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电网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电网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本文转自职称论文发表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要求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在我国近些年的电网建设施工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如何不断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做好施工中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是电网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主要针对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方面的安全应对措施,旨在不断提高电网建设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工程的安全顺利的完成。
(英语翻译)
关键词:电网工程管理安全问题措施
加快电网建设是促进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矛盾,我国千方百计加快电力发展,开工建设了一批电网工程项目,但是电力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促进电网建设安全、快速的发展,需及时解决电网建设中突出存在的安全问题。前期工作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1.1电网工程建设前期主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程前期规划匆忙,工作落实不到位,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深究。
(2)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缺少、技术力量薄弱,导致设计深度不够,存在设计缺陷。
(3)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不到位,进而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
1.2针对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不到位的安全应对措施:
(1)工程规划阶段加大电网规划、设计的人力投入和培训力度,要求规划设计人员深入现场,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一落实,提前做好电网建设的项目库,力争工程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工程设计阶段严格执行设计内审制度,工程建设单位需及时组织生技、工程、调度、安监等各部门对辖区内新增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内审,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案进行审核,避免存在设计缺陷,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严格执行施工图纸会审制度,开工前电网工程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设计图进行会审,对工程参建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为工程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4)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抓紧时间完善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打破以往忽视前期工作的惯性思维,促使工程按期开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工期合理,施工时间充足,避免因施工时间紧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方面存在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2.1目前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较多,各单位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1)个别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进场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个别施工单位为减少成本投入,普遍存在技工少,农民工多的情况,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经验少,为工程建设留下事故隐患。
(3)为谋取更多利益,施工过程中个别施工单位存在偷工减料,工器具以小代大的现象,直接危及工程建设的安全。
2.2为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建设单位应对参与投标单位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坚决将资
格不符合、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低下的施工单位拒之门外。
(2)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单位应对抵达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资质进行复核,要求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投标文件上组织机构配置相应的施工管理人员,保证工程建设必备的管理人员到位。
(3)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力度,尤其应加强重点、难点施工点的安全检查,要求施工单位规范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正确使用工器具,严禁存在工器具以小代大的现象。
(4)工程建设单位还需加强与施工队伍的沟通,积极主动配合施工队伍,对安全意识差、技术力量薄弱的施工队伍多加引导,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5)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严守施工方案的编写及审批关口,从技术方面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平常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6)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讲解现场施工重点、难点安全注意事项,对施工现场及周边施工单位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7)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作用。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管理方,应重点做好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风险评估、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3工程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近年来,由于电网工程建设力度的急剧加大,使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以下漏洞:
(1)管理人手缺乏,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在仍有部分县级工程建设单位都是集设计规划、工程管理和招投标于一身,而人员配置缺乏,顾此失彼,导致工程安全等各方面管理不到位。
(2)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由于近几年电网工程建设力度加大,部分县级电网工程建设更是点多面广,而管理人员的缺乏是电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不得不临时抽调人员参与工程管理,以致部分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经验不丰富,对电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等各方面管理都不熟悉,管理起来也是事倍功半。
(3)由于电网建设协调难度过大,耗费了工程管理人员过多的精力,从而忽视了对工程建设安全的管理。
(4)工作量大,工程管理人员一岗多职,负责工程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之中。
3.2工程建设单位作为业主方,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针对其安全管理薄弱的环节做好应对措施:
(1)储备管理人才,增加电网建设安全管理人员的投入,加大电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培训力度,组建一支专一的、能够完全胜任工程安全管理岗位的管理队伍,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电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2)建立、健全电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加大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的考核力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电网建设的宣传力度,争取广大群众对电网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减少电网工程施工协调的压力,争取充足的施工时间,从时间上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工
程建设过程中的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把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4)定期组织电网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召开工程安全例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协调;同时,对每一次安全例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设备和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及应对措施:
4.1近年来,由于电网工程建设力度加大,部分设备、材料不能及时供应,进而制约工程施工进度,导致工程施工时间大幅缩短,进而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设备材料供小于求,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物资紧缺,订购的设备材料不能如期到货,严重制约工程进度,进而影响工程施工安全。
(2)由于设备材料的急剧增加,部分厂家一味的追求数量,设备材料加工的工艺得不到保证,部分材料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
(3)由于设备材料的急剧增加,部分组装材料均存在缺少零部件的情况,严重制约工程进度,进影响工程施工安全。
(4)由于设计深度不够,上报材料计划与实际需求量不符,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增补材料的情况,影响工程进度,进而影响施工安全。
(5)供货商及工程建设单位物资管理混乱,材料东拉西扯,不能保证材料及时有序的发放到施工单位手中,影响工程进度,进而影响施工安全。
4.2为做好电网工程建设设备和材料管理,确保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上报材料招标计划时,设计人员工作必须严谨,对上报的数据负责。
(2)物资招标时严格把关,对一些规模小信誉差的物资生产厂家敬而远之;签订采购合同时对物资质量、到货时间作严格要求,并出具对应考核办法,以保证招标的材料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送到指定物资仓库。
(3)严格执行设备材料开箱验收制度,对到货的设备物资必须百分百进行开箱验收,对不合格的设备材料坚决不予签收。
(4)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性质,分批次分仓库管理,做到账目清楚,帐物对应。
(5)工程建设期,工程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和施工队伍应加强沟通,对短缺的物资及时上报增补计划,保证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结束语
电网建设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广大人民奔小康生活的重要渠道,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是当前电力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是我们每一个电网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电网建设管理,把握住电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确保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满足人们日益剧增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电网建设 电网工程建设,中国电力年鉴[J].2003-01-01.[2]尹晖,王晓萍,肖静.项目管理在电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与分析[J].山西电力,2009-02-15
本文转自职称论文发表网
第二篇:高空作业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高空作业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介绍了目前建筑高空作业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了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高空作业安全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高处作业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即使是地下室、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也有高处作业。由它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从高处坠落造成伤亡事故,二是物从高处坠落砸伤人或设备。由于建筑施工中的任何物体自高处坠落时,其初始不是静止状态,因此物体往往不是垂直于地面下落,而是成抛物线轨迹下落,坠落的范围是随物体的高度而发生变化的。高处坠落事故具有事故发生频率高、易发事故部位多、群死群伤严重且事故危害性大、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事故发生率高等四个特点。根据建设部公布的事故信息:2006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事故882起,死亡1041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409起,死亡426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6.37%和40.9%。事实表明,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2.高处作业事故产生的原因
产生事故因素包括人和物的因素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人的因素又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两方面,物的因素又可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两方面,因此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2.1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
(l)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主要表现为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而随意攀爬阳台、吊车臂架等非规定通道;拆除脚手架、井字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不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高空作业时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2)人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在洞口、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②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未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③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相互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3)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注意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
2.2管理缺陷造成的安全事故
(l)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目前许多改制的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高处作业随意性强,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2)不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或者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操作性不强,无法指导现场施工,这些情况在一部分施工企业中相当普遍。由于这些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现场技术人员编制的,若未给予高处作业以足够的重视,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流于形式,不能指导高处作业施工。
(3)不按规范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对教育及交底的执行情况不落实检查,以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对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手段,只能凭借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来掌控,留下隐患较大。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表现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已损坏但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执行高处作业时无人监督管理等。
2.3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
(l)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合格、磨损老化等,主要表现为:用作防护栏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产生折断或变形失去防护作用;施工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或折断而导致人员坠落;吊篮脚手架钢丝绳因磨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吊篮倾斜、坠落而导致人员坠落;因其他设施设备如电动葫芦等破坏而导致人员坠落。
(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主要表现为临边、洞口、操作平台周边的防护设施不合格,或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的防坠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主要表现为高处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因内在缺陷而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如有的单位贪图便宜,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时只认价格廉价,而不管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导致工人所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存在问题,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2.4作业环境不良造成的安全事故
(l)露天流动作业使临边、洞口、作业平台等处的安全防护设施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2)高处坠落的危险性由于特殊高处作业的存在而增大,如强风、夜间高处作业等,都需施工单位做出精密的组织,严格交底。根据上述分析,对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安全状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减少、杜绝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3.高处作业事故防控技术措施
根据以上原因,高处作业建议作以下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凡经医生诊断,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精神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从事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和穿软底鞋,不准穿塑料底和带钉子的硬底鞋,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3)高空作业应备有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绳(带)、梯子、脚手架、安全网等,并
保证其坚固性。安全绳(带)负荷能力如低子400公斤,不能使用。
(4)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要求的规定。
(5)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不得掉下,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高空一般不允许上下重叠作业,如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作业时,装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蛮干。高处作业下方,应设专人警戒,严禁人员通行或工作。否则,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以免掉物伤人。
(7)高处作业人员,精神要集中,不打闹,不麻痹大意,防止坠落。
(8)雪天高处作业,必须及时将各走道、脚手板和梯子等处的霜、雪、冰清除干净并采。
参考文献
[1]丁传波.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8期
[2]周士元.高坠实例分析与对策[J].建筑安全,2004.6.
第三篇: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工作,必须内容详实全面、措施得力得法,宣传渠道多元,只有这 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大学校园。关键字:大学平安安全 当今,大学生安全工作是大学创建平安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稳定建设 发展的大前提和大保障。本文拟就其背 景、内容配套措施、渠道等进行纲要式探 讨,以期为构建和谐文明创新大学尽一 点力。
一、大学学生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一)大学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大学已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 型,管理方式也进入社会化。办学形式多 样,学生结构复杂,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一是不法 之徒时常窜入大学进行盗窃、抢劫、诈 骗、行凶等;二是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 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 在较大的隐患;四是学生人数剧增,学校 资源有限,不少学生外出租房,在治安、防 火、交通等存在隐患。
(二)学生自我防范、保护能力欠佳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学 生意外伤害事故,共同原因是大多数学 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和自我保 护意识。具体问题如下:⑴缺乏安全防范 意识;⑵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 力;⑶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 较弱。
二、大学学生安全工作的渠道和策略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文明平安和谐大学的呼唤,是大学跨越式发 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前 提保障。因此,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安全意识到位 大学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 育力度,实施三全教育(全员、全面、全过 程),力图全方位强化安全意识:
1、全员 教育即学校各级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 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学习、掌握安全 知识以便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全面教育即安全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 握一般的安全常识,也要教育学生遵纪 守法,加强防范,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 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
3、全程教育即 要求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安全教育始终 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做 到常抓不懈,使学生安全平稳地渡过大 学生活。
(二)重点实效到位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重点进行,讲求实效:
1、是抓好重点对象如经常违反校纪 校规学生的安全教育。
2、是抓好重点场所(场合)的安全教 育。
3、是抓好重点时段即易发生安全事 故的特殊时期,如新生入学时期、节假日 期间、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和毕业生离校 之前等时段。
4、是抓好以交通、消防、财产、网络、心 理等方面的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
(三)安全宣传到位
1、通过学校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 络和公共展板等媒体及校园文化活动,经 常性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寓教于乐,使广大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 到安全文化的熏陶。
2、把安全宣传教育与教学、管理、服 务等实践活动结合,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 校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 作、管理服务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 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营 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3、加强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对学生 学习生活的各场所,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四)安全教育和学习到位 首先,大学应编写以思想教育为基 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衬托,以 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 育手册。其次,大学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 的教学管理计划中,安排一定的课时,使 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力求安全教育进课堂、进 头脑、进寝室、进生活。最后,安全教育与学习应与大学的 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突出特色。
(五)做好制度安排,力求制度到位:
1、建立、完善、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①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 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 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②各级安全部门和责任人即学校主 管领导、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班 主任或辅导员、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等齐 抓共管,多管齐下。
2、建立和完善学各项安全制度,建 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确保 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建立警校合作、校家合作,实现学 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安全和 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当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 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 大学生
自身等四座“立交桥”的通力协 作,方可取得如期的效果。参考文献 [1]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 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5(5):122-124.[2]周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 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作好大学安全工 作》[N].中国教育报,2003-12-15(4)[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4(6):170-172.[4]周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 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26—128.[5]张启春、张学云:《对校园文化建 设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21世纪企业生存、发展之必须。本文主要分析并讨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内容由质量的竞争转向了速度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范围也由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范围。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各个国家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和危机。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则其后果堪忧。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接近5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7]。
这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与动力,同时也将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当初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到了80年代,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量购买计算机上。进入90年代信息化建设才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3]:
(1)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还未实现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手工单据书写的文本管理阶段。企业历史文本越来越多,管理、维护极其困难。
(2)很多中小企业的基本数据库还没有完成由于对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不重视,导致很多企业数据库不健全。
(3)计算机还作为文字处理机来使用
在一些中小企业里,计算机仅仅作为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工具,只是用来处理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上。
(4)没有自己的局域网
很多企业至今未建自己的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状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困难。
(5)网站更新不及时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可是很长时间都无人过问,信息无人更新或更新不及时,导致企业网站意义不大。
(6)信息化未带来任何收益
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努力,可是目前利用率很低,主要体现在每天产生 大量的文档上。无纸化办公这样基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达到一定的条件[5]。
首先,企业有真正的信息化刚性需求,不应该赶时髦,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
其次,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使用和维护。
还有,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来说仍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成熟完善,要求企业的管理数据科学完善,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1]。
经过三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无到有,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水平不高,这其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更新频率很快,很多中小企业害怕新技术,以至于一些企业信息设备严重落伍,目前还有一些企业使用十几年前的硬件和软件,难以满足信息迅速高效性的要求。
(2)对信息化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几乎每个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企业通过“招兵买马”引进人才进行信息化建设。可是,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建设理解不深刻,甚至认为是“纯技术”问题,“让公司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该工程”,信息化工作开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还有一些公司简单的认为引进或自己开发一套MIS系统即可。由于种种主观原因,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失败,当再次提及信息化建设时,这些公司望而却步,积极性大大降低[2]。
(3)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由于部分企业资金不雄厚或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导致这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有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大的进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
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化人才明显缺乏。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在IMD世界竞争力年签调查的49个国家中,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可获得性明显排在最后一位[7]。
(5)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
据调查,在我国很少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出一套信息化建设方案。导致引进或开发的系统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在一些企业中出现重复开发和重复引进的情况。
(6)软件提供商的问题
目前国内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善,系统间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的能力较弱,对企业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地化的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变通性差,费用昂贵。
(7)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相结合而成的集成系统,他需[5]
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差,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效果。在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往往由于管理不到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6]。
总之,我国信息化建设还有很有长的路要走。这里不仅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安全,采取有效地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免去用户对信息泄露的顾虑。
4针对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正在努力探寻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可是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长期过程;也不是企业内部哪个部门的事,它需要领导重视,各方合作,所有部门共同参与。这里主要探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3]
(1)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析和规划自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选择信息软件之前,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也就是企业实现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同样如此,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辅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寄希望于信息化[5]。
(2)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局限于眼前,放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的需求。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预见的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发展,目前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企业稍有发展之后,硬件、软件也得跟着“发展”。
(3)公司总动员,让所有人员参与进来,最起码让部门主管参与进来。企业信息化不只是IT部门的事,换个角度看,信息化的过程中,IT部门基本上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其他部门的需求似乎更重要。特别是在规划阶段,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尽量把系统规划设计完善。
(4)加强信息化人才储备。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性人才,要求人才不仅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有宽阔的知识面,相关知识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通信、管
理、财务、经济、公共关系、法律等等。信息化人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入昂贵的设备和先进的ERP软件,可是利用率很低。例如,有些企业只利用了ERP系统的一个模块的一部分,其它模块根本没有利用过,这就需要信息化人员二次开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节约再投入资金,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4]
(5)加强员工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例如,新引进的系统,由于员工对其不熟悉,很多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系统推广困难重重。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进步也是员工在进步的过程。
(6)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需要企业改善自己,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管理系统。其实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融入企业管理的过程。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未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仍然处于管理混乱,人管人的阶段。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改善自己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6]。
信息化看上去很美,前景很诱人。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充满着曲折,目前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企业信息化,是否有充分的调研、合理的规划,则决定着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5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7]。
客观原因决定了中国企业情况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我国企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政策的扶持下,信息建设者的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必会克服困难,在信息化时代大放异彩。参考文献:
[1]赖茂生等.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北京出版社,1999
[2]左美云等.企业信息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李清,陈禹六.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周少华,王小丰.管理信息系统.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5]霍国庆等.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田也壮等.企业信息化与先进管理模式.科学出版社,2005
[7]佚名.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http://qzblog.zxmxd.com/,2010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向新农村进军的领导组织。本文浅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旨在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前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党在农村管理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村各项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影响日益衰弱,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新的变革正在进行,这个时候农村的发展特别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2.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要求
2.1 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领导核心,它管理着农村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随着我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迫切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敢拼敢闯,带领村民全面进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村委会发挥好领导作用,积极主动联系群众,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国家政策解释和宣传,让村民及时把握国家政策信息,方便农村的生产。
2.2 引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渠道少,生产工具落后,农民市场意识弱,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要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多渠道发展农村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更加多样化,农村管理更加文明化。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导、带领农民革新过去小农经济的发展思想,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告诉农民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当然,农
村基层党组织也要向先进农村地区看齐,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新农村发展规划。
2.3 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整体水平较低,一些地区迷信封建、反社会,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的文化活动也十分落后,大多地区农民的日常文化活动就是打牌、赌博,这严重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导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能力,带领村民发展正确的文化爱好。要做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村民精神文明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农民的头脑。
2.4 统筹新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好新农村的发展和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有较强统筹农村发展能力的基层管理者。基层党组织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带头作用,能全面协调和管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到农村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三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善于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促进整个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和谐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农村整体向前发展。
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农村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不民主的,大多数村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往往由村书记或少数几个村干部把持,绝大多数村民没有被选举权。虽然,农村有一套监督管理制度,但很难发挥作用,难以有效遏制基层干部的腐败。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非常难以实现,监督软弱无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独断,不听取他人意见,在实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时不调查研究,不听取民意,对党的人事安排,工作安排,财务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不公开,使现有的民主措施流于形式,无法执行。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明显不强
新形势下的农村,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刻变革,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急需变革,急速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带头作用,迎难而上,勇于拼搏。但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较弱,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人浮于事,使农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降低,失去信心。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经济交流逐渐减少,党的组织化程度对农民的影响也逐渐衰弱。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政议政,享有农村民主政治的权利。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对村内重要事务有管理权。有时候两个权力主体对于一些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出现了意见分歧,各不相让、不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
3.3 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强,或将自己等同于群众,或把自己优越化。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很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和控制新农村的能力。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要求,也不具有促进新农村发展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能力。总之,他们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具备驾驭新农村发展的能力和紧急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矛盾的能力。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作为农村的领导者,他们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党的原则理解和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其在农村基层党建设工作的能力。
3.4 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执政能力有待加强
基层党组织在执政能力方面急需提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上级的意图,以及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浮于事,消极落后,胆小怕事,举足不前,敷衍了事。同时,执行上级指示打折扣,不注意方式和效果,敷衍了事,出了问题也是漠不关心,推卸责任,不主动与群众联系和协调,导致执行的质量状况有所下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对措施
4.1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整体活力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把那些会致富、有头脑、会服务、态度好、讲民主的人加入到基层党组织,委以重任。要拓宽用人渠道,将本村的人才资源纳入到村委班子,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外出经商致富的企业家,以及退伍军人等优秀村民,聘请加入村委,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同时,村基层党组织要欢迎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家创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4.2 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的经济、政治都急切需要调正。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将党支部深入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的困苦,提高党的服务水平,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员要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做好领导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党和党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党支部选举制度,做到选举民主,让被选出来的党支部书记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建设和发展新农村。
4.3 提高素质,优化形象,提升党员个体的影响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好群众日常生活困难。同时,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组织纪律建设,严格按照党规,依法管理党员,逐步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在农村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就需要不断学习、培训。基层党组织要多次派党员进市、县、乡镇党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基层党员要抓住学习机会,多层次、多方面地学习优秀乡镇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总之,基层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服务经济、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4 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改革的深人,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改善工作作风,更好地胜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任。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建设新农村。基层党员要做好新农村发展的模范作用,大胆变革,敢拼敢闯,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的新农村发展的道路。村干部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对村民要做到服务态度好,解决问题及时,要创新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建立一套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监督机制。全力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模式。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发展理念,通过选好发展路子和经营机制,实现村强民富;要树立民主理念,运用民主的、制度的方法解决农村问题;要树立服务理念,以引导、服务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树立和谐理念,切实提高统筹农村事务管理的能力,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与和谐成果;其次,要转变领导方式。新形势下农民的需要是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要抛弃传统的命令式、经验式的领导方法,向民主管理、民主
协商、民主参与、民主发动和引导的方法转变,要学会用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教育吸引群众,把群众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
[2]张殿兴.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08.9.[3]李俊伟.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8.[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网,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