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尝试与完善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尝试
与完善建议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集体资金的来源渠道、性质、用途、核算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几年,为了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正确认识这些尝试进而认清当前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状况,客观评价其成绩与不足,对于进一步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毛李镇为例,就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督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近几年该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全面推行委托代理,统一财务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XX年8月,在XX年全面锁定村级债务、全面清理化解村级债务的基础上,该镇以经管站为依托成立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会计中心与经管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不改变村级会计核算主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接受各村委托,为各村建账核算,实行“四代理”:代理会计账目、代理财务收支、代理会计档案、代理会计信息业务。各村一律取消出纳岗位,只设报账会计1名。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会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XX年12月,乡镇实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经管站与财政所合并,会计中心也并入改革后的财政所,但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没有改变。到XX年8月,随着洪山村将财务委托会计中心代理,该镇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全面完成。在接受委托的同时,会计中心配备了电算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对村级财务进行电算化管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全面推行,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形式得到进一步规范。
实施新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实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后,该镇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结合该镇村级财务的特点,在会计核算、财务票据、资金管理、财务档案管理、账簿设置、账务处理等方面,实行“六统一”。对财务支出票据实行“三签一审”制度:即每一笔开支由经办人签字注明用途,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署监督意见,村主任签署审批意见,报会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经过几年的实践,该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日渐规范。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理财行为。为规范理财行为,该镇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结合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毛李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 理暂行办法》,将资金管理、票证管理、债务管理、档案管理、审计、档案借阅等六项制度,主任、总会计、总出纳、记账会计、报账会计等五个岗位职责以及会计中心服务承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图统一打印上墙,形成了有章可循、依章办事、照章理财的格局。
加强民主监督,强化财务审计。按照制度规定,该镇各村选举出了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5-7人。民主理财小组定期集中会审村级财务收支,对不合理开支进行否决,对村级财务计划和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在每期会计核算结束后,会计中心记账会计编制当期财务收支情况公布表,在村财务公开栏上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使非生产性开支、乱开支得到了明显控制。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搞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会计中心进一步加大了审计力度。除了每期开展财务收支账前审核外,还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专人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实施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施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通过审计查处经济案件2起,处理村干部2人,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
加强“三资”管理,规范处置程序。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该镇制定出台了《毛李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和《毛李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程序》,对农村集 体资产资源管理和处置进行规范。XX年,该镇组织专班逐村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债权债务分别登记造册,真正核实了产权、债权,摸清了家底。XX年,该镇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公益事业项目日益增多、招投标操作不规范、村级采购成本高且违规违纪频发的实际,依托会计中心成立了两个“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归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会计素质。根据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和目前农村财会队伍的实际情况,该镇认真开展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派出人员参加新会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学习;二是举办农村报账会计培训班,重点学习《会计服务中心业务流程》,尤其在开具收款收据、支出票据和办理票据领用、核销、结算等业务手续方面。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体制、经费、农村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收支失衡,有举债建设现象。该镇大部分村经营性收入少,集体经济薄弱,运转都要靠财政补助,但一些村干部在开支时,不考虑是否必要,想花就花,造成收支失衡。有的 村规模小,财政补助少,保运转保平衡本身就很困难;还有的村为出政绩赢得选民,不考虑集体财力,强行上马水利设施、通组公路等公益事业项目,造成村集体负债增加。
民主监督不力,民主理财发挥作用不够。一方面,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拉不下面情,对不合理开支不指出、不否决,民主理财时草草盖章了事。另一方面,一些村重大支出撇开民主理财,只是村主要干部说了算。民主理财小组稍“不听话”就被撤被换。一些敢于较真碰硬的人很难被选进民主理财小组,即使被选进了,也干不长久。
违纪处置不力,处置的办法不多。近年来,由于主客观原因,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一些村干部变着法儿做假,查出后也只是退赔了事。由于违纪违规成本低,近几年村干部财经违纪违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会计中心财务人员执行相关制度也很为难。
村级财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当前,农村报账会计大都是由村书记或村主任指定,很少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低下,不能适应财务要求。有不少村财务人员跟着村主要干部变动,频繁更换,造成村级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差。
“三资”管理力度不够大、范围不够广。当前的 “三资”管理停留在造册登记建台账上,一些没有产权争议的资产资源按要求规范了,但有产权争议的资产资源搁置下来。新设立的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部由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兼职,人手少,开展工作时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时间等。另外,由于历史沿革,村民小组所属家庭承包以外的土地资源一直由组级自我管理、自主使用,没有纳入农村集体资源统一监管,成为新的矛盾集中点。
三、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新体制。一是以财政、经管为依托,加强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当前要充实委托代理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和设施设备,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搞好会计核算,实行“四代理”“六统一”,保证上级业务监督和群众监督需要。二是以加强内部监督为目标,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作用。要把好民主理财小组民主推选关、理财签字关、监督财务公开关,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监督水平,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把民意真正体现在财务运行的关键环节。三是以提高稳定性为目的,探索村级财务人员考核任免新机制。村报账会计的任免和资格审查要征求会计中心的意见,要让有专业水平、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担任村级财务人员,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探索村级财务人员任免、考核管理新办法,将村报帐会计的工作责任与报酬挂钩。四是以资金直达为手段,建立村级资金直拨机制。要与 “乡财县管”做好衔接,将涉农 补助款、村干部工资津贴、工程建设款等直达个人或施工单位,确保村级资金专款专用、有效使用,进而也杜绝村级债务再度发生。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新规定。一是完善票据管理,实行票款同行。会计中心指定专人管理村级收款收据,实行“集中存放,当面填开”,确实要领出收款收据的,报会计中心主任批准,由报账会计与票据管理员办好领用手续,5个工作日内缴回,彻底杜绝票据遗失和外流。村级取得收入都要用统一的收款收据收取,及时将资金缴入会计中心在银行开设的村级代理资金专户。二是完善村级收入管理。将村级收入纳入档案管理,会计中心每期将各村收入情况与收入档案核对,对未入账的收入查明原因,及时入账,每期末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本期的收入情况,杜绝该收不收、收入不入账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完善村民筹资制度。确需村级自行解决的公益性建设筹资,必须实行集体议事,让村民自主讨论决定,取得大多数群众同意后再行实施,不能由少数干部唯心地、强行地决定,而且要牢牢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理财方针,干群众愿意的事情,创群众满意的政绩,当群众放心的村官。四是完善群众监督形式。除了定期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外,更重要的是将每期财务情况向村民公开,半年或一年作一次村级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包括财务收支计划、收支明细、债权债务、财产物 资以及粮食补贴、优抚救济、“一事一议”收支等群众关注的事项都要如实公布,应做到每做一次帐进行一次财务公开,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根据需要随时公开。财务公开的工作底稿由会计中心制作,进入本村财务档案。对群众有疑问的方面要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整改到位,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让村民放心村干部理财。五是完善村级财务支出程序,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村级所有支出一律实行“三签一审”制度,即:每笔开支由经办人取得合法的票据并签字注明用途,村主任签署审批意见,民主理财小组签署监督意见,报会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对违纪支出坚决予以拒报拒付,并做出相应查处意见报镇政府处理。对村级非生产性费用实行上限控制。根据村经济规模大小,合理核定各村差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性费用标准,同时将非生产性支出情况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六是完善村级财务报账制。村财务人员按月对本村财务结算扎账,至少每季度向会计中心报一次账,由会计中心全权代理财务核算,除了工资定期直发到个人外,村级日常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限额XX元现金以内留库在村财务人员手中,备用金支出完了凭原始凭证报会计中心核销后按规定补充。七是完善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村级处置资产资源或进行水利设施、通村通组公路等工程建设时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议定方案后报乡镇招投 标服务中心进行招投标。八是加强村级财务审计。除搞好村级财务帐前审核外,对工程建设、资产资源发包、土地补偿费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涉及到谁查处谁,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留尾巴,确保村级财务规范运行。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新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定期对村级财务人员包括乡镇从事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政策、业务技能的适时培训,对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新信息、新政策,都要及时进行培训和贯彻,使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保持新结构、新水平、新环境,切实贯彻好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要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适时结合农村财务管理实际进行政策、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上级培训政策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综合知识,下级培训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各有侧重、齐头并进、综合提高。例如,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培训职业道德和防范犯罪方面的法规知识,一来帮助财务人员树立坚持原则、讲究职业道德的信心,更好更科学地防范财经犯罪;二来起到“警钟常鸣”的作用,在防范他人违纪的同时也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勉励自己“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争当村民放心的“红管家”。
强化督办治理,建造违纪查处新体系。一是要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乡镇负责制,将村级财务管理列为乡镇考核的重要 内容,对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二是建立村级财务违纪预警和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以镇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村级财务,切实把村级财务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定期组织财务大检查,对查出的违纪问题和违规事实,以政府名义分村分类进行预警通报,并由相关部门督查整改落实。三是建立村级财经违纪处罚制度,一般违纪案件由纪委、监察部门查处,重大案件交由司法部门追究,让群众反映或上访出来的、有关部门检查出来的违纪问题都得到及时处理,包括对会计中心违纪入账的问题都要一并查处,确保村级财务健康运行。四是完善村级主要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尤其是加大主职干部直接插手财务、违法乱纪的查处力度。村干部特别是主要村干部离任时,必须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并将审计情况交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后,才可进行组织调整。
第二篇: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xx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xx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2001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2001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2001]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2002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2000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2000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第三、“非一费制”学校没有收费政策。我市有39所学校实行“非一费制”。“非一费制”意即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比“一费制”学校年人平少安排近3300元左右,而市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学校也不敢乱收,造成“非一费制”学校教师供给水平更低,公用经费不足,学校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只有翘首以盼政府能尽快出台新的政策。
第四,农村税费改革,使民办教师的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为了减轻学校压力和财政负担,对教师供给范围进行了清理,辞退没有“民师聘用书”和“民师供给卡”的民师276人。民办教师在一定时期给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付出较多,有的民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回报很少,财政每月定补38元,村级按年补助1-2000元,辛苦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却因为没有民师聘用书或民师供给卡而要离开心爱的讲台,给他们在心灵上是极大的伤害。
第五、税费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很难到位,后续资金无来源。专项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资金到位不及时。此外,还有教师的社会保障、普九债务的有效化解等问题,都是制约经济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税费改革给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轻视。他使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待遇和发达地区、城市教师的待遇反差太大,造成教师心理极不平衡。面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寻找对策。否则,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不能生存和发展,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试行“一费制”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需求如何保障,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责任和财力,积极调整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结构比例,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吃饭、运转、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教师“吃饭”和学校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好。
国家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和危改资金专项补助力度。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保证教育经费支出占可用财力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下差部分上级转移支付应该承认。上级转移支付不能解决的,应该出台政策或规范性的文件,将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只有在教师待遇上提高,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稳定人心。
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服务费与基本学习费用区别开来。学生住宿费和搭火费用属基本生活费,应根据市场供求,按成本据实收龋建议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用收取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市(县),由各市(县)根据市场规律,核定项目、规范收费。
发展教育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上、制度上加以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篇: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2001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2001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2001]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2002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2000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2000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
第四篇: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
深远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2001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2001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2001]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2002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2000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2000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第三、“非一费制”学校没有收费政策。我市有39所学校实行“非一费制”。“非一费制”意即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比“一费制”学校年人平少安排近3300元左右,而市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学校也不敢
第五篇: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方面
今年,随着我市农业税的取消,三镇财政税收减少,市财政局向市政府建议撤销三镇金库,各项收入全部缴入市级金库。三镇党委、政府人员和机构运转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局按照一级预算单位管理,直接核定、拨付各项经费。每年在全市计划盘子中专项安排150万元(每镇50万元)乡镇建设资
金。根据市财政局提出的《关于建议免征农业税以及调整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意见的报告》,我们认为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调整后,不利于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和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存在的问题:一是调整后的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把乡镇财政收支纳入全市大盘子当中,如若发展项目,需要先向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申请立项,争取建设资金。然而,由于农村农时季节性很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仅靠市级财政,季节性和时效性是不够的,一旦项目建设错过时机,不能立项,必然影响农村的建设,不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是每年在全市计划盘子中专项安排150万元(每镇50万元)乡镇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农村工作既要抓农业生产,又要抓科教文卫和基础设施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镇政府就不能通盘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就不能有计划地统筹安排。三是调整后的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与三镇《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相关改革措施相悖。三镇《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为了增强三镇调控经济和“以镇养镇”的能力,应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城镇搞活财源、发展经济、增强财力的新型财政管理体制。
鉴于以上因素,恳请并建议市委、市政府能根据我市在全省的特殊市情,仍执行原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完善镇级财政体制,真正建立健全一级财税机构。保留镇级金库,重新划定区域征税,本区域内的所有税收全部上交镇金库,预算外收入进行专户储存管理。实行“核定基数,兑现政策,超收留镇,超支不补”的政策,在稳定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重新核定镇级收入基数,制定合理的财政基数。以1998-2003年的基数平均数为准,一定五年不变。镇级财政入库的收入全额留镇作为镇级收入,镇级支出中人员经费及已列入市级计划内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公用经费及乡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镇级财政从镇级收入中负担。镇级财政超收部分不上交、不分成,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这样,市乡(镇)财政责权明确,预算管理较为顺畅,有利于市财政的监管和乡(镇)级财政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农村公益事业和债务方面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不足,公益事业发展受到影响。税改前村均收入6万元,税改后村均收入2.7万元,减收3.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只能维持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和村级办公经费三项支出,使得村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难以保障。
(二)村组干部报酬问题日益突出。现在每村设置村干部3~4人,并兼任组长工作,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逐年增大,但其报酬和工作很不相衬。
(三)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长期形成的各种债务,已成为村组的沉重包袱,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截至目前村级债务累计487.7万元,村均28.7万元,基本上都成了不良债务。加之这两年兴起的村镇建设,还会形成大量的新的债务,短期内都难以消化。村级债务问题本来与税改并无直接关系,但税费改革切断了以往村里逐步消化债务的一些渠道,使村级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对多数村而言,转移支付资金只能保吃饭,而无法化解债务。
(四)社会事业发展困难,“一事一议”操作难以把握。农民议事决策水平不高,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观念,思想难统一,资金难筹集,使得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由于“一事一议”具体操作难度大,很容易触犯政策,也可能成为农村固定的收费项目,导致农民负担反弹。
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化解收支矛盾。根据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村组干部人员数量,逐年增加报酬,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尽快打破现有僵局,解决统一经营层次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二)多措并举,化解村级债务。
1、积极推行化“公债”为“私债”,组织欠款户与借款人协商,签订协议,划转债权债务。
2、收欠还债。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大对各种欠款的收缴力度。有关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在具体工作中,区别不同的欠款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以及村“两委”成员欠款,采取组织和行政措施,要求限期带头还款;对农村一般群众欠款,要限定时间
或订出还款计划分期进行还款,对近期内没有还款能力的农户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签订还款协议;对有偿还能力而欠款经多次催讨不还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法律程序依法清缴;对确有困难无力还款的特贫困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按有关政策执行。对收回的欠款,要建立专户用于清偿债务和发展集体经济,不能用于盲目投资项目搞建设。
3、清理
债务,划清主体,处理无效债权债务。镇上组织人员对各村的债务进行复核,明确债务主体,分步骤、有计划的偿还。
属于镇村两级自身形成的债务,通过清收欠款和其它债权进行偿还;
属于自筹资金兴办企业的债务,分情况偿还。企业已经关闭的,通过变卖企业现存有效资产偿还,不足部分由镇村集体用积累资金偿还。企业正常经营的,划转债务由企业负责偿还。对无效债权债务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认定,经审核批准后进行会计处理,将处理结果进行公开。
4、减少非生产性开支,节约资金。加强村由镇管的力度,强化“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定期对村务、财务实行公开,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办公费、报刊订阅费等实行限额管理。
5、严格控制借贷。今后不准用借贷款完成上交任务和兴办公益事业,不准将拖欠的干部报酬转为借款,不准用借贷款进行非生产性开支。
6、严格控制建设,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三)认真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履行议事程序,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管理。村组干部和群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税费改革后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新形势。村内筹资筹劳要严格按照《嘉峪关市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实施细则》规定程序进行,不能强迫农民筹资筹劳。筹资筹劳主要用于本村范围内的集体公益事业。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尤其要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不得平调、挪用和挤占。村级财务全面实行并深化“委托代理、四权不变、规范核算、强化监督”的管理体制。
二○○五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