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 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
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象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的堆沙子,但不断的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的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娱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象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旋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旋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旋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旋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旋涡,忘记自己是整条小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旋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象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它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的放松在问题,或是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的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的,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的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旋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旋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因为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象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象,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的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斩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和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他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的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的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在抓取任何事物来作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后却不失明晰,但只有你作,你就会日益的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有一段故事进入每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留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的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心是一个玩耍的孩子,而本觉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你不需要关闭眼睛和耳朵,不需要进入深深的禅定,一切都在你广大的空间中出现,却不流下冻结的痕迹,这就是本觉,永远不改变,但是我们不认识它,这就是无明,当本觉自己体验自己,这就是明觉,明觉是无明的敌人,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本觉超越了任何参考,它绝对的空无,所以超越了“常”,但它又自发的明晰,它也不是“断灭”。它的空,就是法身,它的明,就是报身,这二者结合自然的流动,就是化身,假如执着流动凝结成自我的一个个小结,那就是凡夫心,这是一根、二道。
“修”是“无修也无散”,假如你认识本觉,那么它就是唯一的明点和本尊,就好象阿底峡大师说的那样:你一生修一个本尊,成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在本觉之“见”中,持续在其中,也就是说你的心不被冻结,自然的流淌,那么你就是修佛陀功德无二的禅修——在见中就是禅修,此外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不需要观想和持咒,修生圆次第。
第二篇: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和们我观察事物的局限性和分析事物的片面性,在我们的头脑中往往形成许多片面的甚至荒谬的概念和意识。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抱怨自己的肤浅,因为客观事物往往被围上彩色的光带,而有些光环给人以虚像,甚至是奇妙而又合理的虚像。同时,由于人们的经历,学识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往往看法也有不同。作为从历史文化的实践发展中走出来的人,在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现实的时候,总要受到习惯思维的和情感的影响,就不能不影响观察与判断的准确性。而且,我们有限的思想认识和眼光视角,都处在程度不同的近视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误差和折射。这也是很难避免的
不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成熟或总在不断修正,由于人的大脑处于无休止的运动状态,我们要不断寻找问题答案,分析总结。这样,就需要一种比较稳定的观察分析事物的看法,即所谓的观念,以作为行动的指导,以及看待问题的参照系。有了观念,无论其看待问题的视野是宽是窄,固定或不很固定,形成可以理解的思维模式,因而就可以指导分析问题,决定行为方式。
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治疗创始人都可隆?贝克教所言,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理解、评价、预测周围事物,并以较为固定的情绪方式和行为方式作出相应反应。
一个人如想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就必须善于祛除和减少错觉,改变错误的意见。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自觉接受社会或别人的新的影响和新的信息。根据周围出现的新变化,检查自己观念中僵化、保守的部分。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简单的,因为我们往往被自我防御机制所欺骗,而满足于虚幻的自我,希望别人接受自己,赞同自己。久而久之,一种无形的幻觉就会包围、控制自己的思维,形成一种思维惯性或定势,影响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冲破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美国学者约翰?鲍威尔提出三点:第一,再三修正自己对人生的解释;第二,勇于接受生活的提问;第三,努力寻找宁静与独处的时刻。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省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生”。我们必须在理智指导下转变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但旧有的错觉和情绪不会轻易消失,有时消失了还会卷土重来。所以,一个新观念的确立,也要有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有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指出,所有恢复自我使人生谐调和欢乐的希望在于改变僵化的公式,纠正错误的观念或谬论。健康与生气始于大脑,始于健康的思想和生机勃勃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心灵鸡汤:不要用想像给自己制造困难
许多困难,其实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不自信的人,往往把困难想像得比实际的大,他们为自己心中想像出来的困难所吓倒,从而丧失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20世纪初,有个爱尔兰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3年多,终于存够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睡觉的地方时,全家人以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得呆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奶酪和饼干充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以充满嫉妒的眼光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奢华的大餐。最后,当船快要停靠爱丽丝岛的时候,这家人中一个小孩生病了,做父亲的去找服务人员并且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剩菜剩饭,好给我的小孩吃?”源自你我赚钱网
服务人员回答说:“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可以吃啊。”
“是吗?”这人疑惑地问,“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很好?”
“当然!”服务人员以惊异的口吻说,“在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的用餐地点。”
有个名为琼斯的新闻记者,极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说道:“我怎能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么肯接见我?”
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的秘书通话。他说:“我是明星报的琼斯(琼斯在旁大吃一惊),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他听对方答话,然后说:“谢谢你,1点15分,我按时到。”他把电话放下,对琼斯说:“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事隔多年,琼斯对这件事仍念念不忘,她说道:“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来不易,却很有用。第一次时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次就比较容易一点。”
许多困难,其实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不自信的人,往往把困难想像得比实际的大,他们为自己心中想像出来的困难所吓倒,从而丧失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而具有积极心态的人,他们能正视困难,他们相信,只要去做,总是有成功的机会的。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采访林肯。
马维尔问道: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道:可能有这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这段对话发生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因此,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信里,林肯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得以较低的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源自你我赚钱网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是的,“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可惜,能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夸大困难,不愿去尝试和努力。
第四篇:不从众做自己来作文
不从众做自己来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从众做自己来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水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
溪水不争流,叮咚山林幽壑间,清澈婉转,照映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生清誉。
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背影。本文庄子不从众,他便让世人都随着他一起逍遥渭水,逍遥天下。
当别人都着纶巾、持羽扇,站在楚王座下,痛拍栏杆,直欲把胸中丘壑吞吐的时候,他却破衣敝履,独钓渭水滨边;当别人恨不能把自己比作光芒四射的太阳,可以洞彻一切的时候,他却指着衔泥而行的.乌龟,对身后楚官淡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当别人对亲的的离去而痛哭流涕、情难自己的时候,他却背对亡妻鼓盆而歌。他唱的什么?无非“羽化而登仙兮,却离伤”。
即使现在,我们高吟“圣人无功,至人无名”的时候,他已作古,乘着鲲化的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之身殁,不幸却又幸甚。他不从众,便让人即使望眼欲穿,也难望其项背。
屈原不从众,他便让汩罗江水都随他澎湃千年、滋养千年。
那时,怀王的身侧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了,身后是郑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言之肺腑。他不能从俗,他便行吟泽畔:“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啜其糟而哺其醴,他只好指天则问:“指九天以为正兮,其惟灵修之故也”。不!他还不愿随众而降,只好举身赴清流了。
他没有从众,他是他自己,他也是我们的先祖。
时至今日,还有谁不从众?方文山,那个钟情于诗情画意的男子。
他用笔勾勒那素胚青花,即使笔锋由浓而淡,那韵致也通过麦克风为江山染上印迹;他用眼看穿千里之外,即使只寻得一行青苔,也绿了那江南两岸;他用心感悟东风,在这荒草蔓烟的年代,让那浓词艳句都黯淡了颜色。
还好,他不从众,他用自己的独特坚守为我们奉上了诗情如风。
从众为众,不从方立。
立之有骨,自己为骨。
第五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拥有创新的活力
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拥有创新的活力
大部分思维活跃的企业家认为,最初的想法和灵感需要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会告诉你,有一个想法雏形比较容易,真正有挑战性的是稍后的实施,以及竞争激烈的企业市场行销。
什么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方式或思维风格有很多种,诸如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发散与辐合思维,而且伴随不同的思维过程,如归纳与演绎、抽象化、具体化等等。而创造性思维对于新的idea的产生至关重要。它指的是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想要达成两种企业家观点的平衡不那么容易,因为绝大部分的企业创立和业务经营需要分析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培训教我们将相关概念逻辑性地联系起来,而这削弱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即便我们出生之时并不存在这样的偏重。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突破思维的条条框框”如此难能可贵的原因。
在寻求如何使企业在壮大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意时,我发现了迈克尔·迈查尔克(Michael Michalko)的新书《创造性思维者》(Creative Thinkering),它既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在迈查尔克的启发下,我就如何培养并构建创造性企业能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在不相关的主题中寻找熟悉的模式。受限于养成的思维定势和惯例,新构思常常与旧的想法类似。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则能够通过结合不甚相同的东西寻找到结果,如投资者和竞争者。我发现,寻找资金来源的初创企业除风险投资家之外,通常都不会想到去寻找战略性合作伙伴,所以有时候开拓思路是何等重要。
2.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改变你看待变化的方式。陈腐的观念会蒙蔽清晰的看法、排挤想象的空间。有时候,将相互矛盾的方法放在一起思考或是和对立方一起工作非常有用。许多企业发现,提高产品价格、确立产品地位比单纯采取价格战更能吸引客户,所以电子商务企业翘楚阿里巴巴的文化中有一条:拥抱变化。
3.想不可想之事。我们都需要解构自己的想象,以探求各种方法的外围局限性,并以不同寻常的方案解决问题。在企业中,这可能非常简单:替换掉一条仍在盈利的产品线,或初创企业向大型公司发起收购。Facebook那些富有创意的人士已经可能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了。
4.目标是创新性思维的种子。目标有办法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大脑认为重要的那些东西。一种为创新做好准备的方法是催生一种你想要达成某种目标的意识。如果你研究亚马逊的单次点击专利够深入,你可能会发现,你自己的某些想法也值得申请专利。
5.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改变自己思考的方式。许多企业家专注于缺陷,并用否定词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如“不”、“从不”、“别”。请有意识地通过创造积极措辞模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积极思维的人。10个客人推荐(一项产品)可比“没人抱怨”有力得多。
6.你假装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态度影响着行为,然而行为也影响着态度。现实常常屈从于信念,无论这信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现下的互联网业务中,假装自家公司是一家大型成熟企业再容易不过,而且,成功的初创企业无需假装太久。
头脑风暴、思维能力、跳出框框思考、颠覆、创新性思维——无论你将打造成功新企业的方式安上个什么名字——都是必须在你的公司每天进行探究的。你必须抛弃那些挡路的东西,抓住业务机遇,特别是在首个好点子、好创意出现之后。
新创意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不过你可以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就像经常运动以锻炼肌肉那样——将不同环境中的相异概念混合在一起,产生具有原创性的想法和点子。上一次你在业务上想出一个点子并加以实施是多久之前了?
改变思维方式的成功案例: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
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
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
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
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
和尚就买了一把。第三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
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
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
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第四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
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第五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德道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第六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老衲岂能不从就这样。
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各位看看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第五人不仅能够让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