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刘欢 0816402-04
【摘 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税制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的突出问题。征管手段落后、个税税率设计不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限等难题影响到了个人收入分配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负面作用。在此,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一些亟待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 税制模式 改革措施
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以及非居民的境内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已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税制实施以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尽管在征管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相对比较晚、还不是很成熟,随着国际税收竞争的加强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城乡、行业、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个人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全面的改革[2]。
二、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都在就业人员平均收入以下,因而征收面很宽,税收来源很大。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20593美元,个人所得税免税额为2300美元,纳税人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3584亿美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0.1%,是收入最高的税种。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3]。
(二)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由于对家庭基本生活费免税,并实行超额累进制,因此,对个人收入分配过分的差距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国民所得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借助税收手段,促使国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以瑞典为例,该国是典型的福利制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个人所得税均衡所得作用,以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资料表明,该国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最高可达到个人收入的80%。其政策执行的结果一是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公民生老病死和失业都能得到社会保障;二是均衡了社会成员的收入,使收入高低悬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瑞典被很多人认为是即无大富、也无赤贫的福利王国,这不能不说是个人所得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所得税的收入弹性较大,即能根据国民经济盛衰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也易于根据政策需要相机调整税率和税收,借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还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相应采取分项扣除、分项设率、分项征收的模式,以体现对不同形式收入的区别对待政策。美国历届总统都把个人所得税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通过增减税率,调整课税基础,改革减免额等办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刺激和抑制。如1964年肯尼迪政府大减税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的三次大减税等,都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例子。
(四)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具有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加强对个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个人消费,调节社会供需关系等重要作用。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税制模式不公平合理
现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将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项目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十一项,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按照不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进行课征。采用这种课征模式,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获取个人的整体收入的情况,这种方式比较简便并且易于操作,适应了源泉课税的要求,防止了税源流失,但是它对不同的所得分别计量支付能力,既不能体现横向公平也不能体现纵向公平。从而不能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无法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不公平现象,另外容易被钻税法的空子,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达到避税和少纳税的目的。
(二)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
(1)代扣代缴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水平比较低下,征管手段也比较落后,征管效率低下,目前实行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的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
现行税收制度由于对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使得一些应税项目的代扣代缴责任难以落实,难以达到税源控制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代扣代缴单位没有严格地履行其义务,采取消极应付税务机关的态度,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的单位只对固定发放的货币工资部分进行代扣税款,对不固定发放的奖金、实物等不扣缴税款。有的单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纳税人串通,有意隐瞒单位中某些人员的收入,无形当中就加大了税款征收的难度。
另外,自行申报制度也缺乏约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收入申报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挂钩的个人收入财产监控体系,一个方面,因为现实当中许多的收付行为基本上都是通过现金的形式实现,致使税务部门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获得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的信息资料,因而导致许多应进行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可以轻易逃避纳税。并且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配合措施,彼此的信息不能共享,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收,出现大量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完整、准确地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实际征管过程当中,高收入者的偷税现象普遍存在。
(2)税务机关征管手段落后。
由于税务机关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证券、房产等各部门做到横向联网,加之各地信息化改革进程也不一致。因而计算机使用程度差异较大,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范化受到限制,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审核,降低了效率。
(三)个税税率设计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对于相类似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该形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和税率上的税收歧视,并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而且税率累进级距过多,在实际征管过程中并不利于征管。例如: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此复杂的累进税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助于税负公平的实现,也与简化税制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四)纳税人的权利有限
政府最终获得的税收越多,理论上来说其经济力量越强大,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看病贵、上学难、交通资源紧张、买不起房、各种社会保障缺乏等诸多方面来看,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并且社会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务宣传多少抱有怀疑情绪。另一个方面,由于官僚主义思想非常严重,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公务员并没有尊重纳税人的意识,部分腐败官员也使得纳税人不想把钱交给政府。只有在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尊重、服务得到满意时,纳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
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严峻而不容忽视,它势必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必须尽快地出台相应的目标与原则,以指引和规范改革的进行[4]。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主要有以下目标与原则。
(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加入WTO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税制,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重视实现调节分配和财政收入职能,更有效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将个人所得税建设成为主体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促进公平应是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的首要原则。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很突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前提是勤劳致富,并且希望先富的带动后富的,形成优势效应。但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政策设想有差距。种种情况表明,我国政府目前确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从理论上说,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理当成为调节收入的主要手段。
(2)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当考虑国情。加入WTO是现阶段税制改革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必须按照WTO的要求,改变现行税法中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通过与其他国家税法的国际比较及参考各国的成功经验等,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轨并非意味着“全盘西化”。改革必须适当考虑我国国情,要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征管能力相适应,同时体现一定的超前性,使改革的先进性和税法的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既向各国普遍做法靠拢,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
(3)重视发挥财政收入职能。从所得税的职能角度看,财政收入职能是基础,也是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税种收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较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的作用。
五、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建议
(一)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综合所得税制虽然已成为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的课税模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税基较宽,可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但综合所得税的实施在客观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纳税模式要求纳税人具有比较高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有现代化的征管手段、社会具有高度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比较好也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是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够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所得进行科学分类,实行按年征收和按次征收相结合: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取超额累进税率,按年计算,按月(或次)预缴,多退少补;而对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则继续分项征收,实行比例税率,按次或按期计算上缴,源泉扣缴,年终不再汇算。
(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
(1)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有关信用管理的各项法律,并且依靠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建立信用信息部门,通过完善相关的信用数据库来增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信息的掌握程度。同时国家应该尽快地建立《个人信用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个人的账户体系、个人信用制度档案管理、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和使用、个人信用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5]。同时也应该加强公民的诚信意识,并对于信用好的公民在借贷、出国等方面提供便利,激励公民的诚信行为。
(2)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即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制度,即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以及纳税情况,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的稽核体系。我国目前现行的税法还没有明确地规定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的义务,因而导致既不利于税务机关监管税源,又淡化了纳税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个人所得税法应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即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的制度。实施将个人取得的所得,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双向申报”制度,对于加强税源监控,有效地促进代扣代缴工作,提高征管水平,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通过与银行、财政、工商、海关等各部门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使得对于纳税人信息能够完整并且比较准确地得到共享,加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并通过逐步与银行、企业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通过各种信息的共享,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三)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合理设计累进级
这里的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主要是指适当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相应地调整级距,“宽税基、低税率”是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趋势,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国家,税率数一般是不超过六级,实行五级和三级的相对来说多一些,在这里建议我国应适当将税率级次减少,超额累进税率可减少到5级甚至3级,并且可以适当地降低低档税率,提高高档税率,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实行大幅度的再调节,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使之与工资薪金所得税负持平。对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实行同等课税,实现相同性质的所得税负相同,与此同时,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这既能够平衡税负又能调节高收入,最终缩小贫富差距,以体现公平税负。
(四)实行政务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阳光税务”,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就业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开支应通过每年的人大报告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归纳,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并且要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并对所缴的税的具体使用情况、支出效果等情况建立相应的定期公布制度,让纳税人切身感受到税为民所系、税为民所用、税为民所谋、用税为民所知。从而增强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的积极性。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认识改革的紧迫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毋庸质疑,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改革就免不了会带来一定的阵痛。这就不仅需要决策者要认真制定各项完备的改革计划和措施以尽量减轻社会的阵痛,同时还要号召全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以大局为重,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个人所得税应该进行改革,但绝不应该止步于起征点的数额,必须从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出发,认真考虑同种税率对不同群体的负担。唯有此,个人所得税才能够调节收入,造福于社会中低阶层。
【参考文献】
[1]、铁卫、刘明 《税收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深圳新闻网:《个人身份证汇集不同收入来源可减少税源流失》、《个人所得税体制改新代版的平均贫富》。
[3]、王传纶《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徐滇庆、李金艳《中国税制改革》,中国经济出版,1997年1月出版。[5]、曾国祥《税收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篇:浅滩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浅谈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摘 要]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复合税制体系中开征最为普遍的税种,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其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职能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显现,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有失公平的缺陷也日益明显, 这不仅没有使纳税人得到公平对待, 而且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发挥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为了实现公平的目标,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实行个人为纳税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和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相结合的混合税收模式。通过实现个人所得税的增长, 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比重, 进而更好地发挥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综合所得税制;代扣代缴制度
1.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现状
我国个税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将个人取得划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等11类。各类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规定。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采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稿酬所得,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采用20%的比例税率;对个体工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外,各类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的费用减除规定和不同的计税方法,按月或按次征收,或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今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个税起征点定位3000元,税率由9级缩减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
1.2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取得的成绩
我国个税收入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1980年首次开征时收入仅为20万元,1985年突破1亿元,1995年为131.39亿元,2005年为2093.91亿元,2010年达到4049亿元,平均每年以34%的增幅增长,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已经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后的第四大税种,在部分地区已跃居地方税收收入的第二位,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3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征收个税30年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注意到个税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其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未充分体现。我国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处于6%—7%的水平,如2008年为6.87%,2010年为6.61%。据世界银行统计,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在40%以上,美国早1994年就达到43.16%,中等收入国家为10%—20%。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重大变化,个税的贡献也应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个税调节分配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缴纳个税的人群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工薪阶层,排在第二位的是在中国的外国人,第三位才是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等,这表明相当多的非工薪收入未经纳税就流入到个人腰包,出现了“逆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向调节”、“劫贫济富”现象。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所占比重高达72%。作为个税主要纳税群体的工薪收入者,由于实行单位代扣代缴模式,即使家庭供养人口较多、遭遇生活变故,也不容易获得个税减免。
2.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个人所得税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原因涉及税制、征管等多个方面,个税征收30年间,税制没有与时俱进进行相应改革,使得现有税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
2.1 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设置不合理
世界各国的个税制有三种类型: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把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针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不同的计税方法,缴纳不同的个税额。虽然便于征税, 但却使个人所得税量能课税的公平性与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大打折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许多所得因为没有被纳入所列举的范围而被排斥在征税之外,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网络销售所得,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网上购物市场的交易额超过 4000亿元。从公平角度考虑, 这些收入均应纳入征税范围。其次,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正列举法, 缩小了税基,如在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 城乡社会关注的富二代现象、奢侈现象等,与我国广范存在富裕者向亲友的巨额赠与分不开, 但我国对这类所得既无遗产税、赠与税, 又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据统计, 截至2010年3月31日申报期结束, 全国共有268.9万人到税务机关办理2009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与2008年同期相比, 申报人数增加28.7万人, 增长12%。(尽管 12万元收入者的申报人数呈两位数增长, 但在我国当前城镇人口已超过6亿的情况下, 申报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038%。工薪阶层则成为个人所得税申报纳税的主角 , 而那些本应成为个税申报主体的人, 比如私企老板、娱乐明星等高收入群体和那些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行业, 反倒是反应极其淡漠, 申报人数相对较少。使得个人所得税变成了调节普通劳动者工薪收入的主要手段, 这与监管不严和查处不力有直接的关系, 这也使得个人所得税对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调节缺乏有效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不科学
现行个税有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有两套超额累进计算方法。税率设计繁杂,操作难度大,从客观上降低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与我国当前的税收环境不相符。过高的边际税率,加大了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不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制约其积极性的发挥,并且从客观上加强了逃税动机,抑制个税收入调节功能的发挥。工资薪金所得累进税率级次过多,收入等级划分不明确,不能清晰区分高中低收入之间的界限,在实际执行中第五级到第九级的税率如同虚设。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2.3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显失公平
1980年个税免征额为800元,2005年为1600元,2008年为2000元。我国采用的“定额扣除法”具有便于税款计算和征管、透明度高的特点。随着国民收入提高,我国不少中低收入者开始缴纳个税。1980年的免征额相当于当时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的12.6倍,30年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增长数十倍,但个税免征额却只提高了2.5倍。过低的免征额导致广大中低收入者负担过重。另外,我国没有从公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固定免征额,未考虑公民的父母赡养支出、教育支出、住房支出、孩子抚养支出等具体情况,统一规定纳税人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扣除额显然不合理。对于部分发达城市或省区,个税免征额已低于当地多数工薪族的基本生活成本。例如2010年上海城镇居民月均消费支出已达2834元,对用于支付生活成本的这部分收入也要征税让人无法接受。
2.4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普遍存在法人支付单位、多头开户普遍化、个人收入主体现金化的现象,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但由于征管手段落后, 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税务机关的计算机还无法做到全面与海关、企业、银行、商场、工商等外部单位联网, 税务部门所掌握的纳税人纳税信息太少。第三方往往又不承担向税务部门提供信息的义务, 这样, 税务机关要掌握纳税人的真实收入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纳税人由于监管不到位逃避了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这对于诚实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来说是不公的。同时, 它还会使得逃避税收的纳税人低成本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不支付相应的价格, 导致纳税人从政府获益的不公平, 这也是导致我国高收入、多来源收入群体偷逃税款的主要原因。
3.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建议
当前个税改革呈现全球趋同的特征,基于此,我国个税设计应考虑国外大多数国家的个税现状及“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严管理”的方向发展,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3.1从个人为纳税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向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转变
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分类税制模式下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上越来越显出其难以弥补的缺陷,因此,对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改变也是个人所得税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是综合所得税制。即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对同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作为一个总体对待,进行综合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化课税,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公平税负;缺点是征收手续较为复杂,纳税人容易进行税收规避,需要纳税人服从程度高、税收管理制度先进、财务会计健全。而这些对我国目前现状无论在征收水平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适应于我国的个税模型最优选择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可以整合为三大类,及投资性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股票转让所得等;劳动性所得,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经营性所得,如个体工商户所得、出租承包所得等。将这三大类的所有所得相加,确定一定的税率,按照相同的计征方法合并征收,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个人所得税的最佳税制选择。
3.2不断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首先,从构建财税国际竞争力,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构筑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调低最高边际税率是必要的。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收入的人才更容易流动,高税率不一定能够保证相应的高税收收入,结果是引发更多的国际逃避税,导致更多的潜在税源的流失。高税率反而导致易于流动的高收入者无法纳入调节范围,而且收入再分配目标也不容易实现。其次,从世界范围内看,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已大幅度下调,调低最高边际税率是大势所趋。如图所示
50澳大利亚英国德国40越南日本新西兰台湾美国30巴西20印度新加坡俄罗斯最高边际税率%100巴西新加坡台湾
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国家
上述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比中国高的寥寥无几,且税率较高国家也是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低于中国。作为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应该大幅度下调,以提高财税国际竞争力。月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上适用最高税率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下来的。时间已过去了17年,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已大幅提高,物价也已涨了不少,适用最高税率的收入水平也应相应上调。让月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上适用45%的最高边际税率都有问题,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高了月应纳税所得额在8万-10万元的个人的适用税率,从40%上调到45%,显然也是不合适的。为此,需要将最高税率适用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从10万元调高到20万元,同时大幅度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3.3对个人所得税确定合理的扣除额
从各国实践看,税前扣除标准差别较大。美国2009年个税法规定单身纳税人和已婚单独申报纳税人的扣除额是5700美元;夫妻合报申报纳税人和单亲家庭(一方已故)纳税人的扣除额是11340美元;户主纳税人的扣除额是8350美元,美国规定一些项目随物价变化进行指数化调整。英国给老人及弱势群体特殊的纳税优惠政策,个税起征点也会根据上年零售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德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申报制,规定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人超过766欧元,已婚家庭年收人超过15328欧元,对已婚家庭但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的以及子女没有收人等情况规定了减税。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确定扣除额时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的生计需要,应以家庭为单位,将夫妻所得相加申报纳税,扣除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必要开支费用,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费用扣除,更能体现量能负担按纯收益征税。二是考虑我国教育、社会福利救济等国家政策,例如对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纳税人可给予较多生计费用扣除。具体做法是根据纳税人年龄、被赡养老人年龄、抚养小孩人数和小孩年龄、被赡养老人退休金有无和退休金高低、婚姻状况等因素分别规定纳税人和配偶的生计费用扣除标准、赡养老人的费用扣除标准、抚养小孩的费用扣除标准、负担伤残人士的费用扣除标准。三是考虑物价变动对个人生计的影响,近两年全年物价涨幅达到5%,在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情况下应实行消费指数(CPI)化调整,以减少物价上涨对个人生计的影响。通过这些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出全国统一的基本费用扣除标准。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特点,允许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全国统一的法定的扣除标准内,根据当地的物价指数、消费指数在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来规定具体执行的费用扣除标准,使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合情、合理、合法
3.4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说的征收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1.对工资薪金所得,在现有税率的基础上增加10%,提高高收入工薪群体的纳税额。2.加强对以下高收入者个税的征收力度,包括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3.加强对外籍个人收入所得个税的征收管理。按“国民待遇”对外籍个人的收入进行费用扣除。目前每月4800元费用扣除的“超国民待遇”是对国人的税收歧视。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实现税务机关对2、3类人员的税收征收,税务机关需要建立与财政、银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行、公安、工商、证券机构、房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动。
3.5进一步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 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办法, 即使在公民纳税意识较强的美国, 雇主代扣代缴仍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主要形式。我国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 应进一步落实代扣代缴办法, 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 加强对扣缴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同时, 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责任进行系统的监督。目前, 我国部分单位已签订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责任书,但这仅是落实代扣代缴办法的第一步, 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机制, 对扣缴责任人的口角行为实施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并且在今后的税法制定中, 要增加对扣缴义务人的强制执行措施, 这样不仅减小税务部门查补税款入库的难度, 而且还增强了扣缴义务人的责任感和纳税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 将和纳税人一样进行强制执行。
参 考 文 献
[1]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中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EB/OL].2010-6-8.http://.[6]荣晓峰,刘琳.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09,(18)[7]蒋晓娇.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J].财会学习,2010,(8)[8]杨超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0,(7)[9]刘佐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回顾与展望[ J]税务研究 2010税务研究(9):3-8 [10]李雁争. 个税改革条件基本成熟,方向为综合所得税制[N]. 上海证券报,2009,2,24.
[11]个人所得税中捐赠纳税筹划的实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9)
[12] 周利芬.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探讨 [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13] 刘雄飞.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分析 [J].池州学院学报 ,2010,(2)[14] 陈宗攀,李珍苹.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71—72 [15]应征.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调整之我见.中国工会财会[J],2009.9 [16]乐虹.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完善.特区经济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J],2010.4 [17]罗昌财.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的政治经济学视角.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2009.11 [18] 薛辉.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的探讨(沈阳利安达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19] 杨文超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路径选择(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第三篇: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作者:未知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1、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2、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3、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4、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2、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3、费用扣除不合理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
5、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6、纳税观念淡薄,偷逃税严重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2、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3、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4、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5、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6、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论
文
摘要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虽然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与国际上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6.92%,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所示,93个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0.92%,21个工业化国家平均值为29.04%。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和征收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必须置于全球税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换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等措施,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要逐步实现与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接轨。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存在问题
改革
建议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
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
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虽然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与国际上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6.92%,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所示,93个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0.92%,21个工业化国家平均值为29.04%。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和征收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换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等措施,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步实现与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1、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都在就业人员平均收入以下,因而征收面很宽,税收来源很大。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20593美元,个人所得税免税额为2300美元,纳税人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3584亿美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0.1%,是收入最高的税种。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
2、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由于对家庭基本生活费免税,并实行超额累进制,因此,对个人收入分配过分的差距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国民所得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借助税收手段,促使国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以瑞典为例,该国是典型的福利制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个人所得税均衡所得作用,以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资料表明,该国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最高可达到个
人收入的80%。其政策执行的结果一是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公民生老
病死和失业都能得到社会保障;二是均衡了社会成员的收入,使收入高低悬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瑞典被很多人认为是即无大富、也无赤贫的福利王国,这不能不说是个人所得税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所得税的收入弹性较大,即能根据国民经济盛衰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也易于根据政策需要相机调整税率和税收,借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还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相应采取分项扣除、分项设率、分项征收的模式,以体现对不同形式收入的区别对待政策。美国历届总统都把个人所得税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通过增减税率,调整课税基础,改革减免额等办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刺激和抑制。如1964年肯尼迪政府大减税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的三次大减税等,都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例子。
4、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具有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加强对个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个人消费,调节社会供需关系等重要作用。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采用分类税制模式,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取不同税率和扣除办法。这种税制模式已经落后于国际惯例,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容易使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逃税避税漏洞,会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而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在总体上难以实现税负公平的目的,从而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标产生严重的冲突。
2、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按照应税所得的性质来确定税率,采取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行的结构,并设计了两套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模式不仅复杂繁琐,而且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税负不公,如超额累进税率存在差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制度在世界各国是不多见的,是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另外45%的最高累进税率从国际上看,采用这么高税率的国家非常少。税率越高,逃税的动机越强,在 现实中,能够运用这么高税率的实例可以说非常罕见,没有实际意义。过高的累进税率,将会严重限制私人储蓄、投 资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
3、费用扣除不合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方法。这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表现在既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的因素,更没有考虑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不同情况。而且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国情。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
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实际生活中,部分扣缴义务人或迫于领导的压力,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税款的代扣质量并不高。甚至出现故意纵容、协助纳税人共同偷逃税款的现象。在实际税务稽查中,发现一些代扣代缴义务人将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计或少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干脆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改为5%的比例税率进行计算的情况。
5、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状态。
作者:未知
6、纳税观念淡薄,偷逃税严重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时间短,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直接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并且由于计算困难,扣除复杂,税源透明度低,涉及面广等原因,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中国社会调查事物所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大连、青岛等9个城市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817份。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
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48.7%。有关税务机关对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2002年中国内地十大富豪”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位富豪缴纳 了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是个人,涉及面广、对象复杂。因此,日常宣传要常抓不懈,针对不同的征税主体,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目的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辅导;开展正反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内容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培训,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2、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然后将这些细化了的分类所得按照如下四种所得类型分别总计:劳务所得,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营业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投资所得,如股息、利息、红利等;其他所得,如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然后对那些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并且能够较好采用源泉扣缴方法的应税所得,如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等,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营业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3、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税率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关系到政府的一些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应根据全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结合税收模式的改革科学地设计个人所得税率:①在总体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结构。具体而言,对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非专业性和非经常性所得,实行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租赁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专业性和经常性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②对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专业性、经常性所得,为体现税收公平,可以设计一套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当降低税率档次,降低最高边
际税率。为缓和调节力度和刺激国民的工作积极性,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档次可以减少至3—5档,最高边际税率可以降为30—35%。具体而言,可考虑规定5个累进级距档次,税率合并为5%、10%、20%、30%、35%,以均衡调节不同所得人群的收入水平。至于对实行比例税率形式的非专业性、非经常性所得,仍可适用20%的税率不变。
4、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目前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根据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个人收入水平来确定的。现在我国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原来月综合收入800元的扣除额度使过多的工薪阶层人员进入纳税人的行列,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更违反了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目的,需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来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当前北京、广州、深圳的费用扣除额分别是1000元、1260元、1600元,因此工薪所得的月扣除额至少应该设定在1000元。在扣除项目中,除了基本扣除外,还有其他一些扣除也应考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保险金。向政府、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的部分可以继续扣除。同时,扣除额的大小应该随工资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因素的变化对扣除标准(额)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
5、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已不再是“打富济贫”的政策工具,开始成为国家税收的一个主要税种。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为1417.18亿元,但只占全国税收的6.92%,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税收系统对个人征税的效率较低,大部分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并没有足额收上来。因此,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建议当前应把以下“六种人”作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控重点:部分经营比较好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户;演艺、体育专业人员,包工头、暴发户以及其他新生贵族;部分天赋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证券机构的操盘手等等;部分从事高新技术
行业取得高收入、销售知识产品以及某些通过兼职取得高收入的知识分子;外籍人员;工薪阶层的部分高收入者。通过加强对以上六大征收对象的管理,构成以后个人所得税最重要的税源,以体现国家税收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收入功 能。
6、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①推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应通过税法或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强制建立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情况的部门或单位,必须使用纳税人识别号。以此为基础,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的收入和与其纳税事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同时,纳税人识别号还应强制用于储蓄存款、购买房地产等大宗经济活动,并且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账户体制。这项举措在2000年已经实行,但是很不完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实名账户,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账户,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其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制度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和使用、个人信用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确保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③实行双向申报制度。现行税法没有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的义务,既不利于税务机关监管税源,又淡化了纳税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个人所得税法应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即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的制度。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征管能力还做不到接受所有纳税人的申报,可就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纳税人要求必须申报。对于扣缴义务人则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定,即不论是否达到纳税标准,都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当然,双向申报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储蓄存款实名制,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
④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实现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与入库、资料保管的现代化与专业化,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并逐步实现同银行、企业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在银行电脑信用制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促进公民依法自觉纳税,减少偷漏税款的行为。
参考文献资料
1.娄仲 张都兴主编:《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李永贵主编:《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比较》,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版。3.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个人所得税操作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4.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5.王传纶主编:《国际
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曾国祥主编:《税收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北京泰可思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
2011年八月份,在网上曾经出现了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草案,之后相关媒体争相报道,引来了一阵个税改革的热议。
8月13日,广州日报发布题为《年终奖个税计税方式将修改 避免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的文章,称“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制定并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7号),不仅根据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税率表作了修改,还对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进行修订,以避免‘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的问题出现。新规将在今年9月1日实施”。
8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年终奖计税调整 避免“多劳少得”》为题,对“47号公告”进行了报道。
8月14日,新华网发表题为《税务总局明确企业派发红股计税方式》的文章,称“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明确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①
尽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应看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国际惯例尚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第一、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不适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之初采用分类所得税制,且主要采取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那时我国个人的收入普遍较低,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比较落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纳税主体范围的扩大,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水平的功能以及量能课税原则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分类所得税制与这些要求是相背的,它不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甚至满足不了宪法上的生存权保障的要求,即对基本生活资料不课税原则。
第二、税率设计与结构的失衡。从各国的税法实践看,大多数国家对综合收
入采用累计税率。而对不列入综合收入计征的专项所得项目,按照所得的性质采取差别比例税率征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的影响,以美国税制改革为开端,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以降低税率,减少累进级次,扩大税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前这一趋势已波及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目前 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超额累进税率分类太多,过于复杂,连同个人独资和合资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起,实际上包括四大项,而且税率设计也不一致;对工薪所得的税率设计档次过多,边际税率过高;比例税率的设计与加成、减征以及费用扣除上配套不严密,产生了税负不公、计算复杂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在劳务报酬和稿酬所得上。
第三、税收待遇不公平,费用扣除不合理。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同为勤劳所得,却实行差别待遇;二是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得等非勤劳所得采用了20%的比例税率,前者的最高税率大大高于后者,不但会影响按劳分配原则的实施,且会导致税负不公平;三是对同为非勤劳所得的股息、红利课税,而对国债和金融债券利息免税,有失公平。比如,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扣除两种办法。一类是工资、薪金所得等,采用定额扣除,每月扣除800元;另一类是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采用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办法。这种扣除方法,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对纳税人的各种负担考虑不充分,对净所得征税的特征表现不明显。而且,随着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负担的相关费用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现行税制并没有充分考虑每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负担,自然就不能将不反映税收负担能力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扣除,因而也不能真正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而现行对工资收入实行800元的扣除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实际上许多地方已自行将扣除标准提高到了1000元或者1400元甚至高达1600元。这种做法虽为权宜之计,但却破坏了税法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予以完善。
第四、征管手段较落后。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自行申报
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加之银行现金管理控制不严,流通中大量的收付以现金形式实现,致使税务部门无法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许多达到征税标准的纳税人可以轻易地逃避纳税义务;二是代扣代缴难以落实。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向纳
税人支付各种应税所得时,必须履行扣缴义务,并做专项记载以备检查。但在实践中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制约和保障,使税法的相关规定难以落实。
第四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我国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摘要】
消费税是我国的第四大税种,自1994年确立以来,消费税在引导消费行为、促进收入再分配、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税的上述作用不断弱化,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消费税的特点及作用出发,分析了现行消费税在征税范围、税率结构、征税环节、计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消费税改革的要求,针对消费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中央与地方
一、引言
如果说2014年6月30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审议出台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的号角的话,那么,11月28日国务院对成品油等部分消费税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则标志着财税体制改革中继“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之后又一大税种“破冰”前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以此改革思路来看,此次主要涉及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属于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次消费税政策的调整绝不是其改革的终点。因为,不论从我国现行消费税税制自身的存在的缺陷还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布局的最终目的来看,这仅仅是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我国消费税税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沿革的梳理,来明确现行消费税的局限。以此为基础并着眼于财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分析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二、现行消费税税制存在的问题
消费税作为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我国国内消费税收入8293亿元,进口消费税收入801亿元,合计9094亿元,占全年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约为8%。随着以“营改增”为先导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日益增强的减税效应下,作为中央税种的消费税使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的矛盾不断激化。
(一)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较窄,难以发挥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
根据上文对我国消费税特点的分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税税基仍较狭窄。我国目前的消费税是特殊型消费税,即意图通过对特定消费品课税来达到消费调节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作为调节奢侈品消费以及收入再分配功能的消费税税目设计,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原本属于奢侈品的化妆品等一些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征税,由于其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继续课税对收入的再分配作用已微乎其微,并且严重阻碍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二)计税方式不合理,各项职能难以发挥
通过上文对我国消费税特点的分析,相较于其他国家消费税价外税的特点,而我国在1994年确立消费税时,出于方便与改革需要考虑,采取了价内税的征收形式。价内税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日常消费中,消费税金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税负实际由消费者最终负担。但是由于价税合计,在商品包装上并不标明相应税额,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应税消费品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负担了多少税金,甚至误以为消费税金是由生产者负担的。由于降低了消费税的透明度,使消费税调节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职能大打折扣;另外,环保职能方面,价内税不利于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有意识地减少对“三高”型商品的消费,从而削弱了消费税环境保护的职能。
三、消费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征税范围要“有进有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税不合理的征收范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一直饱受诟病。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存在明显的“越位”与“缺位”问题。11月28日针对消费税征税范围“一停四取消”的调整明显是解决其“越位”的问题。但必须认识到,这一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改革必须根据社会生活水平变化做到“有进有退”。
随着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高级住宅、高档餐饮娱乐、名贵服饰、古董字画、古董家具、私人飞机等商品的消费迅速增长。但由于这些商品都未纳入应税范围,因此,要更好的发挥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和消费引导作用必须对征税范围作“加法”调整,尽快将其纳入征税范围;另外,可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啤酒,黄酒已经成为生活必须品。继续课税难已达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出于财政收入目的的征税亦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应趁热打铁对征税范围作“减法”调整,尽快将这些税目从征税范围中剔除。
(二)征税环节税率的调整
第一,从生产者角度看,零售环节征税有利于保持消费税税收中性原则。长久以来,由于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导致生产者刻意压低产品出厂价格并将产品以低价出售给关联销售部门,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但是,即使如此在生产环节征税仍占用了企业一部分资金,扭曲生产投资决策,违背税收中性原则。
第二,从消费者角度看,征税环节“由暗改明”便于发挥税收引导作用。如前所述,税收负担由生产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在零售环节征税,将消费税“由暗改明”并实行价外税的计税方式显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消费的引导作用。
(三)征税权调整
现行税制下消费税由中央政府征收,属于中央税。但是随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可以预见增值税全面“扩围”后营业税将会取消。虽然根据“营改增”过渡政策规定将改征增值税后的税收划归地方政府,但是作为结构性减税改革的“营改增”全面铺开之后,全国15000亿元的营业税将至少有20%的减税空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税收体系在丧失主体税种的同时会形成巨大的财政收入缺口。
因此,消费税改革应该着眼于更高的层面,而不仅仅是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消费税改革中,除了在改革中应设法协调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外,应该考虑到消费税改革与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分配的关系,根据三中全会《决定》的布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贾康.改革和完善我国消费税的若干建议[J].注册税务师,2014(1)
[2]杨志勇.消费税制改革趋势与地方税体系的完善[J].涉外税务,2014(3)
[3]李梦娟.我国消费税改革的考量与权衡[J].税务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