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县内产业承接基地建设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大力引导我县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士返乡创业,使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规模、总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以返乡创业为特色的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且已经成为加速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周边地区竞先发展的激烈角逐,无论是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目标,还是对接“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江南铸都”品牌,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都要求县委、县政府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认真做好“引导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以掀起我县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热潮,来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县委的安排,近段时间,我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就进一步引导返乡创业、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课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并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机遇千载难逢,引导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立足县情思考问题,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县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1、沿海产业转移加速,返乡创业可谓大势所趋。沿海产业梯度内移,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层级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政策,目的在于淘汰劳动密集型、路径依赖型、能源高消耗型等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产业,使之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我县在外成功创业人士所属企业立足的根据地,绝大多数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他们中90%以上都被列入当地“淘汰”的“黑名单”。面对势不可挡的“转移”洪流,他们正处在“何去何从”的抉择困境。只要引导有方,加上他们固有的爱乡爱家情结,“返乡创业”必将形成良好局面。
2、挑战与机遇并存,返乡创业成为“化危为机”捷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少企业特别是经受不起大风大浪的民营企业相继破产倒闭,随后市场萧条的现象也逐步显现出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县驻扎在沿海的一些民营企业要么停产倒闭,要么亏损经营。面对如此困局,我县在外企业主特别是立足传统铸锻造优势发家的企业主,十分渴望回归家乡这个老根据地,与本土同类企业合作,形成集团规模效应,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在国内国际上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系列政策,也为我县在外从事加工贸易等产业的民营企业主转型转行提供了良好机遇,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沿海大批产业工人内迁的时机,拓展内地市场,回乡创办新兴产业,获得崭新的发展空间。
3、劳务经济特色明显,返乡创业具有雄厚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群众敢想敢干,打破有限的土地资源劣势的束缚,掀起了南下“淘金”的热潮,目前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达9万之众,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经济示范县”。30多年来,随着我县在外务工军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人数也逐步增多。仅2009年上半年,我县就新增返乡创业项目67个,投入资金2.8亿元,安置返乡农民工1700多人。“回流型”企业和项目,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庞大的在外创业、就业军团,不仅在外收获了资金、创立了实业,而且学会了技术,解放了思想,积累了创业经验。如果加强引导,使返乡创业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资金等优势必然凸现,民营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4、“一园五区”平台得到夯实,引导返乡创业的条件日益改善。园区建设是产业承接的主要载体,也是引导返乡创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建立了以坦塘铸造工业园为核心,以塘村塘水、袁家鸭婆山、车头平田、龙潭返乡创业基地、行廊加工贸易区为羽翼的规模化工业园区,构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产业转移效能的“洼地”。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申报建造标准厂房8.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2亿元。目前已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1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6.21万平方米。这一有力举措较好地产生了“筑巢引凤”的效应。截至今年5月底,“一园五区”已引进各类企业167户,引入资金21亿元,其中80%以上都属于返乡创业企业。这就充分说明,随着投资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返乡创业的势头也会越来越强劲。
二、转变思想观念,准确定位返乡创业工作
要做好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我认为,首先要科学认识民营经济发展和返乡创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准确定位返乡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
1、民营经济发展强劲,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加大。特别是“十·五”以来,民营经济以6%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助推我县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6亿多元,占全县GDP总量的68%以上;二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和商家达1.2万多家,安排就业近9万人。近几年,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来自民营经济实体。三是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和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据统计,我县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713万元,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2%,城乡居民总收入的40%来源于民营经济。四是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传统支柱的能源、锻铸造产业逐步向建材、建筑、运输、商贸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公用公益事业等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经济民有为主、企业民营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良好格局。因此,我们要顺应这一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主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科学决策、优化服务。
2、返乡创业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受国际大气候和资金、技术、人才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发展速度有所下降。要使民营经济发展再上规模、再兴热潮,引导返乡创业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一是返乡创业人员具有资金、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诸多优势,他们回乡创业,必然为县内民营经济的发展增添无穷活力;二是返乡创业人员思想解放、观念前卫,敢想敢为,他们回乡创业,必将在“先行先试”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并影响和带动县内处于观望状态的有志创业者开拓事业,加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行列;三是返乡创业人员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他们回乡创业,可以直接推动沿海转移产业落户我县,加速我县新兴产业的引进步伐,形成我县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强势产业竞先发展的格局。因此,我们要立足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推动民营经济优化结构、规模发展这一目标,全力做好引导返乡创业工作。
3、返乡创业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全力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返乡创业在我县大上项目的高潮中显示出了非凡的力量。仅今年上半年,我县“一园五区”就落户返乡创业企业167家,总投资达21亿元。这就充分说明,在我县实施“百亿项目建设”行动中,返乡创业项目占了绝对优势地位,返乡创业是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次,返乡创业人员在外联系广泛,结交的老板众多,只要我们把“老乡”当“老外”,充分发挥他们“以商招商”的优势和作用,我县不仅可以在“回流型”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更具特色和优势,而且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拓宽渠道和领域,在引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投资者方面更有建树。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致力于做好返乡创业工作,来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局面。
4、返乡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现实需要,必须切实加以推进。目前,我县已有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500多家。安置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在县内民营企业和实体就业岗位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引导返乡创业,无疑是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作为劳务大县,在沿海务工人员大量失业,返乡寻求就业的农民工大量增加,我县就业压力空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解决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就业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一定要紧扣“保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返乡创业高潮的形成,使引导返乡创业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民利、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有力武器[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三、正视现实问题,切实消除返乡创业“瓶颈” 引导返乡创业,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更是现实所需。虽然我县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对照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考察当前我县返乡创业工作现状,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返乡创业业主存在“观念”障碍。在产业内移的大趋势面前,我县大多数在外业主都明白,迟移不如早移,必须及早作出选择。但他们在返乡还是落户他乡的问题面前,显得迟疑不决。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受当时“走出去”时的心理影响,认为好马不吃回头草,重新回到本乡本土脸上无光。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在外打拼,对县里优惠政策的落实、投资环境的改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对回乡创业能否顺利实施并成就事业持怀疑态度,加上周边县(市、区)的参与竞争,更使他们难以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同时,经受国际金融危机风浪吹打以后,我县部分遭受挫折的在外业主仍然心存余悸,对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产生的效应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受不深、分析不透,对于回乡创业持观望、等待态度。这些思想障碍和认识误区,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创业良机,不能尽快走出发展低谷。
2、县内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协调,“三乱”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我县出台了对接郴州市“先行先试”政策的26条及一系列优化经济环境的新机制,但有关部门落实起来往往避实就虚,而且强调以部门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随意到民营企业检查、收费,甚至搞评比、摊派、处罚等“三乱”和“索、拿、卡、要”行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望。二是监管不力,政府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出台的有些优惠政策在兑现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致使政策和机制难以取信于民;行政审批程序没有得到进一步简化,返乡创业投资者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不尽满意;民营企业和实体的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致使他们对扎根嘉禾创业发展信心不足。三是居民文明素质不高,民企落户安家存在风险。有些地方的个别群众利己主义严重,存心“排外”,故意刁难返乡创业人员,甚至对业主给予人身伤害;有些地方的少数百姓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返乡创业项目强揽工程,或借故阻工、扰工,甚至敲诈业主;有些地方的部分居民唯利是图,在征用土地、利用资源等方面漫天要价,或者干脆不支持、不配合,让返乡创业项目“胎死腹中”。
3、引导返乡创业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对引导返乡创业工作没有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形成通力协作的合力。目前,引导返乡创业工作仍然是经济部门独家运作的格局,没有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协会的综合功能和作用,构筑联动网络,形成一呼百应的浓厚氛围。二是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不畅,业主资金周转困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在外创业业主处于保运转或亏损状态,回乡投资兴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当前,国家虽然放宽了信贷政策,我县也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但由于银信部门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手续过于繁杂,办理时间较长,加上民间融资量小息高,致使企业主望而却步。三是少数乡镇对返乡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引导,对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缺乏应有的评价机制。一些乡镇以“饥不择食”的态度实施产业承接,对产业现状、发展前景缺乏科学评价,有的甚至背离政策规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暗箱操作办理落户手续,致使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企业返乡立足,从而引发环境污染事故或纠纷,带来诸多隐患和遗留问题。
4、引导返乡创业的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我县“一园五区”的规范化建设还需加强。近年来,我县对“一园五区”进行了精心规划,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落户返乡创业企业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园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不足;标准化厂房建设不能满足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园区配套能力建设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的工业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有的乡、村工业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而是“小而全”地任意发展;有的不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审批用地,造成返乡创业企业违法用地,引发群众信访问题;有的乡镇对承接返乡创业仍然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实际行动,更没有作出园区规划和实施准备,因此,引导返乡创业举步维艰。
四、抢抓时代机遇,扎实做好引导返乡创业工作 引导返乡创业,是做大做强我县民营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重要举措。综合上述调研和分析,我就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重视宣传教育,引导业主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深入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集中地区,大力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通过形势宣讲和政策解读,让我县广大在外业主增强产业转移、返乡创业的紧迫感,克服观望、等待的犹豫心态,当机立断作出返乡创业选择。二是要加大我县对接“先行先试”政策的“26条”宣传力度,积极推介我县综合治理经济环境的措施和成效。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让我县广大在外业主通晓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明白县委、县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良苦用心,从而打消疑虑,增强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要强化对我县具有发展前景项目的宣传推介,引导我县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参与项目建设。要切实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包装,以特色项目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兴业;要在积极推介项目的同时,注重爱乡爱家的情感沟通,不断增强在外创业人员建设家乡、发展嘉禾的责任意识。
2、推进园区建设,夯实返乡创业平台。一方面,要加大对“一园五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我县列为全省10个承接产业转移和返乡创业的重点县之一,为引导返乡创业、促进产业聚集与发展提供优良条件。另一方面,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引导乡、村两级依法依规开发工业园区,布局产业发展,将返乡创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引导返乡创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返乡业主安心投资、顺心创业、创造多赢局面,促进民营经济集群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优化经济环境,改善投资条件。一是要严格落实26条对接政策和“十个不准”等制度规定,规范部门监管行为。要继续加大经济环境监测力度,大力整治“三乱”行为,并对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实行“特别保护”,切实减轻业主负担;要严格规范部门执法行为,降低返乡企业准入、查验门槛,为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二是要整合部门资源,提高办事效率。要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完善一站式服务条件;要切实兑现优惠政策,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和执政形象;要进一步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强化专项整治,严查侵害返乡创业业主利益行为。要加大对阻工、扰工、敲诈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侵害返乡企业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居民法制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创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4、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引导返乡创业合力。一是要健全上下一致、部门协作的联动机制。通过落实联动机制,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的整体力量,创造“引导返乡创业、人人争作贡献”的生动局面。二是要健全服务承诺践诺机制。通过公开承诺践诺,接受业主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促进职能部门切实为返乡创业业主排忧解难,为民营经济发展献策出力。三是要健全返乡创业投融资机制。要加大县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及时兑现奖励扶持措施,从而激发业主返乡创业信心和热情;要加强与贷款担保公司和银信部门的协调,畅通返乡创业贷款渠道,帮助返乡企业度过资金周转难关;要积极筹备成立民间融资组织,调动民间资本参与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扶持返乡产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健全返乡创业评价机制。要围绕打造“江南铸都”品牌,重点引导传统优势的铸锻造业主返乡创业,促进铸锻造产业的规模发展和提档升级;要立足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引导业主返乡开发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实施环保评估,坚决杜绝“五小”企业返乡落户。
第二篇:关于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县内产业承接基地建设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大力引导我县外出务工和创业人士返乡创业,使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规模、总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以返乡创业为特色的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且已经成为加速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周边地区竞先发展的激烈角逐,无论是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目标,还是对接“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江南铸都”品牌,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都要求县委、县政府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认真做好“引导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以掀起我县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热潮,来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县委的安排,近段时间,我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就进一步引导返乡创业、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课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并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机遇千载难逢,引导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立足县情思考问题,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县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1、沿海产业转移加速,返乡创业可谓大势所趋。沿海产业梯度内移,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层级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政策,目的在于淘汰劳动密集型、路径依赖型、能源高消耗型等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产业,使之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我县在外成功创业人士所属企业立足的根据地,绝大多数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他们中90%以上都被列入当地“淘汰”的“黑名单”。面对势不可挡的“转移”洪流,他们正处在“何去何从”的抉择困境。只要引导有方,加上他们固有的爱乡爱家情结,“返乡创业”必将形成良好局面。
2、挑战与机遇并存,返乡创业成为“化危为机”捷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少企业特别是经受不起大风大浪的民营企业相继破产倒闭,随后市场萧条的现象也逐步显现出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县驻扎在沿海的一些民营企业要么停产倒闭,要么亏损经营。面对如此困局,我县在外企业主特别是立足传统铸锻造优势发家的企业主,十分渴望回归家乡这个老根据地,与本土同类企业合作,形成集团规模效应,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在国内国际上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系列政策,也为我县在外从事加工贸易等产业的民营企业主转型转行提供了良好机遇,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沿海大批产业工人内迁的时机,拓展内地市场,回乡创办新兴产业,获得崭新的发展空间。
3、劳务经济特色明显,返乡创业具有雄厚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群众敢想敢干,打破有限的土地资源劣势的束缚,掀起了南下“淘金”的热潮,目前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达9万之众,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经济示范县”。30多年来,随着我县在外务工军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人数也逐步增多。仅2009年上半年,我县就新增返乡创业项目67个,投入资金2.8亿元,安置返乡农民工1700多人。“回流型”企业和项目,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庞大的在外创业、就业军团,不仅在外收获了资金、创立了实业,而且学会了技术,解放了思想,积累了创业经验。如果加强引导,使返乡创业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资金等优势必然凸现,民
营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4、“一园五区”平台得到夯实,引导返乡创业的条件日益改善。园区建设是产业承接的主要载体,也是引导返乡创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建立了以坦塘铸造工业园为核心,以塘村塘水、袁家鸭婆山、车头平田、龙潭返乡创业基地、行廊加工贸易区为羽翼的规模化工业园区,构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产业转移效能的“洼地”。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申报建造标准厂房8.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2亿元。目前已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2.1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6.21万平方米。这一有力举措较好地产生了“筑巢引凤”的效应。截至今年5月底,“一园五区”已引进各类企业167户,引入资金21亿元,其中80%以上都属于返乡创业企业。这就充分说明,随着投资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返乡创业的势头也会越来越强劲。
二、转变思想观念,准确定位返乡创业工作
要做好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我认为,首先要科学认识民营经济发展和返乡创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准确定位返乡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
1、民营经济发展强劲,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加大。特别是“十·五”以来,民营经济以6%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助推我县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6亿多元,占全县GDP总量的68%以上;二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和商家达1.2万多家,安排就业近9万人。近几年,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来自民营经济实体。三是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和居民致富的重要源泉。据统计,我县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713万元,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2%,城乡居民总收入的40%来源于民营经济。四是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传统支柱的能源、锻铸造产业逐步向建材、建筑、运输、商贸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公用公益事业等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经济民有为主、企业民营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良好格局。因此,我们要顺应这一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主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科学决策、优化服务。
2、返乡创业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受国际大气候和资金、技术、人才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发展速度有所下降。要使民营经济发展再上规模、再兴热潮,引导返乡创业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一是返乡创业人员具有资金、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诸多优势,他们回乡创业,必然为县内民营经济的发展增添无穷活力;二是返乡创业人员思想解放、观念前卫,敢想敢为,他们回乡创业,必将在“先行先试”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并影响和带动县内处于观望状态的有志创业者开拓事业,加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行列;三是返乡创业人员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他们回乡创业,可以直接推动沿海转移产业落户我县,加速我县新兴产业的引进步伐,形成我县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强势产业竞先发展的格局。因此,我们要立足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推动民营经济优化结构、规模发展这一目标,全力做好引导返乡创业工作。
3、返乡创业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全力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返乡创业在我县大上项目的高潮中显示出了非凡的力量。仅今年上半
年,我县“一园五区”就落户返乡创业企业167家,总投资达21亿元。这就充分说明,在我县实施“百亿项目建设”行动中,返乡创业项目占了绝对优势地位,返乡创业是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次,返乡创业人员在外联系广泛,结交的老板众多,只要我们把“老乡”当“老外”,充分发挥他们“以商招商”的优势和作用,我县不仅可以在“回流型”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更具特色和优势,而且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拓宽渠道和领域,在引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投资者方面更有建树。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致力于做好返乡创业工作,来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局面。
4、返乡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现实需要,必须切实加以推进。目前,我县已有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500多家。安置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在县内民营企业和实体就业岗位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引导返乡创业,无疑是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作为劳务大县,在沿海务工人员大量失业,返乡寻求就业的农民工大量增加,我县就业压力空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解决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就业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一定要紧扣“保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返乡创业高潮的形成,使引导返乡创业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民利、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有力武器[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三、正视现实问题,切实消除返乡创业“瓶颈”
引导返乡创业,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更是现实所需。虽然我县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对照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考察当前我县返乡创业工作现状,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返乡创业业主存在“观念”障碍。在产业内移的大趋势面前,我县大多数在外业主都明白,迟移不如早移,必须及早作出选择。但他们在返乡还是落户他乡的问题面前,显得迟疑不决。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受当时“走出去”时的心理影响,认为好马不吃回头草,重新回到本乡本土脸上无光。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在外打拼,对县里优惠政策的落实、投资环境的改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对回乡创业能否顺利实施并成就事业持怀疑态度,加上周边县(市、区)的参与竞争,更使他们难以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同时,经受国际金融危机风浪吹打以后,我县部分遭受挫折的在外业主仍然心存余悸,对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产生的效应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受不深、分析不透,对于回乡创业持观望、等待态度。这些思想障碍和认识误区,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创业良机,不能尽快走出发展低谷。
2、县内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协调,“三乱”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我县出台了对接郴州市“先行先试”政策的26条及一系列优化经济环境的新机制,但有关部门落实起来往往避实就虚,而且强调以部门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随意到民营企业检查、收费,甚至搞评比、摊派、处罚等“三乱”和“索、拿、卡、要”行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望。二是监管不力,政府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出台的有些优惠政策在兑现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致使政策和机制难以取信于民;行政审批程序没有得到进一步简化,返乡创业投资者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不尽满意;民营企业和实体的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致使他们对扎根嘉禾创业发展信心不足。三是居民文明素质不高,民企落户安家存在风险。有些地方的个别群众利己主义严重,存心“排外”,故意刁难返乡创业人员,甚至对业主给予人身伤害;有些地方的少数百姓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返乡创业项目强揽工程,或借
故阻工、扰工,甚至敲诈业主;有些地方的部分居民唯利是图,在征用土地、利用资源等方面漫天要价,或者干脆不支持、不配合,让返乡创业项目“胎死腹中”。
3、引导返乡创业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对引导返乡创业工作没有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形成通力协作的合力。目前,引导返乡创业工作仍然是经济部门独家运作的格局,没有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协会的综合功能和作用,构筑联动网络,形成一呼百应的浓厚氛围。二是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不畅,业主资金周转困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在外创业业主处于保运转或亏损状态,回乡投资兴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当前,国家虽然放宽了信贷政策,我县也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但由于银信部门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手续过于繁杂,办理时间较长,加上民间融资量小息高,致使企业主望而却步。三是少数乡镇对返乡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引导,对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缺乏应有的评价机制。一些乡镇以“饥不择食”的态度实施产业承接,对产业现状、发展前景缺乏科学评价,有的甚至背离政策规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暗箱操作办理落户手续,致使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企业返乡立足,从而引发环境污染事故或纠纷,带来诸多隐患和遗留问题。
4、引导返乡创业的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我县“一园五区”的规范化建设还需加强。近年来,我县对“一园五区”进行了精心规划,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落户返乡创业企业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园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不足;标准化厂房建设不能满足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园区配套能力建设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的工业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有的乡、村工业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而是“小而全”地任意发展;有的不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审批用地,造成返乡创业企业违法用地,引发群众信访问题;有的乡镇对承接返乡创业仍然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实际行动,更没有作出园区规划和实施准备,因此,引导返乡创业举步维艰。
四、抢抓时代机遇,扎实做好引导返乡创业工作
引导返乡创业,是做大做强我县民营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重要举措。综合上述调研和分析,我就引导返乡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重视宣传教育,引导业主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深入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集中地区,大力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通过形势宣讲和政策解读,让我县广大在外业主增强产业转移、返乡创业的紧迫感,克服观望、等待的犹豫心态,当机立断作出返乡创业选择。二是要加大我县对接“先行先试”政策的“26条”宣传力度,积极推介我县综合治理经济环境的措施和成效。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让我县广大在外业主通晓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明白县委、县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良苦用心,从而打消疑虑,增强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要强化对我县具有发展前景项目的宣传推介,引导我县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参与项目建设。要切实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包装,以特色项目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兴业;要在积极推介项目的同时,注重爱乡爱家的情感沟通,不断增强在外创业人员建设家乡、发展嘉禾的责任意识。
2、推进园区建设,夯实返乡创业平台。一方面,要加大对“一园五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我县列为全省10个承接产业转移和
返乡创业的重点县之一,为引导返乡创业、促进产业聚集与发展提供优良条件。另一方面,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引导乡、村两级依法依规开发工业园区,布局产业发展,将返乡创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引导返乡创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返乡业主安心投资、顺心创业、创造多赢局面,促进民营经济集群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优化经济环境,改善投资条件。一是要严格落实26条对接政策和“十个不准”等制度规定,规范部门监管行为。要继续加大经济环境监测力度,大力整治“三乱”行为,并对返乡创业企业和实体实行“特别保护”,切实减轻业主负担;要严格规范部门执法行为,降低返乡企业准入、查验门槛,为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二是要整合部门资源,提高办事效率。要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完善一站式服务条件;要切实兑现优惠政策,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和执政形象;要进一步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强化专项整治,严查侵害返乡创业业主利益行为。要加大对阻工、扰工、敲诈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侵害返乡企业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居民法制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创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4、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引导返乡创业合力。一是要健全上下一致、部门协作的联动机制。通过落实联动机制,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的整体力量,创造“引导返乡创业、人人争作贡献”的生动局面。二是要健全服务承诺践诺机制。通过公开承诺践诺,接受业主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促进职能部门切实为返乡创业业主排忧解难,为民营经济发展献策出力。三是要健全返乡创业投融资机制。要加大县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及时兑现奖励扶持措施,从而激发业主返乡创业信心和热情;要加强与贷款担保公司和银信部门的协调,畅通返乡创业贷款渠道,帮助返乡企业度过资金周转难关;要积极筹备成立民间融资组织,调动民间资本参与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扶持返乡产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健全返乡创业评价机制。要围绕打造“江南铸都”品牌,重点引导传统优势的铸锻造业主返乡创业,促进铸锻造产业的规模发展和提档升级;要立足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引导业主返乡开发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实施环保评估,坚决杜绝“五小”企业返乡落户。
第三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青年最富创新精神,最具创业激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把推动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围绕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切实需求,着力搭建“六大平台”,积极破解青年就业创业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搭建观念引导平台
组建了由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典型共同构成的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深入高校、企业、社区等青年较为聚集的场所,采取政策法规解读、热点问题解答、典型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就业创业、求富求进。开展“青年创业奖”、“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评选活动,宣传表彰一批创新创业成才、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青年创业典型。开展青年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等活动,引导青年创业发展。开展“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会,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市场转化,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联合相关社会媒体机构,开设“青年创业进行时”专栏,对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搭建技能提升平台
借助专业培训、项目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各类青年群体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体系。针对高校大学生,大力开展KAB(了解企业)教育课程、大学生青春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针对城市青年,组织开展SIYB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针对农村青年,广泛开展春季培训行动。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级授牌、属地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搭建资金扶持平台
联合银行、农村信用联合社,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开发了两种特色金融信贷产品,通过团银交叉挂职、评定信用示范户、创新担保方式、降低利率、一站式办理等方式,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厅、银行共同签订《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扶持青年创业。创新搭建青年企业家“团银贷”融资服务平台,加强青年企业诚信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促进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加快成长壮大。进一步加大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发放力度,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按照创业导师指导、导航企业带动与团干部帮扶的“3+N”服务模式,大力推进青年创业园同步建设。通过建立园内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工商税务服务中心、法律事务援助中心、财务审计核算中心等“四大中心”,为入园企业及园外创业青年提供导师带动授课、工商税务服务、法律事务援助、创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扶持、政策热点解读、财务审计指导、企业品牌推广等“八项服务”,努力将各级青年创业园打造成为服务青年创业的“政务大厅”和“一站式窗口”。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连续举办五届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多位优秀青年企业家参加博览会,广泛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青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青年企业家见面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多元化采购峰会、青年创业奖、青年经济高峰论坛等经贸交流活动,为国内外青年企业家投资搭建平台。开展青年企业家县(区)行经贸考察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增进对各地投资优势的了解,寻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助推县区经济快速发展。主动配合招商部门和产业园区,选派优秀青年代表赴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项目推介,组织青年民营企业家赴国外和经济发达份招商引资,邀请域外青年企业家举办企业项目对接会,鼓励域外青年返乡创业,不断增进沟通交流,寻求合作商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启动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遴选培养对象,建立档案,录入人才数据库,开展结对帮扶,提供政策、资金、培训、科技等服务,培养各类青年人才2.5万人。重点推进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吸引青年海外留学人员来吉创业计划等子计划,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创业型、技术型青年人才。采取导师帮扶、资金扶持、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典型带动等举措,培养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采取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支持力度等措施,培养、选树青年岗位能手。
第四篇: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八条措施2
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
渠委发〔2007〕33号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八条措施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提升我县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建成电力资源大县、生猪质量工程示范县、川东一流滨江县城、四川经济文化强县”四大目标,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川委发〔2007〕7号)和川委办〔2007〕15号文件精神及市委、市政府鼓励民营企业的政策性规定,结合渠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
1、实行同等待遇。(1)实行“非禁即入”。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处,均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实行行业垄断。(2)实行公平待遇。对给予国有、集体、处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同样给予民营企业。
2、简化审批手续。(1)实行限时办结。审批、注册、验资、税务登记、检测等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实行“一站式”、“代理制”服务,并逐步实行网上审批。(2)简化年检手续。对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行为,且经营情况和商业信誉较
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次年免检制。
3、拓宽融资渠道。(1)建立银政、银个合作纽带,加强与银行、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沟通,每年推出一批有贷款融资需求的项目,通过对外发布信息、举办银企联席会议等方式,向社会和融资机构进行推介,搭建融资平台,提供信贷服务。(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4、建立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设立渠县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民营企业技术开发、贷款贴息、房租补贴、创业培训、技术创新及服务机构专项补助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优产品,并执行《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十条措施》第八条规定的优惠政策。
5、建立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在新增发展用地、税收优惠、对外贸易、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国有个业改革等方面执行《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十条措施》规定的同等政策。
6、鼓励人才引进和培养。(1)引进人才。县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民营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帮助企业引进各类紧缺和急需人才。要依托行政学校和职专对民营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并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2)加大培训。制定民营
企业培养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市举行的各种培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拓宽视野,提高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7、优化发展环境。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执法执纪部门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坚决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治环境。
8、加大领导力度。(1)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2)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定点联系一家优势民营企业,帮助指导企业发展。
(3)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民营企业业主、经营者代表对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主动服务、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测评,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2007年6月13日
第五篇:蒙阴团县委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蒙阴团县委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蒙阴团县委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实施典型带动、培训牵动、项目拉动、资金推动战略,引导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青春建功。
强化宣传,营造青年就业创业浓厚氛围。加大对各类青年典型的选树力度,在全县青年中深入挖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青年就业创业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县营造青年成长成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五四期间,广泛开展了“蒙阴县十大杰出青年”、“蒙阴县十大创业致富导师”、“蒙阴县十大青年技术能手”等评选活动,对帅克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百盈、山里人果品合作社总经理李伟等30名就业创业青年进行表彰奖励。安百盈同志还被团省委、省农业厅联合表彰为全省农村青年致富标兵。
开展培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智力支撑。团县委把提高农村青年素质作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农村青年成才工程,积极联系培训基地,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不断带动广大青年致富增收成才。8月份,团县委联合县农业局开展了农村青年创业技能培训,组织了15名具有创业意向的农村青年到青岛农业大学免费接收创业培训,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农村青年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能力,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拓宽门路,寻求青年就业创业的新型途径。团县委深化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计划,积极探索拓展帮扶新举措,开拓青年喜闻乐干的来料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新项目,鼓励、引导和支持青年走新型就业创业之路,保证青年创之有业。5月份,团县委带领部分村干部及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32人到枣庄市台儿庄区和临沂小
商品批发市场参观考察了来料加工项目和手工艺品销售市场,并相继组织蒙阴街道、联城镇、云蒙湖生态区3个单位的12个村的青年代表到蒙阴县特教学校学习亚克力珠手工艺品制作技术。通过联帮带,联城镇常马村现已有50多名青年通过制作亚克力珠手工艺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政策帮扶,搭建青年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充分发挥团县委的组织协调能力,联合县人社局举办春风行动企业用工招聘会,向青年免费提供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开展4年来,共为1.8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联系县信用联社、县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开展 “团银合作”,实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他们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政策扶持。仅2012年上半年,全县就已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703万元,扶持农村创业青年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