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3: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第一篇: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湛江发电厂3号发电机励磁采用三机励磁系统,GEC-1型全数字式非线性励磁调节器。励磁系统由主励磁机输出的交流电流,经三相全波桥式接成的硅整流柜整流后供给发电机励磁,而交流主励磁机的励磁则由中频永磁副励磁机经励磁调节器的可控硅整流后供给。调节器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互感器取得的调节信号,实现机组励磁的自动调节。发电机通过调节励磁可以在发电机出口建立电压,发电机并网后,通过调节励磁,可以维持局部电网的电压稳定,控制局部电网的充电功率。湛江电厂开展进相运行,充分利用发电机这一固有的能力,吸收系统多余的无功,维持较好的电能质量,但是,由于进相运行是降低机组的热稳定性和静稳定极限为代价来实现的,加上3号发电机在设计、调试和运行时没有考虑进相运行,因此,机组应经过进相试验后,才可以正式投入进相运行。事故经过

1999-09-03T16:07,3号发电机在手动励磁方式时,在进相运行试验中发生失磁事件,试验人员立即手动将发电机与电网解列,没有造成局部电网稳定性破坏。

事故前按照《湛江发电厂3号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方案》,电网方面,化州500 kV变电站退出3×40 Mvar电抗器,湛江地区投入部分电容器,粤西地区有功负荷615 MW,无功负荷256 Mvar,按正常方式运行。电厂方面,1,2,3号机组运行(3×300 MW),实际出力510 MW,无功210 Mvar,220kV母线电压234 kV。3号发电机在手动励磁方式时,在进相运行试验前,退出低励限制、失磁保护,匝间保护投测量,其余保护正常投入。3号机组有功150 MW,无功从100 Mvar降到-95 Mvar,各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内;第2次,3号机组有功200 MW,无功从60 Mvar降到-65 Mvar;第3次,3号机组有功250 MW,无功从30 Mvar降到-55 Mvar;第4次,3号机组有功300 MW,无功从30 Mvar降到-6 Mvar,约2 s,3号发电机失磁,试验人员手动将发电机与电网解列。事故原因分析

(1)在做300 MW运行点的进相试验时,发电机在稳定极限点附近失步,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该手动励磁的马达功率过大与原设备不匹配,调幅过大;另一方面有来自系统电压或调速方面的较大扰动。

(2)3号发电机在手动励磁方式时,由厂用电(交流380 V)供电,感应调压器手动调压、变压器隔离和变压,经不可控桥整流的主励备用励磁装置,在调节器不具备投入运行情况下,可临时满足发电需要。从试验数据看,厂用6 kV电压已降到下线值,由于手动励磁方式是开环运行,受厂用电供电系统影响较大。进相运行时,发电机出口、6 kV母线电压均不同程度减少,加快了手动励磁调节速度,使发电机出口电压降得更低,容易造成失步。

(3)由于该机组电抗值较大且又远离主网,故其与主网的电气距离较大,静稳极限较低,加之其阻尼在同型机组中也属偏小,动态稳定性较差,故在手动励磁方式时,进相运行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输出有功较大时,不具备进相运行的能力。改进措施(1)更换手动励磁的马达与原设备匹配,保证手动励磁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

(2)建议手动励磁工作电源由工作段(交流380 V)供电改为厂用共用段(交流380 V)供电,防止本机工作电压降低太多影响手动励磁输出,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3)在手动励磁方式时,进相运行的能力较差,不作进相运行,在系统电压较高和投入自动励磁调节器的情况下才开展进相运行。

第二篇:提高发电机励磁系统可靠性的几点改进措施(写写帮整理)

提高发电机励磁系统可靠性的几点改进措施

孙启云,宋顺一,陈 田

(深圳妈湾发电总厂,广东省深圳市518052)

摘要:本文总结了妈湾发电总厂4台300 MW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的运行经验,对HWTA自动励磁调节器暴露出的若干问题,如调节器稳压电源不可靠,保护及限制回路设计上存在原理缺陷等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几点较为成熟的改进措施,并对备用励磁装置的自动投入作出了相应的二次回路设计说明。

关键词:自动励磁调节器;稳压电源;保护及限制;备用励磁自动投入 引言

妈湾发电总厂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建投产的4×300 MW的火力发电厂,发电机均为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300-2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三机励磁接线方式,AVR为哈尔滨电机厂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配套生产的HWTA型自动励磁调节器。备用励磁调节采用400 Hz感应调压器和隔离变压器经二极管全波整流等部件组成。在7年来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妈湾电厂励磁系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反应在HWTA型励磁调节器上,见表1。

从上述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妈湾电厂发电机励磁系统故障主要出现在励磁调节器上,而AVR稳压电源故障占40%,限制和保护误动作共计40%;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相应的改进措施。稳压电源的改造

2.1 设计不同电源供电

原励磁调节器是由双路400 Hz供电的。稳压电源的输入电压接电源变压器的副边,原边接副励磁机电压,实际上是一路交流供电。如果电源变压器原边或副励磁机的输出故障,励磁调节器将失去工作电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笔者将一路直流逆变电源通过二极管与400 Hz稳压电源的输出端并联,从而提高了电源工作的可靠性,见图1,图2。

2.2 选用可靠性高的逆变电源

在#4机组大修中,将原来运行极不稳定的两路电源换成接线简单、性能可靠、由辽宁朝阳电源厂生产的军工级的逆变电源,仍然采用两路供电的方式,一路接400 Hz电源变压器的输出,另一路接厂用220 V直流。从近两年的运行效果来看,更换后的逆变电源运行比较可靠,电压没有任何波动。如图3所示。

2.3 更换稳压电源部分元器件

(1)励磁调节器原稳压电源使用ZL-1A型整流桥,它存在整流功率小,容易发热温升大,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平均使用寿命不到半年,有时2个月就得更换1只。将其更换成额定电流为3 A性能相对稳定的ZL-3A型整流桥后,平均使用寿命提高3~4倍。

(2)对使用WB-724H型稳压管的电源调节板,在集成块的4号与8号脚之间加一个0.01μF的电容可以滤去直流电压中的谐波成分,保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值平稳,测试结果显示:稳压电源输出的±15V电压加电容后其纹波电压由原来的40 mV下降到3.5 mV,稳压效果明显。

(3)对使用IC-317型稳压管的电源调节板,在其表面加装一块约是其面积2~3倍的金属散热片,可使集成块表面温度下降10℃以上。表2是现场实测的结果。

(4)将稳压电源调节板中可调电阻由原来的100Ω/1.0 W,WX-1.0型换成WX-2.5型,从而消除因可调电阻接触不良、阻值易变化带来的稳压电源输出不稳定的现象。对励磁调节器保护的改进

HWTA励磁调节器具有高起始响应特性,配有过励磁保护、最大励磁电流限制和三级瞬时电流限制保护。原设计为主励磁机的励磁电流达到过励保护定时限整定值或瞬时三段整定值时直接跳开发电机并灭磁。出口跳闸逻辑电路图见图

4、图

5、图6,从中可以看出三极管Q2、Q4的重要性。一个电子元件的损坏就会造成大型发电机与系统解列,这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据了解,不少运行单位和我厂一样也发生过此类Q2、Q4三极管击穿,误跳发电机的事故。

为此,对HWTA的原有回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跳闸出口回路加启动闭锁。根据厂家HWTA资料,一般现场AVR限制保护定值如下:

最大励磁限制MEL=1.05~1.1 pu 过励保护OXP=1.2 pu 瞬时电流限制ⅢICL=2.2 pu

主励转子电流经3个分流器接入AVR的3个DC/DC变送器。根据各保护限制整定值可以看出:当过励保护K22继电器或瞬时电流限制III段K16继电器动作时,K10和K20继电器均先已动作,因此,将K10、K20继电器接点作为闭锁元件接入出口跳闸回路。设计电路如图7所示。

备用励磁装置自动投入回路设计

妈湾电厂4台机组励磁系统的一次接线如图8所示。

工程设计时考虑的运行方式为:发电机并网后AVR正常运行时,41E开关合上,400 Hz备用励磁调节回路交流侧隔离刀闸FK合上,直流输出电压为零,直流侧QF开关断开,备励一路处于热备用状态。当运行人员发现AVR故障先兆时,由运行人员手合QF开关再调节备励输出电压,然后再断开AVR交流侧41E开关。显然,这种人工手动切换方式在多数AVR故障时,难以避免发电机失磁、保证机组连续运行的积极作用。

为了实现“因励磁系统故障引起的发电机强迫停运次数不大于0.25次/年,励磁系统强行切除率不大于0.1%”[1,2]这两项经济指标,笔者认为在提高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调试维护水平基础上,应尽量解决备用励磁装置的自动投入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①AVR正常运行时,备励手动大致跟踪AVR的输出[3];②由发变组失磁保护判别AVR故障先分开41E开关,利用41E控制把手位置不对应来合备励QF开关;③发变组保护动作时跳开发电机,同时跳41开关及QF开关并闭锁备励自投回路;④发变组保护加装发电机过电压保护。

具体接线见图9和图10。

利用发电机带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实际转子电压测出对应的备励输出空载电压值,从而得到一条跟踪曲线,如图11所示。运行人员只要参照曲线适当调整即可。结语

(1)我国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生产的励磁调节器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励磁调节器的公用部分出现故障时低励限制器不能限制等,调节器DC通道运行中发生失磁时低励限制也不起作用,形同虚设。目前这些问题在妈湾电厂4台机组上已作了合理的改进,方法简捷适用。

(2)在没有进行上述各种技术改造之前,妈湾电厂发电机因励磁系统元器件质量问题、安装工艺、设计等方面原因造成机组强迫停机率高达7%,通过改进这项指标已下降到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即使将来将模拟调节器更新换代为微机励磁调节器,仍可沿用上述设计思想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使励磁系统运行更加可靠,让失磁保护在保护发电机乃至系统稳定方面发挥它应有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S].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650-1998.

[2] 发电厂励磁及自动化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恒丰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洪山电工技术研究所,1998,11.

[3] 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Z].

第三篇: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安全法学论文

姓 名:学号: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搞好煤矿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我国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科学处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和“安全、装备、管理、培训并重”这一总体指导思想煤矿安全生产才能得到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煤矿;管理 ;生产;事故

0引 言

“矿难”是一个充满血泪,令人恐惧的名词。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以来,煤矿事故一直高居不下,2000-2005年的六年间,矿难死亡人数始终徘徊在5700至6900人之间。而根据英文版的人民网和中国日报的数据,中国煤矿矿难死亡人数每年高达10万以上。近日,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地下700米深处。在我们身边几乎时时刻刻世界都在发生着矿难事故,但是有多少事故是应该发生的呢?生命变得如此轻薄,这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手段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么深思。

1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些原因

1.1 安全思想意识淡薄

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后,迫使煤炭企业从以前的单一粗放型生产向效益型生产转移,由于安全为隐型效益,出了事故为负效益,不出事故时安全效益又体现不出来,而安全投入又不像对生产和销售投入那样容易见效。所以,安全工作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当今煤矿生产经营问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安全意识的普遍淡化,直接导致在生产中不能很好的执行安全制度,减少对安全保障资金的投入,间接的削弱了安全保障能力。

1.2 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煤矿所有新工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作业。目前,煤矿井下一线多数招用农民轮换工,流动性大,招工频繁,这样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有的单位培训工作关口把不严,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人下井作业。这样的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矿井安全基本知识,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术,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1.3 现场管理操作及中出现的弊病多。

大部分煤矿早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多,中晚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少,路线近的作业点安全管理人员涉足较多,边远采区管理人员涉足少。由于这方面原因,煤矿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中晚班及边远地带。也有的煤矿企业在把工程承包给外包队的同时,连同安全工作一同承包给对方,出现以包代管,外包队日常安全管理失控。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

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伪装的方法,从而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安全问题。这些情况都成了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

1.4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已达500多亿元。前几年,因煤炭市场长期低迷,煤炭企业亏损严重,国有企业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安全基础设施的装备上,安全投入欠账越来越多,而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只能少投入或不投入,在安全方面仅维持一种简单再生产的状态。在投入减少的情况下,煤矿的安全装备尤显不足,许多应该配备设施不能配备,应该更换或维护的安全设备不能及时更换或维护,促成了事故隐患

1.5 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安全技术及装备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还与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观念息息相关。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缺乏预防和控制的安全监察培训,执法力度和考核力度不够。企业基层领导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对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认识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工作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和管理。企业职工普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处理突发性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更有甚者,无视规章制度,“三违” 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中的“ 软管理”,一直被企业领导人所忽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解决方法及对策

2.1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

(1)应加大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科技投入,尽快弥补煤矿安全欠账;建议地方政府允许煤炭企业按照《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的高线提取安全费用,部分省在煤矿能承受的范围内,可突破《管理办法》规定的高线提取安全费用。

(2)依法对安全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目前安全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有些企业挤占和挪用安全资金。为此,建议有关部门,配合《管理办法》,制定安全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的部门规章,建立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对安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的安全资金管好用好。

2.2.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1)全面贯彻瓦斯防治的“十二字方针”,继续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瓦斯事故然是国有煤矿的主要灾害事故,在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中仍占绝大多数。目前,40%的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15%的国有煤矿产能的瓶颈是通风系统能力,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因此“一通三防”是仍然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加强以治理瓦斯灾害为重点的煤矿“一通三防”工作[1]。

(2)实施煤矿包工队准入制度。针对目前煤矿包工队存在的问题,建议承包煤矿施工企业在承包煤矿工程前,必须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要加强对承包、发包煤矿工程施工安全监察,对承包煤矿工程的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考核,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关。建议将承包煤矿工程施工企业纳入《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或依照《行政许可法》制定专门规章,作出具体规定。

(3)对超能力、无能力煤矿及整体承包的国有地方煤矿分类监管。这部分煤矿安全投入少,存在装备差、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其安全隐患较大。部分实施承包经营国有地方煤矿这一问题也很突出。建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这类煤矿进行重点监察。

(4)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定期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核定,为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提供依据。此外,为了保证煤矿主要设备的日、月、年检修时间,建议重新制定科学的检修标准,为煤矿安全监察提供依据。

(5)进一步加大对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对高瓦斯矿井或瓦斯突出矿井以及其它自然灾害严重的煤田,应明令禁止小煤矿开采;对目前存在的非法开采和越层越界开采问题,应采取刚性措施限期彻底清理;对非法违规开采的小煤窑继续实行最严格的关闭政策;对死灰复燃的加大惩治力度;对给非法开采提供保护的政府官员进行严肃查处;对利诱、阻挠、威胁安全执法部门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惩。

2.3 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煤矿的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大,而工资收入低,福利条件差,是长期以来煤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首要的问题是保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

(1)研究制定煤矿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了稳定煤矿职工队伍,国家应研究制定煤矿一线工人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发布,吸引较高素质的人来煤矿工作,同时对煤矿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

(2)制定有利于稳定煤矿职工的管理办法。提高协议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提取比例。对煤矿现行用工制度进行改革,支持企业实行协议工可定期转为长期合同制工人,稳定职工队伍。

(3)加强煤矿职工培训。制定新的符合实际的培训标准和培训教材,以防培训流于形式。煤矿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新招收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2.4 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

在坚持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同时,我国应该积极发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三方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力量”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发展为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第三方监督、群众参与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2]。

(1)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的定位,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责进行调整。强化地方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监管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各地煤矿安全监管情况进行监察的职能。

(2)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对于没有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区要尽快设立。建议在各级安监、煤监机构增设总工程师职务。经常召开安监员座谈会,不断交流思想,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安监员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改善监察形式,打破固定模式。加强中晚班、边远采区、边角地带的监察,将“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用合理手段综合处置事故

煤矿的生产过程包括煤炭开采、运输、提升、筛选直至成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都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煤矿事故大致可分为瓦斯事故,煤尘事故,水灾、火灾、顶板事故,机电事故及其它事故等几种类型 针对各类事故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并作出规律分析与决策分析,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同时可辅助计算的等高科技手段来分析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6 运用法律手段、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矿山安全法》、《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煤矿安全规程》对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都作了严格规定,这标志着煤炭企业开始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坚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强化对煤矿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增强执法守法观念。煤炭各企业要按照国家煤炭行业有关安全法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健全与《煤炭法》相适应的安全执法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煤炭管理部门对煤矿从申请办矿到基建生产以及事故处理等全过程的依法监督。

2.7 推广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加快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事后追查型”为“事先预测型”的管理模式,依靠客观实际的准确信息,综合地、系统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出预测和安全评价,研究造成事故的初始原因,防范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对于实现煤矿安全效果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作用。1,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是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随时掌握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2,要科学设计和运用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避免走过场的现象;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实现检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优点。3,通过运用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事故树分析能找出事故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便于寻找控制事故的要点,实现有效地进行事故防控。3结 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现状的基本原则。相信不久以后,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煤矿再也不是危险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陈宝智,王金波.安全管理〔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牡,1999.[2]国家安全生产监专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02[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第四篇:同步电动机静态励磁系统灭磁回路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同步电动机静态励磁系统灭磁回路故障

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赵会东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检维修中心)

关键词: 同步电动机 励磁系统 灭磁回路

1.前言

大型炼化企业大量往复式压缩机组大量采用增安或隔爆型高压同步电动机拖动,单台容量最大达到8800KW,额定电压普遍采用6-10KV配电系统。

为满足现场防爆条件,机组采用旋转无刷同步电动机。

2.故障现象

2010年9月25日,在变电所值班人员巡检过程中发现2#循环氢同步压缩机(2800KW)停车后,静态励磁系统仍然在工作,当时静态励磁电流表指示为4.5A。励磁系统主机运行指示灯处于熄灭状态。励磁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

3.故障原因分析 3.1.系统工作原理

机组正常启动后,高压断路器DL合闸,其辅助点DL(N.O)闭合,励磁柜内DLJ继电器得电,DLJ一对辅助接点(N.O)闭合,点亮YD电机运行指示灯;DLJ另一对辅助接点(N.O)闭合,送单板机系统,作为励磁系统投励或灭磁条件的判据。

机组正常停机后,高压断路器DL分闸,其辅助点DL(N.O)断开,励磁柜内DLJ继电器失电,DLJ一对辅助接点(N.O)断开,YD电机运行指示灯熄灭;DLJ另一对辅助接点(N.O)断开,送励磁控制系统,励磁控制系统接到DLJ(N.O)断开信号及主回路电流信号小于额定电流2%后,励磁控制系统灭磁继电器MJ得电启动灭磁继电器MCJ,MCJ得电后其常闭点断开,使得励磁接触器LC失电,完成机组励磁系统的灭磁工作。

3.2.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现象:1.励磁系统主机运行指示灯处于熄灭状态;2.静态励磁系统仍然在工作,当时静态励磁电流表指示为4.5A。

从现象判断,当时机组正常停机后,高压断路器DL却已分闸,其辅助点DL(N.O)已经断开,励磁柜内DLJ继电器已经失电,励磁系统人机界面显示主机电流为2A(属于采用误差),以上条件具备励磁系统应该灭磁。未灭磁的原因只能是励磁控制系统在主机停车过程中,未能正常工作进行灭磁。

4.改进措施 4.1.软件系统升级

励磁制造厂家将软件进行升级,优化采样逻辑,消除采样回路的干扰。

4.2.电气控制回路改进

1.在电气回路中增加辅助灭磁回路,在主机停车后,确保延时(2秒,可调)后,灭磁回路可靠动作灭磁。此回路还具有防止DL辅助点抖动,而误动灭磁的功能。

2.增加直流系统控制电源监察回路JQ2、JQ4及储能回路C,在正常情况下,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D及充电限流电阻R向储能电容C充电。在2路直流控制电源同时失电后,JQ2、JQ4失电,储能电容C通过JQ2、JQ4常闭点向保护出口继电器TCJ放电,TCJ继电器得电动作后(储能电容C的能量确保TCJ继电器励磁1S以上),其常开点送高压柜跳开主机断路器,避免同步机失磁后长期异步运行。

改进后的原理如下图:

5.结束语

改进后的励磁控制回路,经多次模拟试验,达到了预想的功能,消除了故障隐患,为大机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姓名:赵会东

单位: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检维修中心

联系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 邮编:017209 联系电话:0477-8283493

*** E-mail: hdongzhao@163.com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分析、反思、改进措施

问题一 展示课堂教学魅力,给学生营造新的成长空间

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就坐在我们教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让新课程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课堂上逐步繁茂起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新的成长空间。为此,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

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时间优化降低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2、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在分组讨论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分组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家经历了小组讨论、小组与全班交流、个体与个体交流和个人与全班交流的全过程。这期间教师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全面巡视小组活动;捕捉各种信息;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问题。

充分发挥教育智慧还应表现在:当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让资源共享;及时判断其正误,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迅速加以有效指导,用适当方法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恍然大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

叶澜教授说得好:“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和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超越自我,超越过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构造新的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将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和创造的东西进行吸收和转化,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活动更精彩。

问题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可以说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具备以下观念: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来就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则,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还远远没有形成。

1、现实反思。教师未能具备民主、平等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可以说基本没有民主、平等的因子遗传下来,而家长制、一言堂、对权力的崇拜、等级观念可以说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教学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一言堂”、“灌输式”。稍开明点的教师最多来点“启发式”、“讨论式”,但还是限定在老师设计的范围内。

2、现实需要。现在,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如果教师不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是万万不可能的,而如何将民主、平等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关键,一些实验区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现象恐怕与之有非常大的关系。

3、解决对策。如果没有了不平等形成的教师的权威,没有了师道尊严,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我们的教师是否还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否还能很好地组织教学?答案肯定是不唯一的,有的教师能做得很好,而有一些(恐怕数量不少的)教师恐怕很难适应,甚至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很难维持,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这部分教师又很容易回到教学非民主化的老路上去。因此,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当外在的权威失去后,当学生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权利和知

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当强权和体罚成为过街老鼠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就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去建立。当课堂向学生开放时,向学生的思维深处开放时,教师能不能驾驭得了课堂,就要看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而不是单单靠所谓的教学机智就解决得了的。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和学术水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不是靠学校规定学几本名著或什么读本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教师的内在要求,应该是自己一辈子的追求,是终身的学习。二是教师要探索实行教学民主的程序、策略,同时要指导学生建立在分工、合作、讨论、交流时需要遵守的规则、规范和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也罢,讨论交流也罢,一定是出于学生内在的需要,而不能是教师出于教学的需要。] 随着规则的不断建立和内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纪律的要求就不再是禁止和惩罚,而是放在了注意和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上,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吸收别人的观点,学会分工、学会协作。这种规则的确立一定是民主的,有利于全体同学的;而对规则的内化以至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规则看守一切”,在培养公民的民主精神和实施民主的规则方面,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第二,教师要建立现代课程观。首先要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教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转化来的现实教材,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各种物化形态和非物化形态的等等都可视为教材;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在本质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一刀切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程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创生的。很显然,上述三者的关系是依次包容的关系,即课程[教材(教科书)]。

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囿于教科书的范围内,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很难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这一课改重要目标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例子,也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这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来只有一桶水还不够,还要有一池活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的话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而教育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在学校里年龄超过45岁的有多少人还能继续上课?又有几个人还能教好课?“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受欢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

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是教书的越不看书”,有多少教师能做到经常“与大师对话、与现实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对话”?又有多少教师能坚持记教育日记、写教学反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用在一些教师身上最为恰当不过了:教了一辈子的学,就只会自己所教的那一门学科的那一个学段的知识(教初中的是初中水平、教小学的是小学水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减退,参加自己所任教的那门学科考试也不及格;没有爱好,没有所长,一旦退休连个乐子都找不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是教师的身体力行,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否则就要被学生抛在后边,被社会抛在后边。

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分析、反思、改进措施

贤 台

中学

下载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电机进相试验中失磁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