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基层心得
强化基层 依法行政集中教育活动
学习心得
在区人口计生委开展的“强化基层、依法行政”集中教育活动中,按照单位的安排,我先后认真学习了姚学亮同志在区纪委二届五次全会和全区集中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规定、仝大宏同志在区委二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淇滨区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行政许可法》等领导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习增强了推进法制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几点体会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到加强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固然要遵守,但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模范地遵守法律行使行政机关职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就是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政府有效而正确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管理好各项事务,就必须通过正确执法,用法律来规范、保障和制约政府行为。目前,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较大提高,如果我们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办事,人民群众不会答应,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严格地依法行政。
(二)依法行政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规范政府行为,如何规范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我们已经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通过依法行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使行政管理切实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政府不仅应按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三)依法行政是我国民主政治和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体现。党中央对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和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依法行政是人民民主国家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快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政府行政机关拥有这种即时即事决策的权力,随时随地都会给社会、公民带来巨大影响。所以,迫切要求全面地实行法治,依法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行政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求摒弃与封建专制残余及某些个人偏见相联系的“人治”因素,摒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人治”现象,实现全社会普遍平等和依法办事的法治要求,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至上,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受制于法律。因此,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活动的一种限制和约束,也是广大公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
(四)依法行政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的要求。从国家要求依法行政的内涵看,它包含着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行政职责与行政职权相统一等内容。而依据法律职责和职权相统一,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职权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它与公民的权利不同,公民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既不能放弃,更必须严格行使。行政主体在享有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行政职责是义务,不能抛弃或违反。否则,行政职权将会削弱或膨胀。仅凭命令,凭老经验,凭“长官”意志进行管理,就易造成极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的任意性,以致滥用行政权力。有的行政机关把职权等同于公民的权利,愿意行使就行使,不愿行使就搁臵,这些都是行政职权的滥用。行政职责则要求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务,不得失职,必须遵守权限,不得越权。违法施政应当受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追究和人民群众的指控。所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保证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体现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不依法行使职权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今后努力方向
(一)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型政府的学习讲座,参加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强自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努力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学全、学实、记牢,真正把精神吃透,努力提高法律素质,确保在实际工作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政。
(二)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自身作用,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之间、重在间接管理,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之间、重在动态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后监督之间、重在事后监督,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强调服务的管理方式,切实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把重点放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等方面上来,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主性。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力,限定政府规制的范围,建设法制型政府。积极参与政府自身建设,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求真务实做好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认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绝不违法插手管理权限以外的事情,对法律法规允许审批的项目严格审批程序,杜绝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各项审批活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进行。
(四)强化法制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为政清廉、全心为人民服务的执法队伍是建设法制型政府机关的需要,在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执行“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的基本要求,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树立计划生育干部的良好形象。
2010年3月25日
第二篇:基层基础强化年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拉开序幕
时间: 2011年09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为切实做好全市建设安全工作,近日,市住建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市内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
此次集中行动的重点内容有七项。一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针对近期外事故多发暴露的突出问题,对所有的施工现场、机具设备、桥梁涵洞、管线管网点场所、公园景区等,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二是继续抓好“打非”行动。针对建设单位不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参建单位无资质或超资质承揽工程层转包、违法分包,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无证上岗,以及公园景市政公用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并依法处理。三是突出抓好领域夏季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建筑、市政施工现场周围存在受洪水、山体滑坡塌等威胁的工地、民工宿舍,提前采取防护措施并加强巡视检查;对模板支撑、脚手起重机械等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加强现场管理和看护;加强供水燃气管场站设备、机械安全管理,确保供气、用气安全;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公区游乐及运动等设施的巡查检修,加强日常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强化暑期户业劳动防护,制定完善应急救护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四是深入推筑施工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以深基坑、脚手架为重点的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整治及排查治理,坚决杜绝责任事故发生。五是开展集中行动“回头看”检查活动。督促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照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规程标准的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六是做好施工现场防火工作。严把施工方案关料进场关、施工作业关、职工宿舍防火关、应急处置关五个关口,做好施工现场防作。七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把标准化工作与非治违”、专项整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工作结合起来,全署,加强指导,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开展基层基础强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与“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有效的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为第十一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结束。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强化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提升了安全技能,为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将我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活动部署迅速。
在区召开季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之后,我局立即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月”活动办公室,具体实施活动日常工作。通过科学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动员部署,在我局范围内广泛掀起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热潮。
5月27日,我局组织了“安全生产月”暨“安康杯”竞赛动员会议,对两项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保障措施,各科室、局属单位相关领导、南京中燃公司、重点工程施工单位代表等参加了会议。针对夏季特点,6月23日,我局又组织了安全生产例会,专门请专家对关于安全生产用电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同时,针对夏季高温、汛期、事故多发的特点,部署了重点工程在建工地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参与我局重点工程建设的三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通过会议,我们把上级和我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传达到相关单位、相关人员,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理清的思路,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
在“安全生产月”组织实施阶段,我局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活动,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是突出了宣传发动,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主要是每天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安全生产口号,在公共场所、在建工地现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宣传画,期间,总计悬挂横幅16条。6月12日,组织中燃公司参加了在弘阳广场举行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周启动仪式”活动。6月15日,结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我局组织律师及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到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穿插宣讲了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知识。6月17日,组织了中燃公司、燃气所、自来水总公司等单位在凤凰大街广场进行了“生活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活动期间,总计发放安全常识小册子600余本,展出安全常识展板20块,700余人受到了教育。
二是突出了安全常识与技能的培训,打牢了安全生产基础。我局组织了局属相关单位和重点工程施工队伍进行了收看媒体上的安全生产节目、警示片等,组织局、局属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安全员参加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广泛开展以“学标准、讲规范、守规矩、反三违”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电力公司专门我为局提供了300余副关于安全用电常识的扑克牌给施工队伍,使安全常识的学习做到寓教于乐。期间,我局相关单位组织各类安全教育培训599人次,有力地打牢了安全生产基础,促进了安全生产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了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开展燃气、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完善燃气、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来水总公司于5月27日下午开展了漏氯事故应急演练活动;6月22日、23日,中燃公司分别在新城小区和明发附近开展了消防演习和燃气中压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抢险演练。通过演练活动,明确了应急抢险方案启动的程序,提高了抢险队员应急事故处理的技能,完善了应急抢险活动一系列机制。
三、统筹兼顾,加强防范。我局针对夏季高温、汛期、季节性事故高发特点,在认真抓好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以抓好夏季高温及汛期事故防范为重点,深入组织开展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打非”专项行动、专项整治、“安康杯”竞赛活动等重点工作落实,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努力确保各项工作不断线、各类活动有内容、各种宣传有氛围。
第三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的发展、电影文化的普及、村容村貌的改善,印证出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农村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加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力度。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支作风优良、业务水平高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基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时期,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更是要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过去,穷根子久拔不掉,主要原因就在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而后通过聘请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两委班子,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最终建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可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精神引领主要指要坚定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用坚定的信念强化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决心。基层党组织的信念坚定体现于政治立场的抉择上,也映照于为民服务的意识上,亦投射于扎根基层的意愿上,更反映在全心付出的奉献上。正是有了坚定的政治立场,才涌现出一批批愿意扎根和服务基层的党员干部;正是有了深厚的爱民情怀,才报道出一篇篇令人感动的“奉献”事迹。正是如此,才有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成就。在接续乡村振兴的路上,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需强化提高政治意识与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贯彻为民核心,彰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温度。夯实基层党建阵地,要坚持党组织的以人为本理念。驻村书记黄文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用生命诠释为民的信念;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扎根兰考治理“三害”,用岁月书写乡村建设新篇章;现代愚公黄大发,向悬崖峭壁要“天渠”,解决乡村用水问题......他们都是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根植于心,践行于民的典范,诠释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促进了乡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可见,只有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作为根本任务,才能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根基,从而为促进乡村发展发光发热。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抓基层就是抓住了牵动乡村建设发展的“牛鼻子”。建基层就是建根基,抓基层就是抓发展,强基层就是强未来。因此,唯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不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固本强基。
第四篇:基层质监局如何强化依法行政
基层质监局如何强化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和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一、基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
基层质监局隶属国家行政机关,且处在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经常。其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进而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实现,关系到市场秩序管理、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政府职能的转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近十多年,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行依法行政和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使基层质检局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基层行政管理逐步朝法治化方向迈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二是行政管理决策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开始注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注重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三是在行政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依靠政策,而且开始依靠法制,依法办事;四是行政补救渠道开通,一些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得到补救,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五是行政管理队伍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质监系统的垂直管理和连续几次的机构改革,使公务员制度已初步建立,人事、财务、体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基层质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基层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夙愿。但是“焦点访谈”和“都市报道”中问题的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和政府在执法和监管中,执法违法,乱查、乱扣、乱收、乱罚等现象。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就包容一切,这种观念造就某些行政机关官老爷习气泛滥,特权思想严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尊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故意压制、剥夺其正当权利。
2、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办事,定指标、下任务、做决策不注重科学性、合法性,而以、“摘官帽”、“一票否决”等手段强制推行“长官”意志,下级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忽视法律,采取一些非法的行政手段,进而造成工作失误。个别地方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致使一些地区违法活动猖獗。如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小煤窑、小冶炼、小水泥屡禁不止,假烟、假药、假食品、事故不断发生等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把法律赋予的职权当成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对自己有利时就执行,对自己不利时抛到一边,我行我素。有些执法人员对一些法律、法规的处罚条款记得很清楚,而对其他条款模糊不清。三是相当一部分群众只要求享受权利,不自觉履行义务,有利的事就想方设法地“占”、“抢”,不利的事就不顾大局地“推”、“闹”。如在综合监管案件中,有利益时各部门“争抢、争占”;不惜垮范围、垮区域进行越权执法。需承担责任时,又相互“扯皮、推委”等,工作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受封建特权和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较深,加上法制教育不够深入,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执法人员不能完全适应法制建设的步伐要求。
3、法律和法制体系不完备、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制部门利益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一些行政法规,大多由中央和省级行业管理部门草拟,一些部门在草拟过程中,考虑本部门利益的多,考虑全局利益的少,致使相当部分法规、规章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甚至经常出现法规、规章打架的现象。二是立法滞后,立法进程与形势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仍有差距。三是法规粗放。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规定过大。如:《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对无证产品的处罚幅度为5—20万元,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虑地行使执法权,导致行政执法权的滥用。
4、体制不顺畅,执法缺乏协调性和权威性。一是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工作难协调。由于有的法律、法规不够严密,加上机构设置过多,致使很多行政机关管理职能交叉。有利的事,几个部门争着管,麻烦的事,部门之间踢皮球,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造成管理相对人无所适从,叫苦不迭。二是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政府对部门的管理难到位。作为一级政府本应拥有完整的职能部门,然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却把省级以下政府的管理职能支解,使基层政府根本没有任何行政管理职能。这样造成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其上级部门鞭长莫及管不到,当地政府对其又奈何不得管不了,他们不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在行政管理中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三是强制执行难,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措施告知管理相对人后,管理相对人超过法定期限不主动履行的,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案件小而散,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少,往往顾不过来,即使一些案件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但由于没有达到强制执行的应有效果,反而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依法行政陷入尴尬境地。
5、执法机构混乱,队伍素质不高。在现有的执法机构中,有行政机关单位,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单位,他们的经费开支渠道有财政核拨的,有财政拨补的,还有自收自支的。由于执法机构的混乱和经费来源的不同,造成进人渠道多,把关不严,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素质。目前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素质低,有的工作人员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加强政治学习,宗旨观念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业务素质低,有不少的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自身又不注重学习,造成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如有些执法机构人员连基本的执法程序都搞不清楚,以致行政诉讼屡屡败诉。三是“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工作不扎实,不按规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报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既要严格依法办事,更要讲究工作方法,而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野蛮执法,僵化了同管理相对人的关系,降低了行政效率,使行政执法活动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6、部分行政机关执法动机不纯、目的不当。一是受部门利益驱动,单纯为本部门创收,用行政权力摄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二是单纯为本部门人员出气,用行政权力报复他人;三是单纯为某单位或某个人利益,用行政权力为其助威开道;四是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给执法机构和人员下达罚没款指标,致使执法人员为完成指标,而把罚没款作为行政执法的主要目的;五是部分行政机关明知自己的执法行为违法,故意不给相对人留下把柄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这些现象无形当中也影响了行政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7、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不力,行政违法难以追究。一是监督法律不健全。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违法追究的法律法规,虽然《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和《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有部分条款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不够系统,可操作性差。二是监督责任不明确。对行政管理人员监督的渠道很多,有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内部监督、纪检监察的纪律监督,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无力,各级人大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挥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以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种种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仍不够。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违法追究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又没有责任权利相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主体,致使许多行政违法案件无法严肃处理,造成行政违法人员有恃无恐,乱检查,滥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执法机关的形象。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措施
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无上,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一切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虽然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政治纲领。但人治思想经受过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做到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一是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二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使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做到有治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政府威望和行政效率,使行政管理走向“法治”轨道。三是革除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在将法律视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干部的同时,把重心转移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上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因此,立法工作要加强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修订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使各项法律、法规既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既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又多渠道,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尤其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权力机关还应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对备案的法规、规章进行审查,加大行政立法的协调力度,防止法规、规章“打架”和部门“扯皮”现象的发生。对行政管理中急需的法律法规,权力机关应及时研究制定,以消除管理中的“盲区”,使基层管理人员有法可依,监督主体有章可循。对于新法律的出台,国务院和地方人大、政府要迅速制定配套的、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尽量避免法律条文界定模糊,操作性不强,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等问题,给依法行政以准确、权威的依据。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公民来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能加以批评、抵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法用法、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当前要注重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意见,不断提高整个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为依法行政创造一个良好法律环境。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4、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这里所讲的体制,是仅从行政执法角度讲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层级职责不清和执法交叉过多等问题。为使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应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这种责任制要求各行政执法主体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义务;要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执法部门、从领导者到一般执法人员,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行政执法任务,定期、逐级逐人、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配套制度,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随着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建立若干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此后再考虑建立若干个行政业务审批局和一个综合执法局,进而从根本上将行政的决策与执行、行政审批与管理、行政处罚与执法等等区别开来,分离开来,以完善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民主、公正、法治与服务的公共行政,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民主、法治、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目标。
5、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说到底是要靠人“依”,靠人“行”,亦即要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第二,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学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确实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真正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6、实行政务公开、改革评判标准和考核标准。一是各执法部门要在办公地点和信息网站设立公告栏,将办公程序、收费标准、处罚依据等内容以书面形式公之与众。一方面便于公众查阅,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宣传教育和公众监督的作用。二是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考核,只能依其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内容,表现在在其职责范围内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如经济秩序的维护与优化、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健康与否,等等。而绝非行政收费多少和罚没收入的高低。后者的弊端显而易见,将使 “三乱”行为禁而不止、腐败现象更加猖獗。严重败坏执法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给社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定因素。
7、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会导致滥用。一是要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大监督法规,使监督内容、程度及后果明确清晰,便于操作,有效落实。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党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都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在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监督合力。比如司法机关的的监督,要从体制上解决司法机关的人权、财权、物权受地方行政机关制约问题,使其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行使监督职权,同时应扩大司法审查范围,赋予司法权以法律监督的权威性;放宽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使行政权力受到普遍监督而得到广泛控制;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违法行为提出诉讼和支持诉讼的权力,以追究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国家应尽快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以保障舆论机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利,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使舆论监督成为行政监督一个重要渠道、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监督网络的应有作用,保障依法行政的切实推行。
第五篇:强化基层信访工作思考对策
基层信访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联系群众、获取信息和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也是纪检监察部门依靠群众监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如何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使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对信访工作的新考验。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城区是企业改制、下岗
职工生活出路问题及城镇建设、拆迁、安置、赔偿及管理中的问题;在农村是村级村务、财务公开透明及上级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这中间就存在着职工与企业、群众与乡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好这项难度高、责任重的基础性问题是每个基层纪检干部应该深刻考虑的问题。
一、**县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抓基层信访工作伤神费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二)信访内容由以政治问题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反映农民负担问题、“三乱”问题、拖欠工资、医药费、征地拆迁补偿、企业改制、承包收入、经营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政策调整,在执行新政策当中出现的一些信访问题增多。而反映政治问题的信访明显减少。
(三)信访形式多样化。一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增多,相当一部分群众仍受人治社会管理意识的影响,信访不信法,认为权大于法,走司法程序解决问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而采取向党政机关信访的形式又直接、不需交费等。明明行政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偏偏坚持走信访路。二是异常访有增无减。如发生交通事故方面的问题,本应由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裁决处理;正常情况下的职工病故问题也非工伤死亡等,但部分信访人在信访部门明确解释和引导后,仍然坚持到党政机关缠访、闹访要求解决。三是群众对信访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直接交予当地部门受理,而是将信访件交予地区纪委、自治区纪委,甚至是中纪委。
二、解决的方法及对策
(一)完善现有信访体系。坚持分级负责、门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及时、就地依法依政策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能明确,分工有序,协调协作,高效统一的新时代人民信访体制。一要加强领导,各级领导不仅要经常过问信访工作情况,亲自查办、督办大案、要案。还要针对信访中的问题,做好调研工作,推进信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强化信访部门的上下级指导、监督关系。明确各级信访机构接受同级政府和上级信访机构的共同领导,加强上级信访机构对下级机构工作的指导和督察,将信访督察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中。第三,破除地区界限和条块分割的信访旧观念,整合信访部门和资源,把条块管理和属地管理结合起来,以属地管理为主,成立综合信访办,在责任追究机制中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二)制定信访工作制度。从增强信访工作制度可操作性和促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信访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着重将信访工作操作程序进一步细化,强化办理人员和涉案单位的责任,例如建立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律师接待制、领导包案制等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有效的制度。细化追究责任的处罚条款,明确执罚机关,避免出现信访问题互相推委,久拖不决和信访“石沉大海”的情况。
(三)加强信访法制化建没。首先,信访工作人员在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时,要坚持依法办事,掌握好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做好信访群众的解释、疏导工作。其次,依法处理信访案件。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引入法律程序,以减少干群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第三,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对正常的群众上访,要畅通渠道,认真接待,引导群众逐级上访。对少数以信访为名,组织串联,甚至煽动群众闹事,干扰机关和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第一,加强基层信访网络建设。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治本清源”的原则,建立控源治本机制。加强县、乡一级信访队伍建设,要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和办公条件。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包括建立苗头排查档案、信访跟踪档案以及定期向上级通报等制度。第二,建立自下而上、联系畅通、资源共享的各级信访网络。通过建立信访电子平台,分级归类建立电子档案,将信访接待、交办、转办、督办程序实行电子化。第三,建立公共信访网,建立与群众更快捷、更方便的联系渠道,降低群众信访成本,提高信访工作的社会效益。同时,增加透明度,方便群众对信访工作进行监督。
(五)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信访观念。要改革旧的信访观念,让错位信访归位。高度行政化背景下的信访是封建社会“清官”情节的延续,而新形势下,信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政府部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调动好、引导好群众参与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堵死信访的源头。增大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力度,让公众舆论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和权势部门的监督者,减少信访数量。完善人人制度和司法体制,建立更有效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机制,拓宽群众通过正确渠道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社会树立新的信访观。
三、今后的做法
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使各级干部和信访工作者明确怎样正确行使信访权力,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信访法规和制度。三是出台信访听证暂行办法,找到解决问题、息诉罢访的突破口,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对信访工作职责、办理程序、主要工作措施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定,五是积极推进信访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了信访宣传、依法信访、规范信访和快速受理信访。
坚持上下联动,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要求各级干部切实增强群众观念,重视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重点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源头杜绝信访案件产生。二是推进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三是实行法律工作信访接待日制度。安排专业人士负责解答来访群众有关法律方面的咨询;引导来访群众依法信访,对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免费指导信访人依法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等。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
硬化自身建设,顺应形势需要。面对新形势,信访干部一要加强党性修养,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努力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麻烦的事尽力办”。二要强化学习培训,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信访工作理论探讨和信访调研工作。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正确认识诚信服务的重要性,诚信接待、诚信办理,文明办公、文明接待,全面增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