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发生经过报告
工伤发生经过报告
员工周青待于 2014年10月19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在压机车间上班时,右手中指不慎被压机碰伤,经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右手挤压伤。
特此报告!
平阳县勤丰宠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10日
第二篇: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办
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办?
来源:445274841:日期:2012-08-09
职工发生工伤之后,首先最重要的还是治疗,另一件是就是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职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须准备如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可到社保部门领取);
2、劳动合同关系资料(具体可提供劳动合同、工作牌、社保清单等,具体根据案情确定);
3、病历本;
4、身份证复印件;
5、单位企业法人注册登记资料(可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并打印);
6、属于刑事案件的要提供公安部门的调查结果证明;
7、属于交通事故的要提供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
社保部门经审查之后,属于工伤的,会作出工伤认定书。工伤认定可以说是工伤案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认定为工伤之后,才能享受工伤待遇,这个是基础。认定为工伤之后,待医疗终结之后,就可以到社保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社保部门受理之后,会给予鉴定通知书,安排工伤员工在具体时间到鉴定地点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待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工伤员工即可以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工伤待遇包括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如果达到伤残级别的话,还可以获得相应的伤残赔偿待遇。鉴定结论出来之后,如果公司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的话,就可以携带相关资料到社保部门申请工伤理赔。
工伤理赔阶段的话,需要注意的情况就是如果公司未与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的话,那么所有的工伤待遇都需要由公司来承担。而且即使公司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有部门工伤待遇也是需要公司来承担的。那么这样一来,就经常出现纠纷,那就是公司不支付员工享有的工伤待遇。而员工为了能依法获得相应工伤待遇就应该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那么需要做的就是保存好相关的资料,最重要的就是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以及医院的病历资料等。
具体如果双方无可避免的发生纠纷的话,建议当事人尽快找专业律师咨询,了解相关赔偿标准,以及具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篇: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办
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办?
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起30日内,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二、及时进行治疗。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市区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三、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四、工伤保险待遇结付。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论,对于参保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到市社保局医保中心工伤生育保险科办理结算。
五、联系电话:8907162 8907145
第四篇:发生工伤申报流程
工伤申报流程
1、工伤发生后24小时内到劳动局备案登记2、30日内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
(1)提交工伤申请表
(2)诊断证明原件复印件
(3)伤者自述材料(表),联系电话和证人证明材料(表),联
系电话(摁手印)时间精确到分
(4)治疗病例和各种检查报告
3、工伤发生5日内到社险登记备案
4、等待工伤认定(3-6个月或更长)工伤认定下来后,到社险做工伤登记
1)带工伤认定书
2)身份证复印件
3)诊断证明原件或复印件
5、社险登记后,按社险要求每月(xx)号报工伤医药费个
6、工伤认定后申请等级鉴定(等待劳动局通知
月左右)
第五篇:承包合同下 发生工伤难维权
承包合同下 发生工伤难维权
职工受伤 企业拒不承认劳动关系 案例回放
陶某自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15日在某水泥公司从事水泥包装输送工作,工资实行计件工资,每包装一吨水泥2元钱。2009年10月15日,陶某在工作中受伤,陶某认为自己所受伤害为工伤,单位没有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应当由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此后,陶某多次找到单位解决工伤赔偿问题,单位以将水泥包装工作以经济承包的形式发包给他人为由,拒不承认陶某是单位员工,也拒不赔偿。
为申请工伤认定,陶某向鹿泉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确认其与水泥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鹿泉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陶某仲裁请求。陶某不服裁决结果,向鹿泉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鹿泉市人民法院认为,该水泥公司已经将水泥包装业务承包给他人,判决陶某与水泥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陶某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于2012年1月8日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目前尚未作出判决。
案例分析
经济承包合同下 劳动关系难确认
“用人单位将业务以经济承包合同形式发包给本单位员工外的自然人,承包方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后责任应由谁承担?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纠纷。” 石家庄市工伤职业病法律援助与研究工作站律师王胜利表示,实践中大量存在用人单位假借“经济合同”之名行用工之实,来规避用人单位的用工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后,由于无法和用人单位确认劳动关系,导致其权利难以保障。
王胜利告诉记者,由于用人单位将业务发包给其他人,承包方雇佣的劳动者一旦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往往以该劳动者是承包方雇佣的,与自己没有劳动关系为由,拒绝为发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工伤赔偿。然而,事实上,认为劳动者和发包方之间没有劳动关系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提醒广大劳动者,在工作期间要注意保留工资条等记录,一旦发生工伤后,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确认劳动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特别是工资条或发工资的银行记录,这些不但会成为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更是计算工伤待遇的基础。因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除工资外还包括奖金、津贴等,但在劳动合同中一般只约定工资,而往
往工资在整个劳动报酬中仅占少部分,如果缺失其他报酬的证据,在计算工伤待遇时会大打折扣。
律师说法
承包方不同 用工责任也不同
情形一:本单位员工内部承包
王胜利告诉记者,在实践中存在大量用工形式的变种,导致用工形式混乱,劳动者发生工伤后不知道应该和谁确认劳动关系,合法权利难以保障。
如果用人单位将业务发包给本单位员工,承包方招用劳动者从事劳动,用工责任应由发包方承担。
王胜利解释说,由于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只是经营形式发生变化,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法人名称未变,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该企业仍为用人单位一方。承包方相当于代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这种发包形式下的用人单位仍是发包方,因此一旦劳动者发生工伤,用工责任仍由发包单位承担。
情形二:承包方为企业员工外的自然人
王胜利表示,用人单位以经济合同形式将业务发包给本单位员工外的自然人,如果承包方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那么承包方与其招用的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如果业务的承包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那么,承包方招用的劳动者用工责任应由发包方来承担。
“因为,用人单位以经济合同承包的形式将业务或者项目发包给本单位员工外的自然人,发包方有义务审查选任的承包方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王胜利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情形三:承包方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如果用人单位将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或其他组织,用工责任应由发包方承担。
王胜利表示,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建筑施工、矿山等企业生产风险较高,对用工主体责任要求较高。因此,法律设置了用工主体资格的限制,从而限制该行业的准入从而更大限度的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王胜利说,这里特别说明的是,适用本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仅仅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矿山企业两类高风险企业,其他用人单位同样适用。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
经济承包合同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王胜利表示,经济承包合同不能代替劳动合同,经济承包合同中涉及劳动者权利义务内容的,应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
现实中,用人单位为规避用工主体责任,以经济合同形式将业务发包给本单位员工外的自然人。如果简单认定该经济合同的合法性,那么一旦这种用工形式被生效裁判文书所确认,我国用工制度将受到很大的挑战。用人单位可以将全部业务分开,将每个项目以经济合同形式发包给本单位员工以外的自然人来规避用工责任。那么,劳动关系将名存实亡。王胜利表示,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规定多数具有强制性,经济合同中如涉及劳动者权利义务,就不能单纯的认定该合同的效力,应结合经济合同约定的内容、承包行为的合法性、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全面衡量、综合认定该合同效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