。针对目前我县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力度;有关单位把安全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多下基层、多组织活动,特别是利用好六月份“安全生产宣传月”和我县和各乡(镇)的物资交流会以及召开我县各项重大会议之际,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干部职工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宣传到乡、到村、到家、到人的要求,切实提高我县广大农牧民和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我县的安全生产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认真改善,确保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等各方面的制度万无一失。
3、进一步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检查力度; 组织有关单 位不定期地对加气站、加油站、和出售烟火爆竹的经营户以及用火、用电量较大的各经营户、娱乐场所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及时整改意见,必要时下发整改指令书或者要求限期整改,并监督整改情况,确保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进一步加强大小车辆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县公安交警支队,要对我县范围内的车辆进行严加管理,严禁无证驾驶、超速驾驶、非法载客、车辆带病上路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并定期组织全县驾驶员进行讲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地提高驾驶员们的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意识。
5、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有关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的各大小寺庙和各中小学、县人民医院等有关部门的用火、用电时的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遏止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县文物和中小学生的安全。
6、进一步加强各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工作;积极开展施工安全检查活动,对我县范围内进行采矿、采石、建筑的各施工单位和农牧民安居工程进行定期、不定期地全面检查,对于存在的施工现场人员未配戴安全帽,施工单位无证作业、假证作业,施工单位未设警示标语,施工单位用火、用电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没有配带安全网等问题进行下发整改指令书、要求限期改正等方式及时改善,有效地遏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008年1月14日
第五篇: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下步工作安排
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下步工作安排
东至县安委会办公室
(2008年12月24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从两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
(一)当前事故总量及分类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6起,死亡39人,重伤46人,直接经济损失162.3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4.9%、37.1%、80.7%,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上升437%,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全县商贸、烟花爆竹、水运交通、渔业生产、特种设备、民爆、电力、旅游和学校等行业或领域实现了安全无事故。
1、道路交通:全县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8起,死亡34人,重伤40人,直接经济损失6.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76.5%、26.1%、82.8%、67.9%。
2、工矿企业:发生工矿企业事故5起,死亡5人,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7%,事故起数同比持平。
3、消防火灾: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6起,直接经济损失49.1万元,事故起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上升100%、75%,无人员伤亡。
4、农机:农机发生事故7起,重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6.2%,上升50%,下降90.6%,且无死亡事故发生。
(二)形势分析
截止目前,各类事故死亡39人,占市政府安委会下达我县控制指标52人的75%,节约时序进度指标13人。从行业执行情况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4人,占市政府安委会下达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控制指标46人的73.9%,节约时序进度指标12人;消防火灾事故无人员伤亡(市政府下达火灾死亡事故控制指标1人),但火灾事故起数呈上升趋势;非煤矿山事故死亡2人,已达控制考核指标;烟花爆竹无死亡
事故发生(市政府下达死亡控制指标1人);其它工矿商贸事故死亡3人,已超过全年控制指标1人;农机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虽然全县全生产形势保持相对稳定发展态势,但今年市政府安委会下达我县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52人较去年减少了5人,同比下降了8.8%,其中道路交通控制考核指标减少了7人,同比下降了13.2%,尤其今冬明春是事故高发期,如不从严监管,严格控制事故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就会超出控制指标,而且会对明年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严重压力,特别是11月4日我县连续发生两起死亡事故,加之东至船舶修造厂12月18日又发生一起物体打击死亡事故,可以看出我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部分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力促将事故总量降到最低限度。
为汲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增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切实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现将东至船舶修造厂两起事故分别予以通报:
2008年8月21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东至船舶修造厂原二号施工船舶左舷艏尖仓内一电焊工颜栋(男,31岁,江苏淮安市淮阴县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由于仓内温度高,焊钳下口绝缘块缺失,加之事故单位疏于安全管理,作业现场管理缺位,安全生产条件得不到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该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万元左右。
200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50分,东至世平船舶修造厂(企业改制后名称)一电焊工张国付(男,36岁,东至县东流镇人)在南侧舶船仓内进行电焊作业,由于船舶舱盖连接轴承型号不符需更换,在对拆除原有舱盖轴承时,未能对舱盖进行妥善加固,仅用木楔固定,事发之时,一货轮正好驶过该船舶,导致船身晃动严重,造成重约10吨的两块舱盖坠落,电焊工张国付被压当场死亡。接到事故报告后,县
安监局和东流镇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情况展开初步调查,19日上午,县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该起事故展开了全面调查,目前该起事故正在调查审理之中。该起事故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东至船舶修造厂两起事故不难看出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盲区,同时又不能正确汲取事故教训,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再次发生,给企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惨痛地事故教训,应该让我们警醒,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属地监管,认真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做好“两节”和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
二、下步工作意见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安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措施,严格管理,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增强对今冬明春特别是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下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进一步细化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努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深入开展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安委办《关于开展全县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结合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好专项督查行动,确保此次专项督查行动取得成效。
三是深入开展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当前人流物流剧增和生产经营产销旺季等特点,进一步强化安全专项整治,按照省、市、县要求,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切实加大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民爆、农机、旅游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力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是组织开展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冬季和春节前后安全生产特点,结合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除、打击各类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稳定。
五是加大中小企业安全监管力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吸取东至船舶修造厂两起死亡事故惨痛教训,结合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立即组织开展本辖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行动,进一步强化木材加工、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等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加大检查督查频次,严格执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大招商引资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思想,为引资企业把好安全关。
六是强化应急值守工作。两节即将来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和处臵机制,积极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加大本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监控力度,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同时,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对重要情况及时上报、妥善处臵,确保社会稳定。
七是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东安„2008‟2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自查自评和总结工作,及时上报有关考评材料。同时,要认真谋划明年本部门、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力争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