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案例分析2
财务报表分析——小型案例解析
1.世界通信滥用准备金科目,夸大对外报告利润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曾经以115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一度成为美国的第25大公司。2002年世界通信的会计造假案披露的虚假会计利润接近100亿美元,创下了空前的会计舞弊世界记录。2002年7月,世界通信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的资产总额高达1070亿美元,但根据《世界华尔街日报》请一些评估专家所作的估计,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仅为150亿美元。世界通信尽管在造假金额上创下纪录,但在具体造假手法上并不高明,其中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冲销线路成本,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时其主要手法。
该公司在200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调减线路成本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准备金科目。2001年第三季度又以同样的手法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虚增了税前利润。
思考题:
(1)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都有哪些?
(2)为什么要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对报表项目会产生哪些影响?
(3)在什么情况下允许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对可转回的金额有哪些规定?
(4)为什么世界通信利用准备金科目虚增利润总是发生在第三、四季度? 问题解析:
(1)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可以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有八项,分别是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分别形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2)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计提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来说,不仅要涉及以上八个资产项目,而且还要相应增加八项准备金科目和扣减减值准备后的各项资产的净值项目。对利润表来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会减少利润,而将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则会增加利润。因此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3)当有证据表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价值回升时,可以在原减值范围内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4)一般来说在第一、二季度,即使利润实现情况不甚良好,在第三、第四季度仍然有好转的希望,而如果第三、第四季度经营状况仍然未达预期,则必然会影响整个会计年度的获利情况,进而影响公司的资本经营活动。
2.山登公司无端转回合并准备,任意注销资产
1999年12月美国新泽西州联邦地区法官判令山登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纪录。山登公司是由鼎鼎大名的CUC和HFS合并而成,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和联盟营销三大业务。
山登公司任意注销资产并将其冲销合并准备的金额高达7274万美元,包括:(1)将Epub公司3750万美元的资产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2)将NLG公司的1730万美元上与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3)将LTPC公司的370万美元应收账款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4)将NLG公司的230万美元电脑成本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5)将BCI公司的320万美元资本化电脑软件成本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6)将第一数据公司的375万美元商誉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7)将“今晚外出用餐俱乐部”的137万美元商誉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8)将与时代华纳合作投资的250万美元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9)将福布斯私人飞机的补贴60万美元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10)将支付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中的25万美元与合并准备相互冲销。
思考题
(1)什么是合并准备?会计准则对合并准备的规定由哪些?
(2)山登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思路分析:(1)合并准备是企业合并中为了弥补与合并相关的一次性费用如专业服务费用、资产减值和资产处置的预期损失、整合或撤销重复业务而发生的违约成本和雇员遣散成本。合并准备一般在合并的当期作为特别重组损失一次性计入损益。会计准则规定,不论企业合并采用的是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都要对合并准备进行恰当的处理和披露。
(2)山登公司注销资产或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夯实收益确定的基础,而是为了夸大未来期间的收益。任意注销资产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将注销的资产或计提的减值准备与以前年度计提的合并准备相互冲销,既可以避免将注销的资产或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反映为期间损失,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未来会计年度的折旧和摊销。
3.施乐公司未披露应收款的抵押业务,严重误导现金流量分析
施乐公司(Xerox)一度成为复印机的同义词,曾经在美国和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生产、销售、租赁复印产品、服务和设备。20世纪80年代初,这家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差点被日本复印机制造商消灭,然而就在1999至2000年期间,施乐公司好像起死回生了。可惜好景不长,2002年4月SEC指控施乐欺诈投资者,其中一项就是没有披露应收款的保理业务,误导了投资者对现金流量的判断。
施乐公司在1999年的财务报告中,没有披露金额为2.88亿美元的应收款保理业务,这使施乐公司报告期末的现金余额由负数变为正数。在处理这2.88亿美元的业务时,施乐公司隐瞒了这些交易对其现金状况的重大影响,使投资者误以为现金流量来源于经营活动。思考题:
(1)什么是应收款保理业务?目前我国是否已开展相关业务?
(2)施乐公司隐瞒应收款保理业务对现金流量有哪些影响?
(3)在分析应收款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路分析:(1)应收款保理业务就是以折价方式出售或抵押应收账款,即将其未来现金流以低于到期时的价值进行即刻变现,从而改善现金在状况。我国目前尚不允许应收账款的出售业务。
(2)在现金流量分析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重要的现金来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多少,基本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而施乐公司在处理这项业务时,隐瞒了这些交易对其现金状况的重大影响,使投资者误以为现金流量来源于经营活动。施乐公司以折价出售或抵押应收账款,将其未来的现金流以低于到期时的价值进行即刻变现,大大改善了其年末的现金状况。
(3)应收款项是以未来现金流量为计量基础。在分析时应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并与同业水平、本企业的历史水平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企业的信用政策、客户故意拖延和客户财务困难。过快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是由紧缩的信用政策引起的,其结果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要保持适当的应收账款周转率。4.莱得艾德刻意隐瞒存货减损
莱得艾德(Rite Aid)公司是美国第三大连锁药店,在3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拥有超过3600家的药店,2002财务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51.7亿美元。
在1999会计年度的盘点中,莱得艾德公司既没有确认880万美元的存货减损,又以来不及盘点为由确认其所属的2000家药店约500万美元的应计存货减损费用。通过少计存货减损,莱得艾德公司夸大利润总额约1380万美元。
思考题:
(1)发生存货减损应如何处理?莱得艾德公司对其存货减损的处理有何不当之处?
(2)存货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存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路解析:(1)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发生减损应当及时确认与减损有关的费用。如果盘点存货时药品的实际数量低于账面记录,应当调低存货账面价值。对于尚未盘点的存货,应估计存货减损量。这两种情况下都应当确认应计的存货减损费用。莱得艾德公司隐瞒存货减损,其直接后果是夸大了利润,有利润操纵的嫌疑。
(2)存货资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的特点是变现速度慢,比如原材料、半成品存货要经过加工才能转变成产成品存货,产成品存货要出售后转为应收账款,然后才能收回现金,而能否出售时有风险的。
分析存货时要注意引起存货发生变动的原因,存货规模的变动取决于各类存货的规模和变动情况。在具体分析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由于某种原因,存货中可能含有已损失报废但还没做处理的不能变现的存货;二是部分存货可能已抵押给某债权人;三是存货的股价可能存在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5.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将法律纠纷收入包装为广告收入 1992年,一家名为MovieFone的网上售票公司拟与英国的一家大型娱乐公司Wembley公司的子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开发电影自动售票服务及硬件系统。这起合作因故失败,产生的纠纷被提交仲裁。三年后MovieFone公司在仲裁中获胜。1999年,美国在线收购了MovieFone公司,继承了应向Wembley公司收取的2280万美元的仲裁收入外加400万美元的罚息,并将这笔收入转作为为Wembley公司播放的广告收入。
思考题:
(1)如何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不同的收入对利润和现金流量由何影响?
(2)美国在线将法律纠纷收入包装为广告收入的目的是什么?
思路解析:(1)根据公认会计准则,法律纠纷收入与违约金一样,应当属于营业外收入,因为它们不属于正常核心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流入。尽管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都会增加利润,但它们的份量却迥然不同。在分析评价和预测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时,一般只关注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的营业收入,而很少关注营业外收入,因为它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具体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时,要根据企业的性质来判断,广告收入一直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营业务收入,如果混淆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会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2)美国在线将法律纠纷包装成广告收入的目,无外乎是美化业绩,突出主业,捏造在线广告蒸蒸日上的假象。相同的做法还有利用合并优势调节在线广告收入、将广告代理全额确认为广告收入、借助循环交易虚构广告收入等。6.百时美施贵宝的资本化研发支出
百时美施贵宝是美国著名的制药企业,在全球制药业排名第四,一直以来以“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为使命并保有其“拥有全球领先科研实力和创新市场”的健康形象。2002年SEC展开对该公司的调查,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是其舞弊手法之一。一直以来,通过兼并、投资取得其收购对象或合作伙伴研制药品专利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经营权是百时美施贵宝维持收入增长的惯用手法。该公司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都是:不论取得的资产是否已经获得FDA或其他机构的认证,一律将投出款资本化,继而按照预计的受益年限或协议约定的研发周期进行直线摊销。
思考题:
(1)百时美施贵宝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做法有何不当之处?其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2)关于研发支出的规定都有哪些?
思路解析:(1)按照公认会计准则,通过兼并或投资行为取得的潜在的专利权或经营权,如果尚未得到相关机构的认证,并且未来没有可改变的用途,应当作为费用记入当期损益。而百时美施贵宝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做法,不仅虚增了资产总额,而且夸大了当期的利润,使以后期间的利润平均化。
(2)各国对于研发支出的规定不尽一致,美国和德国规定研发支出一律作为费用记入当期损益,而瑞士、荷兰等国家允许将研发支出资本化,英国则允许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将研发支出资本化。由于近来高科技企业的涌现,研发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将所有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势必严重影响当期利润的实现,因此某些公司会采取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做法也就不奇怪了。在报表分析时,不能仅看资产和利润的多少,更要关注构成资产和利润的各项目的经济实质,如果因为研发支出费用化导致利润的急剧下降,并不能武断地认为该企业经营出了问题,要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看到研发之后带来的市场前景。
7.阳光电器寅吃卯粮的收入确认法
阳光电器(Sunbeam Corporation)是美国一家老牌的家电制造商,199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6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股价与前同期相比下降了50%,利润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83%。为了尽快营造“成功转折”的形象,阳光电器采用了寅吃卯粮的收入确认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提早购买折扣、优惠的付款条件、提价保证、泊货安排、开票持有销售、额外退货权和分销商计划等。
思考题:
(1)评价上市公司前景的指标有哪些?
(2)阳光电器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思路解析:(1)评价上市公司前景的指标主要集中在对股东的投资报酬方面,包括:每股收益、股票获利率、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其中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基本和核心指标。市盈率的高低可以预期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
(2)阳光电器之所以采用寅吃卯粮的收入确认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利润稳步增长,以维持股价的稳定。稳步增长的利润时上市公司经营良好的表征,也是股价攀升的有利依托。然而这种向未来期间预支收入的做法很容易产生两个明显的负效应:一是以牺牲销售毛利为代价,二是置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于不顾。8.废品管理公司故意将期间费用资本化
废品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处理公司,197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华尔街明星股。1989年废品管理公司通过所谓的“净账面价值法”,将部分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垃圾掩埋场的利息费用继续资本化,而在报表附注中解释为“利息费用已经按照第34号准则的要求予以资本化”。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该公司累计将1.92亿美元的利息费用资本化。
思考题:
(1)什么是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
(2)为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如何确认?
(3)废品管理公司将期间费用资本化的初衷是什么? 思路解析:(1)凡是受益期超过一年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应资本化计入某项资产价值;凡是受益期不足一年的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
(2)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对长期借款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为构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所构建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废品管理公司故意混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将期间费用资本化的初衷是营造高额利润,在夸大利润总额的同时,还高估了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价值。9.安然公司伪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999年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安然公司与花旗银行策划了一起制造现金流量的阴谋。由花旗银行向一个与安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投入资本只有1500万美元的SPE贷款4.85亿美元,再由这个SPE购买5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投资到安然公司控制的一个子公司。作为回报,安然公司承诺按50%的利率给这个SPE支付利息。安然公司随即将这家公司持有的5亿美元政府债券出售变现,并在1999年度会计记录结账后的两个星期内将这5亿美元连同利息约1400万美元偿还给该SPE,再由它偿还花旗银行的贷款。尽管安然公司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其1999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原来的7亿美元增至12亿美元。
思考题: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安然公司为何要以高昂的代价伪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思路解析:(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收到税费返还或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经营活动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活动,是企业取得净收益的主要交易和事项。与此相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显然,安然公司伪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目的也就在于提高其现金流动质量,吸引投资者。
10.安达信的审计失败导致毁灭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是1913年由阿瑟.安达信教授创办的享誉全球的“五大”之一。自1985年以来,安达信一直负责审计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2000年度,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审计报告,一份是无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段,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予以认可的评价报告。安达信同时还为安然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安然公司的许多高管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随着安然公司的破产,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安达信也随之消亡了。
思考题:
(1)财务报表分析时参考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有几种?
(2)审计报告的类型对财务报表分析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1)审计报告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较为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人可以信赖该单位的财务报表,它可以使报表分析人直接使用报表数据开始分析工作。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增加注册会计师对某些事项的必要的说明,这些说明对于理解财务报表数据有着特殊的意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影响财务报表的总体使用价值,但是某个重要局部的数据不具有可信性。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具有使用价值。这种财务报表不能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注册会计师拒绝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不能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
第二篇:发展心理学小案例及分析
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人物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2),美国女学者,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康比亚,1岁半时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聋且哑。在如此难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人们说海伦是带着好学和自信的气质来到人间的,尽管命运对幼小的海伦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启蒙教师安妮•莎利文的帮助下,顽强的海伦学会了写,学会了说。小海伦曾自信地声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得了优等成绩。4年后,海伦手捧羊皮纸证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海伦热爱生活,她一生致力于盲聋人的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被誉为人类永恒的骄傲。
[心理点评]
1岁半就又盲又聋且哑的海伦,若没有强烈的与命运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是不可能成长为受世人赞誉的学者的。人生会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挑战,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倘若自我毫不畏缩,知难而上,并且最终战而胜之,那么,自我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挑战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可以发掘深藏于内心的自我潜能。海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证。海伦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培养自信的气质十分重要。但自信并非天生的,它是在个人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的,认真地总结我们的长处和成功经历吧,让自信给我们力量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向海伦学习。
酸葡萄效应
[现象实例]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心理点评]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
[心理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甚至有人认为他很愚钝,根本成不了大器。但是达尔文从小就对各类昆虫感兴趣,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捉回家制成标本。他对昆虫的爱好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次他在草丛里搜集昆虫标本,突然发现两只从未见过的小昆虫,他马上一只手捉住一只。接着他又发现了第三只,两手不够用,情急之中,他干脆将一只昆虫含在嘴里。此时,昆虫在他的口里动起来,他感到又涩又恶心,但还是忍着没有吐出来,一直坚持回到家中才小心翼翼地将其吐出来。这样,他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将其制成标本。
由于达尔文从小对昆虫就有一种矢志不渝的兴趣和痴迷,再加上他的仔细观察、勤奋努力,被别人所认为的他身上的某些“先天不足”也消失了。达尔文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生物学家,他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被公认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点评] 兴趣一旦被激发,人们会伴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事物。达尔文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自觉地探索和研究,以致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类事例很多。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生兴趣,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蒸汽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动力,对此他非常好奇,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一生当中有1 300多项发明,都离不开他广泛的爱好和对研究的兴趣。当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了炸药的配方时,他的十指和脸被炸得血肉模糊,他却兴奋地叫道:“我找到了!”可见,兴趣对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兴趣。请记住: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动力,是成才的伴侣。
“孟母三迁”的启示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人际环境,连续搬家三次。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段记载:孟母带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又立刻搬家,搬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学习礼节和要求上学了。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来。[点评]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三次。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看,是有道理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的学习往往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一种是靠耳濡目染的形象直观接受能力。这后一种学习又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年幼的儿童,直观、模仿性很强,这是他们这阶段的主要学习思维方式。故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环境对儿童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过分夸大环境的
作用的所谓“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的心理不是外界影响的消极产物,它对自身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和调控的作用。
科学家牛顿的“入迷”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一次他请朋友来家吃饭,但因在实验室专心研究,竟把这件事忘了。他的朋友来了,等了很久,还不见牛顿出来,深知他准是被什么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把其他事情都抛置脑后,就自己先吃了饭,还跟这位专心致志于工作而废寝忘食的朋友开了个玩笑,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牛顿位置上的盘子里,然后悄悄离去。又过了好些时候,牛顿才做完实验出来,看到空盘子和鸡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又饿了,其实我不是已吃过饭啦?”
还有一次,牛顿要煮鸡蛋,却把自己的挂表放在锅里,煮了半天居然到处找表看鸡蛋熟了没有,真是研究科学到了入迷的程度。[点评] 科学家牛顿对科学如此的“入迷”,有力地证明了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的两个特征。注意的指向性,表明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有选择的。注意的集中性,表现为只是对自己所操作的对象得到鲜明、清晰的反映,并离开一切与自己操作无关的事物,抑制了对于与自己的操作无关的事物的注意和记忆,亦即对其他一切事物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如牛顿已把全部注意集中与指向于科学研究,不仅把请人吃饭的事置之脑后,就连自己是否吃过饭也搞不清楚的“废寝忘食”的程度。这有力地说明人们不管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集中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创造、研究更是如此,向牛顿学习吧,你会有收获。
第三篇: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报告
——一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河南××大学
××
摘要:申敏(化名),女性,是一位刚入校的本科新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结合咨询过程,解释和分析此类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利用合理情绪疗法(ABC疗法)进行治疗,经过一个半月共六次的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目前该生已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精神状态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ABC疗法 案例报告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申敏(化名),女性,18岁,汉族,身高约165cm,容貌姣好,贵州凯里人,是一位刚入校10天的本科新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并不时感到头疼、胸闷、心悸和入睡困难等躯体不适,为此自己感到很苦恼。其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家庭和睦,父母为工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上大学之前该生一直属于走读,未经历过住校生活。入学体检正常,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来访时该生思路清晰、仪表整洁、略显紧张,谈话比较自然,但语速稍快,自知力完整,求治心情迫切。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近一周内,经常感到头疼、胸闷、心悸,伴有失眠现象,担心无法融入大学生活。
我是河南××大学××专业的学生,在高中时学习一直稳居学校前十名,体育和音乐方面一直很出色,对自己的身高、容貌也很有自信,经常在学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但因高考发挥失常,很不情愿地进入了这所高校。进入大学后,发现不仅学习成绩无法达到班级前几名,外貌、口才、表演能力比我强的人比比皆是,参加校学生会文艺部竞选竟然被淘汰。一下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以前的优势完全失去了,因而觉得压抑,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失落、自卑、焦虑一直困扰着我,我常常觉得头疼、胸闷、心悸,有时候还经常失眠。
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处于走读状态,在父母的照料下生活,每天只需要考虑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用操心。而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我感觉自己原有的优势已完全丧失,衣服要自己洗,电话卡要自己办,日常用品要自己买,很多原来不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一下子堆积起来,让我觉得压力很大。特别是本寝室其他三名同学是河南本地的,只有我一个是外省的,当她们在用方言交流的时候,我完全听不懂,无法参与到大家的聊天中。在寝室我总觉得很孤独,很压抑,有时候打电话给母亲,特别想回贵州,如果高考志愿能重新选择的话,我一定不选择郑州,而会选择在家附近。但我只要走出宿舍,和其他省市的同学交流或者在贵州老乡聚会里,我都不会有这感觉。因为在宿舍时候心理比较压抑,最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室友争吵,来心理咨询室之前一周,因为宿舍同学晚上玩电脑太晚、光线太亮影响自己睡眠吵了一架。过后,自己觉得那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想通过道歉缓和与室友的关系但自己又不太好开口,何况自己觉得并未做错。总觉得自己最近火气比较大,因此,需要您的帮助。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独自前来咨询,身材较高挑,面容姣好,整洁清秀未化妆,求助者进入咨询室略有紧张,落座后身体略显僵硬,不自然,坐沙发时只坐前半端,未能完全放松。经咨询师的寒暄,求助者稍有放松,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逻辑清晰,叙述明确,对答切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性昏迷史。求助者曾在校医院做过体检,心电图、X射线检查、常规血检、尿检及肝功能等一系列生化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躯体疾病。
(2)个人史:独生女,母孕期营养一般,身体健康,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幼时发育正常,6岁半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成绩均比较优异,性格稍显内向。
(3)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
四、心理诊断分析
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头疼、胸闷、心悸、失眠。
2、社会原因:
(1)求助者属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有一个独立的房间,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容易缺乏理解和包容,缺乏处理集体生活的能力。
(2)求助者家庭和睦,在上大学前,父母将所有的事情,包括洗衣、做饭、买东西等全部大包大揽,让孩子缺乏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3)求助者宿舍同学由于地域原因,有相似的背景,较容易形成交际圈,而求助者由于是外省的,刚开始的沟通不够顺畅。
(4)求助者宿舍成员间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导致作息时间略有差别。
3、心理原因:
(1)求助者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优异、体育音乐方面具有特长,因此一直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关注的中心。求助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拥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入大学后,由于有很多学生也具有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特长,求助者原来的心理优势慢慢丧失,特别是她在参加校学生会文艺部招新时竟然被淘汰彻底动摇了求助者的自信心,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原来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卑心理。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过早地否定自己。
(2)求助者自身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事事想走在前面,处处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同,如果自己未能达到要求,容易使自己出现焦虑情绪。
(3)由于求助者从小到大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存在陌生感,不知道如何培养宿舍情感,缺乏在特定环境下的交际能力。加上大学期间没有父母的陪伴,衣食住行全靠自己解决,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求助者一下子感觉压力较大,产生烦躁情绪,甚至出现退学的念头。这由两点决定:一是与求助者刚入学,暂不适应环境产生的阶段性敏感和自卑有关;二是求助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事放在心里,并未与宿舍同学进行交流。
(4)求助者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不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引起一些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头疼等,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和生活,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五、评估和诊断
1、评估结论:综合以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判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过程如下: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求助者有头疼、心悸、胸闷、睡眠不好,甚至失眠症状,经校医院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2)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该求助者产生的困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问题有认识,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判断该求助者属于正常的心理范畴,并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冲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与现实中“自身优势减少,不被人认可”不符,“不能接受自己”导致内心冲突;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与现实中“需要互相接纳、谅解,考虑他人感受”不符,导致内心冲突;三是“大事小事父母包办”与“事事只能依靠自己”不符,导致内心冲突。
(4)是否泛化:求助者情绪虽有波动,但在其表述中,能发现求助者与老乡相处无任何问题,只是在宿舍觉得压抑。证明该求助者情绪尚未泛化。
(5)确定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心悸、胸闷、头疼、失眠,内心冲突是基于现实事件产生的,属于常形范围。持续时间约10天。情绪及行为反应较轻微,对学习生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及精神病性症状,该求助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并未有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故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2)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均属于常形范畴,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仅持续10天,虽然对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但并不严重。
(3)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求助者存在部分焦虑症状,比如担心、害怕,但该求助者的冲突属于常形,而焦虑性神经症的冲突来源是变形,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可能。(4)与抑郁症的鉴别:求助者情绪低落、难过,有现实基础,引发的情绪问题也属于正常。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来源完全不同,故排除抑郁症的可能。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求助者能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体验,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即改善求助者与宿舍同学的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在达到以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学会对待成长中的挫折,通过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发展个人潜能。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原理及方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力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并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其要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称为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型中,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遇到事件后产生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其中B是引起人情绪及行为反应最直接的起因。
2、咨询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
(3)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明确求助者的ABC(4)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事件A,而是他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评价等信念B;要改变情绪困扰需要通过努力改变认知来改变信念B。
(5)修通阶段,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和其他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6)再教育阶段,需要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后仍能用到所学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3、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③义务: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①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②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③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事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4、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1)咨询次数:每周1次,每次50分钟。(2)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2:30-3:20。
5、咨询的相关费用
主要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不收取任何费用。
八、咨询效果评价
1、求助者主观感受:通过1个半月的咨询,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无失眠现象,情绪改善,心情平复,与同学之间关系已恢复正常,对咨询效果满意。
2、求助者周围朋友评估:已能完全融于宿舍、同学集体中,并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活动,自信心明显增强,个性变得开朗、活跃。
3、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由原来的不自信变得自信,活泼开朗,积极参与班级聚会并充当组织者,与宿舍同学一起自习、娱乐,睡眠质量恢复,完全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九、总结
1、求助者自己评估:通过一个半月的咨询,症状得到改善,行为改变,情绪改善,认知纠正,对咨询效果满意。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求助者能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建立正常的交际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表现活跃。
3、求着这周围朋友的评估:与宿舍同学可以流畅沟通,对咨询效果满意。
4、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咨询,情绪已得到改善,不再有心悸、胸闷、头疼、失眠等症状出现,社会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娱乐。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13-323 [2]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三级)[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32-134 [3]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二级)[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8-46
第四篇:小学生案例分析
给弱势孩子一片艳阳天
一、基本情况
李宏是五(6)班的学生,他性格内向,不爱跟同学老师讲话,时不时回答问题时还会伸出手指着老师,老师教育过他,告诉他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导致他从那以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作业也总是错很多。因为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下课后既不主动和同学玩,也没同学愿意和他玩,加上妈妈几乎不给他零花钱,这让他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我要如何帮助他改掉坏毛病,多与人交往,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经历的挫折多,失败也多,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贫富差距现象也逐渐突出,弱势家庭问题也逐渐突出,弱势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同龄人所拥有的一些物质条件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一个人带着他依靠摆地摊卖一些小饰品和杂货生存,繁忙的琐事导致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老师要求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弱势生不够了解,关注不
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以及家长的不满和不理解。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增加关注,给与肯定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平时我就有意识地多关注他,尽力发现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尽力去发现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只要发现一丁点的进步就大力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也参与到表扬中来,给予他最大限度的关注与肯定。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李永宏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让他的信心得以恢复。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永宏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只要一有机会见到他妈妈,就会详细地说明李永宏近期的表现及出现哪些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李永宏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永宏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提高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次数多了,而且声音比之前大了很多,下课能有意识地跟着同学,看别人玩,尝试着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一些班级活动,与班级、同学慢慢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认真些主动些,喜欢要妈妈听他读书,自己主动做一些家务。
五、结论
其实孩子如同小树,我们老师和家长只能在旁边扶住他不长歪,不被风雨侵蚀,只能关心他是否晒到阳光,其他的只能靠他自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成长,等待他更优秀。安静,爱怜的看着他,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有人在关注他,他就有成长的愿望,就有力量去面对风雨。
面对李永宏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李永宏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要做到不放弃,不嫌弃,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打开自己的心结,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第五篇: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小编推荐]
“孟母三迁”的启示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故事] 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人际环境,连续搬家三次。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段记载:孟母带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又立刻搬家,搬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学习礼节和要求上学了。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来。[点评]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三次。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看,是有道理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的学习往往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一种是靠耳濡目染的形象直观接受能力。这后一种学习又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年幼的儿童,直观、模仿性很强,这是他们这阶段的主要学习思维方式。故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环境对儿童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的所谓“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的心理不是外界影响的消极产物,它对自身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和调控的作用。
科学家牛顿的“入迷”
原作者:卢秀安等 来源:《教与学心理案例》
[故事]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一次他请朋友来家吃饭,但因在实验室专心研究,竟把这件事忘了。他的朋友来了,等了很久,还不见牛顿出来,深知他准是被什么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把其他事情都抛置脑后,就自己先吃了饭,还跟这位专心致志于工作而废寝忘食的朋友开了个玩笑,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牛顿位置上的盘子里,然后悄悄离去。又过了好些时候,牛顿才做完实验出来,看到空盘子和鸡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又饿了,其实我不是已吃过饭啦?”
还有一次,牛顿要煮鸡蛋,却把自己的挂表放在锅里,煮了半天居然到处找表看鸡蛋熟了没有,真是研究科学到了入迷的程度。[点评] 科学家牛顿对科学如此的“入迷”,有力地证明了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的两个特征。注意的指向性,表明人们的认识活动是有选择的。注意的集中性,表现为只是对自己所操作的对象得到鲜明、清晰的反映,并离开一切与自己操作无关的事物,抑制了对于与自己的操作无关的事物的注意和记忆,亦即对其他一切事物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如牛顿已把全部注意集中与指向于科学研究,不仅把请人吃饭的事置之脑后,就连自己是否吃过饭也搞不清楚的“废寝忘食”的程度。这有力地说明人们不管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集中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创造、研究更是如此,向牛顿学习吧,你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