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的加强,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措施显示出了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首先思考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其次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出发,以市人民公园为例,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并提出了控制活动的具体业务流程及控制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措施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建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处理行政事务的组织,其内部监控体系建设已被国家提上重要议程,同时国家对反腐倡廉的加强等一系列表现都意味着内部控制将席卷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这些迫切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来规范财务活动,增强财务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合法是一切规章制度和业务活动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直属部门更不例外,其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上级直属单位的政策和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上,它还贯穿于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对单位上下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各岗位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高效完成工作。此外,每位员工由于权力制约都处于被控制状态,他们在参与实施同时又受到其他执行者和制度的监督约束。
(三)各岗位相互制约原则
在岗位编制时,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使该岗位工作内容与其他相应岗位挂钩而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使各部门、员工及岗位之间相互监督。
(四)考核和激励原则
明确的责权利体系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转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如果只赋予员工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并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性的,在给各部门和各岗位明确权利和责任的同时,也要明确利益。一定的利益驱使会促使员工更好的实施职能。
(五)成本效益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控制成本也提出相应要求,应重视控制控制效果一定下的控制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控制活动应重点关注核心业务和关键岗位,通过内部控制并非不考虑成本,控制活动应关注重点业务和关键岗位,通过提高事业单位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效率,达到控制成本和控制收益的平衡。
(六)可执行性原则
不同的单位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市人民公园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公园具体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措施,使得每个岗位的权责匹配,在避免滥用权利的同时也要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七)信息反馈原则
内部控制的过程要重视信息的反馈。良好的信息反馈不仅完善了整个内控流程而且是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自适应性。信息反馈原则要求控制过程中要重视对执行效果的监督,重视沟通的作用,重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在短时间内对不合适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流程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一)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包括组织结构、权责利体系、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首先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执行环节的效率,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是决定内部控制执行正确与否的关键,职权分配是是影响内部控制协调性的因素,明确权利和责任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避免员工对问题推卸责任。此外,企业文化作为整体氛围,是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内部控制意识较弱的企业文化是导致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风险评估因素
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重要依据,在业务开战前需要做足风险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由此制定相应控制措施。由于风险的可变性和广泛存在性,在实际内控执行过程中,执行中期和后期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
(三)信息系统和沟通因素
及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也可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因此,对信息共享、沟通等因素要求较高。
(四)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内控执行过程中,内部监督可促进内控各执行部门相互协作,良好运转;在内控制度修正过程成中,内部监督指出内控制度的不足,为修正提供修正方向。
三、市人民公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内部环境
市人民公园是属于全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是市园林局的科级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方面,由于市人民公园业务较少,管理简单,因此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第一层设有主任办公室,第二层设有党务人事科、财务科、生产科、动物管理科、安监科等科室,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明确分工,便于领导直接掌握各方面信息。同时,为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在重大人事任免、业务安排、资金支付、经费使用方面决策事项应由主任办公室召集相关责任人开会,所有责任人到场参加,并派专人负责记录会议纪要,明确每个事项的负责人,并由相关人员签字归档管理。
在文化建设方面,提高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对发现问题者及时奖励,对出现的问题实施连带责任。平时多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配合。
(二)风险评估
在市人民公园内部管理上,由于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风险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因此,对于园林改建、举办大型活动、大型设备购置等业务活动,公园管理者需要提前预测到风险所在,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篇:事业单位控制建议
今日更多的热门新闻:渤海溢油事故封堵限期已到,康菲为何欺人不力堵漏;广电总局“限娱令”生效,港女星接通知取消北上;综合性网址导航趋近饱和,网址导航发展应求变;慈善总会否认将获赠药物每盒25000元出售;中国富豪1亿美元冰岛拿地,国内房产商出逃。
(一)强化财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意识,为了有效的做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并适时的提高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的能力。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本单位财务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其所在岗位的责任相挂钩,并积极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大对财务风险知识及控制方法的培训力度来提高财务人员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够从技术和意识两个方面来强化财务人员对其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对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实际能力,为了做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对财务人员在此方面的工作能力进行必要的提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在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其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第二,要善于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并适时的从某个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合理的衡量与检测;第三,要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一般风险事项和意外风险事项时的应变能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手段,以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的要求。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模式,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预防与控制财务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模式。因为就财务风险而言,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其形成及扩展的阶段都是有所规律的,根据这种规律可以有效地预测财务风险甚至量化财务风险。为了充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及量化的目的,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量化,以便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较准确的估测。因此,准确、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将财务风险的量化指标值同该预警指标值进行相应的对比,可以确定财务风险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严重程度。而在对预警指标及相应的预警值进行设立时,要充分注意其连贯性与一致性,但在必要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更。另外,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建立时,要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技术,因为财务数据一般都是以海量数据的形式存在,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的预警模型可以充分实现对海量财务数据的有效处理,从而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或预警的目的。
第三篇: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0分,共40分)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行。(错误)
正确
错误文化环境属于外部环境。(错误)
正确
错误组织中决策权的分配有两种方式:集权和分权。(正确)
正确
错误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从而确保内审工作质量。(正确)
正确
错误全面预算控制要求保证预算的绝对刚性。(正确)
正确
错误正规化程度越高,人的自主权越低。(错误)
正确
错误由于自我评价中,评价主体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因此内部控制无需自我评价。(错误)
正确
错误《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行政事业单位同步实行。(正确)
正确
错误风险识别,只需关注内部风险。(错)
正确
错误
在内部控制的八要素中,风险评估不是之前的五要素的内容。(错误)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0分,共40分)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的目标不包括()。
A.保证预算的刚性,一经制定不得更改
B.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C.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
D.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与授权审批为不相容职务的是()。
A.申请
B.财产保管
C.记录
D.财产清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组织,采用的组织形式是()。
A.虚拟组织
B.团队式
C.委员会结构
D.矩阵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环境资源的是()。
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
C.物力资源
D.财力资源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不属于内部控制三个要素的是()。
A.控制环境
B.会计制度
C.控制程序
D.风险评估下列选项中,属于预算管理职能部门设置要求的是()。
A.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
B.财会部门不得负责预算管理
C.预算委员会下不设置考核评价组
D.不是组员管理组织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下列类型的单位中,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是()。
A.高等院校
B.地震局
C.地方政协机关
D.科学研究机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预算编制原则的是()。
A.合法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收支自主原则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A.专项监督
B.持续监督
C.自我监督
D.过程监督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是()。
A.环境缺陷
B.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C.结果缺陷
D.内部控制只要设计完美,就不会有缺陷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00分,共20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具体目标的有()。
A.经营目标
B.管理目标
C.财务报告目标
D.合规性目标与“控制跨度”含义相似的术语有(AB)。
A.管理幅度
B.管理跨度
C.管理深度
D.控制幅度下列选项中,组织环境中的外部环境包括(BC)。
A.组织架构
B.社会文化
C.自然环境
D.人力资源下列选项中,控制活动包括(ABD)。
A.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B.授权审批控制
C.财产保护控制
D.预算控制下列选项中,与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相比,行政单位具有的特点有()。
A.产品的公共性
B.资金来源的无偿性
C.预算的严肃性
D.预算的灵活性
第四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财务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xx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临近尾声。一年来,在局、所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我成功从一名大学生转型为称职的国家公职人员,并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前提。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通过参加学习活动和坚持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深入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各项工作。同时,重点学习了财务工作相关规定,自觉按照国家政策和程序办事。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财务知识学习,保障了财务知识不断更新,工作水平有效提高。
二、严格履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安排,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合理合法的处理了相关财会业务。
一是认真做好财务报账工作。工作中,我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进行财务报账。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我所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同时,定期向领导汇报财会业务执行情况,积极协调财务室与其他科室关系,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是有效加强日常财务收支管理。在校期间,本人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财务知识,工作中做到了学以致用。一年来,我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各月记账、结账和账务处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填报月度、季度、年终各类统计报表,并按时报送。较好的完成了往来银行间业务、税务申报与缴纳及其他各类日常费用的缴纳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与 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工作开展多,经验总结少,导致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现象时有发生。我将虚心学习周围同事先进的工作经验,勤于思考、加强总结、提高效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是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深入学习研究财务相关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奋努力,力争更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摘 要: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中容易出现的漏洞、问题,对目前的内控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与企业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章试图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控制制度以及设想以后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而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单位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跨部门、跨单位无法进行资产配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中容易出现的漏洞、问题,对目前的内控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与企业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章试图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控制制度以及设想以后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而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单位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跨部门、跨单位无法进行资产配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长岭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局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 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
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一)控制环境
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操守和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
(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
(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
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
(3).处罚规定
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
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
(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
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
(2)管理理念
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
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
(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单位文化评
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提供一个控制风险的基础。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总结
3.行政事业单位核心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5.政府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6.事业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8.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总结
9.机关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
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第五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8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县直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应当于XX年11月20日前,向县财政局(会计股)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霍邱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县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财政所(分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今年4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浙财会〔XX〕6号),对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总体要求、主要措施和自我评价报告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日,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浙财会〔XX〕26号),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决定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推动各单位于XX年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工作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信息报送等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推动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2.认真组织开展基础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并于XX年11月15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报送省教育厅,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经验、存在问题(逐项列示存在扣分的评价指标、评价要点、扣分分值和扣分原因)和下一步重点工作、改进方向等。联系人:省教育厅计财处单兴苗,电话:0571–88008912。
3.加强监督检查。XX年9—10月,省财政厅计划会同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省教育厅将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适时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对未按要求及时提供评价报告,或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作为今后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XX年8月22日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财会〔XX〕26号
浙江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宁波不发),省级各主管部门:
现将《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XX〕11号)转发给你们,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通知传达到所辖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工作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认真组织学习《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掌握基础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所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各单位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各地、各主管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的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详见财政部文件要求,并按以下时间报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于XX年11月15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省级各主管部门应于XX年11月30日前,将本部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连同省财政厅规定的报送内容(详见浙财函〔XX〕129号)一并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的报送时间由当地财政部门确定,各市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应于XX年12月15日前报送省财政厅。以上材料报送书面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三、加强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组成部分,省财政厅会同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等部门计划在XX年9-10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专项检查时,对基础性评价工作一并予以检查。各地财政部门应认真开展对本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督促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重要环节,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贯彻执行单位经营方针和政策,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的意识是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领导层的内控意识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困难的。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不同且不断变化,不可能都估计到,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困难的。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完善,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3、严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严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这样就无法科学合理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进行有效的评价。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无法与当前的内部控制需求相适应其在考核事业单位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进行考核制定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并且也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机制用于业务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功能作用的发挥。
4、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逐渐的向国际市场靠拢在原来的会计准则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更加健全的会计准则既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会计法》中可以看出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执业证书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不仅要具备会计执业证书同时还要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是当前我国个别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是由不熟知会计知识的人员兼职严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缺乏辨别能力。这样的财会人员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的实际要求导致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必要的力度内控失效。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部控制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以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每个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目标、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当前应在新内部控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还要通过强有力的控制提高控制效果。同时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应建立与其相匹配的组织机构将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另外应建立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授权给单位各项业务人员并且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授权内容严格执行对于重大的业务事项以及资金数额较大的支付行为应进行集体决策。
3、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
执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应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这就需要内部控制人员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政策、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提高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另外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原则,全面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从而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