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3: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第一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上市公司由众多的股东及分散的股权所决定,很难直接由股东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产生了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采用“三会一总”的治理结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为由代表了公司的所有权由股东大会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企业决策权的董事并组成董事会和实行企业监督检查权的监事组成监事会,两种委员会共同对股东大会负责。再由董事会共同决定任命企业以总经理为首的高层经理人执行企业的经营权,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形成“四权”分离互相制约的治理结构。

(一)董事会

董事会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中董事由股东大会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选举产生,一定程度上董事会代表了大多数股东的意志,代替全体股东管理公司。同时,我国董事会中还存在独立董事,即指不属于公司股东并且不在公司任职,且其自身工作与本公司没有业务往来的外部人员,参加到本公司的董事会为公司出谋划策。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引入外部人员参加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独立董事处于独立的第三方,也可以起到维护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作用。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中又包括了协助董事管理公司及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董事会秘书处,以及下设的负责各个具体项目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二)监事会

监事会作为企业常设的监督审查机构,其中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或者公司职工选举产生。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并对董事会的决策以及经理层的运营进行审查。其中监事会内设审计部专门对企业进行时刻的监督审查。

(三)经理层

经理层作为由董事会任命对公司具体运营进行实际操控的群体,对企业的决策运行效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经理层主要负责人为总裁(即CEO)可设多名副总裁即一名财务总监(即CFO)负责并领导各个部门,对企业运营进行时刻的调整。

(四)我国治理结构的分析

我国治理结构,是以内部治理为主的治理结构,强调上市公司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股东通过相互之间的博弈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代替自己管理公司,同时选出监事组成监事会充当监督者帮助股东监督整个公司运营。而经理层也通过董事会表达自己运营思路,同时广大职工也可以通过推举的职工代表成为监事参与董事会会议维护自身利益。因此董事会也成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矛盾的集合点。

因此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各种委员会,其中每一种委员会由专业、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参加,避免了盲目投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例如:战略委员会董事须包括董事长、一名相关专业的独立董事、总裁同时还需要监事会监事参加会议进行监督,将决策、执行、监督者汇聚一堂共同制定合理的方案。以此来提升董事会处理问题的效率,并且也加强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实施性。

同时,设立了董事会秘书处,协助董事避免发生各种遗漏,并且负责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管。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其一,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现象明显,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股分所占股份处于绝对地位,在名义上,国有股分的所有权是清晰的,可在现实中,很少存在一个具体对此负责的单位或个人。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官员不需要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承担风险或从内部人即高级管理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大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官员往往不作为将权利下放给经理人造成主体缺位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人,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公司管理权、决策权全部掌握在经理人手中,经理人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左右董事会,使得股东很难对其经营、决策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尤其是当所有者即国家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时,可能会造成全体股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损害,甚至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或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

其二,民营企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按照现行治理结构,第一股东可以以绝对的优势控制董事会以及监事会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衡效果大大降低,实际上将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甚至是治理权合而为一,由此产生大量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合理权力过于集中;利益分配不均衡,只考虑大股东权益;独立董事成为“人形图章”流于形式;激励制度不完善;并造成了决策风险增加,人才流失等等问题。

(二)监事会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公司法》等法规主要是以保护所有者权益为主来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监事会的地位其更重视董事会的作用将主要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聚焦于董事会,一相当简单的规定对监事会的运作流程进行规范,使它在进行监督时很难以找到相应行之有效的操作依据。然而监事会不具备企业运营控制权和企业战略和运营方案决策权,即不具备权任免董事或经理人的权利,又无法参与和否决董事的决策以及经理人的具体执行。就是说,监事会只能对决策和运营效果的结果进行事后审计,并不参与行进过程之中的监督。这就使得监事会由于没有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中造成信息不足,不能真正达到监督的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经理人制度及契约精神

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多为行政任命而民营企业在我国市场上还并不够繁荣。因此我国还较少存在职业经理人,由此不管是从经理人制度上还是从经理人任命程序上,都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理人进行绩效评价与进行奖惩的措施。即使一些企业存在一些激励制度,也没有形成一套试用全国范围的完善制度。使得经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动力,没有压力的情形,一切经营活动全凭借经理人的自身素质,使其不能履行勤勉尽责、诚实信用的义务,在公司运营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甚至会损害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其次,在我国从股东到董事再到经理人都普遍缺乏契约精神。当决策确定之后,倘若经理人对方案不满时,却不是大部分人都会执行契约,会存在很多经理人会阳奉阴违,不调集所有资源完成契约而是去满足自身诉求。并且当事件披露后,也不会对违反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处罚,草草了事。因此,也导致了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执行力上存在问题。

(四)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席位在公司董事会中需达到三分之一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然而独立董事作为一种社会兼职模式其本身还有其他别的主要工作,其能否正确合理行使权力,全依靠自身素养,并且作为外来人员独立董事并不能确切的得到企业的第一手经营资料,能否提出真正适用于本公司的建议也值得商榷。

其次,独立董事是由持股1%以上的股东提出候选人,并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时独立董事的薪酬也是由董事会决定,因此其能否真正的独立也存在质疑。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我国在治理结构上还有待完善。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一)逐步建立分类表决制度

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12月7日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这部法规也为加强中小股东权利提供了有效方法及法律保障。分类表决制度的目的就是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保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其核心是保障股东即使所持有股份的种类不同但所应有的权利不受损害。使得流通股股东通过分类表决制度在密切关乎自身利益的分红、筹资等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事项上在严格的执行 “一股一权”原则基础真正落实实现自身权力。即流通股的中小股东虽然不具有充足的股票份额在企业的股东大会上通过某项决议,然而他们可以利用分类表决制度,在密切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上拥有有充分的话语权,对于损害自身利益的事项可以阻止大股东的强行表决通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流通股股东即决定控股或相对股东的行为。然而此制度仅是在改革期间避免对中小股东造成重大损失而颁布的临时法案,在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并未实行。

(二)不断推进累积投票制度

我国2005 年的公司法中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本法所称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又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从此在法律上为推行累积投票制奠定了基础

累积投票制度通过累积计算的投票数,扩大了所有股东表决票的数量,间接增大了中小股东的话语权,有效地防止大股东利用优势的表决权对董事、监事选举时的控制力度,避免了大股东完全掌控公司。这种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现增强了中小股东的相对权利,中小股东可以通过共同的利益形成联盟来获得一定的董事会、监事会席位,增强其在公司内部的话语权及人事控制力度。

然而该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种制度,在我国法律仅规定控股股东比例为3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取,这就导致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全部采取该种措施。同时当第一股东持股超过80%以上,再加上我国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积极性不高情况下,即使实行累积投票制度,第一大股东依然可以掌控董事会席位。也就是说累积投票制在相对控股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作用,而在绝对控股情况下作用不大。

四、关于我国治理结构整改的措施及建议

(一)对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措施及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应首先从股权结构入手,通过降低国有股份持股比例,借鉴德、日运作模式引入银行、金融机构持股,使国有股、银行机构持股与社会公众中小股形成三足鼎立的模式。同时也应限制同行业企业以及某一上市公司上、下游相关公司交叉持股的比例,防止出现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垄断。

2、建立独立董事协会

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决策机构,无疑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争夺关键,然而在股权结构合理的情况下,董事会的席位是可以达到平衡的。然而为了防止大股东,银行,与中小股东三者中两者长期联合压制第三者,因此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也至关重要。

作者认为,应由证监会牵头成立独立董事协会,所有独立董事必须经协会考察,入会后方有资格成为独立董事,并建立相应的行业准则。所有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所提名的独立董事,必须经过协会培训、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并且独立董事工资应由上市公司、协会、独董个人三方协议,按照协定好的标准由企业定期支付给协会,再由协会支付给独董工资,同时此项费用应计入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当中,与企业经营绩效不挂钩。但当独董违规时,协会有权对独立董事进行处罚。以此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进行行业规范,同时也强化了外部监管。

(二)对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措施及建议

但是由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并不能强制要求大股东减持股份,因此作者认为应当主要通过加强中小股东权利和内部监管为主并完善经理人制度解决问题。

1、加强中小股东作用

股东大会,作为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大会选举产生代表自身意志的董事管理公司运行方向,和监事监控公司运行,当出现绝对或相对控股的股东时,其几乎可以垄断公司董事、监事。因此为制约大股东利用中小股东资金为自己牟利,应当加强中小股东力量使其达成利益同盟制衡大股东权利。

因此作者认为,我国应当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实行累积投票制度以及分类表决制度来加强小股东权利。同时,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能否以网络形式建立全体中小股东大会,推选出中小股东代表全权代理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行使权力。避免因为股东大会自负费用以及小股东股权过少缺乏参会积极性而放弃行使权力。

2、完善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审查机构其本身权利并不大,因此英、美等国家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兼任。然而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四权分立体现的一部分,而且由于我国外部监管的不完善却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因此,能否仿照独立董事制度,在监事会增加独立监事,人数也占监事会人数的四分之一,独立监事由股东大会聘请无业务往来及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对企业业务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同时也应要求监事会除了向股东大会负责,还应向证监会负责,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

3、健全工资激励制度及社会契约制度

首先董事作为股东的一分子,若工资过高,无形中也减少了股东可分配的利润,间接损害了非董事股东的利益,然而董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也应获得额外酬劳。同时高级经理人,作为企业的实际运营掌控者,也为公司的成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工资过高过低都不现实。

因此作者认为,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于董事、高级经理人、甚至是监事的工资经由股东大会审核建立一种超额累进工资制度,以营业利润为基础,随着利润逐层增加,工资率也逐层增加。避免了企业经营不佳时董事和经理人依然获得高额工资,而当业绩优异确使付出与收入不符的情况。

同时,应当由政府出面建立经理人诚信体系,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契约。具体可以建立经理人、董事的诚信档案,每年由各自上市公司监事会对自身所在企业的所有高级经理人、董事、独立董事进行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契约执行程度进行考核。当发生严重的违约事件时应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并记录入档案,来确保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契约的遵守程度。

(伍昱行,天津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苏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

第二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

作者:张 鑫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文章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论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张鑫,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5级会计学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079

[中图分类号]F830.9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6—0069—000

2在我国,公司治理引进的时间不算长,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比较有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的解释也没有一致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观点:“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股份公司最早诞生于西方国家。我国借鉴这一企业组织形式是因为其内部管理结构的优越性,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都是比较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约,是公司内部各经济主体及其权利处于分离和整合状态中,保持有效的联系,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规范和高效运行。然而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知名公司纷纷暴露出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的问题,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为什么这种从西方借鉴来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在中国不灵了呢?究其原因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众多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股权结构中,以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为主,尤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持有流通股的广大股东承担着由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引起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却很难作为股东行使到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而持有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独揽公司大权却不必承担股票市场的风险。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股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即持股比例的数量,而且更取决于股东的特性,即持股比例的质量。从股东的身份来看,股东有明确的和非明确的之分,其中,身份明确的股东有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两种。这三种不同特性的股东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个人股东是自然人,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的动力,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股东人数的增多,个人股东对公司的关心程度和治理能力便将大为减弱,或是采取“搭便车”的行为来减少其治理成本,或是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制约经营者的行为。法人股东与个人股东不同,对公司的治理能力较强,对公司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如果法人持股比例过大,使股票过于稳定,也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股东身份不明确,即“所有者缺位”,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的治理均是无效的。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一般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同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要以有效的资本结构为前提。这是因为股东和债权人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上均有所差异,即当企业有偿债能力时,股东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债权人则是合同收益的要求者;反之,当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时,这两种权力便转移到债权人的手中。相比之下,后一种情况比前一种情况对经营者更加残酷,因为经营者在债权人控制下比在股东控制下更容易丢掉饭碗。当然,债务的这种激励与约束作用要以破产机制的有效运作为主要前提,因为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

我国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大约为60%,而且这种高负债又是和低效益相联系的;筹资具有“发行股票(或主权资本)—举债一自有资金”这一顺序性。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原因主要有:(1)目前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靠自有资金来筹资几乎是不可能的;(2)我国金融体制的限制,企业难以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再加之银行自身已处于高不良债权的风险区,对企业贷款十分谨慎;(3)目前国有企业负债大都处在高风险区,如果再通过此渠道筹资,便会使资本结构更加恶化;(4)经营者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5)股东监督和要求偏弱。这些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表明,在我国由于破产机制难以运行,负债对经营者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而公司在保持自身合理的资本结构上显得无能为力。

三、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调查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完全由执行董事组成的占22.1%,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在一半以上的占78.2%。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控股地位,自然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却处于票数上的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董事会通过聘任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司经理阶层,达到

层层控制公司的目的。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利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有调查表明,在我国的530多家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公司有253家,占样本总数的47.7%。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将董事会架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

四、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经营者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营者,便有什么样的企业。因此,建立良好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有专家认为,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如果受到充分而正确的激励,则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这对企业经营者也不例外。企业能否经营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事业心和努力程度,而且企业家还要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对他们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就难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承担风险的意愿,很难经营好。而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对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因为经营者首先是一个“人”。所以,对经营者的报酬激励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上市公司对高级管理者激励严重不足,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投资主体不确定,加上目前政企和政资尚未完全分开,使政府对企业存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部分管理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损坏股东利益,同时又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卸经营上的责任,转嫁经营风险。

五、监事会的监督不到位

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但是事实上好像监事会并未行使好自己的权力,二十几年来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发生的高管腐败案件,很少是由监事会揭发而暴露的。由其原因在于,尽管法律在形式上规定了监事和董事的地位相同,但实际上权力相差悬殊。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监事一般都是由原国有企业副职人员担任,大多由董事长提名,其福利和待遇主要掌握在董事长手中,所以监事会为什么没起到监督的作用了。

综上所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银行行长吉姆·沃尔芬森曾经指出:“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

第三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摘要: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不能解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否能够解释某一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本文以天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天津 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负债权益比 长期负债资产比

一、资本结构理论及相关研究

从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来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得出的相应结论会有一定的不同。吴晓求(2003)在分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因素时,则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两个方面来研究,其中制度因素包括股权结构、股东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非制度因素包括行业成长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程度、控制权市场等。朱武祥(2002)和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课题组就其成果《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及资本结构分析》(2002)等都有论述。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以天津为例

天津上市公司基本上覆盖了目前天津市内具有代表性的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医药生物制品业、房地产、金属非金属等各个主要行业。这些上市公司作为天津各个行业的代表,是天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天津上市公司已募集的资金对天津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融资产生的放大效应又为天津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加快了天津港口、医药、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发展速度。但目前天津上市公司较少,上市公司(包括海外上市)总量只占全国上市公司总量2%,与天津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另外,天津上市公司可发挥融资功能的资源较少,后续上市资源不足。上市公司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业绩下滑、募集资金使用不当、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无一不与资本结构决策和融资工具的选择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天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提高天津的城市竞争力,必须从整个财务活动的起点――融资问题人手。

(一)资本结构选择分析 为了更好的揭示天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笔者通过新浪财经网站提供的上市公司资料,整理了天津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5年的负债权益比数据(表1)所示。表中数据是天津23家上市公司2001-2005年各自的报告中摘录数据并编制成的,反映了各上市公司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23家上市公司负债权益比的平均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我国2001~2004年1352家上市公司平均负债权益比分别为76%、97%、100%和110%,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从绝对数看,天津上市公司的负债权益比要远大于全国总水平,2005年天津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的负债权益比大于100%。个别公司达到748.46%,这也意味着17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这说明天津上市公司对负债有很大的依赖,并且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偏好股权融资的特点不相符。一般讲,负债权益比保持在10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但天津上市公司已远超过这一水平。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负债过多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由于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太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未来的再融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用李义超(2003)提出的观点加以解释,即国有化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债务融资。我国宏观信用环境差,信用缺失现象普遍,非国有化企业向银行举债难,但国有化企业信誉普遍高于非国有,因此,国有化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很容易从银行贷到款项。

(二)内部结构选择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采用同样数据来源编制了天津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资产比统计表(表2)。表中数据反映了天津上市公司2001~2005年长期负债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天津23家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资产比的平均数都低于10%,最低时不到5%,个别企业个别年份长期负债为零。从全国范围看,2001~2003年的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分别为85.99%、86.28%、85.8%。尽管因国别、行业以及企业规模和长短期利率差异等因素的存在,缺乏判别长期负债资产比的统一标准,但以上的数据足以说明天津上市公司与国内其他上市公司一致,对短期负债有畸形的依赖。

理论上企业对长短期负债的选择主要受到成本(利率)和风险两个因素的制约:流动负债成本低但风险高,长期负债成本高但风险低。资产作为资金的运用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作为资金的来源也可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一般短期资金满足流动资产投资需要,长期资金满足长期资产投资需要,如果用短期资金来源满足长期资金需要,则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以上所分析的长、短期负债比率的严重失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长、短期负债的选择上存在风险软约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上市公司较小的资产规模决定了企业的流动资产较多,因而对短期资金有更多需求;二是由我国目前金融体系资金供给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国作为信贷资金提供主体的银行因其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导致了放款的短期化,能提供长期资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尚不发达,融资工具尤其是长期融资工具极度缺乏。

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完善途径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既有别于优序融资顺序,即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也有别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特点。天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完善。首先,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管理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并加以创新。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整个环渤海地区的资本市场和相关上市公司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和影响,面对发展时机,上市公司更要向国际市场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找出差距并合理改进。其次,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完善银行信用制度。银行债务的软约束关键在于银行自身未解决治理结构问题,所有者缺位使银行经理获得了较强的内部控制权,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的鉴别困难又进一步加大了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所以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分散国有股权以让其他股东得以行使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缺位的困境。另外,银行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信用制度,指引贷款方向,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市场导向决定是否放贷。第三,不断健全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不完善性是造成天津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融资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我国企业债券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重视国债与股票发行,忽视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企业债券实行额度控制,其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因此,政府应该适当放宽债券发行政策,制定合理的债券市场运行和转换机制,并实施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增加债券融资比例。第四,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任何企业,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资本的构成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资本结构总是呈现出动态的状况。对于资本结构的管理应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公司在选择融资工具时,注意利用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等弹性较好的融资工具,保持资本结构的弹性。最后,要树立资本结构战略管理观念,资本结构战略从属于财务战略,是指为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增强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在分析影响资本结构的内容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本构成的发展方向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创造性的谋划过程。

第四篇: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证券市场欣欣向荣,而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公司的稳健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什么是公司治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从组织结构角度给公司治理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1]以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有图可知: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这一结构下,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是国有企业,通过国企改制实现上市的,而且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在中国经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诞生的,具有相当独特的“中国特色”。所以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存在许多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严重

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难以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主要由于二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国有股或法人股是非流通的。

可见:我国的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到一半以上,占有绝对优势。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3]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2.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导致权力失衡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表面看,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公众股东的高度分散,董事会往往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形成健全的、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一套健全的经理层聘选和考核机制。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

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问题的曝光越来越多,从“银广夏”到“蓝田股份”、从“东方电子”到“庆云发展”······上市公司在信息上的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忧,对公司有利的信息大肆披露,而对公司不利信息则三缄其口,甚至披露虚假信息。不充分反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信息的公布,不按期公布财务报告,不及时公布重大投融资事项,造成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性,市场对信息的完全吸纳所花费的时间更长。[4]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措施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运作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条件。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成败,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彻底改变目前的政企不分、国有股独大状况

根据十五大国有经济由一般竞争性领域向战略领域集中的精神,对于那些处于非国有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可逐步退出,以此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同时增加非国有股权的比重。国有股权的退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回购(包括现金回购和以资产回购)、发行国有股认股期权(如发行可转换债券或备兑权证)、转让(包括向法人转让、向社会公众转让和向管理层转让)、存量发行等。[5]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见识责任的独立性、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关键是保证其足够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责任,保障监事会的责权利相互协调。明确监事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相联系,有重大业绩者予以奖励;业绩良好的监事经由股东推荐可以优先获得下届监事或董事的提名。[6]

3.累积投票制度

对于小股东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度。2005 年公司法第106条规定:“本法所称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又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累积投票制度的价值在于对小股东以制度救济,增强其对公司的人事控制力。

三、文献

[1]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200页

[2]李信民等:《上市公司组织设计》,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

[3]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253页

[4]崔如波:《公司治理:制度与绩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319页

[5]李信民等:《上市公司组织设计》,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106页

[6]牛国良:《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8-99页

0912010109李莎娜

第五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编号: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2010-04 学 制: 四年 专 业: 财务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04-06

目 录

摘要 ··············································(1)

一、引言 ··········································(1)

二、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1)(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2)

1、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 ·····························

3、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 ·····························(二)公司治理的模式 ·································

1、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 ·························

2、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

3、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

三、世界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及发展趋势 ·········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完善的股权结构 ·································2.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

1、法人相互持股 ·································

2、经营者掌权和银行监督 ···························(三)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 ·····················

1、股东的股权地位日益动摇 ·························

2、机构投资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3、董事会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

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2)(2)(2)(2)(2)(2)(3)

(3)(3)(3)(3)(4)(4)(4)(4)(4)(5)(5)

(5)

(5)(6)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6)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6)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6)

4、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7)

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7)

(一)完善股东会制度 ·······························(7)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8)

(三)完善监事会制度

······························(8)

(四)推进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9)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 ·······················(9)

(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9)

六、总结 ·······································(10)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夏玉欢 指导教师:韩江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构建完备而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公司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内部人控制公司营运,外部监督管理不足,缺乏对经理人的有效激励,代理人侵害委托人权益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现状;对策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们初步了解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带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虽然公司化改造已完成,但是股权相对比较集中,董事会和经理层得决策与运作还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同时公司所有者代表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突出,公司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功能没有形成有机力量,全社会对提高公司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尊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观念比较淡薄,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发展潮流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尚需要不断摸索。

二、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代表产权的所有者对所属公司拥有最终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监事会是公司的自我监督机构,它对

股东大会负责,依法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经理是公司决策的执行者,对董事会负责,在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的范畴内行使职权,开展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

股东作为委托人将其财产交由董事会代理,并委托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董事会拥有法人财产权,它将法人财产权委托给经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在经理以上层级,主要是通过委托—代理契约来维系,也不排除劳动契约的关系;在经理以下层级,由于公司规模的不同,也分为若干不同的层级,这些层级之间是通过劳动契约来维系的。无论是委托—代理关系,还是劳动契约关系,从股东大会到公司最基层的作业班组,都是自上而下的授权。

3、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

由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代理人的动力、信息的不对称性等问题,所以就有对代理者进行激励和建立制衡关系的必要。从激励方面来看,主要就是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委托人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从制衡方面来讲,在公司内部,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监事会与董

(二)公司治理的模式

1、外部控制公司治理模式

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又称为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因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而得名。这种公司治理源自于“格鲁美利坚”式资本主义,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高流通性的资本市场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为存在基础与基本特征。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2、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又称为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因股东(法人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而得名。这种公司治理来自于“日耳曼”式资本主义,以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如日本、德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股权的

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之间都是一种制衡关系。

相对集中和主银行(或全能银行)在公司监控方面的实质性参与为存在基础与基本特征。

3、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

家族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公司与家族合一,公司的主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进行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是家族企业和家族监控型治理模式存在的基础与基本特征。韩国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这种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三、世界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美国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美国公司治理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由事实、法规、习惯和公司内部文件所构成的框架。这个框架也就是通常被称为的美国模式,其精髓就是股东主权的新古典观念,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外部控制和一元制下的外部董事制度。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完善的股权结构

在美国,最重要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但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他们只是机构性的代理人,是为本基金的所有者和受益者运用资金的,他们在公司的股票份额占有很大的比例。机构投资者一般都参与公司的治理,这不仅加强了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股权分散而导致的股东对经营者监督不足的问题。

2、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

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方式从资本市上直接筹措长期资本,而不是依赖银行贷款。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美国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建立了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部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股价的波动性得以实现;二是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公司的最高目标,注重分工和制衡。的经济思想,而且在立法上全面的推行了劳动与资本共同治理公司的模式。

2、机构投资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日德等内部人模式国家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正趋于松散,机构投资者正在发挥着作用。在原来银行占支配地位的国家里,现在的银行在重新评价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银行业正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核心竞争力和减少外围业务。在重组过程中,银行减少了对公司的直接参与。德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将其持有的长期股份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公司,这样母银行可集中于金融中介业务。通过公司直接到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日本银行与企业间传统的关系也日趋松散。在最近的银行业重组中,主办银行开始清理非金融性分支业务。在许多欧洲银行的私有化进程中,银行发行股份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卖出银行持有的公司股票。

其次,在外部人模式中,很大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和公司不再是传统的疏远关系,而是偏好更多样化的关系投资,并强化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近年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数额越来越大,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对管理层的不满,相反,机构投资者正日益加强和管理层的接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3、董事会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目前,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董事会选择将总经理作为唯一的内部董事,其余均为外部董事,在外部董事中,独立的外部董事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日本等主要的内部人模式国家中,企业董事会中也开始引入外部董事。

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中国经济尚处于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旧的经济体制依然发生作用,使得中国目前面临的公司治理结构背景及其复

杂,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还要考虑现实条件的约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由于各种特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旧的利益格局的牵制和阻碍,我国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其职能还远未到位;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市场信号迟钝或失真;银行商业化进程缓慢,银行贷款的软预算约束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职工的就业刚性仍然存在,企业中的党组织、工会和职代会角色及定位尚未解决。

(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逻辑来看,公司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在我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在股权的流动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合理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95%左右,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从原则上讲,董事会受托于股东,是公司治理的决策核心,通过与经理层之间制衡关系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防止“内部人控制”局面的产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机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职责之一就是使股东能够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影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股东的权益能够受到保护。但是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董事长的选举多是上级任命或是选举之前与主管部门协商,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董事的任命或解聘虽然也有股东大会来决定,但实际上却由政府机构指派,这样一来,董事会只是承转上级行政领导命令的机构,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受到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

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有赖于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

4、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大股东掌握了公司控制权,控制了公司对外披露的政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核心代理问题,导致了大股东的权利滥用,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披露不充分。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被大股东操纵,外部中小股东由于股权分散,持股比例小,产生搭便车的动机,缺乏监督动力,公司信息的加工和生成服从于大股东的利益,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对不当关联交易及重大会计差错等重要事项披露不足。在控股股东的超强控制、内部制衡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于关联交易要素如交易金额、定价方式等不予披露,甚至刻意隐瞒和造假、以掩盖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五、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一)完善股东会制度

首先,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应具有知情权和参与决定权。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程序,股东大会决议应公平、透明,时间、地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让尽可能多的股东参加会议;完善股东投票制度,包括代理投票、投票权征集、累积投票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比例。其次,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资股东。政府作为股东,不得越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直接干预。最后,建立股东诉讼制度。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董事责任时,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即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派生诉讼,这将有利于追究有关董事的责任。若股东因董事违反信息披露方面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可向董事提起侵权的直接诉讼,要求董事与公司

和其他有关机构及人员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董事的产生程序,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的健全与否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董事的选任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其具体措施除了用累积投票制代替一股一票制外,还应规定董事候选人提名制,即规定一定数额股份的股东可以提一名董事候选人,这样有利于小股东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候选人,而不是在大股东或董事会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中被动的做出选择。其次,完善董事会的工作程序,保证董事会作为会议形式执行职能,具体要求是:上市公司董事会至少设立2名以上与大股东没有关联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设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独立董事有权聘用中介机构帮助他们做好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和审查关联交易的公正性。最后,完善董事会的约束机制。具体表现为他们在董事会所通过的各种议案中是如何表决的,特别是给广大中小股东造成巨大损失时,如果判定董事会要负经济或法律责任,凡是没有投反对票的独立董事,都应该负连带责任,这可以通过查询董事会做出这一决定时的会议记录了解到;市场约束,业绩优良的独立董事,会迎来更多地买者,而如果一个独立董事对企业和股东造成重大损失,则他作为独立董事的市场价值就会贬值,甚至失去所有的潜在雇主。

(三)完善监事会制度

查权、质询权;对于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及重大交易、投资项目等的财务报告,必须由监事审查并签署同意意见方为合格;监事会行使监督权所花费的合理费用,应有公司承担等等。

(四)推进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年薪制的基础上,应区分企业不同类型,制定出台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股票期权激励等政策。重点推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在此基础上,条件成熟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也可以试水起航。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设计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管理、技术骨干,实现扭亏为盈或大幅度减亏的企业负责人和其他有功人员,同样应给予奖励。为了避免和防止59岁现象,针对企业高管层退休前后收入差异过大的状况,有必要采用期权制等办法加以改进。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

建立健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监管机制目的在于削弱公司控制者的信息优势和垄断势力,使得公众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能成为一种公正的交易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是完善股东诉讼代表制度,对于董事权力的滥用和股东权力的保障,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各种抑制及救济办法。其中,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是有效的最终的制御手段。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健全法人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同时,更应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从立法上确立和完善保护公司,股东及债权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法律保障体系。

(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规范信息披露行为。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其二是制定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信息披露准则主要包括诚信准则、持续准则、对称准则、敏感性准则。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即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与约束。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责任机制。强化上市公司经理层对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应特别强化公司高管人员对其信息造假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形成对信息欺诈行为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最后,改革审计制度,强化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应严格规范中介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则,整顿中介服务行

业的服务行为,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执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法犯罪行为。

六、总 结

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在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也是全球的一个共性问题,并希望对于公司治理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吸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国际,国内经验教训,经过努力,制定出一个基本的准则,更深刻的研究具有中国国情的有关问题,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及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的问题,更好的解决中国具体且紧迫的实际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郑红亮.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管理世

界,2000,(3).[2] 林红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12).[3] 李文沁.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的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8).[4] 唐琼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 王保树.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法理念.中国法学,2000,(2).[6] 胡少华.公有股上市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经济评论,2001,(6).[7] 杜莹,刘应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8] 蒋苏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若干问题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9]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林伟.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XIA Yu-hu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 of enterprise reform, build a complete and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any.For now, however, th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sider control operation,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s not enough,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centive for managers, the interest of the agent against the principal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Key words: The listed company; Existing problem; Current situation ;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下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心得体会(5篇范例)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

    如何完善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如何完善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悬赏分:20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完整地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现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并列入公司章程,......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研究——成因及治理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近代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迄今还未能找到有效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良剂。如今该难题仍是困扰未来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财......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一股独大”情况突出,对控股股东缺乏有效监督,给公司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2、股东大会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够。 3、“三分开”、“两独立”......

    关于上市公司治理自查报告

    XX年3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证监公司字【XX】28号《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随后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治......

    治理结构

    关于治理结构 一、相关资料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公司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1、组织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分工与......

    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 ——新奥集团的探索 《销售与市场》2002年11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彭剑锋 从安然破产到世界通信,美国一系......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合集5篇)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论文 学院: 姓名:专业: 学号:课程:企业法 时间:2012年5月1日【摘要】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