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市工商部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市工商部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推进苏州市市场主体信用建设,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99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83号),《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黑名单管理制度》(苏工商个企[2014]50号),《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苏工商个企[2014]34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除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张家港保税区外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认定与管理、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公示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本市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
本办法所称的失信行为,是指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是指市场主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基本信息,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能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企业年报、处罚等监管信息和良好信息。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失信行为认定与管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等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客观、独立、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准入、监督检查、荣誉表彰等工作中,应当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第六条 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办法。按照“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原则,对市场主体实施从市场准入到退出的全程信用分类监管。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苏州市工商局及各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成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督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分管业务副局长,以及办公室、人教、财务、法规等综合保障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辖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指导督促相关业务部门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第八条 苏州市工商局及各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在实施市场主体信用监督管理工作中,主要负责本部门涉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认定、应用工作;依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业务规范做好有关市场主体相应的提示类、限制类管理工作;指导下级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第九条 苏州市工商局及各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室、人教、财务部门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法制部门做好法制监督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做好技术支持保障工作。
第十条 各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基层分局负责受托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监管信息的归集、整理工作;依据上级相关业务规范做好有关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业务主管机关的各类社团组织,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积极在会员中开展信用建设活动,推进行业信用自律。在知名字号、知名商标评定等荣誉表彰活动中,应当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第三章 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场主体失信行为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严重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和一般失信行为。
第十三条 市场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为严重失信行为:
(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
(三)组织策划传销的,或者因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四)因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五)因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六)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七)因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八)因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九)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的;
(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
市场主体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有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行为之一,两年内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列入严重失信行为。
第十四条 市场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为较重失信行为:
(一)因下列原因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黑名单的;
1.违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2.违反《电影管理条例》被吊销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3.违反《印刷业管理条例》被吊销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4.违反《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被吊销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5.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被吊销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6.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被取缔的;被吊销或撤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告知工商部门的。
(二)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无照经营黑名单的;
(三)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未履行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黑名单的;
(四)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预付款消费逃逸黑名单的;
(五)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农资经营黑名单的;
(六)被列入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代理人黑名单的;
(七)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
(八)因故意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按自由裁量被一般处罚的;
(九)因在责令期限届满未办理登记事项变更登记的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限制类警示管理的;
(十)因对市场主体名称争议处理中,责令限期更改名称逾期未更改的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限制类警示管理的;
(十一)因被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责令关闭的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限制类警示管理的;
(十二)因被政府相关部门吊销、撤销专项许可或者前置许可期限届满,未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者注销手续的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限制类警示管理的;
(十三)1年内被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单次罚款一万元以上或没收金额、物资5万元以上的;
(十四)1年内发生2次以上一般失信行为的。
第十五条 市场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为一般失信行为:
(一)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按自由裁量被从轻或减轻处罚的;
(二)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提示类警示管理的。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公示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归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生、征集、录入、维护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活动。
第十七条 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职能处(科)室、基层分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通过“江苏工商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俗称二版软件),按照“谁产生(登记、监管、执法)、谁征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信用信息归集。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应当在产生后5个工作日内录入完毕,信用信息的录入应当及时、准确、完整、有效。已录入数据的修改由该项数据的提供机构负责。任何单位、个人非依规定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第十九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的内容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或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要经办部门颁发的良好信息,如重守企业称号,知名字号,知名商标等;严重失信行为的认定信息;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第二十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形式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和苏州市经信委“诚信苏州”网站上公示,未交换的信息在苏州市工商局政务网站、各市、区市场监管局政务网站或地方政府网站上公示。
第二十一条 市场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示的涉及自身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信息产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异议申请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作出相应处理,并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五章 失信行为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苏州市工商局及各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职能处(科)室在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实施管理时,对照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
第二十三条 对于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二)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
(三)有效期限内不得评先评优;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管理方式。
第二十四条 对于被列入较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作为日常监督检查或者抽查的重点;
(二)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
(三)二年内不得评先评优;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管理方式。第二十五条 对于被列入一般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当年度不得评先评优,并应当采取信用提醒、诚信约谈等方式予以管理,督促其停止失信行为并进行整改。
市场主体接到信用提醒后无故不纠正相关失信行为或者无故不参加约谈、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的,上升为较重失信行为予以管理。第二十六条 受政府委托,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授予市场主体荣誉称号评比的,由承办部门提请政府,对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建议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有效期限内不得评先评优;对被列入较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建议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两年内不得评先评优。
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业务主管机关的各类社团组织,授予市场主体荣誉称号评比的,由业务指导部门提请该社团组织,对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建议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有效期限内不得评先评优;对被列入较重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建议撤销已有的荣誉称号,两年内不得评先评优。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市各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日期起施行。
第二篇: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关于发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水协[2009]39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推进水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根据水利部《关于将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管理委托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管函[2006]037号)和商务部、国资委《关于印发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商信用字[2008]1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制定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经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并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9]496号)进行了修改。现印发施行。
附件: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二○○九年十一月二日
附件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水利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9]496号)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章程》,为推进水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结合水利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货、招标代理、质量检测、安全评价等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 信用评价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科学的原则。
第五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负责制订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实施行业自律管理。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成立信用评价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二)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三)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
第七条 信用评价委员会下设评价专家组,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资料和现场进行审查、复查和赋分,并提出评价报告。第三章 信用等级
第八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为诚信(AAA级,AA级、A级)、守信(BBB级)、失信(CCC级)三等五级。
AAA级表示为信用很好,AA级表示为信用好,A级表示为信用较好,BBB级表示为信用一般,CCC级表示为信用差。
第九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标准由基础管理,经营效益、市场行为、工程服务、品牌形象和信用记录六个指标体系30项指标组成,按权重分别赋分,台计100分。
第十条 信用等级评价分值为91-100分的为AAA级,81-90分的为AA级,71-80分的为A级,61-70分的为BBB级,60分以下的为CCC级。第四章 评价实施
第十一条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依法登记开业满两年,且已按规定报送信用信息后,可向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申请信用等级评价。
第十二条 申请信用等级评价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信用评价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
(三)近三年内获得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等;
(四)本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五)近两个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六)近三年承建或参建工程情况(质量、安全、履约和工程的流域、地区分布等):
(七)其它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应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有效性负责,并应接受现场调查和验证工作。
第十四条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受理申请后三个月内对申报材料核查,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和验证。
第十五条 评价专家组依据信用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价结果经信用评价委员会审定后,由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发布。
第十六条 一次信用评价结果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后进行复查,复查合格的继续享有原信用等级,不合格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信用等级。
申请单位取得信用等级一年后,即可申请信用等级升级,不受有效期限制。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向信用评价委员会投诉。
第十八条 信用等级评定之后,若发现被评单位有未记录的或新产生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不良信用信息的,收回其信用等级证书,并对其信用等级重新评价,根据新评价结果调整该单位的信用等级。
第十九条 参评单位在申请信用评价过程中,不得有行贿、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等行为。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对初次申请的取消其参评资格;对已获得信用等级的单位,取消其信用等级并予以公告,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二十条 评价专家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纪律,秉公办事,廉洁自律。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2日起施行。
第三篇: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 24 号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11月13日
经市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 起施行。
天津市市长 黄兴国
2015年11月20日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规范
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使用和管理
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的
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 济组织。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包括行政机关在依
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市场主体状况的信息,以及市
场主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
第五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使用和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客观、及时的原则,保护国家秘密、商
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
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推进、监督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承担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公示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市场主
体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市和区县级行政机关按照职能分工负责整理、录入
本机关产生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由市级行政机关汇集后向天津
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 集。
市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制度,管理本 业务系统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工作,开展数据核查。
第八条 行政机关和市场主体应当对其公示的信用信息的完
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行政机关整理、录入、归集、公示的信用信息应当与其在履
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用信息在内容上一致,并按照数
据规范要求保证数据质量。
市场主体报送、公示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合
法,并承担因报送、公示错误和遗漏引起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
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免费查询。
第二章 信用信息归集
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规
范要求,归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目录由市相关行政机关共同编制,市市场
监管部门负责召集有关单位研究审定。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之间应当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可
以根据需要向其他行政机关提出需求,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
供,不能提供的应当作出明确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归集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包括:
(一)主体登记信息,即市场主体设立、变更、终止等信息;
(二)行政许可信息,即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设立市场主体并从事有关经济 活动的信息;
(三)行政处罚信息,即对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 处罚的信息;
(四)业绩情况信息,即市场主体获得国家、省部级表彰的 信息;
(五)其他信息,即行政备案、行政确认等市级行政机关认
为应当共享或者公示的信息。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产生、变更后
及时整理、录入、归集,并于20个工作日内在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公示。
第十四条 市场主体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信
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 会公示。
当年设立登记的市场主体,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报告。
第十五条 市场主体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
内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
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
(四)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
(五)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
(六)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第十六条 市场主体发现报送或者公示的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修改;市场主体报告公示信息的修改应当在每年
6月30日前完成。市场主体修改信用信息的同时,应当公示修改
后的信用信息以及修改时间与理由。
第三章 信用信息公示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市场主体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将依法履行职责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及时在信用
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
第十八条 市场主体登记、行政备案和行政许可信用信息公
示至市场主体终止时为止。行政处罚、行政确认和业绩情况信用
信息的公示期限为3年。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 定。
第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公示的市
场主体信用信息。
经市场主体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查询市场主
体选择不公示的信用信息。
第二十条 市场主体认为行政机关公示涉及自身的信用信
息不准确的,可以向公示信用信息的市级行政机关提出,并提供
相关证明材料。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20个工
作日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行政机关确认信用信息存在问题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 以更正。
第二十一条 市场主体未依照有关规定公示信用信息以及公 示信用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
营异常名录或者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
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的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并在3年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信用信息公示义务的,应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或者取消标注。
第二十二条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满3年未依照
本办法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市
场主体名单,并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
违法市场主体名单的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
得担任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市场主体自被列入严重违法市场主体名单之日起满5年未再
发生不按规定公示信用信息以及公示信用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
虚作假情形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移出严重违法市场主体名单。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对市场主体公示信用信息的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进行监督检查时,市场主体应当配合,接受询问调
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材料。对拒绝配合的市场主体,应
当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第四章 信用信息使用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经营、投融
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取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
格、资质审核、监督检查等工作中,应当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作 为重要考量因素。
第二十五条 本市建立跨部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按照守
信市场主体一路绿灯、失信市场主体处处受限的原则,实施从市
场主体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信用约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市场主体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等的失信
市场主体依法采取限制或者禁入的惩戒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本市实行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类,以公示的信
用信息为依据,将信用风险等级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
信四个类别,分别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并向社会公示。
行政机关应当依据风险等级、监管职能和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的其他分类,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类监管。
市场主体有重大实绩的,应当酌情对其信用风险等级予以调 整。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市场主体随机抽查联合
检查制度,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工作的组织和 领导。
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信用风险分类,按照公平规范的原则,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区县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市市场监
管部门抽取的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
对举报投诉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
等情况的市场主体,各行政机关应当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对矿山开采、建筑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道路
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环境保护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领域,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不
适用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制度。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依规使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取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除经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外,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以外的其他用途。行政
机关不得公示非本机关收集、储存、管理、统计和分析生成的信 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
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由上级主管机关给予通报批评;造成
社会负面影响和市场主体重大损失的,由上级主管机关依法处理;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及时归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
(二)因工作失误造成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错误、遗漏并 产生不良影响的;
(三)以不正当手段采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
(四)篡改、虚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
(五)违反规定披露或者泄露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
(六)未按规定对市场主体认为不准确的信用信息作出答复
或者对确有错误、遗漏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不予更正的;
(七)非法利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进行商业活动的;
(八)公布非本机关收集、储存、管理、统计和分析生成的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
第三十条 市场主体有下列情形的,由有关行政机关责令限
期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未按要求公示信用信息,或者虚报、漏报、迟报信用 信息的;
(二)非法修改公示的信用信息;
(三)未按照行政机关要求及时更改公示的信用信息。
第三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获得他人信用信 息,或者将获得的他人信用信息用于非法途径的,应当依照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开展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工作情况
应当列入政府部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第三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
织,应当适用本办法关于行政机关的规定归集、公示、使用和管
理相关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南省水利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应用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河南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工作,推进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市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5]2045号)、《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4]323号)、《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15]377号)和《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豫政办[2014]5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应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参与水利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咨询、机械制造、质量检测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执(从)业人员。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是指已在河南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公开的信息。
第四条 河南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按照水利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信用等级经水利部评定且在有效期内,并已记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第五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是河南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单位)、项目法人和有关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管理、评优评奖及日常监管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凡未在河南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档案的,或提交的材料与信用信息平台公开的信息不符的,其单位及主要人员资格资历、工程业绩、良好行为等在资质审批(核)、招标投标、评优评奖活动中不予认定。
第七条 对守信市场主体实施信用激励机制。
(一)在招标投标活动中:
1.信用等级为AAA级的,信用等级得分(权重)为5分(5%);
2.信用等级为AA级的,信用等级得分(权重)为4分(4%);
3.信用等级为A级的,信用等级得分(权重)为3分(3%); 4.信用等级为BBB的,信用等级得分(权重)为1分(1%);
(二)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适当简化监督程序、减少检查频次。
(三)信用等级为AA级以上的,在评优评奖活动中予以加分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列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诚信红名单,推荐参加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其他政策扶持。第八条 对失信市场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机制。
(一)在招投标活动中,信用等级为CCC级的,信用等级得分(权重)为0分。
(二)在监督检查中,实施重点监管、增加检查频次。
(三)在日常管理中,限制一年内参加评优评奖活动。
(四)在资质管理中,对资质升级或增项申请予以暂缓。
(五)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除采取上述惩戒措施外,还将列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失信黑名单,实行市场禁入,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依规限制其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资质管理等活动。
1.一年内禁止其资质升级或增项。
2.围标、串标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标资格。3.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取消其一年至三年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标资格。
4.严重不履约的,取消其二年至五年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标资格。
(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其他惩戒。第九条 本办法中严重失信行为是指信用等级为CCC级或市场主体在参与水利建设活动前两年内被发现存在以下行为:
(1)出借、借用资质证书进行投标或承接工程的;(2)围标、串标的;
(3)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揽工程的;(4)有行贿、受贿违法记录的;
(5)对重(特)大质量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
(6)公开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7)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较大或造成不良影响的。(8)严重不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
(9)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市场主体组成联合体投标时,联合体信用等级按其成员中信用等级最低的对待。第十一条 依法可以不招标的工程和服务,发包人不得将工程、设备材料及服务合同授予信用等级为CCC或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
第十二条 信用信息应用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市场主体对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
第十三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应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依照管理权限对本辖区内的信用信息应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工作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信用信息应用中的违规行为有权举报和投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照管理权限对举报和投诉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
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生产企业)
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本企业郑重承诺,坚持诚信守法生产经营,并自觉履行以下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一、依法申请办理(登记备案、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管理和服务活动事项),保证向*******局所提交材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效。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依法从事各项活动。
三、积极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将诚信教育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自觉接受*******局的监督检查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
四、将诚信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生产合格产品和优质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五、同意将信用承诺纳入***公共信息平台并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六、违背承诺志愿接受失信惩戒,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签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人代表:(或授权人签字或盖章)承诺用途:
承诺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