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好总量 优化增量 盘活存量(xiexiebang推荐)
管好总量 优化增量 盘活存量
平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陶跃中
《 人民日报 》(2012年06月19日 19 版)
平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南濒杭州湾,东临上海市,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人口48.78万,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4.7亿元。近年来,平湖市按照“管住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坚持走“节约优先”战略,扎实推进挖潜节地工作,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保增长与保红线的双赢。2011年平湖市被国土资源部评为首批“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2008年以来,平湖市共盘活存量、低效用地8318亩,其中直接收回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1547亩,实施“零增地”技改投入完成生产性投资94.8亿元,占同期全市工业生产性总投资的29.3%。全市工业企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从2007年底挖潜前的0.71提高到2011年的1.16,亩均投资强度从挖潜前的97万元提高到205万元。
优化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管住总量
平湖市充分发挥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引领作用,突出节约集约用地理念,鼓励和引导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住宅向“两新”(新市镇、新社区)集中、农业生产向农业园区集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一是推进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遵循产业集聚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全市新一轮规划空间控制指标除重大民生项目外,100%向城镇区和工业功能区集聚,形成功能合理、定位明确的产业布局。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入区率达到95%以上,集中规划建设职工生活、商务办公、现代物流等公共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努力提升工业区整体配套功能和生产性项目用地比例,一般工业投资项目必须建多层厂房,轻工类企业厂房须达到四层及以上。通过推进工业集聚,全市万元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由 2002年的42平方米下降至现在的8.6平方米。
二是加快农民居住向“两新”集聚。根据小城市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推进“两新”(新市镇、新社区)工程建设,完善“两新”工程布局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按照“功能强、形象美、环境优”的要求,全力打造集品质、品格、品位于一体的现代亲水城市。通过 “两新”工程建设,全市已集聚农户18000多户,宅基地面积严格控制在每户0.4亩左右,比改造前的0.84亩节约了一倍多。一拆一建间,节约土地资源7900多亩,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了空间。
三是强化计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作用。每年制订完善以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土地整理、土地储备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引导投资方向和水平,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注重质量
实施规范管理优化增量
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强化亩均投入产出,重点保障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需求,严把供地“闸门”,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项目准入管理,坚持“产业导向、用地集约、能源节约、生态环保、产业集群”的原则,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安监、监察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项目准入审核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平湖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办法,按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从产业政策、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率、能耗、环境评估等方面认真审查评价,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投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2008年,该市就明确新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180万元/亩,2010年提高到250万元/亩;服装、箱包行业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5,电子、电器行业不低于1.3,五金、化工、机械行业不低于1.0,其他行业不低于1.2。
二是严把土地供应关。按照有保有压,严格耕地保护,优化供应结构,优先保障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对产业前景好、土地利用率高、能耗及环境影响小的项目用地,优先土地供应。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明确约定项目产业、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开竣工时间及违约责任等。同时,建立土地供应、项目开竣工年度绩效考评。
三是严把土地批后监管关。为加强和规范工业投资项目管理,保证建设项目符合审批要求投产运营,及时发挥投资效益,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市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业投资项目的竣工联合验收工作,重点验收项目实际产业类别、投资总额、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环保标准、土地用途、容积率等执行落实情况。对未达到出让合同约定要求的,暂停办理土地变更和房产登记,并根据责任认定,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去年,全市共验收建设项目91个,用地面积1654亩。建立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通报制度,对供地情况、出让金收缴、项目开竣工情况进行通报,曝光项目违约情况及闲置土地位置、权利人、面积等内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挖掘潜力
采取多样方式盘活存量
为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平湖市不断加大空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努力“盘活挖潜”。一方面,通过征收土地违约金、闲置费等,督促企业按时开工建设,防止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低效用地,通过“两退两进”(退低进高、退二进三)来腾出空间发展投资强度高、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大的更高层次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一是加大转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把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作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运用倒逼机制大力推进集中清理处置“转而未供”土地专项工作。去年,平湖市被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列入全省开展转而未供土地清理处置的三个试点县(市)之一。通过对全市历年来农转用土地进行全面清查,按照“处置一批、优化一批、盘活一批、核销一批”的原则,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转而未供土地处置的实施意见》,分门别类、落实措施提高“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地率。去年,全市供应土地7028.6亩,其中消化转而未供土地5717.9亩。
二是加大空闲土地的处置力度。对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逐个发出限期开发建设通知书,要求按约定条件限期开发建设,并签订开发协议书。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不高的低效用地,通过增加设备等生产性投入、统一规划拆旧建新、通过在原厂房上加层、建设地下仓储等“上天入地”建设厂房、扩展有效利用空间。对闲置的土地,按照限期开工、收回等方式处置。2008年以来,已直接收回空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1547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92.5%。
三是开展企业挖潜节地。2008年,平湖市在经济开发区试点,以点带面铺开了全市挖潜节地工作。对1999年以来的每个工业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普查清理。重点普查项目用地批准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闲置空闲土地情况、产出情况及其他土地利用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工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用途、投资规模、技术含量、建设规模、产出率及原因等相关信息内容,逐宗登记建立项目用地宗地档案,绘制现状图,做到“一地一档一图”。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妥善处置。按照“督促限期开工一批空闲土地,强制收回一批闲置土地,盘活一批低效利用土地,优化复垦置换一批建设用地,激励提升一批有实力企业用地”的思路深入开展挖潜节地工作。2008年以来,该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面积8000亩以上,实施“零增地”技改投资额占当年新增工业投资总额近30%,有效缓解了新增用地压力。
四是加大存量土地的盘活力度。对因镇、园区、村组撤并和教学网点调整以及规划区外单位和企业破产、关停、产能淘汰所形成的弃而不用的老村舍、老校舍、废弃工矿企业的建设用地,通过复垦集中置换到镇(街道)工业功能区重新利用;对建筑现状尚可,但属产业低端、产出率不高的企业,鼓励采取合作投资、退二进三等方式盘活建设用地。对因行业、生产环境等变化已成空壳的企业,或因规划调整实际用途已不适合现有企业发展的,通过改建标准厂房、协议收回等方式实施土地盘活置换、企业“腾笼换鸟”。
第二篇:以大招商优化经济存量提升经济增量
以大招商优化经济存量提升经济增量
——探寻外经贸转型力量系列报道之成果丰硕篇
江门日报记者 董平通讯员 谢芳
2011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十二五”规划开局,我市面临重要战略机遇,走过加入WTO十周年的侨乡外经贸发展从新的起点再次出发。
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外经贸和口岸管理部门真抓实干,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取得吸收外资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的良好成绩,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贡献了一份力量。市十二次党代会绘就了侨乡未来五年美好蓝图,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毫无疑问,在着力建设产业强市的进程中,外经贸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此,本报联合市外经贸局,特推出“探寻外经贸转型力量”系列报道,全方位回顾外经贸工作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西岸,坐落着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对外开放结缘的城市——江门。
江门位居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是珠三角重要的商埠和贸易中心之一。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江门是“因河而生,因商而兴”。
从1904年,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的江门正式在北街设江门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到新中国成立后,江门商业再兴;
从改革开放之初,江门实现利用外资零的突破,到2009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首批外商独资企业,到现在共引入32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达84亿美元。
沿着历史的进程,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道成为推动江门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重新定位的江门外经贸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大平台、招大项目”的战略思路指导下,去年全市合同外资总额达13.52亿美元,大幅增长64.92%,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在合同外资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市实际吸收外资的质量也同步实现提升,总额达7.89亿美元。一方面,江门外资来源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稳步上升,世界500强企业普利司通、三菱商社旗下的星辉造纸,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康师傅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效应大的项目成功落户,西铁城、银雨芯片、量子高科、谦信化工、嘉宝莉、新会彩艳、雅图仕等扎根江门多年的企业也纷纷增资扩产。
据市外经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我市外资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金额为646.76万美元,远高于2010年422.48万美元的平均水平,新批外商投资项目的质量不断提高。
更可喜的是,在政府的引导培育下,不少进驻江门多年、扎根江门传统支柱产业的重量级外资企业掀起增资扩产热潮,世界500强企业松下、艾默生等在江门的投资项目纷纷增资扩产,并加大技术中心的建设,呈现出传统产业存量不断优化的喜人局面。
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
提升新兴产业增量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LED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同时,积极打造江门国家级高新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江沙示范园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核心园区,并取得积极进展。这一系列举措既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招商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业载体规划建设滞后的问题。
江门各市(区)及外经贸等招商部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一方面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想方设法推动了一批符合产业规划的优质项目入园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服务,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布局新兴产业。据市外经贸局统计,仅2011年,全市新设(增资)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37个,投资总额13.34亿美元,增长25.59%,其中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个,合同外资金额达9.74亿美元。
伴随着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延伸,江门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也正迈开步伐,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这也令江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按照整体要求,基地在2013年5月要形成完全的生产能力并下线首列动车组。今年将试制动车组,最近就将展开这项工作。”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江介绍。据悉,广东南车修造基地将获得中国南车动车核心技术100%的平移,届时江门将集中中国南车的车体生产、转向架技术、集成技术等核心优势,进而带动江门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龙头一举,全盘皆活。广东南车修造基地的进驻,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配套需求。“我们和广东省制定了可行性方案,不再像以前仅局限在配件的本土化采购,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也将进入江门,实现战略合作。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步骤,通过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从而实现相关配套。”广东南车修造基地方面介绍。
在多个部门齐心协力下,我市产业招商再下一城,吸引了香港格兰达科技集团数控装备产业化项目落户新会区。据该公司介绍,项目计划投资2亿美元,主要生产五轴联动龙门数控机床、格兰达半导体装备等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值达40亿元。据悉,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对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加快LED产业发展方面,我市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工作,激励已在我市投资的财团、跨国公司引进新的投资客户或关联项目,延长现有产业链。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西铁城集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增资扩产,将其在中国苏州、南京的LED业务整合至江门,并扩大了位于江门国家级高新区的LED全球生产基地。西铁城电子江门新工场(江门市江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原靖树早前还透露,西铁城集团总部正考虑将日本总部的绝大部分LED方面的产能转移到江门,届时一些制品、设备都将搬到江门。据悉,早在1988年,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西铁城集团就把目光对准江门,投资兴建华港精密(江门)有限公司,成为最早一批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的日本企业。
据市外经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第二产业利用外资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中的电子信息、纺织及化工产业方面的合同外资金额分别增长134.48%、202.01%和179.8%,尤其是投资总额达
1.5亿美元的广东银雨芯片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4500万美元的江门欧福威超热导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达2500万美元的三七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大项目落户,显示了江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后劲。大力开展主导产业招商
优化传统产业存量
去年以来,江门一方面强调引进和培育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继续支持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引进和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来优化机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存量,努力促使两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据市外经贸局统计,去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187个,增长5.65%;增加合同外资金额5.67亿美元,增长4.27%,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41.95%。
2011年落户的星辉造纸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菱商事集团和日本北越纪州制纸集团、香港合昌纸行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总投资4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9000多万美元,建设高档涂布白板纸项目。星辉造纸项目的落户,对于银洲湖纸业基地加快发展并扩大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日本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日本北越纪州制纸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岸本晢夫说:“中国非常大,有很多地方,我们是经江门振隆造纸厂有限公司的介绍才最终选择江门的,这也是我们首次在海外投资如此大的项目。我们非常重视星辉造纸项目,希望能尽早建成、尽早投产,为此希望江门市政府、新会区政府大力支持我们。”
亚太纸业(广东)有限公司是市外经贸部门引进的最具代表性的外资项目之一。该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乐祥表示,去年以来,公司共投入超过27亿元进口纸机设备,都是由全球最先进纸机设备厂商提供的最先进造纸设备。“现在进口的设备是整个项目建设计划中的一部分,虽然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但经过公司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我们对中国、对江门今后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在食品产业方面,投资额达3.5亿美元的康师傅食品工业园项目在各方的促成下落户蓬江区。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王安平表示:“江门是我们发展的理想之地,值得我们投入。我们未来还将继续扩大投资。相信不远的将来,侨乡人会更加全面了解康师傅的发展。”
据介绍,顶新国际集团是国际知名的综合食品集团,拥有康师傅等知名品牌,其中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其中方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市场领导地位。
在优化传统支柱产业存量过程中,我市还通过抓好李锦记、美达锦纶、泰宝涤纶、卡夫食品、西铁城LED、艾默生网络能源等企业增资扩产,引进台山核电、亚太纸业、康师傅、普利司通、星辉造纸、泰源纸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篇:盘活存量的关键
盘活存量的关键
“盘活存量”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一方面,在外部筹资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短期内无法筹到必须的资本数额,加剧了潜在不良贷款的攀升。另一方面,资金利用效率低进一步导致有效投资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回报率的快速提升之后,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普遍出现了下降,而短期内又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十条”正式出台,让“存量改革”路线浮出水面。“金十条”明确将采取十项措施“盘活存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凸显出中国高层要扭转资源错配,推动“存量改革”的决心。
近一时期以来,可以说,围绕盘活财政金融资产存量,降低债务水平、降低杠杆率,优化资本结构,中国正在寻找推动下一轮改革的突破口。
当前,我们所指的“盘活存量”中的“存量”到底是指什么?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指的是经济体的资产负债总规模及结构状况。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好坏和发生危机的概率,并非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而是集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说,从资产负债存量的角度去审视中 国经济,对于识别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错配、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等风险,以及风险如何在各部门间传递找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基本分析框架。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都是资产负债表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亚洲金融危机(1997)、到后来的俄罗斯(1998)、巴西金融危机(1999),再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仍在进行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08年后中国地方债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所导致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也是如此。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衍生出来28万亿的投资存量。在投资扩张的推动下,对资金有饥渴症的地方政府通过表外贷款、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形式与其对接,大量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不仅导致了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降低,也导致了包括政府、居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部门负债率大幅上升,资产负债表出现明显恶化。
今年以来,伴随着实体经济下行以及债务率持续攀升,大量资金更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根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2013年一季度表外融资增加2.02万亿元,同比多1.33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32.8%。
不断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表外融资、债券融资的大幅增长,与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和宏观经济产出形成了极大 的反差和背离,释放出来的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和虚拟经济内自我循环,导致“金融空转”之势却愈演愈烈,其中大量资金逐利房地产领域,因为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为资本提供了持续不断地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监管套利”也不断出现,企业从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获得的资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贷款)被转贷,导致资金量与经济增长出现严重的不匹配。因此“纠正资源错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金效率”是“盘活存量”的重点与核心。
然而,“盘活存量”知易行难,“盘活存量”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首要的是如何把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以及沉淀于不良资产及产能过剩领域的存量资产盘活起来。
一方面,受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质量波动、房地产贷款质量波动影响,部分银行拨备压力逐渐增大,资产质量波动反过来又影响银行的利润留存能力,在外部筹资环境不宽松的情况下,部分银行短期内无法筹到必须的资本数额,加剧了潜在不良贷款的攀升。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银行(2.68,-0.04,-1.47%)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银行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18675.39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为2.87%。尽管“两高一剩”贷款较以往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今年以来产能过剩进一步蔓 延,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银行资产质量受产能过剩贷款拖累比较严重。由此,资金利用效率低进一步导致有效投资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隐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也是“盘活存量”的一个大挑战。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隐性负债问题,隐性负债是中国面临最大的中长期风险,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完整的隐性担保体系。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欠款、挂账和担保产生了巨大的非显性债务。由于各级政府间偿债职责不清、事权界限不明,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势必逐级向上转嫁偿债风险,直接危及中央财政安全。此外,以金融不良资产及其转化形式存在的或有负债,主要包括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不良资产,以及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新形式的或有负债。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回报率的快速提升之后,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普遍出现了下降,而短期内又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和庞大债务负担,也使得居民和政府部门扩张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资产增速放缓,而负债增速上升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逐步显露出 来。
因此,盘活存量的根本在于解决好存量问题资产,建立稳固的资本结构,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是核心。
第四篇:盘活存量资金管理办法
庄浪县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甘财预[2016]10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预算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以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主要目标,在用好财政增量资金的同时,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应当遵循“摸清存量、分类处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原则。
第二章 存量资金确认、收回和使用
第五条 财政存量资金范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一)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是指一般公共预算尚未下达到预算单位、留在县财政局的结转结余资金。由县财政局进行清理,除权责发生制核算事项外,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安排当年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是指政府性基金预算尚未下达到预算单位、留在县财政局的结转资金。由县财政局进行清理,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应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调入的基金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每一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规模一般不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的30%。
(三)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包括基建资金和非基建资金)、一年以上结转经费资金,由县财政收回统筹使用,收回资金主要统筹用于教育、扶贫等重点民生领域。资金收回后,预算单位需要继续实施的项目,应作为新的预算项目管理,按照财政预算程序重新申请和安排。
(四)预算周转金。每年预算时,县财政可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内季节性收支差额,要合理控制预算周转金规模,一般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4%,对根据实际需要将闲置不用的预算周转金调 2 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五)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每年预算时,县财政可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本级政府弥补以后预算资金不足。要合理控制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一般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5%,超过5%的,应加大冲减赤字或化解政府债务。
第六条 存量资金收回方式。结余资金在预算单位财政零余额账户的,县财政局在财政大平台统一收回,结余资金在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由预算单位向县财政局申报确认后,缴入县国库。
第七条 存量资金收缴的时限。财政存量资金收回分项目类资金和经费类资金。项目类资金从财政指标下达预算单位次年算起,12月31日为终点计算一个结转,项目完工结余资金或项目未完工结转两个的资金予以收回。经费类资金从财政指标下达预算单位之日起,至次年3月31日结余的,作为存量资金收回。
第三章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第八条 预算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时结清往来款项,确保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真实反映。
第九条 县财政局收回结转结余资金时,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收回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部门 3 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其它应付款”科目。
(二)县财政安排使用时,按原预算科目支出的,借记“其它应付款”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
(三)县财政安排使用时,调整支出科目的,应按原结转预算科目做冲销处理,借记“其它应付款”,贷记“一般预算本级支出”等科目,同时按实际支出预算科目作列支账务处理,借记“一般预算本级支出”等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科目。
第十条 预算单位交回结转结余资金,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实有资金户收回时,借记“财政拨款/补助结转(结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从零余额户收回时,借记“财政拨款/补助结转(结余)”科目,贷记“零余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返额度”科目。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预算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切实加强本单位财务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第十二条 县财政局要加快预算批复和转移支付下达进度,严格控制新增财政存量资金。同时,要加大跟踪督促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支出进度慢、盘 4 活财政存量资金不力的要及时通报,对存量资金较大的预算单位,安排下年预算资金时作为核减因素予以考虑。
第十三条 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该用未用、是否按要求统筹用于规定领域、隐瞒存量资金等问题,促进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和发挥效益。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落实到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企业文化要注意盘活存量
企业文化:要注意盘活存量
当前,企业文化整合要特别注意盘活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存量。拿中央企业来说,中央企业具有丰富的企业文化存量。中央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企业文化存量盘活,就是要守住企业的根,不忘历史的本,使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具体来讲,就是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企业优良的历史传统是经过企业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企业价值理念的历史来源。从企业的历史传统中去开发企业价值理念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收集企业既往发展资料、了解企业发展重大事件、发觉典型人物故事、收录企业格言警句等方式获得参考。有学者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人生”,因此,回顾企业发展史,提炼企业历史精华,是使得企业精神文化能够更深入地反映和代表企业特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使得企业所倡导的优秀精神文化更易于深入人心,迅速获得企业员工认同的现实途径。
企业优良传统是企业文化的存量资产。但是,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却丢掉了根,忘掉了本,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追求文字华丽,缺乏深层次、内涵性的东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文化于根”,讲的是企业文化建设要突破“引进、移植、组装”的误区,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进行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适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构建企业文化,不是在一块空地上“塑造”,而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提炼、提升和明晰”,因此,着力点要放在“固本强基”上。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应该承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认,我们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
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企业长期艰苦奋斗、辛苦努力锤炼出来的,并始终在企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整合企业文化,首先要把本企业特有的优良传统和习惯心理等科学总结,从中提炼出切合实际又最具特色的精华作为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为职工所经历、所实践、所熟知,因此,也最有感召和激励职工的作用,这样就自然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构建个性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企业文化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一定的文化熏陶和孕育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本企业优良传统的继承。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个性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民族文化也是应该盘活的企业文化存量,整合企业文化,要注意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民族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注重研究中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将其优秀的文化精华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养料,使个性企业文化建设获得巨大的源头活水。
盘活企业文化存量,就是要秉承本企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保持和发展本企业的优良文化,把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结起来,使人们的思维行动有一个“基本准线”。如果企业的基本原则、基本思想经常变化,就难以形成个性化的企业文化。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企业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不断从积小形象到树大形象,让优秀文化得以不断地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