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学的几个小案例及分析
案例1:
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区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此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某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品批发市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
(2)此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续兴建。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行转向经营。
案例2: 刘备的失误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刘备忽视了这一点,派不执行这一原则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孙权遣使提出要和关羽结亲,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被关羽骂回。关羽自认为兵多将勇可以抵抗孙吴,北伐曹操,致使两面作战,前后受敌,犯了兵家大忌,丢了荆州和自身性命,并且蜀国与孙吴结盟也随之瓦解。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置赵云、诸葛亮等众臣的意见于不顾,执意起军东征,起兵攻打东吴,最终兵败。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本案例 答:(1)刘备的失误在于决策失误。
(2)决策贯穿领导活动的始终过程,决策的正确如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3)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7个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和“外脑”原则。
(4)本案中刘备严重违背了信息原则、预测原则、选优原则及“外脑”原则,在作决策是未听从“外脑”诸葛亮的意见,也没有依照优先原则而委任并非最佳人选关羽驻守荆州,使得最终的失败。
案例3:
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60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制定了六个可供选择的方案:(1)无所作为;(2)施加外交压力;(3)同卡斯特罗谈判;(4)全面入侵;(5)空袭损毁导弹基地;(6)封锁海面。最后,肯尼迪政府选择了第六方案迫使苏联将导弹基地撤出了古巴。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答:(1)本案例说明了科学决策的择优原则。
(2)决策就是行动目标和方囊的设计和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只有一种方案就无法对比选择。所以科学决策要求遵循选优原则,要求在各种方案之中对比选择。(3)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方案的优与劣,要经过比较才能鉴别,必须制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备选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对比选优。
(4)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领导者不懂得决策需要选择,往往只有一个方案就轻率地拍板实施,而一个方案是无法对比判断优劣的。
案例4:
克罗克的“走动管理”
麦当劳快餐店的创始人是克罗克,他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下属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抽烟和闲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椅子的靠背锯掉,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一个疯子,但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领导作风)
答:(1)克罗克成功的应用改进领导作风的方法取得管理上的成功。
(2)领导活动实践是不断的变化,原有的领导作风变得与环境不相适应,反之,领导作风本身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而与领导活动实践不相适应。所以,领导者只有经常地、积极主动地培养优良的领导作风,坚决、及时、不断的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领导者应投身实践、从严要求、从我做起,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实际,具体指导。
(3)克罗克以身作则,带动管理干部,运用走动管理打击官僚主义,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案例5: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
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被我新闻联络官拒绝入场,事后,周恩来知道了,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新闻联络官说:要警惕王家松在这里制造“两个中国”的言论。周恩来皱皱眉头对他说,不能无根据地讲警惕,没有事实根据的警惕是主观主义,就会变成自己制造紧张,给工作造成损失,接着周恩来向他分析了蒋介石的基本政策也是坚持“一个中国”和对美国人又投靠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然后说,你把人家拒之门外,这于情不合,也并不利于人家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的说人家是国民党的官方代表,反而给人家造成了“两个中国”的假象,当新闻联络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周恩来又教给了他补救的办法。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原理,谈谈周恩来在处理该问题时候所表现出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答:1.从理事艺术看,周恩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了起来;
2.从待人艺术看,周恩来发现下属工作失误,不是以势压人,采取命令主义,而是进行耐心细致进行说服教育;
3.从用权艺术看,在下属认识工作失误后,周恩来相宜授权,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精心指导。
案例6:
某局长的困境
由于长期工作效率低下,某县农业局实行了首长负责制,设立了一局长和两副局长。该局长为人正派,思想端正,工作经验丰富,判断决策能力强。他认为,既然是首长负责制,那就应该他一人说了算,因此有什么事也不与两个副局长商量。结果,共事一年,两个副局长对他怨声不断,关系紧张,而且整个局里工作不但不见起色,还更糟糕。请用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答:(1)本案中主人公严重违反了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中的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2)合理划分权限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合理划分权限的实质明确纵向的各级组织和横向上的各级机关的职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分层领导的体制,合理配置配制各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
(3)首长负责制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由于一个人的知识、智慧、能力和精力有限,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会有失误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其他领导体制的类型(如委员长制),正如本案中为正局长设置了两个副手,那么在跟多的情况下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并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个人专断和滥用职权。
案例7:
天堂与地狱之间
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来组织一切。
什么是地狱——地域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本案巧妙的说明了人才使用的重要性。
(2)人次使用的原则有: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益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荣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及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3)本案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形成了人才最佳效能,而无论这些人才来自哪里,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案例8:
美国通用汽车的经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威尔士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得太多,而领导得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为此,它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消除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琐的程序。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答:(1)本案中杰克•威尔奇极好的运用了科学决策的职能,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的效率。
(2)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的决策方式,其强调建立科学决策的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决策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智囊组织,注重专家的横向联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共同完成决策过程。
(3)本案中杰克•威尔奇将工人们自己了解的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做决策,而非让“外行”指挥“内行”,并且提高了决策的正确率。
案例9:
联合国为周恩来下半旗致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决定下半旗致哀,有的成员国表示反对,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就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受人爱戴?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没有一个子女?”反对的人无言以对,决定由此顺利通过。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逝世者能享受这一待遇的,至今只有周恩来总理一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联合国能顺利通过未周恩来总理下半旗致哀的决定呢?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原理。
答:(1)本案中周恩来总理是以伟大的领导作风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2)领导作风含及工作、思想及生活等,具有稳定与一贯的特性。良好的领导作风保证了领导活动的性质和事业的方向,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职能的发展,增强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并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3)周恩来总理一生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无论中国历史、还是全世界均以其为楷模。
案例10: 林肯与格兰特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先后选用了四个将军,他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北方军队有人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但从1861年到1864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却屡屡受挫。与此相反,南军首领罗伯特·李手下的每一位将领,从杰克逊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严重的缺点,但是他认为这些缺点不碍大局,而他们每个人也各有所长。林肯所任用的“完美无缺”的人一次又一次败在罗伯特·李将军的“缺点”将领的手下。林肯总统觉悟了,终于任命满身是“缺点”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嗜酒如命。林肯也知道嗜酒误事,但是他更知道在北方军队所有的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运筹帷幄、以往的战绩证明他能决胜千里,对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试从领导选才用人的角度分析该案例
(1)本案例表明,在选拔人才上,应坚持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才也不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人才也不例外。如果认为既然是人才,就不应该有缺点,或者说既然某人有缺点、就不可能是人才,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领导者在考察识别人才时,对其优点要认识够,对其缺点也要认识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人才的长处与短处时须以考察长处为主,如果只注意人的缺点和错误,就可能对优点和成绩视而不见,永远也发现不了人才。
(2)本案例表明,在使用人才上,应坚持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所谓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使用。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有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其次还要善于容人之短,不要因为某人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看不到他的长处而不予任用。宽以容才,才能出现人才济济的局面。
第二篇:领导学案例
领导学案例
钢材集团总公司下有8个分公司。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是集团中规模最大的分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业务科长。今年比利时召开全球钢材交易大会,此次会议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定位非常重要。集团决定让最具规模的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科长同去参加此次会议。会议3天,加上来回的路程和周末,一共用去了一周的时间。回来后,第四分公司没有参会的赵科长是新近被提拔的年轻的科长,很想同他们了解一些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动态,就主动给张、王、李打电话询问什么时间方便开个小会。第一分公司的张科长还没有搞清楚赵科长的意图就打断说:“我现在手头有很多积压的文件,一半天没有时间,无论什么事情等过两天再说吧。”第二分公司的王科长比较耐心的听完后,思考了一下说:“上午我要处理开会期间没有办的工作,下午有时间,欢迎你来找我。”第三分公司的李科长表现的很热情:“没问题,你现在来都可以。”赵科长感到三个科长管理风格相差很多,觉得他们可能从会上感受到的内容也可能各有不同,决定分别找三个科长聊聊,时间上也不发生冲突。这样既可以了解市场的动态,又可以分别向三个科长请教一些管理的方法。问题:(1)三个科长是同行业的,假定他们的职责大体相当,开会离开的七天里,科里工作也是大致相似的,那么,三个科长会后的状况为何如此不一样呢?(2)你认为哪种科长的管理风格更可取?为什么?
1、张科长应该偏向于凡事比较亲力亲为的(集权)管理者。科里的工作不管事大事小,都喜欢抓一把。
2.王科长属于集权跟分权相结合的管理者。
3.李科长属于完全放权的管理者.二、在本案例中不能说哪个科长的管理风格更可取。因为三种风格的管理风格各有千秋,分别适合不同阶段的公司。
第三篇:领导学案例
领导学案例
一、事件由来
李某,担任征收管理科科长。分管局长为林某。李某的前任领导石某已提任至副调研员,由于石某曾长期担任征收管理科科长,局长令其协助林某负责征收管理科的具体工作。最近,局长在进行基层路线访谈时,对新办企业的管理,部分基层领导反响巨大。认为对新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税务约谈,流于形式,没有必要。局长吴某在某次会议上表示,税务约谈实地型企业不需要,税务约谈的方案应进行调整。近期,局长吴某在召开会议时,又明确表态,要求取消税务约谈。
二、新办企业前期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新办企业存在的问题
1.新办企业户数多,工作量大,税务征管成本高。
新办企业户数多,每年的新办企业占据区局总户数的10%,近1万多户企业,税务人力资源紧缺,大量工作无法精细化操作,新办企业表格填制辅导、办理事项等依托招商小区开展工作。
2.新办企业税收贡献度低,税收风险较高。
新办企业当年户均税收不足5万,很多企业实际经营地址并不在本区,而工商部门在区政府大力招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等号召下,一般不履行住址审查这一职责,而是对招商小区引入的企业直接放行,导致税务部门户管量激增。部分企业存在假借他人身份信息进行新设企业后骗取发票走逃,或为避税新设企业,或新设企业虚开发票等行为,为税务征管带来难度。
(二)前期采取的措施
为降低税务风险,减轻税务部门工作量,区局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法定代表人首次购票之前必须前来税务部门进行身份验证,并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税务约谈,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三、事件的进展
李某,第一次会议时,根据局长的要求向分管局长进行了沟通,分管局长认为目前身份验证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对税务约谈也认为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李某经过沟通,将税务约谈的方式修改为部分实地型企业免于约谈。这期间,协管领导石某多次向李某提出,应取消税务约谈。李某认为,税务约谈实际上是购票之前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取消税务约谈,势必要加强后续监管的工作,前期的信息录入的差错率也可能提高,而且从市局的层面上来说,购票之前的税务约谈也是存在的,并未取消。区局擅自取消的话,对企业税种核定、发票核定差错的风险实际上仍由税务机关承担。根据石某的建议,李某对新办企业的管理进行了调整,修改为“事前还责、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管理模式,即事前以纳税人申报事项为准,不再进行深入的约谈及调整,事中仅进行逻辑性教研,事后加强抽查回访调整。将此方案同时上报至分管领导林某与石某。上报后,李某再次与分管领导林某进行了沟通,林某表示这一事情具体由石某负责,方案可以找部分税务所进行试点。
请问,局长吴某的领导方式是否妥当?李某解决问题的模式是否存在问题?李某应如何在林某与石某之间进行沟通?
第四篇:领导学小案例
案例一:
千方百计抗大旱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于2008年7月14日—16日在阿勒泰、塔城地区考察调研,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树立“多灾兴业”的信念,立足抗大旱、长期抗旱,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大灾之年农作物不减产,各族农牧民不减收。
王乐泉十分关注多种灾害特别是严重干旱对农牧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牵挂着各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14日清晨,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经贸委主任王永明的陪同下,王乐泉带领自治区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前赴两地区,先后来到阿勒泰、青河、富蕴、福海、塔城、额敏等市县,上堤坝、下河滩、入农户,深入水利工程、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实地察看旱情,详细了解干旱带来的影响,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指示。
案例二:
新疆天业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调整
2012年7月30日下午18时,天业集团公司干部大会在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八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李文毅主持。师市党委副书记、师长、石河子市市长王平海,农八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张广新,师市组织部部长刘吉华出席了会议。刘吉华部长宣布了师市党委对天业集团党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决定:张新力同志任天业集团党委书记;吴彬同志任天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宋晓玲同志任集团总经理。免去郭庆人同志天业集团党委书记职务,批准退休。天业集团各单位党政领导、集团中层干部200人参加了大会。会上,郭庆人同志作了感人的离任讲话,张新力、吴彬、宋晓玲等新任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张广新副师长对新班子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天业处在发展新时期,天业能够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这在天业发展历程上是一件大事,希望天业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够继续发扬“天业精神”,自主创新,多培养各类技术人才,建设好新项目,迎合现代工业三化建设,齐心协力争做兵团工业的排头兵、领头羊。
案例三:
140余家新疆企业畅谈企业文化建设
2013年4月19日上午,由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新疆企业文化论坛在吐鲁番开幕。本届论坛以“新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题,新疆140余家企业代表在论坛上交流经验、展示成果。
吐哈油田公司具有新疆特色的铁人精神、自治区新华书店“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服务精神、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两装”企业目标„„论坛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典型发言,总结交流了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展示了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和风采,形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生动局面。这些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仅各具特色,而且深入职工之心,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创新企业文化,不仅把握了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体现了创造性。
金凌云
103937218
第五篇:发展心理学小案例及分析
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人物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2),美国女学者,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康比亚,1岁半时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聋且哑。在如此难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人们说海伦是带着好学和自信的气质来到人间的,尽管命运对幼小的海伦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启蒙教师安妮•莎利文的帮助下,顽强的海伦学会了写,学会了说。小海伦曾自信地声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得了优等成绩。4年后,海伦手捧羊皮纸证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海伦热爱生活,她一生致力于盲聋人的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被誉为人类永恒的骄傲。
[心理点评]
1岁半就又盲又聋且哑的海伦,若没有强烈的与命运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是不可能成长为受世人赞誉的学者的。人生会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挑战,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倘若自我毫不畏缩,知难而上,并且最终战而胜之,那么,自我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挑战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可以发掘深藏于内心的自我潜能。海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证。海伦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培养自信的气质十分重要。但自信并非天生的,它是在个人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的,认真地总结我们的长处和成功经历吧,让自信给我们力量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向海伦学习。
酸葡萄效应
[现象实例]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心理点评]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
[心理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甚至有人认为他很愚钝,根本成不了大器。但是达尔文从小就对各类昆虫感兴趣,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捉回家制成标本。他对昆虫的爱好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次他在草丛里搜集昆虫标本,突然发现两只从未见过的小昆虫,他马上一只手捉住一只。接着他又发现了第三只,两手不够用,情急之中,他干脆将一只昆虫含在嘴里。此时,昆虫在他的口里动起来,他感到又涩又恶心,但还是忍着没有吐出来,一直坚持回到家中才小心翼翼地将其吐出来。这样,他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将其制成标本。
由于达尔文从小对昆虫就有一种矢志不渝的兴趣和痴迷,再加上他的仔细观察、勤奋努力,被别人所认为的他身上的某些“先天不足”也消失了。达尔文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生物学家,他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被公认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点评] 兴趣一旦被激发,人们会伴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事物。达尔文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自觉地探索和研究,以致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类事例很多。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生兴趣,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蒸汽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动力,对此他非常好奇,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一生当中有1 300多项发明,都离不开他广泛的爱好和对研究的兴趣。当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了炸药的配方时,他的十指和脸被炸得血肉模糊,他却兴奋地叫道:“我找到了!”可见,兴趣对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兴趣。请记住: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动力,是成才的伴侣。
“孟母三迁”的启示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人际环境,连续搬家三次。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段记载:孟母带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又立刻搬家,搬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学习礼节和要求上学了。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来。[点评]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三次。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看,是有道理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的学习往往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一种是靠耳濡目染的形象直观接受能力。这后一种学习又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年幼的儿童,直观、模仿性很强,这是他们这阶段的主要学习思维方式。故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环境对儿童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过分夸大环境的
作用的所谓“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的心理不是外界影响的消极产物,它对自身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和调控的作用。
科学家牛顿的“入迷”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一次他请朋友来家吃饭,但因在实验室专心研究,竟把这件事忘了。他的朋友来了,等了很久,还不见牛顿出来,深知他准是被什么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把其他事情都抛置脑后,就自己先吃了饭,还跟这位专心致志于工作而废寝忘食的朋友开了个玩笑,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牛顿位置上的盘子里,然后悄悄离去。又过了好些时候,牛顿才做完实验出来,看到空盘子和鸡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又饿了,其实我不是已吃过饭啦?”
还有一次,牛顿要煮鸡蛋,却把自己的挂表放在锅里,煮了半天居然到处找表看鸡蛋熟了没有,真是研究科学到了入迷的程度。[点评] 科学家牛顿对科学如此的“入迷”,有力地证明了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的两个特征。注意的指向性,表明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有选择的。注意的集中性,表现为只是对自己所操作的对象得到鲜明、清晰的反映,并离开一切与自己操作无关的事物,抑制了对于与自己的操作无关的事物的注意和记忆,亦即对其他一切事物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如牛顿已把全部注意集中与指向于科学研究,不仅把请人吃饭的事置之脑后,就连自己是否吃过饭也搞不清楚的“废寝忘食”的程度。这有力地说明人们不管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集中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创造、研究更是如此,向牛顿学习吧,你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