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关系学》课程考试情况说明10英语本科3班
##学院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公共关系学》课程考试特殊情况说明
一、需说明的事由
参加本次《公共关系学》考试的班级为英语系的五个毕业班,本课程作为他们的专业选修课,最后一学期开设,合班上课,分班级装订试卷。特殊情况就是不及格率偏高,五个班平均不及格率为25.2%,成绩分布情况如下:
10英语本科3班参加考试29人,不及格8人,不及格率27.59%,其中:(90-100)1人;(80-90)8人;(70-80)8人;(60-70)4人;(50-60)8人。
内容,采用更加合理的题型及分数设置比例,适当降低试卷难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
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巩固每堂课的知识内容,例如随堂测试与阶段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3.加强解题能力训练,拓宽学生知识面,防止平时不认真学习、临时抱佛脚、考前恶补的现象,加大平时随机测试和平时分的控制,调动毕业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研室意见
原因分析比较全面、正确,整改措施合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严格考勤,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教师教学管理,多开展教研室活动,研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原因分析
1.试卷情况分析。根据阅卷情况分析,发现简答和论述等死记硬背的题目得分正常,选择题、案例分析及应用题等题型得分率偏低,这是整体分数偏低的主要原因。
2.学生情况分析。需要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的题型之所以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对于首次学习管理类科目的英语系学生来说,缺少管理类相关知识背景,此类知识面太窄,灵活应对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不够理想,试卷对他们来说有点难。
3.教学情况分析。在教学环节,平时练习的力度不够,学生解题能力没有得到较好提升与加强。
加强试卷命题管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突出重点,把握难易程度,题量适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目标要求出题,使试卷命题更加合理,达到考核目的。
三、整改措施
1.认真分析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知识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
共 1 页 第 1 页
第二篇:南开大学2018年课程考试-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一、论述题(40分)
1.试阐明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答: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物质技术条件 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 文化心理条件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人类早期公共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早期公共关系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论理
2.什么是公共关系广告?其传播目的和效果与商品广告有何不同?
答
公共关系广告:是为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求得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而进行的广告宣传。
公共关系和广告目的都是为了宣传企业单位。
对于广告,大家都比较熟悉,比较露骨,几乎是直呼其名,特别是国内的广告几乎没有艺术可言,恨不得把厂址和电话都直接告诉你就算了事。
而公共关系,其实是隐性广告,企业通过举办一个活动,赞助一个演唱等,将本企业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事件中,让受众者在体会事件的同时被企业的元素所感染。举个例,某矿泉水企业,在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免费向灾民派送矿泉水,某食品公司在购物广场举办厨艺大赛。等等这些都属于公共关系。某些企业的公共关系做的好,不但口碑好而且效果显著。
第三篇:公共关系学考试
一、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
1、产品形象(通过组织的产品所展现出现来的形象)
2、经营形象(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3、员工形象(组织成员)
4、环境形象(组织的环境设施)
5、文化形象(组织的文化要素)
二、公共关系工作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求在公关活动中不搞虚假和无信的行为;事实是传播的基础;实事求是,珍重信誉;树立长期性和整体性。
最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是组织与公众都能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即“双赢”乃至“多赢”。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奉行实现本组织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要让公众获利的原则。
2、互惠互利的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立足长远的原则
不能牺牲社会和公众的长远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眼前利益;各项活动的实施要考虑其长远影响力。
5、全员公关的原则
所谓全员公关,是指通过对全体成员的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成员公共关系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公共关系活动,并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开展工作。
6、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1、“公众受愚弄”时代(自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代表人物:巴纳姆(海斯事件)前提:报刊宣传代理活动 主张:“凡宣传皆好事”、“公众要被耍弄”
愚弄公众的行为应受到谴责,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公关的诞生。
2、“说真话”时代(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代表人物:艾维—李,他倡导“说真话”的公共思想,提出“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3、“投公众所好”时代
爱德华—伯内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化的开始 代表人物:爱德华—伯内斯 核心思想:“投公众所好”,即以公众为中心,了解公众的喜好,按照公众的意愿进行宣传 公共关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双向对称”时代
卡特李普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 代表人物:卡特李普和阿伦—森特
1952年,美国公共专家斯科特—卡特李普和阿伦—森特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被称为公共关系的“圣书”
提出“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一方面把组织的行为和信息传递给公众,另一方面又要把公众的想法和信息传递给组织。强调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四、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1、扩大组织的知名度(通过产品、组织机构、组织领导者的知名度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2、提高组织美誉度(产品或服务、组织整体、消除“形象”危机)优质服务、加强宣传、提供咨询、公益赞助、增进社交、处理危机 五、四种公众类型
1、非公众(指处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却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2、潜在公众(指由于组织机构的行为,在将来可能与组织机构发生利害关系的公众对象。意识到潜在公众的存在,有利于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关策略,也有利于组织调整对现实公众的政策行为)
3、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4、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六、如何对公众开展公关工作——影响公众
1、了解公众
2、服务公众
3、劝说公众
4、引导舆论(第一时间发声、亲切地发声、正确地发声)了解公众是服务公众的前提,服务公众是影响公众的基础。
七、传播的层次
1、知晓层次:传播的目的是让公众知道信息
2、感情层次:让知晓公众进一步密切与组织的关系加深组织与公众的感情
3、态度层次:使那些对组织有一定感情的公众,在新的信息影响下,确定或改变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4、行为层次:使已经确立或改变态度的公众接受信息的进一步引导,采取组织所预期的行动。
八、自身传播及其特点
自身传播以自我为传播对象,是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种内在传播活动。自我传播也叫人的内在传播(传播的双方集于一身,本身内部进行交流)
表现形式:自我发泄、自我陶醉、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我反省和沉思联想等。
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心的思维活动,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传播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它是个人对外传播和交流的基础。
九、人际传播及其特点
人际传播,又叫人际沟通,是指每个人之间进行的“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
特点:
1、信息的针对性强,传播的效率高,效果好
2、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3、交流的手段,符号,如人的姿态、动作、表情、服饰、素质和社会影响等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不同程度的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要懂得公关礼仪,选用好人际沟通技巧)
十、群体传播及其特点
群体传播是指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向众多公众进行直接的信息传播。
表现形式:演出、演讲、记者招待会、座谈会、视频会议、开放参观、展览等。主要特点:
1、参与、反馈、针对性和互动性差
2、传播效果容易引起一定场合的氛围,接受者普遍情绪的影响
十一、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媒,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送给分撒的社会大众。特点是:
1、面向全社会,传播迅速,辐射面广,影响面大,传播内容真实,可靠,重要
2、接受者分散,难以进行信息反馈
十二、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因素
1、利益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自己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其原因,动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不能强迫公众去接受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而只是当公众真正感受到这种信息对自己有利,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某种切身需要时,才会比较积极,主动地欢迎并接受这种信息。
不同的公众具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谁最了解顾客,谁才能赢得顾客,谁才能更好地生存。
2、文化因素
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符号系统,而任何符号系统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在信息交流中,大家都应当用一种语言说话,即使用同一种符号系统,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的编码和译码,只有这样,信息才能被双方所共同理解、3、心理因素
在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中,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切实了解目标公众的群体心理,另一方面要使自己的言行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公众的心理,并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公关人员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公众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借助心理上的认同,消除公众对公关人员的陌生感,消除公众对于组织的各种误解,实现双方在知觉和态度上的认同。
4、环境因素
5、技术因素
十三、公关创意的角度与方法
1、公众角度及其方法
2、信息角度及其方法
3、科学角度及其方法
4、文化角度及其方法
5、艺术角度及其方法
十四、公共关系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组织行为策划
生产行为策划、营销行为策划、领导行为策划、接待交际行为策划
(二)组织环境策划
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三)组织形象策划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缩写,包括视觉识别系统VI、行为识别系统BI、理念系统MI。改变公众态度与行为的策划:注意公众的普遍心理、晕轮效应、从众心理等对目标公众的影响。
组织的广告策划:
1、广告战略策划(产品及形象定位;强化公众意识,注重广告的社会影响;促进产品广告与公关广告的结合;协调消费者需求、广告承诺与企业行为之间的联系)
2、公关广告策划,如信誉广告、公益广告等。公关促销活动的策划
十五、人际距离
1.人际距离: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戚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2.亲密距离:45厘米左右。(求爱、安慰、保护)3.个人距离:45~122厘米。(密友、相爱者)4.社会距离:122~365厘米。(公众场合、公关人员在遵循人际传播时的交流或交谈)5.公众距离:365厘米以上。(群体传播、如讲演者与公众)
十六、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展开分析)调研——策划——实施——评估
调研就是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收集有公众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掌握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
评估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对公关计划、实施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判断其优劣,及时修订计划,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组织形象的过程。公共关系检测评估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最后一步,它在整个公关计划实施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十七、公共关系各个工作程序间的关系
1、确定问题,进行调研是前提;
2、策划方案是重点;
3、实施传播时关键;
4、评估反馈是保证。
十八、公关调研的内容
(1)组织自身基本情况调查;(2)组织公众调查;(3)组织环境的调查。
十九、选择最佳时机实施公关活动
充分把握有利的时机,创造最佳的活动效果
1、组织的发展阶段(组织初创、组织更名、与其他组织合作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组织发展阶段、声誉尚不出名,陷入危机)
2、节日(重大庆祝日、重大活动发生时,技巧:先声夺人、富有创意、注重关联)将具有关联性的公共关系活动富有创意性的准点切入,借助重大活动所营造的热烈气氛和公众对重大活动的关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十、组织资产结构
组织总资产:人力资源、有形资产(资金、建筑、设备、产品、地产)和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制度管理、创新能力、组织文化、关系、信息)有形资产是以货币资本为核心的(组织硬件),而无形资产则是以知识资产,即“可以转化为价值的知识”为核心的,相比之下,无形资产更具复杂的结构和特性(组织软件)在未来的竞争中,无形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将最终决定企业、组织的成败。二
十一、公共关系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论述题)
1、环境监测与管理
2、信息沟通与管理(组织形象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公众信息)
3、关系协调与管理
4、组织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管理
5、营造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组织的文化建设常与组织的形象设计相结合,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灵魂,也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协调性:以利益、信息和情感为纽带形成良好关系,实现资产增值 二
十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一)心理素质
1、开放的心理
2、热诚的态度
3、执着的精神
4、创新的意识
(二)道德修养
1、公关工作的性质对其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必须恪守国家相关法律和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3、公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现代社会对公共关系工作者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公正、负责;二是诚实、客观,三是注重职业形象和信誉。加强公关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严格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对于公共关系事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能力要求
1、分析、策划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交际、传播和写作能力
4、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
二十三、分析内部公众的地位和作用
1、做好内部公众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2、有效的内部公关工作,可以在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建立更好的信息沟通,加强组织成员的协作意识、全局意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使内部公众树立公关意识,开展全员公关,是组织对外做好公关工作的根本保证。
4、成功的内部公关工作,要在创造组织良好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倡导平等、合理、亲密、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和精神,并使之逐步完善、稳定,形成组织的风格、特色和优良传统,以此来影响、熏陶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组织成员,为组织的长盛不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
二十四、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素质
1、专业实务:信息管理、公关调研、公关策划、公关评估、公关危机处理等。
2、特定知识:行业相关知识,如在医疗行业做公共关系工作要了解和熟悉医疗行业的特定知识。
3、基础理论:公共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基本原则,公关的三大要素,公共关系的职责,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
4、相关知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实用美学、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二十五、案例解析危机公关应对措施
例如:1982年9月,有媒体报道,美国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死于氰中毒事件。
1、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一危机事件(危机发生后,该公司首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一危机事件。该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董事长伯克,一名负责公关的副总经理,其他的业务和管理专家,委员会每天开两次会,对处理“泰诺”事件进行讨论、决策、与消费者坦诚沟通)
2、收集信息,查明真相,与公众坦诚沟通。
3、召开新闻发布会,如实公布调查结果(与新闻媒介密切合作迅速地传播公司的各种消息。强生公司坦诚对待新闻媒介,表示:不论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公布调查结果)
4、宣布决定,回收产品。向受害者进行赔偿,主动承担责任。
5、敞开公司大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6、处理善后工作。
7、开展恢复声誉,重返市场的工作。
8、总结,检查,评估。写成案例教育员工
第四篇:公共关系学课程总结
《公共关系学》课程总结
2009年3月—6月本人承担了08级市场营销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计划54学时,实践18学时。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懂得公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应用,了解并掌握公关调查、公关计划、公关信息传播、公关效果评估、公关专题活动、接待工作、交际技巧、礼节习惯、谈判工作等公关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使学生为日后成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而打好基础,作好公关知识技能方面的储备。
本课程不仅为专业培养服务,更是现代大学生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公共关系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形象塑造、策划、沟通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成材,助其达到事业的成功,做人的成功。
课程组织形式采用单元模块分章节安排。在讲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择选典型案例分析,解析重点或疑点问题,如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本质区别,公众分类,用象限评估提升组织形象地位等,采用启发积极思维的方式师生间展开互动课堂讨论,深化对公共关系管理绩效的认识。本课程兼具理论研究和实务训练性质。所以在课程内容体系安排中设计了原理和实务两大板块。原理部分讲清“是什么”、“为什么”,以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实务部分结合社会实际并展开典型案例分析,弄清楚“做什么”、“怎么做”,明确目标和运作手段。在理论讲授的时候应把基本的理念和原则剖析清楚,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规律,追求课程的学术文化品格,培养思辨能力;同时,借助成都企业公共关系形象考察,联系社会实践,培育敬业精神和公共关系实务运作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实际,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的评分方式,平时成绩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期末成绩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计算方式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30%),实习报告(10%)。课程结束,学生全部通过考核。
授课教师: 2009年7月18日
第五篇:公共关系学课程论文
公共关系学课程论文
物流1134班张琳茹 学号:2111416 通过最近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公共关系学做简单阐述。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公共关系的概念,起源与发展,职责与功能,组织与对象,以及公众心理分析,公共关系过程,传播的模式与媒介,公共关系实务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公关礼仪、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与主要工作。团体、事业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学习好这门课程以适应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也为今后充分展现自己才能奠定基础。
㈠ 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㈡ 公共关系的一些基本知识
A.一个核心——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企业)的整体评价和印象。
B.两种指标——(1)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晓了解的程度;(2)美誉度:组织活的公众满意,赞誉的程度
C.三个要素——(1)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尽管有些个
人,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也举办公关活动,但他们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时,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现的。全面研究组织
是社会学的课题,而公共关系学主要是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对组
织相关的性质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2)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
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3)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当组织明确了公共关系目标,确定了目
标公众,并有了公共关系活动的设想之后,便要考虑如何运用媒介把目
标和设想变成行动。媒介即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
成沟通的工程,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惟一手段。
a.传播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
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
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信
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
b.传播的要素。传播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有其特定的结构,它是由以下
要素有机地组成的动态过程: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
c.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传播活动的作用。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分为自发传
播与自觉传播两种。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既有大众媒介,又有群体媒介
和人际媒介。
d.四个层面——状态,活动,意识和学科(职业)。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1、立项阶段。包括主题是否具有迫切性;是否具有主够的经费支持项目的开展;项目的进行是否具有可行性
2、调研阶段。内容包括活动目标的研发;确立目标公众;确立活动主题;
3、策划阶段、论证阶段和决策阶段。
方法:群体组合策划模式、策划会的组织、专题活动的构思等。
四、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
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一,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组织,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
第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组织外部公众。
第三,公共关系传播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主要手段,以人际传播作为辅助手段。
五、公共关系活动的业务方式:
A.宣传型公关: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信息,影响公众,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B.交际型公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C.服务型公关: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获得好评,使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高组织的社会信誉。
D.社会活动型公关:以组织的名义发起或参与如公益、环保、教育等社会性活动,扩大组织的整体影响
六、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公共知识,树立公关意识,提高公馆能力,增进自身素质;
2、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4、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发展的要求;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学是如此重要,要好好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学习弥补了关于很多方面欠缺的知识,日后会继续保持学习,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公共关系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我的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原来,公共关系不是一件易事;原来,公关关系是那么的有意义;原来,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着公共关系。以上是我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心得,我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只要自己有一个信念,敢于突破自己,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掌握好知识,并灵活运用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公共关系是一门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现象
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协调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广结良缘、促进事业成功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 特点,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新闻学、广告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在 总结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自成体系,形成公共关系学。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管从事何种行业,学习公共关系都十分必要。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要将公共关系融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学习提高。公共关系的职能中,协调沟通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意识到与人打交道是需要技巧的,以前自己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性格上比较喜欢凭着自己的心情对人对事,有时候在人际交往上会搞得不愉快,现在我会运用自己学过的协调沟通中的感情沟通去注意完善人际关系,理智的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处理是非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个人感情而冒失决断。总之,公共关系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有价值的,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要将我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我的生活、工作中,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学无止境,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