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木材防腐加工处理技术的流程与规范(大全)
防腐木材的高耐腐蚀性、抗氧化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用料、家居生活、绿化环保等领域,防腐木也独立成工业用材行业独有的一个领域。木材的防腐处理、加工、直至生产都有一个合理、严格的把关,方能做出良好的成品木料,进而投入到凉亭、廊架、生态木屋的加工使用用料之中。木材防腐加工处理技术的流程与规范如何进行方能通过?
内外部双向处理的简单方式
外部,主要是通过表面处理来阻隔木材与氧气、水份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生物等)的接触。例如油漆,清漆等等。内部,通过真空/高压浸渍,首先实现了将防腐剂打入木材内部的物理过程,同时完成了部分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破坏了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温度的把控处理
高温定性:在高温下继续使防腐剂尽量均匀渗透到木材内部,并继续完成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进一步破坏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自然风干:自然风干要求在木材的实际使用地进行风干,这个过程是为了适应户外专用木材由于环境变化产生所造成的木材细胞结构的变化,使其在渐变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充分固定,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选材的处理方针
天然耐腐性最好的木材首推杉木。1972年长沙马王堆发掘的一号汉墓,其内、外椁和垫木即由杉木制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仍完好如新,而椁外一块其他树种木楔早已成朽木,可见杉木耐腐性与耐久性之强。其次,柏木类木材的天然耐腐性也是非常强的。另外,樟科的油丹、香樟木材的天然耐腐性也不错。
防腐药剂的规范注入
采用一种不宜溶解的水性防腐剂,在密闭的真空罐内对木材施压的同时,将防腐剂打入木材前卫。经过压力处理后的木材,稳定性更强,防腐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白蚁和昆虫对木材的侵害。从而使经过处理的木材具有在户外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的卓越的防腐性能。经过处理后的木材,非常适用于户外家具;国外已经普遍应用于经过庭院,户外地板、游艇码头、栅栏、公园椅子、花台等。什么是防腐处理木材?它是表面涂层或在压力下灌注化学品的木材,化学品可提高其抵御腐蚀和虫害的能力。防腐处理程序并不改变木材的基本特征,相反可以提高恶劣使用条件下木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若有效工作,木材防腐剂必须按照已知的规范于受控条件下使用,这样可确保防腐保护木材使用良好。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出版了包含这些规范的木材保护标准。CSA的O80-M标准“木材保护”详述了针对加拿大木材品种的要求,它同时还采用了美国木材保护者协会(AWPA)的某些标准。之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对树种进行防腐处理是因为细胞生物学原理以及所采用的程序。加拿大拥有品种丰富的木材种类。有些树种较难进行加压处理。
防腐处理的规范流程操作
大多数防腐处理使用的是全身浸渍加压法,即木材被放置于一个高压容器中,然后使用真空吸尘器抽出木材细胞中的空气。防腐剂溶液可以进入汽缸、它由吸尘器吸入细胞中。然后再用690到1380 kPa(100到200 psi)的高压迫使更多防腐剂进入木材中(如下面图1所示)。最后再用吸尘器除去表面上多余的化学品。对于所有类型的防腐处理方法而言,可以进入并保留在细胞中的防腐剂数量在部分程度上取决于木材的含水量。方法处理过程中细胞空穴中存在的水分含量会影响防腐剂的流入。
正因如此,木材原材料的含水量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水溶性防腐剂而言,处理锯木的含水量应该在较低范围内(15%到25%),以使防腐剂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并且在细胞壁上发生化学反应。如果细胞中有过量水分,则一旦处理压力减退,回弹压力就会将防腐剂从细胞中排出。为了增强木材防腐剂的渗入度,应用一个调节程序降低木材的含水量。方法可以是风干、窑干或者在处理汽缸中运用蒸汽和真空吸尘,也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将处理溶液煮沸。为了避免处理后过量化学品释放,应在制造场所留出时间让进入木材细胞壁的化学品固着。一旦固着阶段结束,水溶性防腐剂就会以化学方式吸附在细胞壁上。
后期保养方式
采用国际先进的防腐木材专用保养油,初使用时颜色较深。置放户外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变淡。但不影响产品结。如喜欢颜色深,可购买柚木。使用后可恢复新品70%颜色。
保养方法:可用抹布擦拭,用水清洁。如表面污损难处理可用水砂纸、细砂纸将污损部位磨掉,后用专用保养油涂抹。
保养方法:锻铁完成后,产品本已完成多道防锈处理。只要表面不破坏,不易生锈,如油漆脱落,或已性锈,用铜刷将表面处理干净,再喷漆即可。用水洗再吹干即可,不需要太阳晒,容易变色
防腐木材的加工、防腐处理以及保养的技术规范就介绍的这里,希望对从事防腐木生产的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帮助。文章出处:http://www.xiexiebang.com/newsinfo.asp?id=409
第二篇:木材的防腐处理
木材的防腐处理:
真空/高压浸渍:这个过程是防腐处理的关键步骤,首先实现了将防腐剂打入木材内部的物理过程,同时完成了部分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破坏了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高温定性:在高温下继续使防腐剂尽量均匀渗透到木材内部,并继续完成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进一步破坏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自然风干:自然风干要求在木材的实际使用地进行风干,这个过程是为了适应户外专用木材由于环境变化产生所造成的木材细胞结构的变化,使其在渐变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充分固定,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施工与维护:浸渍木含水率较高,在使用之前必须放置风干一段时间,储存中仓库保持通风,以方便木材的干燥,对浸渍木材的任何再加工,必须待其出厂后72小时以上。
加工与安装:尽可能使用现有尺寸的浸渍木,建议用热镀锌的钉子或螺丝做连接及安装,在连接时应预先钻孔,这样可以避免开裂,胶水则应是防水的。木材防裂技术: 1. 机械法防裂:
在已干燥的木材上用铁丝捆端头,使用防裂环、组合钉板等,用机械的方法强制木材不要膨胀和收缩,这样也可以避免木材发生开裂。2. 改进制材时下锯的方法:
木材各向异性,在同样的温、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其湿涨、干缩系数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径向,纵向的变化最小,所以下锯时多生产一些径切板,可以减少开裂。特别是带有髓心的板材干燥时容易发生严重的劈裂,这是由于髓心附近径向和弦向的收缩差异引起的,它发生在干燥初期,最初裂缝仅呈现于端部表面,随着干燥的进展它可以向着髓心并沿纵向扩展。这种裂纹在干燥时较难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时避免生产带髓心的板材(“去心下料”)。3. 涂刷防水涂料:
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减缓木材表面的蒸发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木
材内外的含水率梯度,也可以减少木材的开裂。4. 采用高温定性处理:
减少木材内裂的方法可采用高温定性处理,产生内裂的木材表层伸张残余变形可以在干燥过程结束前对木料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来消除。在处理时,木料表层因加湿膨胀而产生压缩残余变形,与原有的伸张残余变形抵消,处理后多余的水分被蒸发,随内层木材一起收缩,因而木材中可以不产生残余变形,木材内裂也因此而消除。
5. 用防水剂进行浸注处理: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剂进行加压处理,使防水剂深深的进入到木材中,以达到持久性的良好防裂效果。
6.避免把木料放在通风口处。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木料放在通风口处,容易使木材内的水分迅速丢失,表面干裂,出现细小裂纹。所以对于高档面板要做封油处理,锁住木材内水分不致丢失。对于用做收边的木线处理方法也是一样,木线为实木质地,含水率比饰面板高,木线在加工完成后,也要尽快将表面封油。烘干中木材开裂或干裂的原因
木材开裂或干裂是指木材在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出现的一种裂缝,主要由于木材各部分不均匀的干燥所引起。按照裂纹发生的部位分为端裂、表裂、内裂和轮裂。裂纹的大小和数量因干燥条件、树种以及木料断面的大小而不同。
1. 端裂(端面裂纹):
端裂或仅限于木材的端面,或延伸至端部的一侧或两侧,后者通常称为劈裂。主要原因是由于木材顺纹方向的导水性远远大于横纹方向,当木材干燥时,水分从端面的蒸发要比从侧面蒸发快得多。端部含水率低于中部,端部的收缩受中部木材的限制,因而在端部产生拉(伸张)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时,端面发生开裂。
2. 表裂(表面裂纹):
表裂是指原木材身或成材表面的裂纹。裂纹通常都限于弦面,并且沿径向发展。浅的表裂可以用刨光的方法除去,但深的表裂不但难看,而且会降低木材的强度,特别是抗剪强度。表裂也影响木材的油漆质量,具有表裂的木材油漆后,可以因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裂纹张开和闭合,引起漆膜破裂。
产生表裂的原因是木材内外各层不均匀的干燥,而径向、弦向收缩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附加因素。木材干燥时,首先从表面蒸发水分,当表面层含水率降低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表层木材开始收缩,但此时邻接的内层木材的含水率尚在纤维饱和点以上,不发生收缩。表层木材的收缩受到内层木材的限制,不能自由收缩,因而在木材中产生内应力:表层木材受拉,内层木材受压。干燥条件越剧烈,内外层木材的含水率差异越大,产生的内应力也越大。如果表层的拉应力超过木材横纹抗拉强度,则木材组织被撕裂,由于沿木射线组织的抗拉强度较邻近的木纤维的强度小,所以裂缝首先沿木射线产生。
3. 内裂(内部裂纹):
内裂也常称蜂窝裂。内裂产生于干燥后期,有时产生于干燥材料存放时期。通常不易从木材外部发现,但严重时,可由材面的凹陷来判断。内裂是由于木材内层的拉应力所引起。
木材干燥前期,木料表层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不仅产生伸张的弹性变形,同时还产生伸张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由于这种残余变形使外层木材的尺寸大于自由收缩的尺寸。到干燥后期,内层木材的含水率降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内层木材开始收缩,但由于已经伸张了的外层木材的限制不能自由收缩,于是在材料中发生与干燥前期相反的内应力:内层木材受拉,外层木材受压。如果内层的拉应力超过木材横纹抗拉强度,则木材组织被撕裂,木材的内裂因此产生。4. 干燥轮裂:
这种裂缝沿生长轮方向发展,常扩展到相邻的几个生长轮。轮裂通常发生于干燥初期,出现于木材的端面,随着干燥的进展裂纹加深、加长。有时发生于内部,但出现于干燥后期,是由于严重的内部拉应力所引起的。木材的开裂不但影响美观,而且降低木材的强度,缩短了木材的使用寿命,这也是木材的致命缺点之一。经过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已经找到了一些延缓木材开裂的方法。
1. 机械法防裂:
在已干燥的木材上用铁丝捆端头,使用防裂环、组合钉板等,用机械的方法强制木材不要膨胀和收缩,这样也可以避免木材发生开裂。2. 改进制材时下锯的方法:
木材各向异性,在同样的温、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其湿涨、干缩系数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径向,纵向的变化最小,所以下锯时多生产一些径切板,可以减少开裂。特别是带有髓心的板材干燥时容易发生严重的劈裂,这是由于髓心附近径向和弦向的收缩差异引起的,它发生在干燥初期,最初裂缝仅呈现于端部表面,随着干燥的进展它可以向着髓心并沿纵向扩展。这种裂纹在干燥时较难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时避免生产带髓心的板材(“去心下料”)。3. 涂刷防水涂料:
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减缓木材表面的蒸发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木材内外的含水率梯度,也可以减少木材的开裂。4. 采用高温定性处理:
减少木材内裂的方法可采用高温定性处理,产生内裂的木材表层伸张残余变形可以在干燥过程结束前对木料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来消除。在处理时,木料表层因加湿膨胀而产生压缩残余变形,与原有的伸张残余变形抵消,处理后多余的水分被蒸发,随内层木材一起收缩,因而木材中可以不产生残余变形,木材内裂也因此而消除。
5. 用防水剂进行浸注处理: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剂进行加压处理,使防水剂深深的进入到木材中,以达到持久性的良好防裂效果。
天保公司进行长期的试验,筛选了市售几十种防水剂,加到防腐剂中,和防腐处理同时进行防水处理,经过在北京、上海和东莞等地一年多的曝晒试验,防裂效果明显。我们正在作进一步的改进试验,以求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木材的开裂、变色和变形
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其天性就注定他发生开裂、变形等现象,当防腐木暴露在阳光下,木材表面干燥速度会更快,也就造成了开裂和劈裂。关键原因在于木材的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要大大快于其内部。所以木材经过这种长期不断膨胀,缩小的过程中,无论是否经过防腐处理,都会因比而造成变型及开裂等现象。但此类现象不会对其防腐性能与结构强度产品影响。
经过防腐后的木材都会经历原本色→咖啡色→绿灰色的颜色转变过程。根据气候条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此转换过程。绿灰色将是防腐木材的永久颜色。
二、为什么防腐剂不能全部惨透得均匀?
木材分为边材和芯材,边材部份渗透度高而芯材部份渗透度低。但芯材本身具有天然的防腐性,防腐木材的好坏不是完全取决于防腐剂的渗透性。渗透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木材的密度,也反映了木材的强度和抗压度等等。
什么叫木材干燥?
木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木材中水分的多少随着树种、树龄和砍伐季节而异。为了保证木材与木制品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木材中的水分(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要降低木材的含水率,须提高木材的温度,使木材中的水分蒸发和向外移动,在一定流动速度的空气中,使水分迅速地离开木材,达到干燥的目的。为了保证被干木材的质量,还必须控制干燥介质(如目前通常采用的湿空气)的湿度,以获得快速高质量地干燥木材的效果,这个过程叫做木材干燥。由于上述方法是利用对流传热方式,从木材的外部外热干燥的方法,所以,又称为对流干燥。概括地说木材干燥就是水分以蒸发或汽化的方式由木材中排出的过程。
木材干燥的意义有哪些?
木材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大的强度(品质系数较高),耐酸碱腐蚀,绝缘性能较好,易于切削,纹理和色泽美丽等优良性质。在建筑、机械、车辆、船舶、纺织、农具、家具、乐器、航空等国民经济的各部分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但是,用未经干燥的木材制成的产品不能保证质量的,所以必须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木材经过干燥处理以后,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提高木材和木制品使用的稳定性。木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湿胀和干缩现象,而木材的不均匀的湿胀干缩,往往会引起木材开裂和变形,影响使用,造成浪费。若用湿的木材或没有干燥好的木材制造产品(如门窗、地板、家具等)时,刚刚做好时好像不错,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木材的变干就会发生门框歪斜、地板翘曲、接榫松脱或板面开裂等现象,造成很大的损失。生产单位若在使用前,将木材干燥到使用要求的含水率,就可以保证木制品结构的稳定性,使之外形美观、经久耐用。
(2)提高木材和木制零件的强度,当木材含水率低于纤维和饱和点时,木材的强度将随着木材含水率的降低而提高。经过干燥后的木材,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条件,提高木结构零件的强度、胶接强度与木制品的表面装饰质量。木材的导热性质与导电性质是随着它的含水率的改变而改变的,要提高木材的保温性与绝缘性,也需要用降低含水率的办法来减小导热性与导电性。
(3)预防木材的贬质和腐朽。湿木材如果长时间堆放在露天空气中,若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往往会发生腐朽或遭虫害。当木材含水率降低到20%以下时,可大大减少菌类和害虫的侵害与破坏。所以,一般在生产单位,把木材干燥到含水率8-15%左右。这样不仅保证了木材的固有性质和强度,而且也提高了木材的抗腐蚀能力。
(4)减轻木材的重量。新砍伐的木材,其含水量甚至超过了本身的重量,经过短期存放、自然干燥后,它的含水量仍然很高。木材经过室干后,其重量可减轻约30-50%,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总之,经过干燥的木材,可以保证木材制品的质量,改善木材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年限,从而节约了木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木材干燥在生产上是不可缺少的过程,在科学上已成为专门的学科。
什么叫室干法?有什么特点?
木材在建筑结构(如砖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金属结构的干燥室内,人工控制和调节干燥介质(空气、过热蒸汽等)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循环速
度,利用对流等传热传湿的作用,对木材进行干燥的方法,叫做室干法。??? 利用干燥室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是人工干燥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目前国内外木材加工工业中应用最普遍的干燥木材的方法。这种干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建造干燥室或较大的金属结构设备,但占地面积比气干场地少。
(2)必须配置供热和供电的设备。
(3)干燥木材的生产周期短,容易保证木材加工全过程的连续性。
(4)木村的干燥程度不受自然条件、地区、季节和树种的限制,可根据要求获得任何程度的最终含水率。
(5)具有较成熟的干燥理论和工艺技术,能保证干燥质量。
(6)干燥设备的结构并不太复杂,使用安全可靠,不管那种类型的木材干燥室,只要按设计要求建造和定期维修保养,一般均可使用15年以上。
木材干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木材干燥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燥速度,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干燥费用。干燥质量是指:必须使被干木材的含水率及干燥均匀度能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还必须保持木材的完整性、不发生工艺规范所不容许的缺陷,不削弱木材及其制品所应有的性质。干燥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木材含水率降低的程度。干燥速度越快(或干燥周期越短),所需要的干燥设备与投资越少,生产率也就越高,干燥费用越少。??? 生产上选用干燥设备时,应根据被干木材的树种、规格、数量、用途和生产单位的现实条件等。对于现代化木材干燥室要求在工艺上能保证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堆装的被干成材所受到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以达到均匀干燥的目的,在操作上要安全可靠、控制灵活、工人的劳动强度小。设备投资少、占地小、见效快,节约能源,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木材干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木材中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和吸着水两种。存在于由细胞腔组成的大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叫做自由水,它的增减只影响木材的重量,而不影响木材的性质;存在于细胞壁组成的微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叫做吸着水,它的变化,不仅能使木
材产生收缩和膨胀,而且也将影响木材的其他物理力学性质。
木材干燥就是要排除木材中的自由水和吸着水,以适应不同的用途和质量要求。干燥木材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原理是共同的,即利用沿木材厚度上的含水率梯度,以及在加热后形成的内部大、外部小的水蒸汽分压力差,促使水分以液态和汽态两种形式连续地由内部向外部移动,并通过木材表面向外界蒸发;内部的水分移动强度应与表面的水分蒸发强度协调一致,使木材由表及里均衡地变
干。
传统的蒸汽干燥室,它的干燥过程是:先使高温度(100℃以下)和高温度(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湿空气在循环流动中不断地穿过材堆,对木材预热。当木材及其水分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按干燥基准的规定,降低介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迫使木材中的水分从表面蒸发,这是干燥开始。然后按照干燥基准规定的程序,逐步提高介质的温度及降低相对湿度,使木材中水分的蒸发面逐渐移向内部,直到干燥结束。在干燥过程中,应能消除或减轻内应力、开裂和变形,不降低木材 什么叫干球
温
度?
什
么
叫
湿
球
温
度?
的物理力
学
性
质,以
保
证
干
燥
质
量。
在木材干燥生产中,经常需要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简称湿度。测定空气湿度的仪
器
是
湿
度
计。
通常采用的湿度计是由两支经校正的温度计组成的。一支温度计的水银球外而包着纱布,纱布下面浸在清洁水里,另一支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包沙布。水银球包着湿纱布的温度计叫做湿球温度计,用它测得的温度叫做湿球温度,用t湿表示;水银球没有包纱布的温度计叫做干球温度计,用它测得的温度叫做干球温度用t
干
表
球。
当空气湿度较小时,包在湿球外的纱布中所含的水分要向空气中蒸发。水分蒸发时从湿球吸取热量,使得湿球温度小于干球温度,也就是小于空气的温度。干球温度和温球温度之间的差值,叫做湿度计差,或称干、湿球温度差,因其关系到蒸发能力,所以也可把湿度计差的数值干燥势,即:ε=t干-t湿
空气越干、湿度计差的数值越大,空气容纳水蒸汽的能力越强,湿木料中的水分蒸发越快。反之,空气越湿、湿度计差的数值越小,空气容纳水蒸汽的能
力越弱,湿木料中的水分蒸发的就越慢。当空气完全被水蒸汽所饱和时,湿度φ=100%,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等,湿度计差的数值为零,此时,湿木料中的水分停止蒸发或空气和木材表面水蒸汽处于动平衡状态。
在木材干燥生产中,空气的湿度数值可在根据干球温度t干和湿度计差两个数值制
示例:在强制循环干燥室内,湿度计上的两个读数分别为t干=76℃,t湿=72℃,确
解:先计算出湿度计差:ε=t
根据湿度计差为4℃,干球温度t干=76℃,在附录3中可查得此时空气湿度,即:φ=83%
干-t
湿=76-72=4(℃)定此状
态
下
空
气的相
对
湿
度
。定的湿度
表
上
查
得
(附
录
3,4)。
什么叫木材的含水率?
木材中水分的含量,叫做含水率,或称含水量。用水分的重量对木材的重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木材的含水率有二种表示方式:
第一种叫绝对含水率,或称含水率。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础,用字母W表如示用符,号
其表
计示,算计
公算
式公
式
为是
:
:
第二种叫相对含水率,是用湿材重量作为计算基础的,用符号W0表示,计算公式为:? ??? 在木材干燥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是绝对含水率(简称含 水
率)。
什么叫自由水?什么叫吸着水?
木材中的毛细管系统有两大类,即大细管系统和微毛细管系统。木材中的水分就存在于这些毛细管系统之中。由细胞腔组成的大毛细管系统,对水分的束缚力很小以至无束缚力,水分能够从大毛细管系统的断面自由地蒸发出去。因此,把存在于大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叫做自由水。自由水的增减,只能影响木材的
重量、保存和燃烧能力,而不影响木材的性质。
由互相通连的细胞壁构成的微毛细管系统,对水分有程度不同的束缚力,若要使微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向空中蒸发,必须把空气的湿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在加热条件下加速水分的运动,才能克服微毛细管的束缚力,向空气中蒸发。同时,微毛细管系统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空气中蒸发水分,而且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把存在于微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叫做吸着水。吸着水的增减变化,不仅使木材发生膨胀和收缩,而且也影响到木材的其它物理力学性
质。
另外,木材中还有一种化合水,它存在于木材的化学成分中。化合水的数理很小,只有在化学加工时,才有意义。
什么叫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前面已讲到,吸着水存在于细胞壁内,而细胞壁能容纳水分的空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吸着水的数量有一定限度。在大气条件下,当自由水已蒸发干净,而吸着水还保持着最高量时的木材含水率,叫做”纤维饱和点“,亦称”吸湿极限",用W
纤
表
示。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随树种与温度而异。就多种木材来说,在空气温度为20℃湿度为100%时。纤维饱和点的含水率W纤的平均值为30%,变异范围为23-33%。
纤维饱和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表3-3是木材在被水蒸汽饱和的空气内,纤维
饱
和
点的变
化
情
况。
从表3-3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材从饱和空气中吸湿的能力将降低。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这个概念,在干燥工艺中经常用到,应当记住。当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以上时(W纤>30%),木材不产生干缩;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W纤<30%),其干缩趋势呈直线变化,即从含水率30%降低时,每减少1%,而相应的干缩系数的数值是不变的,只是随着树种及弦、径向的不
同
而
稍
有
差
异。
另外,木材的纤维饱主和点与其导电性有关。全干木材是良好的绝缘体。湿木材是半导体。当含水率由0%增加到30%左右时,木材的比电导加大达10万倍以上;含水率从30%增大到最高限度时,比电导的加大不过4倍。
什么叫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放置在大气中的湿木材,它的含水率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当木材中的水分与大气中的水分不再进行交换而达到平衡状态,即水分处于静止状态时,木材的含水率即是该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率,以W衡表示。
平衡含水率随着木材所处的空气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当空气的相对湿度升高时,平衡含水率也升高;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时,平衡含水率也降低;与上述情况相反,当空气温度升高时,将使平衡含水率降低。这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材的吸
湿
性
将
会
降
低。
木材在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都逐渐地趋向于平衡含水率。在一般的情况下,由湿变干的含水率常常稍大于由干变湿的含水率。这是由于木材的微毛细管系统内的空隙,已有一部分被渗透进来的空气所占据,而防碍了木材对水分吸收的缘故。这个现象叫做吸湿滞后或吸收滞后,用ΔW表示。
单板、木屑、刨花等细小木料的吸收滞后的数值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气干材的吸收滞后的数值不大,实际生产上可以不计。
室干成材的吸收滞后数值较大。干燥期间介质的温度越高,成材的吸收滞后越大。吸收滞后数值的变异范围在1-5%,平均值为2.5%。
各种空气状态下的木材平衡含水率可在图3-2中查得。
木材平衡含水率,在实际生产上有一定的意义。某地区的木材在干燥时,一定要达到该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范围。否则,将会影响木材制品的质量。
为什么木材各个方向的干缩程度不一样?
木材是各向异性的,其干缩情况也比较复杂。干缩情况不但随树种而不同,就是同一块木材,纵向、弦向、径向的干缩也不一样,纵向干缩极小,弦向干缩最大,径向干缩约为弦向干缩的1/3-1/2。木材是由许许多多的长细胞组成的。在纤维的饱和点以下,当吸着水减小时,木材细胞长度上的干缩不如截面的变细来的得大,所以纵向干缩极小。弦向干缩大于径向干缩的原因是:
(1)木射线细胞在径向上是它的长度,在弦向上是它的端面,而木射线的横
向干缩较纵向干缩大;
(2)木射线沿径向排列,牵制着其它纵行细胞的收缩,而弦向上就不受这种牵制
作
用
;
(3)有些细胞在干缩时,弦向受到压力而径向却微有伸长;
(4)木材径而细胞壁上的纹孔大而多,细胞壁的含量少,也就干缩小;而木材弦面细胞壁的纹孔小而少,细胞壁的含量多,也就干缩大。??? 由于木材在各个方向上的干缩不同,在使用木材时应引起重视,纵向干缩(沿着纤维方向的干缩)极小,在工业生产上不考虑留有干燥余量;由于一般成材大多都是弦面板,配料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干缩余量。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木材在径向与弦向的干缩率不同,在同一含水率阶段二者的差别越大,木材发生干裂的可能性也越大。若径向与弦向的干缩率差别在干燥初期就比较大,木材将会发生表裂,在干燥中期与后期二者的差别还比较大时,木材将易于产生内裂。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干燥工艺上就必须采取喷蒸处理(预热处理、中间处理、后期处理)的措施。
干燥过程中产生干燥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大多数是能够防止或减轻的。变形大体上是由树种、材料等级等因素而决定的;塌陷容易发生在某些树种靠近髓心的径向材上;开裂在干燥初期出现的是端面开裂和表面开裂,干燥后期发生内部开裂。表4-1列出了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各种缺陷。
(1)初期开裂:干燥初期的开裂有两种,即端面开裂和表面开裂。端面开裂多数是制材前原木的生长应力和干缩出现的裂纹。当干燥条件恶劣时会发生的新的端裂,而且使原来的裂纹进一步扩展。表面开裂会从木材端面延伸到内部。厚度2厘米以下的板发生干燥初期的表面开裂较厉害,厚度1厘米以下的板材几乎没有。表面开裂的原因是因为表层干燥后要收缩,但受到了内部的约束。与其有关的因子是木材的干燥条件、干缩率、水分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等。在同一干燥条件下,木材的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开裂;弦向材宽度方向的干缩量约是径向材的2倍,所以弦向材容易发生表面开裂。干燥温度和表面开裂关系密切。在0-5℃的低温时容易发生开裂,其主要原因是温度低、水分扩散系数小、含水率梯度大。所以冬季自然干燥时,应尽量避免将易开裂的木材
暴露在强烈的北风中。温度在50℃以上干燥木时,也容易发生表面开裂。对容易发生细胞塌陷的树种,用60-75℃进行缓慢干燥,若干湿球温度差急剧增大,容易发生表面开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对细胞塌陷小,但容易开裂的木材干燥时,温度高,容易开裂。因此就该选择适合的干燥条件,防止木材发生初期开裂。
(2)塌陷:所谓塌陷主要指因细胞的极端变形使木材出现了异常变形,它是由于细胞腔产生了因水分的变化引起的拉力与压应力的原因。一般含水率高的木材,干燥初期若温度过高时容易发生塌陷。根据树种不同,塌陷集中的部分会出现板面的凸凹不平现象。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缺陷,对于塌陷大的树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气
干
或
用
低
温
进
行
干
燥。
(3)内部开裂:干燥厚度1厘米以下的薄板或用气干的方法,几乎不会发生内部开裂。内部开裂是表面开裂向内发展之后,表面开裂闭合而形成的,也有表面没有裂纹只在内部发生开裂的情况。??? 弦向材的内裂发生在干燥末期,是因为内层沿宽度方向收缩比表面大的原因。内部开裂与干燥温度的关系很大。一般干燥初期温度较低(50℃左右),表层细胞发生塌陷困难。但是,木材内层在含水率高的状态下长期受热,随着干燥的进行,干燥温度逐渐地上升,细胞塌陷也就加大。所以大多数厚板因内部受热时间的加长,而容易发生内部开裂。另外,如果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差大,表层张应力就大,再加上内部细胞如果有塌陷,也容易产生内部开裂。
(4)变形:被干木材的变形主要有横弯、纵弯、扭曲和翘曲等几种,主要原因是各部位的收缩不同、不同组织间(如木射线与纤维素、心边材)的收缩差及其局部
塌
陷
而
引
起的。
(5)变色:木材经干燥后都不同程度地会发生变色现象,有的比较严重。变色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变色菌、腐朽菌的繁殖而发生了变色;一种是由于木材中含有的成分在湿热状态下酸化而造成的变色。用高温干燥含水率高的木材时往往会使木材的颜色加深或变暗;有时也会因喷蒸处理时湿度过大或干燥室长期未清扫而使木材表面变黑
第三篇: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4228-201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生产中木材及木制品、人造板、木粉的加工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木质 及其它纤维质材料的粉尘的防爆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木材加工厂、人造板厂、家具厂、木粉厂以及其他行业中的木工车间。本标准不适用于以木粉为原料加工制作火药及烟花爆竹类产品的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GB12476.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3 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 所分类 GB 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5604 粉尘防爆术语 GB/T 1560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15606 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GB/T16845 除尘器 术语 GB/T 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器防爆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AQ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T900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SY/T 0524 导热油加热炉系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604 及 GB/T16845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 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16845 中的某些术语。3.1 木材加工系统 wood processing systems 在工业生产中对木材及木制品、人造板、木粉进行加工处理的相关工艺及设备、设施 的统称 3.2 木材 wood 来自树木的纤维质材料及其他纤维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麦秸、亚麻、甘蔗渣、椰 子壳、玉米秸杆、麻、稻壳、纸张和其他作为添加物来代替木材或填加于木材中的纤 维。3.3 易爆燃木粉尘 deflagrable wood dust平均粒径小于等于 420μ m,其含水率小于 25%的木粉尘颗粒。3.4 最低爆炸浓度 minimum explosible concentration(MEC)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能引起爆燃的最低浓度。以每单位体积内粉尘质量计量。3.5 含水率 moisture content 木材样品经烘干可去除的最大水分质量与其初始质量的百分比。3.6 异物 foreign material 夹杂在木质材料中的金属(如钉子、金属扣件等)或塑料(如塑料钉及碎片等)等杂 物。3.7 气力输送系统 pneumatic conveying system 利用空气流或其他气体,通过封闭的管道系统输送物料颗粒并能将气物分离的系统。包括给料装置、气物分离机、封闭的管道系统、动力驱动装置等。3.8 处理气体流量 flow rate of the treated gas 在单位时间内,进入除尘器的含尘气体流量,可以是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GB/T 16845—2008,基本术语 2.1.8] 4 木粉尘爆炸性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4.1 存在木粉尘的粉尘层、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应被视为可能形成爆炸性危险环境。
4.2 根据可燃性木粉尘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按照 GB12476.3 将木粉尘爆炸危险环 境划分为三个区域: a)20 区:空气中可燃性木粉尘云持续地、长期地或频繁地短时存在的区域或场所。b)21 区:正常生产过程中,可燃性木粉尘云可能偶然地存在的区域或场所。c)22 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木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的区域或场所。5 一般要求 5.1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的建筑物应采取防爆结构设计,其设计应符合 GB 15577 中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以及 GB 50016 中有关厂房(仓库)的防爆要求。5.2 厂区及车间内的设施、设备的平面布置应符合 GB 15606 的要求。5.3 建筑结构中的泄压设计以及生产设备、设施中的泄压装置的设计应符合 GB/T 15605 的要求。5.4 用于隔离粉尘爆炸危险所设立的内部防爆墙,其强度应高于最大泄爆压力的强度。5.5 有管道穿过的防火墙应做防尘密封。5.6 防爆墙上设置的洞口应由与墙体相等强度的门作为保护。这类门不应作为安全出 口使用,应设置“非安全出口”标志并始终关闭。5.7 对不易于清理的建、构筑物表面及边棱,应采用不小于 60°倾角的倾斜面设计。5.8 无法进入清扫的空间应密封,以防止积尘。5.9 凡存在木粉尘的场所,均应设置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 及安全防护措施,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均应符合 GB/T 17919 的要求。5.10 与木材直接接触或可能接触的热处理设备,其外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 260℃。5.11 对难以定期维护和清理的加热设备及蒸汽管线,应采取隔热措施使其表面温度低 于 100℃。5.12 用于 20 区、21 区、22 区的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及便携式仪器,应符合 AQ 3009 的相关规定。5.13 存在可燃木粉尘的场所用电力装置应符合 GB 50058 的相关规定。5.14 存在可燃木粉尘的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 GB 50057 的要求。5.15 存在可燃木粉尘的加工系统的防静电保护应符合 GB 15577 的要求。5.16 存在可燃木粉尘的场所的消防设计应符合 GB 50016 的要求。6 生产设备、设施 6.1 通则 6.1.1 所有木材加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破碎设备、铺装机、砂光机、气力输送设备、除尘设备等的入口端,均应设置防止异物进入的装置。6.1.2 对木材加工中的切削、成型、刨光及打磨等操作的进给速率控制应符合 GB15606 中 7.4 的要求。6.1.3 对刀具及磨具的维护应符合 GB15606 中第七章中的相关的要求。6.2 气力输送及除尘系统 6.2.1 一般要求 6.2.1.1 除尘系统的管道设计风速应不低于 20m/s。6.2.1.2 气力输送系统不应与易产生火花的机电设备(如砂轮机等),或可产生易燃气 体的机械设备(如喷涂装置等)相连接。与板材砂光机相连接时,板材砂光机应安装火 花探测和自动报警装置。6.2.1.3 在气流达到平衡的气力输送系统中,当输送能力无冗余时,不应再接入支管、改变气流管道或调整节气流阀门。6.2.1.4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除尘系统应先于生产设备运行,当最后一台生产设备关闭 后,除尘系统应至少再运转 2 分钟。6.2.2 管道系统 6.2.2.1 管道及各输入接口应采用金属构件,其强度应能承受所输送物料发生爆燃未泄 放时的最大压力。但与机器连接端的管道允许采用软连接,其长度应尽可能短。6.2.2.2 管道系统不应使用绝缘管(如 PVC 管)。6.2.2.3 系统中用于调整平衡气流所安装的气流调节阀、方向调节阀等阀门应牢固固定。6.2.2.4 管道应采用圆型横截面。但在连接其他设备处或因外部障碍需要非圆型截面时,接口应采用与管道横截面面积相等的过渡连接。
6.2.2.5 输送过程中存在易爆燃木粉尘的管道,其设计、建造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之一: a)采用抑爆系统加以保护的管道,其设计强度应高于衰减后的爆燃压力最大值; b)对于设置在室内且配备带有长度不超过 6m 泄压管的泄压口或同时配备有火焰熄 灭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强度应高于衰减后的爆燃压力最大值,同时泄压管应延伸至建 筑物外部的安全区域; c)存在爆燃危险的管道输送系统应安装截止阀或化学抑爆装置进行隔离; d)设置在室外且配备有泄压口的管道系统,其设计强度应高于衰减后的爆燃压力最 大值。6.2.3 机壳和机罩 6.2.3.1 所有产生可燃木粉尘的设备均应安装防尘罩或防尘外壳。6.2.3.2 机壳、机罩的设计和安装应有利于机器所产生的木粉尘或颗粒降落、射入或吸 入。6.2.3.3 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场所中,设备的机壳和机罩应采用不燃结构。6.2.4 风机 6.2.4.1 爆炸危险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风机。6.2.4.2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风机作为管道的物料输送风机时,风机壳体的设计强度 应符合 6.2.2.1 中管道的强度要求。6.2.5 除尘器 6.2.5.1 粉尘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除尘器的材质,应为焊接钢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其 强度应足以承受收集物发生爆炸无泄放时产生的最大爆燃压力。6.2.5.2 除尘器的配套设施除滤袋和泄爆膜外均应选用不燃材料。6.2.5.3 除尘系统的内部钢表面不应使用铝涂料。6.2.5.4 对爆炸危险环境使用的除尘器宜采用抑爆系统进行保护。6.2.5.5 除尘器应设置泄爆口。6.2.5.6 除尘器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除尘器应设置在室外,且不应设置于建筑物屋顶; b)当仅有火灾危害且按本标准进行防护时,可布置在室内; c)当配备抑爆系统时,可布置在室内; d)当配有泄爆口,其泄爆管延伸至建筑物外安全区域,且除尘器的强度符合 6.2.5.1 规定时,可布置在室内; e)当设置了带有火焰熄灭装置的泄爆口,且除尘器的强度符合 6.2.5.1 规定时,可 布置在室内; f)非封闭式除尘器在满足下列要求时,可以设置在室内: 1)除尘器只用于收集木材加工机械产生的粉尘,(粉尘中不包括金属粉末等); 2)不用于具有机械进料功能的砂磨机、研磨刨床; 3)除尘器单机处理空气能力不应大于 8640m 3 /hr; 4)风机电机是完全封闭的,且具有风冷性能; 5)按除尘器有效运转的需求,应每天或者在更短时间内清除收集到的粉尘; 6)除尘器的设置距任意出口的距离至少为 6m,距日常操作中有人员出现的任何地方 也至少为 6m; 7)同一房间内布置多个除尘器时,相互间的最小距离应为 6m。6.2.5.7 除符合下列要求的情形以外,气物分离器或除尘器中的空气不应回排到建筑物 内: a)处理能力小于或等于 8640m 3 /hr 的除尘系统,且从材料的入口端至除尘器的管 路已配备了与火花熄灭系统相连接的火花探测装置; b)处理能力大于 8640m 3 /hr 的除尘系统,从材料的入口端至除尘器的管路已配备 了火花探测系统,或者在除尘器的排尘一侧,对除尘器内部检测火花的进入及发生情 况,且运送循环空气到建筑物的排气管道已配备了火花探测器驱动的、手动复位的高 速截止阀时; c)来自设置在室外且处理能力小于或等于 8640m 3 /hr 的旋风式初级除尘器的空气,允许由管道直接进入建筑物内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非封闭式除尘器中。6.3 机械输送系统
6.3.1 所有设备在安装及运行中均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校准、润滑。6.3.2 设备的轴承应采用防尘球轴承或滚动轴承。6.3.3 设备的轴承和轴衬均应做防尘密封。6.3.4 穿透设备外壳的转动轴应密封。6.3.5 粉尘爆炸危险环境中难以接近的区域内设备的轴承宜安装轴温报警器。6.3.6 不作为泄爆口使用的设备出口及可移动设备的盖板,应配合紧密、严格封闭、可靠固定且防尘,其强度应能承受所输送物料发生爆燃时的最大压力。6.3.7 具有爆燃危险的封闭式输送系统应符合 6.2.2.1 中管道的强度要求。6.3.8 具有火灾及爆燃危险的输送系统应采用高速截止阀等机械类隔离方式,或火花 探测系统与化学抑爆系统联动的方式与其上、下游系统进行隔离。6.4 热油加热系统及加热设备 6.4.1 热油加热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防护应符合 SY/T 0524 的规定。6.4.2 热油加热系统不应使用铜、铸铁或塑料管道。6.4.3 油溢出时应及时清理。6.4.4 应防止木粉尘和纤维粉尘在加热设备热表面上积聚。6.4.5 在加热设备附近有浮尘或积尘的场所,加热设备的助燃空气应由建筑物外面直 接用导管导入。6.4.6 易燃燃料管线应设置紧急截止阀。截止阀的位置,应在火灾发生时便于人员接近并将其关闭。6.4.7 以回收木粉尘为燃料的加热设备应设置防回火装置。6.5 粉碎设备 6.5.1 粉碎设备应设置在室外。6.5.2 当设置于一个独立建筑物内或当建筑物与毗邻的隔间采用了 GB50016 中的防爆 设计时,允许设置于室内。6.5.3 粉碎设备的外壳应采用焊接钢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造,其强度应足够承受所加 工的材料可能产生的最大爆炸压力。
6.5.4 由非燃烧材料制造,且设置有泄压导管延伸至室外的泄爆口、或安装有火焰熄灭 装置的粉碎设备外壳,其设计强度应高于泄放后的最大爆燃压力。6.6 人造板机械 6.6.1 应使板类成型机封闭空间内的粉尘云最小化。6.6.2 轴承、辊和轴衬应符合 6.3 的要求。6.6.3 铺装机应设置火花探测及自动灭火装置。6.6.4 压机周围应设置废气强制排放系统。6.7 干燥系统 6.7.1 在干燥系统中应设置自动火花探测及自动灭火系统,安装在烘干设备和下游材 料处理设备之间。6.7.2 对加工刨花板或其他可能产生高浓度细尘的材料的干燥炉,如采用了非直排方 式,则应对旋风除尘器或风箱设置泄爆装置。6.7.3 干燥管道应采用水平方向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弯头数量。6.7.4 干燥介质的含氧量应控制在 17%以下。6.7.5 干燥系统与纤维分离系统和成型系统之间应进行隔离。6.7.6 干燥旋风分离器顶部应设置泄爆装置。6.7.7 室外干燥旋风分离器及铺装机顶部的旋风分离器,若高出附近建筑物的屋面时,应按 GB 50057 的要求设置防雷系统。7 储存设施 7.1 粉尘储仓或料仓应设置于建筑物外面,具有独立的支撑结构,且靠近防火通道。储 存设施不应设在建筑物屋顶。7.2 工艺过程中的干纤维仓和木粉仓应设置泄爆门。7.3 具有爆燃危险的粉尘储仓或料仓应配备可以将爆燃泄放到安全区域的泄爆口。7.4 储仓的结构应尽量减少水平边棱。7.5 储仓应设置通风,且应避免扬尘。
7.6 除尘器排放粉尘至储仓或料仓时,应采取防止扬尘及粉尘外逸的排放方式,且应 设置阻风门。7.7 具有潜在自燃危险的木材或木材替代物颗粒应储存于室外或独立的建筑内。如储 存在室内,除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采用“先进先出”原则设计。7.8 储存木粉尘及木材替代物颗粒的储仓应采取防止粉尘自燃的措施。8 防爆设施的检查及维护 8.1 防爆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检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 a)除尘系统部件; b)电传感器,开关装置,电机等; c)火花探测及自动灭火系统部件,当喷水器被沉积物堵塞或腐蚀时,应进行更换; d)润滑系统; e)旋转式机械(如:剥皮机、刨片机、研磨机、精磨机、烘干机及滚式压机); f)产尘设备内部和周围电气装置的缺陷(如:电弧、闪电、电线损坏),电弧开关; g)传送带及轴承的完好情况,损坏的导线以及偏心的部件(齿轮、滑轮、防护装置 以及整流罩等)。8.2 对防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应在停机状态下进行。8.3 不应任意更改或拆除防爆设施,如有变动,应重新进行检测,保证各项性能符合 防爆要求。8.4 应确保所有的泄爆口处无任何障碍物。9 清理 9.1 应对粉尘及其它残留物进行定期清理,清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各种管道和现场的积尘和粘挂的纤维; b)干燥器内部、干燥器上面的天花板区域及屋顶排风扇开口周围; c)干燥器或通风系统内部、周边或设备上凝集的油类或树脂的残渣、粉尘、松香及 石蜡; d)除尘系统中的风机、电机、护罩及传动机构。
9.2 对于粉尘沉积的区域应及时清扫,任何时候粉尘沉积厚度均不应超过 3.2mm。9.3 不能重新利用的含木粉尘的可燃废料应放置于有盖的金属容器中,每天移至安全地 点。9.4 应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清扫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行粉尘清扫时,所有消防设备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在存在能够点燃粉尘云或粉尘层的热表面,或易产生火花设备有明火或火花的情 况下,不应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c)采用蒸汽或压缩空气吹扫或强力清扫时,压力不应大于 103kPa,且清扫时应将电 力或其他点火源关闭或移出该区域; d)积尘区域使用的电动清扫机、真空清洁设备以及其他动力清洁设施均应采用防爆 型。e)应将金属从清理过程中收集到的木屑或可燃废料中分离出来。10 管理及培训 10.1 木材加工企业应按照 AQ/T 9006 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 规章制度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0.2 应按 GB 15577 的要求制定防爆实施细则并进行定期检查。10.3 应按有关消防规定建立企业防火制度和动火制度。应定期进行防火检查。10.4 存在易爆燃木粉尘的厂房及设备,应建立定期清扫制度并制定详细清扫规程。10.5 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应有粉尘防爆专篇,并定期组织演练、总 结并保留记录。10.6 除进行一般安全培训外,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木粉尘防爆的专业培训。10.7 当工作条件改变时(如设备、工艺、防爆设施变更或材料储存、传送方式变更 等),应对培训计划和程序进行检查更新。10.8 员工培训应有记录并存档。10.9 应对防爆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文件存档。10.10 对防爆设施的故障、检修、维护、变更应进行记录并存档。记录应包括:故障 记录、检查程序(例如:安装、检查、测试、培训、维护)、组织机构、执行结果和 工作日期。所有需要保留的记录都应保留到其效用结束。10.11 有可燃粉尘或粉尘云存在的区域不应使用气动工具。必须使用气动工具时,应 关闭该区域内 AQ 4228―2012 9 的所有产尘设备并清理所有的设备、地面及墙壁的积 尘。10.12 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区域及有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0.13 出入存在可燃木粉尘场所的车辆应安装阻火器。
第四篇: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流程与规范(定稿)
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流程与规范
一、车辆技术性能检验(一)流程
委托检验,通知当事各方到场见证—→检验结果告知当事各方—→对检验结论不服的,向交警支队提出重新鉴定申请—→交警支队组织技术人员重新鉴定—→作出重新鉴定结论(二)操作规范
1、检验目的:鉴定事故车辆技术性能是否合格,鉴定是否机械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确认车辆技术性能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
2、需要进行车辆技术性能检验的交通事故:
(1)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罪、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重大以上的交通事故;
(3)可能由于车辆机械原因诱发的交通事故;(4)交警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检验的事故。
3、需要检验的技术性能项目:
(1)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检验车辆的制动系统;
(2)在夜间或转弯、变道、倒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检验灯光照明系统;
(3)其他情况下需要检验的项目由办案民警确定并经大队交管股领导批准后进行。
4、对于需要检验、鉴定的事故车辆,应当在撤除事故现场后24小时内开始检验、鉴定,有特殊情况的可延长至48小时。
5、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由交警大队填写《委托书》,委托专业技术检验单位负责检验;一般以下交通事故,由交警大队考验员负责检验。
6、检验时,交警大队应通知当事各方到场见证。
7、检验、鉴定完毕后,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技术鉴定书》。对于已足额交付事故责任保证金和抢救医疗费用的,应在24小时内通知当事人领取暂扣车辆。
8、当事人对检验结论不服的,在接到鉴定书起7日内可以向交警支队提出车辆技术重新鉴定申请。
9、交警支队受理当事人的重新鉴定申请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肇事车辆进行重新鉴定,并在10天内作出重新鉴定结论,通知当事各方。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流程
审查证据—→确定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分析因果关系—→提出责任认定意见—→集体研究,综合评断—→初步认定事故责任—→上报审批—→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二)操作规范
1、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依法定责;(2)因果关系原则。
2、责任认定的程序:
(1)综合研究审核材料。办案人员对全部事故证据材料统一审查:一是看证据文书是否已按规定形成;二是看证据材料是否收集齐全;三是审查所收集的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性;四是审查各证据间有无矛盾,有矛盾的,应就矛盾点继续展开调查,确实无法查实的,应根据案件事实、证据来源、证据种类等综合分析,确定其证明力;
(2)根据当事各方的违章行为和作用大小,提出责任认定意见:
①分析当事人的交通行为,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确定当事方的违章行为;
②分析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当事方是否负有交通事故责任;
③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规定,认定当事方所负责任的大小,进而提出责任认定意见。
(3)召开事故讨论分析会,集体研究,综合评断: ①办案人员应介绍事故情况、案件调查经过和责任认定的意见,介绍中应重点论述责任认定的理由和依据;
②责任认定经事故处理部门集体讨论后,将各种意见记录在案,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集体讨论审批表》,送本级交通管理部门领导审批,适用简易程序的事故除外。
(4)经领导审批作出责任认定后,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3、责任认定的时限: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按下列时限作出: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
(2)因交通事故情节复杂不能按期作出认定的,须填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延期申请表》并报上一级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延长期限可按上述规定分别延长5日、15日、20日。
4、责任认定的审批
(1)一般以下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应由大队交管股或事故处理中队的主管领导审批;
(2)重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应由地市级交警支队主管领导审批;但经地、市公安局批准,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可以由县(市、区)交警大队主管领导审批。
5、交通事故责任推定的有关规定
(1)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运用这一条时应注意,虽然当事人具有逃逸或者故意破坏、毁灭证据的行为,但还不能就此推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还要看被破坏的现场和证据能否据以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如果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交通事故责任仍然能够按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被认定的,还应当根据证据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只有在经过上述工作,确实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才能推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2)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这里所称的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在有报案能力的情况下,不报案,进行私下了结,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在未达成“私了”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或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由于其他可以克服的原因而没有尽力克服,不及时报案,报案后交通事故现场的有关证据已经消灭。但是,上述各种情况中,如果经过公安机关调查,仍然能够按照第1 7、18条的规定认定事故责任的,就不适用推定的方法。
三、宣布责任认定(一)流程
预约当事各方—→做好责任认定分析会议记录—→宣布责任认定—→送交各方当事人
(二)操作规范
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制作好后,预约当事各方准时到事故处理部门参加责任认定分析会议,并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记录通知时间及接电话的人员。如果无法用电话联系,则按规定填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后用挂号信邮寄给当事人,允许当事各方3人参加,其他人员可申请旁听;
2、召开责任认定分析会议前,做好签到登记工作,宣布会场纪律。向当事各方宣布事故责任认定结论时,出具现场图、现场照片、勘查笔录、检验鉴定结论、证人证言等有关证据材料,告知作出责任认定的理由和依据,围绕当事人或死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交当事各方,同时办好送达手续,注明收到的日期、签名或盖章,并告知各方当事人如果不服该责任认定,可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申请责任重新认定。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将原因进行记录,并以挂号信邮寄送达;
3、当事人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签字同意,或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没有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申请重新认定,则责任认定即为生效;
4、出示证人证言时,应注意对证人个人隐私的保密工作;
5、对于有律师介入的交通事故,可以出示上述证据材料供其查阅。
四、车物损失鉴定和重新鉴定(一)流程
(现场勘查取证组)委托鉴定中心进行评估—→评估(重新鉴定、评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和《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表》(二)操作规范
1、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完毕后,办案民警应填写《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鉴定委托书》,委托价格事务所对车辆进行价格损失鉴定;
2、在鉴定前,应当通知事故各方当事人参加,涉及保险车辆时,可通知保险公司参加;
3、车物损失鉴定应以事故发生地的修复费用为准,不能修复的,经鉴定计价,损失价格鉴定结论由价格事务所作出后填写《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和《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表》,经交警部门确认,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上加盖事故处理专用章生效;
4、对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的价格鉴定,轻微、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后3天内作出鉴定结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在事故后7天内作出鉴定结论;情况特殊的,经交警大队批准后,可延期7天;重新鉴定的,应当在10天内作出重新鉴定结论;
5、损失计算
(1)对必须经过检测或拆卸后才能确定是否损坏的零部件,应在《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表》上注明“该部件隐损待查”字样;经拆卸检测后,确属损坏的,应当及时给予增补;(2)车损金额的计算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确定需要更换的零部件,一律按照有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作为更换件;
②汽车零部件价格按照省市汽配市场中等价格计算;
③对少数本地市场无法采购的零部件,按照购买地价格加上适当运输费用确定; ④修理工时费等项目按照本地中等标准计算;
⑤对被损坏的车载物品,应当首先明确物品受损前的新旧程度,依据市场同类、同质物品中等价格评估被损部分;
⑥路旁的经济作物、水产品等按照市场价格确定其预期收益; ⑦房屋和道路设施,按照其所需的维修费用来确定损失;
五、伤残评定(一)流程
受理—→评定—→宣布评定结果;(二)操作规范
1、伤残评定申请人资格:因交通事故造成受伤致残的人员在治疗终结后方可提出伤残评定申请。对治疗终结时间意见不一致时,交警部门的伤残评定机构有权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2、申请伤残评定的时限:自治疗终结之日起十五日内。
3、交警大队在接到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提出的伤残评定书面申请后,进行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向伤者发出《伤残评定预约通知书》。
4、伤者持《伤残评定预约通知书》,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到指定的地点接受“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小组”的检查和评定,并同时递交如下材料:(1)《伤残评定预约通知书》
(2)医院病历复印件或医院详细病程介绍(3)必要的相关医院辅助检查结果。
对材料不全的,评定人有权拒绝评定,待当事人备齐材料后,再行评定。
5、评定人将根据检查的结果和医院材料,在三十日内对伤者作出评定结论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
6、评定人要求具备以下条件:(1)法医师以上职称;
(2)有伤残评定知识和经验的事故处理人员。
六、损害赔偿调解(一)流程
预约当事各方→组织当事务方进行损害赔偿调解→制作调解记录→达成协议的,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未达协议的,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二)操作规范
1、损害赔偿调解的一般规定(1)调解参加人: ①交通事故当事人;
②交通事故伤亡者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 ③交通事故车辆所有权人; ④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人员。(2)调解期限:损害赔偿调解的期限为30日;重大以上复杂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为有必要延长的,由交警大队填写《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延期申请表》报交警支队领导审批后可以延长15日。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损失确定之日起开始。治疗终结的证明由伤者所在医疗单位出具,若医疗单位拒绝出具或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提交伤残评定机构对交通事故伤者是否达到临床治疗终结进行鉴定。(3)调解的条件
必须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确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后才能进行。(4)承担事故赔偿责任的人员 ①交通事故责任者;
②驾驶员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垫付; ③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5)调解的次数:在法定期限内,共调解两次。
①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的,须事先通知交通事故办案人员,请求变更调解时间。无正当理由不到或者调解中途退离的,计为调解一次。②调解中,当事方变换调解参加人的,连续计算调解次数和时间。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的,调解时限中断。
(6)损害赔偿的项目: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财产直接损失。
2、损害赔偿调解的一般步骤
(1)调解前,办案人员须做好下列工作: ①确定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②审查批准调解参加人。即在调解前,审查各方调解参加人的资格。有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的,应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须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③了解各方当事人对事故损害赔偿的要求和意见,弄清楚赔偿纠纷的焦点所在,保证调解的顺利进行。
(2)办案人员预约当事各方准时到事故处理部门参加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记录预约情况。如果无法联系,则按规定填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后用挂号信邮寄给当事人。任何当事方参加调解的人数不得超过3人。
(3)办案人员开始调解前,介绍各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与当事人的关系,其他参加人员的情况等。以上基本情况要求各方当事人在调解记录上亲自填写清楚。
(4)办案民警向当事人介绍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调解的有关规定并详细介绍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的项目、赔偿数额,必要时,应出示相应的单据和有关材料。但对赔偿的项目、数额、计算方法、赔偿比例,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5)经调解双方意见一致,达成协议的,事故办案人员应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捺手印,送交各方当事人同时办理送达手续。
(6)交接赔偿款项时,应制作《道路交通事故经济赔偿凭证》,各方当事人应当面交接,事故办案人员不予转接款项。
(7)在规定的调解期限内,经两次正式调解,双方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协议时,事故办案人员宣布调解终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依法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办好送达手续。
七、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一)流程
受理—→调查—→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移交原办案单位宣布重新认定结论(二)操作规范
I、责任重新认定申请人的资格:当事人或死者的直系亲属,当事人本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其法定代理人为申请人;有权申请的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
2、申请责任重新认定的时限:自接到责任认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3、当事人在申请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时,应递交以下材料:(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申请书》;(2)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簿复印件;(3)《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原件;
(4)若委托他人办理的,代理人须持有当事人出具的委托书,递交代理人、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
(5)当事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死者直系亲属提出申请的,应递交死者户口簿复印件或结婚证复印件或死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证明。对于在法定时限内以邮寄方式递交的重新认定申请书,应先予受理,再通知申请人补交其他材料。
4、办案民警在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时,应审查申请人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开具并送达《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受理通知书》;超过法定期限的,应开具并送达《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不予受理通知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但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告知当事人5日内补正。超过法定期限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5、交警支队交管(法制)科在受理申请后通知原办案单位在五日内移交案卷至交警支队,三十天内进行重新调查并提出责任重新认定的意见,提交集体讨论。办案人员综合集体讨论意见,填写《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内部审批表》,报主管支队领导审批。
6、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并退还原办案单位宣布重新认定结论。
八、吊销驾驶证的听证(一)流程
告知—→听证通知—→召开听证会—→制作听证笔录(二)操作规范
1、听证的适用条件:
(1)对事故责任者给予吊销驾驶证的处罚;(2)事故责任者要求听证。
2、听证的一般要求:
(1)应遵循的原则:依法、公开、公正。
(2)实行告知、回避制度,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①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②担任过本案的证人或鉴定人;
③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
当事人申请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由决定举行听证会的交警支队主管领导决定。(3)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
(4)听证的时限:除延期听证、中止听证外,听证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束。
3、听证主持、书记人员组成
(1)听证主持人:应由在支队从事法制工作2年以上或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3年以上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人数一名。
(2)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人数1名以上4名以下。(3)书记员: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人数一名。(4)听证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其中,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①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听证参加人。②审查听证参加人的资格。
③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或者与之相关的法律进行询问,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④维护听证的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⑤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⑥决定中止、终止或者延期听证,宣布结束听证。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4、听证参加人组成(1)案件调查人员;(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3)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及其代理人;(4)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5)其他有关的人员。
5、听证的一般步骤:
(1)交警大队认定应给予交通事故当事人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前,要调查取证,填写处罚审批表,由大队长审批后,3日内将当事人证件、调查材料、证据连同审批表送支队交管(法制)科。支队领导审批后,在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交管(法制)科负责登记并填写《听证告知书》,由大队交管股或事故处理大队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支队交管(法制)科提出申请。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逾期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3)支队受理听证后,应进行下列工作: ①责成承办案件的大队,在3日内将行政处罚认定的主要违章事实、证据的复印件、照片以及证据目录、证人名单移送支队交管科。
②支队交管科接到移送的案卷材料后,应在3日内确定听证会组成人员,确定听证主持人。
③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会举行的7日前,将《听证会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将听证时间、地点等事项告知其他听证参加人。
④在听证会举行的3日内前,公告听证案件的案由、当事人姓名、听证举行时间和地点。
(4)听证会举行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是否到会,宣布听证纪律。听证会开始时,由听证主持人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会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5)听证会调查阶段
①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章的事实、证据和拟作出的吊销驾驶证建议,展示证据时,案件调查人员应当向听证会出示物证,宣读书证,让当事人辨认、质证,凡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对未到会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宣读;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②案件调查人员可以向当事人提问。
③当事人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提问;当事人的代理人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和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
④听证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⑤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会,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对于上述申请,听证主持人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6)听证会辩论阶段,在听证主持人的组织下,双方可以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7)听证会的全部过程中,由书记员负责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在听证会结束前交给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由听证会组成人员和书记员签名或盖章。(8)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后,应组织听证会组成人员依法对案件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并写出《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告交警支队主管领导。听证会组成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如实报告。
(9)支队主管领导应根据《听证报告书》的意见和听证笔录,依法作出吊销或不吊销驾驶证的决定。
6、听证的延期:听证应当按期举行,但因特殊情况决定延期举行听证的除外;当事人申请延期的,由支队决定是否批准。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应当中止听证,待情形消除后,再恢复听证:(1)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2)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拒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3)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4)出现其他需要中止听证情形的。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支队应当终止听证:
(1)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三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2)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经两次通知均不参加听证的;(3)出现其他需要终止听证情形的。
九、伤残重新评定(一)流程
提出申请—→评定—→宣布评定结果
1、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车辆所有人、车辆实际支配人、车辆驾驶人中任何一方对初次伤残评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伤残重新评定的书面申请;
2、受理机关审核材料后,符合伤残重新评定条件的,应受理其申请;
3、审核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伤残评定书、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有关医院检查证明、病历),对其进行法医临床检验,30日内作出重新评定结论。
4、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决定重新评定伤残等级,伤残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前往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机构进行伤残重新评定,造成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机构无法作出伤残评定结论的,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机构可作出不能评定伤残等级的结论;赔偿调解时,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不再计入赔偿项目。
十、简易程序(一)流程
现场快速处理—→移交《记录表》存根及有关证件—→责任认定—→处罚—→调解
(二)操作规范:
1、适用范围:
凡造成车物损失或人员轻微伤的轻微和一般交通事故,且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简易程序:
(1)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当事人没有争议的;
(2)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当事人虽有争议,但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
2、人员要求:
(1)交通执勤民警须经地级市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和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
(2)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由一名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处理。
3、一般要求:
(1)民警到达现场后,要迅速查明案情,对于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快速处理现场(即填写《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表》,必要时进行现场概览照相),尽快清理现场,恢复交通。
(2)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仅造成车物损失的轻微、一般事故,当事人愿意当场解决且自愿放弃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的,民警可以当场进行调解,达成并履行了调解协议的,可当场发还事故车辆、证件;达成协议但未当场履行的,发还事故车辆、暂扣证件,待全部履行后,发还证件。
(3)对于不符合上述第(2)条情形的,应当按照下面步骤处理:
①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即填写《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表》,必要时进行观场概览照相;
②暂扣事故有关的驾驶证、行驶证和车辆,开具《强制措施凭证》,《凭证》有效期只限于3天,如因事故处理需要延期的,办案人员应当予以办理延期手续; ③暂扣的车辆送到指定地点妥善保管,办案单位对事故车辆、物品进行损失鉴定; ④执勤民警完成执勤任务后,将《记录表》存根及有关的证、照交回单位,由事故处理部门的办案人员做好登记备案工作;
⑤当事人持《记录表》前来的,事故处理部门办案人员予以办理事故责任认定、处罚、损害赔偿调解。(4)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应当给予当事人处罚的,按照规定从轻处罚。(5)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原则上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天内办结。
十一、暂扣车辆、物品、证件的发还(一)流程
通知当事人领回暂扣车辆、物品、证件—→办理车辆、物品、证件的发还手续(二)操作规范
1、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因检验、鉴定的需要,暂扣交通事故车辆、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的,在检验或者鉴定后应当立即发还;
2、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实际支配人没有按要求缴纳事故责任保证金或者预付抢救治疗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在上述人员按要求缴纳了事故责任保证金和预付抢救治疗费后,应当立即归还;
3、交通事故处理结案后,交警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放还车辆和行驶证,但法律规定可以继续扣留事故车辆的情形除外;
4、车辆暂扣期满后,交警部门应通知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车辆所有人领回被暂扣的车辆;
5、办理车辆放行时,应当根据上述1—3条不同情况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材料:(1)预付费、保证金收据(需收缴保证金或缴纳医疗抢救费用;(2)车辆技术鉴定书(需检验鉴定);(3)车物损失鉴定书(表)(需检验鉴定);(4)损害赔偿调解书(处理结案)。
6、发还暂扣车辆的,应当填写车辆放行凭证,呈交管股(或事故中队)领导审核签名后交当事人到车辆停放地领取车辆;发还暂扣物品、证件的,应当办理签收手续;
7、当事人全部领回暂扣的车辆、物品、证件的,应当收回《强制措施凭证》。
十二、保证金支付(一)流程
当事人提出申请—→审查—→提出支付保证金意见—→呈批开具支付保证金通知书—→有关权利人到指定银行提款(二)操作规范
1、步骤
(1)当事人提出支付保证金申请的,应提供有关材料,事故处理部门应认真审查有关事由、材料,审查无误的,填写《支付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保证金审批表》,上报交管股(或事故中队)及大队主管领导审批;
(2)审批手续办理完毕后,有关权利人持审批件、保证金存折收据、身份证等材料到交警大队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
(3)办理支付手续时,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查有关审批件、身份证件、保证金存折收据等材料,核准无误后,按领导意见填写《支付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保证金通知书》,收回保证金存折收据,将《通知书》、保证金存折一并交给有关权利人,有关权利人持保证金存折、《通知书》到指定银行领取保证金。
2、一般要求
(1)支付保证金的事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法院裁定先予执行; ②案件结案; ③案件终结,并达到一定期限。
(2)当事人提出支付保证金申请,应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以下材料: ①申请先予执行的,应提供法院先予执行通知书、医院诊断证明、有关费用评估; ②案件结案的,应提供《调解书》、经济赔偿凭证; ③案件终结的,应提供《终结书》、《终结书》送达回执。(3)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过程中,当事人对急需的医疗费、生活费、护理费申请先予执行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案件情况裁定先予执行,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收到先予执行通知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可以从被执行人交纳的责任保证金中支付相应的款额;(4)因调解达不成协议而终结案件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收取的事故责任保证金,在一年内(财产损失赔偿为二年)不能发还一方当事人或者转交对方当事人;(5)因调解达成协议而结案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收取的事故责任保证金,在当事人全部履行协议前不能发还一方当事人或者转交对方当事人,但自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的次日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保存事故责任保证金,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财产损失赔偿为二年)。
十三、行政处罚(一)流程
提出处罚建议—→告知—→审批裁决—→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宣告、送达、执行
(二)操作规范
1、处罚对象条件
(1)具有行政行为能力和行政责任能力、尚不够刑罚处罚的事故责任者;(2)特殊情况:
①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事故责任者,从轻处罚;不满14岁的事故责任者,免于处罚,但可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章、发生事故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章、发生事故的,应予处罚; ①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事故的,不予处罚。
2、处罚的原则
(1)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公正、公开的原则。
3、对事故责任者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1)对造成特大事故,负次要责任以上和造成重大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机动车驾驶员,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对造成重大事故,负次要责任和造成一般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者,处10日以下拘留或者50元以上150元以下罚款;对机动车驾驶员,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3)对造成一般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下和造成轻微事故,负有事故责任的责任者,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机动车驾驶员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4)对追究刑事责任的驾驶员,应当在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前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5)处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根据其违章行为、事故责任和事故后果,分别裁决,合并执行。但吊扣驾驶证合并执行不得超过18个月。(6)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①逃逸;
②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③隐瞒交通事故真相; ④嫁祸于人;
⑤其他恶劣行为。
4、行政处罚的程序(1)简易程序
①适用条件: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交通事故后果轻微,对事故责任者给予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由办案人员当场作出; ②工作步骤
I事故办案人员向事故责任者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Ⅱ履行告知义务、听取事故责任者的陈述和申辩,告知的内容包括:
a告知事故责任者其违章行为,事故责任和事故后果,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处罚决定;
b告知事故责任者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行政复议申请权、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和请求行政赔偿的权利。
Ⅲ作出处罚决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处罚裁决书》。裁决书应载明当事人姓名、年龄、事故时间、地点、违章行为、事故责任、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及不服裁决申请复议的时限和复议机关,加盖交警大队的公章,并由事故办案人员签名或盖章;
Ⅳ将《道路交通事故处罚裁决书》当场交付事故责任者; V事故责任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依法提出行政复议; Ⅵ事故责任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3)一般程序
①适用条件:对事故责任者给予拘留、吊销或5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②工作步骤
I办案人员提出处罚意见;
Ⅱ履行告知义务,听取事故责任者的陈述、申辩;(告知的内容与简易程序告知内容相同)Ⅲ吊销驾驶证的,应责任人要求组织听证;(见听证规范)Ⅳ办案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或听证结束后,填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审批表》附事故案卷,按裁决的权限报送主管领导审批:
a对于吊扣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报送交警大队大队长审批; b对于吊扣6个月以上(含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或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报送交警支队交管(或事故)科审核后报主管支队长审批。V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VI行政处罚的执行
a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5条规定,受拘留处罚的人应当在24小时内,到指定的拘留所接受处罚,对抗拒执行的强制执行。
b罚款。被处罚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收取滞纳金;拒绝缴纳罚款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可以处15日以下拘留,罚款仍继续执行。
c吊扣、吊销驾驶证。
(a)被处以吊扣、吊销驾驶证的期限,从处罚裁决之日起计算。
(b)吊扣驾驶证处罚期满,复考成绩合格,交通事故处理未结案的,应当发还其驾驶证。
(c)对外县、市机动车驾驶员给予吊扣驾驶证处罚的,可将处罚决定书和被吊扣的驾驶证一并寄送发证机关执行。
(d)对机动车驾驶员给予吊销驾驶证处罚的,由裁决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决定书和驾驶证转送驾驶员现籍车辆管理部门执行。
Ⅶ事故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自接到处罚决定书后第二日起,60日内向市(县)公安局法制科申请行政复议;事故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篇:龙泉镇木材加工企业调查现状与思考
龙泉镇木材加工企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企业现状:龙泉镇现有大小木材加工企业85家(不含已取缔的木屑加工点7家),其中已办理木材加工许可证的44家,无证经营的41家。从事精深加工企业37家,从事半成品粗加工企业46家。办理一般纳税人的企业5家(森隆鑫木业公司、闽松木业、三森木业、三合木业、东至宏达竹制品厂),年消耗木材47000立方米,企业解决劳动就业岗位1200人。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2014年木材加工企业普遍遇冷,产品滞销,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原材料供应短缺,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企业频临倒闭。至2014年8月,仍然有9家企业未能开工生产。
企业分布:木材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龙泉张家山木材加工园区。其中园区32家,壤塘公路沿线15家(有14家系江西迁入),黄荆港村7家,铁炉村6家,松田村5家,何村5家,林丰村4家。
投资规模:园区现有投资规模以上企业2家(龙泉森隆鑫木业公司、三森木业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万以上企业12家。细分子行业:从事杉木加工企业16家,松木加工12家,杂木加工企业48家,毛竹加工4家,高密度板加工企业1家,废旧建筑模板加工企业1家,生物能源加工企业1家。企业原材料来源及产品去向:
1、杉木加工厂16家,年消耗木材10000立方米。杉木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江西省的彭泽县、都昌县、鄱阳县,约占总数量的60%。东至县原材料占总数量的40%。该16家杉木加工厂全部是粗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杉木半成品及杉木桁条,产品销往鄱阳县。生产的杉木寸子销往安徽省淮北市 方向。
2、松木加工厂12家,年消耗木材15000立方米。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东至县,约占总数量的70%,少量来源于江西省的彭泽县、鄱阳县,占总数量的30%。该12家企业有3家企业从事精深加工,生产建筑模板,产品销往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市,江西省鄱阳县、都昌县,福建省、浙江省。另外9家从事松杂半成品粗加工,主要生产包装箱,产品销往安徽省芜湖市。
3、杂木加工厂48家,年消耗木材22000立方米。原材料来源于江西省彭泽县、都昌县,约占总数量40%,安徽省东至县、石台县约占总数量40%,江西省鄱阳县、景德镇市、浮梁县约占总数量15%,湖南省、湖北省、海南省约占总数量5%。杂木加工企业中从事桌椅加工企业27家,部分企业从周边的木塔、利安、青山小型加工厂调运半成品,然后精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苏州、郑州、沈阳、武汉等地。少量销往合肥、安庆、长沙、九江、鄱阳方向。杂木加工企业中从事特色加工的有樟树指接板企业2家,产品销往上海;枫树木珠、刷子板企业3家,产品销往江苏常州、扬州、浙江方向。木柄加工企业2家,产品销往浙江。檫木、红椿楼梯扶手企业4家,产品销往鄱阳县及龙泉镇。
4、毛竹加工企业4家,年消耗毛竹4000万斤。原材料主要来源鄱阳县,占总数量的70%,少量来源于龙泉镇、昭潭镇,占总数量的30%。毛竹主要生产竹丝、竹签,其中1家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韩国、南美。
其他木材加工企业:今年以来,由于木材加工成本高、利润低,原材料短缺等因素,部分人把眼光投向了生产木糠方面,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赚钱稳定,于是龙泉镇境内新办了7个生产木 屑加工点。6月14日,在县林业局的统一安排下,取缔了该7个非法生产木屑加工点及2个非法生产切片加工厂。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对木材加工企业如何规范,如何监督。由于龙泉地处皖赣边界,交通四通八达。运往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的货物大部分从田畈街、景德镇上高速运走,税收流失严重。据知情人透露,开出口外运的不到四分之一。即使开税收,也是通过购买官港、利安、木塔等地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开出口,林业部门并没有实际收入。至于监督方面,林业站负责办证、年检,森林派出所只是有非法收购案件涉及木材加工厂才进行处罚,木材检查站只是偶尔到木材加工厂开开出口。说起来都有权管理,实际上多年来形成了谁都无法管的不良局面。如何突破木材加工厂管理的瓶颈,探索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方案乃当务之急。窃以为是否整合现有局机关人力资源,成立综合执法大队,以执法为突破口,加强监管。
2、对取缔的非法收购大柴加工点是否容许重新设立问题。不可否认,大柴加工属粗放加工,耗材量大,消耗的都是本地资源。近年来,大柴价格不断攀升,接近原木价格。一些人受利益驱使,不断判买青山,毁林现象极其严重。从我所办理的9起森林刑事案件来看,每起案件都涉及到大柴问题。从保护森林资源角度看,大柴加工点是不适合设立的。龙泉镇取缔的9家大柴加工点,现在有3家移到两省交界的江西地段继续收购、生产切片、木糠。对于我县来说,大柴资源流失,税收完不成又是不可不面对的大事。
龙泉森林派出所 二0一四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