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工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关于印发《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的通知
赣工商法字[2008]6号
各设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促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行为时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工商法字[2008]31号)的精神,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实际,省局对《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赣工商法字[2006]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局政研法规处反映。自本文件下发之日起,赣工商法字[2006]8号文件废止。
附件:
一、《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五日
附件一: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
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四)程序正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五)综合裁量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罚款处罚数额有一定幅度的,在幅度范围内分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适用、一般处罚适用、从重处罚适用。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
(二)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
(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
(四)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
(五)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六)移送的案件被司法机关不予立案退回的;
(七)被警告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八)共同实施违法行为起主要作用的;
(九)妨碍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十)做虚假陈述,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十一)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二)对检举人、证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十三)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但法律法规有规定必须先责令改正的,应当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再进行一般处罚。
第十一条
本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原则上应当按照《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标准》)行使自由裁量权,确定处罚幅度。
对降低或者提高处罚标准超出《执行标准》的行政处罚,应当特别报请本级局长(含副局长)决定。
第十二条
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三条
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听证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
办案机构对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没有说明理由的,核审机构应当作退卷处理;核审机构认为需要改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幅度的,应当说明理由;核审机构认为办案机构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缺少必要证据的,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
第十四条
办案机构应当定期对本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主动纠正。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不定期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有权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责令纠正。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纠正并予以通报。
第十五条
办案机构违反本规则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有权依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直接予以变更。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执法过错,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并被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列为错案的;
(二)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
(四)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七条
《执行标准》中有关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中,所称“以上”、“以下”、“不超过”、“达到”包括本数;“超过”、“不足”、“未达到”不包括本数。
第十八条
行使《执行标准》未列明的其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参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执行。
附件二: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
第一章 企业注册登记监督管理
第一节 违反公司登记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1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一)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
1.有限责任公司实缴资本达到三万元,虚报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缴资本达到五百万元,虚报金额不超过三百万元的,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
2.有限责任公司实缴资本不足三万元,虚报金额不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三十的,或者实缴资本达到三万元,虚报金额在超过三十万元不超过六十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不足五百万元,虚报金额不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十五的,或者实缴资本达到五百万元,虚报金额超过三百万元不超过六百万元的,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限责任公司实缴资本不足三万元,虚报金额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三十不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六十的,或者实缴资本达到三万元,虚报金额超过六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不足五百万元,虚报金额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十五不超过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百分之三十的,或者实缴资本达到五百万元,虚报金额超过六百万元不超过一千万元的,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4.对经责令改正而逾期不改正的公司,或者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司,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
1.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一项的,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2.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二项,或者虽不属于上述情况但造成一般危害后果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三项,或者虽不属于上述情况但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四项的,或者虽不属于上述情况但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四项以上的,或者虽不属于上述情况但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四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一)股东、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使公司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并且造成损害后果的;或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到过行政处罚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二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二)股东、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但尚未使公司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不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虚假出资金额占应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并且造成损害后果的;或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到过行政处罚的,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二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一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一)股东、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使公司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并且造成一定后果的;或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到过行政处罚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二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二)股东、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但尚未使公司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不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罚款;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金额占出资金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并且造成损害后果的;或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到过行政处罚的,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二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五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四条第一、二款: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依照本法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公司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清算时,不按照规定通知或公告债权人的:
1.逾期不超过五日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2.逾期超过五日的,每再超过一日,加处一千元的罚款,最高不超过十万元;
3.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
1.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2.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七以上百分之八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的罚款;
4.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超过一百万元的,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八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二款,《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二款: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退还公司财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一千元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所得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
(三)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所得超过五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二款,《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一)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
1.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且该文件未造成危害后果,并系初犯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1)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该文件虽未造成危害后果,但系屡犯的;
(2)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已造成危害后果,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超过五万元并系初犯的;
(3)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但该文件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
(1)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超过五万元但系屡犯的;
(2)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超过五万元并系初犯的;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四十万元的;
(2)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虽不超过五万元但系屡犯的;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1)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超过四十万元的;
(2)曾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再次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且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并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超过三十万元不超过四十万元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
1.所得收入不超过三万元,且该文件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的罚款;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1)所得收入不超过三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超过六十万元的;
(2)所得收入超过三万元,但该文件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所得收入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所得收入不超过三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超过六十万元的;
(2)所得收入超过三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超过六十万元的;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所得收入五倍的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1)所得收入超过三万元,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超过六十万元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八十条: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尚未发生交易或者经营额不超过十万元的,责令改正或予以取缔,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营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责令改正或予以取缔,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营额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责令改正或予以取缔,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经营额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经营额虽不足一百万元但社会危害严重的,或者因当事人拒不配合调查而无法查清经营额的,责令改正或予以取缔,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款,《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公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按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
1.逾期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2.逾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3.逾期超过三十日不超过六十日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逾期超过六十日的,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逾期超过六十日的,或者有造成严重损害、非法经营数额巨大等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公司未按照《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经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
1.逾期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不超过五千元的罚款;
2.逾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3.逾期超过三十日不超过六十日的,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上二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4.逾期超过六十日的,处以二万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属于擅自变更企业名称的,经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二十三条规定执行。
(四)应当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而未办理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执行。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八十三条:
外国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外国公司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经营额不超过一千元且尚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令改正;
(二)经营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十万元且尚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并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三)经营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或者造成了人身、财产一般性损害的,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经营额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造成了人身、财产较严重损害的,并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经营额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经营额虽不足一百万元,但具有社会危害严重、造成了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等严重情节的,并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
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
1.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不超过一个月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2.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二个月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3.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二个月的,或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虽不足上述时限但有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且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公司在年检中隐藏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1.年检报告书中除涉及财务数据内容外,其他内容虚假的,每虚假一项,处以一万元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
2.年检报告书中财务数据虚假,或者年检中提供的财务报表虚假或有关证明文件虚假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年检中企业提供的其他年检材料,有虚假成分的,每虚假一份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五万元;
4.虚假内容所占比例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一、《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无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五千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所得超过一万五千元不超过二万五千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所得超过二万五千元不超过五万元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害的,处以五万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所得超过五万元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
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逾期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二)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逾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逾期超过三十日的,或者影响较恶劣以及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节 违反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国家工商局令第96号修订)
十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
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除责令提供真实情况外,视其具体情节,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一)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予以警告:
1.仅涉及一项登记事项的:
(1)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2)非法所得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3)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较严重损害后果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4)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2.涉及登记事项超过二项的:
(1)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非法所得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3)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较严重损害后果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3.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吊销营业执照:有非法所得的,并处以非法所得三倍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并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十四、《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
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扣缴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予以警告。改变时间不超过六个月,有非法所得的,处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时间超过六个月不超过十二个月,有非法所得的,处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时间超过十二个月,有非法所得的,或者虽未达到前述时间,但非法所得额超过一万元的,处非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经责令限期办理而逾期不办理且造成严重损害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五)属于擅自变更企业名称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二十三条规定执行。
(六)应当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而未办理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执行。
十五、《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
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没有违反国家其他专项审批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予以警告:
1.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2.非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3.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4.非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三万元的罚款。
(二)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参照前款规定执行,并处责令停业整顿;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六、《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而造成较重损害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所得不超过三千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所得超过三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经营范围涉及行政前置审批的,处以非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五)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七、《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
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拒不改正逾期不超过七日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拒不改正逾期超过七日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 :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责令补足抽逃、转移的资金,追回隐匿的财产,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一)抽逃、转移资金,使企业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不超过百分之三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3.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二)抽逃、转移资金,但尚未使企业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1.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三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3.抽逃、转移资金数额占出资数额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十九、《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九)项:
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并可追究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一)逾期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二)逾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三)逾期超过三十日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二十、《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一)项:
拒绝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除责令其接受监督检查和提供真实情况外,予以警告,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绝监督检查的,处以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接受监督检查过程当中弄虚作假二项以下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接受监督检查过程当中弄虚作假三项的,处以五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接受监督检查过程当中弄虚作假三项以上的,或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八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一、《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四条:
对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单位和个人,除责令其赔偿因出具虚假文件、证件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外,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提供虚假文件或者证件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提供虚假文件或者证件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节 违反企业名称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局令第7号)
二
十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项:
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
(一)从事经营活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二千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不超过六个月的,或者非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没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或者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没收非法所得,或者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超过六个月,且非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上述时限、数额,但造成损害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
十三、《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二)项:
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
(一)擅自改变名称不超过六个月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改变名称超过六个月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改变名称超过十二个月的,或者造成损害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三)项:
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没有非法所得或者非法所得不超过一千元的,并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二)非法所得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五、《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四)项:
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届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间不超过三十日的;或者保留期届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逾期不超过三十日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五百元的罚款;
(二)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间超过三十日不超过三个月的;或者保留期届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逾期超过三十日不超过三个月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或者保留期届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逾期超过三个月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六、《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五)项: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予以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企业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与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有一处不相同的,并处以五百元的罚款;
(二)二处不相同的,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三处不相同的,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三处以上不相同的,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企业名称牌匾适当简化后未备案,经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备案的,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
十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时间不超过三十日的,或经营额不超过一万元的,或非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并处以五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时间超过三十日不超过六十日的,或经营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或非法所得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时间超过六十日不超过九十日的,或经营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三十万元的,或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时间超过九十日的,或经营额超过三十万元的,或非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节 违反企业年检行为的行政处罚
《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国家工商总局令第23号)
二
十八、《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
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属于公司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属于公司的,按本《执行标准》第十条第一款执行。
(二)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
1.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不超过一个月的,并处以三千元的罚款;
2.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二个月的,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二个月的,或造成较大损害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4.不按规定接受年检且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以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
1.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不超过一个月的,并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2.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二个月的,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3.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二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但有其他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的,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
十九、《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二十条:
企业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属于公司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属于公司的,按本《执行标准》第十条第二款执行。
(二)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
1.年检报告书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每虚假一项,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2.年检中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并处以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3.年检中提交的其他材料,有虚假成分的,每虚假一项,并处以一万元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三)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
1.年检报告书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每虚假一项,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2.年检中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并处以三千元的罚款;
3.年检中提交的其他材料,有虚假成分的,每虚假一项,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第五节 违反企业法定代表人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局令第90号)
三
十、《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隐瞒真实情况,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一)隐瞒不属于主要事项的真实情况一项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隐瞒不属于主要事项的真实情况二项的,或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隐瞒真实情况三项以上或隐瞒主要事项一项以上,或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一、《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应当申请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而未办理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一)逾期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逾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或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逾期超过三十日不超过六十日的,或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逾期超过六十日的,或造成严重损害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逾期超过六十日,且造成严重损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六节 违反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批准)
三
十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处以人民币两万元以下罚款。
(二)应该办理变更登记而不办理擅自改变原登记事项的,或者应该办理注销登记而不办理的,经查实后给予通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人民币五千元以下罚款,直至吊销登记证。
(一)第一项,责令停止经营活动:
1.非法经营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2.非法经营额超过五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第二项:造成较大损害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属于应该办理注销登记而不办理的,吊销登记证。
三
十三、《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外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未经批准、登记,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的,责令其停止业务活动,并处以人民币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从事常驻代表机构业务活动的,未造成损害的,责令停止业务活动,并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以二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较大损害的,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并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章 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
第一节 违反合伙企业监督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97号)
三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三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提交除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外的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一项(次)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两项(次)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三项(次)以上的,或者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或者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和隐瞒重要事实虽未达三项(次),但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欺诈及隐瞒的事项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不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有本条第(四)款情节,欺诈及隐瞒的事项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四条,《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该法规定,未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没有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该法规定,未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造成一般人身、财产损害,并处以四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曾因违反该条规定受到过行政处罚的,或者具有造成了人身、财产损害等较重情节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
1.尚未发生交易或者经营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经营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3.经营额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有本款第1或第2项情节,且存在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情节,或者造成较严重损害后果的,相应加重一个处罚档次。
(二)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经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而逾期不登记的:
1.变更经营范围且不涉及前置许可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涉及前置许可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变更其他登记事项,且只变更一项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变更登记事项一项以上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七、《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合伙企业涂改、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营业执照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罚款;
(二)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一般损害后果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有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等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三
十八、《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清算人成员名单备案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不超过七日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经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超过七日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
十九、《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
合伙企业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不超过一个月的,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二)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二个月的,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二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但有其他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的,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
四
十、《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
合伙企业在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年检报告书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每虚假一项,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二)年检中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处以三千元的罚款;
(三)年检中提交的其他材料,有虚假成分的,每虚假一项,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四
十一、《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合伙企业未将其营业执照正本置放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责令改正,逾期不超过七日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经责令改正,逾期超过七日不超过十四日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经责令改正,逾期超过十四日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罚款;
(四)拒不改正,且又造成了损害后果的,处四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节 违反个人独资企业监督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工商局令第94号)
四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营额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营额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二万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营额超过二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二万元但擅自从事依许可经营项目,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三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交除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外的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一项(次)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提交除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外的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两项(次)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三项(次)以上的,或者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或者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和隐瞒重要事实虽未达三项(次),但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三项(次)以上且涉及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或者提交其他虚假文件(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三项(次)以上且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或者不具备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且不改正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四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十四条,《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不相符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从事经营活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不超过六个月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千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六个月但是具有其他行政违法行为的,或者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以一千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五、《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办理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办理,变更经营范围且不涉及前置许可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涉及前置许可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办理,变更其他登记事项,且只变更一项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一项以上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
十六、《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个人独资企业不按规定时间将分支机构登记情况报该分支机构隶属的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机关备案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备案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备案不超过十日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备案超过十日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
十七、《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条:
个人独资企业不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个人独资企业在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规定接受年检的:
1.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不超过一个月的,处以一千元的罚款;
2.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二个月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3.在年检日期截止后不申报年检,超过二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但有其他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1.年检报告书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每虚假一项,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2.年检中提交虚假的前置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的,处以三千元的罚款;
3.年检中提交的其他材料,有虚假成分的,每虚假一项,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最高不超过三千元。
四
十八、《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
个人独资企业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承租、受让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登记机关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的:
1.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未造成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一万元:未造成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了严重人身、财产等损害的,或者受让方利用执照从事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二)承租、受让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1.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4.违法所得虽不足五千元,但是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
十九、《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伪造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二千元的,或者利用该营业执照从事了其它违法行为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节 违反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工商局令第86号修订)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工商局令第86号修订)
五
十、《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二款:
对个体工商户转借、出卖、出租、涂改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和临时营业执照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
(一)无非法所得,且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非法所得不超过五百元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所得超过五百元不超过一千五百元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所得超过一千五百元的,或者涉及国家依许可经营项目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非法所得超过一千五百元,且涉及国家依许可经营项目的;或者非法所得超过一千五百元,且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
五
十一、《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三款:
对持假营业执照或假营业执照副本、假临时营业执照经营的,应没收其假照和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经营活动但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有经营活动且获取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
十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
对擅自改变经营者姓名和指定的经营场所不服从监督管理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情节较轻的,予以警告;
(二)情节一般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情节较严重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
十三、《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对擅自改变字号名称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改变字号名称不超过三个月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改变字号名称超过三个月但不超过六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但使用擅自改变的企业名称经营额在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改变字号名称超过六个月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或者虽不足前述时限,但使用擅自改变的企业名称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因擅自改变字号名称已被行政处罚,但仍未按处罚决定办理改正的,处以五千元的罚款。
五
十四、《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
对擅自改变经营方式或者超越核准的经营范围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没有违反国家其他专项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
1.没有非法所得的,或者非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2.非法所得超过二千元的,或者经营额超过二万元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违反国家其他专项规定,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
十五、《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二款:
对擅自经营不准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商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吊销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
(一)非法所得不超过三千元的,或者经营额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所得超过三千元的,或者经营额超过三万元的,或者擅自经营三种以上不准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商品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所得超过三千元,且经营额超过三万元的,或者同时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或临时营业执照。
五
十六、《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四款:
个体工商户逾期不缴纳管理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限期补缴。拒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管理费的一至二倍的罚款。
(一)逾期拒不缴纳,不超过十天的,处以一倍的罚款;
(二)逾期拒不缴纳,超过十天的,或者有殴打、辱骂执法人员等情节的,处以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五
十七、《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六)项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
1.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2.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六倍以上八倍以下的罚款;
3.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
4.属于国家级有价值动物的,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
十八、《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八)项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个人经营的物品的:依照本《执行标准》第五十五条执行。
第四节
构成无照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
五
十九、《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
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经营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营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营额超过二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经营额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社会危害后果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经营额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社会危害后果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经营额不超过五十万元以下的,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额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二百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额超过二百万元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
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五条: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
1.无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超过三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或者无照经营者经营额超过十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
1.无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超过三万元的,并处五万元的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或者无照经营者经营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三十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的,或者无照经营者经营额超过三十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
十一、《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六条:
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动用、调换、转移被查封、扣押财物,未用于经营的,责令改正,并处被动用、调换、转移财物价值百分之五的罚款;
(二)擅自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责令改正,并处被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动用、调换、转移被查封、扣押财物并用于经营的,责令改正,并处被动用、调换、转移财物价值15%以上20%以下的罚款;
(四)拒不改正,超限期不超过十日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一倍的罚款;
(五)拒不改正,超限期超过十日不超过三十日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六)拒不改正,超期限超过三十日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节 违反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8号)
六
十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
虚假内容可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成立的,或者欺诈手段性质极端恶劣的,或者无法改正的,或者虚假内容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撤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
六
十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申请变更登记的;
(二)因成员发生变更,使农民成员低于法定比例满六个月的;
(三)从事业务范围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四)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
1.发生变更的登记事项为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存续的重要事件而无法改正的,或者农民成员低于法定比例满六个月而无法增加至符合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
2.从事业务范围外的经营活动:擅自从事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经营活动拒不改正的,或者从事法律、法规规定不允许经营的活动的,或者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或者非法经营额超过十万元的,吊销营业执照;
3.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非法所得超过五万元的,或者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或者受让方借此从事犯罪活动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
第一节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批准)
六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1、第一、二、三、四项按《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五十三条处理,分别参照本《执行标准》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一条执行。
2、第五项: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1).未检验、检疫但案发后经当事人申请补检合格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2).未检验、检疫且无法通过补检确定是否合格,或者当事人拒不送检,或者经补检确定为不合格,但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3).未检验、检疫且已经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八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4).伪造检验、检疫结果但案发后经当事人申请补检合格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5).伪造检验、检疫结果且无法通过补检确定是否合格,或者当事人拒不送检,或者经补检确定为不合格,但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6).伪造检验、检疫结果且已经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2、第六项: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八十四条执行;其中,属于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七十七条执行。
3、第七项: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1).推诿、故意拖延一次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2).推诿、故意拖延两次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3).推诿、故意拖延经责令改正却拒不改正的,或者造成群访群诉等严重后果的,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八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4).无理拒绝一次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四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5).无理拒绝两次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6).无理拒绝经责令改正却拒不改正的,或者造成群访群诉等严重后果的,处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六
十五、《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从事保健美容、娱乐等经营性服务项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要求,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二)修理、加工服务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不符合与消费者的约定,经两次返工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责令退还服务费用,并赔偿消费者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偷换零部件或者原材料的,责令改正,赔偿消费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强行销售、强行服务或者强迫消费者接受不公平条件的,责令改正,退还商品价款或者服务费用,并处商品价款或者服务费用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构成第三项,偷换零部件或者原材料的
(1).违法所得不超过一千元,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或者违法所得虽不足一千元但是造成消费者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并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超过五千元,或违法所得虽不足五千元但是造成消费者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以违法所得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没有违法所得的:对消费者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不超过一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消费者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消费者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构成第四项,强行销售、强行服务或者强迫消费者接受不公平条件的
(1).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不超过一千元,且强迫行为涉及不超过十户/次的,并处以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2).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或强迫行为涉及超过十户(次)不超过二十户(次)的,并处以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
(3).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超过五千元,或强迫行为涉及超过二十户(次)不超过三十户(次)的,并处以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4).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虽不足五千元,但是具有造成消费者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或涉及范围广泛,或造成人身损害等严重情节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六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
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一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一千元的,或者损失数额超过一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节 违反产品质量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号)
六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尚未销售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
1.货值金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2.货值金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3.货值金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4.货值金额超过十万元的,或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或者有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等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已经销售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
1.货值金额不超过五千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2.货值金额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二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3.货值金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4.货值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或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或者有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等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六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货值金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货值金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货值金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四)货值金额不超过十万元,但是已经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或其他损害的,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以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五)货值金额超过十万元的,或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或者有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等严重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
六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一条: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已经销售的,处以已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已售出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的、造成较严重人身损害的,视为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
(二)尚未销售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七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二条:
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已经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或其他损害的,处以已售出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二倍的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的、造成较严重人身损害的,视为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
(二)已经销售但尚未产生人身、财产等损害后果的,处以已售出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一倍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已售出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三)尚未销售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七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 :
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已经销售的,处以已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已售出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的、造成较严重人身损害的,视为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
(二)尚未销售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七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
七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
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情节严重包括:经责令改正而不改正、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正当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范围广泛等。已经销售的,处以已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已售出和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二)尚未销售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在两年内曾因同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违法的,处以未售出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七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三条:
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隐匿、转移、损毁部分物品的,处该部分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变卖部分物品的,处该部分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隐匿、转移、损毁全部物品的,处物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变卖全部物品的,处物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七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三款: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或者第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销售,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所列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处罚。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对农产品销售者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农产品批发市场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第二款: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的农产品违反相关规定,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一般损害后果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损害、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范围较广泛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第三款:1.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违反相关规定,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一般损害后果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损害、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范围较广泛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农产品批发市场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一般损害后果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损害、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范围较广泛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七
十五、《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生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所列产品之一,或者销售明知是上述产品之一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生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产品之一,或者销售明知是第(二)项所列产品之一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生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四)项所列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第(三)项、第(四)项所列产品之一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款。
过失销售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列产品之一的,责令停止销售,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
对明知的销售者依照本《执行标准》第六十七条执行。
七
十六、《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拒绝抽样检验的,或者拒不提供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资料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隐匿、转移、毁灭证据的,对主要责任者处以二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擅自销售、隐匿、转移、毁灭被封存的受检产品的,处被封存产品货值金额一倍至五倍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对主要责任者处以二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一)第一款: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罚款;隐匿、转移证据的,处以二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罚款;毁灭证据的,处以四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第二款:
1.隐匿、转移、损灭部分物品的,处该部分物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销售部分物品的,处该部分物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主要责任者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2.隐匿、转移、损灭全部物品的,处物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销售全部物品的,处物品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主要责任者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七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
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并没收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处以该批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的,应当责令其停止销售,并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应当封存并没收该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技术处理;处以进口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本条规定的责令停止生产、行政处分,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决定。
(一)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的:
1.货值金额不超过二千元的,处以百分之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2.货值金额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3.货值金额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百分之十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
1.货值金额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2.货值金额超过五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3.货值金额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节 违反国务院食品安全特别规定行为的行政处罚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
七
十八、《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二款、第四款: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万元罚款;货值金额五千元以上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第二款,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1.货值金额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万元罚款;
2.货值金额五千元以上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罚款;
3.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不足二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二万元以上不足五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二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二)第四款,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1.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罚款;
2.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不足二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二万元以上不足五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二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七
十九、《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六条:
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应当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不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未实现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不超过一千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人身较严重损害的,或者涉及范围广泛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或者不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人身较严重损害的,或者涉及范围广泛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八
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九条:
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一)销售者不履行相关义务,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不超过一千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造成单个财产损害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人身较严重损害的,或者涉及范围广泛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章 公平交易监督管理
第一节 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国家工商局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八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二)擅自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在非相同、非类似商品上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给权利人或者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害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八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经营者违反本规定以行贿手段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贿赂额不超过一千元的,或者与贿赂有关的商品(服务)交易额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个人对个人贿赂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二千元的,或者个人对单位贿赂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个人收受单位贿赂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二千元的,或者单位对个人行贿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单位收受或给予单位贿赂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二万元的,或者与贿赂有关的商品(服务)交易额超过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个人对个人贿赂额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三千元的,或者个人对单位贿赂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或者个人收受单位贿赂额超过二千元不超过三千元的,或者单位对个人行贿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二万元的,或者单位收受或给予单位贿赂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或者与贿赂有关的商品(服务)交易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个人对个人贿赂额超过三千元不超过四千元的,或者个人对单位贿赂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或者个人收受单位贿赂额超过三千元不超过四千元的,或者单位对个人行贿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或者单位收受或给予单位贿赂额超过四万元不超过六万元的,或者与贿赂有关的商品(服务)交易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个人对个人贿赂额超过四千元的,或者个人对单位贿赂额超过四万元的,或者个人收受单位贿赂额超过四千元的,或者单位对个人行贿额超过四万元的,或者单位收受或给予单位贿赂额超过六万元的,或者与贿赂有关的商品(服务)交易额超过二十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以上数额但对公平竞争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致使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
1.指定商品销售款或滥收费用额不超过一万元的,或者强迫交易及拒绝、中断、削减或阻碍用户、消费者合理需求不超过五十户(次)的,处以五万元罚款;
2.指定商品销售款或滥收费用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或者强迫交易及拒绝、中断、削减或阻碍用户、消费者合理需求超过五十户(次)不超过一百户(次)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指定商品销售款或滥收费用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或者强迫交易及拒绝、中断、削减或阻碍用户、消费者合理需求超过一百户(次)不超过一百五十户(次)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指定商品销售款或滥收费用额超过十万元的,或者虽不足十万元但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或者强迫交易及拒绝、中断、削减或阻碍用户、消费者合理需求超过一百五十户(次)的,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
1.经营额不超过三万元或者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一倍罚款;
2.经营额超过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3.经营额超过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数额但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八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有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内容少于三项,且尚未造成一般危害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有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内容在三项和五项之间,或虚假宣传内容不足前述数目但造成了较严重财产损害或者非法经营额及非法获利数额较大,或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有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内容多于五项,或者虽不足五项但是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害,或者非法经营额及非法获利数额巨大,或者造成较严重人身损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七十九条执行。
八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没有实施经营行为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二)实施经营行为经营额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实施经营行为经营额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实施经营行为经营额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五十万元但造成被侵害方经济损失较大等后果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实施经营行为经营额超过一百万元,或者虽不足一百万元但造成被侵害方经济损失巨大等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借此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较大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巨大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财产损害较大,或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较大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单个财产损害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人身较严重损害,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巨大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处以一万元的罚款;借此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较大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或非法获利巨大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有违反被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的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被销售、转移、隐匿、销毁财物的价款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财物价值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财物价值一倍的罚款;
(二)财物价值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三)财物价值超过十万元的,或者虽不足十万元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财物价值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八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本法第七条规定,„„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经营额不超过三万元或者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一倍罚款;
(二)经营额超过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三)经营额超过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的,或者虽不足前述数额但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九
十、《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监督检查部门依照本条例进行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违法者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按违法销售额一倍计算。
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自身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采用限制或者妨碍公平竞争的联合行为的;或实施强迫交易行为的:
1.实施上述行为,即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2.造成行业损失,信誉或声誉损害,或造成交易对方损失较大的为情节严重,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1)损失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二万元,或非法获利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二万元,或信誉较严重损害,或强迫交易超过十户(次)不超过二十户(次)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2)损失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五万元,或非法获利超过二万元不超过四万元,或信誉严重损害,或强迫交易超过二十户(次)不超过三十户(次)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罚款;
(3)损失超过五万元,或非法获利超过四万元,或信誉受损难以恢复,或强迫交易超过三十户(次)的,处以六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节 违反直销监管行为的行政处罚
《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3号)
九
十一、《直销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二)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二十万元不超过二十五万元的,处以二十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万元不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四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二、《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申请人通过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本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设定的许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撤销其相应的许可,申请人不得再提出申请;情节严重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二)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二十万元不超过二十五万元以下的,处以二十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万元不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四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三、《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
直销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不再符合直销经营许可条件的,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其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自发生重大变更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两个月的,处以三万元的罚款;
(二)自发生重大变更之日起超过两个月不超过三个月的,或者有其他一般情节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自发生重大变更之日起超过三个月不超过四个月,或者有其他较严重情节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自发生重大变更之日起超过四个月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或者被责令改正仍未改正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四、《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直销企业违反规定,超出直销产品范围从事直销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有违法经营行为的直销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直至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直销企业的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二)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以下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二十万元不超过二十五万元的,处以二十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万元不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十五万元的,处以四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五、《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的,对直销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有违法经营行为的直销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直至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直销企业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对直销员,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直销企业撤销其直销员资格。
(一)直销企业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尚未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能够有效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难以有效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直销企业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已经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但受骗、受误导交易不超过五十户次(人次),且受骗、受误导交易金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直销企业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已经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但受骗、受误导交易超过五十户次(人次)的,或者受骗、受误导交易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或者造成群访群诉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对直销企业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同一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直接受众不超过二十户次(人次),且尚未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对直销员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的罚款;同一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五次以上,或者直接受众超过二十户次(人次),且尚未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对直销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同一时期有五个以上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或者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的直销员虽不足五个,但直接受众总数超过二十户次(人次),且尚未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直销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实施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虽然尚未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但难以有效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直销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同一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已经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但受骗、受误导交易不超过五户次(人次),且受骗、受误导交易金额不超过二万元的,对直销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受骗、受误导交易超过五户次(人次)不超过五十户次(人次)的,或者受骗、受误导交易金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对直销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受骗、受误导交易超过五十户次(人次)的,或者受骗、受误导交易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或者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实施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且已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或者造成群访群诉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对直销员处以五万元的罚款,对直销企业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同一时期有五个以上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已经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或者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的直销员虽不足五个,但受骗、受误导交易总数超过五户次(人次)不超过五十户次(人次),或者受骗、受误导交易总金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受骗、受误导交易总数超过五十户次(人次)的,或者受骗、受误导交易总金额超过五万元的,或者是直销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实施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且已发生消费者受骗、受误导交易的,或者造成群访群诉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对直销企业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六、《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招募直销员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有违法经营行为的直销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直至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直销企业的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违法行为发生一次的,处以三万元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发生二次的,或者违规招募直销员超过五人不超过二十人以下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行为发生三次的,或者违规招募直销员超过二十人不超过五十人的,处以六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行为发生四次的,或者违规招募直销员超过五十人不超过一百人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行为发生四次以上的,或者违规招募直销员超过一百人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七、《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直销员证从事直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直销产品和违法销售收入,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二万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三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四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十五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直销产品价值和违法销售收入总和超过二十万元,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八、《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直销企业进行直销员业务培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有违法经营行为的直销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直至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直销企业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对授课人员,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是直销培训员的,责令直销企业撤销其直销培训员资格。
直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直销员业务培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第一款:
1.违法行为发生一次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的罚款;对授课人员,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法行为发生二次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授课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行为发生三次的,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授课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行为发生三次以上的,对直销企业,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第二款:
1.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二万元的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五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
十九、《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直销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销售收入,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直销企业撤销其直销员资格,并对直销企业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销售收入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销售收入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二万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销售收入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销售收入超过三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处以一万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销售收入超过四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法销售收入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责令直销企业撤销其直销员资格,并对直销企业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法销售收入超过十五万元的,责令直销企业撤销其直销员资格,并对直销企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直销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有违法经营行为的直销企业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直至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直销企业的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直销企业未按月支付直销员报酬或者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
1.超过百分之三十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超过百分之三十五不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超过百分之四十不超过百分之四十五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超过百分之四十五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超过百分之五十不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直销企业拖欠支付直销员报酬不超过二个月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7.直销企业拖欠支付直销员报酬超过二个月或者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消费者或者直销员自购买直销产品之日起三十日内,产品未开封的,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服务网点和直销员自消费者、直销员提出换货或者退货要求之日起七日内,不按照发票或者售货凭证标明的价款办理换货和退货:
1.违法行为发生一次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法行为发生二次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行为发生三次,或涉及范围较广泛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行为超过三次,或涉及范围广泛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
一、《直销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直销企业未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报备和披露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其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违法行为发生一次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发生二次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行为超过二次,或经责令限期改正未改正的,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
二、《直销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直销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五章有关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吊销其直销经营许可证。
(一)违法行为发生一次,且保证金的差额或擅自使用的数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发生二次,或者保证金差额或擅自使用的数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行为超过二次,保证金的差额或擅自使用的数额超过十万元,且经责令限期改正未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节 构成传销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禁止传销条例》(国务院令第444号)
一百○
三、《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第一款:
1.违法所得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的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的,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百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所得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一百万元但是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第二款:
1.违法所得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的罚款;
2.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违法所得超过五十万元不超过一百万元,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违法所得超过一百万元的,或者虽不足一百万元但是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四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
四、《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为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三万元的,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不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所得超过十五万元的,处以三十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
五、《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行为发生一次,且所涉及财物价值所占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处财物价值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发生二次,且所涉及财物价值所占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财物价值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财物价值二倍以上二点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行为超过二次,或所涉及财物价值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处财物价值百分之十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财物价值二点五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 市场监督管理
第一节 违反烟草专卖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烟草专卖法》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23号)
《江西省烟草专卖条例》
一百○
六、《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江西省烟草专卖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
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令停止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经营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违法经营总额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二)违法经营总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违法经营总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经营总额超过五万元的,处以违法经营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一百○
七、《烟草专卖法》第三十六条:
生产、销售没有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罚款。
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第一款:生产、销售没有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的: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五十七条执行。
(二)第二款: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的,可以并处罚款: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六十条执行。
一百○
八、《江西省烟草专卖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五、六项: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二)销售走私卷烟的,没收其走私卷烟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销售烟草制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用于生产、销售的原材料,处以违法生产、销售烟草制品货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生产、销售的烟草制品公开销毁。
(六)明知是走私卷烟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仍为走私卷烟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生产、运输、存储、投递、销售提供便利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第二项:
1.经营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一倍的罚款;
2.经营总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3.经营总额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第五项:
1.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的,按照《烟草专卖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执行;
2.销售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货值金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超过五万元的,并处以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第六项:参照本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第二节 违反商品展销会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国家工商局令第86号)
一百○
九、《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项:
(一)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举办商品展销会,或者在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领取《商品展销会登记证》,擅自发布广告,进行招商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广告经营者违反本规定,为举办单位刊播广告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举办单位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视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第一项:
1.未登记,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未造成后果,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3.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造成危害后果,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第二项:
1.对举办单位:
(1)举办单位发布广告的,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举办单位已招商五十户以下的,处以三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3)举办单位已招商五十户以上的,或者造成损害的,处以四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2.对广告经营者:
(1)刊登或广播的,处以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2)电视播放的,处以四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第三项:
1.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承受登记证者经营额不超过五万元,且出租(出让)方违法所得不超过三千元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承受登记证者经营额不超过五万元,且出租(出让)方违法所得超过三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或者承受登记证者经营额超过五万元不超过十万元,且出租(出让)方违法所得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3.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违法所得超过五千元的,或者承受登记证者经营额超过十万元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4.伪造、涂改登记证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第四项:
1.没有经营资格者参展不超过十户的,处以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2.没有经营资格者参展超过十户的,或造成损害的,处以四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不将审查情况报工商机关备案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节 违反野生物种保护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国务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国务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一百一
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的或者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十倍以下的罚款。
(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生物的,并处违法所得或相当于实物价值八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二)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生物的,并处违法所得或相当于实物价值六倍以上八倍以下的罚款;
(三)属于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生物的,并处违法所得或相当于实物价值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
(四)属于省级有价值生物的,并处违法所得或相当于实物价值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百一
十一、《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
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二万元的,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二万元的,或者造成损害后果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一
十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法运输、携带、收购、销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罚款。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在集贸市场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在集贸市场外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一十条执行。
一百一
十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十四、十五、二十条: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自然淘汰的,其药用部分由各级药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但不得出口。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其余品种由产地县药材公司或其委托单位按照计划收购。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用部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实行限量出口。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没收其野生药材和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参照本《执行标准》第一百一十条执行。
第四节 违反拍卖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局令第101号)
一百一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未经许可登记设立拍卖企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所得超过三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所得超过五万元不超过七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所得超过七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百一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二条:
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拍卖人给予警告,可以处拍卖佣金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拍卖标的由拍卖人或其工作人员竞得且未损害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拍卖佣金一倍的罚款;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竞买,但尚未实际参与,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
(二)拍卖标的由拍卖人或其工作人员竞得且损害了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拍卖佣金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三)拍卖标的由买受人在与拍卖人或其工作人员及其他竞买人交替竞价中竞得的,处以拍卖佣金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四)拍卖标的由买受人在与拍卖人或其工作人员的交替竞价中竞得的,处以拍卖佣金三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
(五)对已因本条受过处罚的:
1.已因本条受过警告处罚的,处以拍卖佣金五倍的罚款;
2.已因本条受过罚款处罚的,处以拍卖佣金五倍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一百一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委托人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委托人处拍卖成交价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一)参与竞买或委托他人代为竞买,拍卖标的由委托人或其代理人竞得且未损害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拍卖成交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二)拍卖标的由委托人或其代理人竞得且损害了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拍卖成交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
(三)拍卖标的由买受人在与委托人或其代理人及其他竞买人交替竞价中竞得的,处以拍卖成交价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五以下的罚款;
(四)拍卖标的由买受人在与委托人或其代理人交替竞价中竞得的,处以拍卖成交价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五)对曾因违反该条规定受过行政处罚的委托人,处以拍卖成交价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一百一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拍卖无效,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参与恶意串通的竞买人处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对参与恶意串通的拍卖人处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一)对参与恶意串通的竞买人处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1.损害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
2.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处以最高应价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二)对参与恶意串通的拍卖人处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1.损害其他竞买人利益的,处以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2.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处以最高应价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一百一
十八、《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六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备案材料不符合规定的,经责令改正而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在拍卖现场公布举报电话或拒绝向到场监督人员提供有关资料的,处以四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曾因违反该条规定受过行政处罚的,处以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一
十九、《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3)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警告,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其他一户拍卖企业实施一次诋毁行为,受害企业损失不超过一千元且当事人未因此而不公平地获得交易机会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诋毁其他拍卖企业超过二户(次)不超过三户(次)的,或者受害企业损失总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三千元的,或者当事人因此而不公平地获得交易机会且违法所得额不超过三千元的,处二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诋毁其他拍卖企业超过三户(次)不超过五户(次)的,或者受害企业损失总额超过三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或者当事人因此而不公平地获得交易机会且违法所得额超过三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诋毁其他拍卖企业超过五户(次)的,或者受害企业损失总额超过五千元的,或者当事人因此而不公平地获得交易机会且违法所得额超过五千元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按《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二十九条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
二十、《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7)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拍卖公告内容或形式不符合《拍卖法》规定,情节较轻的,或者公告、展示时间达到法定时间三分之二以上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公告、展示时间达到法定时间二分之一以上不足三分之二的,处以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因拍卖公告内容或形式不符合《拍卖法》规定被警告或者责令改正,但未按要求改正的,或者因拍卖公告内容或形式不符合《拍卖法》规定造成委托人或竞买人损失的,或者公告、展示时间未达到法定时间的二分之一的,处以非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三倍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第五节 构成合同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国家工商局令第97号)
《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国家工商局令第86号)
一百二
十一、《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三)、(四)项和第六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采用第五条第(二)、(三)项手段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八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采用第五条第(四)项、第六条第(四)项手段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采用第六条第(三)项手段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一百二
十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的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指定印刷企业或虽经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但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的印刷企业擅自印制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的;
(二)被指定的印刷企业未按照国家发布的经济合同示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印制合同文本的;
(三)非发放单位和个人在市场上销售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的;
(四)当事人擅自制订、印制合同文本的。
(一)没有违法所得的:
1.情节轻微,尚未造成危害后果,且规模较小的,给予警告;
2.有一般违法行为、初次违反本法或其行为没有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3.有严重违法行为、曾因违反本法受过处罚后又违反本法的或其行为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处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的罚款;
4.情节非常恶劣、屡教不改或屡罚屡犯或其行为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六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有违法所得的:
1.有一般违法行为、初次违反本法或其行为没有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且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一倍但不超过一万元的罚款;
2.有严重违法行为、曾因违反本法受过处罚后又违反本法的或其行为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危害后果且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但不超过二万元的罚款;
3.情节非常恶劣、屡教不改或屡罚屡犯或其行为给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且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六节 违反经纪人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经纪人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令第14号)
一百二
十三、《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经纪人有下列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经纪合同中未附有执行该项经纪合同业务的经纪执业人员的签名;
(二)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聘用的经纪执业人员的情况在经营场所明示;
(三)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或在经营场所明示虚假经纪执业人员材料。
(一)经纪人在经纪合同中未附有执行该项经纪合同业务的经纪执业人员的签名一次的,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二次以上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纪人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聘用的经纪执业人员的情况在经营场所明示一次的,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二次以上的,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经纪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或在经营场所明示虚假经纪执业人员材料一次的,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二次以上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百二
十四、《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经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四)、(六)、(八)项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一项(次),违法所得额不超过一千元,且尚未给委托人或他人造成实际损失,或者损失额不超过一千元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两项(次)的,或者违法所得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或者违法所得虽不足五千元,但给委托人或他人造成的损失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三项(次)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额超过五千元的,或者给委托人或他人造成的损失额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且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构成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江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具体罚款标准参照本《执行标准》第八十二条、第九十条等规定执行。
第七节 违反国家其他市场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15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盐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1号)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80号)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07号)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1号)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
《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3号)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3号)
《印刷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15号)
《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一百二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二条:
未经许可,擅自设立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或者擅自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制止,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不超过八万元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经营额超过八万元不超过十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上四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经营额超过十万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并处违法经营额四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经营额不超过二万元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四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经营额超过二万元不超过四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四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法经营额超过四万元不足五万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并处六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百二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书:
(一)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
(二)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的;
(三)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未经审核的;
(四)文物收藏单位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的。
(一)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不超过八万元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经营额超过八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经营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法经营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三万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法经营额超过三万元不足五万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百二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项:
违反本法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五)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规定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以零点五倍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零点五倍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百二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违法所得的:违法所得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五倍以上七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超过五千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七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二)没有违法所得的:尚未造成损害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百二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
(二)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三)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
(四)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
(五)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一)货值金额不超过三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货值金额超过三千元不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货值金额超过五千元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百三
十、《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他们的职责分工,有权予以制止,责令其停止销售,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非法所得额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所得额不超过一千元的,处以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所得额超过一千元不超过三千元的,或者造成一般损害的,处以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所得额超过三千元的,或者造成较大损害的,处以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四)造成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或者非法所得额巨大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百三
十一、《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十万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不超过二十万元,或造成较大损害的,并处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所得超过二十万元,或造成严重损害的,并处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百三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二千元的,处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没有违法所得,涉案非法财物不超过二万元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没有违法所得,涉案非法财物超过二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五)没有违法所得,涉案非法财物超过五万元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百三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四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法所得不超过二千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所得超过二千元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篇:江西省农业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江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公平、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农业系统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含畜牧、水产、农机等单独建制的局)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自由裁量权,是指农业部门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内,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违法后果、改正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处罚种类、处罚幅度或不予处罚的权限。
第四条 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过罚相当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作出的行政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相当。
(二)公平、公正原则
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优先适用法律效力层级高的法律 规范,在法律效力相当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新出台的法律规范;对于相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应当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予以处罚。
对于性质相同、情节相近、危害后果基本相当、违法主体同类的违法行为,在实施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四)程序正当原则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法定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五)综合裁量原则
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综合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不能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罚款处罚数额有一定幅度的,在幅度范围内分为一般处罚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适用,从重处罚适用。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一)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四)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三)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四)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对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定、环境保护造成影响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四)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一)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二)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
(三)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四)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六)经告诫、劝阻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七)违法生产经营引起群访的;(八)恶意串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九)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他人违法的;
(十)违法手段恶劣,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执法人员执法的;(十一)擅自转移、隐匿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物品的;(十二)拒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作虚假陈述的以及销毁或者篡改有关证据材料的;
(十三)对证人、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上述从重处罚的行为,办案人员可按对应从重档次确定处罚标准,不得低于该档次标准处罚。
第十一条
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 重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先责令改正的,应当依法及时警示告知当事人,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再依法作出一般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 随本规则同时下发《江西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标准》)。本省各级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原则上应当按照《执行标准》行使自由裁量权、确定处罚幅度。
对降低或者提高处罚标准超出本《执行标准》的行政处罚,应当特别报请本部门或机构主要负责人(包括分管负责人)决定。
第十三条
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第十四条 办案机构提出的案件处理意见,必须经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后方能报负责人签发。
第十五条 办案机构建议采取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的,都要说明理由并附相应的证据材料。如未说明理由并附相应的证据材料,或者相应的证据材料不足,法制机构应作退卷处理或者要求办案机构作补充说明。
第十六条
法制机构认为办案机构在案件处理意见报告中对所建议的处罚档次缺少必要证据证明,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或变更处理意见。
第十七条 办案机构应当定期对本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主动纠正。上级农业部门应当不定期对下级农业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有权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责令纠正。
各级农业部门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纠正并予以通报。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应定期向所属部门汇报本组织行政执法情况,每年至少两次,年中和年末各一次,有关汇报材料同时抄送该部门的法制机构。
第十九条 办案机构违反本规则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上级农业部门在审理复议案件时,有权依照《执行标准》直接予以变更。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执法过错,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并被上级农业部门列为错案的;
(二)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
(四)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第二十一条
《执行标准》中有关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至”,下限数包括本数,上限数不包括本数,若是最高一档处罚则包括上限数。
第二十二条
行使《执行标准》未列明的其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参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由江西省农业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
量权适用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
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四)程序正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五)综合裁量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罚款处罚数额有一定幅度的,在幅度范围内分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适用、一般处罚适用、从重处罚适用。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
(二)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
(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
(四)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
(五)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六)移送的案件被司法机关不予立案退回的;
(七)被警告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八)共同实施违法行为起主要作用的;
(九)妨碍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十)做虚假陈述,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十一)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二)对检举人、证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十三)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但法律法规有规定必须先责令改正的,应当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再进行一般处罚。
第十一条
本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原则上应当按照《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标准》)行使自由裁量权,确定处罚幅度。
对降低或者提高处罚标准超出《执行标准》的行政处罚,应当特别报请本级局长(含副局长)决定。
第十二条
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三条
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听证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
办案机构对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没有说明理由的,核审机构应当作退卷处理;核审机构认为需要改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幅度的,应当说明理由;核审机构认为办案机构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缺少必要证据的,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
第十四条
办案机构应当定期对本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主动纠正。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不定期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有权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责令纠正。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纠正并予以通报。
第十五条
办案机构违反本规则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有权依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直接予以变更。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执法过错,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并被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列为错案的;
(二)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
(四)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七条
《执行标准》中有关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中,所称“以上”、“以下”、“不超过”、“达到”包括本数;“超过”、“不足”、“未达到”不包括本数。
第十八条
行使《执行标准》未列明的其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参照本规则和《执行标准》执行。
第四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研究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研究
(第一稿)
为使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有效解决法律不完善所引起的各种新问题,法律往往授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拥有了司法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拥有了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一项极为重要、经常运用的权力,存在于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之中,体现在各种行政行为之上。例如行政立法、行政司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合同等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处罚违法行为时运用的自由裁量权,我们称之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处罚裁量权”)。处罚裁量权是一柄双刃剑,行使得当,可使行政处罚取得积极有效的行政效果;反之,不仅会严重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还会极大地影响行政机关公正公平的社会形象。执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滥用处罚裁量权的情形。因此,相应的控制机制随之产生。目前主要有立法机关的立法控制;司法机关的司法控制;上级行政机关的层级控制。上述控制方式对控制处罚裁量权滥用起了积极的规制作用,但是,由于其控制方式都是事后监督(救济)、个案监督(救济),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澄清处罚裁量权的相关理论问题之后,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裁量权的实践情况,提出从行政机关自身对处罚裁量权进行规制的思路,即实体内容控制和内部程序控制,在事前和事中进行控制处罚裁量权,以期达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既能充分有效的行使处罚裁量权,又能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规制,从而强化办案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减少处罚裁量权行使的随意性,避免因行政处罚不合理而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申诉等行政纠纷,提高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概述
(一)处罚裁量权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根据立法目的、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确信的公平公正原则,在职权范围内自行判断、自行决定对相关行政相对人是否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的权力。
行政机关处罚裁量权的表现形势多样,但实践中主要体现为:
1、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进行裁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2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根据此项规定,行政机关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是否予以处罚进行裁量:对具有免罚或不罚情节的违法行为,有权作出免罚或不罚的决定;对不具有免罚或不罚情节的违法行为,有权作出处罚决定。
理论上,免罚或不罚有两种类型:一是强制性免罚或不罚。如果行政法律规范已经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具有某些免罚或不罚的情节,行政机关必须无条件地对行政相对人免罚或不罚,则为强制性免罚或不罚。如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再如我国台湾《社会秩序维护法》规定:“对于现在不法之侵害,而出于防卫或他人权利之行为,不罚。”对于此类强制性免罚或不罚,只要违法行为具备相应条件,行政机关无权裁量。二是裁量性免罚或不罚。行政法 律规范规定,虽然违法行为具有免罚或者不罚的情节,但是否予以处罚,由行政机关酌情裁量,自主决定。如《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实行细则》第17条规定:投机倒把情节轻微或者行为人主动交代、检举立功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于处罚。对于此类裁量性免罚,只要具备相应条件,行政机关可以自主裁量。
2、对违法行为减轻处罚进行裁量。
减轻处罚是行政机关一项重大的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再法定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最低限度以下,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减轻处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以下对违法者实施处罚,即适用法定的罚种之外的、较轻的罚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2条规定,对于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实践中,对于一些轻微的赌博行为,违法者是初犯,又能主动承认错误,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未造成大的危害后果,并能配合行政机关查处其他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行使裁量权,予以减轻处罚,如对其采取警告处罚。警告处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2条规定法定处罚方式拘留、罚款、劳动教养之外选择的较轻的处罚方式。另外一种是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主要是指财产罚)实施处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9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者违反此规定,但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的减轻情节,行政机关可以行使裁量权,在法定的“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幅度最低限(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下予以减轻处罚。
减轻处罚是行政机关运用处罚裁量权的重大情形,因此法律对其适用的条件非产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只有四种情况,行政机关才能行使并且是必须行使减轻处罚(除非从轻处罚)的裁量权: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种情形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可以减轻处罚,行政机关才能减轻处罚。也就是说,减轻处罚一定要有法律规范方面的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不得减轻裁量。
3、对违法行为从轻处罚进行裁量。
我国很多行政法律规范都规定了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依法拥有从轻处罚的裁量权。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在法定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内,对行政违法行为在几种可能的处罚方式内选择较轻的处罚方式或者在一种行政处罚方式下允许的幅度内裁量、选择较低限度进行处罚。
理论上讲,从轻处罚亦有强制性从轻处罚与裁量性从轻处罚两种情况。强制性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法律规范已经明确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情节,行政机关对具备此情节的违法行为必须从轻予以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对于具备上述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必须作出减轻处罚或者从轻处罚。裁量性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从轻处罚的情节,而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案情予以裁量是否从轻以及如何从轻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规定:对有下列行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登记主管机关作出如下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一)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终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此规定且有违法所得的,但是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危害后果不大的,行政机关可以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中选择较轻的处罚;如果决定处以罚款,还可以在违法所得3倍以下选择较低限度(如1倍)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当然,行政机关从轻处罚不是绝对要适用最轻的处罚方式,更不是一定要在幅度最低限进行处罚,而是要针对违法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是否具有从轻情节,再作出如何从轻处罚的具体决定。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从轻处罚,必须遵循行使处罚裁量权的基本原则,要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等各种具体情况,不得应从轻处罚而不予从轻,不该从轻处罚反而予以从轻,否则构成滥用处罚裁量权。
4、对违法行为从重处罚进行裁量。
我国行政法律规范尚未就加重处罚进行立法规定,但是规定了从重处罚。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方式和幅度内,对违法者在数种处罚方式中适用较重的处罚方式,或者在某一处罚方式允许的幅度内适用接近于上限或上限的处罚。行政机关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制性从重处罚,即行政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对违法者从重处罚的条件及处罚方式,行政机关必须对其从重处罚。例如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予以处罚。如果违反此规定,行政机关就应该根据《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7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如责令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的罚款)。另外一种是裁量性规定,即行政法律规范授予了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可以裁量从重处罚权力。因此,行政机关对具有某些从重处罚情节的违法者,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从重处罚以及如何选择较重的处罚方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8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如果相对人违反此规定,并且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行政机关就可以从重处罚(例如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十的罚款)。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2条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于违反此规定并具有从重情节的违法行为,行者机关可以对违法者既可以责令其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中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从重处罚,还可以对其是否吊销营业执照的裁量权中进行从重处罚。
(二)处罚裁量权的存在基础
处罚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和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出现、发展、扩张是现代行政机关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和现代行政法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
1、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需要。在现代国家形成之初,基于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以及自由放任主义的权力准则,政府只是社会的“守夜人”,只能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财产;而经济秩序是由市场自身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即使出现侵权纠纷,大都由相对人向法院申请司法救济,行政机关一般不能主动对有关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只能“消极行政”:“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因此,行政处罚权不仅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严格制约,而且其自身的行使亦相当节制和谨慎,故其处罚裁量权很难普遍存在。
但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随着市场严重失灵、失业迅速增多、贫富分化日益悬殊以及不平等矛盾日渐尖锐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大量出现,政府不可能无为而治,也不可能依旧坚守“法律没有规定的,行政机关不能为”的陈词滥调。为了有效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快速、高效的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变“消极行政”为“积极行政”。“积极行政”要求现代 行政机关扩大行政职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对社会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以有效组织和调整社会生活,维持正常行政秩序。同时,现代行政管理技术性强、效率要求高,立法机关无论从其机构、人员、效率、技术、经验而言,都无法不授予行政机关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处罚决定并采取适当的处罚方式以实现法律目的的权力。因此,立法机关顺应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通过立法授权行政机关一定自由裁量权包括处罚裁量权。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行政官署不可能以有限之法条,应付无穷之社会事务,故法规之允许行政官署为自由裁量之处臵,确有其必要。”(请注明出处)
2、弥补法律空白等立法局限的需要。现代行政管理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的问题极其复杂,并且是千变万化。因此,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十分庞杂,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区别,所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可能完全包容社会关系的所有方面。
同时,立法总是对现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规范,立法机关无法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迅速,因此立法总是具有滞后性。据此,立法机关往往只规定一些原则,规定一些有弹性的条文,可供选择的行政处罚种类,可供上下浮动的处罚幅度,使行政机关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处理各种复杂的行政违法行为。因此,在这些原则之下、幅度之内、选择之中,行政机关便拥有了处罚裁量权。
3、促进实体正义、个案正义实现的需要。
法律规范本身并不像自动售货机,只要将条件简单地输入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反,法律在追求形式正义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实体正义和个案正义。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当时国家的政策、本地的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特别是像我国的现实国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入,许多行政措施带有探索性、试验性,如果要求行政机关不能运用处罚裁量权,不分地区、不管政策、不顾习俗、不合情理,完全机械地“一断于法”,很难做到实体正义和个案正义。
同时,由于也正因为我国地区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行政违法行为千差万别,同一种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又有较大的差别,因而不可能对同一种违法行为给予完全确定的行政处罚,因此行政处罚只能相对确定;而对一些行政法律规定也只能用模糊语义以增大其内涵,为弥补法律规范不周延和模糊性带来的不足,调和法律滞后性与政策前瞻性的矛盾。因此,在处理行政违法案件时,法律授权行政机关较多的处罚裁量权也是现实的、必然的选择。
(三)控制处罚裁量权的原因
处罚裁量权对于行政机关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解决社会进步中的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弥补行政法律规范本身的缺陷,确保行政处罚案件的个案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处罚裁量权的强大侵蚀力等原因,行政处罚的执法实践中,也出现了滥用处罚裁量权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行使处罚裁量权目的不正当。行政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不符合法律目的,或者不是出于公共利益,而是基于法律以外的、不正当的目的。例如,行政机关明知其行为违背或者偏离法律所规定的目的、宗旨,而是基于管理者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作出不合理的行政处罚决定:该罚的不罚,不该罚的乱罚,以罚行政,以罚代刑;还有的利用处罚裁量权挟嫌打击报复等等。
2、行使处罚裁量权显失公正。行政机关在法定的范围和幅度内,给予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与其过错极不相称,或者极不公正,损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过罚不相当,畸轻畸重;在同一案件中,相同责任不同处罚,不同责任相同处罚;此处彼罚,彼处此罚,此时彼罚,彼时此罚,随心所欲,任意处罚,罚幅相差悬殊。滥用处罚裁量权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
1、处罚裁量权中的“自由”属性是其可能被滥用的本质原因。历史已经证明,权力本身具有侵蚀性和自腐性,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危险,处罚裁量权亦不例外。由于处罚裁量权为行政机关留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在这种范围和幅度之内,行政机关享有自行决定的权力,因此,亦就为行政机关滥用处罚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条件。
2、法律规范不完善是处罚裁量权可能被滥用的客观原因。法律规范对处罚裁量权的约束较少也使其可能被滥用。我国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处罚裁量权的规范很多,但大都显得过于宽泛,无一定的、具体的标准可循。尤其是行政罚款的自由裁量权上,自由裁量的幅度是如此之宽,且都是以情节严重为衡量标准的,使办案人员觉得难以掌握,例如《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43条规定:“有本条例所列违法行为,无销售收入或者因销售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致销售收入难以确认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还有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只规定了处罚的种类,却无处罚的幅度,例如《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第32条第1款第8项规定:对于在经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短尺少称的个体工商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酌情处以罚款。甚至有的连处罚种类都未规定,只规定了对行政相对人可以处罚,但究竟是何种处罚却不明确。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处罚裁量权的标准不明确,并且约束较少,因此也留下了被滥用的空间。
3、监督、约束机制不力是处罚裁量权滥用的制度原因。我国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法律机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但是,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审议其工作报告以及提出咨询案等方式进行的,并且主要是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对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处罚裁量权的正当与否、合理与否并不进行个案审查。人民法院只有在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之后才能启动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并且只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不审查其合理性,除非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因此,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处罚裁量权的监督力度十分有限。上级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对下级行政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正当行进行层级监督,其主要形式是行政复议制度。但是,行政复议对处罚裁量权的监督亦是被动的、个案形式的,而对于行政相对人未提起行政复议的案件,层级监督的力度依然不够。所以,就我国目前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约束机制而言,只能做到亡羊补牢式的事后监督,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式的事前监督、事中约束。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的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样的道理,如果处罚裁量权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力,制度不全,就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甚至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机会。
4、办案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处罚裁量权滥用的主体原因。人永远都是处罚裁量权适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裁量过程中变数最大的因素,因为处罚裁量权的具体实施必须依靠办案人员,“徒法不足以自行”,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因此,办案人员的素质如何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正当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拥有处罚裁量权的办案人员如果政治素质不高、公仆观念不强,就容易滥用裁量权,图私利、谋私益,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此外,由于行政法律规范本身存在漏洞、空白、相互冲突以及法律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要求办案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否则,如果办案人员对法律关系的认识不深刻,对立法目的理解不全面,对法律条文把握不准确,对行政处罚的 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不能做到有机的统一,亦容易导致滥用处罚裁量权。因此,如果作为法律实施主体的办案人员本身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高,处罚裁量权反而能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反之,极易导致滥用处罚裁量权。但是,目前我国行政办案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良莠皆有,这就为处罚裁量权滥用留下了严重隐患。
(四)控制处罚裁量权的方式
由于处罚裁量权有被滥用的危险并且在执法实践中已存在被滥用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世界各国的控制机制因法律传统、法治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国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根据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出现了三种控制、监督机制。一是立法控制,即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对处罚裁量权进行控制,例如立法机关可以依法撤销行政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决定和命令;有的国家在国会设臵行政专员受理并处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滥用处罚裁量权的控诉。二是司法控制,即由法院行使司法权对处罚裁量权进行控制。目前世界多数国家最为普遍、典型、有效的处罚裁量权监督机制是司法审查方式。如法国规定行政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滥用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进行审查;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明确规定:“对于行政机关独断专横、反复无常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法院有权宣布其非法而予以撤销”;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规定:“可以通过诉讼手续法,要求撤销超越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处理决定”。三是层级监督。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层级监督的控制模式,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诉愿制度规定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或变更下级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行为。
我国虽然没有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但是就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制衡机制,因此对处罚裁量权也存在相应的控制机制:(1)权力机关的立法控制。我国权力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可以对本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撤销行政机关制定的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律规范、决定和命令,受理并处理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控告,通过建议、批评、询问的方式对处罚裁量权进行监督。(2)司法机关的司法控制。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审判权,对滥用处罚裁量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予以撤销、变更,并可以判令被告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检察院通过依法提起、参与行政诉讼和抗诉等方式监督行政执法,矫正滥用处罚裁量权的行政行为。(3)上级行政机关的层级控制。一方面通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处罚裁量权进行监督,纠正其不当,并作救济处理;另一方面,根据《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有权撤销和变更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决定。但是,如前所述,这些控制机制都是被动的事后控制机制,或多或少地存在局限性,因此,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探讨其他的控制机制,以有效、合理的控制行政机关的处罚自由裁量权。
就行政机关角度来说,将处罚裁量权变事后控制为事前和事中控制、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他人控制为自我控制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行政机关自我控制处罚裁量权的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对于处罚的内容进行实体控制;二是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进行程序控制。
1、对于处罚裁量权进行实体内容控制: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全面考虑案件的各种情节,包括违法主体的情节、违法客体的情况、违法的主观方面以及违法的客观方面等内容。具体来说,行政机关可以考虑如下各种情节,然后裁量是否予以处罚以及如何处罚:
违法主体方面:考虑其是否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是否精神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是否是主犯次犯;是否属国家政策倾斜保护的弱势群体等情节。
违法主观方面:考虑其是否具有主观过错;是否屡教不改,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是否明知故犯的;是否顶风作案;是否胁迫、诱骗或者教唆;是否强制或者指使他人等。违法客体方面:考虑其是否侵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是否危害社会稳定;是否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环境;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公共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是否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法律权益等。
违法客观方面:是否初犯;是否手段恶劣;是否违法金额较大;是否借故刁难、抗拒检查;是否打击报复、嫁祸于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是否主动消除或者减少危害后果;是否有检举立功行为;是否配合检查;是否破坏证据;是否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等。
2、处罚裁量权内部程序控制。行政机关应对重大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进行内部的程序规制,以减少其行使的随意性。对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务等财产罚,以及较严厉的行为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停止经营、吊销营业执照等应该经过相应的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才能作出决定。此外对于违法者作出减轻处罚甚至幅度较大的从轻处罚,亦应该以上述程序予以控制。
二、处罚裁量权的适用原则
行政机关的处罚裁量权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首先,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处罚范围和幅度之内行使自由裁量;其次,行政机关在实施处罚裁量权时还必须遵循法定的行政程序;最后,行政机关还必须遵守一些公认的、适用自由裁量权的法律原则,否则,也是滥用处罚裁量权。各国处罚裁量权的适用原则各不相同,但是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确认的裁量原则主要有:
(一)过罚相当原则
过罚相当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做到裁量的具体手段和裁量的具体目的相协调、相适应。具体来说,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首先要正确确定行政具体的目的,其次要恰当地选择达到这一目的的处罚手段。所谓恰当,即比例协调,手段既能达到目的,又能不产生目的之外的副作用。有两种情形视为不恰当:一是处罚手段不足,即所用的手段不足以达到目的;二是处罚手段过量,即所用的手段超过了目的的要求,产生了副作用。过罚相当原则禁止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和遵循先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得以事实和法律原则以外的因素而歧视或优待某些相对人。具体来说,行政机关首先要做到在认定事实上人人平等对待,即在违法行为实施的性质、情节、后果的确定上要求体现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行政相对人的特殊身份或与自己的特殊利害关系而有所区别。其次还要求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作出处罚时贯彻人人平等原则,不得因为与行政相对人的特别关系而故意规避、曲解、误用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此外,这一原则还要求行政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同一类案件的认定和处理要有一个相对同一的标准,不能无端地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使相同案情的相对人受到不同的对待,或者使不同案情地相对人受到相同的对待。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行政违法行为,又要教育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从而更好地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和实现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处 罚永远都不是行政处罚的最终目的。《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亦要从教育行政相对人守法从而取得更好的行政效果角度出发适用裁量权:既要“惩”已然的违法行为,又要“戒”未然的违法行为。
(四)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例如自由裁量权要公开,从轻、减轻、从重处罚要说明理由和依据,要告知相对人的救济权利等;在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中要有相对人的参与;此外,对于某些严厉的行政处罚应该经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才能予以决定。
(五)综合裁量原则
综合裁量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相对人进行处罚。例如,处罚相对人时,不仅要考虑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还要考虑其主观故意性;不仅要考虑法律规定,还要考虑当时国家的政策和形势;不仅要考虑案件情节,还要考虑相对人的具体情况如残疾、下岗失业等;不仅要考虑法律具体条文,还要考虑法律的立法目的等。只有综合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等情况,行政机关才能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地行使处罚裁量权,才能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我局适用处罚裁量权的现状与问题
(一)执法资源状况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就显得更为重要。从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来看,涉及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监督管理、合同监督、公平交易等市场交易行为的各个方面。从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来看,工商部门主管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工作、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事项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组织监督检查市场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以及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和其他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等多项职能,工商部门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为切实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性文件中都赋予了工商部门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共有62部法律、81部行政法规中规定了工商部门的职责,而法规性文件、地方性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则更难以统计。从上海市工商局金管工程法律法规字典中违法行为标识统计(以下简称字典库,下文均对此而述),目前,工商部门有权对近1270余种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其中共涉及23部法律、25部行政法规、4部地方性法规、53件部门规章和13件政府规章。这些行政处罚规定覆盖合同、商标、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管理、公平交易等工商行政管理的各个监管领域。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加以分类,其处罚种类包括申诫罚、财产罚和能力罚三种。申诫罚也称声誉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名誉权、荣誉权及其精神权益造成不利损害的行政处罚,在此体现为警告和通报批评。财产罚是指以科处受罚人财产权益受损或 增加财产义务负担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形式,在此体现为罚款、没收销售收入、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财物等。能力罚是指以剥夺、终止或者限制被处罚人从事一定的职业与活动的权利资格为内容的处罚,在此体现为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停止广告业务等。在这三种处罚种类中最为复杂的是财产罚。前文已述,财产罚中既包括罚款又包括没收,而在罚款中,按照目前学界的分类方法,在此又涉及数距式、封顶式和计算方法式三种。所谓数距式是指罚款设定了某个数值区间,设臵了上限和下限,如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从字典库数据分析,目前工商部门处罚中数距最大值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作的一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规定。所谓封顶式是指罚款设定为某个固定数值以下,如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所谓计算方法式是指以某一个可度量的数值为基准,通过某种计算方法确定罚款数额,如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处商品货值金额10%至20%的罚款。在这些行政处罚规定中,没有一条是以固定的数值形式(如处500元罚款)来对处罚数额作出具体规定的,而都不同程度的赋予了行政机关处罚处罚裁量权。从这1270条处罚内容分析,这些法律性文件均赋予了工商部门处罚裁量权,由工商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处罚的种类和罚款的幅度,这一权利的赋予有利于工商部门灵活、高效地实现立法目的,增强执法的针对性,提高行政效率,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对行政处罚种类归纳详见附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管理的事务日益繁多和复杂,法律再完备再严密,也不可能对工商部门的所有监管行为、监管方式、监管手段、处罚幅度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必须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关的行政行为留出必要的自由裁量空间。特别是在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面对经济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新类型的违法行为,法律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必须赋予工商部门处罚裁量权,由此才能真正实现立法的目的、才能有效达到行政管理的目的。但是,就如前文所述的,处罚裁量权也最容易被滥用,从而导致对国家、社会利益和对公民、法人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美国学者施瓦茨说“无限自由裁量权是残酷的统治”,因此,对处罚裁量权必须加以控制。特别是对工商部门来说,每年要对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而这些行政处罚都存在着自由裁量,如果不对其加以合理控制,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000年全市工商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24433件,涉案金额365436万元,罚款金额5924万元;2001年共查处案件32123件,涉案金额142431万元,罚款金额10393万元;2002年共查处案件42700件,涉案金额363374万元,罚款金额14559万元。通过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对工商部门处罚裁量权进行合理控制其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而如果对目前处罚裁量权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不及早加以引导、规范,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二)处罚裁量权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运用处罚裁量权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1、对违法行为存在罚与不罚两种 在基层办案中,办案人员对违法行为一般都能做到违法必究,这不仅是在履行工商部门的职责,而且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办案人员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有的给予了行政处罚,而有的却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就使被处罚的相对人对工商部门执法的公正性提出了异议,影响到工商部门的权威和形象。某工商所辖区内同一条马路上有两家无证经营网吧,工商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其中的一家进行了查处,不仅没收了用于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等工具,而且作出了罚款的处罚决定。对此,相对人一开始并未提出异议。但事后相对人得知工商部门对另一家无证网吧并未进行处罚,而且该网吧还在继续违法经营时,相对人对工商部门对其进 行处罚的动机及处罚的合法性提出了强烈的不满,不仅向市局提出了复议,还通过纪检等渠道对工商所的执法行为进行了举报,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在执法办案中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同一辖区内的同类违法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作出处罚,不能有的处罚有的不罚。
2、对同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尺度不一,相差悬殊。过罚相当是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对同类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也应当基本相同。但在实践中,对同类违法行为在处罚种类乃至处罚幅度上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以致出现同一经营者的同类违法行为经不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后,结果相差悬殊。某超市在全市多个连锁店,因为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工商分局的查处,但是在不同的分局处罚的幅度却完全不同,一个分局处10万元罚款,一个分局处1万元罚款,相差何其悬殊!
3、对性质不同的违法行为作出同样的行政处罚 某贸易公司因超越经营范围被甲工商所查处,经调查核实,该公司没有经营药品的经营范围而违法销售药品,工商分局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事后不久,该公司因超越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建筑材料被乙工商分局查处,工商分局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样作出了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相对人表示难以接受,遂向市局提出复议申请。其在申请书中辩解,药品是国家专卖专控的商品,自己违法经营被处以高额罚款尚可理解。而建筑材料并非国家专卖物资,且并未对人体安全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处以法定最高额罚款半年体现不同行为区别对待的原则,要求予以改变处罚决定。以上案例中乙工商分局没有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以致引起了相对人的不满。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运用处罚裁量权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前文已经论述到其中有自由裁量权本身和法律制定中的因素,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工商部门以及办案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
1、执法指导思想的偏差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思想指挥着行动。长期以来,由于受政府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影响,政府的行政经费无法完全依靠政府财政予以保证,有一部分行政经费甚至办案人员的个人收入需要从行政处罚的罚没款中予以补贴,受此利益驱动,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着搞“执法经济”的错误倾向,将罚没款的多少作为衡量其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在一些办案人员头脑中则始终存在着“能罚就罚、能多罚就多罚”的执法思想,具体表现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往往将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撇在一边,而只是机械地根据法律条文在处罚规定的上限作出处罚决定,这不仅违反了行政处罚应当遵循的过罚相当的原则,也使行政相对人对执法部门执法的动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些甚至造成了行政相对人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对抗。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经费投入,并通过建立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等多种方面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减少直至消除执法部门对罚没款的依赖。同时,办案人员政治素养不高也是执法指导思想发生偏差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办案人员头脑中还没有搞清“为什么执法和为谁执法”的问题,“执法为民”的思想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我们的一些执法干部甚至将人民赋予他的权利作为其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违法行政和执法不公也就很平常了。因此,如何端正办案人员的指导思想、如何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是目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办案人员文化、法律素质不高、执法业务不精是产生以上问题的客观原因。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最终要由办案人员来完成,因此,办案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法律功底以及专业知识的高低决定了在自由裁量时能否真正实现立法者的意 图、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和正义。实践中,由于一些办案人员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对违法行为的情节乃至处罚种类和幅度作自由裁量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法律规定的实质,不能领会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从而在裁量个案时不能实现个案的公平和正义。由此看来,即使办案人员有了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也必须具备应有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否则,“执法为民”也只是空中楼阁。
3、执法监督未能覆盖行政执法全过程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行政权本身具有扩张性、侵犯性、任意性的内在基因,行政管理活动又具有行政主体居高临下,不以相对人意志为转移的特点,所以极易发生权力的滥用。在自由裁量权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监督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工商系统在执法监督、行政监察等方面,对行政执法的程序、责任追究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还未能覆盖行政执法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处罚裁量权的具体运用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形成了执法监督的空白点。同时,执法监督的范围、形式、方法和手段等还没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执法监督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对执法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上,还没有向合理性方面延伸。有一些执法监督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执法监督的目的。此外,对于在运用处罚裁量权中处罚畸轻畸重、明显不公的行为,还没有通过责任追究、进行行政监察等政纪进行处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我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中的上述问题,从而合理、有效地适用处罚裁量权,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我们认为,在加强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和层级控制等外部监督机制之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必须加强自我控制机制,可以从行政处罚的实体内容和内部程序等方面对处罚裁量权的运用进行控制。
(一)处罚裁量权的实体控制
处罚裁量权的实体控制,是指行政机关依据违法行为的不同情节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将其分别规定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违法行为条件,并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应该违法行为,设臵相应的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控制方法。这一控制方法是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旨在通过建立一定的裁量规则而达到合理运用裁量权的目的。
1、关于不予处罚行为的认定及处罚建议
《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2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此处规定的不予处罚与该法第25条和26条的规定有所不同:此处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到有法定的特殊情况存在对本应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对其适用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25条、26条规定的不予处罚是指对于形式上违法但实质上因有法律上的特别规定不构成违法而不能对其适用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适用不予处罚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没有危害后果。我们认为,在具体办案中,如果违法情节符合上述条件的,可以不予处罚。例如,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悬挂营业执照,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亦无危害后果的,就可以裁量不予处罚。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予处罚的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能够并且已经纠正,对于无法纠正的行为例如已经大范围发布了的贬低竞争对手的虚假广告不能不予处罚;当然,能纠正但拒不纠正的行为,亦不能不予处罚。
对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的决定对于正确教育、引导和规范行政相对人的经营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突出重点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不予处罚是属于运用裁量权的重大情形,同时其适用的条件本身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如果不严格规制,极易导致滥 用。因此,我们建议,在适用不予处罚时,要严格把握其实质构成要件,同时还要通过相应的程序予以控制。
2、关于减轻处罚的行为认定及处罚建议 《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了依法应当减轻处罚和从轻处罚的四种情形:一是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是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是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是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对于此四种情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予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而不能再有其他的裁量权。而且必须指出,也只有在符合上述四种情形之一的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够进行减轻处罚。同时,根据我们对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梳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尚无“其他”减轻处罚的裁量权依据。因此,实际上,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言,目前只有《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前三项规定的减轻处罚的裁量权依据,除此之外,别无根据。我局目前普遍存在的对未予(逾期)年检的企业减轻处罚的做法,《企业检验办法》的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除非该企业符合《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前三项规定的条件之一,否则就不能作出减轻处罚的决定。
减轻处罚是在法定的处罚幅度之外予以较轻的处罚,属于重大运用裁量权的情形,如果规制不力,亦易导致滥用裁量权。因此,我们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进行减轻处罚时,必须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此外,对于作减轻处罚处理的,还必须受到内部程序的控制。
3、关于从轻处罚的行为认定及处罚建议 《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1款中列举了四种法定的从轻情节。此四种情节是强制性从轻情节,因此只要符合此四个条件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就必须予以从轻处罚(除非减轻处罚)。而在其他工商行政法律规范中,有许多规范规定了自主裁量的从轻情节,其法律条文一般表述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的处罚”。因此,对于此种裁量性从轻情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自主作出是否从轻以及如何从轻的决定,本文主要就如何认定裁量性从轻处罚情节作些探讨。
为全面了解、归纳行政处罚中的从轻情节,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对8个分局、近200位一线办案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集、整理、归纳办案中对违法情节的认定。通过调查分析,根据法律、法规以及法理,现将实践中可以作为从轻处罚予以考虑的情节归纳如下:
涉及违法主体方面的主要有: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又聋又哑或者盲人、弱智人士;4050人员;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相对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生活确属困难的。
涉及违法主观方面的主要有:受他人胁迫从事违法行为的;主动中止违法行为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危害后果的;因疏忽大意而违法的;涉及商标侵权案件要考虑“善意使用”的因素。
涉及违法客体方面的主要有:仅仅是形式上的利益,例如企业未依法悬挂营业执照,并未侵犯某个具体的利益,而仅仅是违反了法律规定,侵害了某方面的行政管理秩序。
涉及违法客观方面的主要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主动提交其违法证据,方便执法部门办案的;违法数额较小的;未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社会安定造成影响的;违法行为尚未产生实际不良后果的。
以上是我们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实践归纳总结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但是如何从轻处罚仍需我们根据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具体裁量。
我们在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方面规范的近1270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9种处罚条款的模式:
(1)责令改正。(2)纠错前臵+(如不纠错)处罚。具体又有三种情形:一是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如不改正(办理),处财产罚;二是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如不改正(办理),处以能力罚;三是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如不改正(办理),处财产罚,情节严重的,处以能力罚。(3)纠错(不前臵)+处罚。具体又有两种情形:一是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可以处以财产罚,情节严重的,处以能力罚;二是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处以才财产罚;情节严重的,处以能力罚。
(4)申戒罚+财产罚(法定并处,但数额自由裁量)。(5)申戒罚+财产罚(自由裁量)。
(6)申戒罚+财产罚(自由裁量)+能力罚(自由裁量)。(7)财产罚(自由裁量)。
(8)财产罚(自由裁量)+能力罚(自由裁量)(9)能力罚。
就上述9种模式的从轻处罚而言,我们首先可以在处罚的种类之间进行规定:一是单处特定罚种的,不能处其他罚种,即(1)、(7)、(9)三种模式不能选择其他的处罚罚种;二是并处,但是并处的罚种本身是法定的并处,则亦不能选择其他罚种,即(4)只能选择申戒罚、财产罚并处;(2)中的前两种情形亦是。三是并处,但是并处的罚种本身是可以裁量的,(2)中的第三种情形、(3)、(5)、(6)、(8)属于此种情况。那么,在可以单处、并处的情况下,首先考虑单处;在有申戒罚(纠错罚)、财产罚、能力罚的情况下,先适用申戒罚(纠错罚);在有财产罚、能力罚的情况下,先适用财产罚。四是在同一类型的处罚种类中,如财产罚中,既可处罚款又可处没收违法所得时,适用数额较少的罚种;在能力罚中,既可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又可吊销营业执照时,适用较轻的停产停业(整顿)。
对于同一罚种的处罚幅度而言,从轻处罚主要体现在罚款的裁量方面。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罚款的设臵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数据式:表示罚款设定了某个数值区间,设臵了上限和下限,如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二是封顶式:表示罚款设定为某个固定数值以下,如1万元以下的罚款;三是计算方法式:表示以某以可度量的数值为基准,通过某种计算方法确定罚款数额,如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处以商品货值金额10%-20%的罚款,处以拍卖成交价30%以下的罚款等等。我们认为,对于罚款类的从轻处罚,一般应该处以幅度内均值以下、最低限以上的罚款。
4、关于从重处罚的行为认定及处罚建议 《行政处罚法》没有从重处罚的具体规定,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有一些从重处罚的具体规定,一般表述为“情节严重的,……处罚”。结合我们的调查分析,下列情节可以考虑从重处罚:
涉及违法主体方面的主要有:在共同的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违法行为的。
涉及违法主观方面的主要有:多次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明知故犯的;因同一违法行为被处罚而再犯的;顶风作案的;是否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他人违法;是否强制或者指使他人违法。
涉及违法客体方面的主要有:侵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社会稳定的;破坏自然自源的;侵害特定群体的(如妇女、儿童)。侵犯著名商标或者驰名商标的;属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
涉及违法客观方面的主要有:违法手段恶劣的(如采取欺骗、弄虚作假、破坏证据等);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对抗查处的(如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检查、拒不提供证明材料、拒不停止违法经营活动);煽动不明真相的人围攻执法的;擅自转椅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的物品的;作伪证、销毁或者篡改有关证据材料的;经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改正(办理)的;对举报其违法行为的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违法数额较大的;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众举报或者消费者投诉五起以上、查证属实的;利用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实施违法行为的。结合对上述9种处罚条款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对罚种的裁量从重处罚时应该遵循的规则有:一是单处一种罚种时,或者并处,但是法定并处时,不可对罚种进行裁量,因此亦不可从重裁量;二是可以并处时,首先要考虑并处;在可选择申戒罚、财产罚时,应先适用财产罚;在可选择财产罚、能力罚时,应先适用能力罚;或者并处较重的罚种;三是在同一类型的处罚种类中,如财产罚中,既可处罚款又可处没收违法所得时,适用数额较多的罚种;在能力罚中,既可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又可吊销营业执照时,适用较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与从轻处罚一样,对于同一罚种的处罚幅度而言,从重处罚主要体现在罚款的裁量方面。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罚款的设臵的三种类型,我们认为,对于罚款类的从重处罚,一般应该处以幅度内均值以上、最高限以下的罚款。
处罚裁量权的实体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而言,最好的适用规则都不可能完全替代具体实践中的操作问题。因此,我们以上所探讨的实体控制规则亦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仍需一线办案人员在遵循原则的同时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例如,在一个案件中,违法行为有可能既有从轻情节又有从重情节,对于此类情节冲突的问题,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理性的把握,全面地权衡,综合地考虑,慎重地决定。当然,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仍倾向于通过内部程序予以控制。
(二)处罚裁量权的程序控制
处罚裁量权的程序控制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步骤、方式、过程等予以规制,从而达到控制其合理适用的目的。程序控制对于处罚裁量权的合理适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不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干部“重实体、轻程序”思想意识盛行的情况下,更要突出强调程序正当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亦不能无视我市工商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不现实地规定难以做到或者过于繁琐、效果不好的程序控制方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工商执法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对处罚裁量权进行程序规制:
1、内部程序控制
我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案的过程中,一直重视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性的要求,例如职权要合法、适用法律规范要正确、程序要合法等,但是对于合理性要求重视得不够,无具体的制度化规定。合法性是行政处罚决定的根本要求,但是不是唯一的要求,特别是在适用处罚裁量权时,更要注意处罚决定的合理性。
一是办案机构在调查取证时要收集行政相对人是否具有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的情节;在终结报告中,建议对行政相对人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要附相应的证据材料,并说明理由。
二是核审机构在核审案件时,发现办案机构对行政相对人建议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要审查其提交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如果无证据材料和证据材料不足,退回办案机构补正,或者建议办案机构改变处罚建议;办案机构不予补正或者不改变处罚建议的,核审机构不同意办案机构的处罚建议。
三是对于不予处罚的案件、减轻处罚的案件、从轻从重情节相互冲突的案件以及办案机构与核审机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必须经过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对于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数额巨大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处罚,亦应经过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2、外部程序控制 目前,少数工商执法干部对于行政相对人的裁量性处罚不愿意说明理由,认为只要处罚决定合法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行政相对人对于自己的权益特别是其认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权益是非常敏感、斤斤计较的,如果裁量权适用不当,并且没有较好的沟通协调对话机制,极易导致其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不信任,从而最终导致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在适用处罚裁量权的过程中,向行政相对人说明裁量的理由特别是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非常重要。要求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中告知相对人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根据和理由。
同时,在适用处罚裁量权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只有在相对人参与裁量的条件下,相对人才能陈述申辩自己应当轻处的事实、根据和理由;也只有在相对人参与裁量的条件下,相对人能才能了解、理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重罚的事实、根据和理由。通过相对人参与,相对人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之间有了信息互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更能全面的了解案情,综合地予以考虑,准确地予以裁量;相对人能够更清楚地知晓自己地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即使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亦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不会怀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目的的正当性,从而消解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不信任。因此,在适用处罚裁量权的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注意:
一是要有相对人的参与,要认真、耐心听取其陈述和申辩,不能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视为不配合查处工作。办案人员要将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如实记录;其申辩理由充足,依据充分的,应该予以采纳。
二是要告知相对人处罚裁量的内容以及事实、依据和理由。对于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告知其相应的事实、依据和理由。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救济机制
处罚裁量权是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蚀性行政权力,尽管我们已经尝试建立一套防止其滥用的控制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执法实践中完全杜绝滥用处罚裁量权亦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强行政复议等救济机制,完善过错追究等内部监督机制非常重要。
1、加强行政复议等救济机制。
行政复议是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进行层级监督的主要方式,也是控制处罚裁量权滥用的重要机制。从近年来行政复议工作的实践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对行政处罚的合理性亦即对处罚裁量权适用的正当性提出了审查申请。但无庸讳言,我们行政复议工作对行政处罚行为的审查力度主要在其合法性,而不在其合理性。如果行政复议工作的重心仍然只停留在处罚行为合法性的标准上,不加强合理性的审查力度,那么会导致申请人不信任复议工作,从而最终削弱行政复议机制的效能。因此,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加大对处罚裁量权的审查力度,对保护相对人因裁量权滥用而受损害的合法权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行政复议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处罚裁量权的复议审查力度:
一是要以裁量权的适用原则作为审查处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处罚裁量权的适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过罚相当原则、平等原则、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程序正当原则、综合考虑原则等。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的体现,是法的价值载体,亦是相对人最能直接体会和感受公平公正与否的温度计。如果违反上述原则,必然会导致畸轻畸重、相同的情况不同的处罚、不同的情况相同的处罚等滥用处罚裁量权的情形,亦必然会导致相对人的不服和不满。因此,行政复议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上述原则作为审查裁量行为的标准。
二是要以裁量权的适用规则作为审查处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前文已经探讨处罚裁量权的实 体控制机制;实体控制的重要形式是制定统一的处罚裁量规则。裁量规则要求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在规则规定的罚种、幅度之内进行处罚裁量,作出处罚决定。因此,复议工作中,不仅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审查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还要以我局制定的裁量规则作为审查标准,审查处罚行为的合理性。
三是对于滥用裁量权的处罚行为要依法予以撤销或者变更。行政复议工作中,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滥用处罚裁量权的严重后果。对于合理适用、正当行使处罚裁量权的处罚决定,要依法维持;但是对于违反处罚裁量权适用原则、规则的,要依法予以撤销。要通过行政复议的监督机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个案的公平、公正和正义。
2、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机制。
提高我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需要一支精通业务、纪律严明的执法干部队伍,同时还需要一套运转有效、措施得力的内部监督机制。合理适用处罚裁量权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处罚裁量权本身容易被滥用,因此,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机制是控制处罚裁量权合理适用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加强完善内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监督检查个案是否因滥用处罚裁量权被撤销(败诉)。如果因为办案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目的不正当,考虑不相关的因素,图私益,谋私利,滥用裁量权而被撤销(败诉),应该依照相关规定,追究具体办案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二是通过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监察机构、信访机构处理相对人申诉时发现有关办案人员滥用处罚裁量权,可以移交有关机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三是通过执法监督大检查等方式,将处罚裁量权的适用正当与否纳入检查的内容,对未依照有关裁量原则和规则的,可以移交有关机构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现代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能已经不再是控制人们的活动,而是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服务。那种简单地、机械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原则的“绞肉机式”的传统行政实际上只是一种消极怠工。处罚裁量权为现代行政之必需,行政机关需要较多的处罚裁量权以利积极行政,从而能快速、高效、公平、公正地处理案件。同时,由于处罚裁量权存在被滥用地可能和现实,故对其进行合理地控制尤有必要。但是,对其进行控制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处罚裁量权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言,人们不再只是单纯地要求我们消极的不侵犯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是更多地希望其能够灵活机动地执行法律规范,积极地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既能有效地制止侵犯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地违法行为,又能将相关地行政处罚措施控制在合理地范围之内,从而使处罚行为不仅合法,而且合理,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现代行政管理的人性化精神,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五篇: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
附件2:
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公平、公正、合理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水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水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水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与《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配套实施,用于规范水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三条【自由裁量权】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范围内,根据违法行为的违法事实、性质和情节等情形,对违法行为给予何种处罚和给予多大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四条【基本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对违法主体、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相同或相似的行政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 1 幅度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以人为本,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四)综合裁量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不能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条【法律规范的选择适用】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选择。
(一)法律效力高的法律规范优先适用;
(二)效力相同的法律规范,有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
(三)效力相同的法律规范,生效时间在后的优先适用。第六条【行政处罚的选择适用】 水行政执法机关选择行政处罚的种类、范围、幅度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适用的,必须适用,不得选择适用;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适用的,应当依据行政处罚行为自由裁量标准,结合事实决定适用;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的,必须要求限期改正。对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水行政处罚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第二章 自由裁量的标准与适用 第七条【行政处罚的做出】
水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前,根据违法行为的涉案标的、违法事实、性质等情形,确定应做出行政处罚的档次,再考虑是否具有本规定确定的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情况,综合做出水行政处罚决定。
第八条【不予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公民有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
(五)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行政处罚的。对上述第(四)项情形,应予以告诫,并登记违法行为。第九条【从轻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依法选择从轻的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承认违法、态度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
(三)属初次违法,无主观恶意,危害行为较轻的;
(四)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五)积极配合水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七)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十条【从重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依法选择从重的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一)危及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的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后果的;
(三)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导致发生重大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
(四)同一违法事实涉及两类以上违法行为的;
(五)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六)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伪造、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提供虚假证言、证材,掩盖事实真相的;
(八)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九)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阻挠、拒不配合行政执法,妨碍行政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第十一条【从重、从轻罚款的解释】 行政处罚中适用罚款的,从轻罚款为处以占《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确定的罚款幅度30%以下(含30%)或下限的罚款、从重 4 罚款为处以占《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确定的罚款幅度70%以上或上限的罚款。
第十二条【减轻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的从轻情节的,可以按照应处罚档次罚款幅度的下限或者降低一个档次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从重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的从重情节的,可以按照应处罚档次罚款幅度的上限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权重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从轻和从重情节的,应当按照情节的权重进行裁量。
第十五条【处罚标准的适用】 《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中根据一定标准确定了裁量档次的,优先适用该标准确定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第十六条【涉嫌犯罪的处理】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
第三章 保障和监督
第十七条【听取陈述、申辩】 水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是否采纳以及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的理由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八条【撰写调查终结报告】 办案机构应当在调查终结报告的处罚建议中,说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事实、理由、依据,提交水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进 行书面审查。
第十九条【审查】 水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核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把办案机构实施自由裁量行为的情况作为审核的内容之一。审核认为办案机构处罚不当或者提出变更处罚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集体讨论】 重大、复杂、疑难、违法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案件,应当经水行政执法机关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由负责人签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二十一条【提升或降低处罚等次】 水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应当降低或提高处罚档次的,应当报水行政执法机关领导批准。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 水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应当采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式,注重对本级或者下级机关规范和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处理措施】 水行政执法机关违法或者不当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及有关具体情况,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
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根据过错程度、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由所在机关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暂时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是我省水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不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作为依据加以引用。
第二十五条
《实施标准》中未列明的其他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应当参照本规定和《实施标准》制定,并报云南省水利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云南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和《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从2010年 月 日起同时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