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空作业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高空作业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介绍了目前建筑高空作业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了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高空作业安全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高处作业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即使是地下室、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也有高处作业。由它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从高处坠落造成伤亡事故,二是物从高处坠落砸伤人或设备。由于建筑施工中的任何物体自高处坠落时,其初始不是静止状态,因此物体往往不是垂直于地面下落,而是成抛物线轨迹下落,坠落的范围是随物体的高度而发生变化的。高处坠落事故具有事故发生频率高、易发事故部位多、群死群伤严重且事故危害性大、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事故发生率高等四个特点。根据建设部公布的事故信息:2006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事故882起,死亡1041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409起,死亡426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6.37%和40.9%。事实表明,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2.高处作业事故产生的原因
产生事故因素包括人和物的因素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人的因素又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两方面,物的因素又可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两方面,因此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2.1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
(l)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主要表现为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而随意攀爬阳台、吊车臂架等非规定通道;拆除脚手架、井字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不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高空作业时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2)人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在洞口、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②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未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③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相互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3)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注意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
2.2管理缺陷造成的安全事故
(l)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目前许多改制的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高处作业随意性强,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2)不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或者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操作性不强,无法指导现场施工,这些情况在一部分施工企业中相当普遍。由于这些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现场技术人员编制的,若未给予高处作业以足够的重视,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流于形式,不能指导高处作业施工。
(3)不按规范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对教育及交底的执行情况不落实检查,以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对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手段,只能凭借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来掌控,留下隐患较大。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表现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已损坏但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执行高处作业时无人监督管理等。
2.3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
(l)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合格、磨损老化等,主要表现为:用作防护栏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产生折断或变形失去防护作用;施工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或折断而导致人员坠落;吊篮脚手架钢丝绳因磨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吊篮倾斜、坠落而导致人员坠落;因其他设施设备如电动葫芦等破坏而导致人员坠落。
(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主要表现为临边、洞口、操作平台周边的防护设施不合格,或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的防坠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主要表现为高处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因内在缺陷而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如有的单位贪图便宜,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时只认价格廉价,而不管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导致工人所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存在问题,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2.4作业环境不良造成的安全事故
(l)露天流动作业使临边、洞口、作业平台等处的安全防护设施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2)高处坠落的危险性由于特殊高处作业的存在而增大,如强风、夜间高处作业等,都需施工单位做出精密的组织,严格交底。根据上述分析,对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安全状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减少、杜绝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3.高处作业事故防控技术措施
根据以上原因,高处作业建议作以下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凡经医生诊断,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精神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从事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和穿软底鞋,不准穿塑料底和带钉子的硬底鞋,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3)高空作业应备有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绳(带)、梯子、脚手架、安全网等,并
保证其坚固性。安全绳(带)负荷能力如低子400公斤,不能使用。
(4)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要求的规定。
(5)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不得掉下,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高空一般不允许上下重叠作业,如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作业时,装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蛮干。高处作业下方,应设专人警戒,严禁人员通行或工作。否则,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以免掉物伤人。
(7)高处作业人员,精神要集中,不打闹,不麻痹大意,防止坠落。
(8)雪天高处作业,必须及时将各走道、脚手板和梯子等处的霜、雪、冰清除干净并采。
参考文献
[1]丁传波.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8期
[2]周士元.高坠实例分析与对策[J].建筑安全,2004.6.
第二篇: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工作,必须内容详实全面、措施得力得法,宣传渠道多元,只有这 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大学校园。关键字:大学平安安全 当今,大学生安全工作是大学创建平安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稳定建设 发展的大前提和大保障。本文拟就其背 景、内容配套措施、渠道等进行纲要式探 讨,以期为构建和谐文明创新大学尽一 点力。
一、大学学生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一)大学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大学已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 型,管理方式也进入社会化。办学形式多 样,学生结构复杂,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一是不法 之徒时常窜入大学进行盗窃、抢劫、诈 骗、行凶等;二是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 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 在较大的隐患;四是学生人数剧增,学校 资源有限,不少学生外出租房,在治安、防 火、交通等存在隐患。
(二)学生自我防范、保护能力欠佳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学 生意外伤害事故,共同原因是大多数学 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和自我保 护意识。具体问题如下:⑴缺乏安全防范 意识;⑵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 力;⑶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 较弱。
二、大学学生安全工作的渠道和策略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文明平安和谐大学的呼唤,是大学跨越式发 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前 提保障。因此,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安全意识到位 大学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 育力度,实施三全教育(全员、全面、全过 程),力图全方位强化安全意识:
1、全员 教育即学校各级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 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学习、掌握安全 知识以便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全面教育即安全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 握一般的安全常识,也要教育学生遵纪 守法,加强防范,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 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
3、全程教育即 要求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安全教育始终 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做 到常抓不懈,使学生安全平稳地渡过大 学生活。
(二)重点实效到位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重点进行,讲求实效:
1、是抓好重点对象如经常违反校纪 校规学生的安全教育。
2、是抓好重点场所(场合)的安全教 育。
3、是抓好重点时段即易发生安全事 故的特殊时期,如新生入学时期、节假日 期间、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和毕业生离校 之前等时段。
4、是抓好以交通、消防、财产、网络、心 理等方面的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
(三)安全宣传到位
1、通过学校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 络和公共展板等媒体及校园文化活动,经 常性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寓教于乐,使广大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 到安全文化的熏陶。
2、把安全宣传教育与教学、管理、服 务等实践活动结合,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 校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 作、管理服务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 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营 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3、加强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对学生 学习生活的各场所,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四)安全教育和学习到位 首先,大学应编写以思想教育为基 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衬托,以 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 育手册。其次,大学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 的教学管理计划中,安排一定的课时,使 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力求安全教育进课堂、进 头脑、进寝室、进生活。最后,安全教育与学习应与大学的 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突出特色。
(五)做好制度安排,力求制度到位:
1、建立、完善、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①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 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 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②各级安全部门和责任人即学校主 管领导、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班 主任或辅导员、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等齐 抓共管,多管齐下。
2、建立和完善学各项安全制度,建 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确保 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建立警校合作、校家合作,实现学 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安全和 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当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 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 大学生
自身等四座“立交桥”的通力协 作,方可取得如期的效果。参考文献 [1]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 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5(5):122-124.[2]周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 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作好大学安全工 作》[N].中国教育报,2003-12-15(4)[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4(6):170-172.[4]周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 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26—128.[5]张启春、张学云:《对校园文化建 设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第三篇:试论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气候变化问题骤然升温,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1、气候变化问题骤然升温,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倡议或主张
2006年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关系中骤然升温,成为重要的外交课题。气候变化问题出现在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已成为国家之间争夺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较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内容。
关键是美国态度极其暧昧,搞“双重标准”,“对己宽,对人严”。世界各国对其不满。
印度对其态度强硬。
其实,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尽最大义务。发展中国家不应接受与发达国家同等义务。
中国积极应对,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提出目标,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尽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但发达国家还以双重标准要求中国。
气候问题的政治化及不宜过度政治化。见课本P85倒第二段开始----86第四段。
2、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主要国际议题之一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已越来越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所重视。在俄罗斯推动下,也成为八国峰会的三大主要议题之一,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
首先,全球背景下,国际能源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P86倒数第二段。
其次,国际能源安全被列为八国峰会的重要的议题,与俄罗斯自身的考虑不无关系。见课本P86倒数第一段。
随着八国峰会的召开,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继续升温。
但是保障国际能源安全需要各国能源对话和政策间的相互协调。建立多边能源安全体系,保证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是解决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保障国际能源安全,应继续加强区域间能源合作的力度。见课本P87第三段。
第二,加强能源消费国与输出国以及能源消费国之间的能源互动,建立多边能源安全体系。见P87第四段。
最后,国际能源安全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管道的维护等其他方面。应加强这方面的考虑。
气候变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和发展挑战。联合国在资助科学家进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减少全球工业原料使用方面一直发挥着领导作用,也一直在支持人类采取行动逆转气候变化的趋势。
联合国成立了全球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召集了近千名科学家,从科学论证的角度来印证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态产生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建议和国际社会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正是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在1992年里约的环境大会上,我们缔结了《气候变化公约》。这个公约说明,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并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达国家必须起领头作用。同时,“公约”也呼吁所有的国家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自从1992年的会议之后,缔约方举行了多次会议,讨论了气候变化的问题,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1997年,我们缔结了《京都议定书》,阐明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国际合作的进展目前不尽如人意,气候变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2007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交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这一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人们的活动特别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低能效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包括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也做出了类似的结论。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达成了一致。
2007年12月,我们在巴厘岛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在会上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采取新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2009年底,我们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继续敲定这个行动方案。在2009年底之前,会召开很多会议,这些会议将讨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如何行动,主要有4方面的内容:减缓及如何减缓温室气体的影响;各国经济体如何适应经济带来的影响;使用各国技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如何使用融资手段、财政手段来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些谈判中,我个人感到非常失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国家缺乏政治意愿,特别是发达国家缺乏政治意愿来减少自己的排放。可以说,《京都议定书》的实施非常不彻底,发达国家缺乏政治意愿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事实上,截至到目前,他们正在采取种种措施,想把发达国家的责任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而我们知道,气候变化主要与发达国家的行动有关,特别是前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发达国家排放的。我没有看到发达国家或者那些富有国家有任何意愿,愿意达成一致或建立全球性的资金合作、技术合作,或者哪怕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贸易机制,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我认为,如果我们不把气候变化看成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如果发展中国家得不到技术支援和资金支援,得不到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帮助推进、加强国际合作,使我们通过全球性努力来应对这个全球性的挑战。
第四篇:液化天然气储存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液化天然气储存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试点引进LNG项目。与世界LNG的应用相比,我国是刚刚起步。国内第一家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商业化的LNG是中原油田于2001年9月投产,采用阶式制冷工艺、生产规模为15万标准立方米/日(107吨/日)、储存能力为1200立方米的LNG工厂。天然气是21实际的主要能源。我国在上世纪末,以陕气进京为代表,拉开了城市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序幕。“西气东输”、近海天然气的利用、“俄气南供”和广东、福建、浙江、上海LNG项目的规划实施,解释一条沿海天然气大“气脉”将形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天然气时代。1 液化天然气特性简介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液化天然气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天然气在常压和-162℃左右可液化,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气态体积的1/625。在常压下,LNG的密度约为430-470kg/m2(因组分不同而略有差异),燃点约为650℃,热值为52MMBtu(1MMBtu=2.52×108cal),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为5%-15%。
液化天然气的储存是天然气储存方式之一。LNG储罐通常为双层金属罐,与LNG接触的内层材质为含9%Ni低温钢,外层材质为碳钢,中间绝热层为膨胀珍珠岩,罐底绝热层为泡沫玻璃。储罐的安全问题 2.1 LNG储罐的安全间距
美国防火协会标准《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标准》(NFPA 59A)对LNG储罐之间及储罐至区域边界之间的安全距离做出了规定(见表1)。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局部修订版)第5.3.3条规定液化烃全冷冻式储罐罐组内的防火间距为0.5D(D为相邻较大储罐的直径)。2.2 LNG储罐的净化
LNG储罐在首次充注LNG之前,或因需要进行内部检修而停止使用之后,应对储罐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的目的是要用惰性气体将储罐内的空气或天然气置换出来,避免形成天然气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这种净化处理也称“惰化”。惰化用的气体通常采用氮气或二氧化碳。
2.3 LNG储罐压力控制
LNG储罐的内部压力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罐内压力过高或出现负压,对储罐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影响储罐压力的因素很多,诸如热量进入引起液体的蒸发、充注期间液体的闪蒸、大气压下降或错误操作,都可能引起罐内压力上升。另外,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排液或抽气、充注的液体温度过低时,也有可能使罐内形成负压。LNG储罐应具有罐内压力控制装置,以确保罐内压力处于允许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储罐还必须配备有压力安全阀和真空安全阀。压力安全阀防止储罐出现超压,真空安全阀能感受当地的大气压,以判断罐内是否出现真空,产生负压。LNG储罐的压力安全阀和真空安全阀与罐体之间还需设置有一个手动开关的截止阀,以便安全阀的检修。安全排气装置还应充分考虑在火灾情况下如何进行安全排放。对于双层壁结构的储罐,为了防止内罐损坏内LNG泄漏至内、外罐壁之间的绝热层,外罐必须设置有足够的安全排气装置。排气通道的截面积需要根据储罐容量来确定,NFPA 59A规定不得少于0.0034cm2/kg,但不超过2000cm2;外罐安全排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外罐的设计内压和内罐的设计外压中的任何一个压力。LNG溢出与泄漏事故的现场控制措施
3.1 LNG溢出与泄漏事故的现场控制措施
LNG属于液化烃,是甲A类火灾危险物质,其蒸发产生的天然气为甲A类可燃气体,它们均具有高度易燃和易爆的危险特性。在LNG储罐的布局与建设时,应考虑到在储存和装卸LNG的过程中存在LNG溢出或泄漏事故的可能性。LNG一旦溢出或泄漏到储罐外,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及冻伤等事故,将对附近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产生危害。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LNG溢出或泄漏事故的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利用自然屏障、防护堤、拦蓄墙或其组合,围绕储罐构成一个拦蓄区; 2)在储罐的周围修建自然的或人工的排水系统;
3)如果储罐是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应采取挖沟方式构成一个拦蓄区;
4)对于薄膜罐,无拦蓄区应设置集液池,且每个集液池应设有高倍数泡沫系统或水
幕加干粉灭火系统等。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必须严格控制火源,同时制定紧急疏散预案等。
另外,对于有可能产生泄漏的阀门、接头处则须设置挡板,防止LNG的喷射;下方要设置集液盘,收集泄漏的LNG,并通过排液管引入集液池。3.2LNG防火堤、拦蓄区或集液池内LNG液面上方的蒸气控制
在出现LNG漏时,泄漏的LNG被收集在防火堤、拦蓄区或集液池内,LNG与防火堤、拦蓄区或集液池的表面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差,LNG会产生强烈的气化。同时,LNG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也会产生大量的蒸气。在初始阶段,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气化的速度远比液体与空气接触气化速度快,当LNG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差降低至初始温差的3%时,液体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
为防止LNG蒸气(即天然气)浓度太高引发爆炸,必须设法降低LNG的气化速度,同时要设法加快LNG蒸气的扩散速度。为降低LNG气化速度,通常可以选用热导率比较小的材料来建造防火堤、拦蓄区或集液池,甚至可以在防火堤、拦蓄区或集液池与LNG接触的表面采用绝热材料进行隔热,从而降低LNG的气化速度。另外,在LNG的自由表面放置一些密度低、热容量小的材料,使其浮在液体表面上,以减少液体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如果这些材料做成网格形状,还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泡沫玻璃热导率低,不燃烧,在这种场合使用还具有很好的防火作用。储罐内LNG分层与翻腾及预防控制措施 4.1 储罐内LNG产生分层与翻腾的原理
由于天然气,特别是来自不同气田的天然气,在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LNG的密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不同密度的LNG储存在同一储罐内,容易引起LNG分层:密度较大的LNG积聚在储罐底部,而密度小的LNG处于顶部;底部LNG因受到上面LNG重力的作用,压力高于顶部LNG,蒸发温度相应提高,相对于该压力所对应的蒸发温度来说,底部LNG成为具有一定过冷度的LNG,蒸发速度较上部LNG慢。而外界热量总是不断由外而内地传递,底部LNG获得的热量中有相当一部分促使LNG的温度升高。由于温度升高,密度将减小,当底部LNG的密度小于上部LNG的密度时,分层平衡将被破坏,形成所谓的“翻滚”(Roll-over)。此时,底部LNG的温度高于上部LNG温度,混合后温度低的LNG被底下翻上来的温度较高的LNG加热而蒸发加剧,底部温度较高的LNG翻上来以后,失去了上面LNG重力的作用,压力降低,成为过热的LNG,也将产生剧烈的蒸发。因此,平衡被破坏以后,液体“翻滚”引起LNG蒸发率剧增。如来不及排出大量的LNG蒸发气体,储罐内压力将超过设计工作压力,对LNG的安全储存非常不利。
4.2 储罐内LNG分层的检测
由于LNG分层是引发“翻滚”的前提,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检测和防止LNG 分层非常重要。一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检测LNG 分层情况:
1)沿LNG 储罐的高度设置多个测温点,垂直间距不大于2m,一般当温差高达14℃左右时,就有出现“翻滚”的可能性; 2)监测新灌入的LNG与储罐内剩余LNG之间的密度差,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热值差来监测,当差值较大时,应考虑出现“翻滚”的可能性;
3)监测LNG 的蒸发速度。LNG 分层会抑制LNG 的蒸发速度,使得出现“翻滚”前的蒸发速度比通常情况下的蒸发速度低。采用表压监测罐内压力时,大气压的变化会影响对LNG 蒸发速度的监测,可以采用绝对压力监测或记录大气压的变化。
4.3 储罐内LNG 分层和“翻滚”的预防和控制
当船运LNG注入储罐时,LNG在充装时可以从上部管口直接进入储罐,也可以通过顶部插入管由底部进入储罐。这样的设计可使不同比重的LNG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储罐。通常,为防止储罐内的LNG 发生分层和“翻滚”,较重的LNG 从上部进入,较轻的LNG从下部进入。同时,也可通过LNG低压输送泵使罐内LNG循环到上部或底部,从而有效防止分层、翻滚现象的产生。
在储罐顶设置环状喷嘴,可以在储罐充装LNG 之前,用少量LNG对储罐进行预冷,以避免储罐在充装时温度急剧变化导致过高的应力和LNG的大量蒸发气化,这种设计对储罐的安全很重要。
如果LNG通过陆上槽(罐)车运抵罐区,在灌装时,不同槽车的LNG注入同一储罐时,可能会形成几个分层。对此,应监测并及时采取强制混合措施。另外,对于调峰LNG储罐,即使可以控制LNG制冷温度和压力,如果同时也接受外来LNG,也应注意“翻滚”现象。而且,如果该调峰储罐储有LNG,并持续一段时间未再注入或使用LNG,则由于外界热量的导入,使LNG蒸发,从而使罐内的LNG密度提高,这时再注入LNG,就有可能形成LNG 的分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防止LNG 分层和“翻滚”:
1)根据LNG 的密度等因素,设计合理的LNG 充装工艺; 2)设置循环系统; 3)监控LNG 的蒸发速率;
4)针对罐内LNG 的整个高度进行温度、密度检测; 5)避免在同一个储罐内储存品质相差较大的LNG; 6)LNG 的氮含量应低于1mol%。
一旦储罐内发生LNG“翻滚”,气化后的大量天然气将难以及时通过泄放装置排放。为防止发生事故,需设置安全排放口、排放火炬、回收压缩系统等。储罐内的LNG蒸气产生后,通过蒸发气总管排出,可以返回船上(卸船时),也可以进BOG压缩机升压,准备冷凝或作为燃料气使用;如果有大量蒸发气产生,压缩机不能处理时,在蒸发气总管上设置压力调节装置,在LNG储罐上的安全阀起跳前,蒸发气将直接排放到火炬总管;事故状态下,罐内超压,安全阀就会起跳,蒸发气直接排放到火炬总管燃烧。
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大量有关设计、制造、操作、控制和火灾预防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需要遵照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进行设计、制造和管理。
第五篇:安全监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安全监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于未然 措施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演越烈。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但由于我国处在经济快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着自身独特的方面。
(1)新老问题并存。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
(2)源头污染突出。我国当前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统统是农民生产的。以我国农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3)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决定了食品加工业水平、素质差。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现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4)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科学家和政府部不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媒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不严谨、不准确的负面报道和新闻炒作,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 敏感,以致人们纷纷抱怨:“现在还能吃什么!”。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众所周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这样一个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而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一个例子。2008年09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调查发现,正是相信所谓的免检产品,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力,国家对于某些商品直接免检,而导致有了像三鹿奶粉事件这样令人心寒的事件。
由此可以看出,为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以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品,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时刻牢记自身所背负的责任,务必落实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食品安全措施
一、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能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务求在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创建示范工程、强化重大保障、推广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通过请专家解读、办班培训、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执法人员熟悉相关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监管、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督促、检查、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企业支持、百姓欢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
四、突出重点排查,及时整改隐患。根据后勤服务的特点,该中心突出餐饮、水电、物业、交通运输、医务等安全重点,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时对食堂及服务网点等重点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分工专人整改。
五、定人定点监管,确保饮食卫生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后勤服务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没有增加学校财力支出的情况下,该中心调整增配了餐饮管理人员,做到大食堂都有一名专职人员定点监管,检查督促食堂及服务网点不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并做好食品留样专人、专具登记管理;检查督促各食堂和服务网点工作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检查督促各食堂和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同时在各食堂醒目处设立“食堂监管责任人及联系电话”标示牌,师生发现食堂饮食卫生安全有问题时,可随时拨打电话投诉,要求及时解决问题。
六、不宜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食品,要在正规、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注意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的证明。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预包装食品,索取并保留好相关单据,如出现问题可作为投诉或申诉的重要凭据。
七、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存在破损或外漏的情况,是否有受胀起鼓的现象,若有此现象,表明食品可能已被污染或变质。
八、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电话是否齐备,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注有配料表、生产批准文号、QS标志等,还要注意贮存条件提示。
九、购买进口的预包装食品,要注意看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还应当看包装上是否载有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国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十、注意直接入口食品是否采取防蝇、防虫、防尘等防护措施并使用专用售货工具销售。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做到执法不委托,监管不推托,应急不懈怠,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依法依规整顿,切实解决餐饮服务监管中的突出问题。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和食品安全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和把握食品风险的各种来源,对善事结构和饮食方式要讲科学,同时要提高购物的安全性意识,是消费者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参与者。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1.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尤其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安全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消费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性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2.是食品与土壤、大气环境息息相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3.是加强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从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状况看,是我们应该采取强硬措施的时候了。政府以“严字当头”、“狠字当头”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要有足够的威慑力,不姑息纵容食品安全事件,发现一起、严打一起。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安群众的心。而作为平民老百姓的我们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中国食品安全:挑战、问题、认识和办法》;
胡楠:《 中国食品业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谢建华,申明月,李昌:《我国食品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J].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