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管理办法0820
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故的监督管理,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各类事故,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行政管理范围内企业单位发生的各类事故的报告、救援、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及档案管理。
第三条 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损坏设备设施或造成经济损失导致生产经营暂时或永久性终止的意外事件。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集团公司事故管理的组织包括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企业法人、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安全管理部门、工会部门等; 第五条
集团公司董事长是集团公司法人,集团公司总经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管理生产及事故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事故管理组织机构,按照事故级别负责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安全事故。
第六条
集团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按事故级别负责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调查。
第七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以下简称安环部)是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事故档案的统一管理。依据本办法按事故级别负责组织制定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环保事故的管理办法及其调查处理和档案管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经济协调部(以下简称经协部)依据本办法按事故类型和事故级别负责组织制定生产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的管理办法及其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档案管理。
第九条
集团所属企业法人负责向集团公司或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并决定公司内部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及责任处理。
第十条
集团所属企业主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其他类别
/ 6
事故的综合调查处理。其他副总经理负责主管业务(专业)范围内除人身伤害事故类别外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 集团所属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内部的事故归口管理,依据本办法负责组织制定企业各类事故的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各类事故的管理责任。第十二条 各级工会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依据事故级别参与事故调查。
第三章 事故分类
第十三条 事故分生产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环保事故、未遂事故;
第十四条 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为生产事故。
第十五条 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及仪表装置、输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的,为设备事故。
第十六条 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国家或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料或产品因保管不当、包装不良而变质等,为质量事故。
第十七条 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为交通运输事故。
第十八条 发生着火,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的,为火灾事故。
第十九条 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的,为爆炸事故。
第二十条 公司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检维修及施工过程中,使人体受到损伤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经医疗部门诊断,需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者,为伤亡事故。第二十一条
因“三废”超标准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为环保事故。
第二十二条
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周等原因,已构成发生事故的条件,幸被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的,为未遂事故。
第四章 事故等级划分
第二十三条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
/ 6
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二十四条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二十五条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二十六条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可以细分为:
第二十七条
死亡事故,是指造成1或2人死亡的事故及同时伴随其它伤害、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二十八条
人身伤害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伤害事故。第二十九条
非伤亡事故,是指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财产损失或设备损坏或生产中断的事故。
第五章 事故报告与救援
第三十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逐级报告事故,事故报告要求及时、如实,不得迟报、谎报或隐瞒不报。
第三十一条
未遂事故发现后,应按照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由现场相关人员立即逐级报告事故单位负责人,并由事故单位如实报告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第三十二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企业调度室和部门领导报告,非伤亡以上等级事故应逐级报告到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人身伤害以上等级事故,要在 30 分钟内向集团公司相关领导、职能部门报告,1 小时以内报告市、区相关部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三十三条
发生死亡及以上级别的事故,要立即逐级报告到集团主管部门及集团相关领导。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报告。
第三十四条
发生死亡及以上级别事故还应立即报告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等部门。第三十五条
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 6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第三十六条
事故的救援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和次生伤害,并立即将受伤害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
3、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第六章 事故调查
第三十七条
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四不放过”的原则。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制度,规范各类事故调查处理的组织机构和事故调查处理的办法;
第三十九条
企业发生死亡及以上级别的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集团公司安环部组织事故企业单位配合事故调查。同时集团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安环部等部门,成立集团内部事故调查组。调查期间,事故企业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其他类别的事故调查按企业有关规定开展调查。调查组成员应由企业分管领导及相关专业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事故发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第四十一条
企业成立的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3、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坚持原则。
/ 6
第四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
1、查明事故原因、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2、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四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四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应严肃、认真地调查和分析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确定改进措施,并指定专人限期整改。
第四十五条
死亡及以上级别事故调查由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调查。
第四十六条
企业内部调查的事故应在3天内出具事故调查报告,7天内应报告给集团相关部门。
第七章 整改落实与责任追究与处理
第四十七条 事故调查结束后企业应严格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各项整改要求。
第四十八条
参与事故调查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整改的跟踪确认,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第四十九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参照各企业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五十条
由政府主管部门调查的事故按政府主管部门处理意见执行。企业可以再追加处理。
第五十一条
企业内部调查的事故责任处理按照企业有关制度执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二条 事故中的承担领导责任的按纪委部门有关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执行
第八章 事故档案
第五十三条
集团公司安环部是各类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全集团的事故台
/ 6
帐和事故档案。各企业也应建立事故台帐和事故档案。
第五十四条
集团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整理、登记和保管相关事故的档案,同时将事故档案报集团安环部存档。
第五十五条
事故管理台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名称、地点、经过、原因、伤亡情况、损失情况、责任分析及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五十六条
事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会议记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台帐、报告书等。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环部负责解释。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6
第二篇:生产事故管理办法
生产事故管理办法
一、为减少生产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规范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维护正常生产和管理秩序,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在试行基础上正式实施。
二、生产事故的定义: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不正常的生产停止、机器设备故障,或产品数量质量的急剧下降、生产成本的突然大幅增加,但没有严重威胁或损害人身安全的(如涉及损害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的,按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处理),即为生产事故。
三、生产事故的分级:
1、无重大设备故障,无较大停产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成本增加)1000
元以内的,为一般性生产事故;
2、造成较大设备故障,有停产二台设备及以下,或造成其他直接经济损失
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为较大生产事故;
3、造成重大设备故障,有停产三台设备以上,或造成其他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以上的,为重大生产事故。
四、生产事故的报告:
生产事故的报告分为事故发生后的立即汇报和事故处理结束后的详细报告。立即汇报力求快,可以以电话、口头、书面等形式,内容主要为事故简况、事故后的应急措施、是否需要上级协调支持等。详细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内容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损失情况、责任落实、改进措施等。
出现事故,需及时向分管经理报告,由分管经理向总经理报告。
上述事故在向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备案,并视情况联系保险单位,启动保险理赔。
五、生产事故的应急措施:事故发生后,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根据预案或操作规程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协调关联部门行动,并向相关领导立即汇报。
六、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在采取应急措施后,设备及生产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下,应即进行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事故的调查和处理遵守“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预防和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包括事故的详细经过、采取的事故应急措施及效果、事故的原因和损失、防范同类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
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部门组织调查分析处理,较大生产事故由分管经理组织调查分析处理,重大事故由总经理亲自组织或由总经理委托副总经理组织调查分析处理。
因外电路故障造成的生产事故,由生产分管负责与电力供应部门沟通,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协调采取减少事故损失或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七、对生产事故的责任考核:
1、对除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生产事故外的所有生产事故,对一般
事故、较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分别处以扣款200元至1000元考核,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安全责任人,由经营班子另行研究处理。
2、如是人为故意造成的生产事故的当事人,公司直接予以开除处理,并赔偿所有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3、如是因不负责任、工作马虎、错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生产事故的,或因疏于管理维护,发现故障问题后不报告,不及时修理、更换另配件等或造成事故同时根据情节与损失并处通报批评、部分或全部扣除年终奖、降职降薪、调离岗位或除名处理。
4、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报告,或知悉事故后未及时采取措施、或采取错误的应急措施,造成事故升级、停产时间延长、损失扩大的,根据情节对主要责任人处以通报批评、扣除年终奖、降职降薪、调离岗位或除名处理。
5、有责任向上级报告事故、有责任向电力部门等了解外围事故原因并协调改进措施、或有责任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的各级管理人员疏于履行职责不报告、不沟通协调、不组织调查分析处理、不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的,给予通报批评、降职降薪、调离岗位处理。
第三篇:事故考核管理办法
事故考核管理办法
1.0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事故调查、认定及处理程序,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兑现考核、研究事故规律,提高设备运行和检修管理水平。2.0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各公司对各类事故调查认定考核工作的管理。3.0术语
3.1四不放过:是指公司在生产运营活动中事故及违章处理应遵循“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
3.2异常、障碍、事故:详见附录《事故认定标准》。4.0引用标准
《电业生产工作规定》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5.0职责
5.1集团安全环保部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备案,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督促事故发生单位整改。
5.2集团公司总经理是公司事故调查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调查分析重大事故、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并对有关部门及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5.2 集团各公司总经理是本单位事故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各公司分管生产副总负责主持调查分析一般生产事故,必要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并对有关部门及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5.3集团各公司总工负责监督“四不放过”原则遵循情况,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调查处理工作。对频发性事故和重大设备隐患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因素分析,制定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
5.4 各公司生产部负责组织调查分析障碍及以下的事故,必要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并对有关部门及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5.5、车间主任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有责任查找事故真相。
5.6值长负责向安全专工、生产副总汇报事故并参与分析,发表意见。5.7车间主任负责向安全专工、生产副总汇报检修事故并参与分析,发表意见。5.8 事故发生单位安全专工具体负责
5.8.1组织并参与本单位所有事故的调查分析会议,写出事故分析处理报告,经生产副总确认后下发事故考核通报。
5.8.2对超过期限未提供有关报表的部门,有权考核部门领导,故意拖延不报者,加重考核。
5.8.3对不安全事件直至一般生产事故,按程序进行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监督防范措施的正确执行。
5.9检修班长、事故相关人员参与事故分析并如实汇报事故现象及经过。5.10事故发生单位生产部职责:
5.10.1生产部是公司事故调查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
5.10.2对公司发生的事故负责组织调查分析,做到“四不放过”。并对责任单位提出考核意见。及时做好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5.11发生事故的班组负责提供事故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6.0 程序
6.1事故调查
6.1.1一般生产事故及障碍、异常发生后,由当班值长立即组织处理。6.1.2值长处理事故的同时,立即电话汇报安全专工、生产副总。
6.1.3原因易查明的,发生事故时间在白班及夜班时,由安全专工于班后组织发生事故值有关人员、检修班长、、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生产部主任、生产副总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6.1.4原因易查明的,发生事故时间在中班时,由安全专工于次日晨9点-11点组织发生事故值有关人员、检修班长、、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生产部主任、生产副总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6.1.5原因不易查明的突发事故,由安全专工组织发生事故值有关人员、检修班长、车间主任,生产部主任、生产副总、总工程师进行现场分析,解决问题。
6.1.6原因不易查明的频发性事故和未查明的突发事故,由总工程师次日联系组织外部技术人员进行因素分析,制定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生产部专工、安全专工、车间主任和副主任,生产部主任、生产副总参加。
6.2事故调查内容详见本标准附录A《事故调查的主要内容》。6.3事故分析 6.3.1安全专工主持一般生产事故及以下的分析会。生产副总主持重大事故分析会。
6.3.2分析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当值(班)人员各自写出事故发生时自己所处的状态、执行的操作等原始情况交生产副总和安全专工。
6.3.3安全专工负责向大家陈述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并再次要求当事人确认。6.3.4参与事故分析的事故值有关人员、检修班长、、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生产部主任、生产副总都要发表自己的认定意见。
6.3.5事故分析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事故认定细则为准则。
6.3.6事故分析应由参与分析的、车间主任或副主任,生产部技术主任、生产副总共同分析得出事故原因,并制定出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6.4事故认定
6.4.1由安全专工根据事故分析原因,依据本标准附录B《事故认定细则》做出事故结论。
6.4.2报生产副总认可后,于事故分析完毕4小时内下发考核通报。6.5重大事故
6.5.1重大事故发生2小时内,由生产副总组织事故值(班)有关人员、检修班长、安全专工、车间主任,生产部主任、总工程师进行分析定性,总主任亲自参加。
6.5.2分析过程与一般生产事故相同。
6.5.3由生产副总根据事故分析原因,依据事故认定细则做出事故结论。6.5.4报总主任认可后,于事故分析完毕24小时内下发考核通报。6.5.5如需对外联系上报,安全专工依据总主任指示执行。
6.6事故原因不清确实无法分清责任、无法对事故进行定性的,经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查确认后,只下发事故通报不进行考核。待设备解体查明原因恢复后,再补发考核。
6.7事故记录仪、原始记录,因故不能正确提供象征事故的保护、设备动作情况或未投入,同时考核该设备所属部门。
6.8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调查报告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7.0考核 7.1重大事故
7.1.1出现一次重大事故扣除事故发生单位全年年终奖。直接责任部门处以人均200元的罚款。
7.1.2 公司总经理负管理责任处以1500元以上罚款。
7.1.3副总、总工分别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并根据事故性质确定是否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7.1.4生产部主任、副主任、安全专工、相关专业专工根据管理责任大小分别处以500-1000元罚款,并根据事故性质确定是否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7.1.5直接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值值长就地免职,并罚款1000元。7.1.6直接责任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外,还应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7.1.7中断全公司安全长周期纪录。7.2一般生产事故
7.2.1生产副总、总工分别处以300-500元罚款。
7.2.2生产部主任、副主任、安全专工、相关专业专工根据管理责任大小分别处以100-200元罚款。
7.2.3直接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值值长并分别罚款300元,根据事故性质确定是否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7.2.4直接责任人除给予500-1000元罚款外,并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解除劳动合同。
7.2.5责任单位出现一般生产事故一次,对责任部门罚款2000元。7.2.6中断全公司安全长周期纪录。7.3一类障碍
7.3.1一类障碍一次扣除责任部门500元。7.3.2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7.3.3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100元。
7.3.4联责生产部主任及相关专业专工50元。7.3.5联责考核安全专工30元。7.4二类障碍
7.4.1责任单位罚款100元。7.4.2直接责任人罚款50元。7.4.3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20元。7.5异常
7.5.1责任班组罚款30元。7.5.2责任人罚款30元。7.6恶性未遂事故
7.6.1责任班组罚款50元。7.6.2直接责任人罚款100元。7.7一般未遂事故
7.7.1责任班组罚款20元。7.7.2直接责任人罚款20元。
附录A:
事故调查的主要内容
1.0事故、障碍、异常调查的主要内容:
1.1事故或障碍、异常发生前,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1.2事故发生、发展、扩大的处理过程及结果。1.3仪表、自动装置、保护、的记录动作情况。1.4设备损坏情况。
1.5规程制度本身及其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6管理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或违章。
1.7检修、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违章。
1.8有关人员是否有违章违纪情况(包括指挥、作业过程中的行为)。2.0人身伤亡事故调查的主要内容:
2.1受伤者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工龄、性别、工种、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技术水平、工作部门及受到的安全教育情况。
2.2工作内容、开始时间,中断时间,许可情况,作业时的动作或位置。许可情况包括两票办理执行情况,工作票签发人、许可人、负责人执行情况。操作票发令人、监护人、操作人执行情况等。
2.3有关人员的动作或位置、设备工具、环境条件。2.4受伤者和肇事者出事前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2.5劳动合同情况。2.6安全防护措施及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2.7受害者的受伤部位及伤残等级。
2.8从反违章的角度调查是否存在装置性、作业性、管理性、指挥性违章。
附录B
事故认定标准
1.0公司根据性质和影响不同,将事故分为:
1.1重大事故 1.2一般生产事故 1.3 I类障碍 1.4 II类障碍 1.5异常 1.6恶性未遂 1.7一般未遂 2.0重大事故认定标准:
2.1一次死亡1人或重伤1人及以上,终身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一次轻伤达5人以上。
2.2由于人员责任造成一次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2.3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主变压器等主设备损毁不能修复,或修复时间超过30天,费用超过50万元。
2.4由于设备或系统严重损坏,造成全公司停产达72小时以上。3.0一般生产事故认定标准:
3.1厂用变压器、电抗器、发电机、励磁机及6kV高压电机等主要辅机因维护或使用不当造成损坏不能修复,或修复费用超过5万元。
3.2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等恶性误操作,不论是否造成损失均考核为一般生产事故。
3.3发电机组和35kV以上输变电主设备(包括直配线、母线)非计划检修、计划检修延期或停止备用,没按调度规定的时间恢复送电(供热)或备用。
3.4主要发供电设备异常运行已达到规程规定的紧急停运条件而停止运行。3.5下达错误调度命令,错误安排运行方式,错误下达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或错误下达其投运、停运命令。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包括热工保护、自动保护)的误整定、误(漏)接线、误(漏)投或误停(包括压板)。
3.6由于设备或系统故障,被迫停止运行,对外停止供热超过8小时。3.7由于运行人员监视失误、误判断、误操作等造成运行锅炉、汽轮发电机组被迫停止运行,不论是否造成损失均考核为一般生产事故。
3.8锅炉运行中的压力超过安全阀动作压力的3%未动作,汽轮机运行中超速达到额定转速的1.12倍以上保护未动作,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3.9发生炉膛爆炸,造成锅炉受热面腐蚀或烧坏,需要更换该部件(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预热器)管子。
3.10压力容器或承压热力管道爆炸。
3.11人员过失造成生产设备、厂区设施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万元以上。
3.12由于人员责任造成全公司非计划性全系统停运达4小时以上。
3.13重伤1人,有残疾、不丧失劳动能力,治疗休息30天内可恢复正常工作。3.14其他经公司认定为一般生产事故者。4.0一类障碍认定标准:
4.1 轻伤1人,治疗休息15天内可恢复正常工作的。4.2人员过失造成一次火灾直接损失超过5000元。
4.3 6kV供电设备(包括直配线、母线)的异常运行或被迫停运。
4.4发电机组、35kV—6kV输变电主设备被迫停运,非计划检修或停止备用。4.5 10kW及以上低压电机烧毁,仪器损坏、设备设施损坏修复费用超过1万元。
4.6因设备异常或操作不当造成被迫降低出力,每天影响少发电量5万千瓦时以上。
4.7人员误操作、误碰,造成厂用35kV、6kV母线失压,或造成厂用电中断。4.8 35kV—6kV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爆炸。
4.9由于操作不当或误操作,造成供热机组停运,影响用汽单位正常生产达1小时。
4.10由于调整不当或不及时,造成汽轮机凝结器安全膜板爆破。4.11其他经公司认定为一类障碍者。5.0二类障碍认定标准: 5.1由于操作不当或误操作,造成供热机组被迫降低出力,影响供汽质量达30分钟以上。
5.2电缆沟、控制电缆层、油库着火,但未造成后果者,其它生产场所起火,造成经济损失达3000元以上者。
5.3 6kV及以上开关的操作机构或远方操作装置失灵,在短时间不能恢复,影响机组正常启停时间,未构成事故或一类障碍。
5.4 6kV及以上输变电主设备(包括直配线、母线)异常运行、被迫停运或停止备用。
5.5发电机定子温度、主变上层油温超过规程规定的最高允许值。
5.6电抗器、消弧线圈、电容器组发生故障,退出运行,时间超过24小时。5.7主要热工保护在运行中被迫退出系统,且未构成一类障碍者。如:轴向位移、汽轮机超速、润滑油压低、凝汽器真空低、推力及工作轴承温度高、汽包满水报警、主汽压力高(低)报警、主汽温度高(低)报警。
5.8备用电源自投失灵、误操作、保护误动造成400V厂用电母线失压或运行中的高压电机跳闸,未构成一类障碍。
5.9 400V及以下电力设备误拉合刀闸。
5.10生产调度电话机故障,全部停用时间超过15分钟,影响调度事故处理。5.11主要电气、热工监视仪表失灵或停用12小时以上。
5.12一台机组DCS失去电源,影响主要表计的监视,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5.13低压开关故障越级跳厂变。
5.14发供电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因故障或人员责任损坏,修复费用达到3万元及以上。
5.15发供电主要辅助设备异常停运或停止备用。
5.16发电厂公用系统被迫停止运行或备用,时间超过24小时。
5.17电除尘器有一个电场电压比额定值降低达20%以上,8小时内不能恢复。或有两个电场停用2小时不能恢复。
5.18直流系统接地,延续时间超过4小时未能恢复正常。
5.19高压开关、刀闸停送电操作拉合失灵,不能正常合分(包括远方、就地和手动、电动)。
5.20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5.21发电机变压器出现非全相运行。5.22 6kV断路器、PT、CT、避雷器、厂用变压器故障。5.23 6kV及以上设备接头或刀闸严重发热,需申请停电处理。5.24 6kV及以上母线产生电压谐振。
5.25电气防误闭锁装置失灵,三日内未修复。
5.26继电保护、热控保护自动装置及计算机监控装置发生下列异常情况之一者。
5.26.1发供电设备计算机控制装置(热工自动装置)死机或失灵。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因故退出运行。
5.26.2机、炉、电热控保护等误动或误投、停。5.26.3主要热工自动装置停用时间超过24小时。5.26.4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失灵或定期试验不能自投。5.26.5机炉动力联锁装置失灵。3#机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失灵。5.26.6中央信号系统紊乱不能发出正确信号。5.26.7错投、停电气设备保护。5.26.8母线PT二次失压。
5.27锅炉汽水分离器检修不良,造成汽水品质不合格。5.28锅炉主蒸汽温度超过445℃运行15分钟以上。
5.29锅炉、压力容器、供热系统安全阀拒动或检查时发现锈蚀卡死,未造成事故。
5.30锅炉就地水位计两只同时失灵,1小时内能修复。5.31过热蒸汽品质不合格时间超过4小时。
5.32锅炉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因故被迫停运,2小时内不能恢复。5.33锅炉运渣拖拉机因故停运,影响锅炉正常放渣。5.34因责任事故使锅炉压火2小时以内。
5.35输煤设备发生损坏,停运达4小时,且未危及安全生产导致一类障碍。5.36燃料皮带撕裂、损坏长度超过2米。5.37煤泥系统停运24小时未能恢复运行的。
5.38由于设备故障跑油、跑树脂、跑酸碱造成经济损失达500元及以上者。5.39由于设备异常被迫降低出力,每天少发电量3万千瓦时。
5.40由于生产车辆、贵重仪器、仪表、电脑、工具、设备等损坏,修复费用达2000元至5000元之间。5.41汽轮机真空由-0.087MPa以上下降达-0.06MPa及以下尚未构成事故或一类障碍者。
5.42除氧器水位低于或高于报警值,未构成事故或一类障碍者。
5.43汽轮机调速系统失灵,使机组出力摆动范围超过额定出力的±5%。时间超过6小时。
5.44汽机主汽门、调速汽门等定期试验有卡涩现象,4小时内不能消除。5.45部分厂房、设备被淹、被冻未影响正常生产。
5.46运行中主要辅助设备停运或失去备用,未构成事故或一类障碍。5.47机组启动过程中,主辅设备不符合启动条件,或机组停运过程中,主辅设备不符合停运条件,未构成事故或一类障碍。
5.48辅机发生故障影响出力未构成一类障碍。5.49记录或送出错误化验报告,引起不良后果。
5.50各种油类、油脂串入蒸汽系统、生活用汽系统造成污染。
5.51机组开、停因调整不当,引起主要控制指标,如汽压、汽温升降速率、上下缸温差、汽包壁温差、胀差等超过规程规定。
5.52汽机打闸停机,抽汽逆止门拒动。
5.53汽机高加泄漏或全部高加停用。旁路不能正常工作。水源管线泄漏停运。5.54水处理设备(含凝结水处理)故障停用。
5.55蒸汽、炉水、给水、凝结水等品质不合格,8小时内未能恢复。5.56透平油、绝缘油、抗磨液压油、主要设备的润滑油等油质不合格,72小时内未达到标准。
5.57发生化学药品污染事件,对人身健康造成轻微影响的。5.58锅炉正常运行中因调整不当发生返料中止,未造成其他后果。5.59气力输灰系统出现故障影响除尘器正常运行,1小时内恢复正常。5.60锅炉运行中任意一台除尘器故障被迫停用,2小时内未能投入运行。5.61关键备用设备(如:凝结泵、给水泵、循环泵、反渗透、给煤机等)达不到正常备用24小时内未能恢复的。
5.62其他情况被本公司认定为二类障碍的。6.0异常情况认定标准:
6.1主设备发生缺陷或异常情况,但不需要紧急停止运行。
6.2在运行、备用中的一般辅助设备发生损坏停止运行或备用,但不影响主设备运行,而且可在24小时内修复者。
6.3循环泵房排污泵故障8小时以内不能修复。6.4误启停辅助设备,未构成二类障碍者。
6.5自动调整装置、联锁装置、信号装置的联锁开关,未按规定投运或投错者。6.6备用设备不符合备用条件,或系统不及时恢复,不及时送电未构成二类障碍者。
6.7检修后的设备验收时或交付运行后发现装配不正确或接线错误,保护整定值错误或整定值未经标准校验而按刻度调整者。
6.8工作不慎、考虑不周造成汽水、油、喷浇到设备上,影响运行或备用需处理者。
6.9二类障碍条例以下的生产场所发生火警。生产场所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元以上。
6.10主要辅助设备轴承温度达规程规定最高值或一般辅机轴承烧坏者。6.11各种主要参数超过规定限额,在规定的抄表或巡回检查中未及时发现,但尚未造成设备损坏者。
6.12按运行方式要求,应投入或退出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一般热工联锁装置,未经批准擅自退出或投入运行者。
6.13水银及其他易挥发毒性药品因人员过失,溅落在工作场所。6.14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造成短路、接地、失电。
6.15厂用低压系统不符合并列条件进行并列,且未造成其它后果者。6.16变压器分接头调错。400V公用变压器故障。400V母线产生电压谐振。6.17直流系统出现接地信号4小时内未消除者。
6.18一般保护或自动装置、信号装置、开关或保护压板未按规定投入或停用者。
6.19高压设备刀闸、闭锁装置或销子操作后不在规定位置。
6.20因监视不严,调整不当引起设备出现过负荷信号,未引起其它后果者。6.21发错信号未及时更改者。
6.22主要电气仪表失灵或停用超过4小时者。
6.23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接地未构成二类障碍及以上者。
6.24更换发电机碳刷造成短路、接地或换错型号。6.25辅助设备开关合闸、分闸失灵者。
6.26电气接头因检修质量问题,造成发热达85℃以上,未构成其他后果者。6.27锅炉正常运行时水位超过±100mm,未造成其他后果。
6.28轴承缺油、加错油,维护不当造成轴承温度升高,超过规定值,未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者。
6.29锅炉定期排污完毕,一次门或二次门忘关或关闭不严密。
6.30电除尘有三分之一电场电压比额定值降低达20%以上,4小时不能恢复。6.31因输煤皮带跑偏,造成尾轮拉坏及皮带严重翻卷。
6.32轴封送汽或供热管道冷态送汽时,造成水冲击管道振动未导致后果者。6.33汽轮机启动中由于控制不当,造成汽缸上下缸温差超过规定未导致其他后果者。
6.34正常运行中排汽温度突升10℃以上,未构成二类障碍者。6.35因操作不当使润滑油温、发电机风温超过规定值。6.36汽轮机空载时,监盘操作时疏忽,引起保护动作者。
6.37高、低压加热器满水,温度比正常低15℃或需打开危急疏水门放水,未造成其他后果者。
6.38凝汽器满水,未造成其它后果者。6.39误发危险信号,未及时更改者。
6.40除氧器含氧量超过标准15μg/升,2小时未恢复正常。
6.41铁块、木块、石块、煤饼或其他杂物卡涩给煤机或下煤管影响锅炉正常运行。
6.42皮带积煤冒煤造成电机过载,热继电器动作皮带停运。6.43电磁除铁器应投入运行未投者。或因故障停用超过8小时。6.44输煤皮带纵向划坏工作面1米或撕破0.2米以上0.5米以下。6.45主要热工仪表或自动装置失灵(包括接线错误、管道问题),停用时间超过4小时。
6.46主要热工仪表或自动装置失灵,引起设备不正常运行(若可挽救,运行未及时处理)或运行不能处理,未及时通知检修消缺,应统计运行人员异常。
6.47电动门限位开关装错,不起限位作用,且未损坏设备者。6.48热工保护压板投退错误未造成其它后果者。
6.49透平油、绝缘油、抗磨液压油、设备润滑油等油质有异常,定期分析未发现,未向领导汇报,未提出措施者。
6.50水处理时错再生或误操作发生跑酸、跑碱、跑树脂,经济损失达200元以上未造成其他后果者。
6.51送出不合格的补给水,未构成二类障碍者。6.52汽水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一者。
6.52.1给水PH值不合格,时间超过2小时,但不超过4小时。6.52.2炉水品质不合格,时间超过2小时,但不超过8小时。6.52.3给水溶解氧不合格,时间超过2小时,但不超过8小时。
6.52.4凝结水硬度、导电度(或含钠量)不合格,时间超过1小时,但不超过4小时。
6.52.5过热蒸汽质量不合格,时间超过1小时,但不超过4小时。6.52.6主要化学监督仪表(如PH表、导电度表)失灵,停用超过8小时,但不超过24小时。
6.52.7主要化学监督控制项目漏抄,漏分析不超过8小时。如炉水:PH值、磷酸根。给水:硬度、溶解氧、PH值;凝水:硬度、导电度。阳床出水:酸度、钠、硬度。阴床出水:导电度、二氧化硅。
6.53仪器、仪表、工具、设备等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
6.54配错、加错标准试样或样丢失、打翻、无法再取造成分析错误或少分析。6.55酸、碱、油废液等未达到排放标准对外排放的。
6.56再生废水及有关汽水等工作介质未达到排放标准对外排放的。6.57储、运、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跑酸、跑碱、跑树脂、跑油,影响工作环境的。
6.58酸、碱、油废液等污染物随意倾倒,影响工作环境的,明知故犯的,加倍考核。
6.59下水道堵塞溢流,污染了主要通道,时间超过4小时。6.60公用系统被迫停止运行或备用,时间超过4小时。6.61一般辅助设备异常停运或停止备用。
6.62汽轮机调速系统不稳定,引起机组负荷波动,超过额定出力的±5%。6.63误(漏)开阀门(挡板)、误(漏)投(停)辅机等造成一般辅助设备被迫停止运行或停止备用。
6.64汽机运行中真空突然下降到-0.08Mpa以下。6.65 锅炉一次风管、风帽堵塞,4小时内不能疏通。
6.66 10kW及以下低压电机烧毁,影响所在系统运行超过8小时。
6.67 400V开关、刀闸停送电操作拉合失灵,不能正常合分(包括远方、就地和手动、电动)。
6.68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
6.69高压开关遮断次数已到重合闸停用规定次数,2天内未安排检修。6.70电气防误闭锁装置失灵,24小时内未修复。6.71事故照明故障,时间超过8小时。6.72发电设备计算机监测装置死机或失灵。
6.73一般电气、热控保护误动、拒动,误投、停或误拆、接线,未造成后果。6.74一般电气、热控信号系统紊乱不能发出正确信号。6.75通讯系统及电缆故障,停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6.76生产调度电话全部或部分中断30分钟未能恢复。6.77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停用。
6.78发电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因故障或人员责任损坏,修复费用达到500元及以上。
6.79仪器、仪表损坏,造成损失价值达到200元及以上。6.80主要辅助设备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联动。
6.81煤泥系统停运4小时以上12小时以内未能恢复运行的。6.82锅炉正常运行中发生返料中止,30分钟内恢复正常的。6.83气力输灰系统出现故障未影响除尘器正常运行。6.84其他情况被本单位认定为异常的。7.0恶性未遂事故认定标准:
7.1在低压电气设备上工作,发生触电瞬时失去知觉或经他人协助脱离危险者。
7.2发生高压触电未造成后果者。
7.3误进高压电气设备间隔,或擅自越过高压遮栏,未造成后果者。7.4使用不合格或未经定期检试的安全带、安全绳、腰带等安全工具,在工作中发生断裂。
7.5高空作业中虽系了安全带,但发生高空摔跌悬吊。7.6起吊物件时发生扒杆倾倒或断裂。7.7超铭牌规定起吊物件时,造成机具损伤,钢丝绳、绳索断裂或吊件突然落地。
7.8工作票未办理终结手续、即进行送电操作。
7.9检修热力设备时,未做好隔绝安全措施或因误操作将汽、水送到检修工作地点。
7.10擅自在高温受压管道上进行拆、装、焊工作。
7.11未按安规规定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在有可能转动的部件上工作,或在转动的设备上工作,未做好防止卷入的措施。
7.12未办理工作票手续,擅自进入禁火区或动火地点作业者。
7.13检修热力设备时,因人员疏忽未装隔板,或管道内余汽、余热、余水未放尽,造成汽、水喷出。
7.14长发或身体上其他衣物被转动机械卷住又脱险者。
7.15使用榔头、斧头时,因手柄脱出、断裂、致使锒头、斧头飞出。7.16在钻床上加工物件时,物件飞出。
7.17在钻床钻较大物件时,发生10千克重以上物件落地。
7.18使用中的砂轮,无齿锯,由于操作人员违反安规规定,而发生砂轮,无齿锯片碎裂飞出。
7.19气焊、气割时发生乙炔发生器筒体爆破、爆管、爆燃,以及氧气瓶的瓶口起火,未发生人身后果。
7.20使用撬棒时撬棒反打。
7.21机动车辆行驶中发生方向盘,刹车机构失灵或轮子飞脱。
7.22因驾驶不当,造成机动车辆倾翻,或与其他车辆(包括非机动车)碰、擦、虽未伤人或损坏车辆者。
7.23无驾驶证私开机动车辆或私开执照规定以外的车辆。
7.24未设置警戒区或派人看守的可靠措施,在有可能行人的区域内抛掷工具、杂物、材料部件等。
7.25未办理工作票手续擅自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试验工作。7.26正常或事故停机,未及时启动辅助油泵且未造成后果。8.0一般未遂事故认定标准:
8.1在没有明显断开点(未拉开闸刀或取下熔丝)的电气设备上测量绝缘。8.2工具或人身误碰邻近带电设备而发生弧光,未造成后果者 8.3使用电气工具时未戴绝缘手套,发生麻电者。8.4未与运行人员联系擅自拆除电气设备安全措施者。
8.5在金属容器内工作,使用24伏及以上的照明灯及其他电气用具无安全措施者。
8.6搬运金属物件时,将电源线轧断、压破、发生轻微电击者。8.7脚手架、扶梯、三脚架在使用时发生断裂、倒塌,未造成后果者。8.8搬运较大物件时,发生物件翻倒,未伤人者。
8.9起重、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而不戴安全帽及不系安全带者。8.10未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或未经领导批准的人员,擅自指挥操作起吊设备。8.11脚手架严重超载、脚手板、跳板已明显弯曲,仍在进行危险作业者。8.12未按规程要求使用梯子,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倾斜。
8.13戴手套在钻床上或其它转动机具上工作,或戴手套抡大锤者。8.14热力系统检修工作尚未结束,拆除保安措施。8.15误开关已停役设备或运行设备的隔绝门。
8.16进入检修工作现场未戴安全帽,造成轻微碰擦出血或击伤,未歇工者。8.17机动车辆装运物件时,未采取绑扎固定措施,刹车时物件滑移、倾倒或落下,虽未挤伤人或损物件者。
8.18由于驾驶不当或车速过快,刹车时人从车辆上摔下,虽未伤人者。8.19气焊气割时,发生乙炔回火,未造成其他后果者。
8.20从三米及以上的高空抛掷或落下1千克以上的工具、材料设备者。8.21工作人员从1米及以上的高度坠落者。
第四篇: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和分析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负责设备事故目标考核。
3.2一般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
3.3重大设备事故由主管设备经理负责组织事故分析会,并负责调查、处理及上报。4.引用文件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5设备事故范围
5.1机械设备事故:指生产工艺流程的机械发生的故障或损坏。
5.2动力设备事故:指各种生产用动力设备如发动机、内燃机以及供电、供水和供热汽用的气体、液体等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5.3工业建筑物事故:指生产用的厂房、烟囱、热风炉、储库(矿仓)、罐及设备基础等发生歪斜、坍塌、严重裂缝与损坏。
5.4工业运输设备事故: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发生事故或造成缺陷的损坏。5.5工业窑炉事故:是指水泥窑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掉砖、红窑、塌璇等影响设备连续运转的事故。
5.6其它设备事故:指机修、土建施工、检验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由于发生严重设备缺陷被迫立即停车的,即使接近检修计划的停车时间,亦应按事故处理,因设备存在问题,须进行临时性处理时,经使用部门生产科与生产部联系后,可按临时停车处理,但事先主动掌握(有记录等凭证)设备的缺陷和不正常现象,及时地采取措施或修理,虽然造成停车,停产情况,可不按事故处理,作为非计划检修停机单独统计。6设备事故分类
6.1一般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6.1.1生产工艺流程中,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主机或生产线停机1─8小时,或非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如破碎机、空压机、专用机车、装卸输送设备、电铲等)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25─40%之间的。
6.1.2凡动力设备发生设备故障、损坏,影响全厂停电不足20分钟或一条工艺线停机不足25分钟的。
6.1.3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指设备维修费用)在0.1─3万元。6.2重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6.2.1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机设备发生损坏,影响生产线停机8小时以上,6天以下,非三班连续生产设备发生损坏,影响该生产线或主机每班生产作业计划产量在40%以上,18个班以下的。
6.2.2凡固定资产因设备事故造成报废者或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4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者。6.2.3动力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影响全厂停电20分钟以上或一条工艺线停电在25分钟以上的,有时虽未超过上述时间,但影响主机停机8小时以上的。6.3特大设备事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6.3.1构成重大设备事故的,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的。
6.3.2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一个车间的火灾、爆炸、厂房倒塌等灾难的。6.3.3设备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
6.3.4工业运输设备(生产专用机车、汽车等)的事故分类参照有关行业标准执行。7.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设备事故时间及损失计算:
7.1.1 一般情况下,设备事故计算时间是从事故发生设备停止运转到开机正常运转的时间为设备事故时间。回转窑按止料到重新投料的时间计算;
7.1.2 在设计上有备用机组的设备,事故时间为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开机时间; 7.1.3 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被迫提前检修者,其事故时间按该事故设备停机到该设备具备恢复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计算;
7.1.4 动力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系统或生产工艺线停产,其事故时间按波及的主要生产设备停机时间的累计计算。7.2设备事故损失的计算
7.2.1 设备事故损失包括设备的修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和减产损失费(间接经济损失)。7.2.2 设备事故修复费为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所发生的材料、备件、人工及管理费用。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应为该设备的固定资产现值,即设备的现置价减去该设备使用年限折旧费。
7.3减产损失费为因事故影响减少的产品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为单位产品(半成品)利润乘以减产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减产损失费=(产品出厂价-成本费)×小时计划产量×事故时间。8.设备事故报告与处理
8.1设备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8.1.1 设备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立即停车,切断设备动力源(电源、汽(气)源)等。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亡人员。
8.1.2 设备的操作人员在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后,应立即向厂(处)领导和生产调度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部位、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间,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事故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等。8.2设备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及对设备的处理:
8.2.1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在向单位领导和生产调度口头报告设备事故后,应如实地毫无隐瞒地在设备运转记录或交班记录中详细记录设备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经过,已经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及设备目前状态等,并在记录上签名;
8.2.2单位领导人或生产调度员在听取操作人员口头报告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所在单位设备技术负责(技术主管)、工段(车间)设备负责人、维修负责人或维修工以及事故设备的操作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察看,检查设备损坏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初步判断事故的原因和损失的大小,决定处理办法,并及时汇报公司领导,三班连续运转设备必须及时报告相关专业管理部门,A、B类设备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场。
8.2.3 一般设备事故由车间及生产部决定处理方法,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8.2.4 重大设备事故,应在保护事故现场的同时,报告生产部及分管设备的经理。待生产部或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察看事故现场后,由生产部和事故设备的单位领导研究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汇报;
8.2.5 事故发生在非白班时,对一般事故设备的处理由事故单位的值班领导和调度员作出安排意见,并及时向生产部及相关专业部门领导汇报,重大事故由生产部或专业管理部门决定处理办法并向公司设备分管领导请示汇报;
8.2.6 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时,将被伤害的人员立即送至医院抢救治疗,对事故现场应注意保护,待有关人员做好必要的记录和拍照后,再处理事故设备;
8.2.7 维修人员在接到抢修事故设备任务后,应全力以赴进行抢修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拖延、懈怠。操作人员应主动配合或协助维修人员抢修设备;
8.2.8设备抢修结束进行试机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抢修项目负责人详细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检修时间、所用工时、更换零部件或备品备件名称、图号、数量,辅助材料名称、数量,检 修的有关数据及试机数据及记录),并交事故调查人员;
8.2.9 生产部下属的设备管理有关人员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或次日,最迟不得超过事故经过,事故当班的设备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的复印件及抢修记录;
8.2.10 重大与特大设备事故由生产部负责填写事故报表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有关部门上报。如情况复杂、性质严重时另作专题报告;
8.2.11 生产部每年对公司设备事故进行汇总整理,并通报。9.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取证
9.1事故现场调查是取得事故原因的各种线索与依据的主要途径。目的是为了调查事故的破坏情况和取得事故过程复原和原因分析的物证。事故有关物件、痕迹状态、资料、记录等都在调查取证之列。
9.2事故前情况的调查:为事故调查提供重要线索和实际情况。9.2.1 事故前有关人员活动情况;
9.2.2 事故前生产的管理、组织、指挥及进行情况;
9.2.3 事故前设备的运转、缺陷和设备异常情况以及设备操作情况;
9.2.4 设备事故前最后一次检修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润滑记录及其它有关数据; 9.2.5 事故发生前,现场设施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9.2.6 其它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10.原因分析
对于每起设备事故必须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主要原因。在判定事故原因时,要注意把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联系起来分析。11.责任分析与责任者的确定
11.1事故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事故责任者、领导和群众都受到教育,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和其他事故发生。
11.2事故责任者的确定: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依照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责任制进行分析,连同有关人员的过失与促成事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来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管理责任者。
11.2.1按职责分工和工作态度追究责任者。就是追究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的事故。在追究管理人员和领导责任者时要注意,不能因不在现场而不负责任;不能因不了解情况而推卸责任;不能因经过集体讨论,而不追究个人责任;
11.2.2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者。这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追究最初造成事故隐患的责任。一个隐患涉及多方面管理责任的,以追究对事故原因负主导作用的一方为主;
11.2.3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在责任分析中追究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11.3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11.3.1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或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或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造成的事故应由操作者负责;
11.3.2因拆除、毁坏、挪动安全装置,或对安全装置维修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或应检查安全装置而未进行检查者,或明知安全装置失效而进行操作发生事故的,由当事者负责;
11.3.3因领导决定错误或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或领导姑息迁就对发生事故处理不力而使事故重复发生;或领导官僚主义、违章指挥、冒险蛮干,迫使工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的,由领导者、决定者、指挥者或指令者负责;
11.3.4因设备失修、安装检修不合格;或由于安装、检修中所用备件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由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或安装检修项目负责人或备品配件采购或制作人员、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负责;
11.3.5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又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在事故后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虽有防范措施,但未从技术上和组织落实,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应由有关领导者、管理者负责;
11.3.6扣压、拖延执行安全指令或设备《隐患整改通知书》而发生的事故,由扣压拖延者负责。12.事故处理
12.1设备发生事故,要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处理设备事故必须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处理和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2.2设备事故处理一般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对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直接责任者、领导及管理责任者分别予以处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面不要扩大,是谁的责任就处理谁,且应处理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对事故发生后,维修人员不服从调度,对事故设备抢修不力或拖延、懈怠而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责任者,应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12.3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程序:
12.3.1 一般设备事故原则上均由各车间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处理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限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
12.3.2 对主机设备发生的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接近重大设备事故损失数额者,或修理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的,发生事故的车间应通知设备经理派人参加车间的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应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上报设备经理审查批复。12.3.3 对重大设备事故,应由设备经理进行组织,分析和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必要时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
12.3.4 对特大设备事故或该事故引起人身伤亡事故的,由公司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由公司办公会议审批,审批后所有调查、分析、处理结果材料应转到生产部,纳入事故管理,年终交资料室存档。
12.3.5 对专业设备发生的事故,由各专业工程师组织调查、分析和处理,分析处理结果必须及时报至设备经理,并附上所有调查材料。
13.处理标准 13.1对设备事故的责任应根据其事故损失大小、责任者应负责任的主、次及大小,责任者的态度及平时工作表现和抢救事故功过等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处分。
13.2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薪、开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13.3根据设备事故的性质、情节,具体处理标准如下:
13.3.1 对造成一般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根据事故的情节、性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等处理;事故损失较大、情节较严重者,可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3.3.2 对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可能予月工资考核扣分、扣发奖金、降级降薪的同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行政记过处分。对造成设备事故损失在15万元及以上的主要责任者,原则上要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3.3.3 对于造成特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根据责任主次、大小、性质和危害程度,分别给予行政警告,记大过处分。性质特别严重、情况特别恶劣者,可给予开除留用、降级降薪、开 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3.4对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从重处理:
13.4.1 玩忽职守,擅离工作岗位;或由于不遵守劳动纪律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2 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违章操作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13.4.3 对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报告者; 13.4.4 在事故调查中隐瞒真相、伪造现场、甚至嫁祸于他人者;
13.4.5 在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修,或不服从领导安排,或抢修不力,故意拖延者; 13.4.6 威胁事故报告者,或对事故调查人员、处理人员进行报复和人身伤害者; 13.4.7 事故责任者不接受以往事故教训,重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者。
13.5对下列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并根据责任主次,大小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月工资考核扣分、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13.5.1对岗位人员未按有关规程规定培训上岗,或虽经培训,但考试不及格而安排独立上岗,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
13.5.2由于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强令岗位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而造设备事故者; 13.5.3由于制度或规程不健全,使得岗位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
13.5.4由于领导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和执行而造成设备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13.5.5对已通知需进行整改的设备整改不力或阳奉阴违而造成设备事故的领导者、管理者; 13.5.6指使下属人员隐瞒事故,或对如实向上级领导或部门汇报事故真相的职员滥用职权进行处罚的直接领导责任者;
13.5.7对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的有关人员进行刁难和阻挠或采用各种形式样进行打击报复者。
13.6事故责任者或其他与事故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从轻处理。
13.6.1 对事故设备抢修、抢险,防止事故扩大有贡献者; 13.6.2 能主动认识错误,并能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事故抢修者; 13.6.3)服从组织分配,到发生事故单位工作不久的领导与职员;
13.6.4 本人到外地开会或培训,本单位发生与其责任相关不大的有关人员。14.防范措施 14.1针对设备事故的原因,制定出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必须首先落实,管理措施必须有实施意见;制定的防范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稳妥可靠,落实防范措施要有负责人、期限和标准。
14.2在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之前,又无临时可靠措施保证的,不得恢复生产。15.附则
15.1本办法由保全处起草并归口管理。15.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生事故后,事故项目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救援,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事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铁路行车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危化品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其它安全事故。
第四条 安全事故分类
1、轻伤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只有重伤及以下的事故;
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5、特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
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
二、设备、财产损失事故分类:
1、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2、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100 万元的事故;
3、特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二章 事故信息管理
第五条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如实报告指挥部负责人,并如实报告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指挥部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局有限公司报告事故的简要情况。跨既有线施工发生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就近车站,同时报告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
第六条 指挥部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局有限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七条 安全事故报告规定
一、轻、重伤事故:事故发生项目部,轻伤应在10日内,重伤5日内报指挥部安全监管部门。
二、死亡事故
1、一般伤亡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应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10小时内报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上报。
2、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指挥部立即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5小时内报局有限公司领导。公司公司领导、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上报。
3、特大及以上伤亡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4小时内报告局有限公司,局有限公司按规定上报。第八条 书面快报和统计报表
1、发生死亡事故的,应将事故的基本情况,尽快以书面的形式报送局有限公司。《事故快速报送书》格式见附表1。
2、安全生产统计报表分月报表和年报表(见附表2、3)。月报表各项目部在次月2日前报出;年报在次年1月10日前报出。月报和年报应附加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和说明。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项目部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相。
第十条 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开展事故调查,为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提供有力的保证。第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发生铁路安全事故由铁路安全监察机构组织调查)。事故调查组工作职责:
1、协助政府部门、铁路部门开展调查(一般死亡及以上的事故);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查明责任项目部和主要责任者;
3、提出防止事故方法;
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 按事故分类,明确事故调查处理权限,分级负责。正确把握“四不放过”的原则,从事故调查处理的过程中,汲取教训,真正起到警示教育、整改隐患、预防事故的作用。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一般财产损失事故的调查权限和处理决定,由各项目部明确规定调查权限和处理程序。但对于重伤事故的原因、过程、调查结果、整改措施、处理决定、执行及落实等情况,要以书面的形式报指挥部安全监管部门。一般伤亡事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的调查处理,由项目部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一般死亡事故,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必要时,指挥部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要亲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由事故项目部安委会根据调查组的调查结论(调查组和政府调查组意见不一致时,按就高从重的原则处理),在听取指挥部安全部门的意见后,做出事故处理决定。指挥部并就事故的原因、过程、调查结果、整改措施、处理决定、执行及落实等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局有限公司。对于影响重大的一般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事故,局有限公司可以直接介入调查处理或直接协助政府部门调查处理。第十三条 重大及以上伤亡事故、特大及以上财产损失事故的调查处理,指挥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影响重大的,指挥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必要时,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或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或委派安监部门负责人)要亲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指挥部安委会根据调查组的调查结论(指挥部调查组和政府调查组意见不一致时,按就高从重的原则处理),就事故的原因、过程、调查结果、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事故处理意见等,以书面的形式报局有限公司,由局有限公司安委会做出事故处理的决定,经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事故进行调查时,有权向事故有关项目部和个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索取有关资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十五条 各项目部在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要注重与当地安监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自觉接受当地安监部门和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第十六条 在调查工作结束后10日内,项目部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报送指挥部安全监管部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经同意,调查工作结束。
第十七条 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发生项目部应当尽快写出详细的事故处理报告,报告指挥部。
第十八条 发生重大及以上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事故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事故,事故责任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向指挥部就事故过程、原因、善后处理、整改措施、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对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和管理现状的认识、下一步安全工作思路和打算等具体事项“说清楚”。
第十九条 “说清楚”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由指挥部指挥长或委托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指挥长主持,视情况在指挥部领导、安委会委员,安全、监察、人事等部门负责人范围内,确定参加会议的人员,指挥部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第四章 事故处罚程序
第二十条 轻伤、重伤、一般伤亡事故(含一般设备、财产损失事故)由事故项目部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一般死亡事故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应事先征求指挥部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做出决定后,指挥部抄报局有限公司。第二十一条 重大及以上伤亡事故(含重大及以上设备、财产损失事故),事故项目部除了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罚外,应由事故项目部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对事故责任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的意见,由指挥部做出对事故项目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的决定。
6、事故的经过和初步原因:
7、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执行措施的负责人、完成期限:
项目部公章: 企业负责人: 制表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