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危机的根源与表现刑态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与分析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丁宝林
黑龙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学聪
摘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是当前国人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解决信用问题,我们不能不先探求当前社会信用危机的原因。信用危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带来的阵痛,法律制度的建立是随着经济制度的转变而逐渐完善的。
本文从社会大变革的进程中探索当前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源,表现形式。为解决信用危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依据。关键词:信用、危机、表现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是国家发展稳定的基本条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美国的债务危机和标普对美国的信用下调,震撼了全世界,对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敲响了警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是当前国人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中国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溶于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信用问题已不再是国内的问题,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紧迫课题,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屹立世界之林的大问题。
近几年频频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达芬奇家具、地沟油等产品质量问题,红十字会捐款问题。更有大楼垮塌,火车相撞,暴力拆迁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对市场、企业、对政府失去了信任。这些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合同违约、坑绷拐骗等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企业的发展不是缺乏需求,不是缺乏资金,更不缺技术和人才,而是缺乏信用。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里,不讲信用的现象,会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信用危机笼罩着社会和市场。
一、对信用危机的基本形势分析
要解决信用问题,我们不能不先探求当前社会信用危机的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正在取代计划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得到国际承认。逐步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政策规范取代“人治”;道德信用自律取代了阶级斗争为纲。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转变过程,思想上的转变,运作模式的转变,法律框架的构建,利益分配的调整,这个转变过程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有反复,有斗争,有阵痛。
首先,信用缺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带来的阵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我们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计划经济是权力经济,由权力经济向法制经济过渡,我们的不少干部不适应市场经济法则,而是习惯于权力和官位。即便我们的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免不了由于本人的思想水平,管理能力,知识水平,信息掌握等诸多问题,指挥不了市场经济。严重的是部分干部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而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这些人与不法分子勾结在一起,无法无天,如赖长星、胡长青及沈阳慕马案件这些案例,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应当是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产生独立于国营企业的经济主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复杂的利益再分配过程。这个
过程与马克思揭露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极其相似。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是血腥的。尽管今天我们是如此迫切的需要公民将货市变成资本,需要资金拥有者投入资本,希望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但资本的属性并不会改变,只是市场秩序和交易规则需要国家监管和调控。
这三十年来改革开放,不论是国家所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民营企业发家的富豪中,发财之路各不相同。我们可按信用程度将其分成四类。第一部分人是遵纪守法经营,发挥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获取利润和剩余价值。这部分人代表当今中国发展大趋势,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受到社会的尊重。有的人已进入社会工作岗位。这些人大都是讲信用的。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的。可以说,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一部分。这部分企业家具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事业心。第二部分人是大胆创新,冒险运营,靠投入一个高科技项目,或靠一个策划方案,或靠融资能力迅建增长财富。但是“胜者王候,败者为寇”。这部分人的信用度因冒险而极低。但如果成功,便会成为巨头,成为资本运作和经营方面的英雄。这种冒险如果失败了,往往被认为是大骗子。与这种人做交易,风险是相当大的。这部分人是创业英雄,为风险投资商所青睐。第三部分人,官商勾结,化公为私,欺行霸市,炒卖资产,骗取贷款。当前中国的中层“爆发户”,多属此类。这部分人发财是与政府腐败密切联系的。这类人不一定在全国有什么知名度,但在当地肯定是一霸。这部分人的前途差异很大。有的飞黄腾达,深居高位腰缠万贯,乐善好施,叫做“先流氓后大亨”。随着法律的完善,这些人中的少部分人是可能下不为例改邪归正的。但部分人因违法犯罪落入法网。这部分人没有信用可谈,但可能满口仁义道德。他们不信法律、不信道德、不讲信用,只信金钱万能、权利制胜。第四部分人纯粹是坑崩拐骗,非法集资,假冒伪劣,这部分人是社会的蛀虫。老百姓所感到的,所谓信用危机主要是这部分人造成的。这些人不一定成为巨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中,这部分人往往成为法律的重点打击对象。他们不受道德的规范,不受良心的遣责。对这部分人只有用法律的手段,用行业规范的手段,将这部分人挤出交易市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以上四种人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从一个基本平均主义的计划经济制度,变成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制度,新经济主体的诞生必然伴随着血和泪的残酷。
其次,法律制度的建立是随着经济制度的转变而逐渐完善的。计划经济时,企业之间没有交易,所以也就没有交易法律。私营企业诞生,要求有保护私有企业的法律。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与原来的“人治”产生矛盾。所谓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法制不建全都可以造成政府信用丧失。而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又必须是法律信用,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如果做不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纠、诚信于民、清政廉洁,就丧失了政府信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所要求的政府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政府,就是一个信用政府。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信用社会,只有信用社会才会是和谐社会。
当前社会信用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信用危机。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切政府说了算,政府可以下口头文件,政府文件就是法律。立法、执法、行政、管理出自一人之手,宪法可修改,党章可以修改。这时的政府不存在信用问题,也没有人追究政府信用。而
市场经济的政府不再是立法政府和执法政府,而是行政管理的政府。这个三权分立的体制在中国还行不通,因此我们的政府是具备执法和管理两项功能。因此,市场经济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各阶层必然与政府产生诸多矛盾,人们不信任政府,甚至不信任法律,遇到触发事件,就可能产生反弹,形成群体效应。例如最近发生的郭美美引发的红十字会事件,动车追尾事件,故宫文物事件,就是因信用危机而产生的结果。而政府信用危机往往是和腐败问题相联系的。黑龙江省的韩桂芝腐败案,就使不少人不信任各级干部,自然也就失去了政府信用。如果政府腐败,则不能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因此,政府应是建立信用体系的领导者。
最后,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不论政府信用,还是企业信用,都是以个人信用为前提。诚实守信被视为社会个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甚至成为民族性的一个重要侧面。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核心,儒家思想把“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作为一个重要信条。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信用的人能成为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好领导,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社会信用危机,已经涉及到每个人的危机。人们感到这个社会什么都不能信任,讲信用的人吃亏,连政府的文件,签好的协议都可以推翻,即是不被推翻,也是给那些老实人看的。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幕后交易,根本不受文件约束。因此,不讲信用 的人越来越多,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商品,政府官场的买官卖官,教育领域的买卖文凭,体育行业的黑哨,真是使人防不胜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信用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制约人们行为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断“斗私批修”,“思想和行动与中央保持一致”。这样的社会,也不存在信用问题。一切都是阶级斗争,一切所谓坏人、坏事,都可用一顶“资产阶级”帽子就可以概括,所以人们习惯于用“信仰”代替“信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人们的行为规范不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主要是以道德自律和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在这个大转折时期,许多人迷失了信仰,又没树立起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因此,丢了阶级斗争这根弦又没有道德信用。所以说,信用危机只是一个社会表面现象,其根源是道德观念扭曲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二、信用危机 的表现形式
信用危机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主要的反映强烈的是交易信用、借贷信用。现在 金融领域所谓建立信用体系主要是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入WTO这后,贸易自由化要求人们建立有信用的贸易和有信用的借贷。这两方面在中国当今社会最令人担忧,成为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加大了贸易成本。但信用社会体系的建立,却不止这两方面。
从信用主体来看,信用可分为个人信用和团体信用。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团体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集中表现。因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既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又要建立团体信用体系。
从信用失信的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政治失信、经济失信、军事失信、教育失信、医疗失信等。而经济失信又可分为交易失信、信贷失信、质量失信、保险失信、品牌失信等。各种失信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各方面的反映也各不相同,例如政府失信是可能的政治斗争的表现,军事失信可能是战争的手段,而教育失信则严重影响人才 的培养,可能造成一代人的品德扭曲。团体信用中最关健的是交易信用。如何形成一个诚实可信的交易环境是加入WTO之后所必须的。而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是品牌失信、商品质量失信,也就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从失信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恶意失信和过失失信。恶意失信是主观上为个人或团体利益故意行骗。例如:资本市场的黑庄、注册资金的欺诈、银行体系骗贷、商品中的假冒伪劣、贸易往来中的诈骗。还有偷税漏税、教育市场的假文凭、体育比赛中的黑哨。这些是对整个社会有严重影响的失信问题。其它的失信还有:广告的夸大其词、商品的价格欺诈,婚介中的设托、交通中的逃票、考试中的作弊。这些恶意失信的现象有的就是严重的违法犯罪。但在一部分人当中,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而毫无羞耻之心。面对如此猖狂的恶意失信,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扼制恶意失信。过失失信是主观上没有失信的目的,但客观上,造成不能兑现承诺。这种失信一般来说出发点是好的,失信主体不是故意的,也会想方设法兑现的。例如杨白劳式的借债,企业经营的破产,政府政策的调整。虽然产生了失信,其后果也可能很严重,但与要恶意失信本质的不同。
虽然恶意失信和过失失信在性质上不同,但除去道德自律的不同外,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和处理方式上,没有什么不同,都要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依法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当前,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或者是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角度来看,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十分重要,而且又是十分迫切的大问题。
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建立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些国家普遍具有良好的全民信用教育和信用意识,有完善的管理信用立法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有发达的商业化、社会化运行的信用管理体系。而且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刚起步,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制约。为此,我们要加大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认识,尽快建立起全民参与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第二篇: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自然辩证法》论文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学院:
研究生学院
班级:
研一8班
学号:
20100802
姓名:
石宝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摘要:自从人类来到这个地球就和自然界产生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自然界,而自然界对人类也有制约和影响。在近二三百年,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加强,人和自然不再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是人类虐待自然界所遭到的惩罚。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和谐 人与自然 科学发展观
1、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另一方面,对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1]
2、人和自然不和谐的表现
(1)自然灾害频发,损失惨重
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风暴和地震。2002年全球发生的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共700起,损失550亿美元,比2001年高出57%。2003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达700次,死亡5万多人,是2002年的5倍。2004年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总数为366件,死亡约32万人。[2](2)各类污染严重
一是大气污染严重。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林木枯萎,鱼类死亡;二是水污染严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三是海洋污染严重;四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广泛。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3)资源枯竭,能源危机
人类过渡消耗各种矿产资源,无节制地开发,按照传统的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
(4)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和人类对保护环境意识的浅薄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上世纪5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已失去了一半。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国土的总和。
3、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
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总根源,无非是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度的开发和无节制消耗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具体来讲:
(1)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阳光、水、空气、土壤、植被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2)人口增长过快
就整个世界而言,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要满足人口不断增多而带来的需求,就要更多地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这就必然造成人与自然资源的尖锐对立。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在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前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所以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在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利益的机会获得的。
(4)战争与军事对抗对自然的破坏
和平,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先决条件,战争,是破坏环境的元凶。战争不仅导致亿万生命的丧失,巨额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球资源和自然环境。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途径
(1)严格控制人口骤增与资源锐减
人口方面,要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资源方面,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努力开发绿色资源。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既要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总量巨大、品类齐全的优势,自然、有序、适度地开发利用,又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上狠下功夫,科学地采用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包括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4)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进行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决策的方法论。它对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更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观念,并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政策和行动以实现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最大化。
5、结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人类从大自然获取资源,同时大自然有能力恢复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互赢共利,共同发展。大自然对我们早已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那最后遭到惩罚的必然是我们,所以我们要在科
浅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及其根源
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正确对待自然生态环境,实行绿色经济、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和推进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_detail.do?id=54
[3]柴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新东方.2009.04 4
第三篇:婚姻小故事:夫妇婚姻危机的根源
婚姻小故事:夫妇婚姻危机的根源
导言:无意间发现的日志,看完后感觉不错,所以推荐给已婚男女朋友读一读。
那年,妻子在外面遇见了一个人,是所谓异性知己,他差点儿成了她的外遇。他是一个很风趣、很有才情的男人。也许是他的婚姻太冷漠,也许是她的情感太寂寞,总之这个人给她带来了特别新鲜的感觉,就好像又重新有了恋爱的激情。过去的几年里,她不修边幅、不爱出门,躺在沙发上可以一天不吃饭„„遇见他之后她变了,她重新容光焕发„„
老公似乎察觉到了妻子的变化,极其理智地问她:“你是不是在外面遇到欣赏你的人了?”
妻子点头说是。
他很快回答说:“那是好事儿啊!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这一点都不像一个丈夫说的话。
妻子好奇:“怎么把握度,发展到跟你离婚行不行?”
他说:“不行,要不我也不跟你废话了。”
他补充说:“很多人都跟我们一样,这就是婚姻。如果两个人老有激情,就累死了。两个人这么熟悉了,不小心摸到对方跟摸到自己似的,还能有激情?所以,我们的婚姻没有问题,是人们对婚姻的认识有问题,不成熟。现在你遇见这个人,他给了你新鲜感,你就觉得他好,我们俩不好。错!如果你跟他结婚过上几年,就会发现我俩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而且还不如。因为我们俩从一开始就没隔着心,有了儿子,一起买了房子置了家,你和我,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给了咱们儿子、咱们的家。你和他呢?从一开始就是两家人,他有闺女你有儿子,谁都想多吃多占,永远不均。有激情时,糊里糊涂地过,激情没了,对方就成了外人,到那时候,你就后悔了!所以,你要是觉得跟他一起更好,你就去吧。”
老公一席话,她犹如星湖灌顶。不知为什么,当时她一把抱住他,紧紧地抱着,眼泪哗一下流出来。从那以后,妻子再也没说过离婚。婚姻其实本来就应该是平淡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里面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别奢求有太多的浪漫,奢求太多了,人会变得挑剔,一挑剔起来,婚姻就不能长久。
结语: 婚姻生活不同于初恋情感,不同于热恋爱情,太多的平淡,于是会使一些人经不起平淡的生活,开始脱离了生活的轨道,甚至忽略了本有的责任。这个故事告诉每位已婚女性要学着珍惜眼前人,告诉每位已婚男性,虽然沉默是金,但夫妻之间经常沟通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有效沟通可以“曲线救国”或,可是实现“大禹治水”。
第四篇:四风危害表现危害及其根源的认识
当前“四风”问题在基层的表现、危害及对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中明确指出,当前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近期我深入各县区、基层单位和有关企业,就“四风”问题在基层的具体表现及如何有效刹住“四风”,加强和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四风”问题在基层的具体表现
1、“山间竹笋”型。“山间竹笋”是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其特征为“嘴尖皮厚腹中空”。“嘴尖皮厚”表现在把作风建设挂在嘴边,抄在纸上,虽是记了多少字的学习笔记,写了多少篇的学习心得,但却不能深入透彻地学习,不联系工作实际,对宣传鼓动工作很负责,对贯彻落实却全然不负责。甚至有些干部把工作拘于形式,浮于表面,对上级领导负责,对基层群众敷衍。“腹中空”则为满足现有成就,不思进取, 不愿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肚子里没有墨水。当问题和困难出现时,他们自然心中无数、束手无策。
2、“墙头芦苇”型。“墙头芦苇”是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其特征为“头重脚轻根底浅”。表现为部分干部俯不下身子,不能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他们不贴近群众,不重视群众,不尊重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官僚思想、官僚习气严重,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漠。
3、“吃货喝货”型。“吃货喝货”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代名词,其特征为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部分基层干部优越感滋生,以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为特征的畸形公务接待现象愈演愈烈。大吃大喝的享乐主义和奢靡
之风不仅在于铺张浪费,更严重的是在酒桌饭桌上谈工作谈感情,只能让工作效率低下,离群众越来越远。部分干部甚至打着公务接待的幌子为自己的升迁铺路,严重危害党风政风,滋生腐败。
二、“四风”问题的危害及根治对策
1、官僚主义位于“四风”之首,是祸国殃民的“毒王”。因此,必须把坚决根治官僚主义这种“政治顽症”作为整治“四风”的重中之重。根治官僚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抓落实。抓落实是每名干部应当具备的优秀政治品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根治官僚主义的良药。抓落实对于上级机关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以身作则,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而且要始终做到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落实政策、在一线兑现承诺,这样官僚主义就会“自然消失”。抓落实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不仅要真抓实抓、善抓狠抓,讲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动实招、求实效,而且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抓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2、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实际工作,从而导致领导决策失误,破坏风气,涣散人心,制约人才队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根治形式主义,必须对症下药。各级领导要用“三个代表”武装头脑,必须走“群众路线”,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办事原则;机关干部要以身作则,不提过分要求,不随便打扰基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惟实绩、重民意的评价、监督、任用干部标准和体系,惟实绩取人,对作表面文章坚决抵制;各级都要杜绝“假、大、空”,不争图名挂号的彩头,不搞装饰门面的项目,不搞应景作秀的活动,努力做好可能榜上无名,但基层群众欢迎的事。
3、公款大吃大喝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危害巨大,会危害党风、政风,败坏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会危及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稳定。根治公款大吃大
喝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建立“公务接待从俭,反对吃喝浪费”的长效机制。有些地方要求基层公务接待就在“廉政灶”和不予报销在经营性餐馆就餐发票的做法,很好地阻断了在营业性饭店大吃大喝的可能性。有些地方接待费用实行“红线预警”,一方面进行总量控制,划清公务接待费用总额“红线”,另一方面以个人经济处罚为抓手,从制度上将单位“一把手”纳入进来,调动其从俭接待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好。
三、根治“四风”问题具体建议
1、建议对那些德才兼备、埋头苦干、善抓落实、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提拔重用;对那些夸夸其谈、沽名钓誉、不抓落实、毫无实绩的干部,坚决弃之不用;对那些能力一般、不思进取、抓不好落实、成绩平平的干部,坚决不予重用。
2、建议要抓住典型事例痛诉形式主义的危害性,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针对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制定严格的规定,加以规范和限制;严肃查处搞形式主义造成严重后果者,惩一儆百。总之,我们必须标本兼治,痛下决心根治形式主义顽症,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3、建议要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大力推行公务接待“三严四禁”制度,即“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卡消费制度,严格执行公示报告制度;禁止午餐饮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超规格接待,禁止经费超支”。这样,对公务接待的监督执行起来有标准,惩戒也有依据。同时还要依托强力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保障制度落实。
第五篇:四风危害表现危害及其根源的认识之二
当前“四风”问题的表现、危害及对策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作风越来越严重,兴风作怪虽然是少数人,但这种歪风邪气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一、“四风”主要表现
(1)扯皮多。机构虽然精简,但是精兵不简政,职能未转变,职责仍然不清,部门与部门之间,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甚至一个部门内部的部室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2)会议多。不同规格、层次、范围、名称、性质、条条块块、重复的会议年年开、月月开、天天开。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用会议开展工作。
(3)公文多。不同性质、名称、层次、规格、范围、形式的公文浩如烟海,案头如山。把上级的红头文件改写成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红头文件,用文件贯彻文件,不问实际效果。
(4)出版报刊书籍多。有综合性报刊、专业报刊、行业报刊、部门报刊,甚至一个部、一个司局、一个处室几个报刊。有的内容重复,一稿多用;有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的内容不健康,传播文化病毒;有的粗制滥造,欺骗读者,甚至毒害少年儿童。每年一次发行大战,什么手段都派上用场。
(5)办班多。不同范围、名称、级别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到处在办。以办班为名,用公款休闲度假、游山玩水的有之,沽名敛财的有之,编织关系网的有之。群众讽刺参加一些培训班是:“养点儿神,学点儿词,认点儿人。”(6)检查评比多。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提出严肃批评,现在有所好转。但是,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或变相的检查评比仍然不少,搞什么升级达标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相反使下级单位和企业应接不暇。
(7)花钱多。以上“六多”基本上是从上级领导机关产生的。上面“六多”,造成下面国家财政开支巨大,人力物力浪费严重,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企业,尤其欠发达地区和亏损企业不堪重负,有苦难言。
(8)宗旨淡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减退。有的甚至会上讲真理,会下讲歪理,人前人后两副面孔;有的追逐名利,跑官要官;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受贿。
(9)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人,不了解下情或对下情若明若暗,不懂装懂;讲起话来,大话空话连篇,滔滔不绝,哗众取宠,言之无物;写指示,订政策,口号多,措施少,布置多,检查少。
(10)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甚至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官气熏天,不可向迩,颐指气使,动辄训人,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11)任人唯亲,以人划线。明知有的干部不符合提拔条件,也一个劲地推荐;对上级,察言观色,揣摩意图,溜须拍马,趋势奉迎;对下级,远疏近亲,待遇分明,结党营私;对同级,貌合神离,互相倾轧,政客遗风,宗派主义严重。
(12)思想僵化,得过且过。政治上不思进取,奢侈之风抬头,花公家的钱不心疼,拿请客送礼、公款旅游不当回事。有的甚至追求低级趣味,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遇事敷衍,表面上与人无争,实则巧于周旋,老于世故。(1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沽名钓誉,邀功诿过,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14)不抓大事,陷人人际关系和事务堆中。政治责任感不强,麻木不仁,不敏感,待到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酿成恶果,又惊慌失措,处置失当。
(15)自由主义现象普遍。有的不注意身份,不讲政治,口无遮拦,对一些“政治笑话”、“灰色段子”、“消极顺口溜”津津乐道,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损害他人形象和声誉。
(16)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17)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18)挥霍公款,吃喝玩乐。
(19)超标乱配、滥配交通和通讯工具。(20)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和装修楼堂馆所。(21)骄奢淫逸,腐化堕落。
“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二“四风”问题主要危害
(1)形式主义误事伤民。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浮在面上,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基层去,做不到群众中去;抓几个典型,做几个景点,供领导考察调研时使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制定规划、制度和规章时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对于是否贯彻执行却很少关心;每逢重大节日,找一些贫困家庭、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前呼后拥登门看望,送慰问品,电视报纸一报道,关注困难家庭的工作就算做过了;等等。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工作,没有深入实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党的事业具有很大危害。一是妨碍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二是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工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歪风邪气。三是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同官僚主义有同源性,即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这样势必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因此,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刻不容缓。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官僚主义表现为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拍胸脯决策,凭想象办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只当官,不做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衙门作风严重;不负责任、遇事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作风粗暴、颐指气使,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等等。官僚主义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如果官僚主义盛行,在经济上必然阻碍健康快速发展,降低运行效率,甚至导致垄断。在政治上,必然损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官僚主义,加大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力度,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八项规定。
(3)享乐主义导致追求享受、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而蔓延,主张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只追求个人的享受和幸福,而不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甚至不管手段是否正当,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满足个人的享乐。目前,有少数干部信念动摇,追求享受,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
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党员干部如果抵御不了诱惑,甚至会堕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享乐主义的侵蚀。享乐主义使人们在工作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享乐主义盛行,使人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必然造成人们精神颓废。精神上的懈怠,必然在行动上表现为脱离人民群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上。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反对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4)奢靡之风严重。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在奢靡之风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日益骄横,淫逸无度,有的人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奢靡之风危害严重。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讲排场、比阔气、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一些人信念动摇、思想颓废,也往往是从搞腐化、不愿过艰苦生活发端的。目前,人民群众对干部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的“三公问题”。奢靡之风盛行必然在社会上形成追求奢侈生活、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不正之风。必须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如果奢靡之风、腐败现象蔓延,就会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三、反对“四风”应采取的措施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要害是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败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对“四风”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解决“四风”的关键是抓领导干部,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和职工不应该列为整治重点和整治对象。不得违背中央精神,转移群众监督注意力,改变整治对象和整治重点,制造新的不稳定因素。不得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开展“四风”建设整治工作。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要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质所惑,坚持廉洁从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扎扎实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剖析解决突出问题。一是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查摆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整改落实,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评估结果,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对照“四风”问题,一条一条查摆、一项一项整改。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把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彻到实践中去。
第三,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眼于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起,从自己做起,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更加注重群众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判,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消除“四风”滋生的土壤。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