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

时间:2019-05-14 23: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

第一篇: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

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拓展报道之“法治山西建设”

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

2015-02-01 10:07:01 作者:黄海平师彦才 来源:人民代表报 编辑:王艳鹏 责任编辑:马东良

当前,山西正面临“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的“立体式困扰”,迫切需要打破僵局,寻找净化政治生态、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新支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加快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全省上下要把法治山西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弊革风清、促进富民强省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法治山西建设是破解全省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任务。”1月29日,在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政文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如此表示。

“法治山西建设”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省人大代表蔡汾湘、郑建国、邬敬文分别围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口径预算决算监督”“人大监督工作的跟踪问效”三方面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为人大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推动法治山西建设建言献策。

“依法确权”是建设法治山西的重要环节

蔡汾湘代表告诉记者,做好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违法不当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建设法治山西题中应有之义。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在立法法已有的立法监督规定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为维护法制的统一与尊严,对法律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备案审查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形式显而易见。”蔡汾湘代表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三名法学博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最终,饱受争议的收容遣送条例被废止;‘上访妈妈’唐慧事件则促使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这都是非常鲜活的事例。”

蔡汾湘代表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及时纠正或撤销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就能有力地制止执法中的偏差现象,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蔡汾湘代表解释说,规范性文件是指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能够反复使用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实际工作中,省级人大常委会主要针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决议,省政府及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的政府出台的规章、决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目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主要是由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承担。随着人大监督工作的深入,没有一个专门的审查机构,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很难承担起审查职责。”

蔡汾湘代表说,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合法性,一个是合理性。“合法性审查有标准可依,不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抵触。但适当性审查则很难界定。有些规定制定得是否合理,只有通过实施才能暴露出来,此时再进行审查,明显存在滞后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蔡汾湘代表介绍说,目前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例如,加强备案审查队伍建设,同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审查规范性文件的权利,提高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民主程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立统一公布制度,规范性文件应当在规定的载体上统一发布,否则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制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决定是否要对文件进行修改调整,等等。“我觉得这些意见都非常好,人大确实应该考虑从这些方面着手加强备案审查监督工作。”

“依法管钱”是建设法治山西的重要内容 “我省今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政府预算一个变化就是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第一次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人代会审查批准范围,实现四本预算齐亮相。”郑建国代表说,全口径预算不仅将以前未能纳入预算的收支包含了进来,而且对已纳入预算的收支进行了规范,终极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其中,并进行高效、统一管理,不仅规范财政资金,还涉及规范大量的地方政府事权。在全面建设法治山西的当下,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算的监督,“由人大对政府行为进行预算控制,对执政者而言,其潜在意义不亚于一次革命”。

人大要加强全口径预算监督,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问题?郑建国代表认为,关键是要实现预算审查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审查和监督程序。要在提前介入审查、延长审查时间、规范政府报送人代会的预算内容和时间、对部门预决算进行审查、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加强预算审查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通过推行绩效预算,有效控制行政成本,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努力扩大预算公开和公众参与,只有将完整的政府收支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广大公众有效参与,才能预防腐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郑建国代表表示,预算和“事权”“财权”紧密挂钩,人大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监督,是落实“六权治本”和有效推动山西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全口径预算监督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支均纳入法制化运行轨道,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财政资金实行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举措客观上促使行政机关阳光用权,从而为营造弊革风清的政治生态提供了法治保障。

“依法监督”是建设法治山西的重要手段 在邬敬文代表看来,加强人大监督实效是助推法治山西建设的一把有效利器。他告诉记者,省人大常委会在1月23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跟踪问效。

邬敬文代表说,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

“笼统地说人大是‘橡皮图章’,人大监督只重形式不重实效,这是一种误解。”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异见”,邬敬文代表毫不回避。他说:“人大监督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监督。对属于‘一府两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人大不能越权包办,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人大更不能变通去办,但这并不表示人大监督就没有实效。人大监督工作的跟踪问效就是要督促'一府两院'真正把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群众利益。”

邬敬文代表坦言,目前,人大监督工作确实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临许多新课题。例如,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量?如何实现对事与对人监督的有效合一?

对上述问题,邬敬文代表认为,调查研究是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前提。“一府两院”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人大监督必须善于抓住核心问题,牵住“牛鼻子”,才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邬敬文代表认为,人大监督应当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公开,能够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议题选得更准,提出的意见更准,真正为人民行使好监督权。

第二篇:关于强化人大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强化人大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强化人大监督工作的思考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党的十八大就人大监督提出了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的明确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人大监督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任务。监督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大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决定着地方人大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效果是人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职权时,要坚持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严于监督、勇于监督,才能切实发挥人大在围绕大局、监督为民、服务发展、推动法治、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能。

要做到敢于监督。思想是决定行动的先导。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这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吴邦国同志曾经指出:“人大既要监督又要支持政府工作,监督也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张德江委员长强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理直气壮地把监督抓起来,以依法促进‘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认识到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不是找“一府两院”麻烦,更不是和“一府两院”唱对台戏,而是为了推动促进工作,只有敢于履行法定职责,有效监督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通过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出实效来落实监督职权。使监督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工作的过程,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要立足善于监督。在实施具体监督工作中既要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又要支持“一府两院”开展工作,不给工作添乱,不搞花架子,把握好监督的度。人大开展监督工作,要坚持抓大事、议大事,按照《监督法》规定的“突出、集中、普遍”的原则,“既要抓住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重点,推动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这些工作的现实条件。应紧紧抓住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选准监督议题,做应该做、能够做、做得成的事,力求干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

要坚持勤于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要经常化,把促进人代会通过的决议的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监督,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监督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使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应经常性开展监督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信访案件办理、代表建议的督办和代表专题视察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监督,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全方面、多领域的监督,提高代表参政议政水平,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只有监督日常化,才能对“一府两院”形成有效的监督效应,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要突出严于监督。摸实情、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只是一种手段,推动工作才是根本目的。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对监督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一府两院”通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一府两院”严肃对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结果。人大常委会要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整改不到位,监督不停止。只有这样,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推动工作的目标。

要着眼勇于监督。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就确定了人大监督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大机关绝不是“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人大监督也绝不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而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所以人大要真正树立权威,彻底改变“软弱人大”的局面,能否敢于和善于启用刚性监督手段非常重要,这也是改变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大监督期望值的关键。《监督法》的实施,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强化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期望越来越高,在监督工作中力求做到刚性监督多一些,监督手段硬一些。

因此,人大必要时启用特定问题调查、质询、撤职、罢免等刚性监督手段,让监督真正“硬起来”。只有这样,人大的监督才能真正起威慑作用,才能切实提高人大监督权威,才能充分发挥人大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强化人大监督提高审议质量

强化人大监督提高审议质量

强化人大监督提高审议质量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代表和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人大行使监督权离不开会议审议,这是人大工作的特色。依法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或执行法律、法规及人大决

议、决定等情况汇报,是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审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大监督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把提高审议质量作为强化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践来看,审议质量不高,监督力度不大,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人大审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概括地讲,主要存在“五不”现象:

一是有些事项不便审议。有些重大事项不经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往往“党委定调子,政府拿盘子,”,共同拍板,联合发文作出决定。

二是情况不明“不会”审议。有的人大代表、组成人员受自身素质和本职工作等方面的影响,难以进入角色,平时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吃不准法律法规的规定,吃不准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因调查不深,知识不足,情况不明,胸中无数而沉默少语。有的虽发言,但只是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说一些套话、空话、题外话,“鼓槌敲不到点子上”。

三是心存疑虑“不敢”审议。受“官大于民”旧观念的束缚,认为“批评上级有碍前途”,审议何必顶真,往往心有余悸,谨小慎微,不想“自找麻烦”。

四是碍于情面不好审议。过分考虑到本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当老好人思想严重。怕说多了不讨人喜欢,说硬了搞僵关系,往往是“多栽花,少栽刺”。

五是思想守旧不肯审议。认为“人大工作老一套”,例行公事,履行程序,不解决什么问题,代表讲了也没用,或过去所提意见和建议未被采纳,心有怨言,认为“人微言轻”,与其绞尽脑汁地想,唇焦口燥地讲,倒不如闭口不谈地好。

“五不”现象的存在对人大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主要有:

影响之一:有损于人大权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是至高无上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依法行使好包括审议权在内的各项职权,才能树立和维护人大的权威。代表、组成人员如果不能充分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审议,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势必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信任和希望,降低人大的威信。

影响之二:有悖于人民要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敢于反映群众呼声,敢于说真话的人大代表。如果代表、组成人员参与审议顾这顾那,轻描淡写地走过场,不为群众呼吁,人民群众是不会满意的。

影响之三:有失于代表职责。《代表法》明确规定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职责,应始终牢记人民的嘱托,充分履行代表的审议权、监督权,勇于发言,说出真话、心里话。如果仅当“荣誉代表”、“挂名代表”,就是一种失职。

影响之四:有败于人大会风。会议审议时不积极发言,不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或闲聊,或看其它报刊杂志,有的甚至迟到早退,跑进跑出,使本应严肃务实的人代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显得松散随便,影响了权力机关的议事质量和工作效率,败坏了会风。

二、努力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努力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质量,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树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威信的重要途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站在履行国家权力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审议工作,提高监督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审议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人。人大代表、组成人员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主体,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就必须将学习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组成人员的头脑,提高组成人员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加强对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的学习,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探索搞好人大各项工作的方法、程序和途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常委会议事规则为龙头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常委会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要加强对市场经济、wto、科技、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前瞻性。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解疑答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提高议事深度、监督质量、决策水平奠定基础。

(二)、深入调研掌握实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参加审议时才会心中有数,讲得准确,讲得到位,讲到点子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只有认真搞好会前的调研,才能在会议审议中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人大常委会要重视调查研究,着力提高调研质量,努力把常委会建设成为调研型的机关。一是制定调研方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明确方法、步骤、时间要求以及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认真搞好调研。视察、调查、执法检查等都是进行调研的形式。在调研中,既要听汇报,察看面上的工作,又要将重点“下移”,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走访、选点察看,征求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倾听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克服“只看好的,不看差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等不良的调研之风。三是要召开好调研座谈会。参与调研的人员要积极发表意见,要去粗存精、沙里淘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避免浅尝辄止,人云亦云,以便形成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调研报告成绩概括要全面精练,问题提得要准确深刻,建议的针对性、操作性要强。

会中认真组织各项审议。要营造一个民主务实的会议氛围,引导代表、组成人员在审议时紧扣主题,畅所欲言,力求使审议发言“准、深、透”。“准”就是对“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找得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也要准。“深”就是发言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重复“一府两院”工作汇报中讲过的内容,要多加分析,勇于指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透”就是广开言路,有的放矢,把每个议题议透,取得实效。同时,审议还要做到议而有决,对各项审议事项作出明确态度,或作出决议、决定,或作出审议意见,交有关部门依照办理。要高度重视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的质量,符合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体现法治精神,使其具有权威性、法定性、人民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被监督者心悦诚服,乐于接受。

(三)、依法审议客观公正。首先,要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审议的议题要在二十天前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部门,让组成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围绕审议的议题进行调研。会议文件应在3天前发到组成人员手中,要向参会人员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等有关材料。对会议的安排,时间要相对宽松,保证组成人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审议。其次,会议期间主持人要积极引导组成人员讲实话、说实情、依法审议。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倾向;二是只唱“赞歌”的倾向;三是“乱发牢骚,借机报复”的倾向。发言要依法、有理、有据,简短明了,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少讲成绩,多谈问题;少说空话,多提建议,适时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重要工作,还应及时做出决议、决定。形成的决议、决定要注意适宜于本地区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改革的力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落脚点放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来。

(四)、跟踪监督狠抓落实。落实是审议的延续,也是审议的目的和落脚点。落实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是维护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常委会工作机构要按照全面准确反映审议情况整理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以常委会文件印发给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明确办理时限。要将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列入督办工作事项。常委会工作机构要及时了解办理工作的情况,加大督办力度,采取检查、调查等形式,督促承办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常委会。主任会议要定期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汇报,对不认真办理的承办部门,提出批评意见,或进行跟踪视察,督促其尽快办理;对拒不办理的部门,要按照法定程序采用质询、罢免等硬性手段,促进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

(五)、坚持原则,依法开展人大审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必须坚持原则,依法进行,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尊重和保护人大代表、组成人员的民主权利,保证言论免责权,让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会议的各项审议最大限度地体现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民主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正确地集中,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断专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审议议题要从实际出发,每次会议议题不宜过多,避免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会议审议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客观公正。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形成的书面审议意见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三要坚持抓大事的原则。要抓大事、议大事、管大事,抓住重大的、长远的、宏观的、全局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地审议,力求议深议透。

四要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这种监督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改进。人大对“一府两院”的合法、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就是支持。人大通过监督,帮助“一府两院”纠正失误,减少损失,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也是支持。

(六)、联系实际,大胆改进审议方式。

一是分组审议与专题审议相结合。为了使审议内容和审议形式得到最佳统一,会议在安排分组审议的基础上,可围绕本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审议,组织一部分熟悉有关方面工作的代表、组成人员参加审议,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直接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当场解答和办理代表提出的有关问题。这样使审议的重点更加突出,审议的深度、广度得到明显体现,从而有效地促进审议质量的提高。

二是一般审议与重点审议相结合。为避免审议中的“冷场”、“走题”等现象,在会前可选定一部分熟悉有关方面工作、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代表、组成人员作为重点发言对象,通知他们尽早搜集有关资料,列出发言提纲。会上,他们的发言在整个审议过程中要起到主导、启发他人的作用,保证审议的效果。

三是书面审议与口头审议相结合。单纯采用口头审议的形式,既受时间的限制,又使少部分心中有数而不善言辞的代表、组成人员难以表达清楚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为弥补不足,可采用书面审议与口头审议相结合的方式。印制书面审议专用稿纸发给代表、组成人员。代表、组成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上反映一些不宜面对面直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使审议的形式更活,审议意见也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

四是审议与表决相结合。为保证审议意见最大限度地反映集体意愿,更加符合法律,会议在联组审议的基础上,应尽快形成书面审议意见的初稿,并及时提交会议进行表决。如表决通过,再交由“一府两院”依法办理。

(七)、不断改善、构建基础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大力推进,要更加重视解决领导体制问题,依法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其次,要建立工作通报制度。要从法制上进一步明确一切国家机关都要向同级权力机关报告工作的制度。“一府两院”的重要文件,包括工作计划、重要决定、规章制度、重大事项的处理等,必须及时报送。这样便于监督者更加了解被监督者的情况,更好地实施监督。

最后,要加强监督主体的自身建设。一是思想建设。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人大代表依法审议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自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形式。二是作风建设。要不负人民重托,树立良好作风,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访群众,联系选民,了解民意,反映民情,敢为群众鼓与呼。三是制度建设。主要有:学习培训制度、联系选民制度、会议考勤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参加审议的约束制度、总结评比制度等等。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约束代表活动行为,完善代表监督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履行职责,进一步推动人大监督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强化人大监督职能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强化人大监督职能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张祥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今年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至此,我国有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件,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制根基,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新的起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了广泛宣传,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行政和司法工作不断依法得到规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已经成为全社会对行政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应该看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以权代法”“以权欺法”“以权害法”等现象。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在各种利益交织下,为自身或者为某个集团利益代言,对重大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是遮掩,而不是公开;对拆迁首先想到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生命价值;对水电等生活必需品,首先想到的是利益,而不是民生疾苦;对项目建设首先想到的是政绩,而不是人民安全。一些司法机关枉法裁决,随意执法,草菅人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立法的本质和意义。在实现了有法可依的新形势下,坚持有法必依,保障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是依法治国的生命力。其基本内涵是行政执法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出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要求做到的是,无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其次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外,还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

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要懂得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国家机关更应带头遵守法律,并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保障法律在国家管理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监督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责无旁贷。一要发挥人大的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不仅要对辖区内法制宣传教育统筹作出决议决定,更要主动组织参与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监督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责履行和任务落实情况,努力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意识,依法办事的意识。二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要选择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组织执法检查,及时发现“一府两院”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并从中发现法律、法规自身存在的不足,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以利于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三要加强对行政和司法工作的监督。要从完善监督机制入手,不断强化监督手段、改进监督方式、狠抓跟踪督办,努力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汇报、进行工作评议、推进代表书面意见和议案办理、组织视察检查等各种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要通过组织代表对“两院”工作进行视察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汇报、旁听庭审、任命人民陪审员、定期与“两院”联合召开涉法信访工作会议等形式,促进“两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两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加强人大信访工作,通过对信访案事件的依法处理,纠正违法,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大要忠实履职尽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当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任。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大常委会

第五篇:浅谈强化人大监督实效遵循公开原则途径

监督法总则集中体现了这部法律的精神实质,明确了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其中,确立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是监督法的一大亮点。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人民公开,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置于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既保证了人民的知情知政权,也是人大常委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群众意见的重要方面。遵循公开原则,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本质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开原则的内容

在监督法中,公开原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总则规定了监督公开原则;二是细则中第八、第十四、第二十、第二

十三、第二十七条等5个条款具体提出公开要求;三是个别条款规定了公开例外。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除非涉及到国家秘密,或者涉及到具体案件中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保护等依法应当保密、不宜公开的以外,其他有关监督的内容、监督的议题和方式、程序,作出的决定或决议,以及“一府两院”对监督的反馈等,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的内容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四是执法检查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五是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二、遵循公开原则的意义

公开原则的提出,回应了茁壮成长的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对人大行使职权信息公开的诉求,是由人大权力的民主化和监督的社会化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一原则,既是新时期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新时期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选择。人大监督内在的法定威力与监督公开后外来的舆论动力融为一体,必将产生民主与法治的合力。

(一)遵循公开原则,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客观体现。人民群众了解知晓自己所选的代表和自己的代言机关以及自己选举产生、任命的官员“在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干得如何”,既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一个基本标志,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实行监督公开,打破了传统权力运作的神秘化和专断弄权的个人化,体现了尊重民意、落实民众知情权、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时代精神,真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精神。

(二)遵循公开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大监督工作公开,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渠道,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利于促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有利于带动、促进、监督“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遵循公开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公众的正确理解并积极参与。公众参与度越高,社会就越稳定,社会氛围就越和谐。人大监督工作公开,扩大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广泛而有序参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更乐意通过人大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遵循公开原则,有利于推进人大工作。监督工作公开,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大监督“从会议到会议”、“审议意见不公开”、“批评意见不见报”、“反馈意见群众不知道”等不良现状,真正把群众想知道的、要知道的、应该让群众知道的,全部公布于众,把人大的监督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可加大人大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工作的压力,变“软指标”为“硬任务”,增强人大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也可提高群众和社会的满意度,增强监督诚信,降低监督成本,实现监督的社会化效果。

三、遵循公开原则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

贯彻落实好监督法的公开原则,做好监督公开工作,必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依法公开。人大常委会要牢固树立“公开工作不做好就是失职”的思想,依照监督法的规定,严格履行监督工作向社会公开的职责。在公开的同时,还应当严守国家秘密,保护个人稳私和商业秘密。即该公开的一律公开,不该公开的要尽保密的责任。

(二)坚持及时公开。当今是信息时代,一定要在有效时间里将人大监督工作信

息公布于社会,否则将降低信息的价值。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的计划,一经通过就应向社会公布。

(三)坚持全面公开。要向社会公布人大监督工作各重要环节的有效信息,让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人大监督的各个环节和过程,知悉人大监督工作的程序。同时,要保证公布的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遵循公开原则的途径

当前,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比较成熟的实践大体上有三种:一是公民旁听。这种形式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得到推行。二是媒体报道和传播。媒体依法刊播人大常委会会议情况、有关报告、决议、审议发言等信息。三是公报和会刊刊载。行权情况刊载在人大常委会公报或会刊中,向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寄送,有的地方公民可免费索取、阅读会议文件、公报等。

但总体上讲,目前地方人大特别是县市级人大对监督公开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大监督公开缺失,而且即便已进行“公开”的,也存在着随意性和制度缺陷。如只公布结果、不公开过程,只公开人代会、不公开常委会会议与主任会议等。要改变目前监督公开缺失以及随意性大、缺乏制度保障等现状,满足人民对人大职权行为的知情要求,实现人民对人大的监督权,惟有遵循公开原则,且这种公开不仅是行权结果的公开,还应包括行权过程的公开。主要途径是:

(一)建立监督工作计划、内容和结果三公开制度。一要

公开征求监督内容,要像公开征求立法规划和法规草案意见那样,公开向社会、向人大代表征求常委会监督的内容。人大常委会确定监督内容后,应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二要公开监督的执行计划。在实施某项具体监督工作前,要公开具体的执行计划、专项监督热线电话、责任部门等。三要公开监督结果。完成监督工作计划后,要公开常委会监督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公开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主任会议反馈的意见、建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形成的决定、决议以及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措施等。对重大的或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要进行跟踪监督,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开跟踪监督的相关结果。

(二)建立和完善会议公开制度。举行会议是人大行使职权最主要的方式。要建立和完善会议公开制度,把人大运用权力的过程置于“阳光”之下。要通过新闻媒体全程公开报道“三会”。目前,地方人大会议大多只报道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对主任会议的报道几乎是“空白”,且程序性报道多,实质性报道少。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增加对“三会”的报道,增强人大常委会决策、议事的透明度。

(三)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述职制度。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因此,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理所当然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五年任期内向选民述职的总体规划和重要监督工作的述职计划,让广大选民和群众知晓自己选举的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基本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既可深入选区面对面向选民述职,也可通过媒体进行述职讲话或刊载述职报告等。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选民“零距离”对人大监督主体的履行职务的一次直接监督。

(四)建立人大代表、选民列席常委会活动制度。要建立人大代表、选民列席、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和选民参加常委会有关的监督工作或活动。通过人大代表、选民身临其境参加有关的会议、审议和执法检查、视察、评议等相关的监督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人大监督完整程序,“零距离”去监督人大监督主体履职尽责的情况,不断扩大监督工作的民主化和社会化的程度。

(五)建立健全常委会新闻发布制度。目前,不少地方党委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并定期向民众和社会各界通报工作情况和重大事项。人大常委会也有必要及时将履职情况及常委会的有关重要议题和工作情况向民众公布,使其知晓,听其意见。有条件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不能仅限于人代会期间进行,对于常规性工作也应定期向

社会发布,对于临时性工作和事项也可以随机召开新闻发布会。

(六)进一步完善人大信访工作制度。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群众、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要建立和完善信访制度,创新人大信访工作。通过坚持和完善人大主任接待日、开通人大信息网、开设人大信箱等途径,拓宽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反映社情民意。

(七)建立人大常委会档案、文件公开制度。把无需保密的文件,包括会议记录等定期向社会公开,供公众查询。

人大监督遵循公开原则,增强公开度、透明度,这是人大监督的题中之义,也是保障人大监督功效和生命线的力量之源。监督公开制度的确立,意味着权力与义务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我们要认真贯彻监督法,遵循公开原则,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广开渠道,听取民声,集中民智,便民参与,使人大监督更加符合人民意愿、充分表达人民诉求、切实代表人民利益。把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具体而生动地宣传人大监督的作为、作用,使群众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性和优越性,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味道”,增强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人大制度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健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形式,提升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下载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人大监督 打造“法治山西”升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常化 制度化 规范化——法院强化人大监督意识

    经常化 制度化 规范化——**法院强化人大监督意识近年来,**法院不断强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监督的意识,积极推进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接受监督的途径,确保了......

    强化监督实效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人大作用

    强化监督实效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人大作用金坑乡熊晓琼近年来,我乡人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履行职责,服务发展”这个主题,以强化监督工作为着力点,以发挥代表作......

    打造“智慧人大”

    打造“智慧人大” 当前,我省各级人大及8万多名人大代表,正全力以赴投身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这其中,“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及APP的应用,实现了巡河工作的“动态监测、有据可查”......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谢 正 义 (2010年12月4日)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回顾“十一五”、规划“十二五”之际,召开此次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不仅对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打造法治城管(★)

    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法治城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学习发言稿 城管执法分局 XXX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

    关于人大监督七

    人大监督七题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案例,从法理上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阐释和回应,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人大监督没有“一......

    人大监督作用

    袁纯清:加强人大监督 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10-09-15 13:38: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提要]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内容摘要: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