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

时间:2019-05-15 00:3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

第一篇: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

Describe the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by analyzing the methods that prominent global companies utilize to manage financial risk

Name: Yi Yu ID number: 24397563 Date: January 17th, 2012

Describe the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 by analyzing the methods that prominent global companies utilize to manage financial risk

The word ‘risk’ is used in many ways;there are two most important in risk management today: 1.‘Risk’ as events that might happen.2.‘Risk’ as a measu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ome uncertainty.Risk is Uncertainty that matters.in this method, uncertainty becomes a ‘source’ of risk, and it is always ‘about something’.Risk, crisis and security are perennial problems for humans, and the terminology 'financial risk' seems to be the core of financial language.Owing to the frequent fluctua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market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st fifty years,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measures was cre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economics theory has ma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risk.Nowaday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financial risks which affect most of the prominent global companies: credit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operational risk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Horcher, 2005).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some typical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cases which utilize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to understand what is needed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These risks which had occurred in some global companies are central to the essay,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consequently articulated as a means to deal with them.Credit risk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ast financial crisis, and, it is still an area of concern at the moment.Northern Rock, Royal Bank of Scotland, Lloyds Banking Group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UK banks were all affected by the credit crunch in 2007(McFall, 2010).Additionally, the run on deposits happened in the Northern Rock wa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financial area.Northern Rock used to be the fifth largest provider of mortgages in the UK, with assets over £100 billion.However, from 14 September to 17 in 2007, more 2 than 51 billion pounds was withdrawn(Burr, 2009).Furthermore, a series of collapse occurred in telephone banking and online banking.Owing to the recession, the stock price of Northern Rock fell more than 50 per cent, and it became the ultimate victim of credit risk(op.cit).Obvious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redit risk leads to a great impact on banking industry.As far as the individual is concerned, there are three causes to be considered:

i.The over-reliance on wholesale funding.ii.The slow bank loans.iii.The blocked financing channel.The over-reliance on wholesale funding, which means became reliant on wholesale lenders such as on selling and other banks, rather than keeping the mortgages it had already issued(op.cit).Due to the stability of retail deposit, it made Northern Rock more vulnerable by the fund in financial market.Moreover, the slow bank loans which were caused by the liquidity squeeze and the expansion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lso reduced the bank management income(op.cit).The Northern Rock Bank's home mortgage loan was defers to Bank of England's datum interest rate, so it would cause the bank losses when the money market rat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official interest rate.Lastly, the financing channel of the bank was blocked;as a result, some problems appeared in rolling over existing loans and raising short term funds from wholesale lenders(op.cit).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financial risk to the UK banking system, the Treasury arranged guarantee arrangements for retail depositors.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made Northern Bank enters public ownership to hold regular meetings with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review progress(op.cit).As a consequence, the credit risk was settled by the treasury to stabilize banking and avoid any wider impacts on the financial system.The Northern Rock Bank used the portfolio model to forecast portfolio value in future and supports investment decisions by allowing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And the value of outcomes is modified to reflect the cost of 3 keeping the chance of ruin down to some specified level.Uncertainty is in part about ‘variability’ in relation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ambiguity’ associated with lack of clarity.An uncertainty management perspective should address not just particular threats or opportunities.Russia had been dealt a serious blow due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in other words, the uncertainty risk.As Vavilov(2010:144)states, 'in August 1998,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collapsed, the ruble crashed, the state defaulted on its internal debt, and the anti-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 was abandoned'.The chronic fiscal crisis, the costs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the mistakes in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tic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inancial meltdown of Russia(ibid).Since 1997, the decreasing price of world oil, gas and metal prices made a terrible attack to the Russian export trade.The revenues were reduced and fiscal revenue and fiscal expenditure were in a state of imbalance(op.tic).In addition, ruble devaluation by 225% in August 2008, this situation changed the very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onditions of its functioning(ibid).Lastly, the financial crises occurred in Hong Kong, Indonesia, and Malaysia was the signal for the Russian crisis.It resulted in a sharp fall on the Russian stock market, which fell by 30 per cent(op.tic).Overall, influenced by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not only the Central Bank but also the nation had been strong shocked.For these cases of the uncertainty risk, the Bank of Russia and the government had to take many decisions to deal with them: i.Focus on fiscal measures.ii.Drive interest rates up.iii.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base of tax administr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x collection, the government tried to focus on fiscal measures.The Bank of Russia imposed to collect and reschedule tax arrears from the largest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natural monopolies oil companies(op.tic).Moreover, the Bank of Russia increased the discount rate from 30 per cent 4 to 150 per cent, and kept selling dollars to intervene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at the same time(op.tic).Lastl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ed the mandatory reserve requirements in addition to raising the ruble interest rates under direct and indirect control.In the context of hard-currency deposits, the ruble interest rates rose from 6 per cent to 9 per cent in November 1997 and to 11 per cent in February 1998(op.tic).By taken these measures, the entire economy of Russia began slowly to recover,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was curbed basically.An obvious area of uncertainty in any organization concerns estimates of time, cost and quality related to particular planned activities.It is well known that Iceland was selected for the Habitant Scroll of Honour Award by United Nations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But the nation was threatened with bankruptcy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cFall(2009:17)said that, 'three major Icelandic banks collapsed over three days triggering a systemic crisis'.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over-extended banking system, the Icelandic GDP was effectively down 65 per cent in euro terms(Felton and Reinhart, 2009).A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in Iceland tends to immigrate to other countries at that time(ibid).The bankruptcy which occurred in Iceland was a typical case which suffered from uncertainty risk,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accident was that the Central Bank of Iceland was negligent in carrying out its duty;the government did not enforce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but even encourage the speculations in financial market(Aliber and Zoega, 2011).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four main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Enlarge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ii.Focus on the supervision.iii.Join the EU and EMU.iv.Raise the deposit base.The government had enlarged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 by technological and regulatory development(Aliber and Zoega, 2011).By this means, it made a large and rapid large liquidity funding for emerging markets.Apart from this, 5 the Central Bank had focused on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market, as well as to pay attention to reduce risks i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Felton and Reinhart, 2009).Thirdly, Iceland had Joined the EU(European Union)and the EMU(European Monetary Union), to make sure that the Euro system was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and the market maker of last resort(op.tic).Moreover,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operational risk was that the Central Bank expanded their deposit base, and deposit ratios are now even higher(Aliber and Zoega, 2011).This example showed that Iceland were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which caused by the uncertainty risk, a series of polit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he financial industry.To sum up, the meaning of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mpanies or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in order to eliminate or minimize its negative impacts.This essay describes several significant financial risks events that ever occurred in prominent global companies, analyses the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they try to resolve the risks.This paper places relevant concepts and issues in a framework and provid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principles, concepts and issues.However, the result obtain differ in different theories, and there still have a list of risks to figure out.Therefore,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derlying theory enables informed critical reflection of these cases so that weaknesses and limitations can be identified.List of References

Aliber, R.Z.and Zoega.G.(2011).Preludes to the Icelandic financial crisis.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Burr, T(2009).HM Treasury: the nationalization of Northern Rock / report by 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Felton, A and Reinhart, C.M.(2009).The Firs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21st Century.Part ll June-December 2008.British: CEPR

Horcher, K.A.(2005).Essential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Hoboken: Wiley McFall, J.(2010).Royal Bank of Scotland, Northern Rock and Lloyds Banking Group: minutes of evidence.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Downloaded from: http://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0910/cmselect/cmtreasy/259/10011201.htm [12 January 2010] McFall, J.(2009).Banking crisis: the impact of the failure of the Icelandic banks: fifth report of session 2008-09: report, together with formal minutes.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Downloaded from: http://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0809/cmselect/cmtreasy/402/402.pdf [31 March 2009] Vavilov.A.(2010).The Russian public debt and financial meltdowns.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第二篇: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公司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编 号:TS-KP-XS-**

版 本: 2013 编 制:审计部 批 准:董事会

2013年**月**日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目录:共九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三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四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七章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

第九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查与评价行为,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文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险审计又称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或风险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以识别、预警和纠正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或缺陷,进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一套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风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控股子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参照执行。

第二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五条 风险管理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政策,评价公司是如何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各类管理目标的,进而评价公司风

险管理的效率和效力,提出改进措施,以保障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支持和保障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六条 风险管理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就是风险管理审计具体目标。风险管理审计具体目标可分为一般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和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第七条 一般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是对事项的关键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力评价,或者说特别关注被审事项的关键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其审计内容一般包括:一是评价那些可能影响被审事项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风险的管理缺口(关键风险被识别程度);二是评价为保障被审事项目标实现而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力(或者说是评价被审事项的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过程的有效性)

第八条 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是按照每一个审计专项具体任务和具体内容而定的,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

(一)有关风险管理要素的审计目标,例如包括:

1、风险范围确定的合理性:包括战略范围、组织与环境范围、业务范围;

2、风险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例如评价基础、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指标计算;

3、风险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主要审核如下方面:按照审计确定的风险范围,核实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风险各级分类的合理性,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确定的科学性,风险分析方法选用的科学性,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性;

4、风险治理策略和措施的合理性;

5、风险理财组合方案的合理性。

(二)风险管理活动的充足性。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适当性。

(四)危机管理计划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五)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协调一致性。

(六)新项目和新市场的可进入性评价。

(七)对损失事件的原因调查性评价(真实性评价)。

(八)风险相关记录和风险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评价。

(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措施的恰当性。

(十)其他。

第三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九条 依照ISO-31000框架,核验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针对每个关键的风险环节实施的风险管理是存在和合理的,且正常运行。这些环节包括:沟通与协商,识别与分析风险,风险评估,评价和选择策略,实施风险治理,监控,持续改进。

第十条 依照COSO-ERM框架,一方面,核验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四大目标确实存在,并且针对这些目标的管理都是有效的,如核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了解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程度,了解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程度,能保障组织的报告是可靠的,能保障组织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另一方面,核验八大要素的存在,以及核验其正常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 对照特别制定的风险管理框架和要求来衡量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内控测试状态良好,机制对风险反应迅速,公司对风险的预测能力正在逐渐提高,事故发生率降低和损失明显减少,社会责任形象提升等。

第四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十二条 一般风险管理审计

这类审计主要目的是识别/确认被审事项的关键业绩影响因素和评价相应的风险管理效率和效力,可细分类为:

(一)针对公司各管理层级的风险管理审计:企业整体、分公司、业务或子公司。

(二)针对公司职能领域或特定关键风险的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审计、财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质量审计、安全审计、环境审计和内控审计等。

(三)针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

(四)针对各类活动的风险管理审计

(五)针对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管理审计

(六)针对过程或操作的风险管理审计

(七)针对资产的风险管理审计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要素审计

风险管理要素审计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方法、措施、手段等要素实施的审计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风险管理专业水准原则:审计人员应熟悉ISO-31000 “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引”和了解ISO-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具备审计专业基本水准原则;

第十六条 目标导向原则:清晰地理解被审事项的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要素,提出将这些风险要素管理至公司可接受水平之内的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 关键性(重要性)原则:在设计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时,应关注关键目标、关键业务、关键流程和关键风险点,识别影响关键业绩实现的关键要素,进而就关键风险点的管理缺口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八条 审计规划/计划原则: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任务,做足审计准备,设计周密、充足和合理的审计取证方案,制定合理与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和方案;

第十九条 充分了解就被审事项所设定的风险管理期望和价值原则:了解被审事项(整体或局部)的风险管理政策或管理原则,这是对公司整体、局部、业务、项目、资产、过程或活动等事项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判别依据之一;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审计过程组织原则:执行风险管理审计计划,调整计划,及时完成计划;

第二十一条 沟通和协商原则:各审计相关方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持续和畅通的磋商和沟通;

第二十二条 确保审计质量原则:应确保审计计划制定的质量,确保审计过程实施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的输出质量;

第二十三条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体现重要性、客观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原则。

第六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二十四条 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如下所示:

1、风险评估与确定审计域程序(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关键风险分布从而确定审计域)

2、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程序

3、按计划实施调查和测试(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4、审计证据评价程序、审计报告程序(包括整理审计发现、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

5、风险管理审计的后续审计

第七章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风险管理审计方案就审计的组织方式、时间进度、资源分配、6 审计证据取证安排、审计质量保证措施等给出更为清晰和可操作的指引。一般来讲,一个整体和较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方案应当包括: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域;

(三)审计要点;

(四)审计准则以及其他参照指标;

(五)审计程序及其包含内容;

(六)审计调查与测试取证安排;

(七)审计负责人及其责任;

(八)确定审计所需信息和资料;

(九)主要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选用(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方法);

(十)审计时间进度和审计顺序(例如审计顺序、何时与谁交谈、进行现场观察的时间安排、对每一种审计程序推进进度的时间安排、每个阶段需进展的审计深度、何时向谁提交审计结果等);

(十一)审计资源需求;

(十二)审计组织与审计质量保障证措施;

(十三)审计团队的组成;

(十四)对被审目标的配合要求;

(十五)审计报告要点框架等。

第八章 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

第二十六条 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可以用量化数字表示:1、2、3、4、5,或用字母表示如A、B、C、D、E,表示由低到高(或由轻到重)的程度。

第二十七条 风险的严重性(或影响)的评价具体尺度(除了表达为财务指标之外,也可以用声誉、资本、法律等方式来表述风险的影响)

1、不严重:既无战略影响,又无财务影响。

2、轻度严重:相对较小的战略和/或财务影响(一星期的利润)。

3、中度严重:显著地影响战略和/或财务目标的实现(一月的利润)。

4、严重:难以实现战略目标(可能需要战略上的一次改变),和/或重大的财务影响(一季的利润)。

5、高度严重: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导致严重的财务后果(一年的利润)并威胁公司的生存能力。

第二十八条 风险可能性(概率)评价的具体尺度

1、不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内不会发生(<5%)。

2、不太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不太可能发生(<25%)。

3、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或许会发生(<50%)。

4、很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发生比不发生的可能性大(>50%)。

5、肯定:在特定的时期内已经发生或几乎肯定会发生(>90%)。第二十九条 风险的层次评价(扩展的尺度)

1、极小的威胁:几乎不可能严重地威胁组织。

2、轻度威胁:不太可能严重地威胁组织。

3、中度威胁:偶尔可能成为组织的严重威胁。

4、严重威胁:很可能成为组织的严重威胁。

5、灾难性的威胁肯定是组织的严重威胁。第三十条 风险承受限度的评价

1、避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此风险发生。

2、降低:必须拥有持续地管理此风险的政策、流程和程序,并把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管理:必须能够预测此风险的发生,并采取前瞻性的行动以降低其影响。

4、检查:将允许此风险发生,但是必须能在其影响过大之前及时检查并报告此风险。

5、接受:风险的发生是可接受的。

第三十一条 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可扩展度(可管理性或可控性)评价

1、无风险管理:组织任由风险发生,并接受其后果。

2、低层次的风险管理:风险通常都可以检测到,但是组织更依赖于应急或恢复计划。

3、中等的风险管理:在有效的监督下,能识别风险的发生,并拥有充足的时间减小风险的影响/提高获利的机会。

4、扩展的风险管理:持续的监督和前瞻性的管理活动确保把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强获利的可能性。

5、持续的风险管理: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有助于确保风险得到了预防,或者所有可度量的影响/机会都得到了优化。

第三十二条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采用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A级:特定风险管理 —B级:初步风险管理 —C级:可重复性风险管理 —D 级:主动性风险管理 —E 级:前瞻性风险管理。

第三十三条 被审事项现有风险管理水平或效力评价,例如:

1、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框架不适(其中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不适),不能满足该事项目标实现的要求。

2、该事项有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然而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不力和无效。

3、该事项有较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且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政策能基本落实。

4、该事项有较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且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政策能较好落实,内部控制有效,风险管理过程运行有效。

第三十四条 其他风险管理相关指标评价 例如:

(一)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

(二)公司风险文化评价

(三)公司战略风险管理水平评价(包括风险偏好)

(四)公司风险溯源和风险揭示评价

(五)风险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价

(六)公司危机管理能力评价

(七)公司可持续性评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审计发现应该以具体而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多余或不必要的信息不应包括在内。

第三十六条 理解某一发现所必需的信息应该一一列举,比如说相关的测试结果(如失误、例外情况等等),或者该发现所识别出的缺陷(差距)实例。

第三十七条 应该一眼就能辨别出与某一发现相关的风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审计人员应该对该发现所反映的风险进行具体描述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三十八条 立项依据。

第三十九条 背景介绍。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对有助于理解审计项目立项以及审计评价的以下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一)选择审计项目的目的和理由;

(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与特点、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员工数量、主要管理人员等;

(三)上次同类审计的评价情况;

(四)与审计项目相关的环境情况;

(五)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技术性文件;

(六)其它情况。

第四十条 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报告中应当明确地陈述本次审计的目标,并应与审计计划中提出的目标相一致;还应当指出本次审计的活动内容和所包含的期间。如果存在未进行审计的领域,应当在报告中指出,特别是某些受到限制无法进行检查的项目,应说明受限制无法审查的原因。

第四十一条 审计重点。审计报告应当对本次审计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指出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了何种措施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对审计中所发现的重点问题做出简短的叙述及评论。

第四十二条 审计标准。与完成审计任务相适应的国家、部门或行业颁布的必须执行的标准或法则,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章程、管理流程制度或规则等。

第四十三条 审计依据。应声明审计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第四十四条 审计发现与风险之间的联系,风险与风险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结果。

第四十五条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例如已查明关键业绩影响要素,已获取得力的审计证据),评估企业整体(或被审事项)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估每一个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落实效果,评估关键风险现存的风险暴露水平,比较这种风险暴露水平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提出缩小差距的建议行动步骤和实施方案。

第四十六条 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该依据审计发现和审计证据,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结论的性质,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现有系统运行良好,无需改变;

(二)现有系统需要全部或局部改变,包括改进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的要求,方案实施效果的预计,未实施此方案的后果分析。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与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为准。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审计部拟定,自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有效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建筑施工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内部外部结构复杂等特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建筑施工面临多种风险。只有正确认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以此来规避风险,从而促使建筑施工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有效方法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危行业,特别在对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建筑企业需要充分整合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其中,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阶段是安全风险最为密集的阶段,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为施工单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小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是基本任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论及施工企业的发展和盈利。但建筑施工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风险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建筑施工风险信息的收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正确评估建筑施工风险,才能有效的实施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风险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水平,而且与企业的效率、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今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缺乏科学的技术和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中,施工技术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施工阶段的整体质量。而现如今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技术指标不是很稳定的现象,如材料问题、施工技术不充足、技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涉及范围十分广,涉及专业繁多,在多种多样的技术问题管理中,建筑施工监督部门必须充分承担其责任,尽到其监督的职能。高的施工质量水平不仅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而且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但现如今,土建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砖、石子等质量不达标,监管人员监督不力等问题时常发生,严重加大了建筑施工的风险程度,不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

1.2材料手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现如今,手工管理方式仍是大部分建筑施工现场采取的材料管理方式。一方面,材料的手工管理方式要求原材料要经过很多繁复的环节才能出库使用,手工管理方式不仅环节多,效率低下,而且手工环节全部由人完成,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这就导致手工管理方式拉低了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手工管理方式使得材料机械存储仓库与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要通过手工信息来联系,交流困难,可能造成原材料大量累积或紧缺的局面,不利于资金的流动,无法保证施工的进度。

1.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多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通常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所需成本的降低和施工效率的提高,而常常忽略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了建筑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逐年升高。施工安全不仅包括施工工作人员的自身生命安全,还包括其财产安全。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出现偷工减料、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筑材料不达标,各项法律法规缺失,这就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出现;另一方面,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各种漏洞,施工现场中机械的意外损坏,各种施工材料的浪费导致的紧缺,也增大了现场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

2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有效方法探究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更好地减小风险的发生,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2.1严格控制机械质量,增强其科学性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的科学性,保证施工原材料和机械的质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首先,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保证钢筋、水泥、砖等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提高建筑原材料的利用率。其次,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科学的监管标准来保证施工机械的质量,按照施工计划保证机械的进退场,保证施工材料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第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工作,现场技术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认真负责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及时发现与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现场的协调统一。

2.2优选材料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建立一支具备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及经验的人才队伍。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也应优选材料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收管理人员时,首先,应提高招收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招收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管理专业的水平,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其次,要求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使材料管理由较为落后的手工管理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技术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展开针对使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的培训,使老员工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熟练操作电脑及相关软件,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

2.3树立安全隐患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为了减小建筑施工现场各项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施工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施工企业管理者应准确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现场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且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根据企业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监管现场安全;其次,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隐患意识,开展现场事故分析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现场应变能力和防范安全隐患的能力,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使安全隐患意识深入人心;最后,建立安全负责小组,制定相关的安全规定,监督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在安全负责小组中建立安全责任制,督促其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科学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缺乏、材料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等多个方面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作者提出了几点促进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从严格控制质量、提高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等几个角度着手,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的管理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安全施工,从而保障工程项目顺利的得以实施,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嘉俊.土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3,3(9):151-152.[2]陈晔.小议土建筑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建设科技,2010(4):123.

第四篇:风险管理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论文写作报告

题目:饮食健康风险分析

所 属 系:

专业: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起讫日期:

设计地点:

科技论文报告诚信承诺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科技报告论文及取得的成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均已列出参考文献。如论文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前言...........4 饮食健康风险的含义..........4 饮食健康风险的识别..........5 饮食健康风险的分析..........5 饮食健康风险控制的对策.........6 结束语..............7

饮食健康风险分析

作者:

【摘要】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饮食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风险的存在始终对饮食的健康构成威胁。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健康,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本论文就如何有效地识别,分析,控制饮食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饮食健康,日常生活,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前言

风险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分布,而防范则是基于主观的判断,如果主客观一致,即可判定预测风险。虽然这些规律和概率并非一成不变,但通过一定时期内的观察,可判断出其大致规律,从而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预防手段和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饮食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1996年肆虐英国的疯牛病,1997年侵袭香港的禽流感,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的二亚英**,2001年初法国的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今年亚洲国家出口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虾类产品中被检测出带有氯霉素残余等等。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也高达8100万例,饮食健康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风险分析正是保证饮食健康的一种新模式,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保护人们的饮食健康和促进对日常食品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了解。

饮食健康风险的含义

所谓“饮食健康风险”就是由食品中的危害物产生的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强度。它涉及到那些能够长期或短期引起人体健康影响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这三大类危害对人体所造成危害的程度和危害的过程各不相同。

饮食健康风险的识别

进行饮食健康风险分析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识别,由于食品情况多样,各自的目的生长、加工过程不同,这时要分别识别评价能够引起风险存在的不同的风险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属于哪一类的危害物。这也关系到不同风险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无论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还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都要涉及到统计学、数学模拟等。

饮食健康风险的识别需要区分危害与风险的不同。危害是指引起食品不安全消费的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性因子或特性,如:

昆虫:令人恶心,但经加热处理可以无害; 毛发:令人恶心; 污物:同昆虫;

腐败:可能造成食品外观、气味或味道不好的腐败,如罐头的平酸腐败;只有由致病菌或有毒的微生物产生污染造成的食品腐败才可能使人患病;

经济欺诈;

违反不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强制性食品标准和管理法规。而我们对饮食健康风险的定义是:将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这种不良作用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引起的。

从上可以看出,危害是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不良作用的原因;风险是对危害是否发生作用,并是否发生不良作用的规定。

饮食健康风险的分析

1.风险分析中对人类消费食品存在风险的危害物大体上可以分一下几个大类: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天然毒素; 食品添加剂; 其他化学危害物; 生物危害物; 物理危害物。

2.我们主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有:

化学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环境危害物和生物制剂、烹调、加工制剂、食品加工助剂等;

生物性因素:生物毒素、海洋毒素、微生物、植物毒素等;

物理性因素: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异物如碎刀片、金属丝、玻璃杂质、石子、木竹(屑)等;

其它:包装材料等。

3.食品风险可能产生于其生产、加工、储运、运输、制备和膳食摄入全过程。

能够引起食品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新的食品品种的出现; 食品成分使用了新配方;

食品生产、加工工艺的改变; 未被认识的不良作用风险;

因某一特殊食品引起的特定疾病;

未证明某种食品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风险; 国际、国内相关食品法规的改变;

涉及到进出口的国外有关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新的食品危害信息。

饮食健康风险控制的对策

1.风险的回避

这是对付饮食健康风险最彻底的手段,它可以完全解除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如遇到一些无法完全保障安全或被暴露存在健康隐患的食品,可以选择不买不食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完全的规避风险。当然,要是一味地回避风险,也往往会失去风险利益,如错过了一些物美价廉的绿色食品。

2.风险的预防和减轻

1.准确预测:根据多方面消息预测,对每一时期的可能存在风险的饮食进行筛选判定,选择适宜的食品,回避这一时期存在危害健康风险较大的食品。尽量多参考些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和多关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有助于减轻风险。

2.采取措施固定某些变量:养成合理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可能会沾染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3.实行风险的保险转移: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缴纳保险费。当饮

食健康风险发生后,由保险公司来补偿损失,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来承担。

结束语

饮食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充分了解饮食健康中存在的风险,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这对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志晶.《中国带壳鸡蛋中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初步研究——Ⅰ.危害识别与暴露评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2】 杨健.《食品安全,科学家能做什么》《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5

日 第十一版)【3】 《大众医学》编辑部.《健康饮食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出版 【4】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1962年出版

【5】 赵林度.《零售企业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出版

第五篇:风险管理论文

浅谈信用卡风险管理

班级:财务09.2班 学号:120093606069 姓名:唐爽

浅谈信用卡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为了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发卡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在风险发生后能保证发卡机构稳键经营,发卡机构应在分析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信用卡险的发生,实现发卡机构经营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作用 ;经济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the frequency of credit card risk is more and more high and the loss of credit risk is more and more grea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risk is more important.The measure of credit card risk general can be divided into parry, prevention, transfer and compensate and so on.In order to reach the point that with the lower cost getting the result of the best risk control before the take place of the risk and the steady management of the bank after the take place of the risk ,the bank should make out the right choice based on the analyze of the cost and income of the measure of credit card risk.So, the bank can reduce or avoid credit card risk and realize the increase of the income of the management.Key words: credit card;credit card risk;management of risk;function;economical analysis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信用卡的用卡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最为盈利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的来源。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就占其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成。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体现出涉及面广、风险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的特点。发卡行的利润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都是用银行的利润去弥补的,因此,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由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发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在信用卡风险发生前还是

在风险发生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社会、对信用卡当事人特别是对发卡行具有重要意义。

1.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卡行自身所造成的。

发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为信用卡违法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导致风险的发生。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有效地促进发卡行业务人员依法经营,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提高发卡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维护发卡行权利的能力;能促使银行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使整个发卡行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是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

风险的发生大大增加银行经营的成本,从而影响银行利润的增加。如果能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银行就能在科学分析风险管理的成本上找到最经济可行的管理方法避免或减少风险,从而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以至实现发卡机构收益的稳定增长。

3.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维护银行自身形象,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达到最佳社会效益。

风险发生率低的银行自然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银行在扩大业务量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着实提供了不少方便。发卡行按章办事、特约商户不违规操作且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等等都能增强持卡人用卡的数量和安全感,整个社会的用卡环境也就会明显改善。

4.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也是维护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利益的需要。

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另一大原因是由于特约商户的违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没有按规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发卡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向广大民众宣传用卡常识,这对减少风险的发生以及维护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济分析

(一)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指发卡机构在信用卡业务运作过程中,对信用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理其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达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卡行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代价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其执行成本、机会成本、声誉成本及风险成本等方面。

1.执行成本。

执行成本是指发卡机构管理信用卡风险所必然要花费的不可避免的成本。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就很难防范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如银行为转移风险向保险机构投保需要交纳保险费以及采用先进设备所需要的付出。又如银行为确定信用卡申领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的大量的调查工作所必须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发卡机构所应考虑的成本,是指发卡机构投入到信用卡风险防范上的,从而丧失了将这笔资金投入用到其他业务上所产生的效益。实践中一些银行不愿或无力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改善软件、硬件设施上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考虑的。

3.声誉成本。

银行形象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内容,努力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既是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发展,也是避免声誉风险的有效举措之一。社会对银行的总体评价高,对银行的信心就高,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如果发卡机构的信用卡风险频频发生,自然会影响信用卡业务的成本与利润、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其他业务的开展。

4.风险成本。

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发卡行有可能通过其他衍生性金融工具来管理他们面临的金融风险,然而这种金融工具本身又可能引发新的信用风险。此外,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有时也得考虑短期成本、长期社会成本问题。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可能的投入与产出,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及估测结果的准确与否,都对成本与效益有较大影响。下面就对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

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也就是说,发卡机构在对从事该项业务可能因风险而引起的损失及冒这种风险可获得的利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利益小于损失,则设法避免。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风险处理方法。如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由于发卡机构难以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作全面的调查或不能确信申请人所提供的情况的真实性,为避免以后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拒绝授予该申请人信用卡的行为就属于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的措施干净利落,发卡行对该项业务根本不需担心以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成本非常小甚至是零成本。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伴随零成本的就是零收益。因为放弃或拒绝某笔业务也就放弃了从事该笔业务可能带来的收益。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要以“三性”为经营方针,尤其是盈利性,没有盈利,银行就没有生命力。而且,目前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率比较高,国内各大银行都在竞相开展信用卡业务,如果经常采用回避风险的做法,这将对他的业务开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就很难与其他的银行竞争。所以回避风险尽管极为有效,但却是很不经济的,在将风险挡之门外的同时,也将收益拒之门外。因此,回避带有消极御防的性质,是一种权宜之计。银行不能因噎废食,不论风险大小一律采用回避的方法。

2. 风险预防

预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风险尚未发生时,发卡机构事先采取的一定的防备性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策略与回避策略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策略,由银行主动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损失规模。当前风险防范的手段大体有对持卡人风险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防范、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以及对利用信用卡诈骗的风险防范等。

与信用卡风险的其他策略手段相比,预防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会效果良好等优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真正实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目的。预防措施做得好,信用卡违法行为发生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就能从源头上消除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如何正确面对风险。因为风险并不等于损失,有些风险未必会真正会发生。我们要权

衡风险与可能带来的收益比例,如果确定收益会大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应该大胆去做。

在实践中,银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很多,如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对持卡人用卡知识的指导、加强对透支和挂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这里仅对透支和挂失止付管理进行具体分析。

(1)透支风险管理。“信用卡透支实质上是发卡行发放的一种贷款,但是与其他贷款不同,它一般是在支付结算与授权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信用卡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并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恶意透支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信用卡业务成本。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将风险管理作为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加强对信用卡透支的管理,按照央行关于信用卡业务的有关规定,不搞协议透支,尽量减少信用卡交易资金结算环节,提高结算速度,从而及时核算信用卡透支,保障银行的正常收益。

(2)挂失止付的风险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业务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遗失、被盗、恶意透支以及违反信用卡章程等,由发卡行实施的,为保护持卡人及发卡行自身利益的行为。止付可以提高发卡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风险。实践中容易出现纠纷的是挂失时间的确定以及挂失止付后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

3.风险的分散转移。

分散转移方法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发卡行通过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业务手段将自己所面临的信用卡风险分散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种策略。风险转移的对象一般是保证人、持卡人和保险公司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出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的分散转移必须以有人承担为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分散转移应该是正当合法的。风险转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本不同,收益也不同。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运用它们。

(1)向担保人转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卡机构会要求申领人提供担保人或单位,并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当持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承担责任,从而把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但是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时间、数额及担保的范围经常发生争议,特别是在持卡人恶意透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银行发卡行应注意的是应该怎样来设计担保人担保责任的时间、数额及担保的范围才是最经济的,花费的成本较小,收益较大。

(2)向持卡人转移。如在申请信用卡的过程中,要求申请人用存单、有价证券等以抵押、质押等方式向银行申领信用卡并要求申请人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此外,还有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透支帐户的管理以及挂失止付方式把风险尽可能向持卡人转移。

(3)向保险机构转移。这是指发卡机构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补偿,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际损失的一种形式。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已有很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美国就开始了存款保险制度。如今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运用也越来越多,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

4.风险的补偿。

所谓信用卡风险补偿是指发卡行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业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金融风险损失寻求部分或全部的补偿,以减少或避免信用卡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

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也就是在信用卡业务开展过程中,发止机构主动将信用卡风险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定期从信用卡业务所获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准备,对准备金进行专户管理,以弥补风险损失或坏帐,结余部分冲转利润。

在实际中,总有一部分损失不能避免,要由发卡行承担这部分责任。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就能有效处理这种风险损失。而且这种手段花费的成本不大,尤其是它可以与前述预防、分散转移等措施共同使用。在信用卡透支纳入贷款管理后,在其他风险管理手段无效时,可以核销冲减。

四、结论

通过上面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经济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风险的预防工作,制订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应重视对业务人员及特约商户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发卡机构内部的管理。在信用卡申领过程中,要求客户交存备用金、提供担保。要加强对透支及挂失止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和挂失止付操作规章,加强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尽量向保险机构投保。同时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准备金帐户。实在没把握的,要果断采用风险的回避策略。总之,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卫容之:上海百亿打造银行卡产业[N],上海:《国际金融报》2003年3月26日第5版。

[2]吴腾华、吕福来: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3]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4]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5]郑顺炎:如何确定信用卡担保责任的范围——评一起信用卡透支欠款纠纷案

[S],北京: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庭》第10期。

[6]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55页。

下载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化大公司风险管理有效办法 英文版个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险管理论文

    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摘要: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解决目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的......

    风险管理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近,中国银行业也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巨鳄的强劲挑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

    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产配置,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

    风险管理报告办法(暂行)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畅通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传递与沟通(报告)机制,及时掌控集团所属各分子公司风险变化趋势、重大风险管控进展和成效,为集团风险管......

    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资本市场分报告

    201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报告 ——资本市场分报告 作者:李志强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与创新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也为我......

    营销风险管理论文

    营销风险管理院(部):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市场营销09-4学号:2009303270学生姓名:郑邦胜指导教师:叶明法老师2012年 5月 12日【摘要】论文代写市场营销风险是营销研究的重要领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平安集团综合经营与风险管理 学 院: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平安集团综合经营与风险管理 摘要: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作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