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5 00: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

第一篇: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

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

化工学院工程2班 李戬 030080745 摘要:文章介绍了石油及其相关产业对土壤、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的污染及其相关机理,提出了当今比较常用和有发展前景的一些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些可以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关键词:石油污染;修复;新能源 0 引言

100多年前,人类进入石油时代。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全世界都加快了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着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石油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

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客户要求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2]。1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石油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土壤、地下水、江河湖泊、海洋污染等。1.1 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在勘探、开采、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引起的,如石油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偶然事件、不合理的储油罐以及地下油罐的泄漏等。油田周围大面积的土壤一般都会受到严重污染。

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集中在20cm左右的表层。石油进入土壤之后,所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3]a 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质量。

b 阻碍植物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引起根系腐烂,影响农作物的根系生长。c 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减少,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

d 石油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变等作用,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级富集,危及人类健康。

受石油及其制品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按技术类型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5] [6]。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将污染物隔离、富集以及转移,化学修复主要原理是氧化分解,主要包括化学淋洗法、氧化剂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热分解法、萃取法等。

物理、化学修复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实效,但是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成本较高、处理不彻底以及存在的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或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投菌法是目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其原理就是直接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接人外源的污染降解菌等生物制剂,同时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包括常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7]。1.2 石油污染对水资源的危害以治理方法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炼制石油产生的废水以及石油产品造成的。在炼油工业中,有大量含油废水排出,由于排放量大,常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易形成油污染[8]。另外.油轮洗舱水以及船舶在水域中航行时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油污,也会对水域造成污染。这些污染使河流、湖泊水体以及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甚至危害到人的健康。

石油污染最主要发生在海洋我国海上各种溢油事故每年约发生500起,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2倍-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石油人海后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9]。水体石油污染与其他污染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动性,不及时处理会使污染范围以很快的速度不断扩大。因此.水体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后再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对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采用水动力学方法,通过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场,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对抽取出来的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采用就地生物处理方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理措施,它可以比较彻底地去除污染,国内外都在进行研究。

近年来,臭氧氧化技术对石油污染的地下水处理取得了很大进展。经臭氧氧化反应后,水体中有机物种类增加,经过一定时间接触氧化反应后,苯系物和稠环芳烃类在水中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但酯、醛、酮类和烷烃类在水中的相对含量却大幅上升。一般认为,水中芳香烃物质危害性较大,多具有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烃、酯类和其他低分子物质的危害性小得多。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臭氧氧化法是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转化为危害小的污染物。污染水体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臭氧氧化法与吹脱、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处理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11]

[10][8]。

如果受污染的土壤和含水层范围不大,也可以将其挖除或采取截流工程措施将其封闭。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费用很高,而且很复杂,因此更应当以预防为主。

对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治理,目前主要用化学破乳、氧化处理方法进行分解处理和机械物理的方法进行净化吸附[12]。清除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难的。防止油水合二为一的唯一选择是喷洒清除剂,因为只有化学药剂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清除水面石油污染还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撤沫器刮油,用油缆阻挡石油扩散为防止溢油污染海洋。我国也开发配备了相应的围油栅、撇油器、收油袋等防污染的设备,建立了自己的监测体系,科研人员还绘制了海洋环境石油敏感图,并建立了溢油漂移数值模型、数据库和溢油漂移软件,一旦发生溢油事件,有关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了解溢油海域的污染情况,及溢油的运行轨迹。

另外生物处理的方法由于其迅速、无残毒、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13]。生物处理法是指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的海面和海滩通常可采用以下3种方式进行生物修复[14]:投加表面活性剂,增加石油与海水中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投加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的种群数量;投加N、P等营养源,促进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由于表面活性剂可能具有毒性并在环境中积累,引人高效降解菌不能对土著微生物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不同学者对是否应该投人高效微生物以及高效微生物是否在生物修复中起作用意见不一,分歧较大。因此对投加营养盐进行石油污染海洋环境生物修复研究相对较多。

目前,国外开发的营养盐主要有3种形式:

a 缓释型 该类型营养盐具有合适的释放速率,通过海潮可以将营养物质缓慢地释放出来。

b 亲油型 亲油肥料可使营养盐“溶解”到油中,在油相中螯合的营养盐可以促进细菌在表面生长。

c 水溶型 该类产品会被海水溶解,可以解决下层水体及沉积物的污染问题。2 几种新能源简介[15]

石油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以及油价的持续上涨使人们开始了寻觅之旅,试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2.1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近年来,在各国的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

2.2 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体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2.3 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炭。每吨煤可产生68立方米的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可产生130立方米的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可产生4O0立方米的气。据测算: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2.4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醇,可将它们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所制成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少了大气污染。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利用能源的新途径。3 结束语

石油在成为我们亲密朋友的同时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它同样是我们一个潜在的敌人,在保证工业高度发达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如何更绿色高效得使用石油资源将是我们在一个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相信它离我们远去的时间恐怕也不再遥远,如何在后石油时代寻找到合适的能源替代品我们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 张士萍,郑广宏,王磊.石油污染的修复与处理技术.四川环境.2007(8)[2] 周超,陈梅,刘先涛.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环保与安全 [3] 秦煜民,隋智慧,魏有权.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6):333.

[4] 齐永强,王红旗.微生物处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77—180.

[5] 王贞国,梁伟,杨询昌,等.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6,22(6-7):107-l12 [6] B Tryba,A W Morawski,M InagakL Application of TiO2-mounted activated carbon to th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water[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3,41:427-433.

[7] 刘鹏,李大平,王晓梅,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化工环保,2006,26(2):91-94.

[8] 吕贤弼,地下水污染的根源夏防治.1999 [9] 陈建秋.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J].节能与环保,2002,30:15-17. [10] 曹刚、王华.石油污染与治理.2005 [11] 于勇.受石油污染地下水的臭氧处理技术.2003 [12] 高宏科.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与治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8)

[13] Bragg JR.Effectiveness of biodegradation for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J].Nature,1994,368:413—418.

[14] 李进道,丁美丽,陈德辉,等.用长效肥料提高微生物分解海面油膜试验[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0,20(3): 84—89.

[15] 郭新.未来世界的几种新能源.21世纪我国新能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能源,2002,(1).

第二篇: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工作计划

万灵煤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矿井水是酸性废水,并且其总铁和总锰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进行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锰等工序。

处理方案采用“调节池+初沉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除铁除锰双层过滤池+煤泥压滤”处理工艺,即矿井排水经过调节池(在本煤矿矿井水的pH变化时,调节池也可以作为临时的中和池使用)后进入初沉池以便除去部分SS,接着投入混凝剂再引入水力循环澄清池,经无阀滤池过滤,最后出水经除铁除锰过滤器处理(该除铁除锰装置对铁、锰的去除率为95%以上)。将排泥机排除的煤泥采用压滤机处理成煤泥饼,掺入末煤后出售,滤液返回调节池或排放。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井水的设计能力及处理效果:

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为25 m3/h(600 m3/d),因此本次评价建议矿井水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50 m3/d。

矿井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预测其污染物浓度为SS浓度为6.3 mg/L、总铁浓度为0.4 mg/L、总锰浓度为0.00025 mg/L、CODCr浓度为16.39 mg/L。矿井水和淋溶废水经过处理后,105.04 m3/d用于井下防尘和井上地面防尘,415.99m3/d排放到双山小河,处理后水质情况见过下表。

处理后水质情况表

污染物 SS 总铁 总锰 CODCr

浓度(mg/L)6.3 0.4 0.00025 16.39

产生量(t/a)23 1.75 0.0011 11.97

排放量(t/a)0.96 0.06 0.00003 2.49

二、矸石场与工业场地淋溶水的处理

临时矸石场和工业场地淋溶水与矿井水的水质相类似,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其矸石场与工业场地相接,具备引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条件,可将淋溶水采用水泵抽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但工业场地及周转矸石堆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在其周围修建截洪沟,在周转矸石堆场附近低洼处建设淋溶水沉淀池(事故池),工业场地及矸石场产生的淋溶水量不大,矿井水处理系统中设计处理能力中已考虑该部分废水的处理能力,对矿井水的处理不产生影响。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

矿井劳动定员225人,年生产天数为330天,由表6可知,项目生活用水量为71.56m3/d,年用水量为23614.8 m3,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84 m3/d,20077.20 m3/a。根据排水量建议其废水处理规模为74 m3/d。

废水中SS浓度为220 mg/L、CODCr浓度为250 mg/L、BOD5 浓度为140 mg/L、NH3-N浓度30 mg/L。

生活水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

序号 污染物 产生浓度

(mg/L,pH除外)产生量

(t/a)生活废水产生量(m3/a)pH 6~9 / 20077.20CODCr 250 5.0BOD5 140 2.8SS 220 4.42NH3-N 30 0.60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员工食堂、员工宿舍、职工澡堂等,污水中的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有机物。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一元化二级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工艺图如下:

污染物浓度为污染的浓度及产生量 见下表:

处理后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量

序号 污染物 排放限值

(mg/L,pH除外)出水浓度

(mg/L,pH除外)污染物量

(t/a)出水量(t/a)pH 6~9 6~9 / 20077.20CODCr 100 ≤100 ≤2.0BOD5 20 ≤20 ≤0.40SS 70 ≤70 ≤1.41NH3-N 15 ≤15 ≤0.30

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0077.20 t/a,经过处理后,排入双山小河。废水中SS浓度≤70mg/L、CODCr浓度≤100mg/L、BOD5 浓度≤20 mg/L、NH3-N浓度≤15 mg/L,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达标排放。

四、废气及粉尘治理

(一)井下废气治理

在各采掘面产生的煤尘通过采取井下洒水措施后,再通过矿井压风和通风机向外抽排,其废气中的粉尘排放已降到1mg/m3以下,不会对风井及附近的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矿井通风是保证井安全生产作业的前提,业主必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改善井下生产作业环境,避免井下瓦斯和煤尘聚集,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二)井下防尘措施

通过各个作业点安装喷雾洒水设施,对煤层采取注水和增加水分的措施,采用湿式钻眼,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井下各尘源点粉尘的产生量和产生浓度,是作业点粉尘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通过有效控制和合理调整井下各巷道、采掘面的风量风速,安装除尘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外排其他的粉尘浓度;对所有井下人员要配戴防尘帽、防尘口罩等,有效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工业场地防尘

可以通过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加强绿化、安装除尘器等方式对工业场地进行有效防尘。对于工业场地和连接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措施,及时修整破损路面,对运煤车进行覆盖等均可以有效的防尘,同时定期安排专人对运输道路和工业场地进行清扫,干燥时节对路面采取洒水

降尘,以减轻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道路沿途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对在工业场地产尘点附近作业的人员要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配戴防尘帽和防尘口罩,有效保护职工健康。

(四)锅炉烟尘防治

工业场地锅炉房选用DZL1—1.25—WⅡ型锅炉1台,耗煤量为0.16t/h。采暖期约85d,每天运行16 h,采暖期间耗煤量为436t。锅炉烟气处理采用内外喷淋式麻石水膜除尘器进行处理,水中添加石灰乳脱硫,除尘效率98%,脱硫率60%,按本煤矿煤产品的硫份为

1.2~2.5%、Ad为11.46%、热值为35.4MJ/kg,锅炉年耗煤量为907t。由于本煤矿硫份大于

1.5%,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不用本煤矿的原煤作为锅炉燃料,必须外购硫份小于等于1.5%,灰分小于11.46%的煤作为本矿锅炉的燃料。本项目锅炉用煤硫份按1.5%计算,灰分按11.46%计算。根据经验,燃烧1t煤产生12000Nm3烟气,锅炉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下列公式计算:(1)烟尘排放量

Gsd=1000×B×A×dfh×(1-η)/(1-Cfh)(式1)Gsd——烟尘排放量,kg;

B——耗煤量,T;

A——煤中灰分,%,本次预测取大值12.81%;

dfh——灰分中烟尘,%;本矿井为手抛炉,其值为25%;

η——除尘系统除尘效率,%;采用水膜除尘器,其值约为90%;

Cfh——烟尘中可燃物,%。一般炉型为45%。

(2)SO2排放量

GSO2=1600×B×S ×(1-η)(式2)

GSO2——SO2排放量,kg;

B ——耗煤量,T;

η——脱硫效率,采用湿法脱硫,按75%计;

S ——燃煤全硫分含量,%,本次预测取最大值1.49%。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可得,项目年排烟尘0.96 t,年排SO2排放量为8.72 t。通常燃烧1吨煤产生12000 m3烟气,则烟尘的排放浓度为88 mg/m3(标准值为200 mg/m3),SO2排放浓度为801 mg/m3(标准值为900 mg/m3),锅炉所排烟气通过30m的烟囱达标排放。

五、噪声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的主要设备大多布置于井口或井下,其噪声设备主要有煤电钻、凿石钻、探水钻、局部风机、抽水泵等。这类噪声具有阵发性、瞬时性等特点,对该类设备噪声的治理主要从选择低噪声设备、局部的降声消声等措施进行控制,通常由于其大多布置于井下,所以其对地面声环境影响很小。

井下爆破时产生的较高强度、瞬时性噪声和振动主要对井下产生影响,主要通过加强管理,减少用药量等方面进行控制。

地面噪声设备主要有矿井引风机、压风机等。该类设备的噪声产生强度一般在85~100 dB

(A)之间,除矿井引风机和压风机外,其它设备作业时间较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矿井引风机、压风机连续噪声设备的治理,拟采取修建专用机房、安装吸声材料和在风机出口设备消声器的方法进行隔声降噪。

煤炭运输车辆的噪声级通常在70~90 dB(A)之间,噪声声强在车辆起步时较高,正常行驶时噪声较小,通常通过禁鸣限速控制运输噪声。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工业场地上主要噪声源均可控制在75 dB(A)以下。再经过距离衰减后,预计噪声至厂界处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表1中的2类标准。

六、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煤开采中产生的煤矸石、锅炉煤渣、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矿井工人的生活垃圾等。

由于本矿达产后岩巷工作量较少,预计矸石比例为年产量的10%,即矸石量为0.90万t/a。前期煤矸石主要用于工业场地及道路平整,后期拟综合利用,用作制砖。为防止矸石堆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矸石堆放设有排水沟和防洪挡墙,将矸石淋溶水一同排入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矿井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泥,其主要成份为煤泥,年产生量约为15 t,经定期收集和晒干后与煤粉混合后用作煤粉出售,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避免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

锅炉燃煤会产生一定量的煤渣,产生量约为76.57 t/a,煤渣可与煤矸石一起用于制砖。项目共有矿井工人225人,其中225人均在厂区内住宿,在厂区内住宿的工人按每人每天产生1 kg固体废物计,则年产生固体废物74.25t固体废物,矿井工人的生活垃圾由专人定期运至地方环保部门指定处理场所消纳处理。

各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理方式见下表。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序号 污染物名称 年产生量 年处理量 年排放量处理方式煤矸石 9000 t/a 9000 t/a 0 前期用于平整工业场地,后期用于制砖,协议见附件 2 污水处理厂

煤泥 22.04 t/a 22.04 t/a 0 与煤粉混合后外售锅炉煤渣 76.57 t/a 76.57 t/a 0 用于制砖生活垃圾 74.25 t/a 0 74.25 t/a 由专人定期清运合计 9172.86 t/a 9098.61t/a 74.25 t/a nbsp;

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地表沉陷防治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井下煤层开采造成地表沉陷,井田内受采动影响的主要有工业场地、矿区公路、村寨民房、土地、植被等。必须采取地表沉陷防治、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等综合措施,加强施工及运营管理,尽量控制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行“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采取保护、恢复、建设等措施,做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整合建设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根据矿山开采及已引起的生态破坏现状,结合当地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协助当地政府搞好区生态环境建设作,提高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措施,生态管理纳入项目环境管理机构,落实生态管理人员职能。

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施工时严格划定施工区域,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小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加强对施工期各类污染物管理,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工程绿化应根据矿区总平面布置确定,采用多种绿化措施,做到净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种选择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的原则。

地表沉陷防治措施

为确保井田范围内工业场地内建筑物、村寨房屋、公路的安全,必须按相关规定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井田边界、采区边界保护煤柱宽度20m。

本矿对已产生的地裂缝及塌陷坑进行填平、夯实、并应长期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对地裂缝和塌陷坑进行处理。

在进行井田浅部开采时,应高度重视已废弃的小煤窑的积水,除在设计中留设必要的保安煤柱外,还应按规程规定采用探水钻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探放水。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必须提高重视采区上方地表建筑物和矿区公路的安全监察监管工作,若出现开列、地面塌陷等影响时,首先要撤出居住人员,同时对受损建筑物、公路进行修复和补偿,不能修复的必须采取搬迁或改道措施,以防止对村民和公路的运输安全构成危协。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根本措施,是本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实行有效修复的一项重要手段。

工程已编有《水土保持方案》,业主在整期和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要求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总量和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生态恢复措施资金筹措

工程建成后,业主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矿山开采和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按期缴纳和提取矿山生态建设和恢复费用,并严格按照 《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存和运作,矿井服务期满后的治理费用从矿井产量下降期的利润中预先留出,地表塌陷治理费在常年支出费用中列支。

二O一一年三月

第三篇: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 要: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提出了对农业生产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措施

The Effects on Water Bodies of Corp Produc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XIA Yan(Huaiyi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uaiyi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 crop production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nceptions,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Keywords: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crop productionon;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引 言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农业生产长期持续和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并且,农药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所以,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农业生产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化肥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1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平均约为35% 左右,而且产品结构与施用比例也不尽合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氨元素流失进入河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河湖的富营养化。通过地表径流,从农田排放的氮、磷和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下水的氮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1980年以前我国农田有机肥加化肥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农作物带走的养分)相比,氮、磷、钾均为负值。而1980年以后,由于氮磷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氮磷积累急剧增加,农田土壤中的氮磷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河流,使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了工农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质量,给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1.2农药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农药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被水冲进水源里的农药降低或增加了水体的酸度,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或导致大批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的食饵不足,或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渗入地表深处的农药污染了地下水,进而污染了井水、河水等饮用水源。1.3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畜禽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另外,饲喂饲料添加剂的鱼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铜、钾、锌、硫等微量矿物质,使水的矿物质含量升高,水质发生改变,对人体和其他饮水动物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地面水的感观颜色已呈黄褐色,基本失去了人禽饮用功能。1.4农膜污染

到2005年,被农民欣慰地称为“白色革命”的农膜使用量已达153.9万吨,据农业部门调查,虽然近年来农膜的回收率有所提高,但也不足30%。数据表明,全国农膜平均残留量为2.52公斤/亩,最高达17.9公斤/亩。这些废弃农膜不易降解,大量农膜残留飘落于河道中,阻塞河道,导致河道发黑散发恶臭。2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控制在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中涉及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提供了控制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要实施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

(3)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介绍有机农药的使用量,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经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减轻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缔造区域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

(4)加强农村环保宣教工作和环保管理能力建设。

要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组)和绿色学校,促使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要高度重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程,使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可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增强土壤肥力。3 结论

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农村水环境问题则是与农村的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特别是在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被忽视,我们要充分重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水环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少鹏,汒胜君.农村水体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天工杂志,2006—07—19 [2]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3] 黄媛媛,祖洪孝,洪鲲.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及防治对策.污染防治技术,2001,4 [4] 刘星,赵洪光.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污染防治技术,2006,1:40

第四篇: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周曙东 周文魁 朱红根 王传星 王艳

摘要: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 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 调整耕作制度, 提高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订减灾应急预案;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关键词: 气候变化;敏感性;脆弱性

一、引言

气候变化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 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 到目前为止, 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 有待在2010年墨西哥城的第16 次缔约方会议上继续协商, 但气候变化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 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前采取适应性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敏感性、脆弱性方面来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二、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10 年或更长时间)的变动, 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1.气候变化的特点(1)平均温度明显上升

中国近100 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 达到015~ 018度, 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 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如果年平均温度上升1度, 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15天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2)降水出现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

温度的提高会加快地表水的蒸发, 导致水循环加剧, 暴雨出现的概率增加, 虽然降水量很大, 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各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也会显著改变。降水既会出现区域性不均衡,也会出现季节性不均衡, 即在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出现季节性干旱, 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过去的概念是中国西北部缺水, 今后在中国南方也可能出现季节性干旱,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3)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趋强

极端气候现象指一些在特定地区和时间的罕见事件, 极端气候现象的罕见程度一般相当于观察到的概率密度函数小于10% , 这些极端气候现象包括干旱、洪涝、低温暴雪、飓风、致命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全球变暖有关, 也是气候变化的表现方面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下, 大气的环流特征和要素发生了改变, 引发复杂的大气)))海洋)))陆面相互作用, 大气水分循环加剧, 气候变化幅度加大, 不稳定因素增多, 导致这些小概率、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机会增加[2]。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往往大于气候平均变率所带来的影响。

(4)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

在内陆地区增温造成冰川退缩导致雪线上升,在南极冰川逐步融化、冰架面临坍塌, 而北极冰帽正在持续消融中,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成年厚冰块不断融化, 这些因素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将会使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入侵内河、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 一些地势较低沿海城市及村落可能面临淹没的危险。海水入侵还会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 土壤盐渍化, 灌溉机井报废, 农田减产。

三、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11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是指某个系统受到与气候有关的刺激因素影响的程度。所谓刺激因素是指气候变化因素, 包括平均气候状况、气候变率和极端事件的频率与强度[5] , 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影响, 也可能是间接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作物种植制度及农业生产的布局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将使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尤其是中纬度和高原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终止的日期延后, 潜在的生长季延长;还将使多熟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3]。麦、稻两熟区、双季稻种植区和一年三熟制的水稻产区,在水分条件满足的情况下, 种植北界均可向北推移。如果年平均气温上升2度, 大部分两熟制地区将会被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 三熟制的北界将北移500km 之多, 三熟制面积可能扩大115倍, 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 一熟制地区的南界将北移250~ 500km, 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 [4]。这些敏感区域将会面临种植制度、产业结构和作物品种的重大改变。

(1)农作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一些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很敏感, 每一种作物都有适合生长的温度区间,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平均温度上升会导致生育期缩短与早熟, 有效分蘖减少, 穗重下降、产量降低。以水稻为例,平均气温每升高1度, 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 8天, 在温度为24~ 27度的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每升高1度, 生育期缩短14~ 15天;在温度低于24度的北部和高原部地区, 生育期缩短4~10天。在当前的品种条件下, 生育期缩短使有效分蘖减少, 导致总干重和穗重下降、产量降低, 双季稻早稻平均减产约为16% ~ 17% 左右, 晚稻平均减产约为14% ~ 15%。对冬小麦来说,平均气温每升高1度, 目前品种的冬小麦生育日数平均缩短17天左右, 减产幅度大约为10% ~ 12%。对玉米来说,平均气温每升高1度, 生育期缩短7天左右,产量平均下降5% ~ 6%。[4]根据谢云(1999)论文中提出的喜温作物的温度影响函数[ 12] , 笔者绘制出喜温作物对温度的敏感性折线图, 从图1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敏感临界点, 第1个敏感临界点a 为6度, 当温度低于6度时, 喜温作物停止生长, 温度在6~ 21度之间时, 作物生长开始生长发育但生长速度缓慢;第2个敏感临界点b为21度, 温度在21~ 28度之间时, 作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第3个敏感临界点c为28度, 28~ 32度之间温度最适合喜温作物的生长;第4个敏感临界点d为32度, 当温度超过32度时, 随着温度的上升, 作物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第5个敏感临界点e为44度, 当温度超过44度时, 喜温作物停止生长。

(2)农作物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农作物对降水存在类似倒U 型曲线的敏感性关系。当降水严重不足时, 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会出现干旱症状, 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当降水量增加到一定范围内, 加上温度及光照的配合, 作物得以茁壮成长;当出现连续大雨、降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 又会对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开花期出现阴雨会影响作物授粉, 造成落花落果;长期阴雨还会诱发病害;降水量过多会造成农田渍害, 严重时作物会被淹死。

农作物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对水分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敏感临界点和敏感性曲线的峰度都会发生变动。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 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时期, 称为作物水分临界期。以冬小麦为例, 拔节到抽穗阶段为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 在拔节)抽穗阶段, 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时期, 耗水量急剧增加, 其中挑旗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 这段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日耗水为4213立方米/公顷,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6%, 而在抽穗)成熟阶段, 日耗水量激增, 达到4518立方米/公顷, 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38%以上。

(3)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气候变暖会使农业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气温升高后, 某些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 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昆虫的生长发育有一个适宜温区, 即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在温带地区适宜温区一般为8~ 40度。温带地区的许多昆虫对温度的第1个敏感临界点为-10度, 如果冬季温度低于-10度以下, 昆虫长期处于冷昏迷状态, 会引起死亡。第2个敏感临界点为8度, 8 ~ 15度是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昆虫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下的一定温度范围内(B 的抗性;耐盐碱的农作物新品种, 即使在海平面升高, 沿海滩涂盐碱加重时也不影响对滩涂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其次是改善农作物的生理特性: 包括选育高光合效能和低呼吸消耗的品种, 即使在生育期缩短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高产优质;对光周期不敏感品种, 即使在种植界限北移时也不因日照条件的变化而影响产量。

2.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始建于50年代;大部分工程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沟、塘、坡地兴建起来的, 工程起点低, 很多工程已基本接近其使用寿命。干渠、支渠的衬砌比重小, 而斗、毛、农渠的渗透系数很大, 涵管、渡槽、闸等建筑物破损失修也十分严重, 造成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很低, 暴雨期间蓄水集雨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灌溉体系, 提高抗旱排涝的能力, 尤其是要加强渠系固化防渗、浅层地下水开发和配套工程建设, 优化灌渠的输水功能,减少输水渠道漏水、渗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气候变暖和干旱将使水分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灌溉系统和灌溉技术, 推行畦灌、喷灌、滴灌和管道灌, 加强用水管理, 实行科学灌溉;改进抗旱措施, 开发节水高效种植模式和配套节水栽培技术。推广农业化学抗旱技术, 如利用保水剂作种子包衣和幼苗根部涂层、在播种和移栽后对土壤喷洒土壤结构改良剂、用抗旱剂和抑制蒸发剂喷湿植物和水面以减少蒸腾和蒸发、开发活性促根剂促根抗旱;推广地膜或秸秆覆盖技术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来抑制蒸发。

4.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气象灾害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总的趋势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繁、灾害强度更大。因此必须加强气候灾害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 完善气象综合监测体系, 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网, 加强暴雨、台风、强对流、干旱、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应急服务系统建设, 把气象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 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生产气象保障系统。加强对低温严寒、强对流天气、暴雪、干旱、洪涝等农业灾害性天气中长期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 特别对突发的洪灾、季节性干旱及台风,以便农业生产者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灾减灾, 以最大限度减少极端气象事件对农业的影响。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

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动地适应气候变化, 而人类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行动, 有计划地适应气候变化, 这比自然生态系统自动适应气候变化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是指通过调整来适应气候变化, 从而减轻潜在损失、利用机遇的潜在能力水平的对策, 有助于增强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减少不利影响。

1.调整耕作制度, 提高复种指数

气候变暖总的来说将有利于多熟制的发展, 带来熟制的改变、作物品种结构的改变。复种面积将扩大, 复种指数将提高。相关地区需要根据水资源和当地小气候的具体情况,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品种结构。在我国种植熟制南北界变化的敏感区域, 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如增加麦)稻两熟、麦)棉两熟、油菜)稻两熟、麦(油菜))稻)稻三熟、麦)玉米)稻三熟等多熟制的面积。在华中和华东稻区北部选用生育期较长、产量潜力较高的中、晚熟品种替代生育期较短、产量潜力较低的早、中熟品种。

在一熟制改两熟制或两熟制改三两熟制的地区, 在调整农作物的品种结构时, 不仅要考虑温度条件, 还需要综合考虑到降雨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环境下的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格局的基础上, 改进农作物的品种布局。

2.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

防洪工程对于抵御洪涝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防洪工程标准偏低,为应对未来潜在的洪涝灾害, 需要完善江河湖海防洪工程体系, 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 100年一遇的标准。应当开展大中型病险水库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以保障水库下游地区安全。

3.加强土地合理利用

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必要条件, 保护湿地和森林, 在气候变化的脆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林、退林还草,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而维护良好的小气候条件、生态环境。

4.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塑料大棚、温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严寒、干旱、暴雨、病虫害灾害, 研究与推广农业的高产、稳产措施, 开发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和浅层地下水技术, 增强农业抗旱能力。

5.制订减灾应急预案

各地应根据自然环境和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规律, 制定防旱抗涝、抵御寒潮、台风、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减灾应急预案, 确定农业生产避灾减灾的种植模式, 以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6.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为了分担气候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减轻农民因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应当积极推广农业保险。近年来新疆、江苏等地已开展了农业保险的试点,对于防灾减灾、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良好的作用, 应总结经验, 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农业保险。

第五篇:市政工程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析市政工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程勇 王斌 徐新

近年来,我国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市政工程的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随着人们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是衡量一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探讨市政工程可能带来什么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下市政工程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环境污染

市政工程的施工区域通常都是位于比较繁华的市区,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高,且周边的商业单元、居民住宅等比较密集,所以市政工程的污染问题往往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大的方面讲,通常市政工程所引发的污染类别可以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四种类别。

(一)市政工程施工水污染 工人员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两种。

施工过程所排放的生产废水,源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表层装修与冲洗、砂石加工与冲洗等过程。比如,砂石料加工系统就是一个较大的水污染源,污水量大,而且废水中有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地表水体水质污染,影响食用水源,而且哈辉家具河道淤积,造成隐患。另外,冲洗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车辆也会造成大量污水,而且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含有的废物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而且具有短时间内难以清除的特点,污染的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营地往往有大量施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所排放的生活污水数量也不容小觑,这些生活污水同城市生活废水一样对水质及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不注意采取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些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随着冲洗、降雨过程或流失的浆料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悬浮物、石油类污染物的指标会上升,对施工现场当地的用水安全是一个威胁。

市政工程施工所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有施工过程所排放的生产废水和现场施

(二)市政工程施工空气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污染源,一个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的尾气排放,一个是施工扬尘。

施工过程中的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会产生悬浮颗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为主要污染物,造成空气质量。

施工扬尘有多个来源,一是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扬尘,比如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在运输、装卸、加工等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工艺扬尘,产生的粉尘、扬尘造成对大气的污染。二是如路基填筑、路基开挖、土地平整等施工过程中裸露的地面,以及一些易扬尘的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在遇到大风等天气因素在风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蚀扬尘。三是道路扬尘。施工现场各类运输车辆进入频繁,在行驶过程中直接造成了道路扬尘,这部分扬尘在施工扬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以上两张类型的空气污染,都会对施工现场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尤其市政工程一般在闹市区,车流量多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空气污染可能对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三)市政工程施工噪音污染

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机械运作、运输车辆进出等都会产生噪音污染,干扰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活环境。施工噪音污染具有噪音源稳定、产生时间有波动性以及高分贝的特点,因为在施工的不同阶段所使用的施工机械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噪音类型,所产生的噪音分贝也不同。主要对附近居民起居休息、学校教学以及工作场所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有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的噪音污染对人的情绪乃至人体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四)市政工程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与水污染类似,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可主要分为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

生产垃圾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工程进场前清理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废物,比如施工现场内的灌木、杂草、土壤表层熟土等;二是在开挖路基时产生的余土,除了回填的一部分之外剩下的其余余土;三是施工过程中水泥、砂石、混凝土、木材、包装材料等建筑废物,这些生产垃圾数量大类型多。

生活垃圾来源于施工人员,比如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和施工营地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物、卫生场所所排放的垃圾等,不仅对施工人员本身身体健康有危害,这些垃圾排放到施工场地周围的生活区域也会造出区域环境的负担。

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上文提到通常市政工程所引发的污染类别可以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四种类别,对施工场所所在区域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一个工程能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小,是施工单位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的一个体现。针对以上四种污染,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护措施:

(一)市政工程施工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比其他三类污染物,施工水污染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也要采取防治措施,以免造成睡环境污染。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对生产污水的防治措施。生产污水主要有含悬浮物的和含石油类的两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砂石料冲洗废水等,因为悬浮物含量大,如果直接排掉,不仅容易造成水质水体污染,还有可能导致合流淤积,所以这部分污水应该进行专门的处理,建立沉降池,事悬浮物沉淀后再将水排放,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河流中。经过澄清的废水还可以循环利用,用于建筑工地的洒水防尘、建筑材料的初次清洁等。对于含石油类的,比如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应避免在施工场地冲洗,尽量到附件专门的清洁点货维修站进行清洗和维修。对于存放油料的库房地面要做好防渗处理,以免油料滴漏污染水体。另外,存放仓库四周要设有疏水沟系,万一遇到下雨天气堆放的建材也不会受到雨水浸湿引起物料流失进而造成污染。

2、对生活污水的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不可擅自直接排入水体,应集中进行处理,同时,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作为施工项目的所在地,使生活污水能进入排污系统。

(二)市政工程施工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空气污染在整个施工过程所排放的污染中所占比例最高,对于这部分防治工作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力求将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降到最低。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要做到具体、详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开挖土方要集中堆放,及时回填。开挖形成的裸露地面和堆放的土方要用绿网覆盖,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减少粉尘影响时间,最大程度降低风蚀扬尘。

2、施工道路要保持平整,经常洒水防治扬尘。运输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尤其是粉质材料时,要给车辆加盖篷布,施工道路也要设立专职的养护、清扫人员,尽量减少道路扬尘。

3、对施工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的存放要管理好,防止物料散漏污染。粉质材料的要加盖篷布,降低施工工艺扬尘,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闭罐车,施工现场的散装水泥桶应配备防治粉尘拆散的围护。

4、对于一些必要的机械设备要安装除尘设备。

5、粉尘扬尘等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采取防治措施无法彻底杜绝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也要注意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对可能受影响的施工人员派发口罩等自我保护设备。

(三)市政工程施工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噪音污染的防治要做到消除可以避免的污染、降低必然产生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施工作业时间尤其是噪音源强大作业放在白天施工,尽量避免夜间作业,消除夜间的噪音污染,以免打扰施工场所周围居民的正常作息。如果确实需夜间拖工的,应按照程序事先报环保部门审批办理夜间拖工许可证,获得批准后方可施工。此外,要综合运用消声、隔声、吸声等降噪技术,尽量采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所选用的机具和车辆应该是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机械的车辆的保养,降低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同时,施工人员近距离接触噪音污染源,更应该受到保护。除了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抗噪音污染设备,还要通过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轮流工作、操作机械等管理办法,使施工人员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污染的机会。噪声的工作。

(四)市政工程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施工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可对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各个种类进行分类处理。有些生产垃圾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的,比如碎砖头能作回填料,砂石类可用作混凝土骨料,施工前清场的表层土可以集中堆存作为绿化用途。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要统一规划,建立专门堆放的地方集中收集,及时清运,不能随意丢弃。比如,设立弃土场集中堆放路基开挖的弃土,对一些建设材料的废料如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脚料集中丢放在一个地方,及时交由废物收购站处理。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则着重在于加强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在人员较多的地带可以增设垃圾桶,规定时间、指定专人回收垃圾,施工人员所使用的卫生设备也要充分考虑到废物的排放途径。

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操作行为。但是,对一个工程的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只是施工方单方的责任。环境对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的身体健康都息息相关,对施工环境污染的防控,不仅施工方又责任,市政工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都应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政府应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限制施工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施工标准,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参考。监理方要有环保意识,及时发现问题、提醒施工方,共同将施工环境污染降至最低。业主也要配合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只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境管理。

三、结语

在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市政工程的施工如何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既要求我们对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客观深入的认识,也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切实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这也要求全社会都树立环保的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各相关方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

下载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合集)

    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26 更新时间:2006-12-22 焊接是利用电能加热,促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而使之结合形成牢固的不可拆......

    浅析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

    浅析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社区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单元,社区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施工过程对环境污染的措施方案

    施工过程对环境污染的措施方案 根据项目特点,将生产污水排放,施工粉尘、施工噪音,油漆涂料处理,火灾爆炸等列入项目重要环境控制范围,并纳入环境运行控制管理:如有新的环境因素出......

    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范文

    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一、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决不亚于邪教,是腐蚀青少年的“电子毒品”。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点,加之大......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失等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全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学号 姓名:申丽静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夏季高温对蔬菜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高温蔬菜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措施 鲁忠富 2013-07-16近期以来,出现持续罕见特大高温干旱天气,蔬菜生产旱情和病虫危害较为严重,对我省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这一阶段又处于伏......

    安全监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安全监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