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管圈关于减少呼叫器使用次数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减少呼叫器使用次数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医院科室在病房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护士方面:护士主动性欠缺,未及时主动巡视病房;需要书写的护理文件太多,工作量大,工作较集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巡视病房;同组护士分工协作差,工作安排不合理,导致没有人巡视病房,依赖患者按呼叫器;护士和患者沟通欠缺,导致患者依从性及理解差。(2)患者方面:治疗时无安全感;任何大小问题都需要按呼叫器询问护士;年龄大,沟通及理解能力差。
我科室通过开展品管圈关于减少呼叫器使用次数的活动后,减少了病房呼叫器的使用次数,通过主动组圈,制定圈名,设计圈徽,了解圈徽的意义,以及开展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各项意义,让临床一线的护士主动参与其中,从病区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分析,找出导致呼叫器使用次数的主要原因,然后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呼叫器的使用次数明显减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培养了员工的问题意识,并掌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在活动中,促进同事人际关系,提高了工作士气,护士个人价值观得到体现,增加了成就感。护士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觉到热情、主动、关心,从而让患者感到放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开展品管圈关于减少呼叫器使用次数的活动具有如下意义:(1)对同仁而言,提高了护士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2)对医院而言,以患者为中心,降低呼叫器使用次数,提倡优质服务,促使医院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医院的不断发展,提升医院整体品牌形象。(3)对患者而言,享受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4)对护理部而言,提升护士形象,促使医院护理工作全方位、多元化、人性化的发展,并且增强团队凝聚力。(5)对个人而言,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减轻工作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相互协作能力。
第二篇:(品管圈)减少危险物品带入的措施
减少危险物品带入的措施
1、护士方面
1)护士长平时多讲安全问题,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指导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护士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病人危险物品带入情况。2)护士加强安全知识宣教,正确全面地履行告知义务。病人入院时详细讲解入院须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护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强调不能带水果刀、绳、刀片、火机、玻璃瓶等危险物品来医院。
3)护士每天对病人的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发现危险物品,指导家属带回家或者由我们代为保管。
4)护士要掌握沟通技巧,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差错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5)对陪护进行宣教,详细说明陪护的义务及职责及应遵守的管理规章制度。
2、病人及家属方面
1)病情未控制时,医生要加强用药控制病情。
2)有些吸烟的病人,护士指导病人戒烟或尽量少抽烟,火机由护士代为保管,吸烟时问到指定的吸烟区,问要护士帮忙点火。
3)有些病人喜欢吃辣的东西或者其他用玻璃瓶装的东西或玻璃瓶水杯,护士向他们讲解这些属于危险物品不能带进病房,可以买朔料瓶装的。
4)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病人与家属的理解及支持。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的开放性病房各项管理制度
1)主要包括患者住院的知青同意书、陪护管理制度、药品及个人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住院期间的权利和义务等。所有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了解其制定的目的和每项制度的关键点,并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反复向每一位家属及患者逐条讲解,直到患者及家属了解后签字表示了解或掌握并能接受及遵守。
2)护士长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求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
3)科室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培训,培养护士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制定应急预案流程让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第三篇: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倡议书
同学们:
目前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与往年有所不同,会议的细节无不体现了“节约”这一主题。而同时,两会的召开也使得“节约”成为了社会热点。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建言,我们要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循环使用,倡导节能环保,共享绿色发展。而在我们调查中却发现我校周边的小餐馆大量的使用一次性餐具。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环保,同时长期使用一次性餐具也会对学生们的健康造成影响。鉴于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我们对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希望经常在餐馆就餐、电话外卖的同学能够向商家要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鉴于同学们的用餐习惯和餐厅清洗的成本问题,对于餐厅经多方面的考虑并采用一次性饭盒的方案,对此我们应表示理解。但长期大量使用一次性会不可避免的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让我们一起去食堂就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让我们与一次性餐盒说bye-bye!
虽然一次性餐具非常方便,但他的使用时对资源的超前浪费
据我们调查,一个一次性餐盒是0.2元,那一个月下来将花费18元
而买一个饭盒只需要10-20元就可以用上四、五年
第四篇:《“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简要说明《“锻炼锻炼”》中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贡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撒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
4、在《风景》中,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风景》是一部“新写实小说”。在《风景》中,作者方方以独特视角——以死去的小儿子的口吻,叙述这一家人“八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历史。因此《风景》被文学评论家誉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①作品描写了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困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生活一贫如洗,十个儿女都像野生植物般在放任自流中生长。
②作家选择一位“死者”来叙述生者的故事,是为了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起来更加显得冷漠和残酷,更能体现“新写实小说”所主张的“消解激情”,彻底地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真正地做到了以一种“零度情感”来反映现实,正如作家在小说正文前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句所说:“在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③死者的叙述角度,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的感觉。(见教材476—477页)
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指是什么?这三次冲突在作品中有什么意义?
《“锻炼锻炼”》 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第一次冲突,描写争先社年轻的副主任杨小四,用当时流行的“大字报”形式公开批判落后社员,引起了落后社员“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是,敢于民告官的小腿疼,却在干部手中的法律和政府力量的震慑下委曲求全。第二次冲突,描写杨小四为了解决社员出工率低的问题,欺骗那些只愿检“**” 而不愿参加集体摘棉花的社员,先宣布第二天集体拾**,等大家都上工后,又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棉花,并批判那些上当受骗的妇女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才出工的,所以,不但必须强迫劳动,而且还要写检讨,甚至还指派干部监督大家劳动,“一个也不准回去!”第三次冲突,描写小腿疼以为第二天真的是集体拾**,便自己单独行动,结果大家已改成集体摘棉花,于是,她的单独行动就变成“偷棉花”,被当作了“罪犯”受到大家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1、P432、P443、P49—50
作业2
一、填空题1、19492、19493、俞平伯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19576、登记
7、刘绍棠
8、赵树理
9、王愿坚
10、白茹
11、延河
12、山那边人家
13、大波
14、红旗谱
15、革命与反革命
16、白莉苹
17、邓友梅
18、重放的鲜花
19、青春万岁20、草木篇
21、时间开始了22、198123、战歌24葬歌25 刘半九26 唐是
27、女巡按
28、龙须沟
29、蝶双飞30、小品文的新危机
二、单项选择题
1—10BBBACACAAD
三、多项选择题
1、BC2、ABD3、ABC4、BCD5、ABC6、ACD7、ABD8、ABD9、ABD10、ABC
作业3
一、1、P343P340—3412、P342P344P345
作业4
一、填空题
1、今天
2、傅雷
3、我的家在哪里
4、钱钟书
5、鱼化石
6、活动变人形
7、王秋赫
8、台儿沟
9、陈奂生上城
10、我是谁
11、高邮
12、文学的“根”
13、钟山
14、烦恼人生
15、张炜
二、单项选择题
1—5BBCCA
三、多项选择题
1、AC2、ABC3、BCD4、ABC5、ABD
四、简答题
1、P65P692、P162—1633、P501
五、分析题
1、P277—279
第五篇:《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执教了《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节课下来,感觉不错。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
看了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主要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的,怎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够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丢弃;二是从商品在经历正常的使用来说的,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研究遥不可及和力所不能的事。现实意义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包装盒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强化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环节。
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选择教材24页中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讨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班级内部进行简单的讨论。
对于“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课本25页中间三幅插图中的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面对1.25升的可乐瓶,哪个小组想到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多;
活动三: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三个班级中,在6分钟的时间里,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说出了33种对可乐瓶的重新使用的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想出了13种重新使用方法。难怪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我冲来没有想到,我们家平时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乐瓶,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而“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放大镜,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制作水钟,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沙漏。这一些想法都是学生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经历过的。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
1、把可乐瓶一分为三,盖子当作桌脚、凳脚的垫子;上半身作为漏斗,下半身稍微加工,作为水瓢;
2、把可乐瓶剪了,取其中的一片,可以开锁;
3、把弹子放入可乐瓶中,可以当作拉拉队的工具。
„„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反思
在关注了日常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状况:是否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污染?并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在教学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行考察,最终的考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是无奈之举,现行教育制度使我们常常无法按自己的美好设想实施。因为考察时没有教师的亲自带领和指导,因此考察之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将此课分为两教时教学,第一教学指导如何考察,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制定考察计划,如何填写考察报告;第二教时进行汇报交流,补充相关图片录像进行介绍。在第一课时指导环节,尤其要强调安全事项,建议同学结伴而行,建议在父母陪同下一起考察。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醒学生,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建议学生取水样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拿到学校借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取水样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技巧。根据调查访问情况,完成作业本中的调查记录.说实话,任务布置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按教师要求进行认真细致地考察活动,非常担心这课外的考察活动会流于形式,会限于纸上谈兵。同时也希望一个班中能有1/3学生认真进行考察,那么下一节课的汇报交流就能正常开展了。事实上,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惊喜,每个班大部分学生均进行了考察活动,其中约有1/2学生的考察活动开展地较为认真,所记录的考察报告也非常详细完整,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说明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说明这次课外考察活动还是富有成效的。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学生对家长水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科学课,应该多走出课堂,多到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可惜,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很多想法还不可行不敢行„„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是:.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由图片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在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中,学生思考,汇报之后,教师小结时,我通过对照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边小结边板书让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更清晰、更易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板书: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板书:分离)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沙砾表面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板书:分解)最后主要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板书:消毒)
即:
物理方法分离
生物方法分解
化学方法消毒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课前教师的资料准备比较重要。为了不让科学课上得像品社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的种类:
1.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污染;
2.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
4.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5.酸雨(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第二部分:白色污染;
除了刚我们看到的“白色垃圾”对我们的“视觉污染”之外,它对我们更存在“潜在危害”。“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年多了。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然后在出示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图片„„。
对这一课我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可上完这一课之后,还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和当前的实事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博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