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时间:2019-05-14 23: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第一篇: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近日,火遍各大卫视、千家万户的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其原因不外乎这部剧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题材主题都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群众。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主办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名单中《欢乐颂》《小别离》《人民的名义》《中国式关系》《鸡毛飞上天》等作品入围,无一不是以现实为题材。

回看以往我国的影视剧作品,现代言情剧里都是霸道总裁、豪门恩怨,虚构出了一个上流社会的矫情生活;众多青春片为了情节曲折,重复堕胎、失忆等桥段,让人感慨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青春;玄幻剧、古装剧则依靠IP,用高人气、高颜值的演员来撑场,各类改编让人看花了眼。在杨幂一部穿越剧《宫》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穿越之风。甚至有少女每天游览博物馆、行走在山林中等待穿越的机会。不得不说这样的影视剧作品固然也有受众,但是这样脱离现实的题材终究不会让人记忆犹深,只是一时新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理性之时,这类电视剧也将会被淡忘。

诚然,影视剧题材呈现多元化现象并非坏事。《琅琊榜》《伪装者》等,虽然都不是反映现实的作品,但也获得很高的收视率。怕就怕,如果电视屏幕上充斥的都是玄幻、武侠、宫斗、穿越等脱离现实、情节重复的作品,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必定会导致影视作品创作力和想象力匮乏,难登大雅之堂。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往往比影视剧的演绎更精彩。现实生活的题材,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心术》真实刻画了医患问题的现状;《裸婚时代》恰恰反映出当下年轻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老有所依》客观道出我国养老的难题。这样表达当下国人真实生活状态和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多一些。

影视作品只有贴近现实,才能有群众基础。时下中国,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与变化的国度,正是因为国家充满机遇、社会充满可能,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新鲜的素材,值得挖掘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都是重中DGA之重,文章分数高,整体申论成绩自然就会高,而要想得到写作高分,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考生本身的文采也是阅卷人评判分数的一个重要考量,而如果考生没有深厚的积累,那么一些必要的名言警句的使用将会为考生文章增色不少。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2、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4、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

5、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6、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7、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8、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萤火赋》

9、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10、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1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2、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4、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第二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

|热点背景*近日,火遍各大卫视、千家万户的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其原因不外乎这部剧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题材主题都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群众。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主办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名单中《欢乐颂》《小别离》《人民的名义》《中国式关系》《鸡毛飞上天》等作品入围,无一不是以现实为题材。

|综合分析* 回看以往我国的影视剧作品,现代言情剧里都是霸道总裁、豪门恩怨,虚构出了一个上流社会的矫情生活;众多青春片为了情节曲折,重复堕胎、失忆等桥段,让人感慨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青春;玄幻剧、古装剧则依靠IP,用高人气、高颜值的演员来撑场,各类改编让人看花了眼。在杨幂一部穿越剧《宫》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穿越之风。甚至有少女每天游览博物馆、行走在山林中等待穿越的机会。不得不说这样的影视剧作品固然也有受众,但是这样脱离现实的题材终究不会让人记忆犹深,只是一时新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理性之时,这类电视剧也将会被淡忘。

诚然,影视剧题材呈现多元化现象并非坏事。《琅琊榜》《伪装者》等,虽然都不是反映现实的作品,但也获得很高的收视率。怕就怕,如果电视屏幕上充斥的都是玄幻、武侠、宫斗、穿越等脱离现实、情节重复的作品,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必定会导致影视作品创作力和想象力匮乏,难登大雅之堂。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往往比影视剧的演绎更精彩。现实生活的题材,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心术》真实刻画了医患问题的现状;《裸婚时代》恰恰反映出当下年轻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老有所依》客观道出我国养老的难题。这样表达当下国人真实生活状态和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多一些。

影视作品只有贴近现实,才能有群众基础。时下中国,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与变化的国度,正是因为国家充满机遇、社会充满可能,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新鲜的素材,值得挖掘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第三篇:申论热点:农村垃圾分类要接地气(模版)

申论热点:农村垃圾分类要接地气

背景链接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干部说,现在政府专门有农村垃圾处理项目,村里垃圾定时运,农村不再是“灰头土脸”。不过,农村垃圾处理也有难题。干部说,许多村民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垃圾桶里厨余垃圾、残砖瓦片,甚至农药瓶子等混在一起,集中、转运难,后续处理也难。多年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有的村民觉得“垃圾扔桶里就行了”,为啥还得费工夫分类,而且要用好几个垃圾袋,挺浪费的。有的不清楚如何分,扔垃圾倒成了麻烦事。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表明观点]

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关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观点分析] [意义]

第一,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第二,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第三,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四,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垃圾分类推行难的原因]

一是城市垃圾分类体系还不完善,即使社区有良好的初步分类投入,但后期分类运输、处理、利用上还存在不尽人意,让百姓看不到政府管理部门的“诚意”;

二是很多城市,包括试点城市的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的各项硬件设施还不健全;三是“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已成共识,但却是一句看得见、摸不着的口号,百姓无法真正感觉到资源再利用带来的利好;

四是部分城市出台了法规确保垃圾分类进入正轨,但显现出来的功效较为滞后,无约束力又无保障力。

[面临困难]

一是多年的生活习惯难改变,居民的自主性还比较低,督导和不督导效果差异明显。二是厨余垃圾处理是道中国特色的垃圾难题。中国菜中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3。厨余垃圾经生化处理可以产生能循环利用的沼气,需要居民家庭把垃圾分干湿两类,准确投放率也仅有30%左右。

三是废品回收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未被重视。目前可回收物的价格较低,常常不能马上处理、无处存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积极性,加之干湿分类没有做好,被弃置的垃圾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被湿垃圾污染了,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人工分类分拣的成本。

[参考对策]

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若能在源头将可回收、可沤肥等垃圾分拣出来,能减少垃圾运输、处理的成本。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垃圾成分构成迥异,照搬城市“有机”和“无机”分类方式,脱离村民实际生活,村民接受度不高。比如农村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多,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

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确保源头分类质量。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还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针对村民的疑惑、遇到的问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干部及时解答。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监督小组,确保垃圾分类有人管、管得好。有的地方举办“最美庭院”“垃圾分类能手”等活动,农民踊跃参加;有的地方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小超市等兑换商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参与。

   更多考试热点,读给你听: 网易云,喜马拉雅

搜索江苏中公教育,用声音打开公考世界。

第四篇: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要甩开膀子

详细的信息可以进入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秦皇岛人事考试网: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要甩开膀子

【背景链接】

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2013年12月1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了受表彰人员和与会代表,并对广大公务员提出四点希望:一要促进改革创新,二要始终勤政为民,三要践行法治原则,四要严守清正廉洁。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韩非子》有言,“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治国先治吏,官员的面貌、公职人员的状态,是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根本。

公务员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些年来,一批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公职人员,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生活改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真正体现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的奉献本色与敬业精神。

当前,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价值多元、诉求多元。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在公报中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身处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梦”落地的速度与质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提人民满意、实践人民满意,不仅是最高价值标准,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

[措施]

首先,如何走向人民满意,李克强总理的“四点希望”是方向指引。改革创新是首要任务,勤政为民是价值旨归,法治原则是权力底线,清正廉洁是公信标准——不改革、不创新,“无过”也是失责;如果不能勤勉于政,则一切梦想都会成为空谈;至于法治原则,是制衡权责、规范权力的关键;而清廉正气,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品质。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是人民对新时期公职人员的“希望”,更是制度对公务员的“要求”——这不是弹性的权利,而是刚性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公务员要践行“四点希望”,就是要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先进事迹为激励,在反四风、转作风的背景下,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服务,提升素质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中国特色公务员队伍。人民满意无终点,为民执政不止步。

河北省考决胜通关神器详见http://edu.offcn.com/bssk/hebei/

第五篇:2011 湖北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 干部下乡方能接到地气

干部下乡方能接到地气

一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正在荆楚大地展开。湖北省75111名干部组成18317个工作组,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工作队员足迹将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

心近才能生情,只有沉到基层,才能了解实际,解决问题。靠吹嘘、编数字、玩障眼法难建新农村。干部下乡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着力解决脱离农民、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农民,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下乡并不是对农民的“给予”,其实对下乡干部的帮助会更大,让干部们得到锻炼、教育与学习。目前政府部门“三门干部”比较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学历高,但缺乏基层经验。更有不少干部对基层不甚了解,对农村许多事想当然;对普通百姓更是有一种俯视、居高临下的态度。我国农村基层情况很复杂,现实困难和问题很多,通过下乡能够帮助干部了解基层。

另外基层还会涌现许多好的方法与经验。许多成功经验不是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基层源自基层。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始于小岗村的农民大胆创造,这些农民经验后来被下基层干部挖掘出来,并逐步在更大的范围推广,由于效果显著迅速被复制到全国,从而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通过下乡使我们的干部接受农民的再教育,近距离的接触可以让他们能够对农民采取更平视、仰视的态度,从而也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李鸿忠指出,干部进村入户,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重在增进干部与农民的感情。特别是有干部只唯上,‘天线’架得很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接收得又好又快,但却不接‘地气’或者‘地气’不足不够。更有一些干部长期坐在机关大楼里,即便偶尔下去也是兴师动众,蜻蜒点水,根本谈不上为百姓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服务。很长时间以来,农民对少数干部下乡有两个“基本”: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原因当然是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下到基层走马观花、吃拿卡要,对问题则敷衍塞责。李鸿忠说,农民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下乡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全面掌握农民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要采取“鸬鹚”功夫,鸬鹚抓鱼时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抓到活鱼,干部下乡只有沉下去方能抓着“活鱼”。大批干部走进农村,一定要沉得下去,做“鸬鹚”,了解农民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城乡差别巨大,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城市。通过干部下乡,使城乡能够建立一种互动循环,也使未来的城市资源能够更多更快捷地流向乡村。下乡干部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多给农民干一点实事,比如可以帮助村庄制定规划,联系项目,搞好文化活动与便民活动等等,当然前提是不能添乱,搞豆腐渣工程。

在农村,也存在一些死角问题,可能会出现困难无人问、纠纷无人管、政策无人说、委屈无人诉、致富无人帮的情况。下乡干部面对这些矛盾问题,不能回避,应该在了解实际情

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也培养、锻炼自身处理各类基层问题的能力。

军民鱼水情,干部群众心连心,但有的干部忘记了这个光荣传统,导致部分地区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干部下乡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人民家里,和老百姓同吃同住才能建立真正的鱼水情。

当然干部下乡要避免好心办成坏事,更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作秀行为。下乡干部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要严格做到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请吃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馈赠钱物(包括土特产),不准打牌赌博或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果如此,则下乡的地气才能真正接通。(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让干部脚印“印”到每家农户

据新华社电阳春三月,犁耙水响。一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正在荆楚大地如火如荼展开。湖北省75111名干部组成18317个工作组,穿行在乡村基层的田间地头,把脚印“印”到每家农户的堂屋,努力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真正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最大规模的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活动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构建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群众工作是“生命工程”群众路线是“传家宝”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决定成败。然而,不少干部群众却反映,现在交通便捷了,一些干部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责任,是构建和谐湖北、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月初启动的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所属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干部广泛参与。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工作组将覆盖全省26018个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将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

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勤往基层跑,沉到基层去。李鸿忠说,“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干部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月2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就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要突出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学好鸬鹚沉水底抓活鱼下基层要“身入”更要“心入”

对于干部下基层,李鸿忠举例说,群众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有一种是“鸬鹚”现象,抓鱼的水鸟鸬鹚专门沉到水底抓活鱼。湖北的党员干部要向“鸬鹚”学习,沉下去方能抓“活鱼”。“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进村干部“研究农村问题要进村,研究农业问题要下田,研究农民问题要入户”。湖北省农业厅12个工作队48名队员已全部进驻12个帮扶村,认真走访农户,发挥农业科技优势,迅速开展具体帮扶工作。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朱厚伦带领工作组在天门市新堰口村就返乡青年创业就业展开了走访调研。

此次进村入户活动要求“全覆盖”,农民工是农村中最重要的一块,不能缺失。湖北省委政研室工作组进驻团风县锥子河村后,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QQ等方式,走访在外农民工。在深圳打工的一组村民陈建鹏回电话说:“你们把工作做到深圳来了,我们很感动。我提两条建议,一是医保补助标准低了;二是家里老房子想翻新,能不能请政府支持一下。”

如何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群众?湖北印制了《当前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2011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田园小康项目”等四大类66项中央和省的“三农”政策全部集中在一张四开的纸上,由干部向农民分发宣传。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江作苏说,强农惠农政策表很受群众欢迎,自己在鄂州市蒲团乡发放政策表时,群众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

湖北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表示,他在大悟县玄坛村走访的体会是:访民情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玄坛村五组组长席明丽外出打工后返乡照顾孩子,白天说话并不多。晚上工作组与她全家围坐在一起交心谈心,吃住也在她家。席明丽逐渐解除了顾虑,把家里事、村里事、心里事都谈出来,还请工作组帮她出主意当参谋。

访民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增感情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一项重点就是深入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和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为“三农”发展号准脉、开好方。

为此,湖北省委制定了专题调研与分工责任制。专题调研涉及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基础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60多个具体问题。重点调查农村能人、打工户、留守家庭、基层老党员等典型群体。

据湖北省委财经办负责人介绍,工作组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要求每位下派干部都要记民情日志,活动结束后写出一篇调查体会报告。湖北省直单位每个工作组和各市州都要完成一份民情调研报告。“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最大的困惑。李鸿忠指出,这次干部进村入户,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重在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不是单纯的财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风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要饱含深情地开展这次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解决群众问题,还要接受群众监督。湖北省委严格规定: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打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等。工作中,干部要严守工作纪律,注重工作方法,最后请群众批评打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组要求每位下派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3月1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致全省农村乡亲们的一封信》。信中指出,“整个活动要自始至终地置于农村乡亲们的监督之下。有没有按要求走村入户?有没有耐心听取意见?有没有按纪律要求办事?这些都要请你们来评判,你们是干部下基层的主考官。”

中央媒体聚焦我省“三万”活动

对于干部下基层,群众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有一种是“鸬鹚”现象,抓鱼的水鸟鸬鹚专门沉到水底抓活鱼。湖北的党员干部要向“鸬鹚”学习,沉下去方能抓“活鱼”。——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本报讯(记者彭明星)正在荆楚大地展开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报道这一活动的同时,还分别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评价。

今天,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并发表《心近才能生情》的评论。评论说,“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哪里来?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可能生情。湖北省委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全省各级干部走进农户,绝不只是一件单纯的具体工作,更不是形式,而是增进党和人民群众感情的重大举措。”“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北这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不仅是转变干部作风的一次实际行动,更是强化各级干部执政之基意识的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

新华社昨播发《让干部的脚印“印”到每家农户的堂屋——湖北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做好群众工作》,并发表评论。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在昨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发我省开展“三万”活动新闻,并配发短评说,“干部进村入户,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举措。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

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

惊蛰刚过,春耕正忙。湖北从3月起组织省、市、县三级7万多名干部,奔赴全省每个行政村,开展为期3个月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次活动将实现“两个全覆盖”:工作组要深入到全省所有26018个建制村,干部的足迹要踏进全省所有1062万个农户的家中。

目前,不少市县乡三级干部确实整天在忙,但有些干部,往上面跑的多,往下面跑的少;往沿海跑的多,往沿湖跑的少;往发达地区跑的多,往贫穷地区跑的少;在“忙”中与群众的沟通反而少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旨在通过干部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进村入户访民情,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干部到农村进村入户,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一种好传统和好办法。此次活动中,干部进村入户直接与基层农民群众接触,带着感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就能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干部到农村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基本功。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最推不开的地方去,方能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

干部进村入户,是转变机关作风,锻炼干部工作能力的好渠道。干部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感受农民生活,掌握农村实情,就能充实头脑,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思想作风也会得到净化。特别是湖北将这项活动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党员干部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纪律,就能真正融入群众,凝心聚力。

干部进村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不仅要沉入基层了解实情,还要结合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要吃住在基层,还要严守纪律,绝不能给群众增加经济负担。我们相信,湖北数万名干部只要带着爱民深情、优良作风和群众厚望沉到基层,必将推动基层工作开展,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新华时评

下载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国家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影视作品要接地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