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质施函[2002]37号
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质施函[2002]3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
为使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以及有关建筑和装修材料污染物控制标准等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及时贯彻落实,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办质[2002]17号),规定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必须委托经考核认可的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室内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含量指标进行检测,指标不符合《规范》规定的,不得投入使用。目前,各地已按照《意见》的要求,开展了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鉴于这项工作与以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有较大区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摸索经验,经研究,我司决定在今后半年内重点联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深入了解这些地区开展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希望这些地区在今年年底以前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出检测机构的条件,建立并认可检测机构,开展竣工验收检测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检测收费标准,加强对进场的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环境质量验收的监督和备案管理等。
今年年底(12月15日)前,请以上地区就工作开展情况向我司提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开展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监督管理的基本情况:制度建设方面出台的配套文件、本地区检测机构设立和分布情况,已经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非建设系统的检测机构及所占的比例、检测收费标准、对进场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措施、如何处理环境质量验收与备案的关系、以及与有关部门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管中的关系协调情况等,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其他地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也可将情况报我司。
我司将于8月下旬对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于11月中旬召开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年底进行工作总结。并根据各地实践情况,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1] 152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近几年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工程建设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狠抓质量源头管理,强化施工过程监控,加大验收监督力度,全省工程质量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但是,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加重,质量管理不均衡、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桩基设计、施工与检测不规范、钢筋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现浇楼板厚度超差、墙体材料良莠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桩基工程质量管理
目前,由于勘察成果不详实、设计选用不合理、施工与监理控制不严格、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各地必须严格按照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桩基质量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04]5号)、《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等文件要求及现行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切实加强桩基工程生产、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验收等环节的管理。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生产上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和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及配套的图集;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选用管桩,严禁使用“老标”产品;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强度、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管桩,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桩基选用人工挖孔桩(墩)时,要严格遵守本通知对人工挖孔桩(墩)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条件(见附件)的规定。施工前应要求建设单位将人工挖孔桩(墩)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方案等报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进行论证,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
桩基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桩基施工单位进行试桩并按规定进行检测,试桩施工、检测成果应满足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所需的相关参数和工艺要求。桩基检测工作应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等省地方标准及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禁止擅自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检测标准。此外,对人工挖孔桩的承载力检验不应采用高应变法,当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桩端阻力、采用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人工挖孔墩持力层承载力时,试验方法、压板及试坑尺寸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对桩底支承于基岩的端承型人工挖孔桩可采用岩基载荷试验替代静载荷试验,对大直径钻(冲)孔灌注桩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对甲级设计等级工程中直径不小于800mm的钻(冲)孔灌注桩,还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预埋声测管应达到桩底。高层建筑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及嵌岩桩,尚应采用钻芯法检测工程桩的桩底沉渣情况、持力层状况及桩身混凝土强度,抽检数量每栋建筑物不少于3根且不少于总桩数的1%。当桩长较长时,应预埋钻芯导向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桩基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对桩基施工、检测过程的监督抽查。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的,一律责令停工;已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管桩的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并对相关责任主体依法进行处罚。同时,要加强对桩基工程验收的监督,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二、加强高层建筑设置地下室的管理 为加强高层建筑的嵌固作用,减轻地震灾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均规定“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均属高层建筑。当建筑物高度小于50m,基础埋深通常不足2.8m(采用桩基时)和3.4m(采用天然地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地下室。
对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建筑,为从严执行规范,确保工程安全,从通知下发之日起,凡是新设计的工程均应设置地下室。当其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及淤泥质土时,应对淤泥及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厚度不应小于2m。地下室周边的回填土必须按规范规定分层夯实,并委托检测单位进行密实度检验。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凡未执行本通知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
三、加强钢筋质量管理
近期,部分钢筋加工企业、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工、使用“瘦身”钢筋或劣质再生钢筋,导致钢筋截面积和屈服强度、冷弯等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钢筋脆性增加、配筋率及延性降低,给工程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埋下严重隐患。各地应严格执行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1]26号)和省厅《关于加强钢筋加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2010]108号)的有关规定,加强钢筋进场、加工、使用、检测、检验批与分项工程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监管。
根据局部修订实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年版)要求,2011年8月1日起所有钢筋进场时和钢筋加工调直后,不仅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还应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同时,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及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等指标必须符合新规定。检测单位应尽快补充相应检测参数,完善检验报告内容。检验不合格的钢筋禁止使用。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的监管,加强对钢筋加工企业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合格钢筋或对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查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各地在检查中应注意收集和掌握市场上不良钢筋加工、销售企业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报,多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非法加工、销售的行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巡查时,要加强钢筋质量的监督检查,除查看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和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外,还要用游标卡尺现场抽查钢筋直径,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钢筋,禁止在工程中使用并应责令全数退场。各地要研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合格钢筋用于建设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控制
近年来,现浇楼板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超正、负允许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板厚问题的质量投诉屡见不鲜。各地应督促各责任主体将保证现浇楼板厚度作为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设单位向施工、监理单位下达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中,应将现浇楼板厚度允许偏差“超标”列为防治项目之一。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中应有保证现浇楼板厚度的具体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并认真执行。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实行旁站监理和平行检验。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现浇楼板厚度的监督抽查、抽测工作。施工、监理单位应将现浇楼板厚度作为实体检验内容,对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得进行混凝土结构验收。
五、加强墙体材料质量管理
目前,墙体材料发展迅猛,品种繁多,因其质量良莠不齐,加之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相继出现了 2 一些严重的墙体材料质量事故。为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墙体材料的质量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墙体材料要严格执行认定制度,并按《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办法》(鄂墙办[2010]12号)、《关于做好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工作的通知》(鄂建[2010]55号)等规定申请产品认定。在生产环节,墙体材料企业必须按照产品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强化产品全过程的监控、检测工作。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选定墙体材料,不得选用易燃、有毒以及明令淘汰、限制的墙体材料,并应在图纸上标明所使用墙体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抗震和防裂构造措施及技术要求等。墙体材料进入现场后,施工、监理单位要查验墙体材料的认定证书、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强度等指标的见证取样复检,复检不合格的墙体材料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其它相对应的技术规程、标准。对要求使用专用砂浆的砌筑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专用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监理、施工单位把好墙体材料进场复检关。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墙体材料不得使用。对使用不合格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一经发现立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六、切实加大工程质量突出问题的监管力度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日常监督抽查、巡查力度,强化对工程重要部位及竣工验收的监督,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要重点检查各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情况,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质量情况以及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处、纠正,并予以通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应严格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对影响恶劣的,报省建设主管部门后采取限制招投标、清出建筑市场等强制措施。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建部5号部令)要求,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加强不良信用记录管理,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工作考核、约谈范围。
同时,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切实保证监督检查、抽测等专项工作经费,为确保工程质量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对至今尚未落实监督经费的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要求,全力争取地方财政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保障,同时积极与当地人事、编制部门联系,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定位,确保监督队伍不动摇、监督工作不削弱、工程质量不滑坡。
附件:人工挖孔桩(墩)的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doc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
附件:
人工挖孔桩(墩)的禁用范围及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人工挖孔桩(墩)禁用范围
1、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厚度超过2m的场地。
2、未经压实的填土厚度超过3m的场地,以及压实填土厚度超过5m的场地。
3、填土及其直接下卧的淤泥和淤泥质等软弱土层叠加厚度超过3m的场地。
4、饱和的粉土及砂类土场地。
5、桩(墩)身范围内分布有厚度超过1m的水稳性较差的残积土或软塑或流塑状态的红粘土。
6、赋存有承压水,且对人工挖孔桩(墩)成孔有影响的场地。
7、地下水丰富的构造破碎带场地。
8、岩溶发育、岩溶水丰富的场地。
9、含有易燃、易爆等有害气体的场地。
二、人工挖孔桩(墩)使用的主要技术要求
1、桩(墩)端入土深度不宜超过15m,当桩(墩)周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20kPa且无地下水时不宜超过20m。
2、桩(墩)直径不应小于1000mm。
3、桩(墩)身横截面不应采用椭圆、方形等截面形式。对大型抗滑桩需要采用矩形截面时应进行专项论证。
4、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 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不得在填土、残积土、粉土、砂类土及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20kPa的土层中扩孔。
6、桩(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墩)身直径加1.6m。
7、对有深基坑的工程,应先施工工程桩(墩),再开挖基坑土方。
8、在压实填土场地施工挖孔桩(墩)时,应对压实填土的压实度进行检测,且其压实度不应小于0.9。
第三篇:黑建质[2012]7号 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黑建质[2012]7号
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各市(地)、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绥芬河市和抚远县建设局(建委):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的“一号民生工程”,更是省住建厅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根据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保证政府惠民工程落到实处,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工作严峻形势和重大意义
2012年我省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98万套,与2011年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工程质量形势异常严峻。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也是对各级主管部门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保证质量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保证所有保障性安居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完善为目标,以落实建设主体责任为手段,以“双保行动”、“质量通病三年攻坚活动”为载体,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迎接历史的挑战。
二、落实各方主体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
(一)建设单位的责任。建设单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要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加强对设计、施工质量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对施工现场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监理等重要岗位人员,要严加管理,保证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有条件的可实行打卡考勤制度。
(二)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勘察单位要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确保勘察文件真实可靠。设计单位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以及保障性住房特点精心设计,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使用功能,满足住宅对采光、隔声、节能、通风和公共卫生要求。要采取防控质量通病的相应措施,进行相关设计交底,并对质量通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对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严格设计变更管理,重大变更应配合建设单位报图审机构重新进行审查。
(三)施工单位的责任。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拒绝不合理工期和不合理造价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严格履行保修义务,并对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四)监理单位的责任。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实施监理,切实履行监理职责。要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大,合格监理人员短缺的现状,严格选派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组建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的项目监理部。要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在做好旁站、巡视的同时,加强对建筑材料和工序质量的平行检验,重点加强对主体结构、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的检查,认真执行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加强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未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省条例》规定,实行全过程无间断旁站监理,并留存影像资料。对发现的违反建设工程技术质量标准的行为以及施工质量事故隐患,总监理工程师应立即下达工程暂停令,通知责任主体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通告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报。对责任主体拒不整改和处理的,应当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五)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责任。施工图审查机构要认真落实审查责任,重点审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防火、抗震、节能等设计质量。注重对厨房、卫生间装修和水电安装设计进行审查,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较小户型也能满足居住需要,具备基本使用功能。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设计质量问题,应要求设计单位修改施工图,严禁以答复意见形式更改设计,否则不予发放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
(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责任。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检测业务,确保各项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其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材料检测中发现水泥、钢筋(含焊接件)、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质量不合格,以及在实体质量检测中发现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砌体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等不合格情况,应在24小时内报告工程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三、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保障工程实体质量
(一)深入开展质量通病防控工作。各方责任主体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落实通病防控责任,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加大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力度。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任务书》,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对质量通病防控情况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单位要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在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分户验收、竣工验收时,应重点对质量通病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对质量通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二)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面对合格的建筑材料供应不足的实际情况,要强化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和复检制度,建立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抽检和政府监督抽检的监管体系,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编制见证取样计划,报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监理单位应明确见证人员,见证取样后现场进行封样标识,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见证取样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并签订书面合同,检测报告要加盖见证取样检测专用章,严防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当出现合格材料供不应求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宁可停工待料,决不以次充好,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鼓励举报、报告使用不合格材料行为,并要坚决保护举报人或举报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工程所用建筑成品质量的管理。保障性安居工程所使用的门窗、电料电器、卫生洁具、饰面块材等建筑成品,鼓励建设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来保证产品质量。在建筑成品进场时,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把质量验收关,重点核验产品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确认符合规范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对需进行二次复试的,应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复试检验,检测不合格的和未经监理单位认可的建筑成品不得用于工程。
(四)实行主体结构实体质量第三方检测。有条件的地市或对主体结构质量有疑义的工程,在主体结构分部验收前,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主体结构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和现浇楼板板厚等实体质量进行抽测,检测报告应作为结构验收的主要依据并存档。对第三方检测不合格的,应按规定程序进行返工或加固处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四、强化工程验收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
(一)重要分部工程验收,应纳入监督范围。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时,责任监督员必须到场监督,并辅以监督检测手段,逐项开展监督检测,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
(二)严格实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应认真履行分户验收职责,全面实施和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对分户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记录存入工程监督档案。
(三)加强竣工验收阶段建筑节能、采暖热计量表安装和使用功能的监督检查。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到场监督每项工程的竣工验收,重点加强对执行强制性标准和使用功能的监督检查,并按照《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计量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通知》(黑建建[2010]66号)文件的要求,核查采暖热计量表的安装情况。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未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或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对工程竣工验收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监督机构要责令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监管
(一)对质量管理薄弱项目严格监督,强化监管。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对监管范围内所有保障性安居工程要进行认真分析,对明显存在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参建企业素质差、质量管理薄弱的项目,要严格管理,加大抽查频次,坚决调整不合理施工行为。对施工过程中问题较多的项目要随时约谈,及时调整,尤其是竣工验收监督要严格监管,必要时监督机构负责人参加竣工验收监督。
(二)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超前工作。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时,应注重对质量责任落实及保证措施的审查,重点加强对施工、监理合同,单位资质和执业注册人员资格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的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在一个工作日内,签发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明确责任监督员;对不符合要求的应明确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改正,对具备开展质量监督基本条件的工程,应先行介入。
(三)选派业务骨干,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员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监督。责任监督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案,明确监督重点,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责任监督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记入监督内业,监督机构负责人要跟踪问题的整改,保证整改到位。
(四)落实各方责任,严格执行责任制度。一是执行监督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工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组织进行监督交底,明确告知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并送交“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负责人的一封信”;二是落实质量管理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无证上岗人员坚决清出现场,对不能认真履行质量管理岗位职责人员要坚决要求更换,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打击。
(五)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双保”专项行动。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关于持续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双保”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开展质量“双保”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责任主体规范质量行为,增强质量意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确保保障性安居主体工程结构安全、主要功能完善。
(六)认真执行责任标牌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责任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对标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未按要求设置责任标牌的工程,不得进入竣工验收程序。对工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无论时间多长,责任追究不因责任人的职务变动和岗位调整而分离,以此切实将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到实处。
六、落实责任状,强化政府目标责任管理
政府已与各市(地)签订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责任状,将确保工程质量纳入对各市(地)政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考核指标之一,并确定为完成此项“一号民生工程”的根本要求。凡是未完成质量考核指标的,省住建厅将向省政府建议追究市(地)、县(市)政府责任;凡是发生质量问题的,省住建厅要对质量问题查处情况进行挂牌督办,对市(地)、县(市)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约谈并进行通报,必要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二O一二年四月一日
抄送:各市(地)、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绥芬河市和
抚远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年4月1日印发
第四篇: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京建发〔2012〕199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针对近年来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指导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对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参建各方主体行为规范、建筑材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及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附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保[2011]69号)、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规范本市建筑市场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46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项目等)的质量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一)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严禁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经招标确定的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严格执行本市项目负责人变更的有关规定。
(二)建立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制度,并率先在公共租赁房中试点推行。我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项目严格按《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户型选用,其他社会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项目鼓励按《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优先选用。
(三)严格保障性住房施工许可管理。对集中建设的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保障性住房工程(中央单位、市属单位集资建房项目除外)的施工许可审批,按照属地原则由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办理,其他项目仍按照现行市、区(县)两级分工的原则办理。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要及时办理施工许可,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对存在违法开工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四)认真抓好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水、电、路、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严把保障性住房工程竣工验收关。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许可范围加强对小区配套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监督执法,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建设方案确定的竣工验收计划组织对住宅小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要全面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结束后应及时报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行为的,或采用虚假证明文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依法追究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规范建设各方主体行为
(五)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工程质量的首要责任,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可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建设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过程控制,依法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督促设计做好现场服务,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应对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重要岗位人员,严格进行到岗检查,确保在岗并履行质量职责。对所售房屋,建设单位应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承诺的内容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修服务管理,建设单位是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修服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应组织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工程质量保修机构,做好工程质量保修管理工作。
(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工程建设质量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负总责。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员、试验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应到岗履职,并应按规定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文件上签章。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严格履行保修义务,对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及时给予修复。
(七)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认真执行旁站制度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加强对重要材料、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未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八)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并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不合格检验报告应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九)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混凝土质量负责。要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和供货要求,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有可靠的保证率,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
三、加强建筑材料管理
(十)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程优良部品材料库制度,并在公共租赁房中试点推行。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将进一步严格优良部品库的管理和运行,并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管。建立健全建筑材料市场供方主体诚信信息体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对《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住宅结构性部品和功能性部品实行认证制度,获得认证的生产企业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的《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产品目录》中公布,并每年更新一次。对塑料管材、建筑外窗、防水涂料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诚信评价,评价结果定期在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和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网上发布,并在北京有形建筑市场现场公布。本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在选购上述建筑材料时,应优先在认证产品名录或获得诚信等级的供应单位中选购建筑材料,以提高建材质量保证水平。
(十一)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施工单位要认真执行建筑材料采购备案制度和进场验收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严禁在保障性住房工程中使用不合格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的建筑材料。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监理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工程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检验。对检查发现的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四、加强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十二)实行工程实体质量第三方检验。建设单位在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工程结构实体进行抽样抽测,抽测数量不应少于6个构件(应包含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各构件类别)。检测单位应出具正式检测报告,作为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并存档。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厕浴间进行带水检验,减少交付后渗漏问题。
(十三)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施工单位要结合目前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重点防治回填土下沉、门窗变形、墙面开裂、屋面、厕浴间及外墙渗漏等质量通病。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经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明确防治措施,要加强对通病防治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减少和消除质量通病。
(十四)建立企业对工程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各工程参建主体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质量等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定期上传至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考核信息平台,对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和缺陷,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善企业和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确保工程质量。
五、落实工程质量责任
(十五)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建筑材料验核制度、第三方检测制度、分户验收制度、永久性标牌制度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单位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责。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永久性标牌制度,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铭刻在永久性标牌上,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现标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改正。
(十六)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对已确定业主的,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工地开放日活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配合实施。建设单位应提前7日通知业主自愿参加,工地开放日活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组织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重点介绍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对业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给予答复。
(十七)强化关键岗位执业人员负责制。施工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必须由注册执业人员担任;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应当按照《北京市注册建造师施工管理签章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相关文件上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并对其签署的建设工程管理文件承担相应责任。未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的相关文件不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报验和归档。因注册执业人员的过错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任。
(十八)完善回访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应认真履行质量保修责任。自工程交付使用之日起,建设单位应公示保修处理程序,切实做好工程质量保修服务。保修部门应做到住户反映问题当日受理,并及时组织维修,对于需要一定期限处理的质量问题,应制定维修计划,明确告知住户维修期限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工程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要至少进行一次质量回访和住户意见评价,及时了解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回访结束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相应总结和提高工作。
六、强化工程质量的监管
(十九)“以区为主、全市统筹”,强化质量监督执法。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切实把“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建设管理体制落实到位。实行以属地监督为主的原则,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质量监督执法重点;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专项执法工作。
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强化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检查,发现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单位有不不履行规定职责的行为,应责令改正,并记入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责令整改,并依法处罚。
(二十)实行监督抽样检测制度。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保障性住房工程主体结构实体质量、节能施工质量以及重要建筑材料进行随机监督抽测,费用纳入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预算,对检测不合格的项目,责令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二十一)进行质量状况综合评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定期对各责任主体单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自评、企业评价和管理部门综合评价,有效促进工程各责任主体单位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诚信机制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二十二)加大建筑市场清出力度。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各参建企业的市场行为的动态监管,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在依法进行查处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建筑业企业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及建造师市场行为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计分处理,依据积分情况,启动对责任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和资质条件的核查;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限制其资质升级和增项,限制承揽新工程;逾期不改的,依法撤回其资质。
(二十三)加强监督执法联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每月将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执法检查情况形成执法通报向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大开发及施工企业进行通报;定期组织召开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通报会,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较差、存在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履行质量职责。同时建立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督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第五篇:青建管质字[2015]27号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的通知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质
量管理的通知
青建管质字201527号
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检测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贯彻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字〔2014〕8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确保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
(一)建设单位是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包含在施工总承包范围内,建设单位不得将外墙外保温工程单独发包,不得变相指定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队伍,不得随意改变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设计图纸内容。
(二)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建筑外墙外保温设计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设计单位对其设计的质量负责,对外保温重点部位、节点细部应明确具体做法和相关技术措施。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负总责。有专业分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监督专业承包单位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外墙外保温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外地入青企业信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保温材料合格证、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外墙外保温工程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信息(含身份信息、社保证明、上岗证书等)进行核查,符合要求后与专业承包单位签订正式的专业分包合同。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审批,监理单位审批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施工样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四)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是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承担保修期内对应的法律责任。
1.企业管理:企业要确保质量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到位履责。各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青岛市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办法》(青建管字【2014】59号)有关规定,确保本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配齐专职管理人员,确保施工现场项目部配备质量和安全管理专职工作人员,督促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对在建项目的监管责任。
2.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样板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在建筑永久性标识牌上注明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3.安全管理: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外墙保温施工特点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安全保障措施及火灾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同时安排专职安全员定期对外墙保温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并保存好相关资料。
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4.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施工活动,相关信息可通过“青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网”查询。
(五)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对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履行监理职责,严格审查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外地入青信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保温材料合格证、保温系统的检验报告、外墙外保温工程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信息(含身份信息、社保证明、上岗证书等)及专业分包合同,对外墙保温施工样板进行验收,对外墙外保温施工的关键环节实施旁站监理等。监理单位对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发现并监督整改,发现存在重大问题要立即停工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六)检测单位应严格按检测标准规程规定的批次、数量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准确性负责,并承担检测结果的相应终身责任。
二、强化政府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一)实行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报告制度。外墙外保温样板墙面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将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外地入青信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保温材料合格证、保温系统的检验报告、外墙外保温工程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信息(含身份信息、社保证明、上岗证书等)、专业分包合同及保温材料的复试报告等资料,报工程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审核并对施工样板进行现场查看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
对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规范、标准等的质量行为,应责令改正,并依据《青岛市建筑市场主体考核办法》等规定对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对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管理中有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建设、设计、施工(含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监理、检测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三)对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发生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工程,根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1.工程正在施工的,依法责令停止施工,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后建设单位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分包等单位进行专项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工程已竣工交付的,责令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鉴定机构进行现场检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后须组织专项验收。
3.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暂停建设单位所有在建工程并全面进行检查整改;限期暂停施工、监理单位承接工程资格或对其资质重新核查,限期暂停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承接工程资格或按有关规定吊销其执业证书,对操作工人吊销其岗位证书或取消其在青施工资格;限期暂扣外地入青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入青信用管理手册或对其入青信用重新复核。
(四)对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发生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要点.doc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
2015年5月18日
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要点
一、主体行为
(一)建设单位不得肢解、变相指定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队伍,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建材供应等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相关规定。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负总责。外墙外保温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外地入青信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保温材料合格证、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外墙外保温工程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信息(含身份信息、社保证明、上岗证书等)进行核查,符合要求后与专业承包单位签订正式的专业分包合同。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的施工样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
(三)监理单位应按照规定履行监理职责,严格审查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外地入青信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许可证、保温材料合格证、保温系统的检验报告、外墙外保温工程全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信息(含身份信息、社保证明、上岗证书等)及专业分包合同,对外墙保温施工样板进行验收,对外墙外保温施工的关键环节实施旁站监理等。
(四)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外墙外保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逐级审批后,方可施工。
(五)从事外墙外保温施工的作业人员应经培训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外墙外保温操作工人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外墙外保温工程上岗作业。
(六)外墙外保温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及时组织工程专项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应责成总承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整改,重新组织验收。
(七)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在建筑永久性标识牌上注明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八)检测单位应严格按检测标准规程规定的批次、数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准确性负责。
二、工程承发包、专业承包
(一)外墙外保温工程必须纳入施工总承包合同范围内,严禁建设单位直接将外墙外保温工程单独发包。
(二)总承包单位不得将外墙外保温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三)外墙外保温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需分包的,应与符合要求的专业承包单位签订正式的分包合同。
三、设计文件及审图
(一)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及标准设计图集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变更保温设计做法。当设计变更标注为重大设计变更时,应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二)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进行建筑外墙外保温设计,外墙外保温设计文件应明确基层抹灰要求、外保温重点部位和节点细部的具体做法及相关技术措施。
(三)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节能保温相关内容认真审查,并在审查报告中单独列出节能保温审查章节,并对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承担责任。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未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及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的,应立即要求其改正;保温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并向工程质监机构报告。
四、材料管理
(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中使用列入国家和山东省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二)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材料、构件等进场前,监理、施工总包单位应严格核查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应及时按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未检先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
保温材料应复验以下性能: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岩棉材料质量吸湿率、憎水率、24小时吸水量;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保温板材应提前进场,EPS板的陈化时间不少于42天,XPS板的陈化时间不少于28天,不得露天存放,监理单位应做好监理记录
(三)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材料应与其系统型式检验报告一致。
五、实体质量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面,经建设、监理、总承包单位验收合格,质监机构现场查看符合要求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二)外墙外保温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雪天不得施工。特殊天气过后,待墙面基层干燥后方可进行施工。
(三)外墙外保温施工及其质量验收应在外墙脚手架支撑系统拆除之前完成,不得使用吊篮施工。
(四)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墙体表面必须进行整体抹灰找平(现场聚氨酯发泡外墙外保温系统可不抹灰,但需对基层墙体做好界面处理),平整度不得超出5mm,并确保表面平整、洁净,找平层应与墙体粘结牢固。
(五)外墙装饰线、空调搁板等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取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六)粘贴上墙的保温板长边不得大于600mm,岩棉板应六面喷刷专用界面剂,其它板材两个大面应喷刷专用界面剂。
(七)现场配比粘贴用胶粘剂、粘贴砂浆时,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严格计量,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不得二次加水拌合。
(八)保温板粘贴必须采用满粘法。胶粘剂应满铺在保温板粘贴面上,并使用专用锯齿镘刀沿保温板的长度方向将胶粘剂均匀刮出齿状粘胶条,厚度不应小于10mm。
(九)保温板之间应拼接紧密,并与相邻板齐平,胶粘剂的压实厚度宜控制在3-5mm,贴好后应立即刮除板缝和板侧面残留的胶粘剂。保温板间残留缝隙应采用阻燃型聚氨酯发泡材料填缝,板件高差不得大于1.5mm。
(十)洞口四角处的保温板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洞口滴水应采用专用成品塑料滴水线条。
(十一)涂料饰面时,当采用EPS板做保温层,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时,宜采用以粘结为主,锚栓固定为辅的粘锚结合的方式,锚栓每平方米不宜少于3个;当采用XPS板做保温层,应从首层开始采用粘锚结合的方式,锚栓每平方米不宜少于4个,锚栓在墙体转角、门窗洞口边缘的水平、垂直方向加密,其间距不大于300mm,锚栓距基层墙体边缘应不小于60mm。
(十二)墙面为面砖饰面时,应从首层开始采用粘锚结合方式将EPS、XPS板固定在墙面上,锚栓应安装在玻纤网布或后热镀锌电焊网外,锚栓数量每平方米不应少于6个,靠近墙面阳角的部位应适当增多。
(十三)外墙外保温系统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固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在混凝土墙中,EPS板不得小于25mm,XPS板不得小于50mm;在砌体墙中均不得小于50mm,且锚固件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拉拔力试验,单个锚栓拉拔力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3KN,检验数量为1‰,且不应少于5个。
(十四)防火隔离带上下相邻的保温板,距防火隔离带边缘60mm处增设锚固件,间距不得超过300mm。
(十五)在防火隔离带与保温板交界处必须增加铺设一层加强耐碱玻纤网布,上下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十六)首层墙面必须加铺一层加强耐碱玻纤网布。墙的阴阳角处玻纤网布应双向绕角互相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
(十七)外墙阳角处应设带耐碱玻纤网格布的成品塑料护角条,在门窗膀、窗台处应使用成品塑料护角条。
(十八)玻纤网布在保温系统下列终端处应进行翻包处理:
1.门窗洞口、管道或其他设备穿墙洞部位;
2.勒脚、阳台、雨篷等系统终端部位;
3.变形缝等需终止系统的部位;
4.保温系统在女儿墙不连续的部位。
(十九)耐碱网格布粘贴时,洞口处应在其四周各加贴一块长300mm、宽200mm的45°斜向耐碱玻纤网布;转角处两侧的耐碱玻纤网布应互绕搭接,每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或可采用附加网处理。(二十)窗台保温构造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角钢护边,具体做法参照相关标准设计图集施工(当为砌体窗台时,应在窗台标高处设置C20的混凝土压顶,厚60mm,用以固定窗台角钢护边)。窗台顶面应内高外低,高差不应小于10mm。
(二十一)凸出墙面的构件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应遵循上面压侧面、侧面压下面的原则,避免出现朝天缝。外墙保温层需设置分格缝的,应由设计单位明确位置及处理措施。(二十二)装饰线条应采用与墙体保温性能相同的聚苯板施工。
(二十三)外保温系统宜优先选用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面砖等轻质饰面材料,不宜采用饰面砖。当采用时,应进行专项设计,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最大高度不应超过40米。
(二十四)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1.喷涂法施工时,外墙基层应涂刷封闭底涂。喷涂前应采取遮挡措施对门窗、脚手架等非喷涂部位进行保护。
2.喷涂硬泡聚氨酯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宜小于80%,风力不宜大于三级。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当施工中途下雨、下雪时应采取遮盖措施。3.喷涂后的聚氨酯硬泡保温层应充分熟化2~3天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喷涂硬泡聚氨酯采用抹面胶浆时,抹面层厚度控制:普通型3-5mm;加强型5-7mm。并应严格控制表面平整度超差。
六、现场检测
(一)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应委托经质监机构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检测机构对XPS板与基层的粘接强度、EPS板及XPS板的后置锚固件锚固力进行现场拉拔试验。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罩面层施工前,应再委托经质监机构认可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检测机构对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接强度、后置锚固件锚固力进行现场拉拔检验。外墙饰面砖施工前和完工后,应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现场检验。
(三)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现场拉拔试验应每3层,不大于5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不少于5处,其中每层至少抽取一个点,上下层应在不同部位抽取。
(四)外墙外保温施工至三分之一进度时,总承包单位应及时向工程质监机构报送现场试验报告并申请监督抽测。监督抽测不合格的工程,施工总包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外墙外保温监督抽测不合格项目进行双倍抽样复检。复检不合格应委托鉴定机构对外墙外保温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处理。
七、相关资料
(一)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向施工总承包、监理单位提交全部外墙外保温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全部名单(含身份信息),并存入工程档案。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做好现场交底培训工作,并做好交底记录。
(二)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时,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对外墙外保温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数跟踪检查,如实填写相关记录,并每层拍摄、留存图像资料存入工程资料。以下部位和内容应有必要的图像资料: 1.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2.保温板粘结或固定; 3.锚固件; 4.增强网铺设;
5.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6.预制保温板或预制保温墙板的板缝及构造节点; 7.现场喷涂或浇注有机类保温材料的界面; 8.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9.保温隔热砌块填充墙体。
(三)每步架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完成后,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及时进行自查,并填写《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分段检查验收记录表》(详见青建管字〔2012〕49号文件附件)后进行报验,验收记录除建设、施工总承包、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外,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应同时签字确认(含身份信息),监理、施工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现场应剥露抽查不少于3处,并填写检查记录,留存图像资料。检查记录作为质量控制资料存入工程技术档案。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的,本步架必须全部返工处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步架作业面施工。
(四)对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监理工程师须检查保温板粘贴面积等技术指标,检查频次每工作日且每步架不少于一次,并填写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