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

时间:2019-05-14 23: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

第一篇: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

摘要:粮油食品在贮存的过程中极易发霉, 尤其是被黄曲霉污染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过国家标准。人食用含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品, 会导致肝脏损伤甚至发生癌变。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的超标, 是保证食品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环节。本文就黄曲霉毒素及其毒性、污染、检测方法和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安全;污染;检测;防治

目前, 粮油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问题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真菌毒素的污染是导致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全世界谷物供应25% 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真菌毒素种类多,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也是强致癌物, 国家标准中对其有严格限定。因此掌握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 对保障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1.黄曲霉毒素

1.1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毒素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真菌毒素之一,其基本结构是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是基本毒性结构,后者和致癌性有关[2]。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和模式曲霉(A.nomius)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已发现证实的黄曲霉毒素衍生物有 17 种,其中最主要的是 B1、B2、G1、G2、M1等,尤以黄曲霉毒素 B1(AFT B1)毒性最强,具有急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3]。国家癌症研究机构确定其为 I 类致癌物。我国在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 AFTB1的限量范围:大米10μg/kg,其他为 5μg/kg[4]。

玉米、花生、棉籽、稻谷等多种食物中都能生长黄曲霉,并产生毒素。黄曲霉生长所需

[5-6]的最适温度为 25~35℃,最低生长温度为 6~8℃,最高生长温度为 44~46℃。黄曲霉

[7]产毒温度:12~42℃,最佳产毒温度:24~28℃。无性繁殖最适相对湿度为85%,作物籽实含水量在17%左右时,黄曲霉容易生长并持续产毒。当遇持续干旱且温度低于25℃或高于32℃时,就不产生毒素。

黄曲霉毒素对热稳定,B1毒素在268℃时才分解,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很少能破坏。但在碱性及强氧化剂条件下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下,低浓度的毒素易被降解。所以,日光下晾晒可以降低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1.2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尽管种类繁多, 但它们基本结构中都有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又名香豆素), 前者为其毒性结构, 后者可能于其致癌有关。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 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腈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为312~346 ,熔点为200~300 ℃。黄曲霉毒素对光、热和酸稳定,耐高温, 通常加热处理对其破坏很小, 只有在熔点温 度下才发生分解。黄曲霉毒素遇碱能迅速分解, pH为9 ~10 时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 但此反应可逆, 即在酸性条件下有复原。因此在食品去毒时可利用这一化学反应。毒素纯品在高浓度下稳定, 低浓度的纯毒素在紫外辐射易分解。5% 的次氯酸钠溶液、Cl2、NH3、H2O2 及SO2 等均可与黄曲霉毒素起化学反应破坏其毒性。在自然条件下, 食品中污染的黄曲霉毒素稳定性很强。黄曲霉毒素B1 严重污染的稻谷, 室温下自然存放已有20 多年, 毒性含量逐渐降低, 但仍可检出黄曲霉毒素B1。

1.3黄曲霉毒素的分布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 在我国,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 1980 年从17 个省粮食中分离了黄曲霉1 660 株, 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 产毒量也大, 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其污染

2.1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素, 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 其毒性是人们所熟知的剧毒药KCN(氰化钾)的10倍, 为砒霜的68倍, 被列为极毒。黄曲霉毒素也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其致癌性比已知的致癌物二甲基亚硝酸的毒性高75倍, 为奶油黄(二甲基偶氮苯)的900倍。黄曲霉毒素可引起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和癌症。2.1.1急性中毒

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现象。主要症状为: 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 肝脏脂肪浸润, 脂质消失延迟, 肝脏出血甚至死亡等。2.1.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黄曲霉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现实中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

为普遍, 因为人们一次性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而随日常饮食多次摄入小剂量黄曲霉毒素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症状为: 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食物利用率下降, 体重减轻, 生长发育迟缓等。2.1.3 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多种动物发生癌症, 主要导致肝脏癌变, 国际致癌研究所将黄曲霉 毒素确定为一级致癌物。在身体其它部位也可导致肿瘤, 如胃腺瘤、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调查发现, 在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 肝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如我国江苏省启东县和广西扶绥县是肝癌的高发地区, 其原因是该地区的玉米、花生等容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2.2 黄曲霉毒素对粮油食品的污染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 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为严重。黄曲霉是粮油食品上最常见的霉菌之一, 易在玉米、稻谷、花生、桃仁、果仁等粮食和坚果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是6~ 47, 生长适温为30~38, 生长最低相对湿度为80%~ 86%。最适产毒温度为24~ 30, 最适产毒相对湿度为85%~ 90%。黄曲霉在水分为18.5%的玉米、稻谷、小麦上生长时, 于第3d开始产生黄曲霉毒素,第10d产毒量达到最高峰。

近几年来, 在酒类、酱油、豆酱等部分调味品、部分营养饮料、食品工业用的酶制剂等中也相继发现黄曲霉毒素, 原因是酿造原料和辅料在运输或储藏过程中遇雨受潮而发生了霉变。此外, 用霉变的玉米喂养畜禽, 黄曲霉毒素就会在动物体内畜积, 给人类带来危害。

3.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际上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已成为强制性贸易措施。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AFT的检测研究不断进展, 检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得到增强, 高效、简便、经济的特点为AFT 检测及预防效果的评价开辟了新途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有多种, 概括起来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鉴定法及免疫分析法等[5]。

3.1生物鉴定法

生物鉴定法是利用AFT 能影响微生物、水生动物及家禽等生物体的细胞代谢, 来鉴定AFT 的存在, 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 主要用于定性鉴定, 包括: ①抑菌试验;②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③细菌发光试验;④荧光反应;⑤组织培养检测法;⑥鸡胚试验;⑦鸭胚试验;⑧鳟鱼试验;⑨植物试验;⑩饲喂实验动物试验。这些方法专一性差, 灵敏度低, 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

3.2化学分析法

最常用的为薄层层析法(TLC), 适用于粮食及其制品、调味品等AFT B1 的检测, 主要是半定量。利用AFT B1 具有荧光性的特点, 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AFT B1, 用单向或双向展开法在薄层上分离后,在365 nm 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 根据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定量, 其灵敏度为5μg/kg。由于薄层层析法测定AFT B1 不是很专一,样品中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易造成测定误差。方法有: ①用多种溶剂系统展开, 可将AFT B1、G1 及各种AFT 类似物分开;②采用层析斑点的化学试验,将样品提取物用甲酸亚硫酰氨或三氟醋酸处理, 用衍生化的方法将AFT B1 与其类似物分开;③层析斑点的物理试验, 可根据紫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屏光谱的差别, 将非黄曲霉毒素和AFT 分开。

3.3仪器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为流行相的新型色谱技术,配以荧光检测器, 则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及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国外己广泛地用于食品中AFT 的测定。但由于食物样品成分复杂, 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前, 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地净化处理。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柱色谱法, 该法操作繁琐, 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免疫亲和柱作为AFT 特异有效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手段, 一出现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用来测定粮食、饮料、尿、血及奶中的AFT。王光建等[8]将免疫亲和柱的高度特异性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相结合, 所建立的花生和玉米中AFT B1、B2、G1 及G2 的测定方法具有杂质干扰少、操作简便、使用有机溶剂少及灵敏准确等优点, 整个分析操作可在15 min 内完成。

3.4免疫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免疫、酶及生化技术, 开辟了AFT 分析的新领域。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亲和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①放射免疫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较准确迅速、操作简单及易于标准化。但也有严重的缺点, 特别是需要持殊的设备和安全保护, 妨碍了更广泛的应用;②亲和层析法。利用免疫化学反应原理, 采用大剂量的单克隆抗体, 选择性吸附提取液中的抗原物质-AFT。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灵敏、高选择及高特异性等特点, 从而大大提高了试样的净化效果及检测灵敏度, 同时可显著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 十分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张艺兵等[9]提出了1 种以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AFT 的新方法, 检测低限可达10 ~12 g/mL。20 世纪90 年代起, 免疫亲和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③酶联免疫法(ELISA)。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 加入已经用酶标记的抗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混合物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然后再加入酶的底物进行显色反应, 通过颜色的深淡来判断样品中待测物的(抗原)含量。酶联免疫法大体分为两类: ①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中的AFT。如Wogan 将AFT B1 牛血清白蛋白涂于微滴定板池, 经初步培养后, 加兔的AFT B1 抗体和游离AFT B1 用磷酸4 —硝基苯酯作基质。以碱性磷酸酶—抗兔免疫球蛋白检测第一抗体的结合;②用竞争法检测样本中的AFT。如在涂抗体的小孔中, 用乙烷萃取的AFT B1,并与结合了辣根过氧化酶的AFT B1 室温下混合10min 后, 用水洗除去未结合的黄曲霉共轭物, 加底物后在405 nm 检测ELISA 法灵敏度高, 比薄层法提高了近200 ~500 倍[10, 11], 特异性强, 荧光物质、色素及结构类似物对结果无干扰, 而且回收率高, 准确性好, 提取方法简单, 测定时间仅需2 h , 可同时检测几十份样品, 提高了工作效率。

4.黄曲霉毒素的防治

到目前为止, 对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症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 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粮油食品的防霉工作, 其次是设法去除粮油食品中的毒素, 以尽量减少和控制随同食物摄入人体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4.1防霉

4.1.1 干燥防霉

粮油食品的水分活度和环境湿度是影响霉菌生长与产毒的主要环境条件, 所以控制粮油食品水分, 保持储存食品环境的干燥状态, 是防止粮油食品霉变的重要措施。如将禾谷类粮食水分降到13%以下, 油料水分降到8%~9%以下, 保持仓内的相对湿度不高于65%, 能有效制储粮霉变现象的发生。4.1.2 低温防霉

霉菌的生命活动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如果温度低于霉菌生长所适宜的最低温度界限, 会使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储存食品, 是减少霉菌危害, 防止食品霉变和霉菌产毒的有效措施。一般可将粮油储存在15℃以下, 其它水分含量较高的食品储存在5℃以下, 可有效地防止霉变。4.1.3 气调防霉

霉菌都是好氧微生物, 需要在一定的氧气浓度条件下才能生存。通常运用密封技术, 采用缺氧或充二氧化碳、氮气等方法, 控制和调节环境中的气体成分, 达到抑菌的目的。在粮食储存过程中, 使粮堆中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40%左右或氮气在95%以上, 氧气浓度在0.5%以下(储粮水分应在16%以下), 均可抑制霉菌的活动和真菌毒素的产生。其它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方法, 也可有效达到保鲜防霉的效果。4.1.4 化学防霉

为解决高水分粮在高温季节暂时无法降水或降水困难的问题, 可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如熏蒸剂、氧化剂等)防霉。目前在粮食系统推广应用的绿色无公害仓储设备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臭氧气调仓储技术就是利用臭氧的氧化特性, 运用臭氧技术对储粮进行较大规模的处理, 不仅对高水分粮有很好的降水效果, 还可以有效解决灭菌防霉等问题。

4.2 去毒

如果粮油食品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应设法将毒素破坏或去除。但黄曲霉毒素的耐热性很强,在280时才能被破坏, 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难以去毒。常用的去毒方法有: 4.2.1 挑选霉粒法 由于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坏粒和破损粒中, 因此挑除霉坏粒和破损粒, 可以大大降低毒素含量。如含黄曲霉毒素B1500g/ kg的黄玉米, 经人工挑选出霉粒、破损粒、虫蚀粒、瘪粒后, 黄曲霉毒素B1 含量可降至10g/ kg。4.2.2 加工去毒法

稻谷内的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胚部、皮层及糊粉层, 而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的80%集中在胚部。所以, 稻谷通过加工脱壳、精碾后, 大部分毒素随糠层去掉, 玉米采用机械脱胚后可去毒50%~80%。4.2.3 加水搓洗法

大米在食用前, 反复加水搓洗, 将附着在米粒表层的糠粉尽量洗净, 可以收到较好的去毒效果。如含黄曲霉毒素B115~ 50g/ kg的大米, 经过反复搓洗四次以上, 毒素可除去90%,达到10g/ kg。此法适用于一般家庭处理少量大米。4.2.4 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也称碱炼法。碱炼是目前常用的净制油的方法之一。它利用油中的脂肪酸与碱反应成肥皂, 像雪花一样下沉, 同时吸附色素、蛋白质和粘液素, 从而使油净化。在此过程中,如油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就可被碱破坏。5.结语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的天然毒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食品安全性的普及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加强,各国先后对食品中黄曲霉素的允许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人类的健康,必须对黄曲霉素预防、控制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就给农业工作者、检测技术工作者、生物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胥革非.粮食发热与霉变[J].粮油储藏与检验, 2001,(1):30-38.[2]曹洪战.霉玉米对猪鸡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北方牧业[J].2007,(11): 26.[3]熊丽,陆琳等.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3:39~42 [4]朱文轶.“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谈中国的粮食调控[J].三联生活周刊.2008,4 [5]U.L.Diener,R.J.Cole.Aflatoxins and other mycotoxins in peanuts.PeanutScience and Technology,eds.E.Pattee &C.T.Young.American Peanut Researchand Education Society,Yoakum,TX,1982:486~519.[6]Arrus,G.Blank,D.Abramson,et al.Aflatoxin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flavusin Brazil nuts.Stored products Research.2005,41:513~527.[7]R.E.Brackett.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aflatoxins in peanut.Trend inFood Product Development,eds T.C.Yam & Tan.Singapore Institute of FoodScience and Technology.Singapore.1989: 83~91.[8]王光建, 何才云, 鲁长豪, 等.用免疫亲和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J].色谱,1995 , 13(4):248-246.[9]张艺兵, 张鹏, 赵卫东, 等.荧光光度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J].检验检疫科学, 1999 , 9(6):25-27.[10]陈爱民, 徐耀初.黄曲霉毒素致肝癌的分子机制及其化学预防[M].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8 , 25(5):285-288.[11]路戈, 刘春霞.应用免疫技术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 1[J].中国饲料, 1996 ,(5):42-44.

第二篇:浅谈室内污染误区问题

浅谈室内污染误区问题

误区1:环保材料=环保装修

甲醛、苯、氨等是生产装修材料时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不使用这些原料,那么生产的装修材料达不到基本的技术指标,而且成本非常高,用户难以接受。

环保材料只是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之内,并不是不含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

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和使用何种装修材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和同等大小空间内污染源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一个房间内使用大量装修材料,那么即使是环保材料室内空气污染也很可能超标,如果在一个房间内使用很少的装修材料,那即使使用的不是环保材料,室内空气污染也不一定超标。

所以家庭装修的原则是 轻装修 重装饰。

误区2:装修完室内空气有污染,那我晾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全面,对于氨、苯这些挥发较快的物质,“晾屋”是很有效的方法,经研究,在氨、苯中度污染的环境,每天保持室内通风,可以在半年左右的时间,使室内的氨、苯污染达到人体可承受的范围(是指超标但在国家标准两倍以内,这个范围对健康成年人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儿童、孕妇、体弱及体质敏感的人除外)。但是对于装修第一大杀手——甲醛——却没有太大作用,因为甲醛的潜伏时间在5~15年,而且甲醛大多存在于装修材料的内部,更不利于挥发,所以“晾屋”对消除甲醛污染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误区3:我在房间内摆放橘皮、菠萝皮、茶叶等土方法就能解决。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方法基本上和使用空气清新剂治理空气污染一样,只是通过掩盖气味来提高人的舒适感,对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不但完全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本身就是一种污染源。

有些植物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植物治理效果慢,而且室内摆放大量植物,植物会和人争夺氧气,所以用摆放植物的方法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也是不可行的。误区4:我家装修完没有什么味道,那么我的房间应该没有污染。

靠人的嗅觉来判断空气污染程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在污染物中,苯系物属于芳香烃,有淡淡的香味,氨有臭味,甲醛是无色无味的,所以空气中的甲醛含量是无法通过嗅觉来判断的,但是装修材料中有一些物质,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有难闻的气味。所以,房间没有异味不代表空气是安全的,房间有异味不代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装修公司建议,想知道房间的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应找专业、负责的检测机构来检测。文献来自如需转摘请说明出处

第三篇:黄河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污染问题

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黄河流经济南的北部,进而流向东营入海,在济南缺水严重的时期,济南市区水厂曾用黄河水作为生活水源。黄河是整个黄河流域的母亲河,是多个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多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黄河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是迫切需要的。尤其近几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量的亏缺,而且还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与丧失。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改善和提高黄河水环境的质量,是目前治黄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

有关专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同时,黄河水被超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按照有关规定,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但目前黄河的实际开发量已超过70%。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是影响黄河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末为21.7亿t,90年代后期已达到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生活污水9.3亿t,分别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和28.5%。进入新世纪后,废污水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39.5亿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2.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

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黄河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水质优良的Ⅰ、Ⅱ类水数量大幅度减少,而水质很差的Ⅴ类水和基本失去水体功能的劣Ⅴ类水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基本能满足多功能水体的Ⅰ、Ⅱ、Ⅲ类水所占的比例在近年来也非常低,可见黄河流域水质趋于恶化。

二、黄河污染的成因

1.黄河污染的构成因素

工业污染黄河污染中工业废水污染占60%-70%,生活污水污染占30%左右,农业以及其他污染占10%以下。据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黄河流域来自工作的废水排放量为32亿t,占污水总量的73.5%。工业是黄河的污染大户,在工业中化工、食品、酿造、石油加工、炼焦、造纸等5个行业又是污染的主要排放者。据统计,这5个行业COD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作废水排放量的90%。氨氮排放量约占黄河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的80%。从工业污染成分看,黄河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和汞是主要成分,部分重金属也明显超标。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和分散养殖等方面。据资料显示,到2007年,黄河流域年面源污染入河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已经分别超过39万t、1.5万t、13万t和2万t。

流域水资源短缺,流量减少。黄河本身是一条水资源比较困乏的河流,加之近年来气候变迁使流域降雨量趋于减少,黄河水量总体上呈不断减少之势。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流量不足,加剧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方面是来水量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入污量在增加,遂使黄河水污染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大量不符合标准甚至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是导致黄河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在2007年前后黄河流域每天实际处理的污水量不,90万t,处理率仅为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方政府对环保重视不够,环保投入不足;流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污染监管治理体制不顺,环保执法不严等,也都是影响黄河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黄河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1999年黄河龙门以下河段发生污染,下游一些城市引黄供水被迫停止一个月。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已经运行的第七次引黄济津被迫中断。2004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历时11天,黄河干流三湖河口-万家寨水库区长340km的河道内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治理黄河污染,保护良好的黄河水环境,是治黄者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保障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2.黄河典型流段污染状况

兰州是黄河途经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调查组的第一站。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水从青海流入甘肃时还是三类水,但是一进入兰州段,水质便明显地变成了四类水。兰州的南滨河路有兰州人引以为豪的“黄河四十里风情线”。这条风情线是兰州不惜巨资打造的全国最长的带状公园。然而就是这条“风情线”的周边,不断有阵阵恶臭便迎面扑来。在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个直径足有半米的排污管口从河堤底部伸出,令人作呕的酱色污水“毫不隐讳”地吐向黄河。河堤边缘的水与黄河中间的水陡然分成黑黄两色。据了解,在这段仅40公里的沿黄通道沿线,隐密和暴露的排污管至少有30个以上。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在关中平原蜿蜒502公里,在西安境内先后接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泾河和石川河后,最终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作为陕西的省会——西安,曾经面临过造纸企业数量众多,治理污染水平低下的问题。但是为了治理渭河的污染,西安彻底关停了50多家不达标造纸企业。这一做法也许值得许多面临同样境遇的地方借鉴。在2003年之前,西安的造纸企业有几百家,占西安市工业总产值不到2%,然而废水排放总量却占到全市工业的70%,减少向渭河排污成为当时西安非常急迫的一项任务。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翁正强回忆起当初:不达标的企业共有50多家,这些企业养活了大批职工,关停企业,他们的生活怎么办?但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我们下定了决心。2004年3月,国家颁布造纸业新标准。2005年1月1日,西安市环保局对所有相关企业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不达标的,在办完法律程序后,环保局申请政府下达停产治理通知,在15天之内境内这些企业全部关停。

黄河流域有一些大量的重工业基地。由于原来的历史条件比较差,当时在建厂的时候并没有把环保作为建厂的一个重要指标。“白银公司”,便是其中一例。白银市,就是因为有了“白银公司”才正式建立行政区域的。在白银市,与白银公司相关的城市居民达15万人,他们过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是而今,这类企业每年往黄河中排放的重金属酸性水就高达1000多万吨。此外军工是又一大问题。比如陕西的军工企业,惠安“化工厂”,每年通过新河排往渭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达500多万吨!户县环保局对其监测表明,其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在1900多毫克/升,PH值只有2点多,属于强酸。据了解,该厂至今已有50多年,废水一直就是这样排放,由于是军工企业,省环保局对他们毫无办法。

三、防治黄河流域水污染的措施

1、非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即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实际情况及水体功能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统筹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尽量减少点、面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入河量,以防止和减轻对地面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法制治河

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要使水利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为详细、便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保护水资源。就黄河流域而言,多年来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会同有关省(区)的水利、环保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条例(办法),有些省(区)还制定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但有关流域全局的《黄河水污染防治条例》虽历经多年,数易其稿,至今仍未能颁布实施。应当看到,该条例毕竟符合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客观需要,是管理手段的进步,在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利条件下,应尽早实施。此外,还应根据近年来所开展的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尽快制定《取水许可水环境管理实施办法》和《水质监测归口管理办法》等。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外,还应运用经济手段,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对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的,经济上要给予处罚。必须征收“水污染补偿费”,以达到限制废污水排放、促使废污水治理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2)做好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只有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大对新《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以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

2、工程性措施

在河流水污染范围较广、历时较长、程度较重的情况下,要控制或减轻污染仅靠非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即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废污水处理装置(设施)、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和处理系统等。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中,一般按3个层次设计:重点污染源(工矿企业)的分散治理,根据其废水特性选取有针对性的处理装置或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基本是以污水土地生态处理系统为主,即实行污水资源化工程。在一些污染较重的大中城市河段,大多将这3个层次作为系统工程考虑,并对工程措施组合方案进行优化。

(1)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

黄河流域省区、重点城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深度处理废污水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因此应该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大力提高城市及工业废污水处理率、废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废污水处理深度。目前首先要真正达到废污水达标排放,以后要进一步减少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

2004年排入黄河流域的39.5亿t废污水中,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不足排放总量的20%,大量未经处理,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综合超标的排污口有932个,71条一级支流断面,水质级别超Ⅴ类的水就达53.5%。流域年纳污量:化学需氧量(COD)达97.3万t,氨氮12.4万t。如此众多污染严重的废水、污水、河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向黄河,黄河岂有不污染之理?我们可以下令关闭一个、几个工厂,却无法下令让大多数工厂全部停产,无法不让汇集了许多废污水而且严重污染的支流汇入黄河。因此,国家、地方应加大投资,因地制宜兴建大批高效污水处理厂,对废污水进行严格处理,达标排放。

(2)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主要是农业用水,且大多是大引、大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并且导致土壤中的农药、化肥大量流失,加重了水体污染。目前流域内大部分自流灌区水价不足成本的40%,下游仅为成本的18%,如果采用价格杠杆、先进的控灌技术、农田工程、管理节水等措施,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巨大。鉴于黄河流域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应该大力推行黄河流域节水规划,重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制定有关节水法律、法规,加强节水管理。节 水既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减轻黄河水污染的重要途径。

(3)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工程建设,种草种树,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全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黄河污染。

第四篇:东湖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武汉东湖水污染问题

我的家乡坐落在中国的中心——湖北武汉。武汉的环境污染相对来说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这里,我就拿水体污染作为例子简要谈谈家乡的污染。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正在努力建设III级水质湖泊和国家5A级风景区。然而,现今特别是前几年东湖的水体污染问题严重,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我将从原因、影响、措施等方面谈谈东湖水质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是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自身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

东湖污染产生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1.东湖水系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污染。2.青山区的热电厂也是污染的重要来源;3.地表径流污染物;4.东湖底泥释放率较大;5.东湖地区大气降尘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

水污染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可见,水污染的后果非常严重。近些年武汉东湖水质有所改观,但是前几年的污染让人们记忆犹新。蓝藻泛滥,鱼群翻糖,恶臭漫天——东湖的水质状况让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味变腥发臭,水体透明度降低;2.有毒物质释放,污染远远超出自身负荷能力;3.水生生态变化,正常生态系统被破坏;4.环境变化有可能影响微生物数量及活动强度从而对底泥释磷产生影响,对底泥释磷的影响又会产生新一轮的水体污染;

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防止污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针对不同污染物质的特征,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原理划分为四大类,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下面我们先从技术方面来谈谈解决东湖水污染问题的方法。现在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是底泥疏浚。疏浚的方法见效快,并能够增加湖库水体容量或提高河流过水能力和夹沙能力,但其治理费用昂贵,工艺要求高。考虑到武汉地区经济实力、科教实力及其未来的潜力,这一方法在未来可以有极大发展。主要的化学方法是投加混凝剂。习惯上将低分子电解质称为凝聚剂,而将高分子药剂称为絮凝剂。这里把凝聚剂和絮凝剂合称为混凝剂。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是今后的发展重点。然而,加混凝剂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着治理不彻底、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会产生二次污染,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超声波除藻技术主要是利用特殊频率的超声波所产生的振荡波,作用于水藻外壁并使之破裂、死亡,以达到消灭水藻、平衡水环境生态的目的。超声波抑藻杀藻机理是:破坏细胞壁,破坏气胞,破坏活

性酶。超声波除藻技术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但其效果显著,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现流行的生物和生态修复,通过微生物降解和水生植物的吸收、转移或生态浮床、滤床的过滤、吸附等措施来消减水体中的氨氮。污水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把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污水生化法。这一方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相对广泛,在处理富营养化时也可借鉴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处理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这一方法可以消减水体营养盐;生物工程植物与藻类竞争光,抑制藻类繁殖;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抗干扰能力。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水污染问题更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有责。不要在破坏了环境后才去想怎么治理,权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从而保护我们耐以生存的环境。

第五篇:中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试析

中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试析

摘要:文章简要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垃圾产生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化、危害严重化和城市垃圾“乡村化”等几个显著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技术手段、法规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深化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执法,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保工程质量,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深化科研与技术开发等,积极应对农村垃圾污染,力保污染治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农村垃圾;城市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治理

中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愈益成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立体污染和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乃至全社会一致关注的新热点和新焦点。

1现阶段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几个主要特点

1.1垃圾产生排放量惊人,来源渠道多元化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来源渠道日渐广泛和多元,污染愈益加剧。据卫生部新近的调查,目前我国农村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0.86kg,全国农村每年仅生活垃圾排放量就已逼近3亿t[1],约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70%-80%;且城乡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正分别以8%-10%的速度持续、快速、同步增长。与时同时,随着农村种养业的发展,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骤增,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人粪尿年产生量达2.6亿,t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约27亿t[2],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7亿,t但因无害化处理率和有效利用率普遍偏低,而成为农村垃圾污染/面源污染/立体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诱因。此外,全国乡镇企业/手工作坊等发展无序,数量庞大,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工艺和技术落后以及环保设施缺位等,其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2以上[2];而近年城市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垃圾的大肆下乡以及随意堆放/填埋/焚烧,更使农村垃圾污染和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1.2垃圾成分复杂化和城市化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业化元素和城市生活方式对农村、农业、农民影响与渗透的日益加深,也使现代农村垃圾的种类、组成和成分从单一化、简单化正向复杂多样化、城市化方向发展,传统农村垃圾易降解、易分解、易腐烂、易处置、可堆肥等特征正日趋被不可降解/难以分解、有毒有害、不宜堆肥/焚烧、难予处置的现代农村垃圾所替代。从种类看,现代农村垃圾除了传统垃圾所有的菜叶、瓜皮、杂草、作物秸秆、废纸、废旧布料、畜禽粪便等可降解生物类有机物,以及煤渣、瓦片、瓷片等常规、易处置农业生产生活无机废弃物之外,同时还

囊括、涵盖了诸多现代工业化的产物,如废弃塑料(袋、膜、瓶),化学纤维,废旧电池/玻璃/橡胶,医疗废物,农药/兽药/人药包装物,建筑垃圾,废旧金属以及电子垃圾、工业废品等难降解或难处置的固体废弃物。其中有机垃圾约占50%,灰土建筑垃圾占20%,塑料、玻璃、金属及其他占28%[3],仅废弃塑料就占垃圾总量的15%以上,每年遗留农村的塑料废弃物达1000万t左右。从微观成分看,现代农村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气体(苯、二甲苯、甲醛、氨氮、硝酸盐氮、偶氮、SO2、NOX、H2S以及农兽药残留等)、重金属(汞、镉、铅、铬、铜、锌、镍等)、类金属(砷等)、病源菌乃至一些放射性元素等,种类和成分日趋城镇化和复杂化。

1.3城市垃圾“乡村化”

“大树进城,垃圾下乡”是近年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又一独特“景观”和怪象。目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设速度的加快,环保力度的强化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全国城市日渐整洁靓丽,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囿于技术、资金、手段、设施、意识等诸多原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仍然徘徊在60%以下,而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率和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则不足20%,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城市垃圾被随意清运转移、倾倒或堆放到农村地区或城郊/城乡接合部,或仅作简单填埋/焚烧处理了事;加之我国现有的主要垃圾处理场所(填埋场、焚烧处理厂等)几乎无一例外的地处乡村远离城区,农村已俨然成为城市的天然垃圾场,进而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和人居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污染/二次污染。同时,还时常引发农村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群体事件呈上升之势,并进一步恶化政府与民众间的矛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城市垃圾正在被“乡村化”和“非转农”,“城乡垃圾一体化”趋向愈益突显和明朗,归根结底的最大、最直接受害对象和主体依然离不开“三农”。

1.4危害严重化,影响广泛而深远

(1)污染和破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垃圾的泛滥,不仅直接导致江河、沟渠淤塞,道路阻塞,人居环境“脏乱差”,产生严重的视觉污染和物理污染,加剧库塘、湖泊、河流等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而垃圾滤液的渗透则进一步影响地下水质量;同时,以塑料废物、重金属等为主体的固体废弃物不断累积和富集,将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对土壤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垃圾自然堆放腐烂或随意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等各类复杂有毒有害或“三致”气体、烟尘,进一步污染大气环境。

(2)影响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垃圾的随意露天堆放极易滋生苍蝇、蚊虫和老鼠等,成为诸多疾病的传染源;同时通过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对公众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

(3)蚕食吞噬土地。目前,全国农村因固体废弃物堆放而侵占和损毁的耕地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其中仅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就达5万hm2左右;600座城市近郊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达80亿t[4-5],并

呈现出持续快速扩大和增加之趋势。而耕地一旦被垃圾损毁、侵占或污染,则在短期内乃至永久性难以逆转修复和再利用。

(4)影响村容村貌和乡村公共环境卫生。

2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危害严重,影响广泛而深远。但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乃至执法人员的环境意识依旧淡薄,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依然缺乏正确、深刻、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对垃圾污染治理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同时,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法规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现代城乡垃圾的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生活卫生习惯欠佳,随意丢弃或倾倒、堆放垃圾/固体废物的现象较为普遍等。

2.2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保资金政府财政投入的数量已有显著增长,农村环保“零投入”状况亦有所突破和改观。但相对于全国日趋恶化和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及长期过多的历史欠帐,公共财政投入依然捉襟见肘;且投资不公现象依旧明显,大部分资金仍然主要偏向城市,农村地区环保投入的数量和份额仍停留在极低水平,尤其在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投入更少或严重缺位。2008年,中央财政首度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亿元),但不到当年同级财政环保总投入430亿元的1.5%,惠及村镇仅700个左右。资金的匮乏,直接导致大部分城市垃圾不能真正彻底地无害化处理,或纷纷涌向和“落户”管理薄弱松懈的农村地区;同时,也使全国大部分村镇最基本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环卫配套设施难以建立完善,或十分简陋乃至普遍缺位,更谈不上环卫队伍、体系和制度建设,环保法规政策的宣教、培训与落实。

2.3技术和手段滞后

当前,我国城乡垃圾处理率普遍偏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低于60%,农村垃圾总体处理率低于10%,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为49%,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不足40%[6-8];且在处理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上单

一、落后、粗放、简单,传统的填埋/堆放和焚烧模式占主导地位,其中填埋/堆放(肥)占90%以上,技术含量极低。同时,在填埋或焚烧处理中,真正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的无害化处理率偏低,真正符合国家标准、设计科学和规范化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处理厂更为稀少。迄今,全国27%垃圾填埋场无任何防渗措施,39%无任何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9];而相对先进的焚烧处理(发电)技术,目前在国内虽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因投资大、成本高,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以及大型标准化焚烧炉和配套部件等尚需依赖进口,应用范围有限。尤其在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和高度无害化处理/处置先进技术、方法等方面,则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4二次污染问题严重

如上所述,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填埋和焚烧垃圾处理方式,一方面由于技术实施欠规范、垃圾分类度低、设施标准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和不到位,另一方面囿于技术本身的缺陷、不足和落后,而使二次污染问题突现。众多非标准化、欠规范化的垃圾填埋处理(场),由于缺乏严格的防渗和封闭覆盖措施或卫生处理,导致大量渗滤液浸入地下水,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大量沼气及各种有毒有害、异味气体挥发影响空气质量。而不科学的焚烧处理,将产生大量二恶英等更为严重的“从地表向空中、有形化无形”的污染转移和二次污染;尤其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地方为尽快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消除“视觉污染”而纷纷建起简易垃圾焚烧炉(厂),甚至随意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由此带来的系列二次污染问题极为严重和普遍,不容小觑。

2.5法规欠完善,执法难度大

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总体看普遍表现为原则性过强或大而统、欠具体,且刚性不足弹性有余,较适于城市和工业,难适于农村和农业,尤其针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垃圾/固体废弃物污染和防治,明显缺乏科学、具体、明细的,可操作性强、约束力强的细则或条款;一些部门间的法规或标准协调性差,甚至不相一致,乃至相冲突。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庞大、居住分散,垃圾排放量大、来源渠道广、种类成分复杂等,致使农村垃圾污染具有明显的非点源污染特征;加之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农民经济收入偏低、综合素质差,执法队伍薄弱等诸多原因,继而导致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执行贯彻难、效果差,垃圾源头治理和收集清运成本高、过程长、难度大。

3群策群力,积极应对农村垃圾污染

3.1强化宣传,深化认识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亟须转变观念,走出认知误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意见》以及“限塑令”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切实将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环节和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纳入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普遍提高公众、执法人员,尤其是广大乡村干部与农民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自觉规范自身的生产行为、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主动行使监督他人的权利,真正、全面地使“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根植农村。

3.2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

①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和环境标准体系。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垃圾污染的新特点、新情势和发展动态,适时增补、充实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章节/条文或有关政策,对已经涉及和涵盖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相应部分、内容或条款,也应

作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进一步增强各相关法规/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加强地方性立法,建立乡(村)规民约等,力保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②强化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尤其要尽快改变基层环境执法薄弱,乡镇环保执法机构和人员普遍缺位的现状,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和农村环保执法,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严惩相关责任部门/企业/个人,把农村垃圾/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③建立和完善问责制。

3.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继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并大幅度提高垃圾污染治理在环保和“三农”资金中的投资额度与比例,或设立财政专项,将垃圾污染防治列入各级财政的预算范畴,积极推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和“综合治理”等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等为契机,将垃圾收集箱(桶)、收集池(村内、村外)、中转站、清运设施(垃圾车等)、处理场(厂)、乡村道路、卫生厕所、沼气池等以及农村环卫队伍作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和必备硬件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实现村村有较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配套设施设备、专职人员或队伍。第三,建立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新机制。广纳社会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投资机制,力保治污资金的足额投放、有效供给。第四,加强各类环保资金优化整合与有效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4严格规范环保设施和工程建设

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环境(工程)标准体系,科学规划与设计的前提下,将城乡垃圾填埋场、焚烧处理厂(炉)等相关的环保工程/项目/设施/设备真正全面地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正轨显得尤为重要、必要和迫切,大幅度提高环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彻底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轻、遏制人为所致的二次污染;同时,“亡羊补牢”,努力排除现有垃圾处理场所的安全隐患,严格规范农村污染企业/乡镇企业/手工作坊固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理,淘汰重污染企业,提高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有效遏制城市垃圾“下乡”和“非转农”的不法不良倾向;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焚烧处理厂等一切已建/在建环保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检查,对“豆腐渣工程”、“问题工程”、“腐败工程”等的相关当事人/责任人/企业/单位进行彻查,追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以正视听。

3.5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体系与制度

(1)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统一发放组合式垃圾分类收集箱(桶),科学、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建立和完善中后端的分类运输、处理设施及清运队伍,提高垃圾精细化、系统化分类水平。

(2)分类处置垃圾。将可降解易腐烂的菜叶瓜皮杂草、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类垃圾作堆肥处理还田或沼气化利用,或发酵制成有机肥料;将不可降解/难以降解/可回收的金属类、废塑料、橡胶、玻璃以

及废纸等可再生废物进行分类回收、综合循环再利用,真正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治理目标。

(3)加大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行业的支持力度。我国的垃圾回收再生行业历史悠久,但发展速度慢、水平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利润率低。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和经济杠杆,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扶持和倾斜,法律、行政、经济等多重手段并举,合力推动全国城乡垃圾的科学分类收集和回收,力促这一新兴、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在市场机制下尽快发展壮大。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化解垃圾危机问题的最佳策略和根本出路。

3.6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

加大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力度,推进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积极推广垃圾人工初级分类收集/回收基础上,加强机械化系统分类技术研究、创新与推广;强化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有机生物垃圾综合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废弃塑料、农地膜等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和可降解塑料膜的研究与应用;深化垃圾科学、无害化焚烧/填埋/堆肥设施、设备研究与技术创新,及其沼气、渗滤液、灰渣和热能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加速有毒有害特种垃圾(医疗垃圾、重金属、农药包装、电子垃圾等)收集、处置和处理技术研究,以及一切相关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经验,进行不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支撑和动力,构筑起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和各地实际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国特色农村垃圾污染治理新体系,又好又快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农村建构。

参考文献

[1]魏梦佳,郭远明,罗宇凡.农村垃圾问题令人忧[J].半月谈,2009,(1):51-53.[2]蔡安宁,张春梅.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3-55.[3]吴晓磊,余晓泓.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4):31-34,44.[4]冯永锋.警惕: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3亿人喝不上干净水[N].中国剪报,2009-06-12(1).[5]徐楠.垃圾围城[N].文摘周报,2009-04-17(16).[6]佚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递增6%-40%未经处理[N].生活文摘报,2009-03-13(3).

下载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州市餐饮业污染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徐州市餐饮服务业的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这对促进徐州市餐饮业的规范发展、有效避免餐饮污染扰民具有实际意义,......

    关于信息污染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案

    针对信息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信息污染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发展过程中,信息大量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从一方面来讲,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人们有了更加丰......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是大环境问题之一,它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据全国饮用水源......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五篇)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及治理措施 林学院 林学1202班 姓名:赵磊 学号:20120302811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为推动农村经济发......

    关于农村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做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我时刻关注着身边家乡的变化。所以我就利用假期对我的家乡环境进行了一次调查。因为本来就是农村人,我对农村现状有比较清晰的了......

    怎样解决多晶硅污染问题

    怎样解决多晶硅污染问题?新津工业园区成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 I4 q( ]+ z1 f0 Y( j1 L3 j1 ?5 P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成都市新津工业园区被正式列为四川省(......

    扬尘污染问题整治情况的报告

    关于***工程便道扬尘问题整治 情况的报告 *月11日,上级领导对大***新建工程现场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针对视察中发现的施工便道扬尘问题,我项目部高度重视,及时与各标段联......

    我国垃圾污染问题(5篇范例)

    我国垃圾污染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垃圾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有城市660座,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4亿t。已建各类垃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