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

时间:2019-05-14 23: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

第一篇: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提高特种设备检验能力水平的调研报告

━━━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XXX

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目标要求,我带着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提高特种设备检验能力水平的课题,深入基层市特检中心进行调研查找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特检事业科学发展的新途径。科学发展是壮大特检事业的必由之路。结合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本单位工作实际,通过座谈广泛征求意见,调查分析,对市特检中心自组建以来利用三年时间夯实了特检发展基础,确立和实现了四个支撑点,即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精良检验设备支撑,合法检验地位(检验资质)支撑,检验厂地支撑,年检验服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奋斗目标,特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但通过调研看,几年来特检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认真加以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这样,才能使特检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一、制约XX特检事业可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XX市特检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总人数比例偏低。现有在岗人员总数为66人,其中毕业于工科院校对口专业 的17人,通过其它途径取得工科专业技术职称的21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总数38人,占全员的57%。直接从事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19人,占全员的28%,占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50%,其中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气瓶检验检测工作的16人,从事起重机检验检测工作的2人,从事业电梯检验检测工作的1人。以上数据表明,直接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工程技术人员的1/2,占全员的1/4,专业技术人员与单位总人数比例明显偏低,一线检验检测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亟需调整增加。

2、检验检测工作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有缺口。目前特检中心已开展的检验检测范围共6大类42个项目,拟开展的项目2个(车载气瓶的定期和监督检验)。特检中心已经取得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共38人,共中高级1人,中级36人,初级1人。专业职称结构:安全工程专业中级13人,铸造专业中级1人,化工专业中级3人,机械专业中级1人,电气专业高级1人,其它工科类中级18人,初级1人。目前直接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人员专业缺口:机电类专业4人(或机械专业2人,电气专业2人),焊接专业2-3人,化工专业2-3人。以上专业缺口人员亟需招录补齐。

3、专业技术高级人才馈乏。特检中心除1名电气高级工程师以外,无焊接、金属材料、化工等高级专业人员,与特 检工作开展不相适应。

4、整体检验检测技术素质不高。目前已经取得各类检验资格人员总数为49人,占全员的74%。具有检验员资格的32人,占资格人员总数的65%,具有检验师资格的17人,占资格人员总籹的35%。由于检验资格考试考核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竞争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专业技术的积极性不够,动力不足,致使现有人员的检验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检验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检验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检验检测实践经验,难能正确分析判断检测过程中设备的缺陷和存在的隐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检验检测服务工作质量。因此,特检中心整体检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二)单位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单位刚组建三年,老的陈旧制度已经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未能真正实行岗位聘用制,自主用人机制、人员竞争聘用上岗的机制尚未完善,多以领导带领开展、检查指导的方式方法为主推动工作开展。

2、因竞争机制不健全,新的分配制度尚未形成,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和落实,分配与岗位、与业绩和贡献分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3、特种设备行政监察与检验技术机构沟通协调的不够,致使部分检验资源有流失现象。目前,我局对特种设备监管 理体制实行行政监察与检验检测分离的形式。由于特种设备的安装告之审批、检验检测、登记注册、安全监察相互依存又相互交叉,往往因监察人员力量薄弱难能及时到位,使检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检验资源流失。据调查了解,截止2008年10月未,市特检中心已检特种设备1730余名,其中锅炉450台,压力容器480台,起重机230台,电梯240台,灌车330台。除此之外,有部分特种设备漏检。主要原因是行政监察人员少、力量薄弱和个别企业对特检工作重视不够逃避检验等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统计,全市应检而未监检到位的新增的特种设备未经登记注册的和边远地区在用的特种设备占已检设备总数的10%左右,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特种设备尚未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安全,隐患可想而知,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本着市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上述影响特检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综合特检中心全体职工加快特检事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意见,要尽快解决好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是加大对现有人员分层级、分批次地培训再学习提高的力度,制定出人才培训规划,分门别类,确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目标,一方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举办的专业人员学习班系统地进行人员培训;另一方面健全内部学习培训制度,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规范化、经常化,自学与辅导 相结合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并考核,争取在3-5年内特种设备检验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和技术资质迈上一个新台阶。二是通过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引进一批专业对口、资质对等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招聘焊接专业,电气专业,机械专业等技术人才。三是紧跟社会发展,针对企业新上的特种设备上检验手段,及时选配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监检服务到位、优质、高效,全面协调可持续稳步推进检验工作开展,达到科学发展和全面提高特检总体服务能力和效率的目的。四是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结合特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绩考核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彻底打破传统陈旧的 “大锅饭”的劳作分配模式,贯彻执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真正实行岗位聘用新机制,自主用人新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激发职工的积极性,牢固地树立起职工想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的思想。五是进一步协调密切特种设备监察与检验技术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使之达到高度统一。监察是检验的后盾,检验是监察的技术支撑。我们XX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科,目前仅有三名监察人员,很难使量大、面广的特种设备全部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但是,我们要通过培训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监察能力,充分发挥相关科室的配合作用,努力完成量大、面广的监察任务。同时密切监察与特检技术机构的合作关系,合力把监察与特检工作做到位,做出成效来,保证企事业单位 生产安全,社会稳定。六是建立较完善的特种设备数据库,利用微机对特种设备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七是建立完整的特种设备管理体系程序表,程序化为企业和社会传递安全信息,给社会和企业及时提供安全保障感。特种设备受检率相对偏低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尽快提高,特种设备监察能力水平,加大监察力度。二是建立较完善特种设备数据库,使每年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三是建立特种设备监管体系,提前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安全信息,避免使企业造成不必要浪费,让企业真正感受我们的技术服务能力。

总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我们抓住了影响特检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上述整改任务和目标我们要坚决完成好。具体说,关于竞争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整改任务要在2008年12月末前完成;关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动态发展的任务目标要在3-5年内实现,对于强化监察和监检工作整改任务要马上落实,并且要取得实际的安全监察和监检效果。

二00八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篇: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思政教学部党支部 刘东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我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也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就如何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谈点自己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落实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质量意识,坚持走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我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学院跨越式发展规划,明确学院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要选准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面对学院全方位的发展需求,选准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用开放的观念、超常规的措施、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建立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体系,加快思想、制度、专业、教学、科研和后勤等体系建设,形成对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我认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注重内涵建设,树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

学校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按照应用型人才标准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我校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支持和培育“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点、重点建设课程等关键教学建设资源和条件建设。同时,聘任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为建设的主要规划者、组织实施者和责任人,并将获得教学成果奖、承担教改项目、发表高水平教改论文等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条件,引导和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

二、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与时俱进,树立理念

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培养一批拔尖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突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通过人才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思维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和创造潜质。

第二,突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

第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其次,项目驱动,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目的,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落脚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以先进的理念、方案、模式和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提高师资力量,课堂尝试启发式、探究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再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从而吸引到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求,我校集中力量建设了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优势品牌专业,提升与改造了动漫等急需和紧缺专业。我们还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形成了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保证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面对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两个校区办学的新情况,我校从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入手,完善学校网站功能,充分发挥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成绩管理、学生学评教等多个管理系统,使教师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映,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还要进一步统筹教学资源,全面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要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在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规范化的同时,努力构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我校已建成网上学生评教系统,对学生评教的科学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直接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在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师长期的发展。学校在积极构建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根据其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

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我校工作,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作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员,我会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发展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践行科学发展观 引领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 引领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 李德勇

县委、县政府立足江安位于长江上游的区域优势,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沿江经济特色区、打造四川工业先进县”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深入企业,走进农村,广泛地开展了调查研究,更进一步了解了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着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全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75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11人,中级职称4568人。2008年,引进紧缺专业人才65名,急需专业优秀毕业生78名。培养30名拔尖创新人才,300名专业人才,10000余名乡土创业人才。全县现有市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名,县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名;农村优秀人才省级1名,市级6人;主要分布在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畜牧、建筑等行业。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我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初见成效

(一)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加强。全县企业着力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2008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2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个,实现总产值47.5亿元,增加值15.16亿元,实际缴纳税金6631万元,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9家,纳税上千万元企业3家,工业在三产比重中接近40%。

(二)农业沿江特色优势有所体现。我县农业历来具有传统特色优势,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形成了“果、畜、竹”为主的沿江特色产业布局。一是种植业。全县现有水果面积13.06万亩,主要以夏橙为重点。现有竹面积36万亩,竹资源比较丰富。二是养殖业。獭兔产业迅速壮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广泛推广,麻鸭、肉牛、山地鸡等畜禽业发展成效突出。到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0.47亿元,增长14.47%;农业增加值实现12.7亿元,可比增长3.8%。全县特色水果产量9.4万吨,蔬菜产量14.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61.99万头,出栏肉兔130.18万只。畜牧业产值实现10.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 %。全年粮食总产量24.64万吨,同比增长2.9%,获省政府“丰收杯”奖。

(三)科技成果转化初显成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县进一步转变观念,落实配套政策,出台资助政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立了江安县人才开发工作领导组和江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广泛吸收社会人才,充分吸纳人力资源,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产业化专门人才,组织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和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产业化,工作有一定成效。

(四)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基本完善。确立了以科技任务培养和凝聚人才的工作导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全县农村科技信息中心,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以五里村、公平村为首的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建立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县级科技培训基地1个,特色蔬菜基地1个,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基地2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4个、科技示范户1200户。全县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150个,新技术37项,近三年累计组织各类技术培训1000余期,培训人员12.26万人次,其中举办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讲座50期次,培训企业管理骨干、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

(五)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为培育一批懂技术精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技术骨干和创业人才及团队,进一步落实科技奖励经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江安县人才奖励暂行办法》,确保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开发、培养和奖励,推动了我县系列科技项目的实施。其中《复合板的爆炸焊接装置》、《安全低温过渡接头》和《多头双螺杆乙炔发生器》获国家专利,全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工艺技术属国内领先,银触媒分层铺装方法属省内领先,《水稻‘2+1’开厢强化免耕节水栽培技术规范》列入市科技计划项目,县畜牧科技推广中心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也给农民带来了的很大收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一是企业创新技改投入明显不足,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投入不高。二是企业创新产出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发展优势体现得不够。三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工业专利的70%集中在传统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的80%又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位居高端的重大产品几乎没有自主专利和核心技术。

(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大。近年来,我县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但农业农村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仍然存在,重短期效益轻长期积累,重要素投入轻科技投入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依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促进发展的动力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数量不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培养关键在人才,尽管我县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但造就科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力度还不够,人才引进形式比较单一,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数量明显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全县人力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尚未健全,不同部门分别掌握不同类型的人才资源,部门间缺乏组织,缺乏协同,缺乏合作,致使全县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比例相对较低,企业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

(四)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够。我县科技成果转化起步较早,但具有重大原创意义和较大市场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还不多,专利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四、在全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中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1、进一步优化环境。一要开拓创新。用创新的思路谋划江安科技发展,不断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敢于突破过去,善于超越自我。二要善谋大事。着重在工作布局、资源整合、环境营造等方面多动脑筋,进一步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强乡镇、部门、企业的统筹协调工作,建立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工作新格局。三要着眼长远。就是要从注重当前发展向注重谋划长远发展转变,高度重视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四要聚焦重点。就是要找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的突破口,在推进高端产业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规划建设科技平台,打造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真正取得重大突破。

2、进一步优化平台。建立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信息服务、创新成果交流、技术成果交易、技术服务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江安县专业人才供需、重大人才活动、人才政策等信息,满足企业对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规模企业与大学院校、科研部门协作。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展示最新成果提供服务。

3、进一步完善机制。引导企业要多种方式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允许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兼职兼薪,鼓励企业采取购买商业保险、交纳补充养老保险等方式,提高创新人才福利待遇。

4、进一步营造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企业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中的主体意识。大力弘扬先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通过广播电视、《新江安》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对作出较大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全县关心招商,谈论招商,齐心协力抓招商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

1、建立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绿色通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前沿技术及骨干人才信息的了解,建立行业领军人才信息库,按《江安县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暂行办法》,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加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

2、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渠道,加强与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企业与高校、院所的联系,拓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渠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3、加大引进资助力度。进一步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逐步增加人才开发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对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者来江安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资助工作。

(三)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

1、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以创业业绩为主要标准的评价、选拔体系,建立以科技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实践、培养机制,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争取并参加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研究。

2、加强紧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快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每年定期举办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社会培养各类紧缺人才。

3、加强管理人才及团队培养工作。每年定期举办企业高层管理者培训班,企业每年选派管理人员处出学习培训,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现代管理理念及应对各种事务的能力,加快培育能力强、素质高的企业管理团队。

(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组织运行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建设沿江经济特色区,打造四川工业先进县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创新创业人才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的组织运行体系,大力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人才培训机构;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推进技术革新;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前移,实现工业高端化,农业高效化,商业市场化,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五)构筑两大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发展工作上台阶。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就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1、依托阳春工业园,打造工业创新创业平台。阳春工业园区已列入省“1525工程”,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园区,并评为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这标志我县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阳春工业园区是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园区内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一要坚定不移地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土地、交通、水电气、航运、环保等要素保障能力,抓紧建设交通网络、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渣场、自来水厂等公用设施。二要进一步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园区为主体、各部门通力合作”的运作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经费资助、津贴补助等,发动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开创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调动企业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三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更加主动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着力在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按照“一园三区”发展模式,发展氯碱化工企业集群、竹加工企业集群和酒类食品加工企业集群。

2、依托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沿江特色效益农业。按照全县“南竹北橙、沿江蔬菜、全县畜牧”的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古贤坝、大中坝、小坝、牛角坝、阳春坝、麻衣坝、董坝等长江冲积平坝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工农联姻,城乡互动”,积极发展长江两岸“现代高效农业”。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的原则,实施江北“临港现代农业,亲水生态乐园”沿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江安镇、桐梓镇、滥坝、水清、四面山、井口等沿江乡镇的畜禽、粮油、果蔬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二是采取土地入股、农业招商、协会组织、五户一联等农业生产经营新手段,全力以赴推进“吨粮田”、“吨粮土”粮食丰产工程、水果品种改良工程、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优质竹浆基地建设工程、养殖结构调整工程、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等六大工程,积极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继续加大江安镇、怡乐镇、桐梓镇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农业标本示范作用,搞好高产优质水稻、优质杂交高粱的种植推广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示范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农作物品种、规模化蔬菜、园艺和特色水产等领域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攻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进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实施民生科技工程。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科技惠民力度,有利于科技成果惠及大众。结合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加强城乡科技统筹,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转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四篇:践行科学发展观书写发展新诗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 书写发展新诗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张飞

作为一个80年代的青年,可以说,我们有幸能够伴随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更有幸能够参与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历史变迁。

世纪的长河奔腾不息,历史的苍穹云卷云舒,我们经历了一个不平静的2008年,当人们还没有从惊悸中定下心神的时候,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瞬间又席卷全球。然而,就是在这惊涛骇浪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手握手,心相连,攻克一时的艰难,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克难制胜的奇迹。

抗冰雪,中央领导集体指挥若定,用温暖战胜了灾害;地震中,中央领导集体以举国之力,把关爱送到了每一位群众心头,坚定了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也正是在这些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中,中国人民以世人惊叹的毅力,成功主办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岿然不动。在全世界摸索着寻求中国奇迹的答案时,中国人民知道,那就是因为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一个指引着我们奋力前行的科学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即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总结经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臵。

一直以来,作为农业发展基础,服务于“三农”,致力于农业发展的水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想有特色、有实力,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就必须科学发展。水务工作自98年大洪水后又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务工作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如何能又快又好发展呢?从我们水务工作实际来看,坚持科学规划至上、强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实施科学发展的战略,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责任;完善科学发展的机制,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增强干部员工的科学发展能力,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水务事业的发展一是“好”,二是“快”,三要“全面协调”。

要真正实现“好”,我们要向现代水务看齐,按照可持续、水利化的标准实现“好”的发展。努力实现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一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一流的综合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和形象。

要真正实现“快”,就要建立水利设施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水利的资金投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投资机制。

要做到“全面协调”,就要全面深入地进行水利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理顺职能,发挥体制优势,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水与农村水、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体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面前,我们要怎样做呢?我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坚定不移强调科学规划,加强建设力度,积聚发展后劲。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积极应对,重新整合城乡水利设施、水资源,随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农村水利化试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完善、配套现有水利设施,实现有限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实施项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走传统化和精品化为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水务工作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的确,一个人很渺小,声音也很微弱。一件小事很微不足道,效果也很小。但是,当我们人人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每一件小事。那么,科学发展观这个时代最强音就将响彻云霄。当每一人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时,那么,这个声音将是将是最和谐优美的进行曲。

二〇〇九年六月

第五篇: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群文事业大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文化馆根据县委及文化局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活动,重点在深化认识、解决问题、转变观念上下功夫,高标准、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我县群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向县委及文化局党组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领导重视

(一)宣传动员。文化馆在扎实做好各项准备的基础上,及时在科学发展观各阶段活动开始之前召开动员会议,并迅速制定活动方案。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了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动全县群文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建立组织。文化馆从“总体要求”、“中心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专题进行部署,成立了以馆长、支部书记张奎任组长,王冬青、周荣强任副组长,张莹、李芳、耿慧等为成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王冬青任组长,周荣强任副组长,吴晓艳、王倩为成员的活动督导小组,建立专门的督导记录本,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督导。各科室学习情况在馆内进行定期通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抓好学习。馆领导坚持“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和计划,坚持每周一或周五学习和讨论的严格制度,认真学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及最新的文化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政策要求,认真学习了李建国书记、姜大明省长在山东省文化工作建设会议上的讲话、陈勇书记、王可杰县长在县十一届三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等。要求每人记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以保证学习和讨论的质量;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学习或讨论时间,由馆领导临时安排;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学习、讨论的,必须经馆领导批准;公出在外的,要携带学习、讨论任务,保证进度同步。

(四)领导宣讲。按照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文化馆突出抓好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馆领导多次结合工作实际,结合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在本馆内宣讲,与同志们交流,有力的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方法多样

(一)查摆整改。针对基层党员群众及其他密切联系的单位,文化馆发放调查问卷30余份、征求意见表10余份,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对征集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详细填写汇总表。认真研究,合理分工,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形成自查分析材料,详细制定了单位、领导班子及个人整改方案,并在文化馆内部进行公布。通过整改,所征求的意见及建议整改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人民群众满意。

(二)深入调研。文化馆班子成员对热点问题认真调研,撰写了案例剖析材料《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并在省级刊物发表。

(三)召开座谈会。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群文事业大发展”为主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文化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精心谋划具体工作项目,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在座谈中,群众对文化馆近年来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各方面工作的力度,使城区和乡镇群文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三、制度保证

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文化馆制定了一系列制度: 一是学习制度,主要内容如下:坚持准时学习。单位有应急工作耽误学习的,要抽时间补上;个人有特殊情况要事先请假,也要及时补学;学习内容主要是规定的学习篇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李建国同志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淄博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刘慧晏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言》、《桓台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桓台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还要结合文化馆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相关政策;创新学习形式。要采取上党课、交流研讨、集体学习、分散自学等形式,组织全馆人员认真学习规定篇目。同时通过业务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收看专题片等活动,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深化学习效果;严格学习纪律。制定具体的学习配档表,对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做好学习、活动记录。在学习中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做好学习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进行集体交流,集中交流不少于2次。有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习采取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周一集体学习,周四交流学习,其他时间分散自学,重点文章、文件不能只读原文,要反复学,要学深、学透,要利用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等形式交流学习情况和体会。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下载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XX特检专业发展桎酷(X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