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

第一篇: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

编制准确、真实的财政收支报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各级领导对财政经济工作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宏观经济运行失衡。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形式(一)财政收入不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隐瞒财政收入。在某些税源较充裕的地区,由于担心多收会抬高收入基数,便在征收中留有余地。或者在收入任务完成后限收,藏于各企业单位,或者将超收上来的税费暂存在征收单位的过渡账户中,而不直接入国库,打收入埋伏。

2、虚增财政收入。在一些税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由于税源不足,但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于是这些地方和财税部门便采取一些违规手段通过金库调入调出资金,虚增财政收入。如有的空转收入,即财政通过安排支出的途径,将已安排支出的资金再以税款等形式缴入金库,虚增当年财政收入;也有的预征税款,即财政税务部门为了完成当年税收任务,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将以后年度才能征收税款提前征收入库;还有的借款、贷款、从外地引税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更有的挖挤上级收入,将一些上级单位不属于本地的财政收入如罚没款混淆入库级次等违规缴入本地方财政。

(二)财政支出不实,主要表现在:

1、预算内超预算拨款部分转暂付款。实际上,一些财政部门当年已经拨款出去,事已经办了,钱已经花了,而由于支出数过大,全部列支会造成赤字或更大赤字,因而财政部门会人为将一部分支出数转挂为暂付款,当年不列报支出,形成财政包袱,等以后年度有条件再消化,实际已形成当年赤字数。

2、该列财政支出不列预算,或不安排支出。近几年,中央陆续出台了一些增支增资的政策,而由于地方财政状况较差,许多地方无法安排支出时,便随意砍掉一些支出,以实现账面上的收支平衡,留下隐性财政赤字。

3、虚列支出。一些地方为增大支出减少结余或为应付检查,将一些没有使用的资金,特别是各种专项资金,采取虚列支出的办法,扩大支出数额,形成虚假支出。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危害造成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出于既得利益考虑,一些领导授意,指使财政部门造假。近几年,随着目标考核工作力度加大,能否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对一个地区的领导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完成收入任务,不仅有记功、升职等荣誉,而且有金钱等物质奖励,导致一些领导为了眼前利益和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人为制造虚假信息,蒙混过关。二是财政体制不完善。目前,县乡财政主体税源少,增收空间小,但吃财政饭的人员却越来越多,加上频繁调资等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确保不出赤字,在增收无望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压减部分支出的做法,以求收支平衡。三是财政部门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不敢坚持原则,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而不是以有关法律如预算法、会计法等为依据。财政收支失真现象危害极大,主要有:

1、造成财税信息失真,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虚假的财政收支,不仅影响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而且削弱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的调节力度。

2、使预算约束流于形式,造成弄虚作假和腐败之风蔓延。一些贫困地区本来就发展缓慢,采取预征税款增收方式无疑是杀鸡取卵,对企业来说更是釜底抽薪,给企业发展人为制造阻力,必将使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加滞后。另外,从外地引税,必须支付大量的回扣,不仅增加额外负担,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其结果必然是国家利益受损。

3、致使出现泡沫财政,财政风险加大。由于财政收入有水分,掩盖了赤字矛盾,加重了今后财政收入任务压力,造成一种表面上的经济繁荣,而实质上财政吃紧,从而引发财政风险,最终必将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对策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财政职责。规范财政自身管理工作的法律制度,如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等法律制度,规范财政工作行为,增加对扰乱财政工作秩序的惩治规定,坚持抵制和检举违反会计制度、虚报浮夸等不法行为,对授意、指使、强令财政部门编造虚假财政收支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严惩,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同时财政税务部门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履行自身职责,顶住各方面压力,严把会计信息关,力求财政收支真实可靠。

2、完善财政体制。要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尤其要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改革,在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下,充分尊重下级安排收入的和自主权,不下指令性指标,只作指导性规定,减少上级政府干预,让地方自己安排自己的财政收入进度。

3、建立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第二篇: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

编制准确、真实的财政收支报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各级领导对财政经济工作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宏观经济运行失衡。

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形式

(一)财政收入不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隐瞒财政收入。在某些税源较充裕的地区,由于担心多收会抬高收入基数,便在征收中留有余地。或者在收入任务完成后限收,藏于各企业单位,或者将超收上来的税费暂存在征收单位的过渡账户中,而不直接入国库,打收入埋伏。

2、虚增财政收入。在一些税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由于税源不足,但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于是这些地方和财税部门便采取一些违规手段通过金库调入调出资金,虚增财政收入。如有的空转收入,即财政通过安排支出的途径,将已安排支出的资金再以税款等形式缴入金库,虚增当年财政收入;也有的预征税款,即财政税务部门为了完成当年税收任务,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将以后才能征收税款提前征收入库;还有的借款、贷款、从外地引税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更有的挖挤上级收入,将一些上级单位不属于本地的财政收入如罚没款混淆入库级次等违规缴入本地方财政。

(二)财政支出不实,主要表现在:

1、预算内超预算拨款部分转暂付款。实际上,一些财政部门当年已经拨款出去,事已经办了,钱已经花了,而由于支出数过大,全部列支会造成赤字或更大赤字,因而财政部门会人为将一部分支出数转挂为暂付款,当年不列报支出,形成财政包袱,等以后有条件再消化,实际已形成当年赤字数。

2、该列财政支出不列预算,或不安排支出。近几年,中央陆续出台了一些增支增资的政策,而由于地方财政状况较差,许多地方无法安排支出时,便随意砍掉一些支出,以实现账面上的收支平衡,留下隐性财政赤字。

3、虚列支出。一些地方为增大支出减少结余或为应付检查,将一些没有使用的资金,特别是各种专项资金,采取虚列支出的办法,扩大支出数额,形成虚假支出。

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危害

造成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出于既得利益考虑,一些领导授意,指使财政部门造假。近几年,随着目标考核工作力度加大,能否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对一个地区的领导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完成收入任务,不仅有记功、升职等荣誉,而且有金钱等物质奖励,导致一些领导为了眼前利益和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人为制造虚假信息,蒙混过关。二是财政体制不完善。目前,县乡财政主体税源少,增收空间小,但吃财政饭的人员却越来越多,加上频繁调资等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确保不出赤字,在增收无望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压减部分支出的做法,以求收支平衡。三是财政部门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不敢坚持原则,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而不是以有关法律如预算法、会计法等为依据。

财政收支失真现象危害极大,主要有:

1、造成财税信息失真,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虚假的财政收支,不仅影响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而且削弱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的调节力度。

2、使预算约束流于形式,造成弄虚作假和~之风蔓延。一些贫困地区本来就发展缓慢,采取预征税款增收方式无疑是杀鸡取卵,对企业来说更是釜底抽薪,给企业发展人为制造阻力,必将使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加滞后。另外,从外地引税,必须支付大量的回扣,不仅增加额外负担,而且容易滋生~,其结果必然是国家利益受损。

3、致使出现泡沫财政,财政风险加大。由于财政收入有水分,掩盖了赤字矛盾,加重了今后财政收入任务压力,造成一种表面上的经济繁荣,而实质上财政吃紧,从而引发财政风险,最终必将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对策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财政职责。规范财政自身管理工作的法律制度,如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等法律制度,规范财政工作行为,增加对扰乱财政工作秩序的惩治规定,坚持抵制和检举违反会计制度、虚报浮夸等不法行为,对授意、指使、强令财政部门编造虚假财政收支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严惩,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同时财政税务部门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履行自身职责,顶住各方面压力,严把会计信息关,力求财政收支真实可靠。

2、完善财政体制。要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尤其要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改革,在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下,充分尊重下级安排收入的和自主权,不下指令性指标,只作指导性规定,减少上级政府干预,让地方自己安排自己的财政收入进度。

3、建立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努力发展经济,广辟财源,促进财政增收是解决收支矛盾的根本出路。可以积极创办特色农业,加快家业基础建设,形成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对农村资源及各生产要素多层次优化配置,壮大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抓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适应市场的要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以工业为核心的财源基地,做大做强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现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在千方百计扩大收入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一是要采取过硬措施,严格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大力精简财政供养人员;二是采取综合的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把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减轻财政压力,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政府公用开支成本,减少财政支出总量。

4、建立健全经济监督系统,加强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财政收支造假行为作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纠正。各级人

大机关应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履行监督职责,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全方位监督,避免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02-02

0引言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帐户设置规范,会计确认合理,会计计量准确,会计记录完整,会计报告充分,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2)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3)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不过是个摆设,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听命于企业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则有可能遭到解聘,所以,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甚至相互冲突,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多年前“银广厦”事件,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都未曾发现问题,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独立董事应职业化,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缺乏专业人士,造成监督乏力,所以,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监督做到无缝对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改革监管体制,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2001,(9).[3]章树新.浅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2,(8).

第四篇:谈考试作弊现象

谈考试作弊现象

考试,是一种用来测我们所学知识的多少的手段。从上学到现在,我们考过的试是数也数不清。对于试卷的类型和考试的规则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每次测试中,有谁能够保证没有人作弊呢?小到问个字,大到抄袭。对现在的人来说,作弊,已经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了。但是,为什么在考试中会有学生作弊呢?其原因之一是知识掌握不牢固。平时不怎么学习,一到考试就想着作弊;其原因之二是习惯在考试时问别人或看别人的答案。就因为这两个原因,往往会导致学生作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达,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当然也不会落后。以前,通常用的作弊手段是传纸条;现在,用的是手机。只需要几秒钟,答案就可以发到许多人手中。对于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学校就视而不见了吗?不,学校面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用了不少的“武器”去对付。比如说,“考生进试室不得带手机,否则没收。”“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则该科成绩为零。”再比如说,“学校在每个试室内安装摄像头,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即便是如此,学生就不会作弊了吗?也许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不会作弊,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不会再作弊。

学生考试作弊,无非是想考到更高的分数,或得到荣誉。但有时候,也许是决定自己人生好坏的一条“路”。在升中考试中作弊无非是想考个好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基础;在中考中作弊,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无非是想考上重点高中或考上普通高中,而不会落榜,被遗弃到社会中;在高考中作弊,也无非是想考到更高的分数。但这也是决定以后人生的重要一条“路”。如果高考落榜,那么将要面对的挫折有很多很多,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个转折。

作弊,并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如果想要自己的人生有一条好的道路,那就靠自己的力量去开辟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辟出来的。”

第五篇:谈大学生炒股现象

谈大学生炒股现象

说实话,股票两个字对于我个人而言目前为止是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情。但自从有一次我发现一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经在用手机在上网炒股时,我猛然意识到其实在当今炒股人群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根据对南京和上海两地所选取的学生样本的统计,大学生股民数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约为13.5%。于是,大学生为什么炒股,资金来源是哪里,炒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上有无影响,到底大学生应不应该炒股等连锁问题从我脑海中蹦出。

首先,对于大学生炒股的原因,我通过对身边炒股同学的调查后得出了不少原因。有同学是想在“牛市”中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同学是为了小赚一笔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有同学是想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并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同学是想提前体验社会,积累经验。对于以上种种原因,我认为其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努力成为一个成年人,不再只会伸手问父母拿钱。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和感受到了他们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和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

那么,人不可能空手炒股,他们的本金是如何得到的呢?在我认识的同学中大多数都是用自己积下的压岁钱和零用钱以及做兼职赚来的钱来炒股。我相信由于这些是他们“自己的钱”他们会在炒股时格外慎重的。

然而,炒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要做到能赢而不亏是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正如古人所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付出是不可能有回报的。那么是不是每个炒股的大学生都能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对股市的研究呢?我想这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据调查,在翘课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炒股。这必然会影响学习。甚至有同学认为学校奖学金只需小“炒”一次就可以轻松的来,从而完全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我想这是老师和家长们绝不愿看到的。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炒股是会对大学生学习带来不良影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把握好分寸,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炒股的时间。例如,有同学只有在课余时间进行股票研究和交易,反而由于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迅速的应变能力,清晰的运算功底和分析能力,为此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这让我坚信只要大学生有理智和清晰的头脑,就一定能将炒股转换成为一个既有物质收获又有精神收获的事情。

不过,在当今社会,关于大学生应不应该炒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众

人的看法褒贬不一。

反方的观点如下:首先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大学生的主业是读书,他们需要集中精力对付功课。而一个人一旦进入股市,不可避免地会被股指曲线的上上下下所牵引和折磨,并且交易时段往往是周一到周五学生上课的时间段,难免会耽误上课时间。其次,影响学生的财富观甚至人生观。如果个别学生靠炒股就能赚大钱,就能轻易发家致富,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会造成混乱,甚至颠覆性的破坏他们既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危害大学生的劳动就业观。认为在股市里投机,赚钱轻松、可以不劳而获,把炒股当做职业,而不再想找份依靠诚实劳动的塌实工作了。第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过去有部电影叫做《股疯》,炒股对心理的冲击和刺激,有时候的确会令人疯狂,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承受能力很差,容易沉迷其中,甚至做出傻事,从此误入歧途,后悔终生。

而正方则看到了大学生炒股的必然性和积极性。首先,通过股市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股市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股票买和卖,它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投影。股票价格的涨跌与上市公司本身有关,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与整个宏观经济动态密切相关,因此股票的买卖绝对不是抓阄式的随机选择,而是需要对公司、行业、宏观经济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更深认识社会的过程。其次,炒股是学习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一本证券投资学教材学一学期,许多同学也记不住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概念和知识,但是一旦投入到股市之中,往往几天功夫就能把相关证券投资学的知识弄得一清二楚的。通过炒股学习证券投资专业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是一种满怀兴趣的学习,而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其理解,绝对好于对课本的死记硬背。第三,炒股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股市即人生,涨涨跌跌,酸甜苦辣尽含其中。大学生炒股总比无所事事要好得多,有助于大学生掌握社会的脉搏,理解人生的真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总体而言,股市既是一本最好的军事教科书,又是一个真刀真枪的战场。它强迫我们的大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于正反两方的观点,我认为都各有道理。但在我看来,大学生炒股应是利大于弊的。虽然股市中有不少诱惑,但如果大学生们能理智冷静的分析应对,这必然对他们的自制力,应变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有大大的提高。我想这绝对有利于他们将来踏入复杂的社会时能从容应对挫折。同时,在股市里的经历对财经专

业绝对是一个将理论付之于实践的好机会,而对于非财经专业则可以培养“财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投资能力、学会理财,否则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相信大学生能利用在股市积累的经验及成果,更好的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对于炒股的种种弊端,我认为需要对大学生有正确的引导来避免其受影响。我觉得采取引导的应是学校及家庭。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关股市知识的讲座,学生可以通过讲座了解到股市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到股市的风险,树立起风险意识,也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鼓励学生多参与有关股市问题的讨论。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炒股。而父母则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作风。据有关调查,很多大学生都是在父母带动下炒股的。那么父母应一方面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监督。

相信大学生炒股这一现象一定能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良性发展,“培养”出有实际经验的新一代大学生!

下载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财政收支失真现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信息失真

    论论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收支报告

    关于闵行区财政局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的报告 闵行区人大常委会: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部门预算各......

    财政收支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之规定,我局成立审计......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行政管理专业 胡帅 092916摘要: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于......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从“59岁现象”谈行政腐败 行政管理专业 胡帅 092916摘要: “59岁现象”是最近出现频繁的一个词。本文从“59岁现象”为入口去分析行政腐败问题。遏制“59岁现象”既要 惩治......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6 邱谅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M].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8)4:12-17 王凌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

    (英文)谈追星现象[大全五篇]

    A Discussion of Star Worship Star worship is not a new thing. It is as old as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But it is only in the modern world does star 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