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本案看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与事实婚姻的冲突与解决
从本案看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与事实婚姻的冲突与解决
伍兴发 李圣阳
案情:
1985年农历4月,原告王某、被告吴某经人介绍相识谈婚。1986年3月7日,原告王某用王某某的户口证明,以王某某之名与被告吴某登记结婚。同月9日,原、被告按当地风俗举行了成亲仪式,开始同居生活。同居期间,原、被告先后于1998年3月25日和1990年9月10日,生育男孩吴甲、吴乙。因家庭经济拮据,原、被告经常发生争吵。加之原告常年外出务工,对家庭和小孩缺乏照顾,被告多次殴打原告,更加深了原、被告间的隔阂,以致难以维系正常的家庭生活。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同居关系。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尽管客观上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由于未依法取得婚姻登记机关的确认,双方形成的关系是事实同居关系。被告已由婚姻登记机关以签发结婚证的形式确认其与王某某建立有婚姻关系,该结婚登记未经法定程序撤销和宣告无效,应具有公信公示的法律效力。原、被告虽然同居时间在1994年2月1日之前,但根据法律规定,双方也不能形成事实婚姻关系,因为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中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没有配偶者,而本案中,原、被告同居时,被告已领取有其与他人的结婚证,是有配偶者。综上,原、被告的同居关系,依法应予解除。小孩吴乙随被告共同生活更为适宜。故判决解除原告王某与被告吴某的同居关系;非婚生男孩吴乙随被告吴某生活。
评析:
骗取登记的婚姻,除法律明确规定的几类为无效外,其效力如何,以及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处理与事实婚姻并存的问题,困扰司法界数年。在婚姻法修改之前,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曾规定:“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可谓简单易行。但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删除了以上条文,对欺诈类婚姻没有作出规定,登记机关也没有了宣告婚姻无效的权力,使得这类问题异常复杂了。据新华网转载的9月6日楚天都市报文章《湖北女子身份被人冒用结婚民政局称无法撤销》称,湖北未婚女青年高源(化名)由于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一亲戚冒用登记结婚而未能与未婚夫领到结婚证。4年来,她来回奔走在当地派出所、民政局、法院和政府部门,想撤销亲戚骗领的结婚证,获得与未婚夫结婚的权利,但当阳市民政局以于法无据为由不予撤销原结婚证。以此可知,上述问题已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法律界不应对此视而不见。
一、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的效力
本案原告王某以欺骗手段获得登记的婚姻,无论是从实质上还是形式上都是违法的,应属无效婚姻。首先,它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和结婚的法定条件,是违法民事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婚姻法》第五条规定“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三是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本案原告王某为达到办理结婚手续的目的,以王某某的户籍资料办理结婚登记,王某某完全不知结婚之事,更谈不上有结婚的意愿。因此,从实质要件看,缺少意思表示这一最基本的要件,不可能构成民事法律行为。从形式要件看,《婚姻法》第八条规定“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而本案登记在结婚证上的王某某与吴某并没
有共同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国外不少国家对这一形式要件规定尤为苛刻,只要双方当事人没有同时到场,婚姻无效。这样,它既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又不符合结婚的形式要件,当然属于不法婚姻。上述条文均使用的是“必须”“应当”,属法律强制性规定,没有遵守即不发生法律效力。另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与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该种民事行为从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不是自法院宣告之日起无效。中国人大法学院龙翼飞教授认为虽然婚姻法第十条仅规定了无效婚姻的四种情形,但其无法包含所有无效婚姻的情形,故不应做狭隘理解。法官在审理欺诈类婚姻确认之诉时,应充分运用民法和婚姻法原理,准确分析案件的性质。浙江江山等一些地方法院已受理了假冒他人身份证领取结婚证的案件,并最终判决这类欺诈婚姻无效。
二、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与事实婚姻并存时应如何处理
目前,主要有三种做法。一种是在处理事实婚姻案件中,直接认定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对事实婚姻视同有效婚姻。一种是中止对事实婚姻的审理,由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待撤销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后恢复审理。还有一种是对骗取登记的婚姻采取承认其法律效力的态度,而对事实婚姻则采取否认态度,认为骗取登记的婚姻未经撤销或宣告无效,法院不能审查其效力。本案即采取这种做法。第一种做法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其好处在于能够减少当事人的讼累,也没有后顾之忧。不利之处在于对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未经审理即认定无效,无充分法律依据。第二种做法比较稳妥,既尊重了行政行为,又遵循了现行法律规定,其突出的缺点是有可能使案件无限期搁置起来,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可怜的女士,为了结婚奔波四年,这代价也太大了。最后一种做法也能够减少当事人的讼累,而且,显得机灵多了。但是,尚有后顾之忧。一方面婚生子女变为非婚生子女。此外,假如,骗取结婚登记的另一方事后提起宣告婚姻无效之诉,势必使本案变成错案。又或者当事人一方因意外死亡,另一方受利益驱动,也可能提起
宣告婚姻无效之诉,然后申请再审。这就使得判决处于不确定状态,也使原本尊重法律、尊重行政机关的权威的初衷难以真正实现。
笔者认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借鉴第一种和第二种做法的有益经验,并引入诉讼第三人制度,可以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功能。其理由如下:
一、结婚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行为,是一种能产生身份上的权利义务的特殊民事行为,仍应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登记也不是行政许可,而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相对于婚姻登记来说,结婚民事行为是基础,如果该民事行为是无效的,登记行为自然无效。与此极为相似的是,抵押合同与抵押权之间的关系。抵押权的取得以抵押合同的登记为必要,未经登记,则不享有抵押权。但是,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果查明抵押合同违反法律规定而认定无效,抵押权自然丧失,债权人不得以抵押登记未经撤销而主张仍享有抵押权。如果认为行政行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非得先由法院认定抵押合同无效,再由债务人提起撤销抵押登记的行政诉讼,必定是劳民伤财,而且,行政诉讼的结果未必就是抵押登记被撤销。因为抵押登记审查抵押合同是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所以,从行政诉讼的角度看,行政行为不一定具有撤销的理由。此外,行政行为撤销还受时效限制,一旦时效超过,债务人就不可能胜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42条之规定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起诉期限视具体情形为三个月或两年或五年,只有涉及不动产时,才为二十年,过期不予受理。因此,那种认为“从1981年起登记(结婚)的,结婚许可是行政机关专有权力,法院不能在结婚登记未撤销时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①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十分有害。结婚登记不是一种行政许可,而是一种行政确权行为,确认结婚双方存在夫妻权利义务关系。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之规定,行政许可一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结婚行为似乎没有涵盖在内。男女结合是人类社会得以存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结婚可以说是天赋人权,无须得到许可。世界上许多国家,婚姻实现了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在审理事实婚姻案件中,毕竟还存在对骗取结婚登记婚姻的效力的认定问题,该认定直接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和维护司法的权威角度出发,法院应通知第三人参与诉讼。如果第三人也对骗取结婚登记的事实没有异议的话,法院可以直接认定该婚姻无效。有异议的,法官应及时进行释明,建议由当事人另行提起确认婚姻无效之诉,中止本案的审理。登记婚姻及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均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第二篇:从本案看事实婚姻离婚与解除同居关系的区别
从本案看事实婚姻离婚与解除同居关系的区别 来源:大律师网
[案情] 乙女(1968年生)与甲男(1954年生)经人介绍知道于1986年按乡村风俗举行了婚礼,乙女嫁到甲男家开始同居日子。后乙女将自个的户口迁往甲男户口所在地,两边于1991年生孩子一个儿子,于1995年生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后代均已落户,且在户口簿上挂号甲乙为,但两边一向未办理挂号手续。甲男有祖遗土木构造房子四间,1997年甲乙两边一同出资出力将其中两间撤除翻建为两间砖混构造房子,产权仍挂号在甲男名下。同居两边没有产业归属约好。2006年,乙女以两边豪情不好为由向人民法院切割同居时期产业并解决疑问,恳求判定将同居时期建盖的砖混构造房子两间归其一切,两个后代跟从乙女日子,费由其自个承当,申述案由清晰为:同居时期及后代抚育权胶葛,被告甲男辩论应诉亦以为与乙女系,并附和。经法院寻求后代定见,两个后代均表示情愿随妈妈一同日子。[疑问]
1、本案应按同居联系仍是按进行审理?法院可否依职权自动确定为现实婚姻?同居联系与现实婚姻的在诉讼权力上有何不相同?
2、确定为同居联系或现实婚姻联系对确定同居一同产业或现实婚姻有何影响?本案所涉房子是不是归于同居时期一同产业或夫妻一同产业?假如两边出资出力建盖的砖混构造房子并非将甲男的祖遗房子翻建,而是在甲男祖遗的空地基(具有团体)上建盖,该房子的归属又当怎么确定?
3、疑问怎么处理? [争议] 对于第一个疑问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以为,本案男女两边在1994年2月1日前年纪均已超越成婚年纪,没有制止成婚的情形,契合成婚本质要件,依据《》解说一第五条第一项的规则,应当确定为现实婚姻,按现实婚姻进行审理;
另一种观点以为,现实婚姻作为同居联系的一种特例,《婚姻法》解说一第五条的规则应理解为将同居联系确定为现实婚姻进行审理应契合主观、客观两个要件。(1)客观要件: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挂号管理条例》发布施行曾经,以夫妻名义一同日子的男女两边已经契合成婚本质要件;(2)主观要件:原告申述时恳求,或者原告申述时恳求免除同居联系而被告以为是现实婚姻恳求按进行审理,亦即最少须有一方建议按离婚胶葛进行审理。契合这两个要件,法院才干将同居联系确定为现实婚姻进行审理。本案中尽管原、被告之间的同居契合确定为现实婚姻的客观要件,但由于原告按同居联系申述,申述案由清晰为:同居时期产业切割及后代抚育权胶葛,被告也以为是同居联系,并按免除同居联系辩论应诉,明显两边均只把这一段日子阅历作为同居,主观上不肯作为现实婚姻对待,因而,法院不该自动将该同居联系确定为现实婚姻,而应直接按同居联系进行审理,并对后代抚育和进行切割处理,由于人民法院提倡和保护的是合法婚姻,对两边均不肯将同居联系上升为现实婚姻进行审理的,应当直接按其两边意愿免除同居联系,并处理后代抚育和同居产业切割疑问。
这篇文章作者附和第二种观点。
同居联系与现实婚姻在诉讼权力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疑问的解说
(二)》第一条的规则: 当事人申述恳求免除同居联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因同居时期产业切割或者后代抚育胶葛提申述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以及《对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成婚挂号而以夫妻名义同居日子案子的若干定见》的精力,当事人自愿免除同居联系并就同居时期产业切割及后代抚育胶葛提申述讼的,人民法院应当然附和免除并就同居时期产业切割及后代抚育胶葛进行审理。依照《对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成婚挂号而以夫妻名义同居日子案子的若干定见》第七条的规则,对于不契合现实婚姻客观要件的同居联系,应一律判定予以免除,明显应当不答应原告撤诉;但对于契合现实婚姻客观要件的同居联系,在审理时期是不是答应原告撤诉及宽和,法令没有作出清晰规则,申述是原告的权力,原告请求撤诉及达到宽和也应当是被答应的。而现实婚姻则与挂号婚姻根本具有相同的权力和责任。
对于第二个疑问,确定为同居联系或现实婚姻联系对确定产业有较大的影响。现实婚姻与经挂号的相同实行无约好条件下的法定夫妻一同产业一切制,如无约好,凡在婚姻联系存续时期获得的产业,只需不能证实是,均应确定为夫妻一同产业;同居联系其本质归于合伙,如无约好,虽在同居时期获得但挂号在一方名下的产业,只需不能证实是一同一切的,均应确定为个人产业。因而,本案中对于依然保留的两间土木构造房子,因属被告甲男的祖遗房产,是甲男的婚前个人产业,因而如今免除同居联系或离婚时仍属甲男的个人产业,这并无疑意。但对于通过翻建后的两间砖混构造房子,则有不相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以为,该翻建房子是甲男与乙女在同居时期一同出资出力建盖,应归于两边同居时期一同产业;另一种观点以为,《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子处理产业切割疑问的若干具体定见》(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第12条规则: 婚后8年内两边对婚前一方一切的房子进行过补葺、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改变产权的,房子仍归产权人一切,增值有些中归于另一方应得的比例,由房子一切权人折价抵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有些的房子应按夫妻一同产业处理。新修订的《婚姻法》批改了满8年婚前个人产业转化为夫妻一同产业的规则,婚前个人产业不能随时刻而天然转化为夫妻一同产业,依据该条规则的精力,该两间翻建的砖混构造房子的产权应仍归被告甲男,比土木构造房子增值有些的价值为两人,归于乙女的比例由甲男给予抵偿。这篇文章作者附和第二种观点。假如两间砖混构造房子不是将老房子进行翻建,而是在甲男的祖遗空地基上建盖,则该翻建房子应归于两边同居时期一同产业。
对于第三个即后代抚育疑问,后代不管跟谁一同日子,抚育费均应由爸爸妈妈一同承当,这一点毫无争议。但对于应判定后代跟谁一同日子存在必定的争议,一种定见以为,本案男孩已达15岁,女孩已达11岁,均已归于约束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子处理后代抚育疑问的若干具体定见》(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第5条规则: 爸爸妈妈两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后代随父或随母日子发生争执的,应思考该后代的定见。,由于两个后代均表示情愿随妈妈一同日子,不肯与爸爸一同日子,因而,本案两个后代均应判归随妈妈乙女一同日子;另一种观点以为,鉴于本案男方年纪已较大(已达52岁),应思考爸爸的身份利益及将来的养老疑问,后代的定见只能作为参阅,不能彻底按后代的定见判定,应将男孩判归随爸爸一同日子,以便培养父子之间的豪情,推进如今抚育后代与将来爸爸妈妈的自愿性。[法院裁判]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也许法官思考到原告作为乡村妇女请人代书诉状,不很清楚按同居时期产业切割及后代抚育胶葛申述与按离婚申述之间的差异,因而法官行使释明权向原告阐明其两边的同居联系已契合现实婚姻条件,寻求是不是改变诉讼恳求为离婚,原告附和改变诉讼恳求为离婚,故而按现实婚姻进行审理,较公平地保护了女方的合法权益。审理中因原、被告两边自愿和洽,原告乙女请求撤诉,法院经审查后准许原告撤诉结案。
第三篇:事实婚姻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定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事实婚姻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定
核心内容:事实婚姻,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那么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是如何规定的呢?赢了网小编已经为您整理出来了,仅供参考。
【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
在民事审判中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从这一司法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事实婚姻的构成需要同时具备以下要件,缺一不可:
(一)男女双方的同居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以前。
(二)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所谓以夫妻名义,是指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
(三)同居双方1994年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而所谓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依照婚姻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的规定,具体包括:
1、双方自愿结婚;
2、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方需达到22周岁,女方需达到20周岁;
3、男女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四)男女双方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若办理了结婚登记,当然不成立事实婚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相关法律知识:事实婚姻存在的原因
事实婚在我国长期大量存在,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事实婚甚至占当地婚姻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1、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国民间流行仪式婚,许多人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亲朋好友认可,就是夫妻了,没有必要再履行法律手续。
2、婚姻登记不方便。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有一定困难。
3、登记制度不健全。比如,有的当事人到了婚姻登记机关,因办事人员不在等原因不能登记。有的擅自提高法定婚龄,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实现。
4、婚姻登记搭车收费。比如有的要收计划生育押金、户口迁移保证金等。
5、法制宣传不够。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缺乏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认识。有的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为逃避国家对婚姻的管理和监督,故意不登记,造成事实婚姻状态。
来源:(事实婚姻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定http://s.yingle.com/hy/55356.html)婚姻家庭.相关法律知识
没结成婚能要求返还彩礼吗,哪些情况彩礼不需返还 http://s.yingle.com/hy/619643.html 没有结婚生的孩子男方有权力要回吗 http://s.yingle.com/hy/619642.html 离婚诉讼立案后几天审理
http://s.yingle.com/hy/619641.html 小孩落户口没有结婚证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640.html 约定离婚两年再复婚有法律效力吗 http://s.yingle.com/hy/619639.html 彩礼返还的情形有哪些,彩礼返还诉讼时效有多长 http://s.yingle.com/hy/619638.html 结婚证丢了重新办理是新日期吗 http://s.yingle.com/hy/61963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孩子判给女方,2年后女方反悔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636.html 离婚后分户口有什么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635.html 岳父有精神疾病隐瞒算骗婚吗 http://s.yingle.com/hy/619634.html 夫妻分居异地如何诉讼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633.html 当事人不到场能判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19632.html 和残疾人怎么离婚,正常人和残疾人离婚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631.html 如何认定事实婚姻 http://s.yingle.com/hy/619630.html 继父对继子女有抚养义务吗
http://s.yingle.com/hy/619629.html 离婚协议签了没领离婚证算离婚吗 http://s.yingle.com/hy/619628.html 怎么争夺抚养权和监护权
http://s.yingle.com/hy/619627.html 离婚诉讼状可以手写吗
http://s.yingle.com/hy/61962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离婚诉讼状中被告不在住所收不到离婚起诉书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625.html 诉讼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http://s.yingle.com/hy/619624.html 离婚房贷材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623.html 孩子六个月离婚后抚养费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hy/619622.html 女方怀孕期间夫妻离婚,孩子出生能上户口吗 http://s.yingle.com/hy/619621.html 办理复婚都需要带什么
http://s.yingle.com/hy/619620.html 离婚诉讼期间爱上别人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619.html 离婚两个孩子该判给谁
http://s.yingle.com/hy/619618.html 错误登记婚姻形态有哪些,错误登记的婚姻怎么救济 http://s.yingle.com/hy/619617.html 离婚是先诉讼再请律师吗
http://s.yingle.com/hy/619616.html 继母是否能取得继子女的监护权 http://s.yingle.com/hy/61961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夫妻双方离婚3岁孩子判给谁,依据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19614.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可以约定管辖权吗 http://s.yingle.com/hy/619613.html 诉讼离婚的法律程序要多久
http://s.yingle.com/hy/619612.html 2018年非婚生子女如何上户口 http://s.yingle.com/hy/619611.html 第一次起诉离婚,多久下判决书 http://s.yingle.com/hy/619610.html 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需要哪些材料和手续 http://s.yingle.com/hy/619609.html 离婚诉讼被告人写好答辩状后怎样处理 http://s.yingle.com/hy/619608.html 女方学历比男方低如何争取抚养权 http://s.yingle.com/hy/619607.html 子女抚养权改判要多久,需要准备什么 http://s.yingle.com/hy/619606.html 再婚婚前各有一个小孩可以再生吗 http://s.yingle.com/hy/619605.html 异地结婚怎么办理结婚证,异地结婚怎样迁移户口 http://s.yingle.com/hy/61960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方上诉离婚另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603.html 结婚证被女方拿走了怎么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602.html 离婚再婚后什么条件符合单独二孩政策 http://s.yingle.com/hy/619601.html 离婚调解书多久下来 http://s.yingle.com/hy/619600.html 解除婚约后彩礼怎么处理,不返还彩礼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hy/619599.html 妻子离家三年该如何与她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598.html 遗嘱人签名无法辨认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97.html 离婚诉讼立案后多久发通知
http://s.yingle.com/hy/619596.html 抚养费判决下来不给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95.html 离婚小孩判给女方,男方把孩子藏起来违法吗 http://s.yingle.com/hy/619594.html 同居子女有没有继承权
http://s.yingle.com/hy/61959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父母离婚后孩子8岁归谁抚养 http://s.yingle.com/hy/619592.html 抚养费案判决后怎么执行
http://s.yingle.com/hy/619591.html 在什么情况下离婚,女方能得到两个孩子的监护权 http://s.yingle.com/hy/619590.html 离婚带子女一方是否可多分财产 http://s.yingle.com/hy/619589.html 夫妻离婚,小孩不满2岁法院怎么判 http://s.yingle.com/hy/619588.html 过继子女对原亲生父母有继承权吗 http://s.yingle.com/hy/619587.html 离婚后还能申请监护人吗
http://s.yingle.com/hy/619586.html 怎么才能一次起诉就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585.html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一方,对方不同意户口迁出能否起诉 http://s.yingle.com/hy/619584.html 2018年离婚不需要户口本和结婚证吗 http://s.yingle.com/hy/619583.html 成年的继子女有继承权吗
http://s.yingle.com/hy/6195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诉讼离婚传票谁去送达
http://s.yingle.com/hy/619581.html 协议离婚后还可以请求离婚赔偿吗 http://s.yingle.com/hy/619580.html 男方怎么样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http://s.yingle.com/hy/619579.html 对方犯罪证据可以作为争夺抚养权的依据吗 http://s.yingle.com/hy/619578.html 离婚后想分户需要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hy/619577.html 如何认定彩礼,要求返还彩礼的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y/619576.html 离婚起诉费用夫妻如何分摊
http://s.yingle.com/hy/619575.html 孩子遭受离异父母一方的冷暴力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http://s.yingle.com/hy/619574.html 双方离婚未出生的孩子能跟随母亲的姓氏吗 http://s.yingle.com/hy/619573.html 抚养权判决后男方不执行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72.html 两个人正常离婚,男方可以拿回一半财产吗 http://s.yingle.com/hy/61957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二次起诉离婚如果一方不出庭法院怎么判 http://s.yingle.com/hy/619570.html 没有领结婚证要离婚,小孩怎么判 http://s.yingle.com/hy/619569.html 孩子的抚养权和户口所在地有关吗 http://s.yingle.com/hy/619568.html 离婚后对方不履行义务该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67.html 离婚案件原告不出庭由律师全权代理可以吗 http://s.yingle.com/hy/619566.html 结婚登记需要哪些证件,婚姻登记机关不登记的情况 http://s.yingle.com/hy/619565.html 内地和香港人结婚去哪里登记 http://s.yingle.com/hy/619564.html 隔代收养登记手续的办理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563.html 2018遗产继承分配顺序是怎么样 http://s.yingle.com/hy/619562.html 小孩没满六个月怎么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561.html 2018年离婚新规定(2018)分居多久算自动离婚 http://s.yingle.com/hy/61956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怎样才能让原告驳回离婚诉讼请求 http://s.yingle.com/hy/619559.html 离婚时小孩抚养权归男方,女方应负哪些责任 http://s.yingle.com/hy/619558.html 调离婚档案材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557.html 士官离婚材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556.html 离婚女方没工作,孩子一岁多判给谁 http://s.yingle.com/hy/619555.html 法律是怎么判孩子归哪方养
http://s.yingle.com/hy/619554.html 自动离婚材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hy/619553.html 离婚什么条件下孩子能归男方 http://s.yingle.com/hy/619552.html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用写日期吗 http://s.yingle.com/hy/619551.html 哺乳期没有母乳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http://s.yingle.com/hy/619550.html 单方面离婚怎么离最快
http://s.yingle.com/hy/619549.html 我国结婚登记怎样办理,结婚登记后一方不愿同居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4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院怎样采信捉奸证据
http://s.yingle.com/hy/619547.html 离婚案件如何能查到立案号
http://s.yingle.com/hy/619546.html 离婚提出诉讼后能拖多久
http://s.yingle.com/hy/619545.html 法院调解书下来一方不同意离婚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y/61954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四篇:事实婚姻与“重婚”关系之探讨
事实婚姻与“重婚”关系之探讨
———兼议民刑“重婚”之关系
吴爱辉
一、问题的提出
重婚罪罪名直接来源于我国刑法第258条的规定“:重婚罪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按刑法传统理论,重婚罪的犯罪构成四要件中,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均易把握,理论和实践中不易出现歧义,而客观方面却是理论和实践出现纷争最多之处。按我国刑法的规定,重婚罪其客观方面包括两种情形,一为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的情形;二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即相婚者与有配偶者形成共犯的情形。最初的立法(1979年刑法)其初衷是把这两种情形规定为重婚行为并加以刑事处罚,1997刑法也沿袭这一做法,但实践中重婚情形的复杂远远超出立法条中文义解释所涵盖的范围,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事实重婚。按照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事实重婚是指有配偶者与他②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形。那么,刑法第258条所指的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包括了两种情形:一是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通常我们称之为法律上的重婚;二是虽未经登记,但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称为事实上的重婚。但无论是法律上的重婚还是事实上的重婚均属于前后两次或两次以上婚姻关系的重叠,(为表示方便,笔者仅讨论两次婚姻关系重叠的情形)由于婚姻关系既可以由男女双方经过婚姻登记而形成(称之为法律婚姻),也可以以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共③同生活而形成(称之为事实婚姻),将二者排列组合应有以下四种情形:其一为前后婚姻均为法律婚姻;其二为前一婚姻为法律婚姻,后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其三为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为法律婚姻;其四为前后婚姻均为事实婚姻。根据刑事立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重婚罪仅包括前两种情形,对于第一种情形,即前一婚姻为法律婚,后一婚姻也为法律婚的情形,刑法界几乎达成共识认为该行为构成重婚罪毫无疑问,对于第二情形,前一婚姻为法律婚,后一婚姻为事实婚而构成重婚罪,实际上是通过司法解释将刑法第258条条文中的“结婚”一词作了扩大解释,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属于除登记结婚外另一种形成婚姻关系的方式。对于后两种情形能否构成重婚罪在刑法界则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事实婚姻为无效婚姻,其形成的婚姻关系自始不受法[1]律保护,因此不能成为重婚罪的客体。
2、根据我国事实婚姻的有关司法解释,我国已经不再承认事实婚姻,因此前后两个事实婚姻,均不受法律保[2]护,当然也不构成重婚罪。由于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没有对“配偶”、“结婚”作任何说明,而且相关的司法解释前后矛盾,民事规范和刑事规范、行政规范也不一致并缺乏必要的逻辑连接,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均造成很大混乱,但上述争议的根源在于对事实婚姻的不同认识。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事实重婚的准确把握必须要借助于婚姻法中关于事实婚姻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有在对事实婚姻制度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定重婚罪。本文将从事实婚姻的概念与事实重婚的认定之间的关系;民法中的重婚与刑法中的重婚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以厘清理论和实践中对因事实上的重婚所引起的罪与非罪的认定所产生的困惑。
二、事实婚姻概念与事实重婚的认定
事实婚姻的概念在不同的教科书中有大致相同的表述: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3]结合。或表述为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于1994年1月31日以前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亦认为是夫妻关系,被有条件[4](P.131)地确认为事实婚姻。上述概念都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对事实婚姻定义的注释。该意见指出“: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按照此概念,事实婚姻的成立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主体须是无配偶者;
2、主观上具有目的性,即有共同生活的目的;
3、客观上具有公开性,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同;
4、须欠缺形式要件,既没有办理登记。至于事实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国的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司法解释中却承认了其效力,并经历了一个从[5]承认-相对承认-不承认-相对承认的过程。但历届司法解释的目的是为解决同居男女双方的离婚纠纷,规制符合法定条件的同居的男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符合法定的条件被认定构成事实婚姻,则男女双方就具有了婚姻的效力,和经过登记的婚姻的效力无异。司法解释以及理论上对事实婚姻的认定,都是从同居的男女是否具有婚姻的效力的角度而言的。它们强调要构成事实婚姻须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仅欠缺形式要件而已。笔者称此角度界定的概念为狭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实践中恰恰是这种狭义意义上的概念是造成认定事实重婚困难的主要障碍。
如前所述,所谓事实重婚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形,它是与法律重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按狭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而论,有配偶者显然不能构成事实婚姻,既然不能构成事实婚姻,意味着没有第二个婚姻关系的存在,没有第二个婚姻关系,当然就谈不上有婚姻关系的重叠,既然没有重叠的婚姻关系,哪有重婚可言呢?但在刑法中涉及重婚罪的认定时,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做出与事实婚姻的认定相矛盾的司法解释,指出“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处罚”。显然狭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的概念与事实重婚的认定发生了冲突。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5日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
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根据上述规定,可以说,我国自从1994年2月1日以后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但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来看它,它调整的是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形,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意味着同居的男女一定是没有配偶者,显然该司法解释仍然站在狭义意义上的事实重婚的概念的基础上规范同居者的法律后果。基于此认识,自然就可得出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为事实婚姻或法律婚姻不可能构成重婚的结论,因为事实婚姻既然不被我国所承认,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双方没有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二人之间也没有产生法律所认可的婚姻关系,既然没有产生婚姻关系,无论后一婚姻形态如何,当然不会出现重婚了。这暗示着自1994年以后,一人可以同时与数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而不构成重婚了,从刑法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显然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不为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所容忍。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笔者认为认定事实重婚应采广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概念。广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是指指非法律上的婚姻,乃本于现实所自生的结合关系,无须要求具备婚姻的实质要件即不问其实质要件是否具备,只要未进行结婚登[6]记就已构成事实婚姻。按照此概念事实婚姻,既包括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仅欠缺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还包括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均不符合的事实婚姻。根据此概念事实婚姻的主体既可以是无配偶也可以是有配偶者。如果我们采用广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概念,那么有配偶者与他人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也构成事实婚姻,显然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理所当然构成重婚罪。就不会出现“一个有配偶的人,未经结婚登记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他在民事上无婚可离,在刑事上则有婚可重,实在令[7]人匪夷所思的困惑了。因此笔者认为在认定事实婚姻能否构成重婚时采用广义的事实婚姻概念更为科学和合理。事实婚姻的广狭二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从事实婚姻的成立要件立论,只要男女双方有婚姻合意,有共同生活的事实,而且在社会上具有公示性并为人们所认同就成立了事实婚姻。而后者是从事实婚姻的有效要件立论,除了男女双方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外还要具备结婚的形式要件。前者为事实判断,后者为价值判断.其次,从刑法的角度讨论重婚行为时,除了从狭义意义上的事实婚姻的角度来认定重婚行为外,还需要从广义意义上即站在事实层面考察该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能抛开客观事实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仅从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加以分析。
三《民法》与《刑法》对重婚的不同理解
如前所述,刑法中的重婚来源于刑法典25条的规定,是一罪名的叙述,在认定是否构成重婚罪中考虑了主客观因素,而我们将之与民法中的重婚相比较时,须抛开主观因素,仅从客观方面入手即行为着手,因此刑法中的重婚是指重婚行为把握刑法中的重婚涉及到如何理解“配偶”“结婚“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民法中的重婚按通说是指两个及其以上婚姻关系的重叠。传统观点认为须已经有了一个合法的婚姻关系,又有了一个婚姻关系。民法中的重婚涉及到如何理解“婚姻关系”。将“配偶”“结婚”“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婚姻关系”放在同一语境下分析,不难发现刑法中的重婚与民法中的重婚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有配偶者又结婚的必然又形成了婚姻关系,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必然形成一个婚姻关系。对它们的理解都可以放在事实层面或价值判③断层面来理解。笔者以民法中重婚中的“婚姻关系”为例加以说明:若站在事实层面的角度,婚姻的实质是指一男一女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两性结合,一男一女共同生活是婚姻最本质的内核而站在价值判断层面来讨论,婚姻的本质是其合法性,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4](P.25)为配偶的结合”。与此相对应,仅从事实层面的角度而言,婚姻关系既可以通过法律婚也可通过事实婚(包括未赋予法律效力的事实婚姻)而形成。而从婚姻的合法性-婚姻的效力的角度来分析,婚姻关系只能通过法律婚或被赋予了法律效力的事实婚而形成。按照前者的立论,重婚可以由法律婚和事实婚相互排列组合而形成,如前所述,有四种情形。而根据后者立论,重婚只能由法律婚或具有婚姻效力的事实姻而形成。
按照传统观点,民法中的重婚是指已有了一个合法的婚姻关系,又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前一个婚姻关系是从婚姻的效力立论,后一个婚姻关系则是从事实层面立论,不考虑后一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即不管后一婚姻是法律婚还是事实婚均可以构成重婚,都是婚姻关系的重叠。如果前一婚姻关系没有法律效力,无论后一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都不能构成重婚。有学者认为:前婚为法律婚,后一婚姻为事实婚姻构成重婚,而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为法律婚姻不构成重婚,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违背了法律逻辑,但笔者认为,设立重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一夫一妻制度,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因此,在考察两个及其以上的婚姻关系时,前一婚姻关系则必须要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即使为事实婚姻,如果被赋予了法律效力,同样不容侵犯。如果不从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立论的话,仅仅从事实层面来判断是否形成婚姻关系,那么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无论为法律婚姻还是事实婚姻均可构成重婚,显然违背了法律的旨趣,也导致人们观念,行为准则的混乱.一个按法律指引的脚印行走的人(指后一婚姻为法律婚姻,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的情形)却被认为构成重婚,显然不可思议。与之相反,后一婚姻关系则不能从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立论,只能从事实层面加以考虑,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相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前一婚姻关系而言,后一婚姻关系无论是法律婚姻还是事实婚姻均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没有必要强调后一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其次无论何种形式的婚姻关系,只要在实质上违反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危害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前一婚姻关系就应遭到法律的,否定。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前一婚姻,为法律婚姻、后一婚姻为事实婚姻或法律婚姻可构成重婚;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为法律婚姻,则承认后一婚姻的效力,自不构成重婚。
如果从刑法的角度来理解重婚,笔者认为仍应遵循上述民法认定重婚的规则,因为无论是民法还
是刑法,认定重婚的目的一致,都是要保护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二者最直接的目的都是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前一个婚姻关系,否定后一婚姻关系。值得着重说明的是,前一婚姻为事实婚姻,后一婚姻为法律婚姻不构成重婚的理由有二: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后一法律婚姻具有合法性,与前一事实婚姻相比效力优先;从刑法的角度来看,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已经矫正,具有阻却违法事由,因此不能以重婚论。
但对于前后婚姻均为事实婚姻能否构成重婚,民法和刑法对此的认识出现了差异。按上述民法理论,由于前一事实婚姻没有法律效力,不具有合法性,自不应受到法律保护,后一婚姻无论是法律婚姻还是事实婚姻都不会构成重叠的婚姻关系。但从刑法的角度,笔者认为前后婚姻均为事实婚姻则可构成重婚。针对此情形不能运用上述民法的判断规则。虽然刑法中的重婚和民法中的重婚二者的根本目的相同,但二者的立法宗旨略有差异,而且各自所调整的对象、范围也不相同,刑法中的重婚其落脚点在于这类行为是否具有需要运用刑法加以调整的程度社会危害性,而民法中的重婚其落脚点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重婚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言,前后婚姻均为事实婚姻,本质上破坏了一夫一妻制,此类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所以笔者认为,此种情形可以构成刑法中的重婚,而站在民法的角度来讨论,即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由于前后事实婚姻没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合法权益需要保护,因此不能构成民法上的重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刑法中的重婚行为时,通常要以民法中的重婚认定规则为基础。民法中的重婚与刑法中的重婚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二者相互对应,共同构筑了保护我国一夫一妻制度的法律屏障。但毕竟民法与刑法的有各自的调整对象和范围,二者分别为独立的部门法,彼此的侧重点有较大差异,刑法中讨论重婚是以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为落脚点,而民法中讨论重婚则以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落脚点,因此在针对前后婚姻都为事实婚姻时,民法和刑法在认定是否构成重婚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针对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事实重婚其主要症结在于一是对事实婚姻概念采狭义意义上的,二是考虑是否构成重婚时,局限于前后的婚姻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三是没有把民事领域中的重婚和刑事领域中的重婚的关系界定清楚。
1994年12月14日最高院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中,明确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事实婚姻,如未做特别声明,是指从婚姻的自然属性或称之为事实层面的角度加以
界定,不涉及它们是否具有法律效力。②1994年12月14日最高院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中,明确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重婚罪定罪处罚。③本文所指的法律婚姻和事实婚姻是从婚姻的自然属性的角度加以界定,不涉及它们是否具有法律效力。④事实层面是指婚姻的自然属性,即男女双方的同居生活的事实状态。价值层面指婚姻的社会属性即男女双方的同居生活,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为社会所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作富.中国刑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711.[2]法律服务时报.2002-10-11.[3]杨大文.婚姻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63.[4]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5]吴爱辉,何霞.论事实婚姻制度的双重矛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6]王洪.婚姻家庭法[M].法律出版社,2003:96.[7]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M].中国检查出版社,2001:242.
第五篇:婚姻与继承法
上了婚姻法这门课,看了《谁说我不在乎》这部电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维权,维护自己的利益。然后在此同时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谁说我不在乎》中讲述了主人公谢雨婷由于一些小事而引发的家庭**的故事。结婚证不翼而飞,没有了结婚证就是非法同居,非法同居就不受法律保护。不受法律保护婚姻和家庭自然就不稳固说散就散,这个谁也管不了。虽然结婚证不过只有那么两张纸可是没有那两张纸,婚姻就没有法律保障,谁也证明不了谁是谁的妻子谁是谁的丈夫。妻子就没有了名分,丈夫就没有了责任。影片中女主人公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出当年结婚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名分,证明自己和丈夫并不是非法同居。我国《婚姻法》规定没有经过婚姻登记的就不能成立婚姻关系,而婚姻关系的最好证明就是结婚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了结婚证就属于非法同居,这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影片中女主人公为了证明合法的夫妻身份,寻找18年前的结婚证未果。男女主人公去民政局补办结婚证,被告知需要双方单位出具证明。单位出具证明之后,被告知需要到结婚登记地的民政部门补办。男女18年前在下放的乡镇登记结婚的,而这个下放地乡镇撤并数次,已经没有当初的乡镇建制,何况即使找到了或向县民政局查询,也无法找到当初的登记材料,最无奈的是证婚人也在数年前死亡。该夫妻准备离婚,被告知无法证明其有效婚姻,所以就无法办理离婚。如此较真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无奈,证明问题在法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特
殊情况下举证责仁倒置。我们认为证明是一种法律上的义务,法律应根据证明能力的大小设置证明义务。显然现实中的法律并非如此,法律面前你没有了证据没有证明问题的工具与手段,剩下的就只有无奈,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来为我证明,没有人会来也没有人能来。
没有结婚证就是非法同居,非法同居就不受法律保护。同样,没有房产证业主对房产的所有权也一样不受法律保护。在没有房产证的日子里,业主住得并不轻松。房产证和结婚证一样重要,就像结婚一样,没有结婚证,谁会承认你的合法身份。同样,没有房产证,不要说你上市再交易,即使租房,人家也要看你的房产证。没有房产证人心理总是不踏实,没证的房子住的不踏实。现在,一些人可能对房产证不在乎,他们认为:没有房产证,只要房子给你住,有什么区别。就像不领结婚证,只要双方没意见,也可以在一起生活,如果你不在意,根本就不会有影响。可是当事情涉及到法律,就不会那么简单明了,不受法律保护和认可的东西,到最后终究会散。没有结婚证,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保证,同样,没有房产证,购房者的权益也得不到保证。当利益与法律联系在一起,法律总是那么强劲有力,将你的利益挡在门外,除非你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的合法性,证明法律是错的你是对的。没有房产证的房子,住着总觉得不踏实,没有问题还好,有问题,谁能保证你的合法权益?没有房产证的房子,如何上市交易?有购房合同,又能咋?正儿八经的买主都不给办房产证,有谁还敢再从你手上买没有房产证的二手房?没有房产证,也许明天就有人通知你,应该搬出去,因为这套房子是开发商抵押给人家的,不服气,找开发商评理去。没有房产证,你就没有合法身份,如果要将房子出租,没有产权证的房子得不到任何法律保障,也就是说你如果碰到一个不付租金的租客,很可能你的房子让他白用。
看到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我深刻感受到她的无助与无奈,就因为没有结婚证,就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就因为拿法律手足无措,把原本温馨的家庭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而且 “战争”还不断升级。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在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受法律的制约,当后果触犯法律那么你就会尝到法律给你的苦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