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项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 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 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 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 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 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 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六、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 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 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 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八、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 录。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每年至少
2、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
3、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 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 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 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 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做好对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负责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做好食品索证、进货查验、台帐记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
3.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和餐饮服务过程监督检查;
4.对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剂等采购的索证验货、储存保管、标示、记录、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5.对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监督检查;
6.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活动,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记录存档;
7.积极参加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会议、培训,落实相关工作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4、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5、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6、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7、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8、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市场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9、在就餐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主动公示诚信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意见。
单位盖章: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目的:
为确保门店的食品安全,保证在食品的经营过程和控制中,降低食品安全隐患,特制订此制度。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店所有食品的生产经营与控制。要求:
1、理货科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对所有食品做好验收与记录工作。
2、营业部应严格执行“进、销、存”的相关规定,在进货环节配合收货部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在销售环节,做好防虫防尘,做好覆盖,禁止脱离冷链销售,并做好销售台账记录;在贮存环节,严格执行《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3、对于现场制售的商品,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的生产工艺,并规范食品添加剂得使用与贮存,精确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
4、对于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天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规范。
5、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员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严格检查并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门店店长报告。
6、对于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行为,门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门店店长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规范制度与过程的控制。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消毒、更衣、漱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及设施。主要设施易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及清洁。
2.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距地面2米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杀措施。
3.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4.食品经营区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5.用于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胶型切配板。
6.各功能区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7.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8.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温、保洁、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
记录制度
为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制度。1.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2.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3.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4.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少量或临时采购的,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5.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6.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7.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8.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9.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企业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经营协议。
二、安排专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收运、台账管理工作。
三、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四、禁止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五、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七、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八、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定期向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
九、发现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违规处置餐厨废弃物的,应第一时间向当地餐饮监督部门及环保部门举报。
十、企业负责人应实时监测单位餐厨废弃的处置管理,并对处置行为负责。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 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五、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食品留样制度
根据国家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规范》的相关法规、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及时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实行食品留样制度。凡属下列情况时,应对食品进行留样。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活动;
(二)外国政府代表团的访问活动;
(三)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会议;
(四)配送的集体用餐;
(五)经贸洽谈会、糖酒会、博览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六)婚丧嫁娶及各类集体聚餐等宴会,超过100人者。
对酒店餐饮、厨房、食堂等食品留样制度要求:
1、大型宴会、重要接待,厨房每样食品都必需由专人负责留样;
2、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留足100g,分别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
3、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
5、食品留样必须立即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 专用留样冰箱内;
6、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
7、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满后方可倒掉;
8、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
9、留样的采集和保管必须有专人负责,配备经消毒的专用取样工用具和样品存放的专用冷藏箱。
10、留样的食品样品应采集在操作过程中或加工终止时的样品。不得特殊制作。对于餐饮单位,不同食品品种分别用不同容器盛装留样.防止样品之间污染;留样容器应专用并经消毒确保清洁、样品应密闭保存在留样容器里。对于配餐企业,可以直接在配送好的集体用餐盘(份)中采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最好达到250g。
11、留样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存放在5℃左右的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上.不得冷冻保存。
12、原则上留样食品应包括所有加工制作的食品成品,并做好留样记录和样品标记,每份样品必须标注品名、加工时问、加工人员、留样时问(xx月xx日xx时)。其它情况则可根据需要可由卫生监督机构或餐饮单位自行决定留样品种。
1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提供留样样品,配合卫生监督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工作,不得有留样样品而不提供或提供不真实的留样样品.影响或干扰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提高保障本企业食品卫生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该预案。
二、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小组,负责本企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以上相关成员对各相关部门负责,并在组长领导下密切协作。
三、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成员要以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2、制定方案,提高应急能力。制定本农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各部门成员结合实际,按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熟悉掌握分级报告、人员救助、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职责与应急措施:组长负责召集组织协调成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置,保持与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与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成员必须立即报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等级由组长报县卫生局以及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请求政府应急机构实施应急增援。
四、应急措施:
1、加强日常监测,根据就餐规律,密切注意就餐人员状况,如出现就餐人员出现异常,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组长。
2、接报后应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成员按其分工,布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按预定方案执行。
3、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注意食品及相关原材料、餐饮用具的留样工作。
4、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同时做好呕吐物留样待查。
5、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并报卫生部门。
6、事后应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对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篇:驾校验收十一项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驾驶培训学员的档案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档案管理要坚持客观、真实、齐全、保密的原则。档案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制度,设立档案管理员工作岗位。
第三条
本制度由档案管理科负责实施。
第四条
学员培训档案材料包括: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复印件、培训记录、驾驶证申请表、结业证书复印件等。
第五条
每一期学员培训完成后的一周,为归档时间,档案管理员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归档工作。
第六条
档案管理员归档应遵守以下规定:
1、应归档的材料每件一份,必须收集齐全。
2、归档材料一律使用钢笔填写或使用打印机打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等进行填写。
3、归档材料的填写要求书写整洁,不潦草,不涂改,规定填写的内容要填写完整,特别应该注意管理机构的批复以及学员、教练员的签名、日期等要求齐全,不可遗漏。
4、应盖的公章必须加盖,否则不可归档。
5、每一期结业学员都必须建档,不得有漏建、缺建现象。第七条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档案完整安全。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干净,做到无尘、无虫。
第八条
除档案管理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室,以防意外;在档案室里不准吸烟。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加强安全工作,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杜绝和减少训练车事故,保证正常训练,制定本制度。
1、学校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负责安全工作的日常管促管理,处理训练事故,组织实施安全方案。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学校训练队和教练员应提高对训练安全工作的认识,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每季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训练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教练员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具体内容包括:
⑴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⑵交通运政、公安交警部门关于安全训练的有关规定。⑶安全训练知识。⑷训练事故分析。
4、每台车配备一个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和更新。
5、坚持教练车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的三检制度,严禁带故障训练。
6、禁止教练酒后执教和学员酒后训练。
7、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教练场。
8、安全管理科负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⑴突然出现异常气候,训练中需采取的应急预案措施。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伤员抢救和调整训练车辆。⑶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的求助。⑷其他危及安全情况的处理。
9、安全紧急预案的启动由校长批准。
教学管理制度
一.按《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计划。
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授课计划。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规定的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如遇特殊情况须修改计划时,必须经主管教学的校长批准。
三.严格按交通运政部门的要求,对理论教练员、驾驶操作教练员进行资历审查。
四.学员入校前进行资格审查,入校后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严格考勤制度,抓好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五.每期开始由校长主持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定期的组织学员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使理论水平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培训收费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湖北省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不擅自降价,不恶性竞争,不靠压价哄抢生源。
二、凭《收费许可证》收取培训费,不乱收费。
三、将各种培训收费标准公示在驾校报名业务大厅明显位置,并公开监督电话。
四、收取培训费必须开具发票,不得打收条。
五、每期聘请不少于10人的社会监督员监督收费标准,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效能。
诚信承诺制度
承诺内容:
1.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进行施教。
2.严格执行省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行为。
3.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员依法取得《结业证》、《驾驶证》、一期学不会,下期免费学习。
4.教职人员严格执行“四不准”,对待学员一视同仁,杜绝打骂学员现象。
保证措施: 1.承诺内容在学校明显位置公开并以宣传资料形式向社会发放,公开接受学员和社会监督。
2.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
3.驾校设专门负责受理承诺服务方面的投诉和举报。
4.组织专门人员对承诺内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纠正违规行为。
学员投诉受理制度
一、为保证驾校学员的人身权利,驾校建立学员投诉制度,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
二、投诉分为:电话投诉、意见箱投诉和直接向学校领导或主管部门投诉。
三、驾校在明显位置公开投诉电话及设置意见箱,由专人管理,定期开启送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四、学员在学校培训期间,如发现培训收费、培训质量、学校工作人员违反教学规定等问题。可选取任一方式向学校领导或学校主管部门投诉。
五、学校在接到投诉后,认真核查情况是否属实,如属实,按有关规定处理,并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六、自接到投诉信息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给予投诉者明确答复。
七、投诉处理结果由学校存档备查。
为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行为,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保证驾驶员培训质量,使驾驶员培训项目及操作课时能可靠落实并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教练员聘用:学校聘用的教练员必须持有教练员证
二、教练员解雇、辞职、开除
1、学校在聘用期内对违反有关规定,被交通管理部门一次社会公告或多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教练员,终止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关系。
2、辞聘
在聘用合同期内教员因某种原因向学校提出申请终止聘用合同,解除聘用关系的行为;
①、教员提出辞聘应以书面形式并提前30天通知学校; ②、教员辞聘应按聘用合同规定承担责任。
3、开除
在聘用合同期内,学校对违反管理部门和学校规章制度,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教练员,予以开除。被开除的教练员由学校做出书面决定,开除的教练员应按聘用合同规定承担责任,并上报管理部门三年内不得从事教练员工作。
三、教练员继续教育
1、严格按交通部、省市交通运管部门要求以轮训制度对教练员开展继续教育。
2、轮训采取定期轮训和不定期轮训相结合。定期轮训每年举行一次,由市运管部门统一安排,不定期轮训随时进行。
3、轮训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2)汽车新技术;
(3)场内驾驶和道路驾驶技能;
(4)教学方法;(5)教练员职业道德。
四、教练员考核
1、学校建立教练员信誉考核制度;
2、考核内容:
(1)教学质量,考试合格率;(2)油、材料消耗;(3)安全训练情况;
(4)教练员任教能力、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情况。
3、考核方法
(1)成立教练员信誉考核小组,负责教练员信誉考核;
(2)每期考核一次,进行①学员测评教练;②教练互评;③教职员工测评;④学员合格率;
(3)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如:教练员综合考核表、向学员发放教练员考核问卷、操作和笔试等;(4)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五、建立教练员文字和电子档案。
建立教练员从执教开始的文字和电子档案台账,(含理论和实际操作教练员,一人一档)。台帐内容包括:教练员情况汇总表,教练员履历登记表,身份证、驾驶证、教练员证、学历证明等复印件,安全管理责任状,教练员聘用合同,教练员继续教育记录,教练员季度和培训质量信誉考核情况记录等。文字档案存入档案室。
学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学员的管理,维护教学秩序,保护学员的合法权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等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员纪律管理
1、学员必须按教学大纲完成培训学时;学驾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旷课者将延期培训,不予补课。
2、学员应自觉服从教练员教学指导和在车管理,遵守安全操作要领;遵守驾校相关规章制度,尊敬教练员,言行礼貌,服从管理,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互学;不得饮酒后参加训练。
3、自觉遵守作息时间,训练时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外出必须向教练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开。
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车辆及所配用具物品,不得随意损坏,否则照价赔偿;自觉做好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和培训区的清洁卫生;
5、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教学安全。教练不在时,学员不得私自驾车训练。
6、学员操作时不得赤膊、穿短裤、吸烟、闲谈、穿拖鞋或高跟鞋。进入操作训练后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服从教练员指挥。
7、车辆行驶中,学员必须坐在车厢内,关好车门;下车时,必须在车辆停稳后,依次下车或换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8、珍惜时间,讲究效率,注重实际培训学习效果。
9、实事求是填写培训记录;
二、学员文字和电子档案管理
1、办公室负责建立、整理、保管学员的文字和电子档案;
2、学员对培训学时要及时核对,有异议应及时申请裁定,必须本人在驾驶培训记录中签字确认,不准代签。
3、结业考试:每培训阶段和期末由教学负责人组织对学驾人进行相关考试科目或道路驾驶培训考核,并做出详细记录,成绩评定记入教学日志,学籍卡存档4年以备例查。
4、学校建立学员档案台帐(一人一档),台帐内容包括:学员登记表、教学日志、培训记录、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增驾学员原驾驶证复印件、学员培训合同、结业考试成绩单、结业证书复印件等,培训学员档案保存期不少于四年,三年内备查。
结业考核制度
门考试前,组织学驾人结业考核。结业考试是发放学员结业证的必经程序和依据,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考取驾驶证的根本保证,为规范结业考试工作,提高培训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试对象
凡是参加机动车驾驶培训的学员都必须参加并通过结业考试工作。每期(车)学员在完成全部培训计划、学时时,驾校将组织学员进行结业考试。
二、结业考试科目和内容
结业考试分为三个科目:科目一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及相关知识,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科目二为场内驾驶技能考试科目(桩考);科目三为道路驾驶技能(场内道路和实际道路驾驶)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
三、考试日期
在本科目培训结束后,到公安交管部门考试前进行。
四、监考
1、科目一考试时由理论教员监考。
2、科目二、三考试时由结业考核人员监考。
3、分管教学的领导要不定期监考。
4、结业考核人员应具有汽车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或汽车及相关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教练员工作5年以上,具有10年以上驾驶经历,经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5、结业考核人员每季度将考试情况反馈给办公室。办公室根据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五、补考
1.考试不合格的允许当场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终止考试。2.下次补考应在三日后由教员提出,并做出补考计划,重新安排考试。
六、考试成绩评定
1、考核与考评相结合。考试成绩评定,比公安部规定的123号部令评分标准提高二个百分点。
2、考评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公安部门的考试。
七、结业证的发放
1、学员结业考试成绩由结业考核人员填在学员申请表上,并输入计算机。单位造册登记,统计留存(档),任何人不得弄虚作假。
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障教学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设施设备的种类
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教练车、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电教板、模型、挂图、实物、驾驶模拟器、理论教室和训练场等。
二、教学设施设备使用
1、教学前对所使用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认真调试,满足教学需要;
2、教学设施设备要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实行专人专用;
4.按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技术要求进行使用,防止设施设备、仪器的损坏;
5.建立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卡。
三、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
办公室要制定教学设施设备维修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维护;日常维护由设施设备使用人负责;计算机、投影仪、模拟器,需要维修时应聘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教学设施设备在保修期内发生故障,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家维修。每次检查或维修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将设备名称、维修项目、更换的总成件、机件维修后的技术状况及维修费用一并记入设备档案。
四、教学设施设备的检查
1、设施设备使用人要不定期的检查自己保管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每期计划使用前对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工况性能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使之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使用状态。
2、办公室每半年对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量、质量和保管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教学设施设备要做到帐、物、卡一致。
五、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
1、教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由使用人提出,经办公室审核后,报校长批准后实施;
2、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周期,有国家规定的执行国家规定,没有国家规定的,报废时方可更新;
3、失去维修价值或时期报废的设施设备要进行更新处理,按相关规定处置,新增设备应重新建档。
4、更新的设施设备要符合交通部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的要求。
教练车管理制度
为加强教练车管理,延长教练车使用寿命,保证教练车的性能完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1、教练车必须证件齐全有效,手续完备。
2、定期检查教练车车容、安全性能及使用情况;
3、教练车只限于训练使用,非训练时间,非训练业务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
4、学员不准单独开车,凡因私自动车发生意外,一切责任自负。
5、教练车行车路线,由教务组负责人统一安排,任何教练不得私自改变训练路线,超越区域,违者罚款100元,因改变路线或区域而发生任何交通事故,一切责任均由教练员承担。
6、在道路训练中,不得停车搞与训练无关的事情,不得以任何借口影响训练的实施,对经查证属实者处50元罚款。
7、在进行倒车、调头、综合训练时,按教学大纲安排实施,任何人无权改变教学计划,必须按作息时间发车、收车。
8、教练带学员训练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服从交警部门管理,出现事故,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主动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篇: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
一、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1、危重病人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班班交接。
(2)稳定病人情绪,并根据医嘱安置病人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单人病房,室内温、湿度
适宜。
(3)准备抢救药械,用物定期更换、消毒,呈备用状态,一旦病情发生变化,立即协助
医师抢救,并做好抢救后记录及物品的处理工作。
(4)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到服药到口,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6)按要求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7)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保持“六洁”(口腔清洁、头发清洁、皮肤清洁、会阴清
洁、床单清洁、衣裤清洁)
(8)了解病人的心里变化,根据医嘱及病情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2、一级护理
(1)随时发现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及病情检测相关指标,正确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做到服药到口,认真按要求填写各项护理记录。
(2)按医嘱准备好急救药械。
(3)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4)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异味。
(5)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6)根据医嘱及病情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3、二级护理
(1)定期观察病情、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医嘱及指导病人适度活动。
(3)正确执行医嘱,发药到手。
(4)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
(5)根据医嘱及病情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4、三级护理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2)正确执行医嘱。
(3)指导病人的饮食及休息。
(4)根据医嘱及病情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附:分级护理内容
Ⅰ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
②特大手术七天内
③各种大手术1-3天内
④昏迷、休克、肾衰、惊厥等患者
⑤生活不能自理。其中一项符合标准均列入
Ⅱ级护理:①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者
②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者
③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
④不宜过多活动者
⑤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子痫患者
Ⅲ级护理:①一般慢性病轻症
②术前准备患者及正常孕妇
③各种疾病及术后恢复期患者
④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
二、病区管理制度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
2、保持科室的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工作区内禁止吸烟。
3、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并遵照执行。
4、护士必须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着装,并保持仪表整洁、仪容端庄、举止大方、谈吐文雅。
5、科主任授权,护士长对科室的财产进行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处于备用状态;根据要求建立帐目,并保证帐物相符。
6、严格执行住院、探望、作息、消毒隔离、护患沟通等制度,以保证病人的休息和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7、定期召开病人工休座谈会,虚心听取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8、根据医嘱及病情开展形式多样的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9、各项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调整、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
10、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措施。
三、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护理工作的完成。
2、值班护士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工作。如遇抢救等特殊情况,应共同完成抢救工作方能下班。
3、病人情况的交接必须由交接班护士共同在病人床头进行。
4、必须按照规范化护理要求进行交接班。
5、接班护士应提前到达病区,做好接班准备。交接班中如遇病情、治疗、护理、物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护士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则由接班护士负责。
6、接班护士未到岗、未接好班时,交班护士不得离开岗位。
7、病区交接班主要内容
(1)病区病人一般情况:住院病人总人数,出院、转出、死亡、转入、入院、分娩、手术、危重、抢救、病情突然变化、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病人及有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照的病人等。
(2)病人个体状况:一般病情、专科情况、治疗、护理、饮食、睡眠、休息、恢复、锻炼、心理、标本的留取和采集等情况。
(3)特殊药械:抢救药械、毒、麻、限、剧药品等。
(4)病情记录。
(5)一般物品:按各科室具体规定、要求清点。
(6)因特殊原因未完成或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
(7)做好交接班记录,并签全名。
8、凡属危重病人、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昏迷、瘫痪、特殊病例等病人,转科时一律应由医生或护士护送,不得以护工或工人代送,并使用“转科病人记录单”认真做好转科记录,将该单保存于病历当中,随病历交病案室。
四、护理查对制度
1、护理操作查对制度
(1)任何护理操作都必须“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2)对各种操作方法、给药途径、药物质量、等有疑问时,必须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查对后需签名时须签全名、执行时间。
2、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医嘱应查对一遍,转抄者签名。
(2)整理服药、注射、治疗及饮食单后,须经两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3)每天全部查对医嘱1次,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查对医嘱一次,并记录。
(4)医嘱经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经查清楚后方可执行。
(6)所有医嘱须记录执行日期、时间及签全名。
(7)除抢救或手术过程中以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前应复述一遍,经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瓶,待医师补开医嘱后经两人核对与医嘱相符后方可弃去。凡需要下一班执行的医嘱应做到书面及口头交班。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制度
(2)备药时要查药品的质量、标签、批号、有效期、药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以及瓶内有无杂质,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5)毒、麻、限制药品使用前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瓶,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
(6)使用多种药物时,要主意配伍禁忌。
(7)给药或治疗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向病人解释清楚。
4、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并签全名。
(2)查血液的有效期(采血日期),血液的质量(有无血凝块或溶血),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袋有无裂痕)。
(3)查对输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的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编号、血量是否相符。
(4)查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用血量。
(5)输血完毕,须保留血袋24小时,以便必要时检验。
(6)血液制品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因此,血库提出雪后,按要求尽早输入。(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
5、饮食查对制度
(1)护士每天查对医嘱病人饮食种类,并及时告知病人或家属。
(2)送餐员分发饮食后,护士应查对特殊病人饮食种类、数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3)特殊病人的家属送来的饮食须经医师的同意后方可给病人食用,护士应给与监督。
(4)禁食的病人护士要做好交班,并告诉病人及家属禁食的目的和时间,配挂禁食标志。
(5)护士应根据医嘱及病情对病人的饮食给予指导。
五、医嘱执行制度
1、凡用于病员各类药品、各项检查、治疗项目均应下达医嘱,并计入“医嘱单”,转抄和整理医嘱必须准确,不得涂改。
2、医师下达医嘱后,护士分别转抄于各种“执行单”和“治疗单”上,执行前必须经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疑问医嘱,应查清后再执行,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3、在抢救或手术中,需用药时,由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诵一遍,医师核实无误后方
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补记医嘱,护士应当据实补记执行时间并签名。
4、执行长期医嘱,要做到:执行前先看清医嘱单上的内容,再分别转抄治疗卡(或单)后,交另一位护士核对符合医嘱要求方可执行。
5、医嘱执行后应认真查对,每日查对一次,每周护士长查对两次并签名。护士每班应查对医嘱;接班后应核查上一班医嘱是否处理完善;值班期间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护理部对医嘱要随时抽查。
6、需要下一班护士执行的临时医嘱,交接班时要说明,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标明。
7、一般情况下,无医嘱,护士不得对患者做对症处理,如紧急或特殊情况,医师因故暂时不在时,护士可针对病情给予必要处理,但处理后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医师报告,补记医嘱。
六、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1、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要求》。
2、各种记录规格项目符合护理文书书写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3、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记录项目齐全、无错别字;格式正确、无漏项。使用中文、医学术语和通用的外文缩写、简单扼要。
5、书写要求实事求是,对患者负责,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6、护理记录单满页后,以审查无误打印一份放入病历夹。打印后若有书写错误时按规范要求修改,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祛除原来的字迹。每页版面修改次数不超过三处,否则及时重新打印。
7、无注册执业证书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审查签名。
8、护理记录单应在病人出院后一周内连同医疗病历送病案室。
七、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种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护士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抢救器械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随时补充。
3、护士必须掌握本科室主要抢救器械、仪器的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做到临场不乱。
4、医师未到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配血、止血等。
5、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提醒医师据实补开医嘱。
7、护士应根据要求及时、正确做好护理记录。
8、抢救结束后及时做好药品补充及器械、用物的消毒工作。
附:对大、中、小抢救的要去:
ⅰ、大抢救时,由医院成立专门的抢救班子,主管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
变化,如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到场会诊,并参与抢救。
ⅱ、中抢救时,由科室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值班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
变化,如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到场会诊。
ⅲ、小抢救时,护士配合值班医生现场抢救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到场会诊,并参与抢救。
八、急救药械管理制度
1、各科室抢救车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材须经过科室主任审核定出种类、数量、规格、剂量。
2、抢救车上药品标签清楚,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器材保证处于备用状态,做到两及
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请领报销。
3、抢救车上的急救药械要求设卡,标明所有急救药械名称、规格、剂量、数量、卡物必须
完全相符,同时建立急救药械交接班登记本,班班清点、交接,有登记、无错漏、签全名。
4、抢救车须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病区护士要人人皆知。
5、保证急救药品的有效管理
⑴护士领取急救药品时,要与医师交接,核对清楚,对于名称、有效期、剂量等不清、标签
不明或过期、变质的药品,护士有权据领。
⑵凡是未配备有原装药盒或批号不明确的急救药品均应由药剂科出具药剂科盖章及药师签
字的相关说明,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⑶存放急救药品的外包装盒标签应完整、清晰,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均应与外包装一
致,有效期限不一致时,应标记于药品盒内以备核查,剂量、药名不一致时,不允许放置于同一药盒内。
⑷药盒内药品有效期不一致时,以有效期先后从左到右的顺序存放于盒内,使用时按有效期
先后顺序从左到右取用。
⑸急救药品使用后随时补充,如因药剂科缺药等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交接登记本上注
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用药。使用后的器材应随时补充、消毒、灭菌。
1、级护理质控组对各科室急救药械定期检查。
九、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㈠药品管理制度
1、各病房药柜的药品,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定位存放(毒麻药按照毒麻药管理使用办法保管使用)做到标记明确,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并有专人负责领取与保管。
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发现有沉淀、污染、变色、过期、瓶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定放在抢救车上,每日交班,编号排列,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应用,用后随时补充。
5、患者个人的药物,应注明床号与姓名,单独存放,停药后及时退还药房,避免浪费。㈡器械管理制度
1、医疗器械由责任护士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持性能良好,每班要认真交接。
2、使用医疗器械必须了解其性能及保养办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须经清洁处理,消
毒后归还原处。
3、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应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须经保管者检查,性能
是否完好。各种仪器,应按其不同性质妥善保管。
十、医疗事故(护理过失、缺陷)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时间、经过、原因、后果。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本着病人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病人身体健康的损坏或讲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或消除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3、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护士长,护士长立即报告科主任、护理部,护理部立即报告分管副院长、医务部。并按规定填写《护理差错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发生差错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
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5、差错事故发生后,护士长应尽早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将书面材料上交护理部。
6、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时候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7、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管理工作。
8、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十一、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
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
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拭、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检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的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使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6、有严重感染及器官移植的手术病人、应单独安置。
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
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或采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消毒。
8、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使用后的器械、被服及房间都要严
格消毒处理,用过敷料要焚烧。
9、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10、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
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11、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12、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处理。
第四篇: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我]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病区管理制度
二、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三、医嘱执行制度
四、护理查对制度
五、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六、抢救工作制度
七、急救药械管理制度
八、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护理十一项核心制度
一、病区管理制度
1、病房的护理工作在科主任和科护士长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科室的清洁、舒适、安静、安全、美观、避免噪音,注意通风。
3、护士必须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着装,并保持仪表整洁、仪容端庄、举止大方、谈吐文雅。
4、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并遵照执行,以确保护理质量。
5、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上,固定位置,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
6、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7、各项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调整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
8、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措施。
9、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做好交接班手续。
二、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医师根据病人病情下达护理级别医嘱,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共四个级别,护士按要求执行分级护理,要住院病人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的标志来表示患者的护理级别,特级和一级护理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牌上显示相应的护理级别。(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3)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根据医嘱需要派专人24小时护理或转入监护病室。(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3)备齐相关监护仪器及急救器材、药品。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4)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治疗及标本收集等工作。(5)按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到服药到口,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6)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7)根据医嘱及病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2)生活部分能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随时发现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及病情检测相关指标。(2)按医嘱准备好急救药械。
(3)按疾病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到服药到口,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4)按要求做好护理记录,需转科时,按要求做好转交接护理记录。
(5)按医嘱要求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晨晚间护理,协助各种生活需要,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6)根据医嘱及病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2)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2)正确执行医嘱,发药到手。(3)做好护理记录,需转科时,按要求做好转交接护理记录。
(4)做好晨晚间护理,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5)根据医嘱及病情指导患者适度活动。
(6)根据医嘱及病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病情较轻可恢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2)正确执行医嘱。
(3)做好护理记录,需转科时,按要求做好转交接护理记录。
(4)指导患者的饮食、康复、休息。
(5)根据医嘱及病情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附:分级护理内容
Ⅰ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
②特大手术七天内
③各种大手术1-3天内 ④昏迷、休克、肾衰、惊厥等患者
⑤生活不能自理。其中一项符合标准均列入 Ⅱ级护理:①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者
②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者
③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
④不宜过多活动者
⑤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子痫患者 Ⅲ级护理:①一般慢性病轻症
②术前准备患者及正常孕妇
③各种疾病及术后恢复期患者
④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
三、医嘱执行制度
1、护士应遵医嘱为病人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
2、医师下达医嘱后,需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可疑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执行者应根据医嘱内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签全名。
4、除抢救或手术过程中以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如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应重复一遍,药物经二人核对准确后立即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生补记医嘱后,方可弃去。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做好交接班。
四、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过医嘱时应做到及时、准确,需2人核对,同时做到每天查对医嘱二次,并记录。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需重复一遍,经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师补开医嘱后,方可弃去。
4、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查对医嘱一次,并记录。(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2)备药时要查药品的质量、标签、批号、有效期、药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以及瓶中有无杂质。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5)毒、麻、限剧药品使用前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瓶,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6)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7)给药或治疗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三)输血查对制度
1、取血时的查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2、输血前的查对: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3、输血时的查对: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5、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四)饮食查对制度
(1)护士每天查对医嘱病人饮食种类,并及时告知病人或家属。
(2)送餐员分发饮食后,护士应查对特殊病人饮食种类、数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3)特殊病人的家属送来的饮食须经医师的同意后方可给病人食用,护士应给与监督。
(4)禁食的病人护士要做好交班,并告诉病人及家属禁食的目的和时间,配挂禁食标记。
(5)护士应根据医嘱及病情对病人的饮食给予指导。(五)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时,应查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术前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病历、患者禁食等情况,手术前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内容,无误后开始手术。
3、检查无菌手术包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及包内无菌指示剂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完好,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4、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所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防止异物遗留在体内。
5、手术中的各项治疗、护理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查对制度。
6、手术取下的标本,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能送检。(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以及化学指示胶带。
3、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发无菌包时,查对名称、灭菌日期、包装、化学指示胶带;发一次性物品时,查对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不符合要求不能发放。(七)急、门诊输液室护理查对制度
1、护士接收处方后,须与门诊针剂药房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本次治疗的天数、药物总量,并根据注射单、处方与患者或家属一起核实患者姓名及治疗用药。
2、护士配药前,认真查对药名、剂量,注射药物质量,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护士配药后与注射单内容再次查对,确认无误后在输液瓶及输液单上签全名。
4、护士注射前查对药液无误后方可注射。
5、连续静脉输入2~3瓶液体,护士要告诉病人输入瓶数,避免自行拔针造成漏用药物。并在输液瓶上写明输液剂量标记,以便核对。
6、对输液病人进行用药指导:①交代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②用药时间,明确告诉病人按时来治疗,尤其嘱病人做过敏试验药物的用药间隔时间不得延误。③后续治疗,告诉病人治疗期间每天需带医嘱治疗单,以便于治疗。
7、拔针前护士必须查对输液瓶上标注的液体瓶数,确认无液体后方可拔针。拔针后教病人正确按压血管穿刺点。
8、凡是属于必须做皮试的抗生素类药,查对过敏试验结果并在注射单和处方与病历上注明阴性。同时在液体瓶签上有醒目标志或用红色中性笔书写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及剂量。(八)产房查对制度
1、产妇分娩后助产士将新生儿给母亲辨认性别。
2、助产士写好新生儿手圈带,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经产妇辨认无误后系在新生儿手腕上。
3、助产士在新生儿病历上盖上新生儿脚印和母亲手指印,在婴儿包被外别上鉴别牌,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分娩方式。
4、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查对制度,交待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共同查看新生儿鉴别牌、手圈带、性别及一般情况。(九)新生儿查对制度
1、给新生儿注射、用药时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外,还必须查对新生儿胸牌(母亲床号、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出生体重)、手腕标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两处查对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
2、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后回病房时,须核对母亲床头卡,新生儿胸牌、手腕标识上的床号、母亲姓名。母婴核对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
3、在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更衣时或母婴出院更衣时,须核对新生儿床头卡、胸牌中的母亲床号与姓名,新生儿性别与手腕标识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五、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1、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手册》最新版执行。
2、各种记录规格项目符合护理文书书写检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3、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记录项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无错别字;格式正确、无漏项。使用中文、医学术语和通用的外文缩写、简单扼要、版面清洁。
5、书写错误时按规范要求修改,不得采用刮、粘、涂等办法掩盖或袪除原来的字迹。每页版面修改次数不超过三处,否则由原来笔迹者及时重抄。
6、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医嘱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应按时归档。
六、抢救工作制度
1、参加抢救的护士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识清楚。定位、定量、定点放置、专人保管。
3、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抢救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当抢救病人的医生未到达以前,护理人员应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5、护士长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及抢救情况,根据抢救工作需要及时安排护理工作。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及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7、口头医嘱执行时应重复一遍,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生补开医嘱后,方可弃去。
8、抢救结束后及时做好药品补充及器械、用物的消毒工作。
七、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物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
2、抢救必备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3、抢救物品齐全,药品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按药物失效期的先后放置和使用。
4、各科室抢救车的急救药品、物品按要求统一配备,专科急救药品及物品须经科主任审核定出种类、数量、规格、剂量配备。抢救车须定点放置、定人管理、保证安全和使用方便。
5、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交班登记表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时能及时使用。
6、设有药品、器械配备基数卡。做到帐物相符,班班交接。
7、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一次封条的完整情况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器械一次,并有记录。
8、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一次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帐物相符。
八、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报告程序:一般差错当事人当天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三个工作日内向护理部报告;严重差错及事故立即口头向护士长或科主任、护理部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护理部及时向主管护理院长报告。
2、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时,病人用过的药品、血液、器械、标本、检验报告、病历资料等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销毁、涂改、弃掉,以备鉴定。
3、发生差错或事故的科室(病区)及时组织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确定其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填写差错登记表交护理部;护理部每月组织科护士长进行讨论一次,并把定性和处理意见反馈给科室,科室一周内再将登记表返回护理部。
4、各科室(病区)设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记录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经过、后果、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5、病人有投诉并要求经济赔偿时应及时向医务部报告,纳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处理。
6、按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分标准(试行),对护理缺陷、事故进行处理,做到护理部、科室有分析、结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并反馈。
7、发生差错或事故的科室(病区)及个人,如不按要求报告,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本医院有关管理办法处理。
九、消毒隔离制度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戴工作衣帽,衣帽每周更换2次。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或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持续使用4小时要更换清洗。
3、病房与诊室保持整洁。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运送病人的车辆应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随脏随换。病人出院、转科后枕芯、棉胎、垫被要消毒,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药杯、便器固定专用,不得重复使用。
6、建立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诊室诊治,并及时对所污染的物品及场所消毒。病房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治疗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处理。
8、医疗用品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用品先去污染,彻底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9、体温针、治疗碗等物品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治疗装置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0、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启的各种溶液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1、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块)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12、垃圾及时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放置有标识,封闭运送作无害化处理,杜绝医疗废物回流市场。
13、特殊区域(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重病监护室、内镜室等)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并有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
14、收治传染病患者时安排单间,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房。严格探视陪住制度。物体表面及地面应每天用消毒剂消毒1~2次,如遇分泌物、血液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单、被套、衣物应与其他病人分开收集、消毒、洗涤。用后的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尸体必须消毒处理,尽快火化。终末消毒有记录。
十、交接班制度
1、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巡视病房,了解病情,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2、每班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0分钟到病房,清点器械物品、毒麻药品,并做好登记。阅读有关护理记录单,清点住院人数,在交接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才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班。
4、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以便夜班工作。
5、交接班者要共同巡视病房,做好床边交班,检查昏迷、瘫痪等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情况,有无压疮发生,各种管道有无脱落,引流是否通畅等。
6、危重病人、急诊、手术、ICU的病人、产科新生儿的转科交接要规范,填写交接护理记录,并双方签名。
十一、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科室所有药品、器材原则上只供本科室住院患者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护士长应指定专人做好各类药品、器材的领取和管理工作,保证患者正常使用。
3、药品管理
(1)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2)护士长应指定专人管理药品,做好药品的领取、退药和管理工作,保证科室正常用药。
(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
(4)特殊及贵重药品应注明病人床号、姓名,单独存放并加锁保管。
(5)需冷藏的药品,如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6)病人的药品专药专用,医嘱停药后及时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4、器材管理
(1)各种器材需建立帐目,做到帐物相符,防止遗失。(2)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注意做好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火、防暴、防腐蚀等工作,保持良好性能,使用完毕及时保养,贵重器材定期保养,专人管理,保证正常使用。
(3)各种器械等的报废按医院有关办理。
5、借出的药品、器材必须有登记手续,重要器材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意后方能借出。
6、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丢失药品、器材,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篇:荔湾区社区_联社十一项消防制度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档案管理制度
一、社区、经济联社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各类消防工作档案,消防工作档案应当详实,全面反映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二、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工作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应设有专门的消防档案柜、橱。
三、社区居委会和经济联社应建立以下消防工作档案:
(1)社区、经济联社基本情况档案。
(2)室外消火栓、消防器材分布及管理档案。
(3)防火检查档案。
(4)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档案(活动相片)。(5)火灾扑救和紧急疏散预案。
(6)社区、经济联社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档案。
(7)社区、经济联社火灾隐患档案。
(8)火灾重点预防特护对象档案。
(9)消防巡查档案。
(10)防火公约和消防责任书档案。
(11)社区和经济联社志愿、义务消防队档案。
(12)消防会议记录。
(13)社区、经济联社火灾情况档案。
(14)社区、经济联社消防经费使用记录。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一、社区、经济联社内每个住宅区均应建立各种形式消防巡查队伍,人员由小区义务消防队员或热心消防事业的居民和村民组成,负责对住宅区进行每日防火巡查。
二、巡查人员应记录巡查的部位,发现的问题和处置措施,并在巡查记录上签名、存档。
三、每日防火巡查的内容包括: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消防车道或住宅楼道是否畅通;有无违章用电;有无违章用火和其他内容。
四、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巡查人员应及时督促纠正,较大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小组和社区民警。
五、巡查人员在巡查中发现火灾险情,应利用现有的器材装备实施有效处置,并及时报警。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义务(志愿)消防分队制度
一、社区、经济联社义务(志愿)消防分队,每月一次负责对辖区居民、村民住宅楼(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上报社区、经济联社治保委员会处理。二、一旦辖区发生火灾或火警,社区、经济联社义务(志愿)消防分队,应及时组织疏散周围群众,并拨打“119”火警,同时组织人员扑灭初期火灾。火灾扑灭后,应协助消防部门保护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原因,核实火灾损失。
三、社区、经济联社义务(志愿)消防分队,要定期维护消防设施、器材,确保能正常使用。
四、定期向居民家庭、辖区单位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五、社区、经济联社义务(志愿)消防分队,应设立消防备勤室,配备必要的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照明、消火栓扳手、灭火器、水带、水枪及消防宣传资料。
六、经常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灭火训练演习,每星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消防志愿者进家庭活动,提高消防技能和意识。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工作奖惩制度
社区、经济联社应根据社区、经济联社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工作奖惩制度,对在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一、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工作,应当作为社区、经济联社综合检查、考核、评比的内容,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按规定考核,工作突出的,由街道或政府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二、对因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工作失职造成火灾事故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依法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一、社区、经济联社各级消防组织,应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经济联社单位、居民(村民)家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安全。
二、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白天和夜间、重点和一般、突击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针对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火灾多发季节,或针对本地区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检查。
三、社区、经济联社内的单位,应认真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消防检查和防火巡查,落实各级防火责任制。
四、物业管理企业要经常开展以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灭火器具、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检查,劝阻居民、村民不要在楼道、走道上堆物,保障居民、村民楼安全。
五、检查要做到“三不放过”,即:隐患查不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彻底整改隐患不放过。
六、检查要做好记录,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制止,并向有关居民、村民或单位发出“火灾隐患告知书”等有关文书,对一时难以解决或有一定难度的隐患,应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报告。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宣传教育制度
一、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管理企业要经常向居民、村民家庭、社区单位宣传消防基本常识,并根据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二、社区内要设立消防宣传专栏、灯箱、标语、警句、漫画、横幅、黑板报等消防公益宣传设施,并及时更新内容,使宣传贴近居民、村民、贴近现实。
三、社区、经济联社消防教育活动室,要经常向社区居民、村民群众开放。
四、社区、经济联社学校,应增设消防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居民、村民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五、社区、经济联社发生火灾火警后,视具体情况组织居民、村民和社区、经济联社单位参观火灾现场,用活生生的教训,教育居民、村民群众。
六、针对本社区、经济联社的实际,开展社区、经济联社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宣传黑板、报展评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消防活动。
七、每年的119消防活动日,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掀起消防宣传高潮。
八、定期公布消防安全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对辖区内外发生的火灾火警,及时向居民、村民告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工作例会制度
为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营造齐抓共管和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社区、经济联社建立如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
一、管理到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社区、经济联社每季度组织辖区单位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相互交流消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建立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制度,每月开展自检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消除消防死角和盲点。
二、认识到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并层层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
三、建立义务(志愿)消防员制度。各单位(部门)明确义务(志愿)消防安全管理员,制定相应的义务(志愿)消防员岗位职责制,责任到人,防范到点。
四、培训到位,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企业职工和居民、村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处置消防事件的技能,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学习灭火技能和逃生自救,通过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居民和村民群众对消防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培训演练制度
一、组织驻社区、经济联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重点工种人员参加公安消防机构的培训。
二、每年组织驻社区、经济联社内居民、村民和单位员工进行一 次消防技能训练,使其掌握灭火基本技能。
三、社区、经济联社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灭火演练,提高逃生和灭火能力。
四、建立健全社区、经济联社消防培训和灭火、逃生演练档案。
荔湾区社区、经济联社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驻地抗御火灾的能力,制定社区、经济联社“三小场所”(即小档口、小作坊和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
一、成立社区、经济联社“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或经济联社社长为组长,成员由社区和经济联社工作人员、社区(联社)责任民警、治安巡逻人员、保安人员、“三小场所”负责人、居民或村民组成的义务(志愿)消防分队成员组成,具体负责本辖区“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工作的组织、宣传、协调、检查、抢险和指导工作。
二、社区、经济联社“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每月组织对辖区内“三小场所”分别检查不少于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
1、是否堵塞或封闭消防通道和“逃生口”;
2、是否在“三小场所”内违规搭建阁楼和住人、使用明火煮食、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和违规使用电器;
3、从业人员对灭火器使用、报警、逃生、扑灭初起火灾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及状态情况;
5、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每次检查必须做好记录。
三、通常情况下,社区、经济联社“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消防联防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本区域消防安全形势,制订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互相交流消防工作经验。对国家颁布的消防法规和各级关于消防工作的指示,及时召开消防联防工作会议进行传达贯彻,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应急救援联防演练,提高驻地各单位消防联防应急救援水平和能力。对平时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告知所在地派出所处理或备案。同时,要建立隐患整改台帐资料。
荔湾区居民防火公约
家家防火,户户平安。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为把居民家庭的防火工作落实,减少或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公约,望广大居民群众自觉遵守,并共同监督执行。
一、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服从社区消防组织的管理,杜绝违法违章行为。
二、积极学习有关消防知识,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不挪用、圈占、埋压、损坏消防设施。
三、居民楼内严禁建造违章建筑和堆放可燃杂物,严禁占用、堵塞街道、楼院通道、出口。
四、不违章进行装修、贮存、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严禁乱倒液化气残液。
五、不得乱拉乱接电气路线,不准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杜绝超负荷用电。
六、教育儿童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玩弄电气设备。
七、加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重点监护。
荔湾区居民灭火疏散预案
为完善社区居民家庭自救体系,提高和强化居民灭火抢险能力,保障社会整体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属基本方案,有关人员要根据火灾发生的楼层、方位、燃烧物的属性、天气状况、起火时间、人员分布、灭火器具配备及其它情况,灵活掌握。一旦发生火灾,必须做到:报警准确、通讯畅通、灭火方案无误、实施快捷有效,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社区每个防区建立居民志愿互助消防小组,本防区的中青年男性为灭火组成员,中青年女性为疏散抢救组成员,本单元内的居民组组长或年富力强的居民为居民志愿互助消防队队长。居民志愿互助消防队成员应熟练掌握灭火疏散常识(各防区建立的居民志愿互助消防小组由社区统一指导建立)。
三、居民发现火灾应立即向“119”报警,报警术语:我们是XX社区,位置在…区…街…号,现…号楼…层发生火灾,起火物品为…,请求灭火,我的电话是…,姓名是…。并及时跟社区联系。
四、电话报警的同时,应尽力扑灭初起的火源并呼唤邻居。
五、居民志愿互助消防成员接到本单元发生火灾信息后,应立即赶赴起火部位,服从队长统一指挥。
六、灭火组成员选择正确的方式灭火,疏散抢救组成员采取有效措施指挥人员疏散、救护伤员、运送消防器材。
七、当火势较大、烟气较浓时,居民志愿互助消防队成员可放弃扑救,疏散单元内居民,撤离现场。
八、应注意事项:
1、当门窗已经发烫、火势较大、烟气较浓时,不要开门逃生,楼层较低可利用绳索拴在窗框,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顺绳滑下;楼层较高,要大声呼救和发出明显信号等待救援。
2、逃生时如有烟气,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行走。
3、不要因贪恋财物,耽搁最佳逃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