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对自由散漫学生的教育方案
班主任对自由散漫学生的教育方案
学生的散漫行为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原因。
“散漫”是什么?是一切行为都追求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说话,是为了满足倾诉的需要,玩东西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吃喝是为了满足饥渴的需要。不合理之处是忽视了集体生生活中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不能干扰影响别人学习知识的正常需要。
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行为习惯是幼儿期和儿童初期他律阶段尚未形成,造成原因是①宠爱家庭无度放纵;②父母失和无心顾及;③随老人生活无人监护。
引导他们追求的升华是解决散漫的科学途径。更多的注意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淡泊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追求获得同学老师的爱,追求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就是自尊自爱。就能够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系列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行为。所谓“没皮没脸”就是缺乏对这两个层次需要的追求。
有了对爱与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就是学生处于徘徊于两者之间的心理冲突。
既希望自己的需要充分满足,又需要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孤立。在心理学理论称之为“心理冲突”。两种需要,两种动机,两种行为表现,都在新的集体生活中进行尝试,哪方面的行为可以保留,哪方面的行为不能继续,则都要通过周围人的评价进行选择淘汰。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认可,被默许,便可以保留,反复体验赏识和激励,不但逐步形成对这些行为的喜爱之情,还产生坚持道继续做的坚强意志;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拒绝,反覆体验厌恶和鄙弃,不但逐步形成拒绝回避的情感,还能产生终止这些行为的决心。
对待这类学生不仅简单的说教不起作用,简单的惩罚也不起作用。教育对策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建议如下,请尝试。
一、通过说服教育树立顾及他人的道德认识。
向他讲解集体生活的最简单道理。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人群当中,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不是都可以做。像上课想说笑话,同学都在听老师讲课,周围的同学听你讲笑话,就听不见老师讲课,这事就不能做。想讲得等下课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想讲怎么办?自己忍着。就是自我约束。如果总随随便便,总影响大家学习。大家就认为你这个人不喜欢你,看不起你,(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被剥夺)就不会把你当朋友,有了困难,如有人欺负你,别人就不会帮助你。(安全需要被剥夺)
要想让大家都做你的朋友,就管住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影响别人?(树立道德的做人原则)
二、动员同学形成舆论的压力。
老师说服只是一个教育环节,即使学生听老师的话,也只能动摇他的原先已经形成习惯的处事原则,老师的讲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周围同学的态度确认。如果同学对他的行为默许,甚至还喜欢支持,就否定了老师的教育。所以,教育散漫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大多数学生,如:他逗,有人就笑,他说,有人就理,他玩,有人就看,都是对他不良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对他的行为表示冷漠态度,才能促使转变。
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也要讲解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生活的做人处世的道德原则,教育同学你对这种行为的支持鼓励还是反对抵制态度,就是你的道德原则的反应。
这样多数学生提高了认识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就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注意,我只说“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没说现在就能达到教育预期目的。因为还有要做的工作。)
三、培养锻炼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就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认识,但是多年来形成行为习惯。遇见问题解决的原则总是不自觉的遵循已经形成的原则,就像电脑下载文件是默认文件夹(Downloads)一样。这叫“思维定势”。所以,不但教师自己需要时时提醒,还要动员周围同学主动进行帮助。
我曾这样做过,鼓励散漫学生自己制定办法进行约束,办法就是自己在桌上放一张提示小条,写上:自己管住自己才是真正男子汉。如果还不管事,让周围同学帮助,只要发现有随意行为,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原则下,进行提示。如前边的同学可以向他伸一下指头示意,而旁边的或后面的同学轻轻碰他一下。让散漫学生自动选择。
如果有强烈的自尊心,一定不让同学帮助,而自行解决,这就激发了他改正缺点的意志。
四、通过热烈影响方式强化初步的进步。
当有了进步,师生及时肯定鼓励。注意说的是“师生及时肯定鼓励”,而不仅仅是教师鼓励,原理就是情景效应,从众效应,在他周围形成一种热烈气氛,让散漫学生不得不随大流进行转变。
五、特殊的训练法
一般的散漫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都能够达到转变的目的,也有个别多动症严重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自律训练。
有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后脚跟悬空,用前脚掌站在台阶上。保持姿势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要保持姿势,不掉下来,必须集中精神控制住全身的肌肉。这对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要注意的是提前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不要让他们误认为是惩罚,还要注意台阶不要高,以第一级台阶适当,再适当进行保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时间根据学生的承受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六、抓住恰当教育时机。
最好在小学中低年级完成教育的转变,因为虽然已经形成散漫的习惯,但还尚未定型,随着年龄增长。习惯更难转变,尤其是教师的惩罚、体罚、变相体罚启动散漫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强化逆反心理,形成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就更难教育了。
第二篇:教育自由散漫学生的方案
教育自由散漫学生的方案
我们班有一个11岁的男孩子,平时学习不用功,老喜欢玩鸟儿,鱼儿,小动物之类的,作业拖拖拉拉,有时爱跑到女生楼下偷看,给女孩子写不纸条,更可气的是据我暗中调查,这几天学生丢的玩具,零食,以及几元零用钱都是被他偷偷的藏起来了.我现在想想一个好的办法来处置他,但是又怕伤害他的自尊,请问你们有遇到这样的学生吗?有什么好的招术吗?急求!我的建议如下:
学生的散漫行为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原因。
“散漫”是什么?是一切行为都追求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说话,是为了满足倾诉的需要,玩东西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吃喝是为了满足饥渴的需要。不合理之处是忽视了集体生生活中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不能干扰影响别人学习知识的正常需要。
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行为习惯是幼儿期和儿童初期他律阶段尚未形成,造成原因是①宠爱家庭无度放纵;②父母失和无心顾及;③随老人生活无人监护。
引导他们追求的升华是解决散漫的科学途径。更多的注意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淡泊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追求获得同学老师的爱,追求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就是自尊自爱。就能够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系列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行为。所谓“没皮没脸”就是缺乏对这两个层次需要的追求。
有了对爱与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就是学生处于徘徊于两者之间的心理冲突。
既希望自己的需要充分满足,又需要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孤立。在心理学理论称之为“心理冲突”。两种需要,两种动机,两种行为表现,都在新的集体生活中进行尝试,哪方面的行为可以保留,哪方面的行为不能继续,则都要通过周围人的评价进行选择淘汰。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认可,被默许,便可以保留,反复体验赏识和激励,不但逐步形成对这些行为的喜爱之情,还产生坚持道继续做的坚强意志;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拒绝,反覆体验厌恶和鄙弃,不但逐步形成拒绝回避的情感,还能产生终止这些行为的决心。
对待这类学生不仅简单的说教不起作用,简单的惩罚也不起作用。教育对策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建议如下,请尝试。
一、通过说服教育树立顾及他人的道德认识。
向他讲解集体生活的最简单道理。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人群当中,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不是都可以做。像上课想说笑话,同学都在听老师讲课,周围的同学听你讲笑话,就听不见老师讲课,这事就不能做。想讲得等下课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想讲怎么办?自己忍着。就是自我约束。如果总随随便便,总影响大家学习。大家就认为你这个人不喜欢你,看不起你,(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被剥夺)就不会把你当朋友,有了困难,如有人欺负你,别人就不会帮助你。(安全需要被剥夺)
要想让大家都做你的朋友,就管住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影响别人?(树立道德的做人原则)
二、动员同学形成舆论的压力。
老师说服只是一个教育环节,即使学生听老师的话,也只能动摇他的原先已经形成习惯的处事原则,老师的讲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周围同学的态度确认。如果同学对他的行为默许,甚至还喜欢支持,就否定了老师的教育。所以,教育散漫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大多数学生,如:他逗,有人就笑,他说,有人就理,他玩,有人就看,都是对他不良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对他的行为表示冷漠态度,才能促使转变。
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也要讲解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生活的做人处世的道德原则,教育同学你对这种行为的支持鼓励还是反对抵制态度,就是你的道德原则的反应。
这样多数学生提高了认识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就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注意,我只说“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没说现在就能达到教育预期目的。因为还有要做的工作。)
三、培养锻炼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就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认识,但是多年来形成行为习惯。遇见问题解决的原则总是不自觉的遵循已经形成的原则,就像电脑下载文件是默认文件夹(Downloads)一样。这叫“思维定势”。所以,不但教师自己需要时时提醒,还要动员周围同学主动进行帮助。
我曾这样做过,鼓励散漫学生自己制定办法进行约束,办法就是自己在桌上放一张提示小条,写上:自己管住自己才是真正男子汉。如果还不管事,让周围同学帮助,只要发现有随意行为,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原则下,进行提示。如前边的同学可以向他伸一下指头示意,而旁边的或后面的同学轻轻碰他一下。让散漫学生自动选择。
如果有强烈的自尊心,一定不让同学帮助,而自行解决,这就激发了他改正缺点的意志。
四、通过热烈影响方式强化初步的进步。
当有了进步,师生及时肯定鼓励。注意说的是“师生及时肯定鼓励”,而不仅仅是教师鼓励,原理就是情景效应,从众效应,在他周围形成一种热烈气氛,让散漫学生不得不随大流进行转变。
五、特殊的训练法
一般的散漫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都能够达到转变的目的,也有个别多动症严重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自律训练。
有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后脚跟悬空,用前脚掌站在台阶上。保持姿势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要保持姿势,不掉下来,必须集中精神控制住全身的肌肉。这对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要注意的是提前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不要让他们误认为是惩罚,还要注意台阶不要高,以第一级台阶适当,再适当进行保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时间根据学生的承受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六、抓住恰当教育时机。
最好在小学中低年级完成教育的转变,因为虽然已经形成散漫的习惯,但还尚未定型,随着年龄增长。习惯更难转变,尤其是教师的惩罚、体罚、变相体罚启动散漫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强化逆反心理,形成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就更难教育了。
第三篇:自由散漫学生的教育方案
自由散漫学生的教育方案
在《班主任》杂志论坛上有这样一个求助帖子
求治这个学生的招!
我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刚毕业,没有什么经验,请各位大虾多多帮忙支招,在这里向各位说声谢谢!我们班有一个11岁的男孩子,平时学习不用功,老喜欢玩鸟儿,鱼儿,小动物之类的,作业 拖拖拉拉,有时爱跑到女生楼下偷看,给女孩子写不纸条,更可气的是据我暗中调查,这几天学生丢的玩具,零食,以及几元零用钱都是被他偷偷的藏起来了.我现在想想一个好的办法来处置他,但是又怕伤害他的自尊,请问你们有遇到这样的学生吗?有什么好的招术吗?急求!
我的建议如下:
学生的散漫行为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原因。
“散漫”是什么?是一切行为都追求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说话,是为了满足倾诉的需要,玩东西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吃喝是为了满足饥渴的需要。不合理之处是忽视了集体生生活中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不能干扰影响别人学习知识的正常需要。
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行为习惯是幼儿期和儿童初期他律阶段尚未形成,造成原因是①宠爱家庭无度放纵;②父母失和无心顾及;③随老人生活无人监护。
引导他们追求的升华是解决散漫的科学途径。更多的注意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淡泊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追求获得同学老师的爱,追求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就是自尊自爱。就能够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系列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行为。所谓“没皮没脸”就是缺乏对这两个层次需要的追求。有了对爱与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就是学生处于徘徊于两者之间的心理冲突。
既希望自己的需要充分满足,又需要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孤立。在心理学理论称之为“心理冲突”。两种需要,两种动机,两种行为表现,都在新的集体生活中进行尝试,哪方面的行为可以保留,哪方面的行为不能继续,则都要通过周围人的评价进行选择淘汰。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认可,被默许,便可以保留,反复体验赏识和激励,不但逐步形成对这些行为的喜爱之情,还产生坚持道继续做的坚强意志;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拒绝,反覆体验厌恶和鄙弃,不但逐步形成拒绝回避的情感,还能产生终止这些行为的决心。
对待这类学生不仅简单的说教不起作用,简单的惩罚也不起作用。教育对策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建议如下,请尝试。
一、通过说服教育树立顾及他人的道德认识。
向他讲解集体生活的最简单道理。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人群当中,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不是都可以做。像上课想说笑话,同学都在听老师讲课,周围的同学听你讲笑话,就听不见老师讲课,这事就不能做。想讲得等下课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想讲怎么办?自己忍着。就是自我约束。如果总随随便便,总影响大家学习。大家就认为你这个人不喜欢你,看不起你,(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被剥夺)就不会把你当朋友,有了困难,如有人欺负你,别人就不会帮助你。(安全需要被剥夺)
要想让大家都做你的朋友,就管住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影响别人?(树立道德的做人原则)
二、动员同学形成舆论的压力。
老师说服只是一个教育环节,即使学生听老师的话,也只能动摇他的原先已经形成习惯的处事原则,老师的讲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周围同学的态度确认。如果同学对他的行为默许,甚至还喜欢支持,就否定了老师的教育。所以,教育散漫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大多数学生,如:他逗,有人就笑,他说,有人就理,他玩,有人就看,都是对他不良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对他的行为表示冷漠态度,才能促使转变。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
也要讲解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生活的做人处世的道德原则,教育同学你对这种行为的支持鼓励还是反对抵制态度,就是你的道德原则的反应。
这样多数学生提高了认识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就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注意,我只说“有了促使个别学人生转变的良好条件”,没说现在就能达到教育预期目的。因为还有要做的工作。)
三、培养锻炼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就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认识,但是多年来形成行为习惯。遇见问题解决的原则总是不自觉的遵循已经形成的原则,就像电脑下载文件是默认文件夹(Downloads)一样。这叫“思维定势”。所以,不但教师自己需要时时提醒,还要动员周围同学主动进行帮助。
我曾这样做过,鼓励散漫学生自己制定办法进行约束,办法就是自己在桌上放一张提示小条,写上:自己管住自己才是真正男子汉。如果还不管事,让周围同学帮助,只要发现有随意行为,在不影响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原则下,进行提示。如前边的同学可以向他伸一下指头示意,而旁边的或后面的同学轻轻碰他一下。让散漫学生自动选择。
如果有强烈的自尊心,一定不让同学帮助,而自行解决,这就激发了他改正缺点的意志。
四、通过热烈影响方式强化初步的进步。
当有了进步,师生及时肯定鼓励。注意说的是“师生及时肯定鼓励”,而不仅仅是教师鼓励,原理就是情景效应,从众效应,在他周围形成一种热烈气氛,让散漫学生不得不随大流进行转变。
五、特殊的训练法
一般的散漫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都能够达到转变的目的,也有个别多动症严重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自律训练。
有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后脚跟悬空,用前脚掌站在台阶上。保持姿势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要保持姿势,不掉下来,必须集中精神控制住全身的肌肉。这对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要注意的是提前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不要让他们误认为是惩罚,还要注意台阶不要高,以第一级台阶适当,再适当进行保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时间根据学生的承受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六、抓住恰当教育时机。
最好在小学中低年级完成教育的转变,因为虽然已经形成散漫的习惯,但还尚未定型,随着年龄增长。习惯更难转变,尤其是教师的惩罚、体罚、变相体罚启动散漫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强化逆反心理,形成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就更难教育了。
自由散漫学生的教育方案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学生身边开始。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如,给父母做一次家务,在父母伤心时学会安慰父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别人,这里包括关心他的老师、同学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真情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
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感恩,它能让学生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它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化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处事之道和做的境界。
第五篇:班主任对学生的入学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的入学教育
一、大型集会要注意什么?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二、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四、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学校餐厅就餐时应按老师要坐好。大声说“就餐礼仪歌谣。”
2.不争抢饭菜,不浪费粮食。
3.不吃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
五、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六、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七、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