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渣压力焊不合格处理措施
电渣压力焊不合格处理措施
17#楼地下二层35-68轴柱,钢筋级别HRB400/规格为20的焊接接头经双倍取样复试不合格、我项目部决定采取绑扎加固处理:具体处理措施见附图
监理单位验收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 项目技术负责人:
建设单位项目工程师:
2016年5月11日
第二篇:电渣压力焊不合格处理方案
电渣压力焊不合格处理方案
南通京扬广场工程1号楼A区柱、板墙暗柱钢筋连接均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HRB400直径16的试件经复试不合格,该批试件代表板墙暗柱HRB400直径16的钢筋电渣压力焊共46根接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电渣压力焊处采用另加绑扎HRB400直径16的钢筋搭接绑扎加固,长度1.5米。
通州建总京扬广场工程项目部
2011年9月7日
第三篇:电渣压力焊抽检不合格的处理方案
会议纪要
时间:2009年10月20日
会议地点:工地会议室
参加单位:鹤山市人民武装部、鹤山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
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鹤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事因:
国防大厦首层柱电渣压力焊抽检不合格,施工单位已对首层柱砼进行了浇筑。现召集四个责任主体对此质量问题进行论证,讨论处理意见。
1、鹤山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冯建林:按照试验结果,抗拉强度基本能达到标准值540MPa,按照电渣压力焊验收规范:至少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应是延性断裂,才能判定为合格;当接头试件虽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但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即594MPa),可按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之外,呈延性断裂同等对待。
2、与会单位建议:考虑到设计单位设计时钢筋有一定的富余,首先由设计单位根据电渣压力焊检验报告的有关数据对首层柱钢筋进行复算,看是否可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复算结果不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的,我们几个责任主体再讨论补强加固等其它处理方案。
3、经过与会人员讨论,结论如下:
一致认为先由设计单位根据电渣压力焊检验报告的有关数据对首层柱钢筋进行复算:
1)复算结果可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的,不作处理。
2)复算结果不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的,作加固处理。
3)加固不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要求的打掉重做。
施工单位(盖章):广东华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意见:
项目经理(签字):
日期:
监理单位(盖章):鹤山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单位意见:
总监(签字):
日期:
设计单位(盖章):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
业主(盖章):鹤山市人民武装部
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
第四篇:电渣压力焊复试不合格原因分析
电渣压力焊复试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焊接基本原理: 钢筋电渣压力焊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被焊钢筋端头之间形成的电弧熔化焊剂而获得 2000℃以上的高温 熔渣,将被焊接头均匀熔化,再经挤压而形成焊接接头。
二、电渣压力焊焊接产生缺陷原因及控制措施
1、焊接头弯折:(1)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规定“焊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 4°,大于 4°为弯折质量缺陷。”(2)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a.钢筋端部不直;b.钢筋安放不正;c.夹具过早拆除或扶钢筋过早撒手,当接头还处于软状态时,钢 筋摆动而产生弯曲。(3)控制措施: a.钢筋端头要梭直或把弯曲部份切除,这样夹具易使上下钢筋成直线,也不易 晃动;b.夹具安装好后,焊工应检查后再放焊剂;c.焊后至少等 3 分钟再拆夹具,扶钢筋至少要等 2 分钟后再撒手。
2、上下钢筋轴心偏移:(1)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规定“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 0.1 钢筋直径,同时不 得大于 2mm”,超过此标准为轴线偏移质量缺陷。(2)质量缺陷原因的分析: a.钢筋端部不直,既使钢筋同心,端部也会错开;b.钢筋安放不正,操作工不认真,上下钢筋安装不 同心;c.挤压力过大,动作过猛,造成上钢筋位移;d.夹具不合格,有此夹具上下钳口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有的因加工精度差或使用磨损,上下钳口中心不固定;e.上下钳口的同心度未调好,有的夹具可调节上下 钳口的中心,目的是为焊接直径不同的钢筋,如果焊工调不好就有误差。(3)控制措施: a.钢筋端部一定要顺直,否则要扶直或切除;b.操作工安装好夹具,待焊工检查后再放焊剂;c.挤压 力要适当;d.选择上下钳口夹距长,直角槽、加工精度高的夹具,夹距长、直角形的钳口,钢筋易找同心,夹住后也不易晃动;e.经常维修夹具。
3、焊包不均:(1)焊包的中心和钢筋的轴心不重合,偏差较大,焊包突出钢筋部份小于 4mm 不合格现象。(2)缺陷原因分析: a.钢筋倾斜,钢筋熔化后因重力作用向低的一边流动;b.引弧球放偏,偏向那一侧钢筋熔化易就多,包也大;c.焊剂中混进过多的泥土,泥土多的一侧焊剂温度低包就小;d.钢筋周围焊剂的密度不一致,熔化 后温度就不一致,造成钢筋熔化量不均匀,熔化多的一边包就大;e.钢筋端面不平,两端面的间隙一边大,一边小,间隙小的一边电阻小,熔化多,包就大;反之包就小。(3)控制措施: a.钢筋要垂直于地面焊接;b.引弧球应成球形,并且放在钢筋端面中心;c.过粗、细两次筛,除掉焊 剂中的土、砂等杂物;d.应从焊剂罐的四周倒焊剂,严禁只从一侧倒;e.钢筋端面应平整,不能有大的斜 坡。
4、钢筋未焊合:(1)钢筋端面一部分未熔化现象。(2)产生质量缺陷原因: a.焊接电流小,钢筋未熔化;b.焊接时间短,钢筋未熔化;c.上钳口向下移动受阻使上钢筋无法进熔 池。(3)控制措施: a.增大焊接电流;b.延长焊接时间;c.经常检修夹具,使上钢筋下送自如。
5、焊包下流:(1)焊包向下流尚现象,如果焊包突出钢筋部份小于 4mm 则为不合格。(2)产生质量缺陷原因: a.焊剂罐石棉垫未垫好,使焊剂流淌;b.地早拆掉焊剂罐。(3)控制措施: a.焊剂罐下部石棉垫或石棉带必须垫好或绕紧;b.焊完后至少等 5 分钟才能拆焊剂罐。
6、钢筋烧伤:(1)钢筋被上下钳口夹过的地方出现麻坑现象。(2)产生质量原因: a.钳口未夹紧,焊接时产生火花;b.钢筋锈蚀严重,电阻增大,焊接时发生火花。(3)控制措施: a.钳口要夹紧;b.钢筋要除锈。
7、拉伸试件强度不够或脆断于焊包:(1)试件达不到该级别钢筋的拉伸强度值或者虽达到拉伸强度值但在焊包处脆断现象(如图 7)。(2)产生质量不合格原因: a.钢筋轴线偏移、未焊合、气孔、咬边等缺陷,使受力截面变小,弯折产生应力集中;b.焊接时间过 长使接头过热,产生脆性组织;c.被焊钢筋直径超过了焊机可焊钢筋的范围;d.渣壳去掉过早,焊包过早暴 露于空气中受冷,产生脆性组织。(3)控制措施: a.防止接头轴线偏移,未焊合、气孔,咬边等缺陷的发生;b.掌握正确焊接时间;c.掌握焊机的可焊 钢筋直径范围;d.冷却后再去掉渣壳。
第五篇:电渣压力焊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
11、12#楼电渣压力焊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 11、12#楼电渣压力焊经自检和接头抽样送检结果分析,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检:上下轴线偏移、接头处弯折、焊包薄而大、焊包有气孔,夹渣、焊包下淌、接头结合不良: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此类现象较少,一般现场直接割除后重新焊接。接头抽样送检:部分楼层检验批试验拉伸强度达到450~580MPa区间在接头焊缝处断裂,非母材断裂,经复检或楼层缺陷接头割除再抽样送检合格。
针对上述缺陷,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做法如下。上下轴线偏移
产生原因;焊接钢筋端部有扭曲变形现象或夹具安装不正确,没有夹好钢筋;夹具挤压力过大,造成钢筋错位。焊前晃动已夹好的钢筋,使上下钢筋错位,夹具本身已变形或扭曲。
预防措施;焊前应先检查钢筋端头,不顺直的部分应切除或矫正,安装夹具要正确,持上下钢筋同心后,上下夹钳才能同时均匀夹紧钢筋;夹紧钢筋后严禁晃动钢筋,以免上下钢筋错位或夹具变形,扭曲,操作前先检查夹具是否变形及夹钳是否紧固,不能用的夹具,夹钳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接头处弯折
产生原因;焊接后夹具折卸过早,接头处溶融金属没有完全固化,接头的强度和刚度都还很小,不能支撑上部的钢筋。焊接时未注意扶持上部的钢筋,在焊接或卸夹具时,上部钢筋晃动而造成接头处弯折。
预防措施;一套电渣压力焊机应配置5~6套夹具,目的是保证接头焊接完毕后停歇30S以上再拆卸接头夹具,这不仅便于焊接工具周转,接头降温缓慢,同时也可使接头在拆卸夹具时增加一定强度和刚度,避免上部钢筋向下歪斜,另外,焊接时工卸夹具时应用手扶持好上部钢筋,以免上部钢筋晃动,造成接头弯折。
焊包薄而大
产生原因;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过快且压力过大,把熔融的金属液体过快的挤向四周。焊接电流过大或挤压过程的时间过长,使钢筋熔融的金属液体过多,从而造成挤压后焊包薄而大。预防措施;挤压时应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部钢筋把熔融的金属液均匀的挤压到钢筋周围,形成薄厚均匀,大小适中的焊包。因电渣压力焊的热效率较高,其焊接电流比闪光对焊的电流小一半,宜按钢筋端头的的截面面积确定焊接电流(一般取0.8~0.9A/mm2)。如果电流过大,会造成钢筋熔化过快金属熔液过多,所经以要选好焊接电流,另外,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参数,一般焊接16mm的钢筋,焊接时间为18S;钢筋直径每增加2mm,焊接时间相应延长2S。如果焊接时间过长,也会导至钢筋熔化过量,造成焊包过大。
接头结合不良,焊包过小或无包
产生原因:焊接前没有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使上部钢筋不能完全下送到位,与接头处不能完全结合,下部钢筋伸出钳口的长度过短,使熔融金属液体不能受到焊剂的正常依托,焊剂盒下部堵塞不严,使焊剂部分泄漏,金属液体流失,焊接时间短,焊接电流过小,顶压前过早断电,都会造成钢筋熔融量过小,使钢筋不能完全结合,有效排渣,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焊包。
预防措施;焊接前调整好夹头的起始点,保证上部钢筋能完全下送到位,安装夹具时,下部钢筋出钳口的长度不不于70mm,保证伸出焊剂盒不小于60mm,使熔融金属液体有足够的焊剂托裹,使上下钢筋能够正常结合;填装焊剂前焊剂盒底部要用布堵塞严实,以免焊剂从缝隙泄漏,焊前选好焊接电流,并控制好焊接时间,应在挤压过程开始的同时截断电流,保证钢筋能足够熔化。
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
产生原因;钢筋端面不平整,在挤压时不能把熔融金属液体均匀向四周排挤;焊剂填装不均匀或焊剂有杂质,不能形成均匀的渣池,电弧电压过高,产生偏弧现象,使钢筋的端面不均匀熔化,没有呈微凸形,钢筋熔液一侧偏少或偏多,焊接时间短,钢筋熔化不完全,部分钢筋端面熔化量不足,焊剂盒堵塞不严,熔化金属流失,形成焊包不匀,偏包或无包现象。
预防措施;施焊前检查钢筋端面是否平整,不平整的应切除或矫正,安装焊剂盒时应保持钢筋居于焊剂盒中心,钢筋周围均匀填装焊剂,对回收的焊剂应除净杂质后再用;焊前选择好合适的焊接参数,控制好焊机电弧电压,一般在进入电弧稳定燃烧过程时,电压为40~45V,当进入造渣过程时,电压为22~27V;掌握好焊接时间,使钢筋完全熔化,填装焊剂前,要把焊剂盒底部与钢筋之间的缝隙堵严,以免焊剂和金属熔液流失。
焊包有气孔,夹渣
产生原因;焊剂受潮,焊接时从焊剂中排出的气体进入金属熔液形成气孔。挤压过程时间长,上部钢筋面不能呈微凸形,端面上不能形成由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薄层,挤压过程不能顺利排渣,焊接过程结束时没能及时进行顶压,造成部分钢筋熔液固化,使焊渣不能排出,焊接部位埋入焊剂的深度不够,使焊渣不能通过焊剂顺利排出,并且金属液体与空气接触易形成气孔。
预防措施:焊接前应把焊剂烘干,掌握好焊接断电和挤压时间,断电应与挤压同时开始,此时上部钢筋端面上形成一层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薄层,通过挤压排出焊渣其它杂质,填装焊剂时应把焊剂盒装满,以使焊接部位进埋入焊接深度满足要求,(一般不小于60mm)。
焊包下淌
产生原因;焊剂盒底部缝隙堵塞不严,致使钢筋熔液顺缝流下,焊后回收焊剂过早,熔液还未完全固化形成焊包。
预防措施:装焊剂前应把焊剂盒底部缝隙堵严,每个接头焊完后应停歇20~30S(寒冷地区可适当延长),待熔液稍微冷却固化后再回收焊剂。
接头抽样送检:
产生原因:操作人员电弧或电渣时间偏短,造成焊缝处接头下部钢筋端部为完全充分融化,上下钢筋接头表面未完全融接,造成拉伸时强度稍大时断裂。
焊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取得有效的焊工上岗合格证并能熟练操作,焊接夹具应有足够的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移动灵活,操作方便,所选焊剂要合格,一般应采用431型焊剂,因该焊剂含锰,高硅与低氟成分,除起隔绝,保温及稳定电弧作用外,还能起补充焊渣,脱氧及添加合金元素的作用,使焊缝金属合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