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使用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5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其中28例实施一般PICC置管的常规护理并进行健康宣教设为对照组,28例除实施一般的PICC置管护理常规外还进行每周一次的绘画治疗及心理疏导、个体干预和病室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设为研究组,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53.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3.5%(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6.4%对照组7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整个化疗过程提供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白血病患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leukemia children who us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Method:Picking 56?leukemia childrenwithPICC catheterin our hospitalfrom July 2013 to January 2015as research objects.The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with 28 cases each.We carried outgeneral PICC catheter routine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for 28 cases,and made them?the control group.To be compared,the othergroup wasaddedweekly drawing therap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individual intervention and follow-up ward nursing interventions.Therefore the?clinical effects could be analyzed and compared obviously.Resul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5%(15 cases)while the other group was 3.5%(1 case).So it’s apparently that the m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 patient can get,the less chance he will suffer the complications.In the meantim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group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y 96.4% over 71.4%.Two groups of data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 < 0.05)Conclusion: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using PICC,providing better venous channel in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which is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in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Children with leukemia PICC Complications Nursing Intervention
联合化疗是白血病患儿主要的治疗手段,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减少患儿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达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程顺利的目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聚氨基甲酸乙酯为材料,属于长期留置导管,顺应性与组织兼容性良好,目前已成为化疗患儿长期营养支持及化疗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因安全性高、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而应用广泛[1]。但因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发生明显抑制,血小板与白细胞明显减少,容易出血与感染,在应用PICC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2]。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我科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临床上给予护理干预,最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显著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56例白血病化疗患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家长均已了解治疗用药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安排。对照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1.5~14岁,平均年龄(6.7±3.4)岁;研究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5~13岁,平均年龄(6.4±3.6)岁。排除药物过敏史及精神意识模糊患者,同时排除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者。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导管堵塞:输入浓度比较高的药品及血制品后要及时利用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冲管。针对需连续3天治疗的患者要保证每隔8h进行冲管一次,从而保证管道的通畅。对于无需连续应用置管的患儿应每周进行冲管同时更换肝素帽。在导管中尽量不抽血;静脉炎:穿刺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取合适血管大小的导管行穿刺。同时护理人员操作时手法应保持轻柔,防止损伤血管。置管后协助患者进行手指屈伸锻炼,选择透气性强的透明贴贴在穿刺处附近。告知患儿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不用置管手臂提举重物,防止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感染:确保置管时做到完全无菌操作,另外在置管后一天内护理人员必须为患儿换药,以后每周换药1次,叮嘱患儿不要随意撕开置管处贴膜,必须保证穿刺处清洁干燥。一旦穿刺部位发生发红现象或者出汗较多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增加换药次数。同时在换药时可涂抹适量抗生素软膏于穿刺部位。化疗结束后应及时拔出置管并行细菌培养。感染严重的患者应立刻拔出导管并利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每日换药直到脓处恢复。基于对照组采用护理措施基础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研究者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绘画治疗及心理疏导,由于患儿及家属对PICC置管不了解,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恐惧、担心的心理,置管前1-2周安排患儿参加绘画课程,根据患儿的绘画了解患儿的心理,再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通过转移、放松等心理调节方法减轻患儿恐惧及担忧,提高患儿置管前、后、日常使用及维护的依从性,从而减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个体干预法:对患儿加强健康教育,由接受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对置管的患儿入院开始至出院制定PICC健康教育手册并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置管前给予血管条件及穿刺部位的评估已选择更加合适的穿刺静脉,保证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帮助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根据不同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为患者制定PICC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手册,包括置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置管后的常规维护方法以及置管期间的生活指导等并亲自指导患者练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3] 3,病室随访:对出院后仍留置导管的患儿及家属进行培训,使其达到观察PICC不良反应的基本护理能力如有发红、皮疹等任何异常立即来病房处理,并讲解PICC置管的护理措施如淋浴时PICC导管末端用保鲜膜保护,并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比较,包括堵管、静脉炎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的治疗总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讨论
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优点很多,为该病的化疗患儿提供了有效、方便的静脉通路[4]。但因白血病化疗患者易感染、出血、形成血栓,应用PICC中易出现并发症,在并发症中防治有其特殊性。
近几年来,各种血液病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因身体因素需要反复输液,注射刺激性药物,无法耐受反复的外周静脉穿刺,仅由浅表皮肤注射药物效果并不佳。临床上目前针对此现象逐渐广泛使用PICC管,该器械可以直接使反复输液次数减少,缓解刺激药物刺激血管。伴随广泛应用PICC导管,患者能在当地医院直接带管进行治疗,不仅方便患者与家属,还能定期维护导管,但因病人维护导管知识比较缺乏容易发生感染与置管移位脱出等症状。同时可能因在置管时有些操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者药物本身造成堵管较易堵塞导管,所以分析PICC置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儿化疗中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途径,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对PICC引发的并发症实施护理干预,应合理选择导管与静脉,日常维护与置管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提高PICC导管使用安全性,延长置管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颉.肿瘤患者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微创医学,2010,5(2):186-187.[2] 吴娟,许慧芬,单君.ICU患者输注静脉营养液时PICC导管堵赛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48-1749.[3]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2,26.[4]李蓉梅,袁玲,吴玲,等.PICC患者置管期间的管理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36-437.
第二篇: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 要】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 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关键词】 并发症 原因 护理措施
前言
目前对于肿瘤治疗,静脉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大多肿瘤患者需进行多个周期的规律疗程,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而化疗药物常常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使用适宜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化疗药[1]。虽然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临床应用。但是PICC置管后常出现相应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PICC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我科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52岁;PICC留置时间8~130d,平均79d。选取穿刺部位:贵要静脉78例,头静脉30例,肘正中静脉12例。并且排除皮肤不完整的患者、血液系统存在问题患者、自身皮肤出现感染的患者。
1.2 所有肿瘤患者均在化疗当天或者化疗前 2~3d,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行 PICC置管。所有的操作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静脉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保留合适的导管长度。穿刺完成后常规照射X射线,如果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即视为置管成功。结果
PICC 置管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2.50%)、穿刺部位渗血1例(0.83%)、穿刺部位感染1例(0.83%)、静脉血栓2例(1.67%)、导管脱出2例(1.67%)、导管破损漏液1例(0.83%)、静脉炎l 例(0.83%)。讨论
3.1 PICC导管堵塞
3.1.1 原因:导管堵塞是 PICC 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等引发。血栓性堵塞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封管时机导致血液逆流瘀滞在管腔内形成血栓所致。
3.1.2 护理措施:(1)每次输液完毕应用专业的封管技术,加大封管液冲管的用量和控制液体的pH值可预防导管堵塞。目前研究表明采用正压封管、脉冲式冲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2)输液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过度扭曲,折弯。
3.2 穿刺部位渗血
3.2.1 原因 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医护人员错误的穿刺方式、异常的凝血机制、导管多次进出穿部位等原因都可造成穿刺点出血。再就是穿刺后止血压迫方式不对或时间过短。
3.2.2 护理措施:全面检查包括凝血机制、肝功能等,如有有异常,不得进行穿刺;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要视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而定,穿刺后对穿刺点压迫 10~15min,穿刺侧肢体至少制动1d。
3.3 穿刺部位感染
3.3.1 原因 进行PICC置管时,深静脉置管就成为机体与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操作及维护导管时如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将导致皮肤细菌沿导管侵入血流致使导管发生相关感染。
3.3.2 护理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有潮湿或者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换药时用碘伏扩大消毒范围。怀疑有感染,抽血进行血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PICC置管。
3.4 静脉血栓
3.4.1 原因 目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中含有癌性促凝因子,导致患者的血液保持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导管血栓。在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穿刺、送管、留 置导管对血管的损伤、置管引起的血流淤滞等综合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3.4.2 护理措施 行PICC置管前常规进行动静脉彩超评估,并在B超的引导下置管。患者诉置管肢体有麻木、肿胀、温度及感觉异常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应尽量发现血栓症状,早期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3.5 导管脱出
3.5.1 原因 患者意识不清、烦躁自行拔出导管、缝线断裂、导管固定不当、活动不当及其他意外情况。
3.5.2 护理措施 应妥善稳定固定导管,烦躁、意识不清者需给予镇静剂并加约束和加强陪护,防止自行拔管,每次更换敷料时应自上而下打开敷料,置管后要做好导管长度记录,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3.6 导管破损漏液
PICC导管冲管或封管时选择合适大小注射器,不可大力冲管或封管,应采用脉冲式适当压力冲、封管。再者不要将胶布直接黏在导管表面,换药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剪刀。置管开始应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加强导管固定,教会患者观察导管外露的刻度的方法,早发现早报告医护人员。小结
PICC 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使用安全,即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有效减少了小静脉输注毒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2]。但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应并发症,若医护人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实行规范化的导管维护,全面评估患者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掌握熟练的操作置管技术,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英,胡庆新等.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和护理实践[J].四川医学,2015,36(8): 1183-1184.[2] 史冬妮 田丽 田丹 张珊珊.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 274-275.作者简介:廖梅文,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黄冈
职称:护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妇科肿瘤护理 科室:肿瘤科四病区
第三篇:48例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48例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摘要: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到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内科现在常见操作技术,可有效保护肿瘤患者的浅静脉,便于持续静脉用药及时化疗的开展等。同时其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等优点,因此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1]。
关键词:常规护理;并发症处理长期留置PICC仍然不可避免的有诸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近2年来我科对PICC置管后的48例患者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置管后的护理工作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7月~2014年3月对我科住院的患者进行PICC置管化疗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9~68岁,置管时间为15~96d平均56.5d,40例一次置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8%,8例因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改对侧重新穿刺置人。
1.2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5FR导管及穿刺包一套。操作前嘱患者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先测出所需导管长度,一般是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左侧置管还要加2~3cm,并修剪好尺寸,一般首选肘部贵要静脉,因为其短直且静脉瓣少,其次是正中静脉,再是头静脉。所以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修剪好尺寸的PICC导管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并妥善固定,导管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中经贵要静脉穿刺30例,正中静脉穿刺4例,头静脉穿刺14例。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PICC是新开展的技术,置管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及必要性,注意事项,告之PICC优点,缺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可请患者到已置管患者处询问相关情况,实实在在看到置管带来的方便,消除患者顾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主动签署置管同意书。同时详细评估病情,排除置管禁忌症,查看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凝血功能。
1.3.2术中护理置管室每天用0.5%含氯消毒剂拖地两遍,保持室内桌面清洁干燥。置管室温度保持在22~25℃,穿刺过程主动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以防紧张而使血管痉挛,当导管进入患者肩部时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免导管进入颈内静脉。遇到阻力时可用注射器脉冲生理盐水或改变手臂方位,不可强行送管。
1.3.3术后护理置管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覆盖无菌纱布,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用2块纱布在贴膜外穿刺口处再用胶布加压固定,嘱患者用指压穿刺点30min,然后去除贴膜外纱布,再拍胸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24h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硬结及体温变化。告知患者限制置管上肢活动,避免外展屈肘。置管术后换药1次/d,连续3d,后视季节更换1~2次/w。出汗,弄湿敷料或穿刺口渗血过多应随时更换,更换敷料时应从下往上轻撕揭敷料,防导管脱出。患者出院时强调带好维护手册定期来院维护,以便动态地观察置管后情况,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4并发症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及处理体会
1.4.1静脉回血3例患者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置管2~3w后都出现PICC导管内回血。由于锁骨下静相对于上腔静脉静脉管腔较小,静脉压较高,回血机率较高,使用正压接头优于肝素帽,特别是有治疗间歇期,嘱患者2d来医院冲管1次,并给予喜疗妥涂擦和湿热敷肩部,2次/d,可有效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但是当出现肩部胀痛时,说明锁骨下静脉功能下降,就要及时拔管。
1.4.2导管内感染患者突然发生体温升高等征象,诊断感染类型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进行判定。2例患者在置管后1月后连续2次出现输液后寒颤、高热,体温在39℃以上,经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好转。
1.4.3局部感染 1例出现穿刺口红肿热痛,2例出现穿刺口有黄色分泌物并有刺痛感。原因是患者未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导管维护,且擅自延长维护时间。我科处理时,先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穿刺口用庆大霉素清洗,当穿刺口流液时用雷伏诺尔液纱布覆盖,再覆盖小方纱;当穿刺口红肿或是刺痛时在局部涂百多邦软膏,上面覆盖小方纱。换药1次/d,连续3~4d,好转后按常规换药
1.4.4胸前区不适1例患者在置管后1d后出现胸闷不适,查看X光片,导管尖端位于第7胸椎下,可能是导管插入过深,到达右心房内所致,即给予拔出导管1.5cm,患者不适感消失.
1.4.5敷料过敏2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伴有皮肤破损,我院现在使用的是透气性胶布,大部分患者无不良反应,当出现过敏时,可试用3L公司出产的伤口敷贴,这种中间是棉的,刺激性小,缺点是不透明,无法看到外露导管情况,可缩短换药时间,以便更好维护导管及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情况。
1.4.6手臂水肿1例患者置管后4月出现置管侧手臂肿胀,局部皮肤无发红,无体温升高,手臂经常处于低垂位放置。通过抬高手臂位置,患者肿胀的手慢慢减退.2结论
PICC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操作,其操作程序和步骤比较特殊,所以要求临床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要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有效的处理,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艺,王翊,姜秀文,等.1101 例肿瘤患者行PICC 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40-1141.[2]?P妙芬.健康教育在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07).编辑/孙杰
第四篇:PICC置管的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的静脉,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学药物对血管刺激、插管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所有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其操作安全、可有效方便维护、创伤性小、降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若想置管有效时间长及留置成功,采取积极有效、高效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PICC、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市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男患者4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包括21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3例胃癌患者、4例急性坏死性炎症的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依据其自身情况保留置管时间在3~60天不等,平均保留PICC时间为30天。(2)方法
穿此前准备好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溶液500ml、20ml注射器、透明敷贴、皮肤消毒液、抗过敏无菌胶布、皮尺、止血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弹力或自粘绷带。评估并选择静脉:常在肘部,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为顺序选择。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采取平仰卧位、暴露穿刺区域、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确定穿刺点并测量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根据上臂皮肤及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点,皮肤完整、静脉弹性佳时易于穿刺成功。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长度即为预置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如将此长度减去2cm,即为达锁骨下静脉的长度。在肘窝9cm处测双臂臂围并记录,然后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且每次消毒方向与上次相反,待干,建立无菌区以防感染。预冲导管,系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方向位于穿刺部位),穿刺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进针,见血后立即放低穿刺针以减少穿刺角度,再推进少许,以保持插管鞘留在血管腔内不易脱出。松开止血带,右手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左手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并用拇指固定,再用左手按压并固定插管鞘上方的静脉以减少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再缓慢送管,抽回血,撤出插管鞘及支持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冲封管后固定,再进行X-线确认,记录相关信息于PICC维护单护理病历中,后进行导管维护,并告知家属导管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70例患者,3例出现导管异位,1例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优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PICC置管以取得病人理解和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里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选择穿刺部位。
3.2 置管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暴露需要充分,在置管中安抚患者情绪,嘱咐其不要紧张,放轻松,在置管中不要活动。对于浮躁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3.3 置管后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能有效的维护导管、方便,以便减轻病人痛苦。穿刺后24小时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末鞘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拍片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24小时内第一次更换敷料。参血较多时用明胶海绵减少穿刺部位渗血以预防感染,抬高置管侧肢体并指导握掌运动以预防置管侧肢体肿胀,严密观察PICC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或硬结,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置管24小时后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更换频率。被污染、出汗多、潮湿、松劲时应及时更换,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禁牵动导管,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至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粘于导管上。严格交接班,观察PICC置管置入深度,维护日期及输液接头,肝素帽是否牢固,并用PICC维护贴写明置入深度、维护日期,贴于患者床头,以便维护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基本情况。PICC导管每周维护1~次,患者携带PICC维护本及时有效的维护消毒,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及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当敷料出现卷边或者潮湿时及时更换。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给药前,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给药后,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稀释肝素液3~5ml,正压封管,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药,不可暴力冲管,勿用注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输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再接其他输液,拔出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拔管。3.4 置管后宜教护理
病人置入PICC导管后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洗漱、开车、写字等,带着PICC导管的半臂适当抬高,避免提过重的物品,避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持重锻炼、跳绳、打球,肩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大范围活动。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方式。淋浴钱用塑料保鲜膜环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粘紧,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女式丝袜改装成袖套或网套式保护在置管处,课防止穿脱衣时不慎将导管带出,先出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袖口不宜过紧;置管侧手臂避免测量血压,适当进行手臂活动,如抬举等,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4.并发症护理
4.1 穿刺点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换药时清洁穿刺点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敷贴,避免使用具有残留胶的敷贴。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加强换药,使用透气性的棉质敷料,尽量排出局部分泌物,必要时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2 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要轻柔,匀速送管,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握拳、松拳等。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4次,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若处理3天未见好或更严重,应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次部位输注液体。4.3 导管阻塞
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输血、脂肪乳剂等均可是导管阻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如发生导管阻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去除肝素帽,接肝素盐水的三通,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次通道,将盛有每毫升生理盐水125n肝素钠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供助负压作用使肝素液进入,20~30分钟后回抽,如此反复,若还不通畅,可使用5000n/ml的尿激酶,仍不通者考虑拔管,不能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4.4 静脉血栓
依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规格的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患肢应抬高、制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导管情况、血栓类型综合评估。遵医嘱拔管,拔管时,导管未推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4.5 导管异位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诊疗中断,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即可有效组织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拧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边送入导管,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准确修剪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送管,注意抽回血,有异常及时处理。4.6 导管断裂
分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果导管尖端以移位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7 空气栓塞
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穿刺侧肢低于心脏水平,在呼吸状态时置管,导管连接处固定良好,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5.讨论
PICC的治疗技术的引入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医治的同时要求更好的专业化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更好、更经济的服务于大众。根据资料显示,PICC置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内心对用药的恐惧。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减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有效输液提供依据。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掌握PICC置管及换药的操作程序,有高度责任心,合理有 效角度冲管及固定,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宜教导管的维护,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两者的和谐融洽。
6.参考文献
吴淑华,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11.13:153~156 张海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内科医师 2095-7165(2015)14-092-01 周海燕、郭惠玲等127例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17):253~254 姜宏春、于文婷,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体会【J】,预防医学 2013,03(01):367
第五篇:PICC置管并发症及其处理进展 2
PICC置管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摘要
目前关于PICC置管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皮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导管感染,导管断裂,血栓形成等。主要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主要是选择合适的血管及部位,使用某些药物后正确封管,定期换药和封管,正确的封管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活动指导,循证护理等。
关键词
PICC;并发症;处理
引言:
目的:阐述PICC置管的并发症类型,提出如何处理相应的并发症状和如何预防这类型的并发症。
PICC也称作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多适用于病程长、合并多种疾病及长期需输液治疗的患者[1]。由于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已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和长期需要输液患者。
尽管PICC优点很多,但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与管道相关的安全问题,如:导管堵塞、感染、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断裂等,可直接导致PICC终止使用,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留管时间,2010—2013年,很多研究论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也及时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提高了患者导管的使用期限,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并发症
1.1 机械性静脉炎
1.1.1 原因分析: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属无菌性炎症,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的静脉炎症反应,血液凝固作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所致[2]。其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导管型号与血管大小不相宜。导管刺激血管内膜;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组织相容性差;导管外壁粘附了手套上的滑石粉;血管条件太差,如外周血管已输注过化疗药物;置管侧手臂负重过重或活动过度等。发生时间为术后2—30d,多数发生在术后1周内;所有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置管静脉都不同程度出现红、肿、热、痛、条索状改变,臂围增粗。
1.1.2 预防与处理措 预防: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护士应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提倡早期置管,避免放、化疗所致静脉损伤后再行置管[3]。
处理:①停止该处输液,抬高穿刺侧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②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3次/d,30 min/次。局部疼痛者,用2%利多卡因100 nag+50%硫酸镁10 IIll+地塞米松5 mg湿敷,3次/d。③对I度PICC机械性静脉炎者给予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涂,对Ⅱ、Ⅲ度PICC机械性静脉炎者可外涂湿润烧伤膏或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并配合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以促进水肿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④指导病人进行穿刺侧肢体适当活动,如手指的屈伸锻炼和腕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回流[4]。
1.2导管堵塞
临床中PICC堵管通常有血栓性堵管和非血栓性堵管两种[5],药物性堵管属于非血栓性堵管,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堵管,通常发生该类堵管后均需拔出PICC,该方法不但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需要再次进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1.2.1 药物性性堵管
原因分析:盐酸伊立替康为酸性药物,而5-氟尿嘧啶属于碱性药物,二者同时输入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类沉淀[6]。
预防:管内瓣膜损坏的患者建议其使用正压接头替代肝素帽,或改用肝素钠盐水溶液封管。嘱咐患者若发现导管及肝素帽内有血液返流,及时到医院冲管。
处理:该导管有再次被疏通的可能性,其中盐酸伊立替康的辅料为乳酸和甘露醇,5-氟尿嘧啶的辅料为NaOH和依地酸二钠,经过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采用NaHCO,溶液进行疏通,即尝试用NaHCO,与生成物中的cl一进行反应,使之生成更易溶于水的NaC1,最终使生成的难溶盐分解掉。
1.2.2 一般性堵管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未按时封管,封管技术不正确,封管液选择不当,输血、血浆、脂肪乳剂等可使导管堵塞的可能性增加,导管弯曲、曲折或长期不输液,导管长期留置于血管中对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机械性的刺激,患者的血液呈高凝 状态,患者胸腔内压力改变如剧烈咳嗽等[7]。
预防:加强导管维护知识的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维护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培训,要求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采用脉冲式封管法(SAS),即在输液前先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s),再接治疗用药(A),输液结束后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s)。输液治疗时每周需进行导管维护,更换肝素帽,冲管1次,可减少导管堵塞,延长导管保留时间。正压可来福接头拔针时可产生正压,为防止血液回流,一定使可来福接头的白色矽质帽自动弹回原位。置管患者最好使用正压接头,以保证管腔内正压,减少了血液回流[8]。
处理:发生导管堵塞,先摄X线片排除导管异位、扭曲、折叠等相关因素后,切忌用力推注,以防血栓脱落导致其他脏器的栓塞。应及时查找原因,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9]。为避免导管损坏不可暴力冲管。另外也可以采取堵管溶栓的办 法令导管通畅[10]。
1.3穿刺点渗血
原因分析:局部渗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穿刺后24 h之内,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活动过度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特别是肝癌,或者其他器官的癌症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常伴有凝血机制异常,穿刺时角度大,穿刺的技巧掌握不佳,穿刺时血管损伤,穿刺后未有效压迫止血,穿刺后肢体过度活动,穿刺针粗细不合适等[11][12]。
预防:医护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水肿的表现,触摸患者的穿刺点有无疼痛、硬结。
处理:穿刺前应该准确选择与患者血管相适应的导管和穿刺针;检查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功能,如有异常要避免置管或及时通知医生;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当导管进入患者肩部时,让其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向肩部以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当导管送入预定长度,拔出插管鞘时,应该迅速在局部按压止血,按压的时间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而定,有出血倾向者应压迫穿刺点≥10min,24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如果置管1~2 d有少量渗血视为正常现象,需要及时更换敷料。
1.4 PICC导管针眼处的炎性反应
原因分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物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在炎症过程一般病变的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病变的后期以增生为主.依其病程经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类[13]。: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针眼处周围出现红、肿及不同程度的压痛,或伴有脓性分泌物。(2)全身表现。高热、寒战、发汗、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即为导管相关性败血症[14]。
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规范更换贴膜流程;(3)穿刺点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置管24 h内在穿刺点上方置无菌小纱布或明胶海绵吸收渗血,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4)更换贴膜时选择吸收分泌物的粘贴伤口敷料(海纯)贴于穿刺针眼,有助于使穿刺点保持干燥,防止、控制炎性反应的发展同时促进 炎性修复;(5)每周l一2次更换导管贴膜,消毒范围要大于贴膜范围并严格消毒皮肤及导管;(6)连续有效记录《PICC导管维护记录本》,记录更换敷料时间、穿刺针眼、贴膜内皮肤等情况;(7)如贴膜松动、卷曲、潮湿、污染、脱落或危及导管时,需即时更换,防导管脱出及感染的发生;(8)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5、P1CC管道断裂所引起的漏液
原因分析: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因处理堵管而引起导管漏液是主要原因之一[15]。溶栓或冲管时注射器用力过度导致导管内部局部压力增大而导管断裂。
预防:(1)封管方法正确保持正压、液体小量快速、用力匀速封管;(2)避免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输血、抽血等丽引起导管破损;(3)避免输液时肘部弯曲使液体对局部导管压力增大,随着导管使用时间的延长丽增加导管破损的几率;(4)避免置管肢体剧烈运动、肘关节频繁屈曲、负重超出3 kg等以防因过度牵拉导管而引起导管的断裂[16]。
处理:当发生导管破裂漏液时,输注生理盐水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由体外导管向体内导管)循序排查漏液位置,在无菌操作下离破裂点0.5—1 cm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的长度。但要保证导管前端在上腔静脉的位置,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
1.6导管脱出
原因分析:导致导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有[ 17]:患者缺乏自我维护意识,频繁活动患侧手臂、过度牵拉导致导管部分脱出;敷贴固定不正确,导致导管固 定不牢固,而引起导管部分脱出;患者出汗多,敷贴失去黏性,未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导致导管随患者身体活动而部分滑出体外。
预防: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倒“L”型固定,导管接头处不打折、扭曲,并加用白色固定翼,防止导管自由进出体内;避免高压注射、暴力冲管;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防范意识;相关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责任心[18]。
处理:一旦发现导管脱移或漂出,应根据情况处理。加强导管固定,注意并记录导管在体外的刻度;敷料潮湿要及时更换(从远心端向近心断方向揭掉);置管侧手臂不要提重物[19]。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PICC,有很好的效果[20]。1.7导管移位
原因分析:PICC导管移位是指在置管过程中,导管前端未进入中心静脉,误进入颈内静脉或滞留在外周静脉,或置管后因患者肢体频繁活动,使导管漂浮到颈内静脉。常移位至奇静脉、胸廓内静脉、胸外侧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21]。国外文献报道导管移位发生率为4%~38%,国内移位发生率为3.7%-6.7%。导管移位不仅造成患者疼痛不适而且还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22],这致使导管失去临床应用价值和导管自身价值。
预防:(1)正确掌握置管肢体血管解剖位置。在患者条件允许时,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较长且弯啮,插管时难度大,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其次,选择头臂静脉,它由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合成。头静脉特点前粗后细,且进入无名静脉时角度较小,高低起伏,静脉瓣多,易造成导管反折。锁骨下静脉自第l肋外侧缘续于腋静脉。上腔静脉是在右侧第l胸肋结合处后方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汇合而成,至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注入右心房峄[23]。(2)穿刺术后健康宣教避免移位。文献报道置管上肢外展后伸完全可以将导管末端牵拉至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会合处,进而移位至颈静脉[24]。因此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嘱患者置管肢体避免频繁活动,不做外展、高举等动作;患肢负重也不超过日常生活负重量;防止便秘;及时治疗慢性咳嗽避免上腔静脉压力增大,造成导管自发性移位[25]。
处理:PICC导管移位后复位措施:按照PICC导管置管的方法及要求进行复位,也可借助B超监视下进行复位。复位过程:(1)将换药室清理干净,紫外线消毒30min;(2)将置管肢体消毒半径为10 cm;(3)取下正压接头,连接20“生理盐水注射器;(4)揭去固定贴膜,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进行3次导管以及皮肤的消毒;(5)将导管缓缓拔出至左锁骨下静脉内1/3处,或拔至移位的长度;(6)2人合作,配合者在脉j申1次的同时,操作者送1次导管,直到送至上腔静脉长度为止;(7)脉冲20ral生理盐水,如患者颈部、心前区无不适感给予固定导管;(8)拍胸片确定导管前端位置;(9)嘱患者遵医嘱口服抗生素。严密监测体温变化。如复位不能达到正确的位置,则应拔除移位导管重新选择静脉(或另侧肢体)进行置管[26]。
1.8导管感染
原因分析:治疗后白细胞降低,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出院以后导管维护质量缺乏有效、连续的监管,更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患者发生的导管感染都为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硬结、疼痛,严重者渗液、流脓。预防: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和留在体外的导管,置管后定期换药(每4—7日一次),及时检杳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更换敷贴。患者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方法:先用一块2cm x 2cm无菌小方纱覆盖针眼,再用透明敷料覆盖,使其既不直接按触针眼又易于观察,可有效预防感染[27]。
处理:管留置期间,如出现局部感染,取局部分泌物培养,用2%碘酊湿敷,配合局部理疗。如出现寒颤、高热,排除其它感染源后,抽取血培养,及时拔管并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遵医嘱选用敏感抗生素,作好观察记录[28]。
1.9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形成血栓的原因主要与血管壁受损或血液高凝状态、炎性反应、血流速度减慢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患者蛋白s水平、蛋白c水平、抗凝血酶原下降或缺乏,降低了抗凝活性[29]而形成了血栓。通过肘部静脉行PICC穿刺,血管内留置导管,可导致穿刺肢血流缓慢,同时在穿刺和送管过程中,可使静脉内膜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的材料、导管直径也与血栓形成相关[30]。
预防:置管后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外展、旋转运动,防止血管内壁机械性刺激[31]。在输液或睡眠时,避免长时问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如置管侧肢体出现肿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因患者入睡后血流速度较慢可诱发血栓形成,可嘱患者晚睡前喝一杯温开水,可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如血栓形成,应抬高患肢20一30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患肢制动,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禁忌在患肢输液和静 脉注射;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等肺栓塞症状;不可用力冲管,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处理:发现液体速度变慢时,及时用负压溶栓并抽出液体,切勿用力将液体推入血管,以免造成栓子脱落进入体内,导致重要脏器栓塞。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 d,抬高患肢20。~30。(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
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温度保持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以免栓子脱落[32],引起肺栓塞。
2、讨论
PICC置管技术在各地已广泛开展,置管患者带管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效果直接影响到PICC的使用寿命,乃至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开设PICC护理门诊,建立一个专业的护理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PICC门诊的坐诊护士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及娴熟的专科技能,熟悉各种品牌的中心静脉导管,对于各厂家的PICC导管的优缺点、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了如指掌。通过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与全程的质量监控,降低出院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我觉得对PICC置管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是降低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置管前患者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包括:PICC对身体有无妨碍、PICC的优缺 点、PICC对血管有无损伤。置管后患者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包括:PICC怎样妥善保护、PICC长期留置对身体有无影响、PICC患者的运动方式。出院后患者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包括:日常导管的护理、日常保护措施、生活注意事项。根据上述调查结果[33],采取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主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置管 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出院后的各种自我护理方法,如日常导管的护理、日常保护措施、生活注意事项等,并详细介绍自我护理的具体措施。对于不能理解者,还可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进行培训,使患者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患者对置管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统健康宣教能明显促进患者对置管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参考文献
1、王增英,焦月新,彭金莲,等.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8):1000~1002
2、范爱飞、李九群、丁小容、贾宏、吴清香;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年5月第29卷第5期
3.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 第 15 卷 第 2 期(总第112期)
4、邱惠玉、曾雪梅、丁少冰、傅海霞;PICC应用于化疗患者过程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年5月第29卷第5期
5、赵秋菲,张东琳,刘洋,等.1例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未发生堵管 的护理.全科护理,2010,8(3):691.
6、刘雪融朱秋明 PICC药物堵管的原因分析及疏通方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5月第28卷第15期
7、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平2012年11月21日第28卷第33期
8、徐义凤.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护理实践与 研究,2009,6(18):57—5 8_
9、白血病患者PICC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朱凌 侯雪琴 李红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年11月28日第27卷第33期
10、吴冬冰,张丙忠,陈岱佳,等.PICC带管出院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97~98
11、宋葵,戴雪松.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中华护 理杂志,2007,42(8):742.
12、沈少萍.PICC置管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1.、解敏君,陈芳,邢晓菡.PICC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对 策.护理学报,2010,17(3):71-72.
14、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7卷33期杨明玉綦菊萍王媛梅丽娜范维赵丹王景佳王林徐静
15、陈茜,炅明珑,朱丽.1例PICC拔管时体内断管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报,2010,17(14):62-63.
16、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等.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一lllO.
17、陈萍,吴桂梅,黄和平.PICC 导管部分脱出原因分析与护 理对策[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1-112.18、艳红。张海英.陈小琼,等.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8.12(43):1109一1110.
19、国家护理学杂志 2012.6第31卷第6期
20、刘莉.彭敏。周晓琼.巧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H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583.
21、姚远兵.王卓,胡晋红.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药学服务与 研究,2006,6(3):226-229.
22、Rose A.Oneology nming aecreta.Elsevier Science Health,2001: 117.129.
23、乇岩,乙苏北,康娜,等.1例P1CC导管2次异位的护理.护理 研究,2008,22(14):1292.
24、张秋艳.PICC置臀过袢中导管异位的预防.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55-56.
25、肖彩琼,李秋梅.范仃英,等.P1CC置管两种封管液对预防静 脉m栓的财比研究.伞科护理.2007,5(4):I.2.
26、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7卷33期杨明玉綦菊萍王媛梅丽娜范维赵丹王景佳王林徐静
27、李黎,任敏,崔晋予.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24(4):38—39.
28、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1月第25卷第21期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29、袁会平.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22):3159~3160.30、医药医学杂志 2012年5月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31、Anthony W,Allen MD,Jocelyn I,et a1.Venous throm bosis associ 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eathetem[J]. Joumal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0,11(4):1309—1314.
32、天方,张振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研究[J].护士进修 杂志,2005。19(2)z165—166.
33、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年l0月21日第28卷第30期 郭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