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样例5]

时间:2019-05-14 23:2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第一篇: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1] 152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近几年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工程建设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狠抓质量源头管理,强化施工过程监控,加大验收监督力度,全省工程质量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但是,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加重,质量管理不均衡、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桩基设计、施工与检测不规范、钢筋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现浇楼板厚度超差、墙体材料良莠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桩基工程质量管理

目前,由于勘察成果不详实、设计选用不合理、施工与监理控制不严格、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各地必须严格按照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桩基质量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04]5号)、《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等文件要求及现行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切实加强桩基工程生产、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生产上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和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及配套的图集;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选用管桩,严禁使用“老标”产品;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强度、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管桩,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桩基选用人工挖孔桩(墩)时,要严格遵守本通知对人工挖孔桩(墩)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条件(见附件)的规定。施工前应要求建设单位将人工挖孔桩(墩)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方案等报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进行论证,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

桩基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桩基施工单位进行试桩并按规定进行检测,试桩施工、检测成果应满足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所需的相关参数和工艺要求。桩基检测工作应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等省地方标准及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禁止擅自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检测标准。此外,对人工挖孔桩的承载力检验不应采用高应变法,当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桩端阻力、采用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人工挖孔墩持力层承载力时,试验方法、压板及试坑尺寸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对桩底支承于基岩的端承型人工挖孔桩可采用岩基载荷试验替代静载荷试验,对大直径钻(冲)孔灌注桩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对甲级设计等级工程中直径不小于800mm的钻(冲)孔灌注桩,还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预埋声测管应达到桩底。高层建筑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及嵌岩桩,尚应采用钻芯法检测工程桩的桩底沉渣情况、持力层状况及桩身混凝土强度,抽检数量每栋建筑物不少于3根且不少于总桩数的1%。当桩长较长时,应预埋钻芯导向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桩基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桩基施工、检测过程的监督抽查。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的,一律责令停工;已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管桩的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并对相关责任主体依法进行处罚。同时,要加强对桩基工程验收的监督,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二、加强高层建筑设置地下室的管理 为加强高层建筑的嵌固作用,减轻地震灾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均规定“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均属高层建筑。当建筑物高度小于50m,基础埋深通常不足2.8m(采用桩基时)和3.4m(采用天然地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地下室。

对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建筑,为从严执行规范,确保工程安全,从通知下发之日起,凡是新设计的工程均应设置地下室。当其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及淤泥质土时,应对淤泥及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厚度不应小于2m。地下室周边的回填土必须按规范规定分层夯实,并委托检测单位进行密实度检验。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凡未执行本通知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

三、加强钢筋质量管理

近期,部分钢筋加工企业、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工、使用“瘦身”钢筋或劣质再生钢筋,导致钢筋截面积和屈服强度、冷弯等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钢筋脆性增加、配筋率及延性降低,给工程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埋下严重隐患。各地应严格执行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1]26号)和省厅《关于加强钢筋加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2010]108号)的有关规定,加强钢筋进场、加工、使用、检测、检验批与分项工程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监管。

根据局部修订实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年版)要求,2011年8月1日起所有钢筋进场时和钢筋加工调直后,不仅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还应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同时,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及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等指标必须符合新规定。检测单位应尽快补充相应检测参数,完善检验报告内容。检验不合格的钢筋禁止使用。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的监管,加强对钢筋加工企业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合格钢筋或对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查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各地在检查中应注意收集和掌握市场上不良钢筋加工、销售企业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报,多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非法加工、销售的行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巡查时,要加强钢筋质量的监督检查,除查看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和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外,还要用游标卡尺现场抽查钢筋直径,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钢筋,禁止在工程中使用并应责令全数退场。各地要研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合格钢筋用于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控制

近年来,现浇楼板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超正、负允许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板厚问题的质量投诉屡见不鲜。各地应督促各责任主体将保证现浇楼板厚度作为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单位向施工、监理单位下达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中,应将现浇楼板厚度允许偏差“超标”列为防治项目之一。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中应有保证现浇楼板厚度的具体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并认真执行。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实行旁站监理和平行检验。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现浇楼板厚度的监督抽查、抽测工作。施工、监理单位应将现浇楼板厚度作为实体检验内容,对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得进行混凝土结构验收。

五、加强墙体材料质量管理

目前,墙体材料发展迅猛,品种繁多,因其质量良莠不齐,加之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相继出现了 2 一些严重的墙体材料质量事故。为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墙体材料的质量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墙体材料要严格执行认定制度,并按《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办法》(鄂墙办[2010]12号)、《关于做好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工作的通知》(鄂建[2010]55号)等规定申请产品认定。在生产环节,墙体材料企业必须按照产品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强化产品全过程的监控、检测工作。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选定墙体材料,不得选用易燃、有毒以及明令淘汰、限制的墙体材料,并应在图纸上标明所使用墙体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抗震和防裂构造措施及技术要求等。墙体材料进入现场后,施工、监理单位要查验墙体材料的认定证书、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强度等指标的见证取样复检,复检不合格的墙体材料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其它相对应的技术规程、标准。对要求使用专用砂浆的砌筑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专用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监理、施工单位把好墙体材料进场复检关。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墙体材料不得使用。对使用不合格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一经发现立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六、切实加大工程质量突出问题的监管力度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日常监督抽查、巡查力度,强化对工程重要部位及竣工验收的监督,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要重点检查各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情况,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质量情况以及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处、纠正,并予以通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应严格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对影响恶劣的,报省建设主管部门后采取限制招投标、清出建筑市场等强制措施。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建部5号部令)要求,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加强不良信用记录管理,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工作考核、约谈范围。

同时,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切实保证监督检查、抽测等专项工作经费,为确保工程质量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对至今尚未落实监督经费的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要求,全力争取地方财政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保障,同时积极与当地人事、编制部门联系,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定位,确保监督队伍不动摇、监督工作不削弱、工程质量不滑坡。

附件:人工挖孔桩(墩)的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doc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

附件:

人工挖孔桩(墩)的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人工挖孔桩(墩)禁用范围

1、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厚度超过2m的场地。

2、未经压实的填土厚度超过3m的场地,以及压实填土厚度超过5m的场地。

3、填土及其直接下卧的淤泥和淤泥质等软弱土层叠加厚度超过3m的场地。

4、饱和的粉土及砂类土场地。

5、桩(墩)身范围内分布有厚度超过1m的水稳性较差的残积土或软塑或流塑状态的红粘土。

6、赋存有承压水,且对人工挖孔桩(墩)成孔有影响的场地。

7、地下水丰富的构造破碎带场地。

8、岩溶发育、岩溶水丰富的场地。

9、含有易燃、易爆等有害气体的场地。

二、人工挖孔桩(墩)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

1、桩(墩)端入土深度不宜超过15m,当桩(墩)周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20kPa且无地下水时不宜超过20m。

2、桩(墩)直径不应小于1000mm。

3、桩(墩)身横截面不应采用椭圆、方形等截面形式。对大型抗滑桩需要采用矩形截面时应进行专项论证。

4、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 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不得在填土、残积土、粉土、砂类土及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20kPa的土层中扩孔。

6、桩(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墩)身直径加1.6m。

7、对有深基坑的工程,应先施工工程桩(墩),再开挖基坑土方。

8、在压实填土场地施工挖孔桩(墩)时,应对压实填土的压实度进行检测,且其压实度不应小于0.9。

第二篇: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

各县(区)建设局,市行业直管施工、监理企业,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预拌混凝土企业,委属有关单位:

本委于2002年7月15日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建委〔2002〕144号),对加强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我市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我委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现将修订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各单位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建管处联系。

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

在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同时,还应执行以下各项规定:

一、勘察设计方面:

(一)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 建筑工程应严格按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地质勘察,详细勘察探点布臵和勘探孔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必须按有关技术规定编制勘察纲要和勘察成果报告。500m²以内且层数三层及以下的建筑工程方可采用触探方法勘察,地质情况复杂的仍应采用其他勘察方法;采用坑勘的,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查看。天然地基的基坑(基槽)检验,应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共同进行,验槽后,勘察人员应及时签证。桩基工程应通过试桩检验岩土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在试桩时,勘察人员应到场检验,对于人工挖孔桩和嵌岩桩,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原勘察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对持力层的(土)岩性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二)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规定内容进行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确需修改的,凡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4号令)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送原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国家、地方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舟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三)房屋建筑工程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设计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当房屋建筑的层数为6层(含车棚层)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7层(含车棚层)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四)适当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标准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单向板厚度不应小于短跨的三十分之一,双向板厚度不应小于短跨的三十五分之一,楼板厚度除悬挑结构外不应小于110mm。

2、现浇楼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跨度大于或等于3.6m的楼板上、下层主要受力钢筋应选用直径10mm及以上的钢筋或选用ΦR8及以上冷轧带肋钢筋;跨度小于3.6m的楼板上下层主要受力钢筋应选用Φ8及以上的钢筋;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

3、加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外,板、墙、壳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其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箍筋和构造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建筑工程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不应低于C25;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5、地下室墙板的水平钢筋,在钢筋用量不变前提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

6、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合理的配筋和分缝,并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具体要求,以避免造成膨胀剂少掺或误掺。膨胀混凝土(砂浆)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有关适用范围及其性能的要求,并加强养护。

(五)沉管灌注桩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桩基设计

建筑工程的桩基如采用沉管灌注桩,桩的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5m,在具有保证桩身质量的可靠措施或成熟经验时,可适当增长。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应按全长配臵。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适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非抗震设防地区,如用于我市工程,则需另行验算。

(六)外墙及外墙饰面的设计

应重视外墙及外墙饰面的设计,墙体材料应选用防渗防裂性能好、容重轻的材料。外墙不宜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当采用混凝土多孔砖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渗防裂技术措施。对抹灰层总厚度大于等于35mm以及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表面抹灰,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抹灰层开裂的技术措施。当采用加强网片时,对混凝土多孔砖填充墙,加强网片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其他砌体填充墙不应小于100mm。

(七)楼屋面防水构造设计

屋面工程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的规定进行防水构造设计,对檐口、泛水等重要部位应由设计人员绘出大样图。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设臵防水隔离层,设计单位应预先在施工图中提出明确要求。

二、建筑材料方面

(一)工程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凡属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规定》(建[2000]211 号)范围内的材料和试块、试件必须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建设工程。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工程现场建筑材料,由项目监理单位(未实行监理的项目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会同建设、施工等单位予以清点封存,并提请工程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查处。未经检验合格而擅自使用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责任人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使用部位必须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经检测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加固或拆除重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建设工程中全面禁止使用未经标准化机械清洗淡化处理的海砂;混凝土工程禁止使用特细砂,宜使用中、粗砂。清洗淡化海砂必须符合《关于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质量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强钢筋混凝土用砂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建筑用砂标准。

(三)散装水泥必须严格实行“先检验、后供应”的原则。凡供应散装水泥的企业必须按进货批次向检测机构报验,由检测机构实地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供应商应向使用单位出具水泥质保书和实际供货数量证明及报验单,使用单位凭以上证明材料向检测机构索取检测报告。由生产厂直接供应的散装水泥,生产厂必须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提供合格证,使用单位按出厂编号复验检测。

(四)凡低温柔度指标高于―10℃或聚乙烯膜、铝膜覆面的防水卷材严禁在建筑工程露天环境中使用;凡外包装或质保书不符合相关标准或属淘汰产品的防水材料不得用于建设工程,防水材料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

(五)钢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除必须具备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外,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经见证取样后复验。

(六)外墙采用饰面砖装饰的工程,必须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对样板件作粘结强度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建筑工程饰面砖粘贴强度检验标准》(JGJ110-1997)的规定。

三、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及《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对原材料和预拌混凝土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建立质量检验台帐;尤其要加强对砂、石质量控制;对生产设备及计量、检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检定和校核。

2、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按《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第11.2.2条规定的内容向需方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含混凝土配合比、初凝和终凝参考时间)。

3、应严格按规定制作、养护混凝土试块,生产试块和施工试块严格实行分离检验。

4、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必须按车对预拌混凝土进行现场坍落度实测,并予以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应严格实行退货并做好记录,监理单位应实行旁站监理。

5、预拌混凝土的强度在C20及以上时,其水胶比不应大于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和料)不小于220Kg/m3。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应具有质保书,质量应符合规定,其品种、掺量及与水泥的相容性应经试验确定(现场拌制混凝土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6、浇筑楼板的预拌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时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0%。当采用硅酸盐水泥(P·I)拌制时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0%,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5%。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7、预拌混凝土施工试块经检测不合格时,由检测机构对实物质量进行检测。实物质量经检测为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承担检测费用;若检测不合格的,由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承担质量责任及检测费用;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结构实物检测不合格的,应由施工单位承担检测费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施工质量控制

(一)加强桩基质量管理

1、对打桩机械按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打桩机械使用技术管理的通知》(建科发[2002]12号)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擅自改装或经检测不合格的打桩机投入桩基施工。

2、凡用于建设工程的预应力管桩,其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3/1016-200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和标准图《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规定。

3、沉管灌注桩在桩基工程结束后应进行跑桩,跑桩应在监理单位旁站监理下进行并做好跑桩记录,跑桩荷载不应小于1.5倍设计承载力特征值,每根桩加压稳定3—5分钟后卸压;每根桩的复压沉降量应控制在30mm以内。当超过30mm时,应对超过的桩进行复压,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工程勘察、监理单位出具原因分析报告,并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专门处理。跑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时且成桩20天以后才能实施。跑桩仅作为一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得代替对桩基的检测。

4、桩基工程完成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嵌岩桩、大直径扩底桩和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二)提高钢筋制作与安装质量

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十分重视钢筋的制作及安装质量,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位臵、绑扎牢固程度等进行严格检查。特别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严加控制,对不符规范、标准要求的必须返工或整改。建筑工程的现浇梁、板、柱应采用专用钢筋保护层定位件。

2、现浇楼板中电线穿管必须设臵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线管不宜交叉穿越。预埋管线密集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梁柱中电线穿管必须与主筋保持间距,其间隔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3、加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实物质量检测,凡达不到现行规范、标准或本市控制标准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或返工重做。

(三)加强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管理

1、各监理(建设)单位应对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的取样地点、取样频率及制作方法等实行旁站监理,在制作试块顶面刻写工程名称、部位、制作日期、监理(建设)单位名称和见证人姓名。在试块的侧面加贴“见证单”,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结构部位、强度等级、制作日期及见证单位、见证人等。“见证单”应由见证人亲笔签名,并加盖监理(建设)单位印章。

2、制作试块用的试模必须采用优质标准试模,禁止使用变形或劣质试模。施工现场无标准养护设施的,混凝土试块拆模后要及时送检测机构进行标养。

3、砂浆试块和强度值为C20及以下混凝土试块其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250%设计强度时,C25及以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200%设计强度时,应对其实物质量进行抽样检测。

(四)加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推广使用新型优质模板,严禁使用明显变形的钢模和超过正常周转次数的木模、竹模。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规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跑模、胀模等现象。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验收,并符合建设厅《关于加强承重支撑架施工管理的暂行规定》(建[2003]37号)的要求。对高大模板工程必须按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认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的规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2、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有关操作规程,确保混凝土的成形质量。浇筑过程中,严禁任意踩踏已安装完毕的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对发生移位、错位、变形、松脱、开焊及保护层厚度不符要求的钢筋必须及时修复。

3、切实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梁、柱、板、墙构件均必须在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时间内保湿养护,并应做好养护记录资料。严禁缩短养护时间。

4、混凝土应留臵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拆模试块,拆模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5、监理单位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模板的制作、安装、轴线复核及钢筋的制作、安装等实行巡视和平行检查,按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02]189号)所确定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和工序,对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等重要环节实行旁站监理。对模板分项和钢筋分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严禁签发混凝土浇捣令。

(五)严格控制砌体质量

砌体的组砌方法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砂浆配合比的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砌筑砂浆宜采用专用砂浆搅拌机拌制。如掺入各种外加剂必须采用专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构造柱应按规范留臵马牙搓,并按规定间距数量埋臵拉结筋,拉结筋伸入砌体长度及在构造柱内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定。埋臵拉结筋部位砌体灰缝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六)加强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应加强对钢结构施工的过程控制,重点控制钢构件制作质量、安装焊接质量、高强螺栓连接质量、地脚螺栓埋臵、柱脚底部后浇砼或抗剪键的质量、涂装质量等。钢结构的柱、梁、屋架、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对不能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的结构,应进行临时加固。钢结构工程应在形成主体骨架后及时进行结构中间验收。

五、建筑水电安装方面

(一)建筑水电配套设备应满足房屋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住宅工程中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给排水管线均应安装到位,每户住宅的卫生间应至少装设一个坐便器,厨房宜装设洗槽;住宅工程中电源插座的数量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规定。除装臵防淋防潮的开关外,卫浴间的开关应设臵于卫浴间外侧墙面。严格控制集中计量箱的安装高度,如箱(盘)底边距地面高度小于1.5m时,应增设外装安全防护装臵,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二)严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砂模铸铁管、冷镀锌钢管等给水排水产品;厨浴间立管套管应采用钢制套管;高层建筑的外墙雨水管应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凡室外给水集水装臵应设有保温措施(埋地管除外),以防止管道系统冻裂。

(三)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套接扣压式薄壁钢(KBG)导管连接处应涂抹导电胶,金属电线管与配电箱连接不得采用焊接,应上下设臵锁母固定;PE线的线径在10mm2以下应采用多股软线(BVR线),相线、零线和保护接地线的线色应符合规范规定,灯头控制线的线色不应与同一户内相线、零线和保护接地线相同。另外,油漆、烤漆、喷塑的金属线槽及桥架的接地保护线固定螺母下应设臵爪型垫片。

六、加强工程质量监控力度

(一)加强对建材生产单位的质量监督与检测 质量监督机构及检测机构应加强对砂石生产(供应)单位、预拌混凝土企业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动态监督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定期予以公布。

(二)全面实行建筑工程实物质量抽样检测

对建筑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构 筑物等)中的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实物质量实施抽样检测。检测项目、部位、数量、方法及对检测结果的评定、处理办法等应按现行的市建筑工程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有关规定 执行。

(三)重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耐久性质量

1、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重视建筑工 程的结构耐久性质量,从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开展结构耐久性质量技术研究工作。

2、加强对实物混凝土构件碳化深度的检测,在结构施工期间内凡发现碳化深度大于等于5mm时,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必要时应采取扩大检测范围并作跟踪检测。

附录:

一、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4令)第十一条: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

(二)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三)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二、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规定》(建建[2000]211号)规定应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

(一)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二)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三)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四)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五)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六)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

(七)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八)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三、《关于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质量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钢筋混凝土用砂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舟建委关于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和贝壳含量的规定:

(一)氯离子含量

对预应力混凝土

≤0.02%

对普通混凝土

≤0.06%

(二)混凝土强度

贝壳含量

< C20 ≤10%

≥C20 ≤8% ≥C30 ≤5% ≥C40 ≤3%

第三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经理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保证工程质量。

(2)材料因素: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3)方法因素: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如何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2.1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根据进料计划、供料凭证、产品合格

证,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并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验收完后要对材料作好详细的记录,并办理验收手续。进场的材料需要验收入库,现场堆放的材料应做好防火、防潮、防变质等措施。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保护、核算。现场管理负责者对施工过程材料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程变接手续,是否按规定图堆料等进行监督。

2.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影响。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可采用以下手段:1)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2)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4)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

施工,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显然这种控制是直接有效的手段。

3.抓项目质量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3.1 质量保证体系要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要注重提高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检、专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3.2 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公司质量计划的要求。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

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

3.3 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而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细部处理是指预埋铁件、预留孔、护轮坎、面层等部位的质量处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飞

2011年6月23日

第四篇: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

标准。

说明:1.0.1本条是编制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的宗旨。仅限于施

工质量的验收。设计和使用中的质量问题不属于本标准的范畴。

本次编制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其工程质量检验说不定标准合并,组成新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实际上是重新建立一个技术标准体系。以统一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方法、程序和质量指标。

修订中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并作为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

说明:1.0.2本标准的内容有两部他。第一部分规定了房屋建筑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为了统一房屋工程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编制,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划分、质量指标的设置和要求、验收程序与组织都提出了原则的要求,以指导本系列标准各验收规范的编制,掌握内容的繁简,质量指标的多少,宽严程度等,使其能够比较协调。

第二部分是直接规定了单位工程的验收,从单位工程的划分和组成,质量指标的设置,到验收程序都做了具体规定。

1.0.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有关技术标准编制、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说明:1.0.3本标准的编制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及其他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等。同时,本标

准强调本系列各专业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套使用

第五篇:省建设厅【2008】163文关于人工工资调整的通知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的指导意见

建建发[2008]163号

各市、县(市)建委(建设局、建管局),宁波市城市管理局,温州市市政园林局:

近期,我省建设工程原材料(包括钢材、地方材料、有色金属等)及建筑劳务人工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的波动,使工程造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些变化已超出发包人、承包人能够正常预见的范围和承担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根据本省实际,经研究,对我省建设工程的人工、材料要素价格的风险控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凡施工合同对建设工程要素价格的风险范围、幅度有明确约定的从其约定。未约定的,发承包双方可本着实事求是、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按以下办法签订补充协议,协商解决。

(一)调整范围

1、有关专用词解释

市场价:是指施工合同当事人双方共同确认的人工、材料价格;信息价:是指造价管理机构通过《造价信息》定期发布的人工、材料价格;合价:是指施工承包方在投标报价文件中采用的单价与数量的乘积。

2、人工费调整范围

当结算期人工市场价或合同前80%工期月份的人工信息价平均值与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对应的市场价或信息价之比上涨或者下降幅度在15%以上时。(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采用的人工单价与对应的市场价或对应的信息价相比较,取大值参与调整条件的判别计算。)

3、材料费调整范围

(1)单种规格材料的合价占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在1%及以上,且该材料合同前80%工期月份的信息价平均值与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对应的信息价之比上涨或者下降幅度在10%以上时;

(2)单种规格材料的合价占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在1%以下,但合同前80%工期月份的信息价平均值与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对应的信息价之比上涨或者下降幅度在20%以上时。

(二)调整方法

1、凡符合人工费的调整范围,人工费上涨的价差由发包方承担,下降的价差由发包方受益。

计算式 A=∑(B÷C-1.15)×C×E 当B≥1.15C时

A=∑(B÷C-0.85)×C×E 当B≤0.85C时 其中 :A为人工费差价合计

B为结算期人工市场价或合同前80%工期月份的信息价平均值 C为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对应的人工市场价或人工信息价 E为一、二、三类定额人工用工量

2、凡符合调整范围的材料,当材料费上涨或者下降之和占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在3%及以下时不予调整,大于3%时可以抽料补差,材料费上涨的价差由发包方承担,下降的价差由发包方受益。

计算式 A=[∑(B-C)×E+F]-0.03G 当[∑(B-C)×E+F]≥0.03G时

A=[∑(B-C)×E+F]+0.03G 当[∑(B-C)×E+F]≤-0.03G时 其中 :A为材料差价合计

B为结算期材料市场价或合同前80%工期月份的材料信息价平均值 C为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期对应的材料市场价或材料信息价 E为单种规格材料定额用量 F为材料差价合计对应的税金 G为工程合同造价

3、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延误期间因人工、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价差由发包人承担;反之,因价格下降造成的价差则由承包人受益。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延误期间因人工、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价差由承包人承担;反之,因价格下降造成的价差则由发包人受益。

4、发承包双方根据人工、材料要素价格上涨、下降幅度的比例作为调价的参考依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

价差只计取税金,不计取其他费用。

5、在2007年10月1日以前已经竣工或者发文之日前已办理竣工结算的工程项目不再调整。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尤其是要强化对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中关于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的审查工作。当施工合同中无相关条款时,应督促招标人增加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否则不予备案。

三、各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加强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要素价格的动态管理,在价格波动较大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正确引导发承包双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浙江省建设厅

下载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