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4 23:1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第一篇: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时间:2015-06-03 10:36:3来源:海口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郑泽川

(2015年4月16日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1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2015年5月29日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2号公布 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32号)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海口市防控和处置

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的决定

(201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5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5月29日

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审的《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由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违法建筑的防控和处置工作,保障城乡规划有效实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防控和处置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适用本规定。

违反土地管理、水利、交通运输等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由土地等有关部门依照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控和处置。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城乡规划管理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包括城镇违法建筑和乡村违法建筑。

城镇违法建筑是指本市主城区、主城区以外的镇以及特定地区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乡村违法建筑是指本市主城区以外的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

前款所称特定地区,是指国有农(林)场,依法确定的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经国家、省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以及省或者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四条 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应当坚持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防控为主、依法处置、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行政区域内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工作。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内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工作。

特定地区管理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协助防控和处置城镇违法建筑。

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负责防控和处置乡村违法建筑。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工作责任制、协调联动机制和行政问责制,并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联合执法行动。

第六条 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市、区城管执法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防控和处置城镇违法建筑。

规划、土地、住建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建立本部门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的机制,配合城管执法部门、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协助认定违法建筑。土地部门负责协助查处基于违法用地进行建设的行为。住建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审批后和竣工验收前的监督管理,防控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企业为违法建筑供应混凝土,协助核实违法建筑施工报建情况,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房产登记等手续。

公安、安监、工商、财政、水务、科工信、卫生、环保、食品药品监管、消防、文化广电、司法行政以及行政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规定。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居(村)民基于生活的合理住房需求。

规划、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加强城乡规划的宣传工作,健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实施和执法机制,完善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第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权举报违法建筑。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违法建筑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统一的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网站,利用信息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的举报。

城管执法部门、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对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区人民政府建立违法建筑防控巡查和报告制度。

城管执法部门和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控违法建筑地段责任制和日常巡查制度,实行网格化监控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区域、巡查时段、巡查重点及相应的具体措施,及时发现违法建筑并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条 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在本区域内发现违法建筑的,应当及时向城管执法部门或者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报告,并协助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

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违法建筑信息共享机制,利用违法建筑监控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电子政务网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将立案的违法建筑及查处情况在本部门网站上公布。

规划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和规划许可信息,在放线、验线和规划核实等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中发现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于三个工作日内函告城管执法部门。

住建部门应当及时公布施工许可项目,发现不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行为,应当于三个工作日内函告城管执法部门。

城管执法部门需要查询、复制与违法建筑有关的资料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无偿提供;在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工作中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专业认定意见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自收到协助函件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出具明确的专业认定意见并附相关依据。情况复杂不能按时提供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并明确答复期限。

第十二条 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

(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广电、公安、消防等部门核发有关证照时,对无法提供有关建筑物、构筑物合法证明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

(二)供水、供电、供气、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等企业接到城管执法部门要求协助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的书面通知之日起,不得向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在建项目供水、供电、供气或者供应商品混凝土;

(三)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得为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出具正式的设计施工图纸;

(四)建筑施工单位不得承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于建设工程放线前,在施工现场设置符合规划部门要求的规划公示牌,公示牌应当载明该建设工程的许可证编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规划强制性指标等内容。凡施工现场未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的,城管执法部门和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启动防控和查处机制。

第十四条 对于正在建设的城镇违法建筑,城管执法部门应当立即书面责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停止建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建设的,城管执法部门可以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和设施等措施。

城管执法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和设施时,应当通知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清理有关工具、物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清理的,可以一并查封有关工具、物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仍然继续建设的,可以依法采取拆除继续加建部分等措施及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

第十五条 城镇违法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城管执法部门应当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且建设内容符合或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

(二)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采取局部拆除或者改建等整改措施后能够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

属于前款第(一)项情形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处罚后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规划条件补办相关规划手续。

第十六条 城镇违法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规划实施影响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一)已经构成改变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的;

(二)侵占城市水源地或者对城市水源地构成污染威胁的;

(三)侵占现有的或者城市规划确定保留的城市公共绿地、文物保护区、市政基础用地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

(四)对城市风景旅游区的环境构成直接影响的;

(五)侵占经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控制红线或者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

(六)对机场、铁路的正常运行构成直接影响的;

(七)对城市电讯广播通道构成直接影响的;

(八)对城市消防安全、防洪防汛等构成直接影响的;

(九)侵占城市高压供电走廊或者压占城市地下管线的;

(十)在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控制区范围和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旧城改建区域内擅自进行建设的;

(十一)有其他违反城乡规划的情况,后果严重、不拆除难以补救的。

没收的建筑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由财政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城镇违法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规定第十六条所称不能拆除的城镇违法建筑:

(一)部分拆除影响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安全或者整体拆除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安全的;

(二)现有拆除技术条件和地理环境无法实施拆除的;

(三)拆除将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城管执法部门在认定不能拆除的城镇违法建筑时,应当会同规划、土地、住建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或者建设工程质量鉴定单位进行鉴定;案情重大、复杂的,还应当征求该违法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作出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履行限期拆除义务。经催告,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逾期仍不履行限期拆除义务,且无正当理由的,城管执法部门可以作出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决定。

第十九条 对城镇违法建筑依法需要强制拆除的,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向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报告,由市或者区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城管执法部门应当提前五个工作日在现场予以公告,告知实施强制拆除的时间、相关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

依法强制拆除城镇违法建筑时,违法建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城管执法部门实施强制拆除,应当对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财产依法予以保护。

第二十条 城镇违法建筑自行拆除后,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清理现场。逾期未清理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仍未清理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费用按照清理成本合理确定,由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严重堵塞交通等后果的,对建设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发现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乡村违法建筑后,应当立即书面责令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停止建设,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未取得规划许可但符合村庄规划的,责令补办有关规划手续;不符合村庄规划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二)已经取得规划许可,但违反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乡村违法建筑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违法建筑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施行前居(村)民基于生活的合理需求建设的住所以及其他特殊情形的违法建筑,可以暂缓拆除。暂缓拆除的具体条件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违法建筑无法确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城管执法部门或者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在该违法建筑显著位置张贴公告并且在本地主要报刊、本部门网站发布公告等形式督促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接受处理,公告期不得少于十五日。公告期满,仍无法确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或者主城区以外的镇人民政府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手续后将违法建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拆除或者没收。

第二十四条 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执法部门依法查封的财物的;

(二)阻碍或者组织、策划、教唆、煽动群众阻碍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查封、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

(三)其他妨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第二十五条 城管执法部门在违法建筑处置结束后,应当将违法情节严重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违法建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六条 供水、供电、供气、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等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对违法在建项目提供服务或者商品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停止提供服务或者商品,没收违法所得;拒不停止提供服务或者商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三)、(四)项规定对违法建设项目提供服务或者施工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停止服务或者施工,没收违法所得;拒不停止服务或者施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区、镇人民政府在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中,不履行管理职责或者组织不力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问责。

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特定地区管理机构和城管执法、规划、土地、住建等部门,以及其他负有协助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职责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工作中,未履行规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相关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造价。已经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筑,建设工程造价应当以竣工结算价计算;尚未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筑,可以根据工程已完工部分的施工合同价计算;未依法签订施工合同或者当事人提供的施工合同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由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评估确定。

本规定所称违法收入,按照违法建筑查处时当地相当等级商品房价格确定,商品房价格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不能以商品房价格计算的,按照违法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2013(最新)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

发布时间:2013-08-05 字号:[ 大 中 小 ](2013年7月26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推进、规范违法建筑的防控和治理工作,保障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处置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适用本规定。

违反水利、交通运输、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由有关部门依照水利、交通运输、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置。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违法建筑,是指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超过规划许可期限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以下简称城镇违法建筑)和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以下简称乡村违法建筑)。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区域城市、镇规划或者乡、村庄规划的实施情况,制定违法建筑的具体认定标准;具体认定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 违法建筑处置工作,应当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兼顾、依法处置、属地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筑处置工作,建立健全违法建筑防控和治理工作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并将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省违法建筑处置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违法建筑处置工作,并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违法建筑处置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违法建筑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承担违法建筑处置相关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对城乡规划实施和违法建筑处置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遵守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的意识。

第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规划许可的实施情况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落实建设工程验线、施工现场跟踪检查、竣工规划核实等管理措施,防止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对违法建筑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巡查责任。

第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举报违法建筑和违法建设行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举报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理对违法建筑和违法建设行为的举报。

第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发现城镇违法建筑正在建设中的,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建设;当事人拒不停止建设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拆除继续建设部分的措施。

对于依法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置的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将案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条 城镇违法建筑依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第十一条 城镇违法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含局部拆除,下同),依法处以罚款:

(一)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且不符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

(二)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部分)或者建筑高度,且超出《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的合理误差范围的;

(三)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擅自新建、搭建,或者利用建设工程擅自新建、搭建的;

(四)存在建筑安全隐患、影响相邻建筑安全,或者导致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日照无法满足国家和省有关强制性标准的;

(五)侵占城镇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六)其他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第十二条 拆除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项至第四项和第六项所列违法建筑,可能对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利益、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建筑安全而不能实施拆除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收违法建筑或者违法收入,依法处以罚款。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违法建筑不能实施拆除的认定向社会公示,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建筑安全而不能实施拆除的情形,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其委托的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设计或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的鉴定结论作出认定。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对实施没收处罚违法建筑的规划、用地、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手续办理的具体条件、程序,及其使用、管理等内容作出规定。

第十三条 乡村违法建筑应当改正、拆除的情形,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违法建筑处置决定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不成立而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违法建筑处置决定应当载明相关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不服决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等,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 违法建筑当事人收到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后,应当在决定载明的期限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自行拆除确有困难的,可以在决定载明的期限内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以下简称申请拆除)。

第十六条 城镇违法建筑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或者申请拆除违法建筑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乡村违法建筑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或者申请拆除违法建筑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

当事人不自行拆除或者申请拆除违法建筑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的代履行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实施代履行。

第十七条 违法建筑依法应当予以强制拆除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发布载明强制拆除实施时间、相关依据、违法建筑内财物搬离期限等内容的强制拆除公告。强制拆除公告可以在违法建筑及其周围张贴,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第十八条 违法建筑当事人未在强制拆除公告载明的期限内搬离违法建筑内财物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公证机构公证或者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见证下,将财物登记造册,并运送他处存放,通知当事人领取。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不到场的,应当在公证机构公证或者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见证下,实施强制拆除。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应当制作笔录,并拍照和录音、录像。

第二十条 具有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的违法建筑当事人,其违法建筑拆除后无房居住或者住房面积低于本地住房困难标准的,应当将其纳入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范围予以保障;在未获保障或者未落实过渡措施前,对其违法建筑暂缓拆除。

乡村违法建筑可以暂缓拆除的情形,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土地功能更新、景观提升等要求,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违法建筑拆除后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城乡环境美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违法建筑处置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违法建筑处置决定及其执行情况,书面告知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税务、文化、安全生产监督、公安等部门和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

第二十三条 单位或者个人以违法建筑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申请办理相关证照、登记或者备案手续的,违法建筑处置决定执行完毕前,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税务、文化、安全生产监督、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

单位或者个人就违法建筑申请办理供电、供水、供气等手续的,违法建筑处置决定执行完毕前,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不得办理。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承揽明知是违法建筑的项目设计或者施工作业。

第二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违法建筑处置工作中,应当依法、规范、公正、文明行使职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建筑未依法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为单位或者个人以违法建筑作为生产、经营场所办理相关证照、登记或者备案手续,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载明的期限内未自行拆除或者申请拆除违法建筑,以及阻碍拆除违法建筑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除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外,应当提请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违法建筑当事人为国家工作人员并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除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外,应当提请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七条 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为单位或者个人就违法建筑办理供电、供水、供气等手续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承揽明知是违法建筑的项目设计或者施工作业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为违法建筑提供的设计文件违反规划条件、规划要求的,依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阻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经法定程序被赋予城镇规划管理相关行政处罚职责的,由其具体负责城镇违法建筑处置工作。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洞头县违法建筑处置规定

洞头县违法建筑处置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进、规范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处置违法建筑,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违法建筑的分类处理

第三条

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执法部门(以下简称“执法部门”),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实施本规定。

未依法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建筑,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处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没收违法建筑。

未依法批准,非法占用林地,违反公路、河道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河道、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与河道、湖泊、水库保护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违法建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以外的违法建筑,由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处置。

未取得相关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相关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违法建筑,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或者街道、乡镇依法处置。

第三章 违法建筑改正

第四条

属于下列情形的现存违法建筑,可以认定为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责令当事人限期申请补办、变更相关规划许可证,或者采取改建、回填等改正措施:

(一)未按照相关规划许可规定进行建设,但是可以通过改建、回填等措施达到与许可内容一致或者恢复到违法建设前状态的;

(二)已进入规划审批程序,符合审批条件,并取得前期审核同意的规划审批文件,但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三)房屋因灾灭失,未经批准而按原高度、原面积建设的;

(四)以危房改建或房屋维修名义实施整体拆建,未改变原高度、原面积的;

(五)因公共利益需要,整体拆迁安置尚未完成规划审批手续的;

(六)根据新农村建设政策,统一实施渔农村改造的;

(七)未依法批准,因生产生活需要,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

(八)未对相邻合法建筑物的安全,或者未对相邻合法建筑物的采光和日照造成影响的,或虽有影响但取得相邻方书面谅解的;

(九)本规定施行前,未取得相关规划许可,但是建设时按照县政府有关规定,经县政府同意建设的。

第五条

符合补办规划许可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凭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在三个月内向县住建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四章 违法建筑暂缓拆除

第六条

违法建筑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暂缓拆除:

(一)违法建筑拆除后当事人无房居住或者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具备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申请资格的,在未获得保障或者未落实住房过渡措施之前;

(二)违法建筑当事人现生活居住用房用地面积未达到我县规定标准或者具备分户建房条件,其违法建筑符合乡、村庄规划要求且拆除后影响当事人正常生活的,在未充分落实安置政策之前;

(三)原有住房属危房或因自然灾害灭失,原址重建或易地新建的违法建筑当事人,其违法建筑拆除后无房可提供居住的,在住建局作出是否可采取改正措施的性质认定前;

(四)用于处置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违法建筑,按照实际需求,在县政府作出相关决定前;

(五)公益性质的市政配套设施等违法建筑,包括治安岗亭、公共厕所、通讯设施发射接收塔、基站、配电房以及医院配套医疗用房、公安交警部门应急处置场所、学校室内操场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殊建筑,拆除后会对群众生产生活直接造成影响的;

(六)上级文件规定可以申请暂缓拆除的其它违法建筑,参照上级文件执行。

街道、乡镇对暂缓拆除的违法建筑,应当及时作出性质认定、提出具体改正措施并报县住建局备案,县住建局应当对违法建筑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违法建筑没收及处置

第七条

县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县监察局、县法制办、县法院、县财政局(国资办)、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审管办(公共资源办)和街道、乡镇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移交或处置没收的违法建筑物及其它设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事项:

(一)确定违法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移交方式;

(二)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确定违法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处置价格;

(三)其它事项。

第八条

对不能进行改正,但应当拆除(含局部拆除)的违法建筑,拆除后可能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或者对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不能实施拆除的,由执法部门委托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设计或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执法部门根据鉴定结论作出认定并向社会公示,并报县政府批准后予以没收。

没收违法收入的,执法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出具估价报告。

第九条

依法没收的违法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执法部门应在结案后,责成当事人在15日内腾空该建筑物,当事人拒不腾空交付致使没收无法实现的,由执法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条

依法没收的违法建筑物腾空后,由执法部门向县财政局(国资办)办理移交手续,县财政局(国资办)应依法接收。

对没收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在向县财政局(国资办)移交时,应将移交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移交清单、《行政处理决定书》、本单位移交报告,及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文书等一并移交。

移交清单应注明没收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原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具体位置、数量、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建筑物结构和移交时间等。移交清单一式三份,由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分别签字盖章,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一条

没收的违法建筑可以保留使用的,经批准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一)公开拍卖。申请购买者达两人以上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有关规定处置。涉及经营性用地的,或者用地属于公开招、拍、挂范围的,以估价机构的评估价格为依据,对依法没收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公开招、拍、挂,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后由相关部门确认权属。

(二)回购。依法没收的违法建筑物与合法建筑物不可分割或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建筑物,违法建筑当事人可按房地产估价机构确定的价格予以回购。

(三)出租。当事人除此建筑物外无其它住所,有回购意愿而经济困难付不起回购款的,可申请租赁。出租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时间不超过五年,期满后需续租的,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四)政府安排使用。由政府安排给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或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

(五)没收的建筑物属于公益事业的,经县政府同意,可以无偿返还,依法补办相关手续。

(六)经县政府批准的其它方式予以处置。

第十二条

当事人要求回购的,应向被没收违法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座落地的街道、乡镇提出申请。联席会议对当事人的回购申请进行审查同意后,县财政局(国资办)可按回购价格,与当事人签订回购合同。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和期限交纳回购价款,逾期不交的,按合同约定处理;没收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处置后所得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根据本规定予以回购的,回购人依法补办相关手续,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应按权限依法予以办理土地和房产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对历史遗留的单位和个人建设的违法建筑,如已办理建设计划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立项批复、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其中一项(含)以上批准文件或许可证的,县住建局应当按照建设行为实施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结合实际,作出处理决定。

第六章 违法建筑拆除

第十四条

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拆除: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不符合建设行为实施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

(二)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部分)或者建筑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三)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擅自新建、搭建,或者利用建设工程擅自新建、搭建的;

(四)侵占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五)在主要街道、重点区域临街两侧或者建筑物共有部分擅自新建、搭建建筑物的;

(六)超过规划许可期限,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

(七)其他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拆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拆除:

(一)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且不符合建设行为实施时乡、村庄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

(二)超过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三)侵占乡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的;

(四)其他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拆除的其它情形。

第十六条

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应当督促当事人在决定确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街道、乡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筑,应当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

当事人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以及监察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以及民政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宗教团体的,宗教事务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

当事人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为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干部等的,所在单位以及监察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城镇居民或者渔农村村民的,所在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

第十七条

对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建筑,可以依法代为拆除。

对侵占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地的违法建筑,可以依法先行拆除。

当事人自愿拆除违法建筑但是不具备实施拆除能力的,可以申请当事人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代为拆除。

第十八条

当事人在县住建局、街道、乡镇决定的期限内不自行拆除,也不委托违法建筑拆除单位代为拆除违法建筑的,由县政府或其责成的街道、乡镇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实施强制拆除。

当事人在县国土资源局决定的期限内不自行拆除,也不委托违法建筑拆除单位代为拆除违法建筑的,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县住建局或街道、乡镇组织实施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由组织实施单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安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居(村)民委员会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物业服务企业等部门、单位应当按照组织实施单位的要求提供充分的人力、物力、技术等保障。

第七章 违法建筑日常监管

第二十条

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执法部门或者街道、乡镇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建设,进行调查处理。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依法查封施工现场。当事人破坏查封现场或者继续施工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街道、乡镇应当牵头建立由社区(村、居)、行政执法人员、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网格化巡查机制,对辖区巡查每天不少于一次,对符合即查即拆条件的违法建筑,实时予以拆除。巡查应当制作巡查工作记录。

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应当通过对建筑材料、施工人员的出入管制及其他有效办法予以制止,并在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阻碍有关部门现场查验和移交被没收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视情节轻重,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故意破坏被没收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包括配套和安全设施)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县财政局(国资办)、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对在没收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移交、估价和处置过程中要相互配合,对因人为因素、工作失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给予纪律处分;对故意违反规定、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处置没收建筑物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阻碍有关单位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海口市违法建筑查处和问责的若干规定

海口市违法建筑查处和问责的若干规定

(2008年6月20日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府办〔2008〕167号文件发布)

第一条 为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建筑,有效遏制新建违法建筑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正常秩序,明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对违法建筑查处的相关权利、义务和职责,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等不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整治违法建筑的决定》、《海口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与《海口市查处违法建筑行为行政问责暂行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负责对本辖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或不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擅自建设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行为进行查处。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市执法支队)负责指导、监督各区执法大队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并具体查处重大违法建筑案件。

第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通过日常巡查、接受举报等方式发现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的发现、查处和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四条 依照本规定实施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 1

究,责任与过错相对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应当建立健全违法建筑日常巡查、举报处理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对违法建筑查处的能力和效率,将违法建筑查处责任落实到路段的每一名执法人员。

各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应当加强对辖区各类建设行为的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建筑行为。

第六条日常巡查发现涉嫌违法建筑行为的,执法人员应当当场制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采取暂扣工具、设备、查封施工工地等措施有效制止当事人的建设行为。

各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对于日常巡查发现的违法建筑案件,应当依照审批程序当日报请立案,立案后立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收集相关证据和询问等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 区执法大队接到举报违法建筑行为的,应当在接到举报后的1个小时内向区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报告,区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接报后应当立即指派片区负责人前往现场,并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实施查处。

第八条 对于辖区内违法用地的建筑行为,各区城管执法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先行制止当事人建设,并在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国土部门依法查处。

第九条违法建筑案件适用一般程序进行查处。作出处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辩、陈述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依法举行听证会。

市执法支队、各区城管执法局、各区执法大队应当按照《案件处理审批权限规定》和《案件会审制度》,对案件逐级进行审核,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后,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第十条 各区城管执法局在调查取证中发现违法建筑面积超过800平方米或罚款超过80万元的,应当按照《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件处罚权限的通知》的规定立即向市城管执法局移送,不得截留案件越权处罚。

市城管执法局有权指派市执法支队调卷查处由各区城管执法局查处的案件,亦可指定各区城管执法局查处本应由市城管执法局查处的案件。第十一条对当事人处以罚款需要以违法工程造价作为依据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责令当事人限期提交有资质中介机构核算的工程造价结算书。当事人拒不提供工程造价结算书或工程造价结算结论畸低的,各区城管执法局可以自行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违法工程造价进行核算。

各区城管执法局在违法建筑案件处罚会审时,应当对工程造价进行评审,保证处罚公正、合理。

第十二条 对违法建筑作出拆除决定的,当事人在限定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作出处罚的各区城管执法局应当在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报请市城管执法局发布通告,市城管执法局发布通告后,当事人仍拒不自行拆除的,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整治

违法建筑的决定》,由违法建筑所在地辖区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第十三条依照本规定实施问责的,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责令改正;

(二)诫勉谈话;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六)暂扣执法证或提请发证机关吊销执法证;

(七)建议停职离岗培训;

(八)建议调离岗位;

(九)建议解聘、辞退或责令引咎辞职、免职。

前款规定的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同时适用。采用前款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方式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除第一款规定的问责方式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予以纪律处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未按本规定第五条规定,建立相关制度和落实责任制的,责令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及其负责人改正、作出书面检查或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 未按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及时发现违法建筑行为的,或发现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施工,或发现后不及时报告,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负有查处责任的执法人员、中队长作出书面检查。

因发现、报告不及时、制止不力或者有意瞒报保护违法建设,导致违法建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或已建成的,对相关责任人暂扣执法证并提请发

证机关吊销执法证,或责令引咎辞职。

第十六条对应当移送的案件不按时移送的,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违反案件处理程序、案件处理适用法律不当,造成处罚决定被行政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的,责令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取消该单位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建议将相关责任人调离执法岗位或解聘、辞退相关责任人。第十八条 面积超过800平方米或罚款超过80万元的违法建筑案件不及时上报处理,未作出处罚的,责令改正;已越权作7出处罚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该单位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反规划,不能补办手续的违法建筑以罚款代替拆除处罚的,对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第二十条对违法建筑按照工程造价实施处罚时,未按要求核定工程造价,核定工程造价畸低,导致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明显不相适应的,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实施问责;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一条作出拆除决定的违法建筑,各区城管执法局应当监督当事人按期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应当及时报请市城管执法局发布通告,未及时报请市城管执法局发布通告的,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 市执法支队对直接查处的违法建筑案件和督办的案件负

有渎职、失职责任的,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按照本规定实施问责。

第二十三条 对市执法支队和各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实施问责,由市城管执法局组织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后由市城管执法局局务会议研究作出问责、不予问责的决定或建议问责的意见。

涉及区政府干部管理权限的,市城管执法局应当向问责对象所在辖区政府提出问责建议,区政府应当按照本规定作出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

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在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书面送达问责对象。决定暂扣执法证件的,市执法支队、各区城管执法局应在收到问责决定3个工作日内将执法证件收缴上交市城管执法局,被暂扣执法证对象同时停职离岗培训。

第二十四条 在调查中发现谎报、瞒报、拒报违法建筑情况及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建议有关部门依照《海口市查处违法建筑行为行政问责暂行规定》实施问责;涉嫌犯罪的,依法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县违法建筑处置暂行办法

×××县违法建筑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防控和治理工 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提高城乡人居 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强制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违法建 筑处置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处置违反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 方面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适用本办法。

违反水利、交通运输、林业、电力等法律、法规规定建设的 建筑物、构筑物,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处理。宗教场所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由县民宗局提出处理办法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违法建筑是指未依法获得城乡规划、土地管理方面相关行政许可或者未按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方面相关行政许可内容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以及超过城乡规划行政许可期限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或者设施。

第四条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简称“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处置违法建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简称“违法建筑拆除机关”)负责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县违法建筑执法机关、违法建筑拆除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违法建筑的监管和处置,落实行政许可后管理措施和日常巡查工作。

第五条 在城乡规划区外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违法建筑,符 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没收,交由县国资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处理;不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决定,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在城乡规划区内,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定建设的违法 建筑,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 街道办事处依法处理。在城乡规划区内,既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的建筑,需要强制拆除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需要强制拆除的,由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条 旧厂区、城中村、旧住宅区内的违法建筑,有政府批准的改造方案的,结合改造方案处理;没有改造方案或改造方 案没有涉及的,按本办法规定处理。

第二章 违法建筑的认定

第七条 具有下列违法建设行为之一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 或者设施,属于违法建筑:

(一)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或者超过依法批准的用地数量 占用土地建设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 可证》进行新建、扩建、拆改建等建造建(构)筑物、管线及其 他工程建设的;

(三)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证》确定的建设位置、建筑高度、层数、面积等内容进行建设的;

(四)未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临时建(构)筑物、管线及其他工程建设的;

(五)违反《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永久性 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建设行为。

第八条 居民对商品房等住宅进行普通装修,已封闭阳台、在独有的楼顶已搭建玻璃棚,没有超出建筑物立面,不影响公共 使用,不影响城乡容貌,也不存在质量安全的,属于轻微违法,可暂不予行政处罚;

因防漏、隔热原因形成的坡屋顶违法建设,因超高建设的坡 屋顶,没有安全隐患、不影响公共安全、没有相邻纠纷、不影响 城乡容貌,当事人承诺城乡建设需要时无偿拆除的,对该违法行 为依法处罚后,保留使用,但不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三章 违法建筑的处置

第一节拆除

第九条 城乡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 予以拆除:

(一)严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 高度的;

(三)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 率部分)或者建筑高度且超出规定误差范围的;

(四)侵占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五)危及防洪、消防、人防等城乡防灾、军事等设施正常 运行,给城乡安全造成隐患的,或者擅自占用河道、公路留用地,影响行洪、交通的;

(六)对水源保护区、河道、水体、山体等造成重大破坏且 无法治理的;

(七)妨碍相邻合法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卫生、安全等,引起严重相邻权纠纷的;

(八)临时建筑未取得临时建设工程(或临时用地)规划许 可证、不按照许可内容建设或者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或者在 房屋征迁过程中搭建的临时过渡用房,已落实安置,未实施拆除的;

(九)严重影响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 名胜保护区或损害需要保护的城市文物古迹的;

(十)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 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占用乡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 等情节严重的;

(十一)严重影响市容景观或侵犯公共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的;

(十二)擅自占用已征收土地的;

(十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影响重大项目实施的;

(十四)公共通道、公用楼顶搭建违法建筑,影响恶劣的、群众反映强烈的;

(十五)在建筑物楼顶搭建违法建筑,影响安全、影响城乡 容貌的;(十六)已存在房屋安全隐患、影响公共安全、有相邻纠纷 的坡屋顶,按平改坡要求限期改正,未按要求改正的。

(十七)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当拆除的情形。

第十条 未取得相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拆除全 部建筑。未按照相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拆除 存在未按照规定建设情形的单体建筑物;未按照规定建设部分与 单体建筑物其他部分能够明确区分,且拆除该部分不会严重影响 单体建筑物建筑结构安全的,也可只拆除未按照规定建设部分。

第十一条 拆除违法建筑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合法建筑的建 筑结构安全、损害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或者对公共利益造 成重大损害的,可以视作不能实施拆除,予以没收违法收入或者 没收实物,依法处以罚款。没收的建筑物交由县国资办、乡镇人 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处理。

第十二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但符 合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情形,未在合理期 限内按执法部门的要求整改的,可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 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予以拆除。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工业企业等单位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在合法 用地范围内,对办公、生产经营性用房及其他设施,有政府会议 纪要等文件规定的,按相关文件执行;没有政府会议纪要等文件 规定,但确属生产经营需要且不存在质量、消防等安全隐患和影 响城乡容貌的,经依法处罚后限期改正;存在质量、消防等安全隐患和影响城乡容貌的,予以拆除。

第二节 没收和罚款

第十四条 除本办法规定依法予以拆除的情形以外,其他其 它集体土地上的违法建设行为,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县城规划区内 1.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2010年 9月 30日(含本日)前,符合建房条件的,且在可审批建房标准(限额)内的,每平方米罚款 60 元,超出可审批建房标准(限额)的,每平方米罚款 120 元;已有住宅,祖传老宅未批拆建的,每平方米罚款 300元。„2005 年 10月 7日(含本日)前,可审批建房标准参照同类区块已审 批建房的标准执行;2005年10月8日(含本日)后,可审批建 房标准按本县有关规定执行‟。

2.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2010年 10月 1日(含本日)之后的,符合建房条件的,且在可审批建房标准(限额)内的,每平方米罚款 60 元,超出可审批建房标准(限额)的,没收违法收入,每平方米按 840 元计算(按 50%计算执行),并处每平方米罚款 30元;已有住宅,祖传老宅未批拆建的,没收违法收入,每平方米按 840元计算(按一、二、三类区块分别折价 100%、80%、60%,区块划分表附后),并处每平方米罚款 48元。

(二)建制镇规划区

1.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10 月28日(含本日)期间的,符合建房条件的,每平方米罚款30元;已有住宅,祖传老宅未批拆建的,每平方米罚款 60元。

2.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2003年 10月 29日至 2007年 12 月 31日(含本日)期间的,符合建房条件的,每平方米罚款40 元;已有住宅,祖传老宅未批拆建的,每平方米罚款80元。

3.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2008年 1月 1日(含本日)之后 的,符合建房条件的,每平方米罚款 50 元;已有住宅,祖传老 宅未批拆建的,没收违法收入,每平方米按 240元计算,并处每平方米罚款 40元。

(三)乡规划区、村庄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 2003 年 4 月 1 日(含本日)之后的,符合建房条件的,每平方米罚款 30 元;已有住宅,祖传老宅未批拆建的,每平方米罚款 50元。在建制镇规划区、乡规划区、村庄内,违法建设当事人符合 建房条件,但违法建设的建筑面积超出可审批建房标准20%以上 的,超出部分按从重处罚标准处理。

第四章 管控措施

第十五条 不得参与违法建设或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建 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参与违法建设或 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的,建设部门应当将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 公示;有相关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房屋、土地权属登记。对未 提交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的,房屋登记机构不予办理房屋所 有权初始登记;对未提交合法、有效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的,土 地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对依附已登记房 屋、土地进行违法建设的,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及 执行情况告知房屋、土地登记机构,处理决定执行完毕前房屋、土地权属登记机构暂停办理房屋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登 记。第十七条 不得以违法建筑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以房屋、土地或者在建工程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的,金融机构应当向违法 建筑执法机关查询是否存在违法建筑,经违法建筑执法机关确认 存在违法建筑的,不予发放抵押贷款;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及 时将违法建筑处理及执行情况告知房屋、土地登记机构,处理决 定执行完毕前房屋、土地登记机构暂停办理抵押权登记。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对有关责任人违反遂委„2012‟19号文件规定,应实行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第十九条 按遂委„2012‟19号文件规定被追究责任的相关 责任人,取消其个人及所在单位本评优、评先资格。

第二十条 各乡镇(街道)、村级组织在办理涉地项目时,提供虚假证明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从严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三改一拆”行 动期间有效。

下载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口市防控和处置违法建筑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违法建筑的处置流程(精选)

    违法建筑处置一般流程 为切实保障当事人权利,实现依法行政,确保公开、透明、高效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

    磐安县违法建筑处置实施细则

    GPAD01-2014-0004 磐政办„2014‟56号 磐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磐安县违法建筑处置实施细则》的 通 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磐安县违法建筑处臵实施细则......

    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6月25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

    福建省违法建设处置若干规定

    福建省违法建设处置若干规定 (2017年11月24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违法建设处置若......

    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282号 《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已经2014年10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奇帆 2014年10月24日 重......

    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号公布 自2013年......

    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1999年6月1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治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

    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范文模版)

    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 (三府【2013】94) 第一条为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有效遏制违法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