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0: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王崑声 袁建华 陈红涛 蒲洪波

引言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航天和国防领域所惯常采用的研制管理方法,保障了自“大力神”导弹及阿波罗计划以来众多项目的成功。然而,自1969年形成美国军用标准《系统工程管理》(Mil-Std-499)以来,该方法变化很小。与此同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却在显著地增长,传统系统工程(Traditional Systems Engineering,TSE)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012年1月,在NASA的项目管理挑战研讨会上(PM Challenge),来自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了在航天服开发中应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的情况。目前,NASA所属的兰利航天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等都在项目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积极地应用MBSE方法。MBSE作为一种新的范式(Paradigm),NASA、DoD、ESA等政府组织和相关承包商积极在项目中应用,IBM等软件和方案提供商也在积极地开展研究,并开发相关的支持环境。有关MBSE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快速地扩展开来,影响越来越大。MBSE方法已经成为最近几年系统工程界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一、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概念与内涵

2007年,国际系统工程学会(INCOSE)在《系统工程2020年愿景》中,给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定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对系统工程活动中建模方法应用的正式认同(formalized application of modeling),以使建模方法支持系统要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活动,这些活动从概念性设计阶段开始,持续贯穿到设计开发以及后来的所有的寿命周期阶段。

从MBSE的定义可以看出,MBSE强调了建模方法的应用问题。我们知道,模型就是针对建模对象(研究对象)中建模者感兴趣的某些方面特征的近似表征,建模就是运用某种建模语言和建模工具来建立模型的过程,仿真是对模型的实施 与执行。模型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设计工作的思维基础。实际上,各专业学科及系统工程一直在使用建模与仿真方法,MBSE并不是对建模方法的首次采用,也就是说,MBSE与传统系统工程(Traditional Systems Engineering,TSE)的区别并不在是否采用建模方法。

(一)系统工程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系统架构模型

在整个系统工程工作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在头脑中建立(具备)一个关于该系统的全面的“概念”(想法、构思、构想),而且在现实中要针对这个“概念”建立某种类型的模型,如草图、文字描述、表格、图片、图示、实物模型等,这些模型统称为工件(Artifact),是人们自己思考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工具。现实中工件和头脑中的概念相互启发,不断深化和具体化,最终变成生产人员可以使用的蓝图,再由生产人员把蓝图变成最终交付的系统。这实际上是所有设计工作的一般流程,并非系统工程所独有,只是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罢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方面建立模型来对该系统进行详细刻画,才能够准确地、全面地描述系统,比如修建一座大厦时要画出立面图、管道图、电气图、楼层分布图等,这些称为系统的视图(View),分别对应相关的专业学科、不同的工作角色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系统的视图实际上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刻画了系统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因此,系统的各个视图要紧密关联、保持一致,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系统是正确的、优化的。

这其中,系统架构模型(System Architecture Model)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需的。系统架构模型是对系统整体的、全面的描述,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整个研制工作的首要的工件(Primary Artifact)。系统架构模型与各个视图相互关联,各方人员针对一个共同的系统架构模型来分析和优化。因此,系统工程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模型。

(二)传统的系统工程用各种文本文档构建系统架构模型

传统的系统工程中,系统工程活动的产出是一系列基于自然语言的、以文本格式为主的文档,比如用户的需求、设计方案,当然也包括一些用实物做成的物理模型等。此时,系统架构模型由“一大包”各种各样的文档共同组成,如火箭的总体布局方案、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弹道方案、分离方案等。把这些文档“串起来”的东西是一系列的术语及参数,这些术语对系统 进行了定性描述,文档中包含了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参数,它们是系统的定量描述。各专业学科的分析模型(公式)从文档中抽取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先找到术语,再找到参数),计算之后再把相关参数写入文档,转交给其它学科和相关人员,也就是说,参数在各个文档之间“来回流动”,这种设计流程也被称作“抛过墙的设计”。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文档管理的机制、配置管理的机制非常地重要,总体设计的工作主要就是抓总和协调,并控制这些术语和参数。

TSE的文档在描述系统架构模型时具有“天生的缺陷”。TSE的文档是基于自然语言、基于文本形式(Text-Based),当然也包括少量的表格、图示、图画、照片等。由于自然语言并非专门为系统设计所发明,而是要表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还要表示纷繁复杂的各专业学科知识。所以TSE的文档要依靠相关工程设计的术语(也是基于自然语言的组合),来使各方对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各方的沟通交流要依赖不断更新的术语表、词汇表等,否则就容易产生理解的不一致性。尤其是当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参与的单位越来越多时,这个问题就更加地突出了。

文档的电子化、网络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方对文档理解的不一致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工程的文档从过去的纸质方式,发展到电子化地处理方式,比如Word、PDF等电子格式,这只是便利了存取、复制、修改,其编码格式依然是基于文本的,各方人员从文档中读取信息依然是“逐行扫描”方式。对于相关各方对文档的内容形成共同一致的理解,并没有根本的改观。也就是说,TSE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成就。

因此,传统的系统工程就是以文档为中心的系统工程,这个文档又是“基于文本的”,所以也可以说传统的系统工程是“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Text-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TSE)。

(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用系统建模语言构建系统架构模型

在MBSE方法中,用系统建模语言来描述系统架构模型,作为系统开发全过程中首要的工件,并且对它进行管理、控制,并和系统技术基线的其它部分进行集成。用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可视化的系统建模语言描述系统的底层元素,进而逐层向上组成集成化、具体化、可视化的系统架构模型,增加了对系统描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相关的软件环境及模型和数据交换标准,可以 对系统架构模型进行存取操作:系统架构模型存储在一个共同的数据库中,相关参数之间是自动关联的;可以生成系统的多个视图,比如导弹的任务剖面、结构图、电气图等,因此,各个学科的专业工程师、各种角色,都可以基于这个系统架构模型来工作,从共同的数据库中取数、并用本学科的模型及软件工具来进行分析。

图1:系统架构模型的中心位置

很显然,要实现上述目的,MBSE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建模语言及工具,这包括来自软件工程领域的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想、系统建模理论、系统建模语言、扩展标记语言元数据交换标准(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Metadata Interchange,XMI)、系统工程数据的交换标准(AP233)等。

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相对于传统系统工程的优势

MBSE和TSE的区别,就在于系统架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工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模式、设计流程等方方面面的区别。也就是说,传统的系统工程变成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实际是从“基于文本”(Text-based)向“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转变,这个模型,指的是用系统建模语言建立的系统架构模型,或者说是系统架构模型的建模语言从“自然语言、文本格式”转向了图形化的系统建模语言(SysML)。但MBSE并不是完全抛弃过去的文档,而是从过去“以文档为主、模型为辅”向“以模型主、文档为辅”的转变。

(一)系统工程过程产生系统建模语言框图,并组成系统架构模型

1、传统的系统工程过程三个步骤分别生成三种文本文档

系统工程过程是系统工程方法的“发动机”,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四个回路(Loop),生成三种文档。第一步的要求分析负责把用户的需求及外部环境的约束变换成系统要求。第二步的功能分析与分配负责把系统要求变换成系统的功能,并把功能分解为系统的一个一个的“小动作”,形成的文档是功能架构。第三步的设计综合,则根据现有的产品及技术条件,把功能架构“映射”到物理架构上,完成设计过程。四个回路则负责把三个步骤各自的产出和输入进行对比,看是否匹配,这个过程叫作验证(Verification)。这其中,设计师要在功能架构和物理架构之间进行多次的、双方向的反复迭代,直至所有的功能架构和物理架构都被试验过,并且二者要一致,这里包含了巨大的工作量。

图2:系统工程过程

2、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三个步骤各自生成三种图形

在MBSE方法中,系统工程过程的每一步产生的不再是文本文档,而是用 5 系统建模语言所构建的模型:在要求分析步骤产生要求图、用例图及包图,在功能分析与分配步骤产生顺序图、活动图及状态机图,在设计综合阶段产生模块定义图、装配图及参数图等。

图3:运用SysML后的系统工程过程

在系统不同层次反复应用这一过程建模,可以深入到系统最底层的元素,把最底层元素的模型集成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模型。在支持SysML的软件中,框图所代表的系统设计的相关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借助不同“颗粒度”的系统架构模型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备选方案研究等工作。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文档,以供相关的决策者使用。

尤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需求者也可运用SysML画出需求图,用例图,以此驱动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使用户的参与程度更深,并进而改进整个的设计工作。

(二)系统架构模型成为沟通各学科的“集线器”

目前,各专业学科的模型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但模型缺乏统一的编码,也无法共享,建模工作仍处于“烟囱式”的信息传递模式,而没有与系统工程工作流相结合。TSE下,文本文档是各专业模型接入系统架构模型的枢纽和渠道,比如,电子工程师和力学工程师都在分析研究同一个部件,但它们所使用的术语、模型都不一样,无法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总体设计和协调的工作量就十分巨大。需要指出的是,MBSE并不是要抛弃掉各专业学科原来所使用的模型,而是要用统一的系统建模语言来沟通各专业学科、专业工程。运用专业模型进行分析时,系统架构模型就像我们接入互联网的“集线器”(Hub)一样,设计师可以从系统架构模型中直接提取相关的参数,比如从参数图中提取相关参数就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各专业学科可以同时对用建模语言表示的部件进行分析设计,参数的更改可以实时地显示出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使整个设计团队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专业学科在模型、软件工具上的先进成果。

(三)MBSE有助于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设计工作的限制

TSE下,相关的设计工作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而且还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比如,系统工程文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流转,上一个专业学科分析做完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专业的分析,而且做出样机来了,然后各方才能够进行测试等。

MBSE下,用系统建模语言构建出模型后,就能够进行各式各样的分析和测试,提前进行协调、平衡和优化。而且各方围绕着一个存储着系统架构模型数据的“数据银行”(Databank、Repository)来并行开展工作,并且可以支持远程及分布式的工作模式,突破设计人员地理位置的限制。

(四)MBSE为提升研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TSE下,不管是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工作,还是项目管理的工作,都要从各种文本文档中逐行扫描取数,然后进行各种的分析。MBSE下,把文本文档用SysML进行了重新地“编码”,使得描述系统的数据既便于人阅读,又便于计算机处理。而且各种用户需求、系统要求、功能架构、物理架构等信息进行了关联,所以系统分析与控制(需求跟踪、权衡研究、配置管理等)的各项工作就更加容易和便利。

由于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对研制管理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帮助。既然最底层的对象已经有充分的描述数据,则对完成若干个对象的“工作包”的相关管理数据也必然有全面的数据。依据这些全面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有关模型、软件也可以接入到系统架构模型中,项目管理工作就可以提高效率。

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

(一)“面向对象”思想在软件工程界的成功应用

软件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创造出的最复杂的产品。这其中,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分析技术功不可没。“面向对象”思想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对象组成的,各种过程、各种功能、各种动作是由对象完成的,只要详细定义对象(类),就可以通过对象的不同组合,实现丰富多彩的功能及过程。对象的定义包括属性和操作两大方面:属性就是对象的各方面的特征,当然也是建模者、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与开发活动有关的特征;操作用于修改、检索类的属性或执行某些动作,通常也称为功能。

把这种思想进一步延伸,把我们要研制的型号系统看作一个“以软件为主的系统”,运用软件中的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得出物理架构,然后把那些不能用软件实现的“砖块”(对象)用物理实体代替。在整个物理架构中,需要物理实体来填充的对象,和需要用软件对象来填充的对象,都用类这种数据结构来定义。

(二)专业学科在应用建模技术方面领先于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协调平衡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要在系统整体层次上“驾驭”各专业学科。现在,其它各专业学科在利用模型方面已经大大超前,比如机械、电子、软件等。此外,从流程上看,工程研发、设计、制造的各个流程都在应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工程的虚拟环境、基于模型的概念设计、基于模型的制造等方法。因此,在系统工程方法中全面地、全方位地应用模型已是“迫不得已”,也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三)系统建模语言SysML的推出

系统建模语言(Systems Modeling Language,SysML)由软件工程界事实上的标准语言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发展而来,具有图形化、易于计算机处理等特点,是用于系统工程的标准建模语言,用来分析、详细说明、设计和验证复杂系统,目的是提高系统的质量、提升在各种工具之间交换系统工程信息的能力,协助弥补系统、软件和其它工程学科之间的语义鸿沟。

SysML是图形化的,便于研制人员的读写和理解;便于计算机处理,各种 图形、线条由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规定好,设计人员根据SysML语言规则,在软件环境下画图,以图形及组合表示自己的设计意图。也可以据此生成自然语言的文档,用这个文档和用户进行交流,也可以由用户直接用这个软件画出自己的需求。相应的发工具是支持该语言的开发环境软件(如DOOR)。

四、国外各界对MBSE开展积极的研究与实践

NASA在多个新的及已有的项目上积极运用MBSE,其目的是显著提升项目的经济可承受性、缩减开发时间、有效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提升系统的整体的质量水平。这些项目包括航天通信和导航项目(The Space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ion(SCaN)program)、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出舱活动/航天服研制等。

NASA下属的研究中心也制订了相关的行动计划以支持在本机构中全面实施MBSE。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在研究和应用MBSE上行动积极,具有代表性。制订了一个应用MBSE的发展战略,时间跨度为2009-2016年。开发了MBSE的方法论,叫作状态分析(State Analysis),并在多个项目中应用,是目前7种候选的方法论之一。

作为系统的需求方和采办方,一些机构开始利用MBSE进行招标。例如,一些采办者用它来代替原来的用文本陈述的要求,开发了一些模型来定义性能、环境、约束、有效性度量、质量、利益相关者及其角色以及一些特定的情景,在这些模型中,他们所想象的、准备研制的系统将会运行起来,所有定义的东西将围绕一个“黑盒”系统。供应商用自己的模型来代替这个黑盒,详细的白盒来表示他们的系统方案,包括设计和运行的方案,以及风险减缓的方法。采办者可以根据谁的模型(建议的设计方案)最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来选择谁中标。

软件工具提供商也在积极行动。IBM公司也开发了一种方法论,叫作“针对系统工程的统一软件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for Systems Engineering(RUP SE)for Model-Driven Systems Development(MDSD))。软件提供商积极开发相关支撑平台。如LMS 公司的多领域系统仿真集成平台,可用于飞机开发的每个阶段(从前期的概念设计分析、详细设计到产品验证)。

五、启示和建议

国际系统工程学会的《系统工程2020愿景》中指出:从很多方面看,系统工程的未来可以说是“基于模型的”。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路线图(见图3)可以看出,目前在项目中应用该方法还是一种“特别的”方式,“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正处于探索期。

在国际系统工程学会的倡议和推动下,国外军工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组织等积极参与进来,成立了很多挑战团队和行动团队,从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及具体项目的研究,比如空间系统的建模、模型管理及基于模型的试验等。

图4:MBSE的发展路线图

从上述的需求、工作原理、理论基础、技术基础、研究实践等来看,从TSE向MBSE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MBSE方法代表着系统工程方法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然而,任何一种新方法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普及,都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如同企业信息化一样,虽然是一个大方向和必然趋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与问题,但没有人会否认信息化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按照INCOSE在2008年所规划的路线图,MBSE目前正处于探索期。理论方法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MBSE也是如此,它的未来,既取决于理论界的探索,更取决于各界的积极实践,尤其是二者的交流互动。

我国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MBSE是系统工程在新世纪的新趋势,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MBSE,为我国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三大国外离职模型

摘 要:离职模型的构建是许多雇员离职研究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从个体层面来研究雇员离职的决定因素,进而试图揭示雇员作出离职决策的过程。雇员离职研究史上有三大主流离职模型,他们是Mobley(1979)扩展的中介链模型、Steers Mowday(1981)模型和Price-Mueller(2000)模型。对三大主流离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总结了这些模型对我国雇员离职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雇员离职;主流模型;Price-Mueller模型三大主流离职模型简介

1.1 扩展的Mobley中介链(1979)模型

Mobley和他的同事在1979年构造出一个较为复杂和全面的雇员离职过程模型——扩展的莫布雷中介链模型(见图1),它将March和Simon模型、Price模型和Mobley中介链模型进行了结合,以尽可能地捕捉影响雇员离职的各种复杂因素。

该模型认为,雇员打算辞职继而从组织中真正流出,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1)工作满意与否。企业雇员对其工作的满足感既是一个绝对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前者是指一个工作由于符合某个员工的价值观,而给他的带来的满足程度。如,一个热爱书籍、但不善交际的雇员可能对资料管理员的工作比较满意,而对公关部经理的工作却十分恐惧和厌恶;后者是指雇员在综合评价各种工作带给他的满足程度之后,所得到的感觉。

(2)对在组织内部改变工作角色及收益的预期。雇员在对现有的工作感到绝对不满,或觉得其它企业具备更合适的工作而感到相对不满时,仍然有可能会从原有企业流失。因为他会考虑自己将来在本企业的发展,是否还有比外界更大的空间,或者说是否会更加满足。如果是,而且实现内部流动或晋升的机会比较大,那么他就不会从原企业流失。而相反,如果一个雇员对现有的工作感到满意,但对企业内部未来的预期却不甚理想,则他也会积极在外界寻找新的机会,或者在本企业暂时停留,消极怠工,形成雇员的隐性流失。

(3)对在组织外部改变工作角色及收益的预期。对现有工作不满意,或对企业内部流动的期望并不高的雇员,也许会由于对自身在外部寻找有吸引力的工作的期望并不高,而并不做辞职选择;相反,对现有工作感到满意,或对企业内部流动持积极态度的雇员,也许会因为在外部可以寻找到更具吸引力的工作而作出辞职选择。

(4)非工作价值观及偶然因素。雇员在工作以外的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一些不可测的偶然因素,也可成为企业雇员离开企业的原因。特别是将自身的主要价值与工作联系不大的人员的离职主要依赖于该因素,而不是前面三个因索。而且,多数雇员在作出离职决策时,都会考虑到与工作无关的一些因素,如他对家庭的定位、对生活方式和地理的偏好、宗教信仰、文化、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及其他社会价值等,这些非工作因素与工作有关的价值是相互影响的。只有那些少数把工作看作是人生的重要价值的人,才会较少考虑这些因素,其离职主要依赖于前三个因素。前三个决定因素均取决于雇员对现有或将来可能改变的(内部或外部)工作价值的判断。

1.2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是在Price(1977)、Mobley(1979)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目标同样是在寻找影响雇员离职的主要变量并考察他们在离职过程中的关系,并以概念化的框图模型表达出来(见图2)。

该模型指出以下变量的变化顺序导致雇员在组织中的去与留:①工作期望和工作价值影响雇员对工作的主观态度;②主观态度影响离职或留下的意图,同时需要考虑诸如配偶工作

和留给家庭的时间等一系列非工作因素的影响;③离开组织的意图导致实际的离职行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变量的变化顺序可能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有的人来说,离职意图和离职行为直接相关,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离职意图驱使他们产生寻找更吸引他们的工作的行为。对于后者而言,只有当他们找到另一项工作后才会发生实际的离职行为。对工作和组织的主观态度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度和组织承诺度。而工作期望和价值、组织特征和组织经验(个体体验到的组织现实状况)以及工作绩效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主观态度。另外,主观态度可以使雇员努力改变自己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反过来也影响态度。个体对工作和组织的可用信息(即个体掌握完全信息的程度)和其他的工作机会的认知会影响工作期望和价值。个体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状况被视为对其他工作机会有根本影响的变量。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的独特在于:①清晰地指出了工作和组织有用信息在雇员离职过程中的作用;②引进工作绩效作为影响主观态度的变量;③工作参与度和组织承诺度也是雇员离职的前因变量;④比起以前的研究它更强调工作变量对离职意图的影响;⑤雇员在对工作不满意时可能会尝试改变所处状况。

1.3 Price-Mueller(2000)模型

Price-Mueller(2000)模型(见图3)主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离职理论之上,这个理论的核心是由一系列的假设构成。

首先,假设雇员是带着一定的期望进入组织的。如果这些期望能够得到满足的话,雇员会感到满意并对组织有强的依附感,所以会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其次,假设雇员和组织之间存在收益交换,组织对雇员的种种回报——模型中的结构化变量可以视为回报,用于交换雇员的服务。

第三,假设雇员追求净收益的最大化。假如多个收益和成本存在,雇员会权衡成本和收益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

该模型指出雇员离职主要是由环境变量、个体变量、结构化变量和中介变量四个变量决定的。在该模型中,雇员期望的工作条件被称为“结构化变量”,雇员期望的外界环境条件被称为“环境变量”。

(1)环境变量有两个:机会和亲属责任。Price认为由于保持当前的雇佣状态是实现对亲属责任的重要途径,因此亲属责任会减少雇员离职。机会和劳动力市场相关,更多的机会将增加员工的离职而且机会对离职还有间接的影响,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来起作用:更多的机会会使当前工作的吸引力下降,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2)个体变量包括:一般培训、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消极情感。一般培训是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能被其他单位的使用程度。它的增强会直接导致离职的增加。工作参与度是指雇员愿意为工作付出的努力程度。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参与度高的雇员工作会更努力,因此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这种增高的回报使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增加。因此高工作参与度可以导致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体验快乐/不快乐情绪状态的个性倾向。Price认为:①他们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对工作各方面有选择感知来产生的。一个具有高积极情感的雇员可能有选择性地感知工作中有利方面,从而增加满意度。②这两个变量可能会对另外一些重要的结构化变量的测量产生影响,例如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个体可能报告低的工作压力和高的社会支持。

(3)结构化变量包括:工作自主性、分配公平性、工作压力、薪酬、晋升机会、工作单调性和社会支持。模型假设这些结构化变量都是通过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离职的。其影响的正负作用如图3中相应路径上的正负号所示。自主性指雇员支配自己工

作权力的程度。分配公平性假定对比在雇员判断公平时是很重要的。例如,雇员会对比

自己的薪酬和组织中其他人的薪酬以判断是否公平。工作压力是个整体、多维度的概念,它有四个维度:资源匾乏(缺少工作所需资源)、角色模糊(不明确的工作职责)、角色冲突(不一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负荷(为工作需要付出的努力)。晋升机会指雇员在组织内部潜在的垂直职业运动。工作单调性指工作被重复的程度,大量的文献指出这一工作技术性指标对离职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度包括上司、同事和亲属对工作的支持度。

(4)中介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工作寻找行为和离职意图。工作满意度是指雇员对工作的喜好程度,己有的研究都认为它是雇员离职意图的一个关键变量。组织承诺度是指雇员对组织忠诚的程度。组织承诺度可以细分为对整个组织、对某个部门乃至某个小团队的承诺。工作寻找行为是指雇员寻找另外一份工作的积极程度,扩展的Mobley模型认为工作寻找行为会增加离职意图。即雇员寻找到工作后,再决定是否离开当前的雇主。但是,反过来的因果次序也是有可能的,即雇员先产生离职意图,工作寻找行为是离职意图的结果。Price-Mueller(2000)模型吸收了多个学术领域(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对离职的研究成果,在解释雇员的心理变化过程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对我国雇员离职研究的启示

2.1 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对雇员离职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没有全世界通用的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形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均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许多关于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管理理论影响的研究揭示出,领导关系、动机、决策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就业理念等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国外有关雇员离职研究模型与研究结论能否揭示我国雇员离职行为,解释的效力如何,都需要加以验证,而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却非常有限。张勉以中国IT企业雇员为样本,对Price(2000)模型的跨文化实证研究表明,的确存在一些中国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但张勉的研究仅以国外传统的主流模型为介质,且研究的样本仅局限在IT企业,对于离职的其他模型的验证与分析,以及其它领域中样本的适用性分析,将是我国此领域中研究的重点。

2.2 目前对于从组织层面的研究在我国仍然欠缺

社会关系是普遍存在于经济社会中但曾经被国外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关系的重视将可能突破原有的理论限制。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集体主义观念是我国组织中一向所倡导的,因此从组织人力资源计划对组织内社会关系的产生及影响来研究雇员离职问题,更有可能揭示雇员离职的本质,同时也有利于组织对雇员离职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2.3 在研究方法上,加大量化研究的力度

我国有关雇员离职的研究几乎都是陈述性的,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揭示。要采用更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历史事件法等,加大量化研究的力度。结构方程模型(如LISREL)在研究多变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准确、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及揭示变量之间复杂关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国外离职研究主要是通过离职意图来预测离职行为,虽然离职意图是离职行为直接的决定因素,但以此作为预测离职行为仍然欠妥,会造成数据信息的损失。为了避免分析中数据信息的损耗,可以采用历史事件分析法。历史事件分析法通常用于医学研究中,一般称为“生存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的思想在于:考虑了时间变量,将雇员的离职作为连续变量,采用纵向跟踪数据,来提示雇员的真正离职行为而不是离职意图,所以在揭示离职方差变异方面会更加细致。

第三篇: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轻抚你的脉搏第 1 页 2013-04-17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一、什么是管理决策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选择方案的行为。决策就是决定的意思。决策的正确与否会给人们、企业或国家带来受益或损失。新产品研制中的决策,一个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几万、几百万或更多,国际市场的竞争活动中,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造成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说在一切失误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损失重大。

决策也是指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某些宏观或微观的问题按予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从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找出最满意的一个方案,进行实施直至目标的实现。

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指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软件求解、结果分析,以上过程被称为控制,最后确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

通过将抽象的问题建立起数据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例如成本与收益,边际效益等。

关于决策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有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这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二、一些没有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的案例

1、秦池标王

广告“ 标王”大战杀出“ 秦池”一片

1995 年11 月份, 中央电视台的第二届电视广告竞标会, 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宾馆多功能厅举行, 经过几轮角逐, 山东秦池酒厂以6 666 万元夺得1996 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全年广告播放权, 一举成为“ 标王”。

1996 年11 月份, 仍在上述地点, 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广告“ 标王”大战, 重燃战火。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激烈角逐, 中央电视台1997 年每天4 分40 秒的黄金时段广告,“ 竞”出了一年24 亿元的天文数字, 超过标的总额的3 倍。山东秦池酒厂以3.2 亿元的“ 天价”, 再次蝉联“标王”, 再度震撼全国。

实际上, 在1996 年10 月17 日,《广告导报》头版头条独家刊登了《’97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大透视》, 文章作者做出了“ 大胆的预测”: 标王将在酒类企业中产生, 所出价格将在1 亿元左右。这种分析也与中央电视台的设想吻合。

1996 年的黄金时段投标, 不仅比1995 年的激烈, 而且超过1 亿元的企业就有10 家, 其中酒类企业就占了70%。投标前, 有人说, 此次招标不能太乐观, 并预测: ’97 年“ 标王” 不会过亿元。

可是, 这些预测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1995 年秦池竞标时销售收入才6 000 多万元, 而1996 年用6 666 万元夺标后, 到参加竞标时, 销售收入已达8 亿元。

可见, 广告的作用之巨大, 秦池酒厂是尝够甜头了。同时, 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谭希松宣布: 中标者高于末标的投标金额, 中央电视台将赠送其他段位的广告补偿。这就意味着, 中标企业在“ 竞”得5 秒广告时间的同时, 实际上获得了中央台每天40 分钟的广告播放权。

秦池酒厂深知上述事实。但商场如战场, 秦池酒厂在竞标前却保持低调, 大施欲擒故纵之计, 放出话来: 无意再争“ 标王”。果然, 在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设宴款待全体投标企业时, 相伴左右的依然是孔府家、宴“ 两兄弟”, 1996 年的“ 标王”秦池没有露面。

人们纷纷议论: 下一匹“ 黑马”是谁?

其实, 秦池心中已有盘算: 用6 666 万元的广告费, 换来了收入8 亿元, 实现利税2.5 亿元, 广告带来的好处是明白的, 1996 年应该加大广告费投入。对于投标费多少为好, 秦池也做了分析: 酒类竞标企业共有40 家, 预计超过1 亿元的有10 家, 超过2 亿元的有5 家: 可能是“ 扳倒井”、“ 齐民思”、“ 两孔”和“ 秦池”。基于这种认识, 秦池设计了三种方案:

一、若允许以集团名义联合竞标, 则出价3.7 亿元;

二、把秦池厂办的电话3212118 作为竟标额(即用3.2 亿元投标);

三、在1995 年的6 666 万元数字前加一个“ 2”(即用2.666 6 亿元投标)。

广告竞标大战到1996 年已是第三届了, 届届引起轰动, 首届标王被“ 孔府宴”捧走, 二、三届由“ 秦池酒”蝉联标王。实际上, 最

大的赢家是中央电视台, 每天4 分40 秒的黄金时段广告“ 竟”出了24 亿元的总额, 与1995 年的10.8 亿元相比, 足足翻了一番。

对秦池以3.2 亿元再夺标王后, 中央电视台不是很满意。因为, 中头标者高于末标的投标金额, 中央电视台要赠送其他时段补偿, 这意味着几乎中央电视台每个栏目都会出现秦池厂的广告, 这会给下一步的运作造成困难。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广告容量是有限的。按规定, 中标企业只需按月付清广告费用即可。这样, 秦池每月应付2 700 万元, 为此, 1997 年每月需销售600 万瓶才能维持,年销售收入要达到12 亿元才能付清这笔广告费。这能办到吗? 能做出这样的决策科学吗? 经测算, 要付清3.2 亿元, 每瓶成本中要有1 元广告费, 秦池酒每瓶售价仍保持原价格(即16 ~18 元/ 瓶), 这行吗? 销售的增大靠广告还是靠质量?

第四篇: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社会机动化程度提高,交通事故日趋严重。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事故率及严重程度也居高不下,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次数、降低事故严重程度,交通工程师一直致力于交通安全的改善。本文依托昆明市交通警察支队的重点项目《昆明市交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通过对包括昆明市在内的云南省十个城市以及上海市、大庆市、哈尔滨市等地区近几年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的整理,对交通事故分布规律、原因、预测、评价以及改善措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引入交通冲突技术这一新兴的非事故评价方法对交通安全评价及改善进行了系统探讨。本文以昆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依据,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人和车辆是造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进一步确定了人和车辆中的各种要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以便使交通改善措施更具针对性。揭示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不同道路与交通管理条件下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指出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特点以及交通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和评价者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了鉴别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危险点的模糊评价法,建立了以万车死亡率、万车当量总事故率以及事故严重性指数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方法对昆明市部分交叉口进行事故危险点的鉴别。鉴于传统BP算法学习速度慢、目标函数存在局部极小点的缺点,采用改进的快速BP算法,即采用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速率的方法来弥补这一不足,建立了基于三层BP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鉴于我国交通事故统计的实际状况,该模型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作为一时间序列事件,撇开了城市道路事故形成的复杂原因,确立了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方法,最后,应用昆明市的统计及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具有宏观指导性。根据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这三者和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着的某种联系,首次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预测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数据的建模,其基本思想是为模糊建模的过程提供一种能够从数据集中提取相应信息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计算出隶属函数的最佳参数,使得设计出的推理系统能够最好的模拟出预期的或是实际的输入输出关系,避免了采用传统数学方法建立事故损失预测模型困难大且要求数据量多的不足。目前国内外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很多,因具体情况不同,方法也各异。一般可以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本文首先对各种评价方法作详细的剖析,目的在于确定各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以利于交通专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方法做出客观、准确地评价。然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交叉口、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整个城市),分别提出了不同评价方法以便于使用。鉴于各评价指标对交叉口安全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安全评价方法,并通过昆明市的交叉口对其有效性给予了验证;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为便于数据的获取本文提出了采用四项指标相对数和交通事故率的评价方法;对城市而言,鉴于整个交通安全信息不完全的特点,提出基于灰色聚类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并借助VB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用于交通安全评价的城市灰色聚类软件,最后选择了云南省10个城市的交通调查资料进行验证,效果良好。由于现有交通事故统计中存在的缺陷,本文引入了交通冲突技术进行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评价。提出了路段事故危险点判定模型,实现以冲突观测值作为路段事故危险点的快速判定方法。此外,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针对交叉口首次建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模糊C—均值聚类安全评价模型,采用早高峰、平峰、晚高峰三个典型时段的(TC/MPCU)值进行评价,克服了多个时段交通量与冲突数据调查所带来的耗时耗力问题,同时也比以往采用时均(TC/MPCU)比值的评价法更客观、更准确。交通冲突研究不仅能用于安全评价,而且也可用于信号相位选择。鉴于目前国内在信号控制中难于确立安全设计指标的现状,通过冲突调查,笔者就昆明市四种信号相位控制下的交叉口的交通冲突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创新性地建立了小区域内以冲突率为指标的信号相位选择标准,从定量的角度,为信号设计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在交通冲突调查中,既要减少观测时间,又能达到测量效果,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建立了一种方法:即在获取部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预测的方法实现。即认为,一个地区的道路系统是灰色系统,且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调查得出的冲突数是时间变化序列,因此可以运用灰色理论预测交通冲突数,达到减少交通冲突调查量的目的,拟为交通冲突调查提供一种新思路。建设性地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通安全改善思路,并以交叉口的交通运行为例,分析了交叉口的交通冲突状况,提出了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的措施。最后,运用于工程实践中,验证了其有效性。进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信号控制是提高通行能力,改善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昆明市交叉口的大量调查,提出了在混合交通严重的地区,实施多相位信号控制的思路,并且提出了在交叉口实行以整

体车流为主,以车流通过交叉口通行时间均衡的原则来设计相位相序的方法,达到减少交通冲突,提高安全度的目的。

第五篇: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研究状况:一些国内外学者早就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作出了研究。曾早在19世纪法国学者Noel就指出,可以把旅游业看成是农村就业的主要途径,并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消除分散性、改善农村居民的服务、通过旅游发展致富;19世纪中期国外学者也指出,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观光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息息相关,可以说农业发展就是它的命脉所在。要发展好观光农业就必须把农业技术提上去,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中国式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好农业对中国的劳动人民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把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是中国的国策,这使得农业的发展有着比往日更深刻的含义。我国学者倪川硕士指出,以农业生态园作为乡村生态旅游,对农业生态园规划进行设计是中国农业研究的价值所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当代农民不仅可以在旅客们旅游的过程中收取费用,还可以在收获农产品时取得收入,从而可以大大的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使得中国的农业日益走向多元化,经济化和风景化。国内学者高士莘指出,观光农业在全球发展迅速,它是农业和旅游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是以农业为载体的旅游业。它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矛盾。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丘陵地区农业腾飞的新路。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不快,有些地区甚至还未脱贫,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由低效种植向高度集成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增长。综上所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在中国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下载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水产市场体系分析与研究

    国外水产市场体系分析与研究 卢凌霄 陈加 水产品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现代,水产业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国外学者对水产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

    研究与方法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三个基本要素: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理论是对教育本质的理性认识,有一系列概念和原理构成的抽象体系),方法与技术。古希腊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

    研究思路与方法

    选题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刺绣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深入苏州刺绣产业密集区镇湖镇,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对这项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合理评估,并初步判定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化......

    企业管理T模型方法

    企业管理T模型方法企业管理T模型方法 提供多少种产品或服务可以帮你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可能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今天,大多数公司都提供......

    常见的国外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1、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美)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实验方案)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根据《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点工作方案》以及《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精神,各校都根据......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实践研究(大全)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实践研究 心理咨询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心理咨询只是其中的一个......

    EAP能力模型研究

    摘 要:我国的学术英语刚刚起步,通过对其开设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研究英国eap能力模型,试图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