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也不断深入,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而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进而若干浅薄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简述
相比于企业财务管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以营利为目的
事业单位一般是非盈利组织,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与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不同,财务管理是为了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都是按照一定标准并低于成本或市场价格。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事业单位改革的各种措施,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已经从原来单纯向政府争取事业经费,发展成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比如通过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及服务业务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三)资金通常规定用途
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提供者并不要求获得经济利益,但通常会明确规定资金的用途,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规定。
(四)预算管理复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办法,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式增多,使用范围扩大,这样就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预算复杂程度。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全部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但在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严谨。预算虽属于财务工作,但预算编制需要单位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有的单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没有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编制范围不够全面,内容不够具体,数据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也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预算执行没有统筹安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不能随意扩大指出范围或者改变资金的用途。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没有事先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而对于预算收入,一些单位或部门隐瞒收入、截留资金、建立账外账、私藏小金库,诱发贪污腐败现象。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没有监督机制或者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监督力度不够。执行结果不考核或考核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不对执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不对执行偏差进行详细探讨。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的预算本身失去了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1.内控管理不够重视。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甚至单位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内控管理意识、健全的内控管理机构、科学的内控组织架构。往往比较重视事后审计,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既成事实,挽回的可能性极小,财务管理已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
2.缺少有效的内控制度。任何性质的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这一点,没有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或者虽然有内控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以致于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1.货币资金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会计兼任出纳,这样就无法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大额费用支出直接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公款私用;不能按时盘点现金、核对银行账单等等,这都是有违会计法的工作方法,回事货币资金管理出现漏洞。
2.固定资产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管理不规范,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并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比如随意购置固定资产,造成闲置;不按规定程序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保管、维护;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等。
3.应收款的管理。目前事业单位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比如有的事业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在借款人不能按时清偿时发生的代偿款等。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根据笔者多年的在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点解决方法。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综合性管理制度,如经费管理制度,应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并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单项管理制度,如应收、应付款项收账款,应定期进行跟踪,根据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由财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原由,了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
(二)提高预算的准确度
财务预算既要准守上级单位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一套详细而准确的预算需要单位每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财务预算是一个广泛的范围,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预算编制范围和方法,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费用预算、现金流量等。
(三)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进行有效性监督和控制对于财务工作管理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方法。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教育。不但领导要重视,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都要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没有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职责不详、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认识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失控。
(四)提高?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人员不但熟练的记账、核算、出具财务报告等基础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协助领导决策的能力等。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蓓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2]宋漫,高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3]李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J].甘肃林业,2012,(1):54-55[2].作者简介:朱长倩(198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毕业院校:燕山大学经管学院,所属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财政局。
第二篇: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事业单位的体制决定了它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同于企业单位,又与行政机关有相当大的区别。另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别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虽然建立一部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控力度不够
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已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公款私存、公款炒股、挪用公款以及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或搞账外账,隐匿或偷盗钱财物资等,如果在事后审计中发现,往往是损失已成为事实,挽回的可能性极小或根本无法挽回,财务管理已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对外部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和风险控制,盲目投资和错误投资造成投资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管理未能起到事前预测和控制作用,导致其管理滞后。
2.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但在事业经费预算中往往因为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预算收支范围过于狭窄、所依据的政策和数据不准确等。在资金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不能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高。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常常被随意调整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执行结果不考核,导致预算没有约束性。
3.风险意识比较淡漠
货币资金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货币资金流动性强的特点决定其是高风险资产,极易被侵占、贪污、挪用;资本性支出缺乏企业化的风险和效益意识,盲目扩大资本购置等等,给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带来风险。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前瞻性,规避政府集中采购和违规采购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当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尚不完备,导致人为因素过多,影响采购客观性和经济效益性。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忽视客观需要、财力状况,没有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购置固定资产。不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现象等。
2.对固定资产缺乏规范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对固定资产变动缺乏详细记录和严格的实物管理。对购置固定资产验收和登记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对固定资产没有实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财产物资清查形同虚设,致使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有些单位在固定资产转让、处置、赠送、变卖等活动中,没有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工作,私自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方面存在漏洞
首先,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不及时、不规范,导致账物脱节。有些单位不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固定资产不登记入账,如有些单位在采购一些已达到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专控商品时,采取虚开采购发票,修改采购物品种类的方式,将本应在固定资产账上登记的资产进行费用化或私有化,虚减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实际发生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初始价值。其次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很难保证固定资产到期的更新。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只核算原值,单位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代替折旧,但实践中,部分单位为了减少工作量,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而且修购基金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年限不存在配比性。第三,固定资产处置时计录和披露不全,弱化会计监督职能。有些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和报废时对应据实入账的固定资产处置收入不做任何账务处理和披露。另外,由于平时核算不反映损耗,所以对处置资产的真实账面价值缺乏会计资料作为参考和监督,造成会计数据失真。
(三).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分配不科学、缺乏整体规划
首先,在专项资金的分配上,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甚至有的只是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虽然有一定的分配基础,但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单位之间严重苦乐不均。其次专项资金包揽过多,财政供给范围和标准不规范。
2.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事业开展进度、项目进程难以保持一致。
首先,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使财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其次,现有许多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并不是资金的使用部门,其专项资金往往由上级单位申请之后,便根据业务需要拨付倒下级单位,上级单位无论是账务核算上还是资金管理上都不能真正地反映资金使用状况,而下级单位又不能及时将这些反馈给上级单位,由于信息交流不畅,致使项目实施过程哪些地方急需资金,需要多少资金,很多单位都不能及时跟踪掌握,容易造成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不一致,人为造成上级单位专项资金滞留,而下级单位等待资金的局面,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度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3.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时有发生
首先,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同时财政监督力度小,自机构改革后就没有专门监督检查部门,外部监督体系又没有形成,使得事业单位挪用专项资金比较容易,而且没有后顾之忧。例如,事业经费超支,期末红字挂账,挤占专项资金;预算内经费超支,年终冲转专项拨款;以发展事业为由,获取上级专项拨款,用于弥补正常经费不足。有些单位还存在公款私存或私设小金库等情况。
4.部分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闲置现象突出,资金实际运用率低
结余资金几乎成为一些部门单位的“通病”,事业单位经费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节余留用“成了约定的习惯,主要由于一些单位编制预算不够细化,从而导致预算执行缓慢,结余资金规模偏大,而我国又缺乏对结余专项资金的监督,使得结余的专项资金就成了各部门的正常经费,致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没有起到盘活资金作用,滚动项目支付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运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财务控制及业务程序控制等几方面建立一套适应于本单位财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预防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和纪律控制等。二是注意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三是注重责任牵制,在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制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既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联系,又对单位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加强预算管理,一是部门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二是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三是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订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覆盖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大大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可监控任一时间点的财政收支状况,从根本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沉淀。四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审计,对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对重大违规事项,要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强化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强化风险管理。一是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尽量减少和避免投资风险。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思路意义重大,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同时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表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首先,增强法制意识,严格遵守和规范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购置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从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对其固定资产的购置监管,尽快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探索创新采购管理方式。第三,改进会计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能在财务报表中或以补充资料的形式系统反映固定资产新增、占有、利用率、所有效果、闲置、报废等方面的信息。第四,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占用、使用、收益、处置、利用效率等,作为对单位、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内容的一部分。第五,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改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为了防止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中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清的问题,应在积极推动和深化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合理划分和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体管理部门及其权限。其次,在单位内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具体管理责任人,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3.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落实单位领导负责制的基础上,在单位内部实现分口、分级管理,将固定资产分解成较小的、容易管理的工作单元。(1)按类别实行分口管理。(2)分级管理。单位领导统一管理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各部门、科室负责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核算,为保证账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减少资产私有化,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分口管理单位的资产记录情况进行核对。其次,在各管理部门内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内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实行部门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等的;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防止部分资产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登记入账。第三,提高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三)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严格按照规定审批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合理分配资金。
2.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使财务人员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做好有效的付款安排,做到“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
3.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切实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对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运用进行事前评价——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必要性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事中评价——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预防专项资金的滥用、挪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后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对专项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建议将项目的结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对有贡献的个人实行适当的物资奖励,调动各单位节约高效地使用专项资金的积极性;对项目完成不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以后不安排项目,对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司法机关。
4.强化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进行日常监督,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及时跟踪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全面、客观、公证报道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中华会计网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预算单位的财政拨款和预算外经营收入,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核算和监督等工作。事業单位收入性质的特殊性,预决算、国有资产、收支等不同筹划会降低单位成本支出,全方位管理资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单位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完成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任务。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现预算工作及有效执行,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发挥政府职能性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单位管理层财务管理观念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和管理层缺乏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事业单位管理者认为财务工作只是核销发票、记账等,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数据分析资金的执行情况。财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参与程度不高,管理层忽视了财务管理的全局性,惯性的管理思维使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难以上升新水平。再有每年的预算编制、内控建设、风险评估、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认为就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责任分配不明确,影响了整体财务管理的效果。
2.预算管理方法不完善
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与监督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般都是单位内部财务部门进行单独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只在财务部开展,这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间财务信息不畅通,不利于各部门对于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各部门难以根据财务状态及时调整。编制时采用预估方法,或者以某一数据填报,由于职能体系的不协调没有结合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编制导致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缺少真实性。预算编制中产出指标与效益指标模糊,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效率不高。预算执行完成后又缺少问责问效等,有的采购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不能持续进行影响执行进度。由于财政监督管理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资金的去向监督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追求支出绩效目标,及项目实施完成后的效果后续跟踪不到位,使得单位预算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不足。与此同时,预算绩效评价只是开展单位的自评价,缺少外界的监督,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弱化。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及相关资料真实性及可靠性,促进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但是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和业务流程图只是流于形式,更不用说随内部管理目标及风险活动、政策等进行更新,财务内部控制职责没有发挥出作用,管理层将工作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部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并没有明确单位内部的经济情况,不能够及时将账目同实际的预算、收支、资产、合同等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出现了会计人员统计的账目同实际不符合的现象。其次,部分管理层人员自身也是监督人员,自身具有多个职责,不能保持独立性,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督功能的发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增加。事业单位若要规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监督。
4.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最新的财政法规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干事情喜欢按部就班,导致工作理念和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会计法规法制观念薄弱;一些财务人员遇到一些问题缺少自主判断的能力,导致工作效率和水平低。财务人员大多兼任多个账套的出纳会计,他们本身事务繁多,再加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时间专心进行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处于核算基础状态,财务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1.提高单位管理者及管理层认识,注重财务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加大财务部门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配备专业人员及硬件,对财务工作多加支持,需要职能协调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畅通。改变“重要钱轻管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已明确提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办法都将随之发生改变。确定财务管理职能定位,明确岗位分工与职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价值,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沟通和交流,财务部门可以全面参与财政拨款使用的决策及管理过程,综合化分析财务数据,重视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将绩效管理渗透到各个专项资金项目中,提升决策与管理质量,为管理者决策及加强管理奠定基础。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贯穿整个财务活动。因此更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果,就要降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冲突。首先,预算编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是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基于各业务部门工作计划来进行确定绩效目标,编制具体、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的绩效指标并制定实施方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是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功能经济分类和项目编码运行,严把审批核实手续;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后,项目部门对职责内的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财务部门对重大项目和重要指标实行重点监控,按时间节点对预算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检查督促。项目各阶段规范程序管理,形成工作的联动化,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约束机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聘请财务专业人士依照单位自身状况,制定符合单位自身发展的、合理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可为内部控制管理更好的发挥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根基。建立起切實可行的预决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基建项目等制度和业务流程图及风险防控点。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建设,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分权、分事、分岗职责;另外,还要采用科学措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严格落实工作形成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强化会计核算和流程监控,完善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等基础日常核算业务;还需对业务层面执行情况每年进行至少一次风险评估,推行风险管理,规避资金风险。财务分析信息量大,要合理使用信息化系统,借助内控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及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管理,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强化单位财务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健康监控机制,对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全方位管控,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4.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也应在当前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需求转变的状况下,建立财务职能转型升级的先进理念。首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自学等方式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充实自身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及内部控制知识,一旦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可以灵活应对。其次,财务人员要在从工作中学习,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并总结经验。再次,财务人员要多向管理者及专业人员进行请教,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事业单位的逐步走向市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随着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地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满足不断扩大的公益需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和投放,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包括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等。因此,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投资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较小的投资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投资收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
1、填制的会计凭证不准确
有些单位到月底结帐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使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在年终结帐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2、编制的财务报告不全
不少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表账不符,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3、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
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购买实物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
㈡票据的管理较为混乱
票据主要来自财政部门的发票,也有单位自购或自印的发票,事业单位使用票据主要是用于规费的收取,也有用于往来方面的收款收据,在票据管理中存在普通性的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国家资产造成了不应有损失。
(三)账户设置不全、账簿使用不规范
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户;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不规范,出现一些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四)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没有按照会计凭证进行登记,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有的单位未将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是新购置设备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
(六)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办法本身内容过于简单,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
(七)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
财务管理中不规范的原因:一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意识淡漠、财务人员审核报销时把关不严、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业务检查指导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二是,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事业单位领导由一把手抓财务,实行一支审笔审批。作为财会人员,监督机制成为“形式主义”。同时,会计主管部门也缺少日常的会计指导;三是,部门之间的会计人员缺少横向交流;四是,对发票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对票据使用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一)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培训,抓好继续教育;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观念。各单位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票据管理
财政收费票据和税务发票是事业单位收费的合法票据,应由各单位财会部门统一领购和管理,其他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购买。事业单位需要使用税务发票的,必需先报财政部门备案后方可购买使用。严禁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加强票据缴销管理工作,实行缴销收费票据与稽核财政资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与征收入库额度相等。经费支出应取得真实、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据,否则,单位财会部门应拒绝报销。
(三)强化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要坚持经收定支,确保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禁止出现红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况确需要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四)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财务制度建设
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建立单项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建立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推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开核算”模式,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
(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务主管部门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参考资料:
⑴杨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 ⑵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年 ⑶吴巧玲.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J].商业会计.2006年8月
⑷陈学安,蒋德启,钱阔.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⑸刘学华.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第五篇: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许多事业单位采取了财务管理改革,这一举推动了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目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基层事业单位
前言
目前大多数基层事业单位都进行了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基层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遗留或者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或多或少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高效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变。
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基层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行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的运行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指令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财务运算、开支、核算等工作。但是在各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单位资金监督不严,利用效率不高,资金分配不合理等等问题,使得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许多阻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抓紧改革,坚持勤俭节约的指挥方针,把财政资金放在重要可行的地位,加强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建设,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计提折旧,注重单位权益,才能实现可持续资金利用,保障整个基层单位合理运行。
二、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制度建设是基层事业单位建设的核心,属于上层建筑,一个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一个单位运行效率的高低。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管比较混乱的情况。有些单位的审核机制分工不明确,常常在内部监督过程之中,仅仅教给一个人或者是多个人专职或者是兼职代理完成内部监督审核,这种管理模式属于单一形式的内部监督管理模式,相对来说不太合理,存在着一些漏洞,给予了监管人员极大的便利和权利,使得内部勾结时有发生。人员分配方面比较杂乱,出现了一些职责不明的情况,许多监督只是留于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上面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实际的监管中,造成了这种监管不力的现象。在制度建设上,对于资产监管不太规范,普遍出现重视构建,轻视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得到不及时的调整,造成账实不符、责任不清楚等等一些情况,极大的削弱了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得财务管理混乱不堪。
2.2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管理人员存在重形式而轻实质的现象,由于人员素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管理方面会出现不太重视国家拨款的现象。在技术问题上,常常会出现编制预算资金的财务工作人管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对单位财务预算编制认识不清,不够重视的情况,常常会习惯性的按照基础数量加增量编制模式进行简单预算,财务人员急攻求成,常常采用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进行财务核算,导致了许多财务核算结果出现约束的情况,预算编制也不够清楚,财务管理比较松散,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在审批的过程中,人员的偷工减料,造成了支出审批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没有真正实际的进行资金核实,资金流失等等情况。即使是具备一定的考核制度,也只是空余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因此,在效益上也是大打折扣的。
三、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管理策略
3.1严格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规定建设,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执行财务工作,坚持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组织上,时间上做好人力配合,采取有效的资产管理方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做好积极地汇总工作,严把手续管,及时的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资金使用上提高使用效率。制定完善的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资产管理制度,坚持钱和物的分离、分级管理,严格责任制,合理的区分各项财产管理,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效率,严格的盘点实物,减少采购成本耗损,在费用支出上采取一定的提高效率措施。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地实行政府采购制和集体采购制度,增加经费的透明度,及时的公开经费预算核算,做到公开化和透明化,开展阳光单位建设,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
3.2提高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改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视钱,轻视管理的思想观念,更新理财观念。在人员素质提高上,应当适时做到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工作人员廉洁爱岗的工作品质,积极地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学习会计法,经济法,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管理制度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事业单位职业道德。在工作上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有组织的组建相应的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发现职工的个人有点,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之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各个职工的特长,在不同的就业岗位充分的加以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效率的提高,实现改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科学性管理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四、结语
本文讨论了实现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在制度建设和专业人员素质层面给予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对于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也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实现高效、资源节约、发展迅速、人员配置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霞.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1:71-34.[2] 侯莉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经济师,2010,02:146-147.四、财务视角下我国企业集团应如何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能力
(1)我国企业集团应加强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分子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能力
近年来,人们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笔者认为,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不妨引入预算管理,使二者相结合,提高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能力。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可以借助预算管理确定集团可实现的资金管理目标,同时,由于预算的“先见性”,集团管理者还能在制定资金管理目标时综合考虑到集团的各种因素。此外,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使管理者及时了解资金收支情况,有助于集团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合理调剂资金余缺。
在具体的资金预算管理中,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资金预算管理的认知度。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管理人员应结合集团的资金需求计划和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申请,制定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资金管理人员还应详细统计各下属单位的资金盈余和短缺,做好各下属单位之间的资金调剂。此外,集团还应从制度入手,对资金管理预算机制予以完善,通过“制度”对资金管理的相关行为予以约束。再者,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的实施,资金管理人员应及时考核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提出建设性措施,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
(2)我国企业集团应对资金管理的多重模式进行有效融合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众多。各种模式各有特点与利弊。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特点,探寻多种资金管理模式的融合,以实现资金管理的最佳效果。具体而言,无论是实施“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还是“统收统支模式”的企业集团,在发挥本模式聚合优势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对各下属单位和账户的监管。结合下属单位的资金需求和经营特点,考虑对其他资金管理模式的借鉴与融合。此外,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整体银行贷款解决下属单位的资金需求,从源头上解决资金问题。还有一点,各下属单位向集团总公司上交收入时,企业集团应合理有效的管理好这些资金,确保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3)我国企业集团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若要内部管理发挥实效,离不开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也不例外。首先,企业集团应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并积极祖师内审人员参与各种学习培训,丰富其审计技巧,提高其审计能力。同时,赋予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充分的权限,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内审人员除了要对有关资金流向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核查之外,还应对资金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监督。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流程中存在的漏洞。此外,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对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使用情况和财务情况等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并不定期到下属单位进行检查。以确保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高钰琪.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
[2] 郝鉴梁.浅谈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3] 胡爱萍,秦国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4(10)
[4] 杨林.关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1(18)
[5] 徐强.改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4(03)
[6] 赵玉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审视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