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六安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六办发〔2006〕17号
各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工委和管委,市直各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5月10日
六安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2005年,我市顺利实现争创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目标。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争取三年内达标,确保“十一五”期间成功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小康六安,根据全国和省文明城市考评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二、创建目标
(一)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加强干部理论学习与从政道德教育,特别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关干部学习和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考试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是加强政务行为规范建设,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对反腐倡廉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机制,落实社区民警值班、巡逻、群众报警接待等制度。二是加强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建立未成年人教育“三结合”网络和权益保护网络。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法制教育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四是加强法律援助与服务工作,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有政府财政保障的法律援助机构。五是加强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与管理,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完善居委会民主决策制度。群众对法治环境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一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抓好诚信政府建设,市民对政府诚信满意度达到90%以上。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市场经营秩序监管,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注重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窗口”行业特别是医疗、供电、电信、邮政、金融、供水、交通、旅馆等单位实行优质服务、文明服务、承诺服务、依法服务,无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
(四)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论宣传与研究,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明市民教育等,公民道德教育有阵地。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三结合”网络建立健全。对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网吧、电子游艺厅等实行严格管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普、道德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三是舆论引导,树立典型。四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城区公共图书馆建成,藏书量达到一定标准,市档案馆达到省要求标准。五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管理与培训制度,80%以上的居委会社区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并能经常开展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六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完好率达到95%以上;无非法出版物在市场销售。七是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八是营造有利于市民文明行为养成的浓厚氛围。主要街道、公园、广场、城市入口处等地段设有不少于20%的公益广告和文明提示牌,公共设施完好率达到90%以上。九是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立专门的扶贫帮困机构,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以上。健全完善公益性活动机制,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80%以上。
(五)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一是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贫困率低于3%以下。二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城市规划评审报批工作规范,主要道路、公园、公厕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城市道路畅通无阻,道路名称、标牌、公共图形标志设置合理规范,护栏等设施无毁坏、侵占现象;公交站点分布合理,市民对交通满意度在70%以上。三是加强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布局合理,95%的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信息网络健全,应急服务完善。四是提高人口与生活质量。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收入稳定增加,人均住宅面积达21平方米以上。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逐年加大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投入,对城市低收入者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在95%以上,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是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二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环保投资指数达到2.0%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社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七)扎实有效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一是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要指标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方案并积极实施。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建工作,督促任务落实。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各级文明委工作制度健全,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文明办组织机构健全,有单列的行政编制,人员落实,职级明确,经费按规定足额拨付。三是筑牢创建的群众基础。创建文明城市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市民对创建工作支持率达到80%以上。四是文明社区建设方面。有明确的创建目标、计划和具体的保障措施,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覆盖面达到80%以上;“窗口”行业、执法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覆盖率达到100%;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村镇等创建工作制度健全,考核评比严格,效果显著。五是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加强创建工作管理。主要新闻媒体设有创建专题或专栏,道德建设的公益广告数量达到总广告数量的20%以上;地方财政把创建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形成创建活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实施步骤分
三年实施:
第一年(2006年):重点抓好“四个建设”、开展“十项整治”,在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创建活动上打好基础。
第二年(2007年):全面提升创建水平,启动政务、法制、市场环境的综合整治。
第三年(2008年):全面提升政务、法制、市场、人文、生活、生态、社会等七个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平,努力实现争创目标。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至少每半年听取1次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亲自抓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亲自解决创建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市文明委常务班子及市文明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搞好组织协调,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考评细则》,把创建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做到指标到岗、责任到人。建立创建工作奖惩机制,把创建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奖励、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要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挖掘一切潜力,千方百计保证创建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到位。结合招商引资,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各方面的投入,逐步形成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助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创建文明城市投入机制。
(三)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各新闻媒体要精心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开辟专版、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关于创建工作的各项部署,及时总结推广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通过设置公益广告、在公共场所张贴悬挂有关宣传标志等多种方式,全天候、全方位地扩大宣传,真正使创建工作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要公开曝光,并依法予以处罚。
(四)齐心协力打总体战。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支持、参与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形成上下一心、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责任范围内创建任务的落实,巩固达标项目,加强薄弱项目,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攻克未达标项目,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工作中既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决不允许扯皮推诿。同时,要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为创建出力、个个为六安增辉”的全民创建热潮。
(五)认真搞好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考评部门要把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情况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改进督查方式,提高督查效果。市文明办要经常深入一线督查、暗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存在问题较多和工作进展不大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督办,限期整改。
第二篇:关于印发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关于印发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的通知
九府厅发〔2012〕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九江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快发展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732所,其中公办46所(教育部门40所,地方企业1所,事业单位3所,其它部门2所),民办686所(不含无证办园)。现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28033人,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83.6%、60%。幼儿园教职工8992人,其中专任教师511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36.04%,师生比1:27.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当前我市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结构布局不合理,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矛盾突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民办幼儿园存在一定数量的无证办园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严重,整体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有待提高。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科学规划配置全市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以农村为重点、财政投入为支撑,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 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幼教师资队伍整体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二)具体目标:
——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到2013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6%,学前两年毛入园率7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以上。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 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城区新建或改(扩)建40所公办标准幼儿园,每个县区有两所以上达标城区公办幼儿园。30%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园”,60%乡镇实现“一镇一园”,100%新建城乡住宅小区实现“一区一园”。各县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当地幼儿园在园总数的40%。
—— 努力提升幼儿园办园档次。创建5-7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8-1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 全面促进师资队伍发展。开展学前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完成对园长和保教人员的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 保育员持证上岗率达到60%。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发展,多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人口出生状况和区域发展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调整的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原则上城镇服务人口30000人、农村服务人口6000-10000人应设置一所公办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企业举办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到2013年底,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50所。
2.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级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依法保护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投资经营积极性和管理权益,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规费减免等方面享有与公办中小学同等的待遇,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权利。支持社会力量办普惠性幼儿园。通过政府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助,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
3.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以新建、改扩 建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重点,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独立建制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必须严格执行《江西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赣教基字〔2010〕49号),其他农村幼儿园参照执行。小学附设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应逐步实行剥离,独立建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可在行政村举办分园,实行村镇一体化管理。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模式可参照乡镇中心小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4.推动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将幼儿园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用地由县级政府以划拨方式解决。在新城开发、新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建设规划进行审核,确保所建幼儿园符合幼儿园办园标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属公共教育资源,建成后应移交当地政府,由教育主管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已经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
(二)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并做到逐年增长。各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提高。严格落实省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市、县级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并做到逐年增长。
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农村家庭困难和城镇低保户家庭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各种助学资金救助范围要扩大到学前教育阶段。要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三)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严格实行办园准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依据省定标准和相关规定,对辖区内幼儿园在评定等级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每年进行年检,并向社会公布结果。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地要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江西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83号)文件精神对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由县级政府组织当地教育、卫生、工商、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
2.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办园行为,依法治教、依规办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结合,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禁止任何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各类教学和学习材料的指导和审查,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形成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实行分类评估和指导。教育部门要联合卫生、妇联等部门,以社区为依托,以各类示范性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开展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3.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 7 管与指导。要加强食品卫生监控以及流行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防控,加大幼儿园接送车管理力度。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对幼儿进行安全、卫生等应急防治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患意识和能力。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派出所、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协助幼儿园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收费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省定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各种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5.健全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继续深入实施省、市级示范园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活动,完善教师“结对子”和城乡园长、教师互派制度,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和课堂开放日活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四)优化队伍,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1.合理配备幼儿园教职工。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定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满足幼儿园正常保育教育工作需要。
2.建立教师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教师给予注册登记,为其业务培训、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3.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 “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教师培训。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幼儿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建立每五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从2011年开始,通过省、市、县三级培训三年内基本完成一轮园长和保教人员全员培训。加强保育员上岗培训,保育员持证上岗率达60%,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幼儿园保健人员和营养员的业务培训。鼓励专科以上应届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参加全省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并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初中毕业生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从2011年起实施幼儿教师三年“定向”培养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4.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保安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切实维护幼儿教师在职称评聘、专业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合法权利。完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机制。幼儿园应当与聘用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 9 放教职工工资。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将幼儿园园长、教师纳入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范畴。
(五)落实责任,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1.明确政府职责。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责任,建立县级统筹、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级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县级政府承担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规划布局、组织实施、经费筹措、教师配备、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民办幼儿园设置审批、保教工作和质量评估实行统一管理。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积极参与农村和社区幼儿园建设,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提高办园水平。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合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和“十二五”规划制定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编制和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政策措施制定、资源配置、项目资金落实、协调管理和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2.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完善各项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准入要求,对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充实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对幼儿园保 教工作的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定标准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合理确定城乡幼儿园的布局和规模,规划建设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并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审批、验收等管理办法,加强对小区配套托幼园所的建设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好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校车的管理工作。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消防工作的监管。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对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民办幼儿园所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依法管理,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以及在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工作。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 11 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督导、奖惩和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范围。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督导重点,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检查,有关督导结果向社会公示。开展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经常性的督学工作,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引导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营造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主题词:教育 计划 通知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室,九江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群众团体,新闻单位。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2年2月29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1‟13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落实温家宝同志到西城区幼儿园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事业,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促进西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西城区现有63所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24所、中央及地方部门办园20所、街道集体办园11所、民办幼儿园8所。全区一级一类幼儿园37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59%,其中市级示范园10所,市级早教示范基地30所,市级学前信息化基地3个,市级特教随班就读基地3个。在园幼儿15174人,教职员工2455人,专任教师1350人。
一直以来,西城区学前教育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厚积薄发的态势,全区已经形成了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幼儿园为基础,民办幼儿园为有益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 2 — 西城区的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造成入园难矛盾突出,尤其是入公办园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表现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特别是街道幼儿园与其他类型园所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四是存在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部门办园仍有随意撤销或停办的现象。
二、发展思路
立足“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出生趋势,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以“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形式多样、优质均衡”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分布推进、注重内涵”的思路,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满足适龄儿童多元化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幼儿园建设,不断增强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形成以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种形式学前教育服务格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 3 —
0-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确保0至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建、改建15所公办幼儿园,使全区幼儿园总数达到80所(址)以上。各类幼儿园中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扩班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供给,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保障范围,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对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的扶持力度,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区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统筹各类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教师资队伍。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全部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确保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各岗教职员工均达到北京市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市区级骨干教师占全区幼儿教师总数的10%以上。各类幼儿园要按照《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编制。
——托幼园所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有显著提高。北京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
— 4 — ——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新增6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面向社区散居儿童开放。开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看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向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看护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定期举办亲子教育活动。每个社区散居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配备早期教育专业教师2名。
——积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2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6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水平及幼儿园科学管理水平。
(三)目标。
2011年,新建、改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班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2040个,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0%的幼儿园园长和85%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0%的教师成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1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2年,新建、改建3所幼儿园,扩建2所幼儿园,实行扩班扩招和小规模幼儿园推进计划,扩大学位1440个。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3%的幼儿园园长和87%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
幼儿园总数的65%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3年,新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大学位2130个。同时加强社区托幼中心建设。总体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发展。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供给,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2011年至2013年,新建、改建幼儿园15所,扩建幼儿园4所,并挖掘现有幼儿园潜力,适度扩班。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的资源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的合理布局。采用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增加公办园数量,使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
2.建好、用好和管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将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和规范管理的重点,在小区规— 6 — 划、审批、验收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不流失。今后各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由政府举办。
3.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建设奖励资金,对新建、扩建增加学位的社会力量办园给予扩班建设奖励。每增加1个班级,配套奖励资金10万元。鼓励中央及地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继续办好幼儿园,保证现有园所不撤销,并适度扩大办园规模。
4.对街道、公民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小规模幼儿园给予正面引导和积极扶持。
(二)加大投入,实施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
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
1.为各类幼儿园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优先保证政府举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
2.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向薄弱园倾斜,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标准,缩小与其他园的差距。
3.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采取减免费用的方式给予重点资助。
4.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工程。
1.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将热爱幼儿教师岗位、适合该岗位的人员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严格执行园长、其他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对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委托区教研部门和区内优质幼儿园对其进行培训,使之尽快熟悉和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3.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
4.落实各项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评优评先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强监管,保障民办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同等待遇。
5.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培训,做好培训规划。将幼教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计划,保证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每年每位教师不少于规定学时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远程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6.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师资培训资金。每年依据专任幼儿教师数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参照《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每年人均1000元执行,保障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
(四)加强管理,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提— 8 — 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控,以分级分类验收考核为手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幼儿园整体质量。
3.采取分类管理、分层指导的方式,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幼儿园的监督与指导,使每一个园所办园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质量奖励资金。每年对社会力量办园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奖励社会力量办园。达标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晋升一级一类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
(五)加快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构建0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
1.依托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和社区托幼中心,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2.依托幼儿园及校外单位(少年宫)学前班资源,开展3-6岁幼儿教育;
3.依托学前信息化教育基地,开展远程早期教育课程服务; 4.依托学前特殊教育基地,开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落实《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成立西城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 9 —
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领导责任,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幼儿教师培养工程、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用“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好幼儿园。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开展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营造全区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开展对新建、改扩建、小区接收配套幼儿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素质教育优秀的办园达标单位进行奖励,对优秀社会力量举办者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主题词:教育
计划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14日印发
第四篇:争创文明城市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有礼永靖人 县文广局 康瑞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县文广局的康瑞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有礼永靖人》。
有这样一座滨河小城,她临水而立、因水而兴,她物产丰富,人文渊博;有这样一座城市,她历史底蕴深厚,自然条件优越,她山水交融、依山傍水,美不胜收;有这样一座城市,她还是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这里,你所感受到的,是独特的语言、别致的饮食、精美的工艺品和一种无处不在、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在这座美丽的滨河小城,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从外地进来的朋友,都会被这座城市所深深吸引。这座城市的名字,就叫做:刘家峡!
下面,我将告诉大家的是,这座美丽的滨河小城,她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这几年多来所发生的变化,对每一个永靖人来说,是翻天覆地、前所未有的。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时间节点:2018年4月20日。这一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永靖县被列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之列。从而拉开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创文大行动。
永靖县,从此开始了一场崭新的文明征程,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最具影响力和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机遇,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永靖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以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神状态,注重顶层设计,严格对接创建标准和测评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让创建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文明,向来就是我们的目标。永靖,需要一场文明的洗礼!永靖县打出了“文明牌”、“民心牌”、“发展牌”、“改革牌”,其实是为了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是为了实现在新的台阶上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全面振兴,面对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厚望,面对20多万乡亲的热切期盼,永靖县人民奋勇争先、创新实干。
每个永靖人在这崭新的历史关口,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永靖昔日辉煌,今朝再腾飞!同住一座城,同爱一个家。短短几个月来,永靖这座城市的各项功能不断提升,而其中2 得到最大提升的,是人的信心!不少市民也不禁发出感慨:“啊,我们从来没见过,永靖居然有这么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是一面亮堂的镜子,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一支支倡导文明,传播文明的志愿队伍,行动起来,如雨后春笋,在马路,在公园,在社区,乃至大街小巷„„遍地开花。
校园里,教师志愿者,文明小天使,家长志愿服务队,都行动起来,大手牵小手,他们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清理卫生死角。市民们看到了,也主动出来帮忙。
马路上,每当上下班高峰期,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在灿烂的阳光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胸前的徽章显得格外耀眼。
社区里,出现了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义务监督员,那是退休人员自发组织的。他们在社区里巡查,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随着创文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单位和个人,都纷纷申请加入创文志愿者服务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全民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构建才能完成的民心工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体现在高楼大厦,五光十色,花团锦绣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一想一言一行;文明礼貌不是一句美丽的口号,它是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能够想到、做到,并且能够力所能及的行为!无论来自何方,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干部群众,您的文明就是永靖的文明,您的形象就是永靖的形象,您对文明的向往,关乎城市的未来。倡导文明、传播文明、践行文明、守护文明,让文明之花开遍一湾两岸,让文明之光照耀城乡大地,让我们携手共建共享健康宜居、美丽文明的共同家园!
滔滔黄河,洋溢着永靖人民传承文明的磅礴气势;绵绵雾蓿,洋溢着永靖儿女建设家乡的澎湃激情。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让我们同心协力,用爱心去关注周围的变化,使自己无愧于头顶这片蓝天的信赖;用热情去播撒城市创文的种子,使自己无愧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支撑;用行动去实现城市创文的目标,使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
一时千载,千载一时,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勤劳质朴的永靖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正加速推动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新永靖阔步前行!
第五篇:争创文明城市
争创文明城市 台江医院天使在行动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admin时间:2011-06-20 10:51 内容摘要:6月18日,为庆祝建党90周年,并为福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福州台江医院暖洋洋妇产科特别开展文明天使实践行动,积极参与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活动,从小事做起,如宣讲卫生健康知识、清除垃圾和禁烟宣传等。争创文明城市 台江医院天使在行动 从我从小…
6月18日,为庆祝建党90周年,并为福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福州台江医院暖洋洋妇产科特别开展“文明天使实践行动”,积极参与“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活动,从小事做起,如宣讲卫生健康知识、清除垃圾和禁烟宣传等。
争创文明城市
台江医院天使在行动
从我从小做起,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人人有则,白衣天使们不顾炙热的天气,在西湖公园和宝龙广场捡拾游客、路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并劝阻他们不文明 行为的产生。而看到吸烟的人,文明天使禁烟督导队成员便上前劝阻,对他们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相关知识,奉劝戒烟,并发放禁烟传单等。
争创文明城市
台江医院天使在行动
路人王女士说:“这样的活动很好,我看到公园里确实有不少人随意丢弃垃圾,希望大家都能共同爱护我们的环境。”而蹲坐在湖边抽烟的林先生在我们 工作人员的劝阻下,将烟头摁灭了,并表示争取戒烟。据专家介绍,吸烟不仅有害自身的健康,对家人、儿童、同事都有危害,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倍受二手烟的严重 侵害。我们政府已颁布自2011年1月起,公共场所实施完全禁烟令,这项工作如果没有大家的自觉和社会的监督是很难完成的。希望吸烟者能提高健康意识,早 日成为无烟一员。
带队的小杨护士告诉笔者:“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我们感到很开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上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