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3:0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和对策

【摘要】税收流失的治理一直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并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税收流失,对税收流失行为进行惩罚。本文从偷逃骗避税、欠税、税式支出、以费挤税、隐形收入和地下经济等方面阐明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从纳税意识、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纳税申报、地方干预、电子商务、纳税环境等方面理论分析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治理税收流失是全方位、全社会的而不是局部的,需要从法制、征管、税制、体制、监督和宣传等方面多视角地系统研究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关键词】偷逃税 税收流失 征管 税制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税收收入实现新的历史突破,全年税收收入25718亿元,增收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在税收收入连连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据专家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延缓了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因此,研究税收流失问题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加速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一)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1、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大方式。我国的偷逃税面相当广,据有关资料2002年报道,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为50%,乡镇企业的偷逃税面为60%,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偷逃税面为80%,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偷税面为60%,个体的偷逃税面在90%以上。近年来曝光了不少偷逃税的大案要案,如刘晓庆及其所有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刘晓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税款高达1458.3万元;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联企业常州鹰联钢铁有限公司、常州市三友轧辊厂,在2001-2003年间共计偷逃税款2.94亿多元。

2、骗税现象有抬头趋势。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如2005年年初青海西宁的“夏都专案”,涉及全国11省市211家企业,涉案金额28.42亿元,税额4.3亿元。

3、形形色色的避税问题。近年来外商避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外资企业年度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统计显示,1988-1993年外资企业的亏损面为35%-45%,1994年为63%,1995-1999年上升到70%,2000-2004年居然高达80%。其主要是外资企业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避税手段达到推迟进入获利年度不交或少交所得税。

4、抗税行为时有发生。抗税作为我国税收征纳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发生在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如一些土法炼油、个体采矿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着集体抗缴农业税的问题,每年税务战线因暴力抗税而牺牲的事件总有几次。

(二)居高不下的欠税

近年来,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年末欠税金额均在500亿元以上。从税种分布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两税”上。如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存款余额超过8亿元的情况下,欠缴2002年应交税款1.53亿元;石家庄新乐国人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9月末欠缴“两税”1.33亿元;湖北省红安卷烟厂2002年12月底欠缴“两税”高达2.23亿元。

(三)滥用税式支出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税基变窄,宏观税负趋于下降。据估计,全国每年减免税达1000亿元,有的地方的减免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近年来的减免税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策性减免税越来越多,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减免的审批尺度不一,操作上随意性很大。如2002至2003年9月,陕西省财政厅、地税局、国税局等5家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对陕西金秀交通有限公司取得的公路运营收入,由税法规定的5%税率改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致使该公司少缴税款277万元;2002年杭州市萧山地税局依据地方政府政策,将国家对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21户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所得税1714.35万元。

(四)以费挤税日益膨胀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有的分配制度不健全,各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千方百计截留国家税收,对企业搞“包税”或变相“包税”,再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制度外收入,并人为使收费刚性大于收税刚性,以费挤税,导致财政分配中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过多过滥的收费,加重了企业、个人负担,使税源减少,使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五)大量的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的存在

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税费负担的增加和政府管制能力的不足,加之法制、法规的建设不够健全,给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大开方便之门,走私贩私、无证经营、制假售假、色情贩毒、现金交易等活动,偷逃国家大量税收,造成了巨大的税收“真空”。

二、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纳税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就使得这种被分配产品的所有权从纳税主体手中强制的、无偿的转移到国家手中。这无疑是对纳税人的一种剥夺,导致纳税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少缴税或不缴税,尽可能多的增加税后利润。同时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吏制的苛捐杂税的残余影响,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政府支出透明度不强、乱收费和以费挤税等现象,使得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感觉,使得一部分公民的纳税意识缺乏,纳税理念淡薄,助长了税收流失。

(二)税制结构存在缺陷,使税收流失趋于越大 尽管1994年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经济起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入世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税收结构变化滞后于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现行税制理论与实践错位,导致巨额税款流失。如增值税税制设计明显已不适应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所得税,也为企业逃避税收监管提供了制度“空间”。此外,税制设计跟不上经济结构、税源结构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出现所谓税收“真空”。如在面临企业改制、产权转移以及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情况下,部分纳税人利用税制设计的缺陷和税收政策及管理的相对滞后,大肆偷逃国家税收。有些企业利用网上交易偷逃税款就是一例。

(三)税务部门征管不力,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在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当前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如2002年至2003年9月,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第六分局在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的情况下,批准该公司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少征税款13333万元。三是稽查查补税款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如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2002年对稽查案件查补税款全部未征收滞纳金,据对该局2002年至2003年9月对稽查案件中涉税金额前21名企业统计,应征未征滞纳金达1549.86万元。四是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多环节审批、多头管理,地方政府干预税务部门执法,导致部分纳税人钻“空子”,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四)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导致税收严重流失

一是企业违规核算,少计收入多列成本,少申报和缴纳税款。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油分公司,采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手法,少计增值税、所得税款共计1471.52万元;南京市玄武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截至2003年9月未及时结转已完工项目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97万元。二是有的企业与税务部门、地方政府相互勾结,利用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出台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少缴税款。

(五)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大量流失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上贸易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新模式。由于网上贸易的商品交易方式、劳务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等都与传统的差异很大,如何对其征税,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是征管失控,税收流失严重。网上贸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易,而税务机关又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税政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企业的网上交易,出现了税收征管的真空和缺位,致使税款流失。据国家税务总局的保守估计,2004年网上交易就造成我国税收流失近100亿元。二是稽查难度加大,助长了偷逃税。网上贸易是通过大量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账簿、发票均可在计算机中以电子形式填制,而电子凭证易修改,且不留痕迹,税收审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制凭据,企业如不主动申报,税务机关一般不易察觉其贸易运作情况,从而助长了偷逃骗税活动。

(六)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以费挤税现象严重

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权代法、轻税重费、藏富于民、越权减免等现象,造成税收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越权制定减免税政策,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程序,使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收入,不切实际地下达税收任务,迫使税务机关收过头税、预征税款,强压企业贷款纳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如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地税局2002年根据上级税务机关和当地市政府必须完成所得税任务的要求,多征德阳市蓝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1459万元,是企业应缴税款的7.63倍。三是费多税少,以费挤税。既有政府行为不规范,实行“税费一站式征收”,化税为费,截留税款,也有职能部门巧设名目,侵蚀税基,导致“费挤税”现象及纳税人“先费后税”等扭曲行为,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负担,造成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税款流失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纳税单位甚至个人的口袋中。

(七)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律,有损社会主义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淡薄。根据有关部门在我国北京等九个大中城市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的人数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7%,领取工资或取得收入时,想到纳税的仅占被调查者的12.6%,从没有想到纳税的则占36.8%,有50.6%的人则是在收入超过纳税界限时才会想过。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广大人民群众对税法知识了解甚少,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导致税收流失。

三、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对策

(一)健全法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1、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基本思想是: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贾绍华,2002)。(1)建立健全《税收基本法》统领下的各单行法律、法规,其相互之间的法律级次、隶属关系应当理顺,形成科学的体系。(2)在我国现行的各种税收实体法中,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其余税收法规都未经人大立法,而是国务院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虽然这些法规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有税无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强制性。(3)我国目前的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是2001年重新修订的,其充分考虑了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立法宗旨。但经过税务部门的实践发现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税收执法的规定上可操作性不强,执法随意性较大,执法困难的现象仍将普遍存在。

2、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1)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办法,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规范执法与支持发展的关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2)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度,强化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依法治税。(3)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既不能认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同时依法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

3、健全税收法制保障体系。应建立税务警察,加大侦查力度,制止和打击税收犯罪活动,强化税务执法刚性,维护税收秩序,同时成立税务法庭,提高税务司法水平,使税务纠纷和税务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审判。

(二)强化征管,建立现代的税收征管体系

1、建立规范有效的纳税申报制度。(1)完善税务登记制度,提高税务登记证的法律地位,拓宽其作用范围。在法人认定环节上先签发税务登记证,然后再凭此办理工商登记证、开设银行账户。仿效美国、意大利等国,实行以法人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的纳税人登记编码,纳税人的一切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活动都离不开这一编码,从而从根本上控制纳税人的行为和活动。(2)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可借鉴韩、日的经验,实行有分别的纳税申报,对纳税信用良好、会计制度健全的企业或个人使用区别于其他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以此对纳税人形成一种激励,同时也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健全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2、规范税源监控,加强税源管理。(1)税源监控要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税制结构相适应。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的税源形态和特点来制定监控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而不可来“一刀切”;同时又要结合税制结构,重视税源的源头监控和过程监控,有效控制税源的方向和真实性。(2)税源监控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征管方式的现代化、信息化,广泛推广税控装置,充分发挥金税工程的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3)税源监控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工商、海关、金融、公检法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应建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严堵税收跑、冒、滴、漏,严打各类社会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实行税源监控。

3、改进征管办法,推进征管电子化。(1)税务机关应改变以“人海战术”为主的征管办法,强调专业化分工,按登记、征收、检查三大系列设置税务机构,并采用计算机对征管全过程进行监控。(2)加快电子化征管建设,建立税收征管局域网、发展广域网。在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推行电子报税及税收征收无纸化,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个环节的作用;同时通过与海关、工商、金融、企业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加强信息交流,防止偷、逃、骗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

4、加强税务稽查体系建设。(1)采取异地交叉稽查模式,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税务部门可采取集中人力、分组跨地区交叉稽查,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干预,使大案要案的集中、专项查处和稽查质量得以提高,便于各地交流稽查经验、验证稽查业务水平,提高稽查干部的业务素质,统一执法尺度,提高执法水平。(2)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快形成一个以“金税工程”网络技术为基础、高效、迅速的信息和管理网络,将人工稽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提高稽查质量。

5、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税法的威慑力。加重对各类违犯税法行为的惩罚是治理税收流失广为各国所采用的一种做法。如美国对查出的偷税不但要收回偷税款及利息,而且还要加以75%的罚款,严重的要查封财产并判刑5年。加重处罚并意味着随意处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1)必须通过立法对《税收征管法》中的处罚条例进行修改,如《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等中规定的“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处罚给税务干部行使权力的随意空间很大。(2)要求税务机关要严格执法,坚决杜绝人情税现象,也要杜绝滥用处罚现象的发生。(3)应发布税务违法案件公告,通过各种媒体对违法案件进行曝光,以形成对税务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威慑力量。

6、密切部门配合,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当前税收已经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要加强税收工作,把税源控制好,单靠税务局自身是不行的。因此,请政府出面协调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公安、银行、外贸、计委、广电等部门的关系,明确规定各部门必须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工作,构建覆盖全局的税收征管工作,依靠社会综合治税。

7、完善税务中介组织,全面推行税务代理制度(童大龙,2003)。(1)加强注册税务师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代理人员素质,进行税务代理宣传,借鉴国外先进的税务代理经验,完善我国税务代理制度,使纳税人尽可能通过税务代理进行纳税申报。(2)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减少由于税务人员直接与纳税人接触,而可能发生的所谓“官员型”税收流失,并在税务代理机构与纳税人及税务机关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彼此监督的关系,避免税收流失的产生。

8、实现税收征管各环节的协调统一。税收征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都是税收征管这一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各个链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能使整个税收征管体系保持相对高效的运转状态。因此,在完善税收征管体系过程中,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应当同步协调进行。在完善某个环节的同时,应考虑到其他环节的实际情况,全面兼顾,整体推进,避免不同环节之间出现“撞车”,保证税收征管的质量,减少税收流失。

(三)完善税制,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1、合理分配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就我国目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应是坚持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逐步提高所得税比重。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增值税制的同时,通过完善和优化所得税制,加强所得税的征管和稽查等措施,逐步实现所得税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流转税的增长速度,将我国税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税制。

2、完善和优化增值税,加速增值税转型。(1)实行普遍征收原则。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各项劳务的活动和无形资产及不动资产逐步加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2)加速增值税转型。2004年东北三省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以来,促进了经济发展,收到良好效果,证明了消费型增值税在我国可行性。因此,应逐步扩大其实施范围。(3)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应进一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缩小减免税范围,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

3、完善和优化所得税。(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公平税负,推进所得税制的国际性。在各项成本、费用的税前列支标准和限额上,应做到内外一致,如工资扣除标准、捐赠的扣除标准等。坚持内、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少优惠政策,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2)完善和优化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改革生计费用扣除标准,进一步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和规范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完善和优化其他税种,适时开征新税种。(1)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将一些高档滋补、保健药品和一些奢侈性的高档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税目;同时适当降低与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或贴近的消费品的税率,如摩托车、非奢侈消费品的化妆品。(2)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3)适时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以适当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鼓励劳动致富,减少不劳而获产生的负作用。(4)将目前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专门用于弥补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5)完善地方税体系,规范税外收入。将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合并,统一纳税人,合理调整计税依据,适当提高征税标准。对各地税外开征的各种基金、规费进行认真清理,将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仍按规费形式征收,取缔不合理的收费。

(四)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税费改革

1、规范转移支付制度。(1)要确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收入的大头归中央,支出的大头放在地方的做法,强化中央调控,增加财政资金的边际效益,实现转移支付制度与确保中央财力和有效地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相一致。(2)逐步改变以税收返回等一般性补助项目为主的转移支付形式,增加规定用途和有附加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推进税费改革,确保税收收入。应大力推进税费改革,清理和取缔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将具有经营性质的收费项目并入价格轨道作经营收入,将那些名费实税的收费项目可以通过“改费为税”的途径用相应的税收取而代之,对确实须保留的收费项目则通过“规范费”的办法分别纳入“规费”和“使用费”,并调整收费标准,规范收支管理和监督。目前,可适时将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合并征收社会保障税,等等。

(五)严格监视网上贸易,加强电子商务征税管理

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情况看,网上贸易只是呈现雏形,应加紧采取措施和对策管理。(1)采取备案制度,要求所有上网单位将与上网有关的资料报当地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根据网络经营者的咨询状况,核发数字式身份证明,以便税务机关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及交易的性质。(2)拓宽税务与银行联网的空间,税务部门应与银行合作设置电子关卡,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监控,从而大大限制了偷、逃税行为的发生。(3)在网上建立电子银行,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在电子银行里开户,在网络上完成异地结算、托收、转账等金融业务,在网络上完成缴税业务,实现电子支付。

(六)健全税务监督机制

要有效防范和抑制税收流失,还必须有广泛、严密的监督机制。税务监督应包括内部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全社会监督。当前,税务监督机制基本上是税务机关内部实施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健全税务监督机制重要的是将税务监督的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如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为治理税收流失做出应有的作用。

(七)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转变公民税收观念

(1)深入广泛地开展税法宣传,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观。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教育宣传,应把税收的基础知识编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使国民从小就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使国民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更新公民税收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应尽义务说”观念已不能为纳税人所认同,甚至会造成纳税人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观念,分别规范纳税人、用税人和征税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的社会环境。总之,税收流失的治理是一项涉及到全方面,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因此,各级领导和税务部门应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趾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就能逐步改善目前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状况,开创我国税收工作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32-466.2.王陆进.发展税收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53-63.3.吴旭东.税收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27.4.胡怡建.税收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4-104.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4-214.6.James T.Bennett.Tax-Funded politics [M],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4.7.王娜.我国税收流失的根源探究[J].商业经济,2004,(10):28-29.8.周宇城.税收流失的成因及主要对策[J].税务,2003,(8):14-15.9.李中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J].经济师,2003,(2):207-212.10.孙力.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J].税务,2003,(4):31.11.童大龙.我国税收流失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3,(4):50-53.12.万绍群 巫晶.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四大对策[J].当代经济,2005,(1):61-62.13.朱毅.关于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的对策[J].财会研究,2001,(10):44-47.14.戴子钧.关于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的思考[J].税务研究,2004,(8):45-48.15.胡勇辉.借鉴国外经验,治理我国税收流失[J].当代财经,2004,(3):36-40.16.曲顺兰 路春城.税收流失的经济影响与防治对策[J].税务研究,2003,(12):45-48.17.朱文军.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几点思考[J].税务研究,2004,(2):56-58.18.李元存.论税收流失及其治理[J].税务与经济,2002,(4):27-29.

第二篇: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特别是1994年新的“个人所得税”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呈大幅增长趋势,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均、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现行的税制中,个人所得税是公认的流失最为严重的税种,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损失。其主要原因在于税收征管的方式和手段过于落后;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违法者处罚不力;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提高宣传力度和居民的纳税意识来改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问题。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原因对策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居民个人所得只占50.5%,集体所有为17.9%,国家所得为31.6%;到了1995年居民个人所得上升到了69.1%,集体和国家所得分别为16 8%和14.1%.这说明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倾斜的速度很快,程度也很大。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例迅速提高,为征收个人所得税提供了牢固的税源基础。因此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会使我国不少居民跨入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行列。目前,我国实际上拥有了一个庞大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群体。

而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际征收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由于加强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个税的收入增长很快,但从总体看,个人所得税收入仍偏低,与目前我国已经出现较为庞大的应纳税群体不相称。

第三篇:我国税收流失的表现 原因 对策

浅析我国税收流失问题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冯曼

学号:20101805010048

浅析我国税收流失问题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事关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税收流失目前是我国面对的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税收流失不仅造成经济运行秩序紊乱,破环了公平竞争机制,而且造成国家财政紧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甚至威胁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当前税收流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和抑制税收流失,确保及时足额的税收收入,以便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税收流失;原因;对策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一)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1、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大方式。近年来曝光了不少偷逃税的大案要案,如刘晓庆及其所有的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刘晓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税款高达1458.3万元;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联企业常州鹰联钢铁有限公司、常州市三友轧辊厂,在2001-2003年间共计偷逃税款2.94亿多元。

2、骗税现象有抬头趋势。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

3、形形色色的避税问题。近年来外商避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是外资企业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避税手段达到推迟进入获利不交或少交所得税。

4、抗税行为时有发生。抗税作为我国税收征纳矛盾的现实表现,主要发生在城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如一些土法炼油、个体采矿等行业,在农村还存在着集体抗缴农业税的问题,每年税务战线因暴力抗税而牺牲的事件总有几次。

(二)居高不下的欠税

近年来,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年末欠税金额均在500亿元以上。从税种分布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两税”上。如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存款余额超过8亿元的情况下,欠缴2002年应交税款1.53亿元;石家庄新乐国人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9月末欠缴“两税”1.33亿元;湖北省红安卷烟厂2002年12月底欠缴“两税”高达2.23亿元

(三)滥用税式支出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税基变窄,宏观税负趋于下降。据估计,全国每年减免税达1000亿元,有的地方的减免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近年来的减免税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策性减免税越来越多,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减免的审批尺度不一,操作上随意性很大。

(四)以费挤税日益膨胀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应有的分配制度不健全,各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千方百计截留国家税收,对企业搞“包税”或变相“包税”,再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制度外收入,并人为使收费刚性大于收税刚性,以费挤税,导致财政分配中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过多过滥的收费,加重了企业、个人负担,使税源减少,使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五)大量的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的存在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税费负担的增加和政府管制能力的不足,加之法制、法规的建设不够健全,给隐形收入与地下经济大开方便之门,走私贩私、无证经营、制假售假、色情贩毒、现金交易等活动,偷逃国家大量税收,造成了巨大的税收“真空”。

二、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纳税意识淡薄

造成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由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养成缺乏传统的积累,以法治为核心的公民意识还未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就使得这种被分配产品的所有权从纳税主体手中强制的、无偿的转移到国家手中。这无疑是对纳税人的一种剥夺,导致纳税人利益的减少,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少缴税或不缴税,尽可能多的增加税后利润。

(二)税制结构存在缺陷,使税收流失趋于越大

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是导致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随着经济形式不断的变化,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的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实体要素还是程序要素上都存在着若干缺陷,阻碍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尽管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经济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却明显具有阶段性、过渡性的特点。

税收法律和法规是国家立税的法制依据,是税务机关征税的唯一标准,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唯一依据。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与税收流失有着直接关系。然而我国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也没有相配套的税务违章处罚法、税务行政诉讼法等,许多税种都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开征,税收立法呈现立法行政化趋势,税法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不够、操作性较差。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入世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税制的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

(三)税务部门征管不力,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彼此在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当前税务部门征管不力,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

工作的要求。二是部分税务机关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虽大力加强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发展的不协调,没有在全国形成网络;同时由于没有与工商、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联网,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和共享,使计算机管理的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税务稽查率低。

(四)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不实,导致税收严重流失

一是企业违规核算,少计收入多列成本,少申报和缴纳税款。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油分公司,采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手法,少计增值税、所得税款共计1471.52万元;南京市玄武区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截至2003年9月未及时结转已完工项目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4500.97万元。二是有的企业与税务部门、地方政府相互勾结,利用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出台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少缴税款。

(五)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以费挤税现象严重

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权代法、轻税重费、藏富于民、越权减免等现象,造成税收流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越权制定减免税政策,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程序,使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收入,不切实际地下达税收任务,迫使税务机关收过头税、预征税款,强压企业贷款纳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三是费多税少,以费挤税。既有政府行为不规范,实行“税费一站式征收”,化税为费,截留税款,也有职能部门巧设名目,侵蚀税基,导致“费挤税”现象及纳税人“先费后税”等扭曲行为,加重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负担,造成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税款流失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纳税单位甚至个人的口袋中。

(六)缺乏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律,有损社会主义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淡薄。

三、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对策

(一)树立公民的正确纳税理念

树立公民正确的税收理念,是治理税收流失的基本前提。税收理念的更新和税法意识的增强,是减少税收流失的重要出路之一,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难一蹴而就,需要税务人员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税务机关应将其列入长期工作计划中,注重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中,渐进式地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税收宣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持续、稳定、系统地开展下去,而不能仅局限于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要达到“为税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的实效,而不是搞不实的“空架子”,只有取得了实在的效果,税收宣传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教育宣传,应把税收的基础知识编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将公民的税法宣传从小抓起,并贯穿于成长的全过程。如在中小学将税法宣传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税法应成为法律课的重要部分,把纳税义务教育作为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国民从小就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使国民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有在税收宣传时,不同的税种宣传上也要有针对性,注重宣传实效。另外,还需要增加税款使用的透明度,纳税人如知道其交纳的税款的详细用途,会减少其“厌税”的心理,增强其纳税意识。要奖罚结合,对纳税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对偷、骗税和虚假发票的要严惩不贷,并进行广泛宣传,对全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

首先,要加强税收立法,确保法律的严密性。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税收基本法》统领下的各单行法律、法规,其相互之间的法律级次、隶属关系应当理顺,形成科学的体系。在完善税法本身的同时还要加强税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和配合,如票据法、商业银行法等,可以将银行等部门配合税务机关执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增加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加大税务执法的力度,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度,以减少偷逃税款的预期报酬。优化税务执法环境,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使税务机关独立履行职能,不受任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干预,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素质和业务水平。

再次,健全税收法制保障体系。应建立税务警察,加大侦查力度,制止和打击税收犯罪活动,强化税务执法刚性,维护税收秩序,同时成立税务法庭,提高税务司法水平,使税务纠纷和税务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处理。

(三)改进税收征管手段

税务机关应改进征管办法,强调专业化分工,按登记、征收、检查三大系列设置税务机构,并采用计算机对税务征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沟通与共享,尽快形成一个以“金税工程”网络技术为基础、高效、迅速的信息和管理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税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将人工稽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提高稽查质量,实现征管方式的现代化、信息化;同时通过与海关、工商、金融、企业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加强信息交流,防止偷、逃、骗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

(四)提高税收队伍整体素质

税收管理也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起崇高的税收管理理念。为此,必须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加大税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强化税务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加强财务、税收、计算机技能等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加强税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税务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税务人员依法征税、文明服务,严肃查处以税谋私的行为,加大税务人员违规风险和机会成本,堵塞税收流失的内部漏洞,从而提高征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卫青.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财会研究》2011年21期

[2].王娜.我国税收流失的根源探究[J].商业经济,2004,(10):28-29.[3].白云霞.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治理 《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沈婧.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代经贸》2008年第S1期

第四篇: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个人所得税却被公众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个税流失严重不仅使财政收入损失巨大,而且还加剧了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强个税的管理和征收办法,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是改善我国个税流失状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 经济 影响

随着 中国 经济的迅速 发展,个人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例迅速提高,目前 占到gdp的70%左右。这为征收个人所得税提供了牢固的税源基础。而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长最快的税种,8年来平均增幅高达48%.2001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第四大税种。其中,来源于工资、薪金的税收占41%,利息、股利、红利、财产租赁等资本所得为35%.而在上海、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工资薪金税收占总额的比例超过60%.然而,在我国现行诸税中,个人所得税却被公众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被税务部门称为征管“第一难”,被老百姓戏称为“征的不如漏的多”。笔者主要针对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状况、原因和主要渠道及其巨大的经济影响进行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完善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十分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分配中,居民个人所得只占50.5%,集体所有为17.9%,国家所得为31.6%;到了1995年居民个人所得上升到了69.1%,集体和国家所得分别为16 8%和14.1%.这说明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倾斜的速度很快,程度也很大,而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因此,可以推断这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会使我国不少居民跨入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行列。

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为8万亿,据一项调查:3%的高收入阶层占居民储蓄的47%,存款的80%为20%的人所有,最富有的人早已是千万富翁。以上这些调查结果和数据,说明我国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应纳税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群体。

而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际征收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由于加强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个税的收入增长很快,但从总体看,个人所得税收入仍偏低,与目前我国已经出现较为庞大的应纳税群体不相称。

近年来每年居民的银行存款余额增加7000亿以上按7000亿元 计算,假设劳务报酬估算个人所得税,定率扣除20%,纳税所得额为4480亿元;再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税金,结果约为896亿,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推算。

200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达995.99亿元。但换个角度看,这个数字并不乐观。2001年全国税收总共达15000亿元,个人所得税仅占全部收入的6.6%.印度在1992年就达到了7.68%,发达国家平均为30%.而中国如果能达到15%的话就是2250亿元,目前还少一千多个亿。1999年个人所得税还是400多亿元时,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焦建国曾测算过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总量,认为流失税款在500亿元左右,而2001年他认为流失税款应该在1000亿元左右,真正应征税额远远大于实际征收的数额,两者的差额仍在两倍以上。可见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2002年6月,由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700余位居民的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中除23%的受访居民表明自己不在纳税人范围外,24.7%的受访居民宣称自己按时按量完全缴纳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分别有33.4%、18.2%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两者合计51.6%,是完全缴税者的2.1倍。由此可见,我国的逃漏税现象严重,人们纳税意识不强。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经济部门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迅速上升,但是他们所提供的税收或财政收入比重明显低于经济比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198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 32%,占 工业 总产值比重为2 76%,纳税比例与工业产值比例较为接近,到1998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为7 09%和17 11%,相差10个百分点,若扣除必要合理的减负税收,纳税至少少了一半。其主要原因是,相当部分的私营 企业 和个体经济从事地下经济,有的从事非法经济,大量偷税、漏税和逃税,成为快速致富或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显然,税收流失严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

据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实践第一线以及有关实证调查反映,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和渠道包括:

(一)居民个人收入隐性化非常严重

在我国目前居民个人的收入中,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占较大一部分。2002年在我国8万多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有2万亿元左右属于公款私存和各种形式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由于个人在取得这些收入时根本就不进行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税务部门无法如实掌握居民个人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状况,也就谈不上对其征税。

(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单位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的职责

例如,浙江省某市税务部门在进行个税的专项调查中发现,该市电力厂高级技术人员的月工资在一万元到五万元之间,管理人员的月收入也在千元以上,而单位却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职责,使得这些应纳税人员都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导致了税收流失。

(三)纳税人或代扣代缴人采用化零为整、虚报冒领的手段逃避个税

这主要是利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一些应税所得项目的起征点、扣除费用等宽免规定,将收入化整为零,分散成多次收入领取,或者是以多个姓名虚报冒领本属一个人的收入等手段来逃避交纳个人所得税。

(四)单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未按规定计入工资收入纳税

有的单位给个人买商业保险,用公款支付个人费用。有的单位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不是从工资中扣除,而是将代扣代缴的税金又列入成本或奖金支出。这样做,不但违反了有关的财经法规,而且也人为地减少了个人应税收入,少计了个人所得税。

(五)利用各种减免优惠规定,搭靠或钻政策的空子,骗取优惠减免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关税收优惠和减免的规定确实是太多太滥,这不仅使我国的实际税率和法定名义税率严重背离,直接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容易导致税负不公,破坏税法的严肃性;同时也容易乱开减免税口子,使各种非法越权减免鱼目混珠,造成税收流失,为不法分子逃避税活动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

(六)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某些制度漏洞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量不强,征管水平比较低。我国的税收征管手段还相当落后,还没有实行信息化、电脑化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税收信息化 网络,制约了个税的审查和管理。

我国目前 社会 上还没有形成诚实信用、依法纳税的环境和氛围。虽然这几年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所需的法制建设和道德水平却没有相应跟上。为了追逐利润而践踏法纪、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大量出现,而且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和谴责,人们诚实信用、依法纳税的意识十分低下,依法纳税、合法经营者被视为傻子,钻 法律 漏洞偷逃税者被视为能人,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氛围下,税收流失日益严重并在全社会蔓延开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五篇:浅析我国税收流失法律控制制度

浅析我国税收流失法律控制制度

时间:2011-01-11 08:40:36来源:2010年11期社会与法作者:

张晶——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

[摘要]税收流失不但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而且直接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如何有效地控制我国税收流失的规模己经成为我国财税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研究,离不开对我国实践中各种税收流失具体问题的分析,需要对我国现实中具体的税收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税法对控制税收流失相关规定,并得出有现实针对性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关键词]税收流失 法律控制 税收立法

[中图分类号]DF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 -02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税收”这个名词的份量越来越重,它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作为税收存在与发展的衍生物,自从税收产生之日起,税收流失就与之相伴相随。从我国的税收实践看,违纪大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违纪面越来越广,涉税违纪案件越来越多,查获的违纪金额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每年因各种偷税、逃税、骗税、越权减免税等造成的税收流失已经相当严重。

一、法律是控制税收流失的主要手段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息,2009年全年完成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63104亿元,比上年增加5241亿元,增长9.1%。分税种看,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2009年完成18820亿元,增速只有3.8%;企业所得

税更是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完成12157亿元,下降0.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往年收入结构来看,增值税占我国税收收入的30%左右,企业所得税占20%左右,而这两大税种去年一个增长乏力,另一个则出现负增长,直接拖累了我国税收收入的整体增幅。” 税法是我国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在征收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可以说是国家凭借其权利,利用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参与社会与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和税收密不可分,可以描述为“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法和税种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同时从法律控制的角度判断是否有税收流失现象,必须明确纳税人是在哪个税种违反了税法规定。为此,研究税收流失的法律控制,必须要了解我国税法对控制税收流失的相关规定。本文将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下面就对这两个与税收流失有关的主要税种作进一步说明。

二、我国税法对控制税收流失的相关规定及其评价

(一)增值税我国征收增值税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1993年第134号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的解释、通知、办法、决定等。增值税的法律由行政机关制定,从立法层次上来说属于行政立法,因而会出现制度变动较频繁的现象。增值税的税收流失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造成的应缴税收收入的减少,基本途径是纳税人采取偷税、避税、逃税、骗税等方式。但增值税由于采取

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同于其他税种的征缴机制,因此,增值税税收流失的途径和手段方面又有其特殊性。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出发,第一,要注重增值税制的科学化,进一步规范在征税范围、税率、抵扣范围方面的相关规定。第二,在加强税收征管水平的基础上,以法律规制的方式完善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才能在各个环节预防“假报”,从源头上控制增值税税收流失。第三,增值税优惠政策涉及的范围较广,就会给纳税人更大的偷逃税的空间。用法律进一步规制和完善增值税优惠,是减少增值税税收流失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体系的第二大税种,对企业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改革方向被界定为“两法合并”——将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不同企业所得税制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这项改革几经周折,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终获通过,统一的新企业所得税制在2008年开始实施。由此,实现了“四个统一”的目标:统一税法,统一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和统一税收优惠。相关行政法规及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部门规章及文件主要有《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等30多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偷逃税手段更加隐蔽化、复杂化和欠税规模巨大。因此,不仅要对税收

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加以规定,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滞纳金,纳税人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5‰的滞纳金,其本质还是责令纳税人解缴税款。督促纳税人自觉缴纳税款,实现控制税收流失的最终目的。

三、健全我国税收流失法律控制制度体系

(一)控制税收流失的立法完善当前,我国的税收实体法中除《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是由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外,其他的各项税收实体法都属于授权立法,这不仅降低了税法的权威性,更增加了其不稳定性。1.规范我国现行税收立法权限税收立法权限改进和完善,是解决我国税收立法中以及由税收立法所产生的税法体系问题的前提条件,使我国税收流失的法律控制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首先必须依法明确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国家税收立法权应集中在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权力机关,即一国的税法体系应以税收法律为主,税收行政法规为辅。其次要提高税收法律的立法层次,减少授权立法,尽快使现行的税收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上升到税收法律的高度。2.相关法律法规要配合税法控制税收流失主要是指《破产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对税法的配合。首先,建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债权与有担保债权的受偿顺序规定与《企业破产法》一致。其次,完善涉税犯罪的刑事立法,规范法律用语,强化与税法规范的总体协调,消除法条间的矛盾,注重罪名之间、法条之间的协调统一,从司法解释上增强刑法的可操作性。最后,使行政诉讼的启动程序宽松化,保障多机制解决税务纠

纷。

(二)控制税收流失的司法补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税收的流失意味着国家税收债权被侵害。既然司法是权利救济的最终途径,那么,司法介入税收流失的治理,对已受到侵害的税收债权给予救济,保障国家征税权的正常行为同样有其重要的意义。1.明确税务机关的诉讼地位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将税务案件单独分离出来由税务机关行使调查权或起诉权显然并不现实。一种较为现实而可行的办法是,确立税务机关在造成税收流失后果的涉税违法案件中作为被害人参与相应的诉讼程序。由此,税务机关便可以行使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过程中证明征税所受到的侵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以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2.实现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司法机关作为独立的纠纷解决主体能够更为客观和公正地解决征纳双方的纠纷,及时确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所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保证税务机关征税权行使的权威性,促使双方及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精通税法的法官具有相应的财税知识和法律常识,审判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的法律判断和事实判断,进而根据价值选择做出独立的法律认定,解决涉税争议。

(三)控制税收流失的执法监督保障

1.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实践证明,税务代理作为一种中介服务体系,可以使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申诉、税务纠纷等事宜得到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它还增强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正确执行税法,减少以权代法等偷逃税现象。随着我国新税制的推行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税务代理,科学地规范税务代理行为,进一步扩大税务代理的范围,提高税务代

理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完善的税务代理组织机构。2.强化税务稽查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从法律上对稽查局职能给予了明确定位,即“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稽查工作规程》的修订,进一步强调了“执法型稽查”的理念。第一,要提高税务稽查的准确性和效率。第二,建立稽查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选案的准确率、检查的查补率、稽查的处罚率以及执行的入库率等项指标。第三,加大对查实税收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依法从重从严处罚。【参考文献】 [1]任舫.中国税收优惠指南.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41.[2]宋效中.反偷逃税与税务稽查[M].机械工程出版社,2005:40.张晶(1985-),女,河北威县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经济法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法。

下载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保险基金流失问题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和规范管理,特别是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 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

    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

    文档我国旅行社员工流失对策研究

    图表索引图1.1论文研究思路示意图„„„„„„„„„„„„„„„„ 7图1.2员工工作不满意时出现的反应„„„„„„„„„„„„ 10图3.1旅行社员工流动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示意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共5则)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流失严重。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原则包括:税收中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 尽量利用既......

    浅析当前我国税收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税收检查结课论文 浅析当前我国税收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项目的......

    浅谈我国饭店人员流失问题及整改措施

    浅谈我国饭店人员流失问题及整改措施 ---以常州明都师源宾馆为例 目录 一、我国饭店业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现状 二、饭店业人员流失的原因 (一)寻求更高的报酬 (二)寻求更好的发......

    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税制将与国际接轨,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将日益完善和丰富,税收筹划的空间将越来越大,这必将促进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同时,随着对税收筹划认识的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