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供销社关于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与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发[2000]94号 【发布日期】2000-08-28 【生效日期】2000-08-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供销社
关于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
(内政发〔2000〕94号2000年8月28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供销社《关于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自治区供销社 二000年七月十一日)
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是农村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999〕5号文件精神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内政发〔1999〕55号,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55号文件)是进一步深化全区供销社改革,加快供销社发展,使之适应农村牧区经济新形势要求的政策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供销社工作的行动指南。自治区政府55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区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各项改革初见成效。一是社属企业改革效果明显,社有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布局趋于合理,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据统计,全系统84%的社属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制;1999年全系统亏损总额与上年相比减幅为67.23%,其中基层社减幅为65.47%,改造重组后的区直企业当年全部实现盈利。二是基层社为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有所加强。经过改革转制,全系统现有基层社798个,组建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合作社67个,在农村牧区兴办商品生产基地206个,基层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亏损面由转制前的45.52%减少到目前的29.2%。三是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有所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委托的重要商品的经营任务。全系统组建以农资供应、农畜产品购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13个,兴办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95个,年交易额4.2亿元。1999年全系统组织供应优质化肥170万标吨,占全社会需求量的80%,发挥了化肥流通主渠道作用;收购各类农畜产品5亿元,毛绒经营量占全区社会总产量的50%以上,大宗农副产品经营仍居农村牧区主导地位。但是,也必须看到,全区供销社改革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历史经济包袱沉重,政策性亏损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二是组织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供销社的联合优势和系统合力不强;三是部分基层社建设滞后,没有真正与农牧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社属企业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经营业务拓展不力,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五是扶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针对上述问题,现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55号文件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供销社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当前,全区供销社系统旗县以上机关纳入自治区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问题和自治区、盟市、旗县供销社的职能都已明确,全区供销社系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已基本得以理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以下简称国务院5号文件)和自治区政府55号文件精神为重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自治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大胆探索合作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社属企业和基层社真正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积极参与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造基层社,逐步将基层社办成农牧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1.调整现行产权结构,吸收农牧民社员和职工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换经营管理机制。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逐步推行社员直接选举基层社主任的选举制度。经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监督。以交易量和利润率为主要分配依据,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量分红相结合,真正做到民有、民管、民享。
2.区分不同情况,对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对经济基础好、效益高的基层社,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真正办成农牧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对失去竞争和服务优势、勉强维持经营的基层社,撤社留店,纳入中心社管理;对边小微亏基层社可以实行租赁、承包、兼并、联合、拍卖等多种形式,调整重组为股份合作制或合伙制企业;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基层社实行关闭、解体或依法破产。基层社改造要顺应小城镇建设发展趋势,加快按经济区域调整和重组基层社的步伐,发展中心社。
3.以兴办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改造基层社。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和自治区政府关于依托供销社发展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兴办专业合作社。在产品合作、劳动联合的基础上,实行资本联合,真正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专业合作社创建初期,基层社要起到发动、组织、指导作用,并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提供综合服务。有条件的基层社可以发展为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
4.强化旗县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旗县联社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基层社建设的领导,因企制宜,改组、改造基层社;帮助基层社建好班子、转换机制、调整建制,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带动基层社的发展;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为基层社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搞活社属企业
1.明确社企关系,建立社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旗县以上供销社要实行政企分开、社企分开。各级联社理事会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对社有资产实行宏观监管,并直接监督、管理直属企业;制定社属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合理调整经营布局,确定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按出资额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并承担有限责任。社属企业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2.调整结构,加快社属企业改制进程。改善资产和企业结构,达到合理布局、优化组合、提高素质、增强控制力的目的。农资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内政发〔1999〕16号)精神,积极探索与基层社、化肥生产企业和农业“三站”联合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农资集团经营机制,集团内部紧密层可实行多个法人持股,加强经济利益的联合,逐步成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农畜产品经营企业要实行公司制改组、改造,在社有资产控股经营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职工个人股的比例,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效途径。要盘活存量资产,精简富余人员,加强企业管理,减少费用开支,改善银企关系,积极向专业公司方向转化。
3.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社属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按照“双向进入”的办法,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的关系,发挥工会、职代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推行企务公开。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运营机制,鼓励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股份,按劳取酬,按股分配,并认真贯彻执行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
(三)调整经营结构,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1.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优势互补,造就一批辐射范围广、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农资、农副土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建设,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相结合的经营格局。抓住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机遇,着力扶持系统内的优势企业。到2002年,每个盟市要改造、培育1--2个龙头企业。抓紧制定自治区、盟市、旗县级社属龙头企业发展规划与建设标准,并配套实施。
2.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基层社要以兴办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含系统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合同经营和订单农业,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到2002年,每个旗县至少创办3--5个专业合作社,全系统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旗县联社为依托,以基层社为枢纽,以村级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为基础,加强综合服务网络建设。综合服务网络要采取基层社自办、村社联办、职工回村领办、委托个体户代办等多种形式,上联龙头企业,下连农户,搞好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凡是农牧民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都要积极组织经营。到2002年,全系统要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800个,兴办庄稼医院550个,培育具有示范性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旗县联社10个。
4.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档次、辐射面广、具有龙头作用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工业品营销中心。在农村牧区重点建设和完善集贸市场;在盟市重点建设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工业品营销中心,大力兴办消费合作社;自治区则突出办好羊毛拍卖市场,逐步完善毛绒交易体系。在市场建设中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抓好市场管理和信息服务。到2002年,全系统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营销中心要达到250个,年营业额达到12.6亿元。
5.大力兴办商品生产基地。按照自治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坚持基地建设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以绿色食品基地和种籽(畜)基地为主,以科技服务为后盾,培育主导产业,使基地建设逐步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转变为集中的产业化经营。到2002年,全系统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商品生产基地要达到400个。
(四)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扭亏增盈进程
1.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总负责,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在亏损挂帐分列考核的前提下,不得发生新的亏损,以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加强对扭亏增盈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监督考核,对成绩突出者予以重奖并总结推广其经验和做法;对未完成任务者,查明原因,限期整改,确保扭亏增盈目标的落实。
2.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竞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责任目标委托经营等多种办法选用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分配办法。鼓励企业经营者以个人名义,通过增加企业注册资本、购买企业股份等方式持有本企业股份。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评、离任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抵押制度。对因违规违法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者,依法追究责任。
3.加强企业基层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严格企业经济核算、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制度,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二、二、大力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领导和扶持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供销社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国务院5号和自治区政府55号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地贯彻下去,并结合实际,加强对供销社管理体制和企业改革、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结构调整以及亏损挂帐处理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组织管理。
(二)旗县以上供销社机关所需经费要按照自治区编委《关于自治区供销社机关“五定”方案及盟市、旗县供销社机关编制的批复》(内机编发〔1999〕42号)文件的规定,在严格控制事业编人数的基础上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当地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标准和有关政策规定予以核定,并按照自治区政府55号文件精神,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供销社关闭、撤销、破产、解体(含终止经营活动)企业过去借用的财政周转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周转金呆帐处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发〔1999〕21号)精神,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从2000年起3年内,供销社企业可享受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小型企业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具体办理视项目贷款落实情况实行一事一议。自治区财政要继续安排一定数额的简易建筑费,用于供销社企业经营网点、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委托供销社经营的特殊商品和少数民族特需生产、生活用品的补贴资金,对供销社兴办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所需资金,今后要规范预算,量力安排。
(三)对供销社经营化肥、绒毛所需资金,农业银行要列入专项贷款,实行国家规定利率,优先安排。对社属企业为“三农”服务、有市场前景、预期收益较好的经营项目,农业银行要提供贷款予以扶持。
(四)为了全面推进我区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可参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区直商粮、物资、外经贸(集团)总公司改制中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内政办字〔1999〕22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即从2000年度起,给予自治区供销社直属企业免征3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个别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按税收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审批予以减免。
(五)鼓励和引导供销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和农牧业综合开发,发挥供销社在产品购销、招商引资、出口创汇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开拓城乡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并享受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利用区外资金嫁接改造的龙头企业可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供销社龙头企业在基地收购原料粮和农畜产品享受自治区有关优惠政策。供销社经营废旧汽车业务,享受物资系统金属回收企业同等待遇。供销社利用闲置资产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商业市场网点,自开办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保护供销社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其经营服务设施被拆迁、占用问题。对因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等拆除供销社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要按当地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对随意改变用途挪作他用的要坚决退回。因历史原因或机构变动,未能及时确权或办理证书的供销社的房屋和土地,房管和土地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实事求是界定,及时发给房屋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证书。
(七)对基层社和社属企业下岗分流的国家正式职工以及关闭、解体和依法破产基层社全民身份离退休人员的安置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地区,可将供销社下岗职工(全民所有制)基本生活保障纳入“三三制”政策范围,其中财政承担部分的资金应由同级地方财政负担。
(八)旗县以上供销社机关本身的机构改革,按当地同级政府机关人员分流的相关政策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4〕189号 【发布日期】2004-06-01 【生效日期】2004-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内政字〔2004〕189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4年5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决定》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各级政府要以《决定》精神作为深化各项改革工作的行动指南,着眼于加快发展的要求,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放到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改革措施,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要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力度;要把实行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点在国有企业、农村牧区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把推进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在抓住机遇不失时
机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要把政府合理引导和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各有关部门既要积极推动和指导改革,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方面大胆进行改革探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
搞好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制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完善国有资产流动办法。对自治区监管的重点骨干企业,着重解决好国有独资和一股独大的问题,通过吸纳非公有资本入股或转让部分国有股权等方式,加快产权重组,改善股权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的力度。对未授权监管的区直企业,要通过股份制、兼并、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大企业产权
制度改革力度。对国有中小型企业,要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和改制,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灵活多样的组织和经营形式。已经实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要在规范化运作上下功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保护好职工的权益。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要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在国企改制为非国有企业过程中,国有产权价款必须优先用于职工劳动关系调整、支付补偿金、移交社会保险费等。要建立健全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争取在2005年完成全区国企改制工作。
对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新机制,探索岗位工资、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等多种薪酬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国有重点企业推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抓紧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在产业准入、财政金融支持和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及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法律未禁止的其他领域。改革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在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各个方面的审批管理,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鼓励和支持银行创新信贷业务,满足民营企业多种融
资需求;稳妥发展民间担保机构,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解决资金问题。
按照国家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自治区电力、民航、铁路、公路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我区的各项配套方案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价格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电价改革配套办法,开展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的试点工作。开展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试点,扩大阶梯式水价实施范围。
(二)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牧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土地、草牧场使用权流转办法,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草牧场承包制,探索以土地草牧场依法入股、转让、出租或合伙经营等方式参与收益,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拍卖、招标、公开协商等方式鼓励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农业“四荒”经营。
进一步加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和绿色产品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为龙头企业和农牧民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制定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明确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归口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机关,落实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对能够带动农牧民增收,与农牧民建立起合理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牧
区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各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牧区和农牧业。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全部农业特产税。抓紧制定减免农业税的配套措施,2004年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一步降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5年内取消农业税。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建立健全与税费改革配套的农牧民负担监控约束机制,巩固和发展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
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形成竞争性市场。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包括国有农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形式创新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三老”(老粮、老帐、老人)问题。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粮食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建立和完善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清理和回收不合理占地。要建立征地价格听证会制度,完善征用办法、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探索在征地中将货币补偿方式转变为综合安置方式,采取养老保险、就业培训等措施,建立健全失地农牧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经营性用地要按市场规则运作,推行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机制。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增强经营城镇理念,采取股份合作、资产收益抵押等多种投融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引导产业、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国家和自治区综合改革试点镇,要在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镇级金库、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度、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审批、公示、征收和监管制度,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继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实行综合财政预算,规范预算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大力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完善采购监督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县乡财政、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的力度。
根据国家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税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运用税收杠杆,适时调控经济运行,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证券融资,推进优势企业上市,提高上市企业再融资能力。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商业银行,大力推进其他地区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工作。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研究制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加大对农牧民小额贷款扶持力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有条件的地区,在严格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可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设立农业担保机构,拓宽符合农业特点的担保业务。探索建立农
业保险制度,争取在我区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发展民营金融业务。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实行政府核准制,健全登记备案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投资领域,社会资本均可以进入。通过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BOT、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
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通过发展规划、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和行业准入等措施,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改革,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挂靠政府部门的盈利性机构要尽快脱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基本到位。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机构要逐步改制为企业,面向社会,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继续依法精简和调整审批项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劳动力充分就业、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等内容的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要利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契机,协调自治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打破区域封锁和地区分割,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呼包鄂”经济区、“呼包银”经济带的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四)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手研究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征集体系,尽快形成完整、透明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倡导、示范和组织作用。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入场交易。逐步将政府部门创办的中介机构推向市场,规范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加大对市场中介组织的指导、扶持和监管力度。引导推动市场中介组织完善自律机制,尽快实现“自主设立、自我管理、自律运行、自我发展”。加快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积极发展财产、人身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继续开展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活动,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法规、市场、信用等软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承诺制及一站式、代理式服务和窗口式办事制度,建立外商投诉联系协调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导专业招商机构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水平,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专门招商机构,推行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和以商引商。积极引进国内大公司总部、办事处和研发中心,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自治区设立跨国采购中
心,扩大本地产品出口。扩大企业出口经营权,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出口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开厂设店、开展资源开发项目合作,带动我区相关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
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完善企业物流配送体系,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支持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在我区落户、发展。
(五)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再就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鼓励灵活方式就业。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挖掘内部潜力安置企业富余人员。规范和引导企业减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重大公共项目和对地区发展影响较大的项目投资要建立就业效果评估制度。改善农村牧区富余劳
动力就业的环境,做好外出务工农牧民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增加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旅游等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依法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实施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大力推行城镇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探索将进城务工农牧民纳入城市“低保”的途径。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等方式,着力解决历史欠帐问题,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六)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研院所和高校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整体布局。大力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对公益性科研院所进行整合,加强制度创新,改革投资体制,建立“投资随项目走”的机制;完善职称评定、用工制度,建立与效益、贡献相适应的工资制度。
进一步完善以旗县为主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投入。积极引导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加大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职业学校的整合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投入教育,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推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实施教师全员聘任、教师资格准入和交流制度。完善政府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抓紧推进自治区报业集团、出版业集团的改革。探索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群众
体育服务体系。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疾病信息网络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事业,逐步实现中蒙医药现代化。改革卫生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推进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打破卫生资源部门分管、条块分割的格局,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大中型综合医院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农村牧区以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增加投入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深化乡镇苏木卫生院改革,实行“县办县管”。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初级卫生保健。
深化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民间资本、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将市政公用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设备生产和供应等纳入建设市场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和投标。
三、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好、指导好、协调好各方面改革。
通过政策信息发布,引导改革方向,鼓励自主创新。要加强改革经验交流与沟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把握改革的进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国家和自治区有明确改革要求的重大改革事项,要切实制定好改革试点方案,积极组织好各类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确保改革试点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要明确各项改革的主要负责单位,加强对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协调指导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及时提出完善和推进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0]126号 【发布日期】2000-05-30 【生效日期】2000-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工商行政
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为西部大开发
提供优质服务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内政字〔2000〕126号2000年5月30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优质服务的若干政策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为
西部大开发提供优质服务的若干政策意见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000年五月十五日)
为了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区的实施,为工商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就进一步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一、放宽企业设立的条件
(一)允许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分期注入。设立公司制企业时,按《公司法》的规定注册。资金有困难时,注册资本金在5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资本金可分期到位,并在章程中明确认缴出资额及期限。但首期出资额须达到注册资本的8%以上,并在3年内全部到位,同时要在营业执照上注明注册资本和实缴注册资本金。全部资本金到位前,企业按注册资本额由每位股东根据认缴出资比例对债务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改革企业设立的前置审批办法。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必须依法办理的前置审批手续外,对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前置审批程序予以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必须保留的,由工商部门先行批准名称,并主动与有关审批部门联系,发出“企业设立审批征求意见书”,审批部门超过10个工作日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予以登记注册。
(三)放宽企业申请冠以自治区行政区划名称的限制凡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的中介机构,申请冠以“内蒙古”字样的,只要符合企业名称管理规定,均可予以核准。
(四)放宽企业集团设立登记条件。凡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本6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
(五)放宽对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品种外,企业经营范围可按行业大类核定,并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
企业法人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其生产经营范围超出企业法人的,只要不属国家限制经营的均可以批准;属许可证管理的,经企业法人同意,可由该分支机构独立申请办理。
(六)支持企业进行资本扩张。允许公司和非公司企业法人对外投资超过其净资产的50%,累计投资后剩余净资产应不低于法定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且应与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对铁路、邮电、民航等企业中不具备法人地位的隶属单位作为投资主体时,提交上级企业法人授权文件,可申请设立企业。
(七)便利企业验证注册资本。各级登记注册机关不得指定验资机构办理验资手续,凡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验资报告均视为有效。
二、二、改革登记管理体制
(八)下放登记管理权限。在坚持分级登记制度的前提下,授权盟工商行政管理局直接行使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的登记管理职能,并以盟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名义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
(九)下放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初审权。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对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授权局,仍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范围在本辖区内行使登记管理职能。未授权的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可负责本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立项审批的前期审查、登记初审、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三、三、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革
(十)允许改制企业保留原名称。原国有企业名称中没有使用字号或没有标明行业和经营特点的,改制中改制企业提出申请,在不构成名称侵权的前提下,应予以批准。改制为公司的,其名称应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字样。
(十一)改制企业可保留原专项经营项目。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其他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专项审批的,企业原专项经营资格在有效期内的仍然有效。专项经营权超过期限或需要变更的,行业主管部门应予办理变更和重新审批手续。
(十二)简化国有、集体企业转制的登记手续。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的,按设立登记要求提交材料,按变更登记程序办理手续、换发执照;以原国有资产额投资入股,或通过合法程序使其产权多元化的,除新增资本外,只须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资产评估确认文件,可不再提交验资报告。
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公司,其股东超过50人的,可采取变通方法,按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登记。
四、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十三)鼓励创办科技型企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作为登记注册前置审批的项目外,申请人可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再向有关行政部门办理资质审批。经科技管理部门批准的科技型企业,允许在名称中使用“高新技术”或“高科技”等字样。
(十四)鼓励科技成果参与投资。以专利发明、高新技术等智力成果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只要具备必要的资金及其他生产经营条件,出资各方又有明确约定,并经自治区科技管理部门认定,无形资产作价金额可占企业注册资本金的35%。
(十五)鼓励科技人员自办企业或到其他单位兼职。科技人员经本单位同意,可以到其他单位兼职或自办科技型企业或以技术入股方式从事相关的科技咨询、开发、服务等活动。
(十六)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农村牧区兴办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人员到农村牧区兴办科技咨询服务、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的企业,3年内减免相关费用。
(十七)鼓励区外出国留学人员来我区申办科技型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参照华侨和港、澳、台胞投资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登记注册,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五、放宽与外商合资合作条件
(十八)允许外资企业按内资企业设立登记。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投资额占注册资本的25%以下,经自治区外经贸部门审核后,可申请按内资企业登记。但企业法定代表人须由中方人员担任。
(十九)允许利用外资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外国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购买国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也可收购国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二十)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手续。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股份全部转让给中方企业的,不需要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只需办理变更登记。
六、六、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二十一)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参股、承包、兼并、购买等方式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组、改制。
(二十二)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领域。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生态治理、市场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经营;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介入教育、旅游、环保、市场中介、社区服务等产业。
(二十三)严格控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收取标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严格执行国家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按户按人摊派管理费。
七、七、改进企业年检工作
(二十四)推行企业免检制度。各级登记机关应对当地经营状况良好、商事信誉较高,连续3年以上无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规行为的各类企业实行免检。年检中企业只须向工商部门报送年检有关材料即可。
(二十五)简化年检手续。除股份有限公司和登记机关已发现违法问题确需专项审计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年检时不再提交审批报告或验资报告。
外商投资企业只要提交审计报告,即可年检。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的标准收费外,联合年检的各部门不得增加新的收费。
(二十六)严格年检纪律。登记机关除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年检费外,不得借年检之机搭车收取管理费、会费;不得推销、征订各种书籍、报纸、杂志;不允许其它部门和单位进入年检地点收费或开展推销、征订活动。
凡因企业拒绝缴纳国家规定项目之外的费用,登记机关不予换发执照和年检的,企业可向其上级机关或同级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
八、八、减少行政收费
(二十七)规范证照收费。除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外,属行政服务内容的,免收费用;企业在办理审批、许可、资格(质)确认时,只收取证照工本费。
(二十八)对区外投资者减半收费。区外企业和个人来我区投资、兼并、购买区内企业,其出资额达到企业注册资本60%以上的,在规定的收费标准内减半收取登记注册费。
(二十九)对进入新建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区外企业和个人,免收一年市场管理费。
九、九、优化市场环境
(三十)加大对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深入企业,具体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协助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增强企业对商标的正确运用和自我规范意识。
凡列为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产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重点加工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仿冒行为,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十一)推行市场巡查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市场管理方式从驻场式巡查向流动式巡查拓展,逐步实施辖区内企业在工商所建立“经济户口”制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十二)实行风险预警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运用企业年检、日常监管等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照后监督管理。对那些丧失经营能力、资产负债超过净资产,或因经营不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企业,应迅速发出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十、十、切实改进服务工作
(三十三)全面推行“一厅式”服务,集中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三十四)完善登记公示制度。登记机关应实行“政策、权限、程序、收费”四公开制度,凡符合法定注册登记条件,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企业(含分支机构),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办理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的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凡超出期限或没有正当理由不予办理的,申请人可向该机关纪检、监察机构投诉,并对有关人员追究违示责任。
(三十五)登记机关要通过登记回访、现场办公等,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主动与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及时解决工商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方便条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试行意见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试行意见的通知
内政发[1989]39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则同意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试行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在试点单位贯彻实施。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领导,并及时总结试点中的经验,报自治区房改办公室。1989年4月6日
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试行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1989年2月24日)
自治区住房制度改革,经过一年的积极努力,进展较快。各盟市都组建了房改机构,并开展了房改工作。第一批起步的部分城市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调查测算和住房资金核定工作,有的盟市已制定了房改方案上报待批。试点旗(县)镇已先行一步,探索了经验。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整顿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发[1988]11号文件和国办发[1988]13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加快我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当前,要把出售公有住房作为房改的重点,加速住房商品化、私有化进程。这不仅对于现行住房制度的改革,而且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调整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有重大作用。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为指导下一步房改试点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公有住房
1、合理确定公有住房售价。各地要严格审定公有住房的标准价格。新房的标准价为住宅本体建筑造价加征地拆迁补偿费(不包括拆迁安置费,下同);旧住房的标准价为重置成新价。重置价按当地前一年建筑安装预算定额、取费标准、调整系数构成的住宅本体造价和当地规定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标准计算。向职工出售时,再加上楼层、朝向、环境、地段、设备、装修、配套程度等调节因素,适当增减计价。
2、出售公有住房的范围。除国办发[1988]13号文件规定不宜出售和因特殊原因暂不出售的以外,原则上都可以出售。城市近期应以出售各类成套楼房和质量较好、暂不改造的砖混、砖木结构平房为主。属于近期改造、质量较差的土木结构平房原则上不准出售。
3、公有住房出售的对象为家住城镇、有正式城镇户口的职工。优惠价以户为单位,每户只能享受一次。
4、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在不发放住房补贴(即住房券)的情况下,可以优惠价格出售。近年内,各地旧房的平均优惠幅度控制在当地住房标准价的40%之内;****年一月一日以后竣工交付使用的新住房,出售给职工,也可以采取不发住房补贴,一次性优惠的办法。新房的平均优惠幅度控制在新房标准价的20%之内。综合价与售价的差价,由职工所在单位补偿。各地以优惠价出售的各类公有住房必须规定最低限价。近年内,砖混结构的单元套房优惠后的实际售价一般不得低于100元/m2。以上优惠幅度将随时间、环境变化而减少,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私有化。
5、职工购买公有住房,要鼓励一次付清房款。对无力一次付清房款的,可以分期付款。一次付清购房款,可减收优惠价款的 20%。分期付款,其首次付款不得少于优惠价款的30%;超过30%部分,按高于银行保值储蓄利率付息;其余部分,每月所付购房款不得低于家庭总收入的15%,期限最长十年。
6、各单位对出售范围的公有旧住房,不得用公款搞高标准的装修翻建。否则,装修材料、设备和工费应按市场价如数计入房价中。这部分价款由购房者全额一次支付,不得给予优惠。
7、以上出售新、旧公有住房的标准价和各项优惠政策均不适用于年收入一万元以上的住户。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不同档次的商品住房供他们按市场价选购。
二、对出租的城市公有旧住房,逐步调整租金标准
8、各地在今年要做好调查测算工作。明、后两年,可根据当地财力和职工的承受能力采取“小步提租”或“理顺租金”的办法。
三、新房新制度
9、无论是房管部门还是单位的新建住宅,不能再继续实行过去的住房分配办法,要先卖后租。新房在不发住房补贴的情况下,可试行采用新的租金标准。今年,新房租金最低不少于维修、管理两项因素计租。各地也可以试行交纳抵押金获得住房使用权的办法。
四、积极推进旗(县)镇的住房私有化
10、旗(县)镇的住房制度改革,要采取公有住房出售为主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办法。要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建房的积极性。个人建房、合作建房和集资建房要纳入并服从城镇建房规划,同时当地政府要在征地、计划、材料、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按国家规定减免有关税费。
11、严格控制旗(县)镇宅基地面积。居民新建住房的宅基地面积要执行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对已经占用的套院平房或低层独院楼房的占地面积,超过规定面积部分要加收宅基地使用费,严禁个人搞地皮生意。
五、加强房地产管理
12、各地要建立健全房地产交易机构,组织开展房地产交易,并负责管理出售公房工作。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在交清全部房款后,统一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住房产权证和宅基地使用证书,并受法律保护。职工以优惠价、标准价购买的住房,在获得产权证五年后,允许进入市场买卖。增值部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征收税费后归售房职工个人。
13、新旧公有住房的标准价格,必须由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评估作价,评估标准及办法由自治区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其它任何单位和部门无权自行作价。
14、对原来实行补贴出售和有限产权出售办法购买的住房,在按照此次规定的优惠政策补足差价后,才能获得完全产权。
六、加强售后服务和管理
15、各地出售公有住房后,要建立相应的住房维修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住房经营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及有偿服务制度。
16、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后,属个人产权范围内的维修,由住户负责;公共部位的维修养护,暂由出售产权单位负责,待售后服务机构建立后逐步移交。其费用,在近几年,从出售公房收回资金回扣适当比例留给产权单位作为保修的费用。高压水泵、暖气等设施的管理、维修以及职工的取暖补贴仍按现行办法执行。
七、继续做好住房资金核定转化,建立住房基金
17、要逐步理顺住房资金渠道,建立城镇、企业和个人三级住房基金。在目前调查测算、核定原有住房资金的基础上要集中力量做好住房资金转化工作。
18.自治区预算内安排的住房建设资金和各单位新建住宅的资金应全额纳入当地住房基金,但所有权不变;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住房资金要从生产基金中划转出来作为住房基金并允许进入成本。企业还应从留利中提取适当比便划入企业住房基金;各单位出售公房收回的资金,必须存入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银行(信贷部),分别进入住房基金专户,所有权不变;建立个人住房基金的办法,各地可通过试点摸索经验。
八、加强对售房资金的管理
19、出售公有住房收回的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只能用于住宅建设和维修、管理,不得挪作它用。各地政府要制定售房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对随意动用售房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违反财经纪律论处。
20、各市、各旗(县)镇要尽快成立住房资金信贷部。具体组建工作按国家规定执行。
九、从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住房制度改革
21、自当地房改五年内,住房建筑税和房产税留给当地作为城市住房基金。
22、房屋开发公司和其它企业、单位的新建住房以优惠价、标准价出售给职工个人,可享受国家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
23、职工个人建房或买房,免缴契税。
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房改工作的领导
24、各盟市要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制定的住房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各单位也要按照当地政府统一政策行动,严禁各行其是。各地房改方案的审批要按照自治区房改办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
25、在同一地区的所有部门或单位不论其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服从当地政府房改工作的统一政策和部署。
26、上述试行意见在自治区部分地区和部门先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后,在全区分期分批逐步推行。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290号 【发布日期】2005-09-23 【生效日期】2005-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
管”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29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对于解决苏木乡镇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切实保障农村牧区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意见》要求,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做好相关工作。制定的办法和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做到既加强对苏木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又保证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地区可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财预〔2005〕5号)要求,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苏木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试行由旗县(市、区)财政统一管理其财政收支的办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财政厅 二○○五年九月)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旗县(市、区)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规范苏木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促进苏木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苏木乡镇债务风险,缓解苏木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牧区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原则。根据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后的定位,合理调整旗县(市、区)与苏木乡镇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使苏木乡镇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凡属盟市、旗县(市、区)承担的财政支出,同级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苏木乡镇财政。盟市、旗县(市、区)委托苏木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必须足额保障经费。
(二)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苏木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苏木乡镇,资金结余归苏木乡镇所有,苏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苏木乡镇享有和承担。
(三)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苏木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苏木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三、主要内容
(一)以苏木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旗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
预算共编。即旗县(市、区)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提出苏木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并报同级政府批准,苏木乡镇政府根据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预算执行中,苏木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旗县(市、区)政府报告。
账户统设。即取消苏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由旗县(市、区)财政局代理苏木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苏木乡镇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苏木乡镇财政金库和在银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或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开设旗县(市、区)财政专户分账户。分账户设“结算专户”、“工资专户”和“支出专户”等账户。苏木乡镇所有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先缴入“结算专户”,其中应上解财政的部分再通过“结算专户”上缴旗县(市、区)国库。苏木乡镇所有工资性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工资专户”,专门用于苏木乡镇人员工资和民政定补人员补助的发放,有条件的旗县(市、区)可以实行苏木乡镇工资由旗县(市、区)财政统发的办法。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开支。
集中收付。即苏木乡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收入就地缴入旗县(市、区)财政开设的“结算专户”,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各苏木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以乡为单位分别进行核算。支出拨付以苏木乡镇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对工资性支出,根据预算每月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直接拨入“工资专户”,并委托银行统一发放。对苏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费支出,先由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提出用款计划,经苏木乡镇领导签批后报旗县(市、区)财政局,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预算额度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付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使用。为方便苏木乡镇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对嘎查村的财政补助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开设的财政专户分账户拨入嘎查村资金专户,专款专用。
采购统办。即苏木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苏木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旗县(市、区)财政按照预算审核后,交旗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直接拨付供应商。
票据统管。即苏木乡镇使用的非税收入等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二)配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调整苏木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根据工作需要,在苏木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专人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行苏木乡镇政府财会人员由旗县(市、区)财政局和苏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苏木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调整后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能是:承担所在苏木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苏木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和监督;负责各项补贴的核定兑现;负责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负责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的专户储存、核拨和监督管理。
四、配套措施
(一)各旗县(市、区)要根据苏木乡镇经济状况和支出需求,区别对待并合理确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分配关系,保证苏木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并保持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苏木乡镇,旗县(市、区)财政要给予补助,保证苏木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支出需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苏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规范苏木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旗县(市、区)应根据苏木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明确苏木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和制定各项开支标准,苏木乡镇公务费开支标准应不低于旗县(市、区)各部门的开支平均水平;规范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明确苏木乡镇财政支出基本顺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汽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清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控制财政供给人员增长。结合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从严管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要单独造册,落实到人;自治区对全区苏木乡镇机构编制实行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总量控制与管理,所有新增财政供给人员一律经自治区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审批后,财政供给经费。
(四)核实清理苏木乡镇各项债权债务。由旗县(市、区)统一组织,以苏木乡镇自查和旗县(市、区)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理苏木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苏木乡镇债权债务底数。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旗县(市、区)财政对苏木乡镇债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对核实清理后的真实债务进行台帐式管理,实行逐笔核销制度。严禁新增负债,并按照谁欠债、谁清理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财力允许的苏木乡镇,在确保人员工资和必要的运转经费的前提下,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苏木乡镇政府债务。
(五)加强嘎查村资金管理,保证嘎查村正常支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取消农牧业税及附加后,嘎查村组干部误工补贴、五保户生活补助和嘎查村办公经费需由财政进行补助。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统一制定各项补助标准,对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后嘎查村支出仍有缺口的,要用上级财政下达的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予以补足。各地在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时,要将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与苏木乡镇财政资金分开,单设账户、单独管理、单独核算,确保嘎查村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和嘎查村组织正常运转。推行和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办法和嘎查村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嘎查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苏木乡镇要加强对嘎查村资金的审核监督,确保嘎查村资金合理规范使用。
(六)调整旗县(市、区)苏木乡镇有关部门职责。按照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要求,相应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旗县(市、区)金库、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等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能,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及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责和岗位设置;制定财政、税务、国库、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支管理等业务工作流程。
五、几点要求
(一)已经开展“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旗县(市、区),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行规范和完善,巩固改革成果;尚未开展改革试点但已经做好准备工作的旗县(市、区)要于年内进行改革试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旗县(市、区)的“乡财县管”工作必须与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其他旗县(市、区)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工作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盟市、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各盟市、旗县(市、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严明纪律,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改革办法。
(三)各盟市、旗县(市、区)应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