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道路交通工程事后评估办法
重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事后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结合市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为规范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提高我市道路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结合重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事后评估(以下简称后评估),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至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对工程实施过程,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技术评价、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部分或综合评估。其目的在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实施效果。
第三条 实施后评估的工程应从下列范围中选定,具体由XX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在每年城建计划中予以明确。
(一)采用市政府投资已列入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计划的建设项目,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工程,可选择1-2个重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后评估。
第四条 市建委负责重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后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建设单位负责开展工程后评估工作。
第五条 工程后评估工作应遵循“客观、独立、科学、实用”的原则开展,并根据工程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统计分析和现场调研、测试方法等,经整理编制,提交完整的工程后评估报告。
第六条 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后评估报告内容应对工程概况、决策过程、组织实施、投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评价。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项目背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设单位情况、管理机构和主要管理措施;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
(二)决策过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规划、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及批复情况分析。
(三)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审批文件、施工图设计、征地拆迁、招标投标实施情况;项目质量控制措施、效果;项目进度控制情况;安全事故情况;项目竣工验收、移交情况。
(四)投资执行情况:资金来源、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投资概算、预算与决算执行情况;主要差异原因分析等。
(五)建设过程中主要经验、存在质量缺陷、安全隐患问题及措施建议。
(六)附件:重要文件复印件,包括各类批准文件、有关决定及其它重要文件。
第七条 工程后评价重点是对决策预期效果和实施后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变化原因,以及对工程技术手段、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及时总结和反馈经验教训。
第八条 实施后评估的重大城市道路交通项目,其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技术档案,为后评估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数据。重点对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后评估报告中资料信息的准确性、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负责。
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建立项目档案管理文件和编制后评估报告的,市建委可通过通报或其他经济、行政等手段给予处分。
第九条市建委负责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后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验收。
第十条 本办法在部门内部使用,由市建委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试行。
第二篇: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办法[范文模版]
会计事后监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保障资金安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计事后监督,是指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营业部门处理完成的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审检验。
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各项会计业务必须进行事后监督。
第三条 会计事后监督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事后监督工作独立于会计核算部门,事后监督人员独立于会计核算人员。
(二)在全面复审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监督。
(三)及时、高效、持续监督。
第四条 实施会计事后监督,应依据人民银行的会计规章制度,审查会计业务的合法性、会计处理的合规性、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五条 会计事后监督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监督和分散监督两种方式。
集中监督是管辖行对辖属机构会计业务的监督,分散监督是各分支行对本行会计业务的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机构应采取集中监督方式;其他机构可实行集中监督,也可实行分散监督。
第六条 各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心支行,应设立会计事后监督中心,并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县级支行应配备独立于会计核算人员的事后监督人员。
设立会计事后监督中心应报上级行的人事部门批准。
第七条 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并督促事后监督人员履行职责。
第二章 事后监督内容
第八条 对会计凭证的监督主要包括:
(一)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准确,使用是否正确,对转关系是否正常,资金来源、用途是否异常,是否超出有效期。
(二)印章、密押是否完备,使用是否正确。
(三)自制凭证的编制依据和内容是否真实,授权和审批手续是否合规。
(四)资金汇划凭证及联行报单等是否真实有效。
(五)需通过计算产生凭证金额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六)各类会计凭证(或清单)与核算系统录入数据是否一致。
(七)凭证与附件是否完整、对应。
(八)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记账凭证(或清单)与原始凭证是否匹配核对一致。
第九条 对会计账务的监督主要包括:
(一)账务处理是否及时、准确。
(二)科目和账户的使用是否正确。
(三)总分账务核对是否相符。
(四)账卡核对是否相符。
(五)重要会计事项的审批、授权和处理是否合规。
(六)有关科目的挂账及核销是否正常合理。
(七)相关账务数据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第十条 对内外对账的监督主要包括:
(一)与开户单位是否定期对账。
(二)往来款项的转账是否及时;对账是否及时,未达账项是否正常合理。
第十一条 对会计报表的监督主要包括:账表数据是否相符,各表间的相关数据能否勾稽一致,各会计期间的数据是否衔接。第十二条 对会计核算系统的监督主要包括:
(一)系统运行参数和账务数据参数设置的改变是否正常。
(二)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三)系统账务数据是否正确,变化是否正常。
(四)系统日志有无异常操作记录,特殊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第十三条 涉及往来类科目、临时性科目和过渡性科目的核算应作为事后监督的重点。
第三章 事后监督方法和程序
第十四条 会计事后监督实行人工监督与计算机监督相结合。
人工监督,是指逐张审查业务凭证,并与流水账清单进行勾对,逐项阅读计算机系统日志,检查日志记载是否正常,核对账表,以及审查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计算机监督,是指在会计事后监督系统植入会计核算系统有关参数,将会计凭证重点要素录入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第十五条 会计事后监督遵循以下程序:
(一)被监督单位应于每营业日上午,将上一营业日会计核算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人员。实行集中监督且交通不便的,经管辖行批准,送达时间可适当延长。
(二)事后监督人员收到被监督单位送交的资料后,应立即实施监督,当日的监督工作应当日完成。
(三)全部事后监督工作完成后,由事后监督人员将人工监督记录的审查情况输入会计事后监督系统的差错统计中,由会计事后监督系统整理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的有关数据,输出监督结果,登记和整理事后监督日志。监督主管根据监督系统输出的监督结果,签发“会计事后监督差错通知单”(见附式
(一)、(二)),通知被监督单位。
(四)被监督单位应在收到“会计事后监督差错通知单”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对差错进行确认和改正,并在“会计事后监督差错通知单”上注明更正情况,送交事后监督人员。
(五)事后监督人员收到被监督单位返回的更正信息,经核查无误后归档备查。
第四章 事后监督人员
第十六条 会计事后监督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
(二)熟悉政策法规和业务规章制度,掌握会计核算系统操作方法及账务核查技巧,具备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三年以上,未发生重大差错,无违规记录。
第十七条 会计事后监督人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要求被监督单位提供必要的会计资料;
(二)向被监督单位提出限期改正的要求;
(三)直接向行长和上级行会计部门报告发现的重大差错和事故。
第十八条 会计事后监督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参与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
(二)代替被监督单位更改差错;
(三)累积批量处理被监督单位送交的会计资料;
(四)延误报告发现重大差错和事故的时间。
第十九条 会计事后监督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监督范围、内容和方法,严格细致地核对凭证和账务,详细记录“会计事后监督日志”,及时报告发现的重大差错和事故。
第五章 事后监督的管理
第二十条 会计事后监督资料的传递必须由专人办理,严格交接手续。第二十一条 上级行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辖属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督促下级行会计事后监督部门认真及时完成各项工作。
第二十二条 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不力、严重失职、发现问题故意隐瞒不报、袒护责任人、造成资金损失的,要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 完成事后监督后,有关会计资料按以下原则进行保管:
(一)实行集中监督的,由会计事后监督中心集中保管,被监督单位可通过其办理查阅;
(二)实行分散监督的,应作为本行会计档案进行保管。
第二十四条 会计事后监督产生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总行解释。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式一:
会计事后监督差错通知单
行名:
核算数据日期:
-------------------------------- |
编号
|
| 差错类型|
| |------|-----------------------| | 原业务内容|
| |
|
| |------|-----------------------| | 错误内容 |
| |------|-----------------------| | 记账员
|
| 复核员 |
| |------|-----------------------| |正确业务内容|
| |
|
| |------------------------------| |
以下由被监督单位手工填写
| |------------------------------| | 更正结果 |
| |
|
| |------|-----------------------| |经办员|
|营业主管|
| 更正日期|
| --------------------------------
监督主管:
监督员:
监督日期:
打印日期:
说明:
1.此通知单由使用“中央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的单位使用。
2.“会计事后监督差错通知单”一式三联:
第一联 事后监督留存
第二联 差错更正(或冲正)凭证附件
第三联 被监督单位留存
第三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2021年)
XX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
(2021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共XX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重大事项是指我市涉及到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法规制定或修改,改革举措以及市政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
第三条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科学决策,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和“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评估范围和评估内容
第四条
评估范围主要包括如下重大事项:
(一)关系到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二)涉及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法规、规章的制定或修改。
(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重大改革或改制。
(四)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市政规划建设。
(五)涉及到诸多群体利益的行业政策调整。
(六)各级党委、政府或维护稳定领导小组认为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评估内容:
(一)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否给所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否存在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三)重大事项涉及的群众有可能就哪些方面提出合理的异议和诉求,能否通过法律、政策妥善解决。
(四)对涉及群众有可能提出的不合理诉求,能否依据法律、政策进行充分合理解释、有力论证和详细说明,并取得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对所涉及群众的补偿、安置、保障等措施是否与其他地区同类或类似事项的措施有较大差别,是否可能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六)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其他方面。
第三章
评估责任主体
第六条
评估责任主体是重大事项方案制订的职能部门。如重大事项是人大、政府制订出台的,由人大、政府指定评估责任主体;如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由同级党委、政府指定。
第七条
市级重大事项由市级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进行评估,区级重大事项由区级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进行评估。具体如下: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重大改革决策等方面;国资委负责牵头所属的企(事)业单位改制等方面;规划、建设部门负责牵头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国土房产部门负责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方面;交通部门负责交通运输等方面;环保部门负责生态、环境等方面;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会就业、劳动保障等方面;物价部门负责物价管理等方面;卫生部门负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城管部门负责城管执法等方面。
第八条
各级信访、维稳部门负责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督导和协调。
第四章
评估程序
第九条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一般评估和重点评估。
(一)一般评估适用于评估责任主体认为没有社会稳定风险或风险较小,不会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大事项。
(二)重点评估适用于评估责任主体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较大,有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事项。
第十条
一般评估由评估责任主体根据有关规定,就重大事项征求意见、论证和公示的同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认真预测,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同级信访、维稳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重点评估由评估责任主体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评估遵照以下程序:
(一)确定评估事项。
凡是涉及到第四条规定内容之一、评估责任主体认为存在较大社会稳定风险的,必须书面函告同级信访、维稳部门,并将其确定为需重点评估事项。(二)制定评估方案。
明确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三)组织进行评估。
由评估小组根据征求意见、论证和公示过程中掌握的情况对涉及到稳定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缜密分析,科学预测。(四)编制评估报告。
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全面汇总和分析论证;对稳定风险作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最终评价;对重大事项的实施作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建议。(五)制定工作预案。
对评估出来的不稳定隐患,制定调处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六)上报。
评估主体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同级信访、维稳部门。同级信访、维稳部门在认真审核后,上报同级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审批。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实施或组织实施不力,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对有关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责任追究依据《XX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倒查规定(试行)》,由同级信访、维稳部门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综治等部门实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在各评估牵头单位的部门预算中审核安排。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
END
—
第四篇: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
考试科目: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
代码:960
一、考试类型闭卷时间:3小时
二、命题原则
1.2.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测试考生:
(1)对道路交通系统分析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本课程如下六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理论、方法等的掌握程度;
(2)对于本科目相关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
(3)分析、研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本课程各部分内容及要求:
(1)系统工程与道路交通系统分析基本知识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的概念,要求了解系统分析在交通工程中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
(2)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和特殊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型与求解方法。如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及其几何意义、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特殊类型的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资源分配问题)。要求了解线性规划在道路交通工程的应用。
(3)图与网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的求解方法。要求了解图论与网络在道路交通工程的应用。
(4)随机服务系统——排队论及其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随机服务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典型随机服务系统的求解方法。如排队论的基本概念、顾客到达分布和服务时间分布、生灭过程、M/M/I排队系统、M/M/S排队系统。要求了解排队论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5)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预测方法。如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方法、弹性预测方法、经验预测方法、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了解灰色预测、神经网络法等预测方法。要求了解排队论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6)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如确定型问题决策分析、不确定型问题决策、风险问题决策分析方法。要求了解决策分析方法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四、参考书目及文献
(1)王炜等编.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五篇: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一三三团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师市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我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参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302号),建立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管理责任倒查制度。
一、倒查的组织和分工
成立以团长、政委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团领导为副组长,纪委监察科、安全办、工会、政法办、派出所、农机监理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即由调查组按属地、属人组织实施倒查,并将倒查结果报团领导,由团党委对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安全科做好事故备案。
二、倒查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事故发生地的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是否按《一三三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建立安全责任制,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二)交通事故发生地段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否按规定开展,是否加强对单位(业主)车辆的技术保养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督促、指导;
(三)交通事故发生地属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的,是否有警示标志、有无减速带;单位是否向团场提出了书面整改建议;
(四)交通事故发生地段是否有违章占道妨碍交通的活动,单位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制止或向团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书面整改建议;
(五)交通事故发生地的道路如正在翻修改造时,相关单位、部门是否按规定设置了警示标志,采取了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交通事故发生地如遇恶劣天气或严重交通堵塞,是否按规定或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七)肇事驾驶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和审验,是否办理了机动车登记、检验等有关手续;
(八)是否存在其它行政失责行为或管理方面的不足。
三、责任追究的原则和责任承担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倒查的责任追究,按照责任的性质、程度、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一)属于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落实的,直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失管、失察,管理不到位的,直接追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三)属于农机监理站、驻所交警中队存在交通管理倒查责任的,由调查组将倒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提请上级主管部门实施。
四、责任追究的种类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种类分为: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罚款、给予政纪处分等四档。对触犯有关法律的还将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