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时间:2019-05-15 02: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第一篇: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2月份业务学习时间:2013.2.主讲人:李传霞

题目:PICC 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一.PICC置管方法

1.物品准备 皮尺、止血带、无菌手套、PICC导管包(德国贝朗公司生 产、棉签、碘伏、生理盐水、5mL、20mL注射器各 1付、敷贴 1张、弹 力绷带 1个等。

2.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 首选鹰嘴上 4cm~6cm贵要静脉 , 次为肘正中静 脉、头静脉。

3.操作步骤 ①测量置管长度 :嘱病人平卧 , 上臂外展 90°, 测量穿刺点到胸 锁关节下第 2或第 3肋间的长度即为置入的长度。②建立无菌区 , 打开PI CC导管包 , 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与连接器 , 消毒穿刺部位 , 范围以穿刺点为 中心 , 直径 20cm , 消毒 3遍。③穿刺与置管 :穿刺回血后将可撕裂鞘一起向 前送 , 直到可撕裂鞘很好地处于血管内 , 沿可撕裂鞘送入导管;嘱病人头偏向 穿刺侧 , 以防导管进入颈内静脉 , 将导管推送至预定位置 , 拉出导丝 , 用注射 器连接导管尾端抽回血 , 见回血后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 导管尾端 接正压接头 , 固定导管。③常规X线检查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 记录术中情况 和导管置入的长度。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解释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 , 告知置管过程中配合要 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等 , 取得患者理解与合作。置管后告知患 者在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置管 , 避免过度牵拉将置管拽出 , 对于意识不清的 患者应加强看护 , 必要时给予双上肢约束 , 防止自行拔管。

2.病情观察 :置管后 24h 内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硬结 , 如发现患者局部渗血较多 , 可用冰袋加压冷敷 3~5min, 一般多可止血 , 同时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 , 判断有无出血、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3.局部皮肤的护理 :按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护理。每日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 , 观察局部有无疼痛、肿胀、发红等感染迹象 ,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每 周更换敷贴 2次 , 如有渗血、渗液、敷贴脱落应及时更换 , 消毒穿刺点及周围 皮肤用碘伏棉球 , 由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 , 同时注意导管外露部分的消毒 , 使 用 3M 敷贴覆盖穿刺点可延长更换敷料的间隔时间。

4.预防导管栓塞 , 保持导管通畅 :导管管腔堵塞是长期应用静脉治疗遇到的一 个重要问题 , 常常因此而需要换管或重新穿刺 , 一般认为引起导管堵塞的原 因包括血块、纤维素血栓形成和药物沉积。预防堵塞的方法是输液结束后 , 使用稀释的肝素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注生物制品、脂肪乳、粘稠度大 的药物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 , 对于输液速度过慢的患者每隔 4~6h 用 生理盐水冲管 1次。如是血栓堵塞导管 , 用负压技术溶栓方法 , 严禁强行推注 , 以免导管发生破裂或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5.妥善固定防止导管移位 :长期化疗患者可将导管出皮肤的出口处用丝线缝合 双道结扎固定在皮肤上。更换敷贴时 , 应顺应导管穿刺方向 , 撕揭动作轻柔 , 并以无菌棉签按压固定穿刺点导管 , 以免导管送入或滑出血管 , 当发现导管 外移时 , 切不可将外露部分重新送入 , 应用注射器抽回血 , 以确认导管是否在 血管内 , 一般多能经重新固定 , 继续维持治疗。如确定已滑出血管外应立即拔 出导管 , 必要时重新置管 , 若发现导管自行进入体内 , 应按无菌操作要求退出 相应长度并妥善固定。

6.预防空气栓塞 :静脉空气栓塞极少见 , 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 一旦输液装置脱 落空气 , 将随着患者的呼吸快速进入血液 , 造成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 因此 护士应加强巡视 , 及时更换液体 , 应用肝素帽及三通接头时要衔接牢固。7.预防感染 :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 , 加之多程化疗 , 骨髓功能受抑制 , 白细胞降 低 , 抵抗力下降 , 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 , 必要时要戴口罩 , 保持病室空气新 鲜 , 每周空气消毒 2次 ,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 尽量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 每日 紫外线消毒病室 2次。

8、置管后导管的维护:① 置管后详细记录使用 PICC 导管的名称、长度、置管过程、患者情况及测量臂围(肘窝以上 4横指处测量臂围 , 术后健康教 育内容是否完善。② 置管后 24h 内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和渗血 , 疼痛等 症状 , 如有出、渗血及时更换敷料并纪录。③规范操作更换 PICC 敷料(透明

敷贴、无菌纱布 方法 , 避免揭撕贴膜时拉出导管。首次更换敷料于 24h 后 , 以后每周更换透明敷料 2~3次。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方法 , 穿刺点旁 1cm 范围内不要用酒精消毒。每次更换贴膜需用碘伏消毒体外导管 , 可有效防止 穿刺点的红肿感染。④ 冲管方法 :每次使用前先用 0.9%氯化钠溶液 20ml 脉冲式冲管(冲管手法用大鱼际推注射器 , 再接药液。每次输液完毕及化疗 间歇期的每周 , 用 20ml 的注射器抽吸 20ml 的 0.9%氯化钠溶液以脉冲式冲管 , 最后肝素盐水 10ml 正压封管。(肺癌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 ⑤ 封管药液 的配制 :肝素 12500U 加入 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 , 抽取 10ml 封管 ,1次 /d,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用 0.9%氯化钠溶液 10ml,3次 /d。导管的输液端接可 来福 G2000正压接头 , 可来福 G2000正压接头处可用纱布包裹 , 胶布固定 , 既 保持接头清洁 , 又能安全固定导管 , 接头每次应用前须严格消毒 , 减少污染机 会;可来福 G2000接头每 10d 更换 1次。不要用止血钳夹住连接管 , 以免影响 正压。⑥ 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 , 避免置管侧肢体做过度外展、旋转 运动 , 使导管随肢体运动的增加而产生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刺激 , 易导致机 械性静脉炎;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 , 导致导管堵塞。⑦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 , 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 的配伍禁忌 , 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对输注黏滞性较高的液体 及血制品和抽血后 , 要立即用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彻底冲管。⑧ 嘱患者 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 , 以便及时处理。置 管 24h 后常规局部热敷 3~5d, 预防出现静脉炎。⑨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多 做松、握拳运动 , 勿提重物。

9.拔管的护理 :用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 , 边抽吸边拔管 , 以防导管末端附着的血栓 脱落形成新的栓塞。拔除后按压穿刺点 3~5min, 消毒皮肤后覆盖无菌纱布。重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任务 , 而预防和减轻化疗毒副 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PICC 一次置管最长可保留 2年 , 既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渗透 性损伤 , 又消除了每次化疗的穿刺痛苦 , 而且 PICC 导管还可以为部分血液检 查提供标本 , 减少对静脉的破坏及局部感染 , 减轻患者紧张心理 , 而且护理技 术满意度大大提高 , 为保证化疗计划的完成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静脉炎 静脉炎是 PICC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 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 现发红、条索状改变、局部硬结、肿胀和疼痛。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 置管穿刺时机械性损伤 , 置管后期并发静脉炎则与化学性刺激及患者的特 殊体质有关。嘱患者抬高患肢 , 避免剧烈运动 , 给予 TDP 照射穿刺点 , 硫酸 镁湿热敷 ,20 min/ 次 ,4 次 /d, 或者给予喜疗妥软膏外敷 ,2 次 /d,3 d 后 效果不佳或更加严重 , 应酌情拔管。

2.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发生与药物的配伍禁忌、未正压封管致血液反流、脂肪乳的沉淀和血液的黏稠度有关。当导管发生血液堵塞时 , 可用尿激酶边 推边抽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 , 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内。

四.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 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如有卷曲、松动 , 及时更换 , 带有 PICC 管的患者 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 , 但要避免使用带有 PICC 管的一侧手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 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湿无菌 区的活动。治疗间歇期每周 1~2 次更换贴膜及肝素盐水冲管 , 肝素帽定期 更换 ,1 次 /月。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出 , 如有异常 应及时返院处理。

五、携带 PICC 出院患者指导:

1、保持穿刺肢体局部清洁、干燥 , 贴膜卷边、贴膜下潮湿 , 及时到医院更换贴膜 ,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

2、留置 PICC 导管的 患者可以淋浴 , 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包裹穿刺处 , 淋浴完毕后 , 注意观察贴膜是否受潮、卷边。

3、指导患者注意观察穿刺处周围是否疼 痛、肿胀、有无渗血 , 导管是否返血。若出现上述情况 , 及时到医院就诊。

4、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冲管 , 更换贴膜。更换透明敷贴时 , 应沿血流方向轻撕揭 敷贴 , 防止导管带出。

5、患者带管不影响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 育锻炼等 , 只要避免带管侧手臂提过重物品、做引体向上等;①患者带管可以 洗淋浴 , 避免盆浴、泡浴 , 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 2~3周 , 上下边 缘用胶布贴紧 , 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进水 , 如有进水 , 及时请护士更换贴膜;②患者带管出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导管情况 , 并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③

导管拔除时不可用暴力 , 如遇阻力热敷 20~30min 再继续撤管 , 导管拔出后 检查长度和完整性 , 并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大约 1cm, 做细菌培养。

第二篇:PICC置管技术

【麻醉超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2015-11-17

【麻醉超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转肿瘤、透析、护理等)

中国超声医学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使用,现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其极细的高生物相容性导管由肘前静脉穿刺插入至上腔静脉进行轮流治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可以代替中心静脉置管而无中心静脉置管的诸多并发症。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理想的置管静脉,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评估血管后置管,而对于水肿、肥胖、反复化疗以及由于长期输液等患者而言,常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超声引导下PICC其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不仅能减轻穿刺患者的痛苦,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特别地:在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完成PICC置管,将置管部位从肘窝上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减少了导管受牵拉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对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一、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起源

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的使用最早是在1997年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个从事危重护理的护士Claudette Boudreaus完成的,这个护士是最早的PICC小组成员。她从协助医生做颈内静脉穿刺得到经验,能够在超声引导下对摸不到的血管进行穿刺。她成功地对病人肘窝以上的贵要静脉进行PICC穿刺置入。从1999年到2001年,大约有10个护士在华盛顿医院中心接受了这些技术的专业培训。在此期间,床旁置入PICC的成功率为65%~91%。在过去的10年中,有很多的医学研究表明,使用微插管鞘技术和超声引导能极大地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不是所有的血管都能插管,超声引导是最好的方法,不能盲插。全世界每年都要置入7亿根导管,美国占30%,全部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插管;其他国家占70%,有4.9亿是盲插。

目前在美国使用超声和微插管鞘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这一技术方法成为各个医院中专业护士置入专管的“金标准”。

二、超声下PICC置管静脉的选择 静脉可分为深浅两类,深静脉多走行于深筋膜的深面并与同名动脉相伴,也称为并行静脉;浅静脉走行于皮下组织,一般称为皮下静脉(见图1)。由于上肢静脉行程较下肢短,右侧较左侧短,浅静脉表浅易寻,因此多选择右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一般选择肘部的肘前浅静脉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对于无法经肘部静脉置管的患者,颈外静脉、腋静脉及下肢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也可作为PICC的置管途径。超声引导下PICC应首选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位于肘前,操作范围较大,适合超声人员作实时监测,同时贵要静脉入路是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最小、并发症最少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气胸、血胸、空气栓塞以及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

三、血管超声的超声仪器条件

1.用于肢体静脉检查的超声仪器应具备以下特征: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超声频率在5M`~15MHz;较高的灰阶分辨率(具有灰阶分辨率256级的彩色图像);具有检测低速静脉血流信号多普勒功能,有助于判断动静脉血流频谱;具有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功能,有助于确定小静脉及显示血流。

2.探头类型及频率:上肢静脉比较表浅,应使用7.5M~10MHz的线阵探头,更高频率的探头有时效果更好。下肢静脉一般使用5M~7MHz线阵探头(锁骨下静脉,肢体粗大者,位置深在静脉需使用3.5MHz的凸阵探头)。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4.专门用于PICC置管的超声导引系统:简单的二维黑白血管超声加上特殊的导引系统,标识一目了然,而且仪器便于移动,方便下病房,方便护士操作,也便于护士掌握,价格相对便宜,在临床上能很好地帮助完成PICC置管操作。超声引导系统可根据不同血管深度自动计算进针角度,可以显示出血管尺寸和深度。对照靶向血管和屏幕上血管尺寸直径图,肉眼能很直观地判断血管的直径数值及大约能插入的导管。

超声仪的探头上,有电源开关、调节图像对比度的操作按键、可以调节探查深度的“cm”按扭。最小图像深度可以设置为1.5cm,最大图像深度可以设置为6cm,这可以根据血管的深度进行调节。另外还有图像定格和储存按钮,一个人操作时可以在无菌区域内控制。探头小不但有操作按键,还有导针装置。按导针系统的角度进针可以直接进入靶向血管,比如血管距皮肤深度为1cm,选择1cm的导针架,穿刺针刺入后的交后正好在1cm深的血管的中点;比如血管距皮肤深度为2cm,选择2cm的导针架,穿刺针按导针架的角度刺入后的交点正好在2cm深的血管的中点,使用导针系统可以一针见血,准确率高。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外展角度与躯干呈60~90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者也可取半卧位。

五、静脉超声观察的内容 观察内容包括:静脉变异、内膜、管腔内回声等情况;静脉管腔内是否有自发性血流信号及血流充盈情况;压迫试验、挤压远端肢体试验和乏氏试验可观察静脉内有无血栓、静脉瓣功能等。

六、正常静脉的超声表现

1.灰阶超声:正常四肢静脉有以下四个超声特点。①静脉壁菲薄;②内膜平整光滑;③管腔内血流无回声,高分辨率超声仪器可显示流动的红细胞而呈弱回声;④可压缩性,探头加压可使管腔消失。

2.彩色多普勒:正常四肢静脉显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且充盈整个管腔,浅表静脉或小静脉可无自发性血流,但挤压远端肢体时,管腔内可出现血流信号。当使用一定的外在压力后静脉管腔消失,血流信号亦随之消失。

3.脉冲多普勒:正常四肢静脉具有五个多普勒特征,即自发性、期相性、乏氏试验、挤压远端肢体试验血流信号增强及单向回心血流。

七、超声下PICC置管静脉的评估及穿刺点的确定 1 血管评估

穿刺时评估血管的范围不可过小,在肘窝上2横指扫查血管,沿血管走行扫查血管的深度、走行方向和分叉位置;测量血管直径是否够容纳所选择导管;观察血管周围的结构,尤其是伴行动脉的情况,有无血管变异,如有动脉伴行或血管畸形等情况,则应避开;血管内有无血栓,确定血管是否通畅等。2 穿刺点的确定

选择穿刺点要避开静脉瓣,避开分支静脉,从汇总的较粗静脉穿刺,避开血管内的不良因素。大部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都是在肘窝以上上臂的贵要静脉处进行穿刺,上臂的贵要静脉更容易定位,而且走行比较好,它避开了中间分支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连接点,这个区域的血管比肘窝处的血管粗,需要置入的导管长度会短一些。另外,这个位置血流量更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这个位置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比较少,从而减少了导管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血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对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

八、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是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的。塞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它常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何把塞丁格穿刺技术灵活运用到PICC置管中,从而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呢?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运用方法有三种: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㈠盲塞法

“盲塞法”是指在肉眼的观察下或手触摸下(不借助任何仪器),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穿刺血管置入PICC的方法。“盲塞法”的适应证 1.血管细,但肉眼能看见或隐约可见。

2.用传统的14G或16G的穿刺针穿刺无把握。

3.血管资源有限,仅1根,一旦穿刺失败,无法置管,影响治疗。4.无超声设备,病人血管条件差,治疗需要PICC置管。5.躁动、不配合的病人。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这项技术还没有普及,遇到血管很细的病人,用“盲塞法”会增加PICC置管成功率。如果一旦穿刺失败,因针头较细,它对血管的破坏和组织的损伤要小得多。不会影响血管的使用,可以重新穿刺。

㈡超声引导下“间接法”

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然后按照血管的走向做好标记,脱离超声屏幕,采用MST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导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超声引导下“间接法”。超声引导下“间接法”的适应证 1.血管细、差、肉眼看不见。

2.无法用传统的14G或16G的穿刺针穿刺置管。3.无自己独立的置管B超,又不具备应用条件。4.躁动、不配合,超声引导下“直视法”失败者。㈢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直视穿刺置入PICC导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超声引导下“直视法”的适应证

1.水肿患者: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水肿,导致不能进行静脉治疗。⑴继发性重度营养不良合并低蛋白血症造成的全身水肿; ⑵晚期肾病性水肿; ⑶甲状腺功能低下;

⑷药物过敏性全身皮损及水肿(属相对适应证)。

2.单纯性肥胖患者:患者BMI>28,因肥胖而造成肘部静脉触摸不到。

3.长期间断化疗或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由于反复化疗治疗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浅表静脉受损,呈条索状,不能继续使用。如晚期肿瘤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长期营养支持者。4.传统PICC置管失败者。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PICC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1.34mm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1.34mm粗时,针头在血管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易从直径1.34mm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20G或21G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15度的角度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20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PICC置管的成功率。㈣先进的PICC置入方法

直视法的改进,用MST微插管鞘穿刺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穿刺上臂置入PICC导管,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ICC置入方法。

MST的应用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组织损伤,尤其是在第一针穿刺不成功时,它的优势和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

九、超声引导下用MST技术PICC置管的优势 1.引导穿刺 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增加穿刺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

2.引导PICC管位置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当导管不放在上腔静脉时,导管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增加。超声能准确定位并引导导管至正确的位置,通过压闭同侧的颈内静脉以及必要的头位辅助,即可引导PICC管达到上腔静脉。对于异位的导管,超声能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并引导操作者及时、直观地纠正异位,降低导管异位导致的堵塞、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避免射线对患者及操作者的辐射。款来头端的定位系统还可以和心电图相连,能及时判断导管是否进入心脏。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PICC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PICC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500多例,无1例静脉炎的发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5.解决了血管条件差患者的难题 肿瘤病人随着化疗次数、置管次数的增多,很多患者双臂肘窝都没有可触摸或者可视的血管,血管条件越来越差。用传统的PICC穿刺作用比较粗的套管针(14G或16G)盲穿越来越困难。而使用床旁血管超声和微插管鞘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总之,使用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血管状况,超声具有实时动态的特点,可以超声引导下准确的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但这和操作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需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手眼协调的培训,而且要有实践的过程。来源:即时超声整理

第三篇:PICC置管的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的静脉,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学药物对血管刺激、插管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所有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其操作安全、可有效方便维护、创伤性小、降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若想置管有效时间长及留置成功,采取积极有效、高效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PICC、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市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男患者4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包括21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3例胃癌患者、4例急性坏死性炎症的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依据其自身情况保留置管时间在3~60天不等,平均保留PICC时间为30天。(2)方法

穿此前准备好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溶液500ml、20ml注射器、透明敷贴、皮肤消毒液、抗过敏无菌胶布、皮尺、止血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弹力或自粘绷带。评估并选择静脉:常在肘部,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为顺序选择。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采取平仰卧位、暴露穿刺区域、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确定穿刺点并测量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根据上臂皮肤及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点,皮肤完整、静脉弹性佳时易于穿刺成功。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长度即为预置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如将此长度减去2cm,即为达锁骨下静脉的长度。在肘窝9cm处测双臂臂围并记录,然后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且每次消毒方向与上次相反,待干,建立无菌区以防感染。预冲导管,系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方向位于穿刺部位),穿刺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进针,见血后立即放低穿刺针以减少穿刺角度,再推进少许,以保持插管鞘留在血管腔内不易脱出。松开止血带,右手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左手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并用拇指固定,再用左手按压并固定插管鞘上方的静脉以减少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再缓慢送管,抽回血,撤出插管鞘及支持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冲封管后固定,再进行X-线确认,记录相关信息于PICC维护单护理病历中,后进行导管维护,并告知家属导管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70例患者,3例出现导管异位,1例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优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PICC置管以取得病人理解和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里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选择穿刺部位。

3.2 置管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暴露需要充分,在置管中安抚患者情绪,嘱咐其不要紧张,放轻松,在置管中不要活动。对于浮躁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3.3 置管后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能有效的维护导管、方便,以便减轻病人痛苦。穿刺后24小时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末鞘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拍片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24小时内第一次更换敷料。参血较多时用明胶海绵减少穿刺部位渗血以预防感染,抬高置管侧肢体并指导握掌运动以预防置管侧肢体肿胀,严密观察PICC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或硬结,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置管24小时后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更换频率。被污染、出汗多、潮湿、松劲时应及时更换,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禁牵动导管,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至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粘于导管上。严格交接班,观察PICC置管置入深度,维护日期及输液接头,肝素帽是否牢固,并用PICC维护贴写明置入深度、维护日期,贴于患者床头,以便维护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基本情况。PICC导管每周维护1~次,患者携带PICC维护本及时有效的维护消毒,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及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当敷料出现卷边或者潮湿时及时更换。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给药前,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给药后,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稀释肝素液3~5ml,正压封管,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药,不可暴力冲管,勿用注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输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再接其他输液,拔出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拔管。3.4 置管后宜教护理

病人置入PICC导管后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洗漱、开车、写字等,带着PICC导管的半臂适当抬高,避免提过重的物品,避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持重锻炼、跳绳、打球,肩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大范围活动。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方式。淋浴钱用塑料保鲜膜环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粘紧,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女式丝袜改装成袖套或网套式保护在置管处,课防止穿脱衣时不慎将导管带出,先出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袖口不宜过紧;置管侧手臂避免测量血压,适当进行手臂活动,如抬举等,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4.并发症护理

4.1 穿刺点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换药时清洁穿刺点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敷贴,避免使用具有残留胶的敷贴。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加强换药,使用透气性的棉质敷料,尽量排出局部分泌物,必要时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2 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要轻柔,匀速送管,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握拳、松拳等。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4次,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若处理3天未见好或更严重,应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次部位输注液体。4.3 导管阻塞

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输血、脂肪乳剂等均可是导管阻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如发生导管阻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去除肝素帽,接肝素盐水的三通,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次通道,将盛有每毫升生理盐水125n肝素钠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供助负压作用使肝素液进入,20~30分钟后回抽,如此反复,若还不通畅,可使用5000n/ml的尿激酶,仍不通者考虑拔管,不能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4.4 静脉血栓

依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规格的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患肢应抬高、制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导管情况、血栓类型综合评估。遵医嘱拔管,拔管时,导管未推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4.5 导管异位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诊疗中断,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即可有效组织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拧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边送入导管,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准确修剪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送管,注意抽回血,有异常及时处理。4.6 导管断裂

分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果导管尖端以移位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7 空气栓塞

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穿刺侧肢低于心脏水平,在呼吸状态时置管,导管连接处固定良好,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5.讨论

PICC的治疗技术的引入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医治的同时要求更好的专业化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更好、更经济的服务于大众。根据资料显示,PICC置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内心对用药的恐惧。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减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有效输液提供依据。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掌握PICC置管及换药的操作程序,有高度责任心,合理有 效角度冲管及固定,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宜教导管的维护,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两者的和谐融洽。

6.参考文献

吴淑华,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11.13:153~156 张海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内科医师 2095-7165(2015)14-092-01 周海燕、郭惠玲等127例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17):253~254 姜宏春、于文婷,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体会【J】,预防医学 2013,03(01):367

第四篇: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黄浦区中心医院(200002)李明川

关键词: PICC 置管风险

导管异位

静脉炎

1概论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PICC通常在肘前的外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管,导管头部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中下1/3。上腔静脉的血流量达2000—2500ml/min。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可使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注入上腔静脉后被迅速稀释,从而解除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PICC可提供长达1年的治疗通道,尤其适合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可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和药物外渗对组织的损伤,它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但是,PICC置管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我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已有二年多时间,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对PICC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本人对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谈几点看法。

[1]2置管风险

2.1穿刺失败:王秀英等人研究认为,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官腔缩小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出现送管困难导致失败。其次,患者血管畸形、外周血管细弱、穿刺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2.2导管异位: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约6.7%,主要与置管静脉的选择,置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患者穿刺时的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

2.3导管的渗漏或断裂

崔其亮等人研究显示,导管破裂或断裂占穿刺总数的3%。导管渗漏或断裂的发生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导管断裂可分为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断裂。李艳红等人研究表明,多数由高压力注射操作导致导管断裂,少数是由导管堵塞用力冲管,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固定方法不正确造成。

2.4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要由于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使纤维蛋白和药物的沉淀,或血液、脂类的瘀积造成管腔的狭窄或阻塞。[7]

[6][5]

[4]

[3]

[2]2.5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指导管意外脱掉和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脱管主要是患者意识不清、活动过度及固定不牢、意外情况等。而导管的移位主要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及病人的体位等因素有关。2.6拔管困难

常见的原因有导管置入时间长,和静脉壁粘附,患者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部位软组织肿胀等。2.7置管后并发症

2.7.1穿刺部位的渗血、血肿

多见于置管三天内,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上肢支撑用力及反复穿刺,穿刺针头过粗,穿刺后加压包扎力度、时间不够等。其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也可导致。

2.7.2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与PICC导管的选择、尖端的位置、导管局部固定、患者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20.83%,以穿刺后48-72h多见。由于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致使血管痉挛收缩,故易造成上肢肿胀、疼痛、静脉炎

[10]

[9]

[8]

。除此以外,导管型号与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者的技巧等也有一定的因素。化学性静脉炎与局部血管位置及血流量有关,一般化疗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被血液稀释而未接触外周静脉壁,故发生较少。2.7.3导管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多数是由于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的。其次,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因素也可导致感染。导管感染的致死率为3%

[11]。

2.7.4深静脉血栓 血栓的形成多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及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减慢所致。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化疗药物影响DNA、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常见的如长春新碱、诺维本、阿霉素、环磷酰氨、顺铂、氟脲嘧啶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12]。加上长期置管诱发肿瘤患者血小板凝集使产生血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7.5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 主要是患者自身为过敏体质人群,当皮肤接触固定的贴膜、胶布后便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3护理对策

以上是PICC置管可能发生的几个问题,也是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但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它为肿瘤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血液透析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且可以保护肢体浅表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PICC置管目前仍不失为患者长期输液治疗的首选。针对上述PICC置管风险下面提出几点相应护理对策: 3.1加强对PICC置管的管理

3.1.1成立PICC专业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3.1.2制定相关操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3.1.3每日进行导管监控,评估导管的安全性。3.1.4定期进行专项督查、技术指导。3.2规范PICC操作流程

3.2.1穿刺前一定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设计好

穿刺的部位、角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为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部位应选择管径最粗,静脉瓣较少,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一般右上肢贵要静脉为首选穿刺点。

3.2.2针对患者心理做好PICC置管宣教,告知置管目的、意义,简单描述置管过程、疼痛程度,消除顾虑。

3.2.3穿刺者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士担当。插管前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置管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动作轻柔,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置管后局部加压固定,以减少渗血。

3.2.4置管后告知患者置管24小时内限制肘关节活动,术后3天尽可能避免肘关节屈曲大于90度,防止导管在穿刺处滑动刺激血管内膜,同时避免上肢快速内旋。

3.2.5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封管、冲管方法,以减少药物在PICC导管内沉积,防止导管堵塞。

3.2.6穿刺处保持无渗血、渗液的污染。置管24小时后更换敷贴,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后每周导管维护一次。3.2.7导管禁止高压力注射,以防导管渗漏、断裂 3.3进行PICC置管后宣教

3.3.1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置管肢体勿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导管断裂脱出。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应小心谨慎。

3.3.3向病人说明导管贴膜一旦潮湿、松动应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

[13]。

3.32嘱患者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平时穿脱衣服时送入体内。

3.3.4出院后,带PICC导管不影响一般性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但应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3.4预防并发症及相关护理

3.4.1穿刺部位渗血

操作前应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应取消置管,穿刺点的选择应在血管下方2-3cm,不宜直接刺入血管,以便依靠皮肤组织的收缩抑制穿刺点的渗血。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分钟,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局部加压固定。置管1-2天有少量渗血为正常现象,予及时更换敷料。如出血较多,嘱患者曲肘10-20分钟或加压包扎,必要时予冰袋冷敷或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

3.4.2静脉炎

导管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型号,穿刺时操作动作轻柔。置管6小时后上肢予湿热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15]

[14]。

3.3.5为防止导管被无意识牵拉、滑脱,可在置管肢体上使用护套。,或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涂。

3.4.3导管堵塞

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管的关键,每次补液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剩2ml时正压封管。通常导管堵塞发生于导管体内末端,因血液返流形成血栓阻塞导管,此时可连接输液三通,并抽吸使导管呈负压,然后推入5000u/ml尿激酶1ml,保持30分钟后再抽出管内液体,可反复多次应用,一般可疏通。

3.4.4导管脱出

为防止导管脱出,固定时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每次更换

敷料时从下向撕开,以避免前拉导管。导管接头固定在前臂侧面,成流畅的 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留有余地。导管一旦滑出,在体 内小于30cm不可继续留置使用。

3.4.5导管断裂

导管断裂如是体外部分,应在无菌环境下自断裂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妥善固定导管。如是体内部分断裂,嘱患肢制动,用手指压迫导管远端处的血管,行静脉切开术,取出断裂的导管。3.4.6拔管困难

拔管前对置管的上肢进行15-20分钟热敷,血管扩张后有利于导管的拔出,如果拔管有阻力,则将导管固定好,于24小时后再尝试拔管。3.4.7置管后感染

穿刺点感染一般有皮下感染和全身感染,皮下感染通常在穿刺点出现轻微红肿,可予局部涂新洁尔灭酊、安而碘或百多邦软膏,每天换药至感染症状消失。全身感染则应立即拔管并根据血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置管时的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感染的关键。3.4.8静脉血栓

据研究表明,与PICC有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

[16]

。为了减少血栓的形成,除熟练置管和正确封管外,应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每次输液前应先注入NS10ml,确认导管通畅。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力抽吸,借负压吸出血栓,如无效可用尿激酶50万U+NS20ml用微泵2ml/h持续泵入,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 iv qd,口服法华令2.5mg q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每天抽血检查凝血时间

[17]。

3.4.9局部皮肤过敏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者,可予氯地霜软膏外涂,有瘙痒症状者忌用手抓挠,可予局部冰敷。如对贴膜、胶布过敏者,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胶布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使用抗过敏类药。

4小结

PICC置管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它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外围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方案有计划、按时、准确无误的进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挑战也越来越大。做好PICC质量管理,是保证这项新技术在临床安全使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策略。PICC是高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动态的,管理者应注重过程管理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包括置管前的准确评估、详尽的告知、严格的无菌技术、熟练的置管、细心的维护等。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作为以后的重点监控。另外,对操作人员的进行严格把关和培训,规范的操作流程,重视对病人的宣教,做好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浪费和保护外周血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4):27 [2] 王秀英,蒋朱明.640 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顾.中国营养杂志, 2002,10(2):133.[3][4]赵锐祎,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527.[5]催其亮,陈丽萍,林冰清,等.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91例次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133~134.

[6]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7] 张兰菊.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321~3323.

[8]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860.

[9]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18(6B):1099.[10]赵玥,鞠裴.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59.[11]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

[12]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13]陈大春,江华容,赖先秀.PICC管同位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1):91-92 [14]段鸿露,王梅.李坤仪.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77.[15]杨旭女.化疗患者PICC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现代实用医学,2008,20(6):492.[16] Chrisman HB Omary RA,Nemcek A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guidance with use of US versus venography in 2650 patients.Jvir,2003,11(5):527~534.[17] 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J].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第五篇: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的定义:经外周静脉---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新生儿)、颈外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下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持续静脉输液治疗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如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时间长,需要长期输液治疗。

2.应用刺激性或发泡性药物,药物PH值小于5或大于9,如化疗药或者抗生素等。

3.渗透压大于600mosm/L,如50%的葡萄糖,TPN、甘露醇等粘稠液体;输血等血液制品等。4.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PICC导管的禁忌症:

1.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无适合的穿刺血管)。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健康宣教:

1.置管后第一个24h内,尽量减少穿刺侧手臂活动,避免穿刺点出血。2.指导患者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和硬结等情况。

3.输液时手臂不能抬的过高,以免引起回血后血液在导管内凝固。4.指导患者24h后用握力器做握拳活动,增加置管侧手臂的血液循环。

5.指导患者不要按压穿刺侧手臂,穿刺侧手臂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避免提过重(超过3KG)的物体,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6.出院后应每周1~2次到专科护理门诊做导管维护。应用及维护:

(一)每天评估导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组织情况

(二)加强导管日常维护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进行冲管和封管。

2.输注液体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最大流速输注,输TPN每8h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脂肪乳、甘露醇等大分子药物输注后严格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3.出现静脉炎,应及时处理。4.至少5~7天更换一次敷贴。

(三)冲管、封管

1.冲管是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防止两种不相容药物和液体混合,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输液、封管前。目的是避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导管的堵塞及药物残留在导 管内。

2.封管是将肝素盐水注入导管内,防止血液流入导管尖端,凝结堵管,保持导管通畅。

3.封管液的配制 及封管方法

浓度:0-10u/ml 配制方法:抽取12500u/2ml肝素钠药液0.2-0.4ml加入0.9%NS250ml,即5-10u/ml。

封管方法:脉冲式正压封管,将针尖退至肝素冒内,即推一下停一下,剩余0.5-1ml时正压封管(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4.勿使用暴力冲管,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四)更换肝素帽

1.肝素帽每7天更换一次。

2.导管外缘用75%酒精擦拭,擦拭时间不少于15秒。3.输注血液、TPN时,肝素帽每24h更换一次。

4.如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肝素帽时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注意事项

1.操作前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告知相关费用,医生下达医嘱。

2.穿刺后输注前应通过拍胸部X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3.不得在PICC导管穿刺点以上使用血压袖带及止血带,但可以在导管所处位置的远心端使用。4.不得在PICC导管上粘贴胶布。

5.给药前应抽回血确定导管的通畅性及是否在静脉内。6.严禁将导管外露部分再次置入体内。

留置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堵管:血液或药物沉淀可能导致堵管。

2.血栓形成:凝血系统异常等原因可造成局部或全身血栓形成,发生几率在2%~5%左右。

3.感染: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

4.导管破损或断裂:导管局部反复反折、触碰利器、老化等原因,可导致导管破损或断裂。

5.静脉炎:由于机械性摩擦、血管内膜损伤等原因,穿刺部位可出现红肿、痛,血管呈条索状改变。

拔管:

(一)拔管指征

1.双向血培养阳性,确诊导管感染所致败血症,需迅速拔管。2.静脉炎经处理后症状无缓解,并加重,可见脓性分泌物,或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需考虑拔管。

3.患者的治疗完毕,原则上不再保留导管,立即拔除。4.导管出现断裂、沙眼样漏液、血栓、导管堵塞,通过溶栓等处理,不能再通,也应该立即拔除。

5.错位的导管不能调至适宜位置,应考虑拔管。

(二)拔管方法 1.操作者戴手套,轻轻去除胶布及敷贴。2.碘伏消毒穿刺点。

3.用5ml空针回抽1~2ml血(避免导管尖端附着的纤维蛋白鞘脱落,形成血栓)。

4.无菌棉签加压止血5~10分钟。

5.导管拔出后,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导管长度、导管状况,并记录在病历。

6.无菌敷贴或纱布覆盖穿刺点,24h后去除敷贴或纱布。

下载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ICC置管术的护理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 并发症 护理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并发症,护理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

    PICC置管同意书

    巨鹿县医院内三科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知情同意书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患者因病情治疗的需要,拟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需病人及家属了解导管的适......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和/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1年。 一、适应症: 1缺乏血管通道......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 【摘要】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

    110例肿瘤病人PICC置管护理体会

    110例肿瘤病人PICC置管护理体会 【摘 要】本文通过对110例肿瘤病人PICC置管进行护理,研究探讨PICC置管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

    基层医院PICC置管临床护理浅析

    基层医院PICC置管临床护理浅析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

    PICC置管安全管理

    PICC置管安全管理 启东市中医院 黄红玫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使其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该项护理技术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自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