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渎侦查中人权保障机制
浅述渎职侵权犯罪侦查中的
人权保障机制
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通过,是近几年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次总结,关乎公权配臵与私权利保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修正草案中诸多内容检察机关在近几年的司法改革与实践中,已经逐渐实行和应用,但正式列入法律条文中,意义深远,表明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案件侦查等刑事诉讼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规范。刑事诉讼法要兼顾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项任务。我国刑事诉讼法长期以来偏重打击犯罪,而人权保障机制相对薄弱。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提高了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水平,使人权保障的程序机制得到了完善。”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侦查工作应当按照新刑诉法的要求,加强自己侦查办案中的人权保障意识和新形势下的侦查办案能力。
一、反渎职侵权犯罪侦查概述: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的特点:1涉案环节多,责任分散;2 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且常与其他犯罪交织;3 侦查面临干扰阻力和公开说情:一方面,过失犯罪较多,1 涉及部门环节多,涉案人员多,涉案人员不论责任大小,极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互相遮掩;另一方面,贪利性不明显,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引起同情,搞部门保护、地方保护。
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侵权犯罪的特征:1 犯罪嫌疑人多为 基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 侵权犯罪的被害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3 直接取证较难;4 多是共同犯罪。
反渎职侵权犯罪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通过专门的调查工作及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完成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任务。
二、人权保障概述
人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的共同要求,是整个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人权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自然哲学中,近代人权概念最先出现于西方,以西方的哲学思想和法学概念作为直接来源。格老秀斯、洛克、卢梭等提出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享有的权利与生俱来、出自本性,不可剥夺,并借助社会契约论将自然权利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人们依照社会契约放弃自然权利,建立国家,成为具有最高权威的主权者。现代西方人权思想纷繁复杂,但仍以“自然权利”思想为其精髓。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人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人权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出人权发展过程中由应然到实然之逻辑必然,它使人权从理想走 2 向现实。人权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以及其他方法保障国家或国际组织所确认的人权得以实现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在人权的各种保障方法中,法律保障是人权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具权威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后,各资产阶级国家纷纷将人权保障的内容载入法律,如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自此,人权理论进入法制领域。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内涵丰富,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一般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集体人权;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特别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行使;使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即做到程序合法、事实准确、定罪正确、量刑适当。刑事诉讼法所保障的人权是一个社会存在必须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的拟制性(有可能是罪犯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有可能遭羁押,自由权等权利可能受到限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其应成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主体,自不待言。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的人权。笔者以为,凡是参与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人都应成为人权保护的主体。刑事诉讼中所保护的人权不应仅局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免受国家权力侵害权,还包括被害人已受犯罪侵害的求偿权,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安全、顺利履行诉讼义务而必备的权利,以及履行诉讼义务后导致利益受损的求偿权,一般公民享有的安全权、健康的生存环境权、工作权、劳动权、学习权乃至各项政治权利。
三、现代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有两项独立的价值标准:一是外在的价值或者工具价值,就是刑事诉讼程序对于实现某一外在目标而言是否有用或者有意义;二是内在价值或者固有价值,也就是该项程序本身是否具有独立的内在优秀品质。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即外在价值。它是刑事诉讼对于满足特定主体的需要、实现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即刑事诉讼对于保障刑法的顺利实施,对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刑事诉讼的实施对于实现公正、效益、秩序等价值所产生的作用。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显而易见,它的存在一直获得大家的公认。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只强调刑事诉讼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刑事诉讼独立于刑事实体本身的价值即独立价值。
随着对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刑事诉讼之所以不断发展,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其工具价值的作用——能够实现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就蕴涵着符合公正等价值要求的优秀品质。现代刑事诉讼更注重自身的独立价值:
(一)从诉讼公正的角度看,诉讼实体结果公正的相对性与诉讼程序公正的绝对性决定了诉讼的独立价值高于其工具价值。众所周知,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崇高目标,而诉讼公正包括诉讼程序的公正与诉讼结果的公正,而实体结果的公正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动与复杂和人认识能力的局限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能达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4 的程度。相对于结果公正而言,程序公正作为一种司法操作的规程,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它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因此需要确定特征的程序来保证结果的公正合理,而只要程序是公正合理的,控辩双方得到公平的对待,得到看得见的公正,无论产生的结果如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角度看,重视程序法的独立价值,进而树立程序法的极大权威,有助于法治社会的真正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生活也气象万千,变化多端,法律现象也就日益繁杂,同时法律程序也将越来越完善。因此我们应当充分的重视刑事诉讼的独立价值,进而通过诉讼程序本身的工具价值来实现正义、弘扬正义。
四、人权保障在证据制度中的体现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对于保证案件质量,正 确定罪量刑具有关键作用。
(一)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为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新刑诉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作出明确规定。新刑诉法在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新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刑诉法修订案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刑法“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相一致,这也是世界各国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对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致适用。
(二)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采用刑讯逼 5 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还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以及法庭审理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程序。
(三)为从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了拘留、逮捕后及时送看守所羁押,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和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制度。这样新刑诉法建立了一个更为科学、完整的禁止刑讯逼供机制:一是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二是通过制度设臵障碍,使刑讯逼供变得困难,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后,只能在看守所进行讯问,并且规定讯问过程中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明确证人出庭范围,加强对证人的保护。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核实证据、查明案情、正确判决具有重要意义。新刑诉法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并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同时,考虑到强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对被告人进行指证,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为进一步加强对证人以及鉴定人、被害人的保护,新刑诉法增加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作证面临危险的,可以请求予以保护。
五、人权保障在强制措施制度中的体现
(一)在新刑诉法实施后的申请取保候审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社会危险性”的明确规定,使取保候审的范围扩大; 二是律师的辩护人地位的规定及辩护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使律师从接受委托后即有权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
三是接受申请的机关“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二)细化了逮捕条件并严格了人民检察院的审查批捕程序。
1、细化了逮捕的适用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细化了“社会危险性”的情形;第二、增加了“应当逮捕”的适用情形;第三、规定了 “可以逮捕”的情形。
2、完善了审查逮捕程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二是增加规定审查逮捕时证人、辩护律师的参与。
3、确立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通过这样修改,相信可以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
(三)强化了对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保护性措施
1、增加了拘留、逮捕后立即将被拘留人、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的规定;
2、完善了拘留后通知家属的规定。
(四)强化了监视居住情形的辩护权。
第七十三条第三、四款分别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强化了强制措施变更的规定。
新刑诉法强化了强制措施执行中的审查、变更,尤其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的申请变更的权利。
(六)强化了对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六 人权保障在辩护制度中的体现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制度。
新刑诉法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修正后的刑诉法赋予了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委托律师辩护的权利,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在第一次讯问或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律师侦查期间会见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应经检察机关批准,检察机关应事先通知看守所。会见时不被监听。
辩护权的保障水平反映了刑事司法民主性的程度和程序公正性的水平。此次修法,辩护权这一部分修改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就能够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案件。理论认为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犯,因而最需要及时得到律师的帮助。现行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只能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只有到了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才可以委托辩护人。新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就能够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案件,改变了原来在侦查阶段只能提供“法律咨询”的情况。这意味着在侦查阶段,律师作为“辩护人”获得了诉讼参与人的资格。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而且会见时不被监听;同时还可以依法收集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 9 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并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就可以行使这些诉讼权利,这对及时有效地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七 人权保障在侦查措施中的体现
新刑诉法重点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必要的侦查措施,同时,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滥用。
(一)完善侦查措施。根据侦查取证工作的实际需要,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了口头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适当延长了特别重大、复杂案件传唤、拘传的时间,增加规定了询问证人的地点,完善人身检查的程序,在查询、冻结的范围中增加规定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另外,新刑诉法增加了严格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二)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为保护相关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新刑诉法增加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等行为有权申诉、控告,并规定了相应程序。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绝不仅仅是一个宣言式的表述,在各项制度中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新刑诉法对落实宪法关于保障人权的规定,加强对公权力行使的制约,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刑事诉讼法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使诉讼制度 10 和程序设计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我们不仅要全面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更要结合本职工作,深化、细化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把新刑事诉讼法真正贯彻到反渎职侵权工作当中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对于推动反渎职侵权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刑事诉讼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全国检察机关反渎专项侦查素能讲座开讲
全国检察机关反渎专项侦查素能讲座开讲
时间:2013-03-2
2作者:王新友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记者王新友)落后产能淘汰、国家储备粮收购、食品安全、水利资源监管等领域渎职犯罪有何特点,侦查突破点在哪里?今天起,7位反渎职侵权业务专家通过检察机关电视电话系统向全国同行讲授办理渎职案件的“秘笈宝典”。
“部分项目资金成为‘唐僧肉’,被层层挪用、侵吞、骗取,暴露出大量的渎职和贪贿犯罪线索,对此我们进行拉网式排查,目前已查办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背后渎职犯罪案件26件31人„„”今天上午,为期两天的“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推进专项工作侦查素能专项讲座”开课,湖北省检察院反渎局局长王永金在该省检察院首先开讲。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电视电话会议室里,高检院渎检厅负责人收看了王永金的授课。他告诉记者,高检院领导高度重视队伍侦查素能培训,把提高队伍侦查能力作为反渎工作健康发展的立身之本,通过研究办案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围绕渎职侵权犯罪侦查规律、特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突出培训实用性。
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朱东风、江苏省扬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宋祥林、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李峰、云南省玉溪市检察院检察长张德勋分别在当地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讲授了国家储备粮订单收购补贴项目领域渎职犯罪的侦查方法、制售地沟油所涉渎职犯罪的特点及侦查方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财政补贴项目监管领域渎职犯罪的特点和作案手段及侦查方法、福利企业监管领域渎职犯罪的侦查方法。
3月22日,广东省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王辉华、高检院渎检厅副厅级检察员刘旭红将讲授查办水利系统渎职犯罪案件的经验和做法、有关渎职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等。
第三篇:反渎局工作经验
成安县检察院反渎局:科学办案显神通
在草莓之乡——河北省成安县,活跃着这样一支检察队伍:全员5人,组建不到2年,连年被上级检察院评为先进集体。这支队伍,就是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010年以来,办理多起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余元。
严查渎职不手软
2010年,上级检察院将成安县交通局涉嫌滥用职权专案,交成安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办理。
成安县人民检察院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的调查,现已查实,刘某等人违法情况,成安县人民检察院2010年已经立案侦查,身为公路执法人员,在治理超载超限工作中,滥用职权,以罚代卸,私收运输车户的罚金。
随后,办案人员就犯罪嫌疑人从事交通工作的性质、职责、职权等情况,按照案件批准处理的程序和权限对涉案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同时适度运用已掌握的证据和所获取的书证材料,合力攻坚,一举查办了此桩交通人员滥用职权案件。
侦查措施“细、快、准”
在查处案件中,成安县检察院反渎局坚持“细、快、准”三步走,确保初查成案率,增强反渎工作效果。
一是“细”。反渎局组织办案人员进行细致分析,选择最好的侦查时机进行初查;对案件线索的初查制定详尽的初查计划,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细致深入的初查;办案人员在通过深入细致的初查工作后,根据收集到的各类证据,树立一种审讯心理强势,有效提高办案成功率。
二是“快”。即快侦快立案。在发现有重大犯罪嫌疑时,根据证据线索,同时采取拘留、同步录音录像等侦查措施,从而固定死证据,不给嫌疑人丝毫翻供、串供之机。
三是“准”。对收集到的证据组织办案人员仔细研究分析,及时补充证据,使证据间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使嫌疑人对其涉嫌犯罪行为亦供认不讳。
战术谋略是法宝
谋略是侦查措施的灵魂,更是打击渎职犯罪的制胜法宝。在办案中,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总结出了自己的战术战略法宝。
——敲山震虎法。
2011年成安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交通局治超站人员涉嫌滥用职权案中,头次约见当事人时态度还算诚恳,第二次约见时,由于陈某听信了社会上的一些传言,躲起来了,只通过家属、朋友和我们联系;经多方做工作仍不肯露面。
鉴于此情形,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果断采取了敲山震虎式侦查谋略。一方面,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向陈某的亲友表达了检察机关要找他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大张旗鼓的调查和多次去家寻其下落,煞有介事地向他的亲友通报我们发现的问题,并同时向公安机关下达了网上追逃。
在这些猛烈的“敲”势下,陈某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出来打探消息,一个月后,陈某主动交代了其犯罪事实。敲山震虎式谋略一般适用于反侦查经验不很丰富、罪行不很严重的犯罪分子和有污点的当事人。
——情感施压法。
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在办理刘某涉嫌滥用职权案中,刘某拒不供认,使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在此情形下,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刘某的母亲现已70有余,长年卧病在床,急切盼望六刘某能早日回家。当侦查人员想起说出这一情节时,刘某顿时热泪如下,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想与母亲相见。情感施压法在工作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刚柔并济式。
在审讯交通局治超站案件的第二犯罪嫌疑人时:一方面具它有“趋利避害”、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又有争取从轻减轻处罚的认罪心理和改恶从善的可能。办案人员既要与其针锋相对,又要注重法律政策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犯罪分子转化。
成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充分关注渎职犯罪活动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规律,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发展成安县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谱写出了新篇章。(记者 张爱军 特约记者 吴伟)(责任编辑 王开成)
第四篇:以侦查一体化机制破除反渎工作难点
以侦查一体化机制破除反渎工作难点 金华市院 吴庆华
[中文摘要]金华的反渎工作自2006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2009年以来不仅办案数名列前茅,而且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并且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反渎工作的开展,这些都得益于侦查一体化机制的贯彻。
[关键词]侦查一体化 内涵 目标管理 线索管理、研判 运作模式
一、我市反渎工作的现状
渎职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又被称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揣腰包”的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其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导致权力的失用或滥用。渎职的行为和结果,严重违背了公务员职责的公正性、廉洁性和勤勉性,妨害了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渎职罪属于结果型犯罪,一旦成立,往往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
另外,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这类人员身份特殊,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给基层院查办案件带来一定困难。一是亲属、朋友、同乡、同学、战友等社会关系网形成的“保护层”使案件查办工作极易陷入困境;二是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干扰着办案工作,为了本单位、本部门的荣誉、声誉不受影响,千方百计捂着盖着,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三是利益关系作祟,由于与在案人员存在着某种利益牵连,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从而利用各种关系对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施加压力来阻碍侦查;四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对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为了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对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不但不支持查办工作,反而千方百计地来限制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造成检察机关孤军奋战的状况。
金华市院反渎局2006年挂牌成立后还发现了反渎队伍存在一个问题:各地只注重本院或反渎职侵权部门自身的力量,而忽视了与其它院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联络,遇到跨区域、智能化、关系复杂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形不成打击的优势和合力,使过去那种二三个人为一组各自为营、分散作战的侦查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院侦查骨干的能力水平各有特色,如果各自为战,不但整体合力不强,而且侦查人员个性化的特长和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侦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很难实现优势互补。
发现这些情况后,市院反渎局响应省院提出的号召,努力抓住“一体化业务指导”,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06年以来,全市各办案单位在消灭“空白院”的基础上保持办案量不断提升。特别是2009以来,各办案单位都较早地消灭了“空白”,并在案件量的平衡上有了明显地进步,如2009年立案查办37件41人;2010年查办41件51人;2011年查办32件41人,办理了一大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要案,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比如市院办理的原兰溪市建设局局长许某滥用职权和受贿案件、比如市院查办的原金华国资委傅某等人滥用职权案件、金东区院和东阳市院联动的环保案件等等。
二、“侦查一体化”体制的内涵
反渎职侵权工作侦查一体化,是指检察机关在现行的检察体制模式下,建立以优化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的侦查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目标,以省级院为指导,以市级院为主体,以基层院为基础,以市院侦查指挥平台为组织形式,以提办、交办、督办、联合办等为主要办案方式,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侦查机制。省院王祺国副检察长认为侦查一体化的内涵体现4个属性即一是整体性;二是协同性;三是法定性;四是信息性。1【①】
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模式从整体上打破了以往一个办案单位单边作战的格局,纵向突破了级别管辖的梯度空间,横向超越了属地管辖的界限,贯通了以省级院为龙头,市级院为主体,基层县级院为基础的流程化效率运作,从而更突出上级院统一领导指挥的权威,强调局部对整体服务和整体对局部的协调,体现了准确高效的行政性和严密迅捷的组织性。反渎职侵权侦查一体化模式在更广的层面上更灵活地适用刑事诉讼法指定管辖的规定,通过提办、交办、联办、督办等多元化办案方式来突破重大疑难案件,排除办案阻力,加强异地协作,破解“本地人难办本地案”的难题
三、实行反渎工作目标一体化管理。
金华市院根据上级院对渎职犯罪形势的判断,结合金华本地实际情况,提出每年的反渎工作目标,并实施科学的量化管理。
一是确立全市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在省院施行绩效考核以前,市院根据近年的办案情况以及全市掌控的案件线索量,提出相应的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如06年即提出全市“消灭空白、总量在20件左右”的规模要求和“提高案件质量”的质量要求。省院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后,调整为以考核分类确定业务规模与质量的要求。全市全年整体业务工作目标的确立,使各单位能够认清全市办案目标与方向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工作目标,引导全年总体工作努力方向与走势。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阶段化推进督促机制。确定全年目标后,对总目标分阶段进行目标分解,保证全年工作任务完成。如2011年确定目标后,市院先督促办案困难的县市完成工作任务,县市把自己遇到的难题主动和市院沟通,市院借助各种途径解决困难,帮助扫清障碍,到今年5月份,各地有已经消灭空白,从而没有影响今年全国检察系统开展的渎职预防巡展工作的开展,也为下半年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围绕专项工作重点推进。借助时机开展专项工作的治理也是做法之一。2010年12月转发了两办《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高检院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省院召开了全省检察长会议,市院积极贯彻上述精神,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整治。市院办理了市国资委傅某等人滥用职权造成3000万元损失的大要案,永康市院办理了行政执法局玩忽职守案件3件5人,并办理了以派出所长黄某为首的徇私枉法案件4件4人。这些案件的办理也都是围绕重点工作开展。
四、案件线索与研判的一体化管理
“职务犯罪线索是指蕴涵、反映职务违法犯罪事实的未经检察机关充分查证的信息。”2 [②]依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举报线索,包括个人来信、来访和单位移送以及上级交办的线索;二是侦查部门自行发现的线索,包括在工作生活中获取的和在查办案件中发现的线索。“职务犯罪线索具有客观性、针对性、分散性、价值性、局限性、传递性、时机性等特征”。3 [③]职务犯罪线索虽然一般不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其是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源头,是启动职务犯罪侦查行动的开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4 [④] 线索统一管理是侦查一体化机制得以正常运作的前提。启动侦查指挥中心,开展一体化侦查,关键要有成熟的线索和可靠的情报信息。案件线索管理中的关键两步一是获取二是研判。
1、线索全市汇总、并串。在线索汇总方面,仅通过每月的月报表进行汇总是不能达到整体汇总效果的。一方面,按月报表机制实现线索汇总,另一方面在工作指导及巡查中及时将各办案单位的线索,甚至是线索情况进行汇总,我局以及初步实现高检院关于对重要线索实行分级备案的要求,下管一级的规定,对下级院受到的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犯罪的要案线索,以及数额特别巨大或在当地有影响的大案线索,要报上级院备案管理,由市院统一经营,统一开发利用。线索全市汇总有效避免因线索积压或人员更替而造成线索流失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局办理的原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厚征滥用职务和受贿案。
2、线索全市研判。侦查人员对职务犯罪线索的分析评估,是指侦查人员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根据职务犯罪侦查经验,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职务犯罪线索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事实,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据此判定线索可查性以及调查重点的一种活动。
市院反渎局在线索全市汇总并串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件线索资料的汇集、整理、分析以及对线索处理情况的及时掌握,有利于拓宽侦查视野,实现侦查工作得科学决策,也有助于及时通过业务指导或参办、督办、提办等方式解决基层检察院在线索处理中遇到的难题。从近两年的办案情况看,公安交警及车管部门、法院执行部分、国土拆迁以及环保系统等部门线索并串的效果良好,市院不但可以为在办基层院提供较为丰富的案件线索,而且为有相关线索反映的其他基层院也提供了办案线索与查办思路。
3、立案前汇报制度把住了质量关。金华市院一直坚持基层院立案前向市院反渎局汇报的制度。该制度从线索研判角度看,其主要益处有:一是进一步把握了质量,阻拦了凑数案件启动侦查程序。二是拓展了办案思路。市院从全市的角度提出提高查办级别、拓展查办范围等扩大战果的意见,推动查办工作合理扩大战果。立案前汇报制度构成了一体化研判线索的重要一环。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件还是环保系统案件,金东区院向市院进行情况汇报后,市院把相关的线索进行并川处理,并且积极配合区院打开缺口,保证案件的质量而且为后期工作做好铺垫。
4、日常指导中坚持一体研判线索的作法。市院在日常指导中把线索的共同研判作为重要与必要的一项工作。定期派出指导组前往基层院,集中精力对所有线索进行研判,形成共识,该初查的初查,查办的查办,该放弃的放弃,有效地处理了案件线索。如某县在“康庄公路”建设中的一条案件线索经初查一度陷入困顿,市院指导中共同仔细研判了该线索,并提出具体的进一步初查意见,最后通过该线索查办了3人渎职犯罪案件。
五、查办案件中的侦查力量调配一体化运作
检察干警都是按行政区域划分配的,目前各级检察机关侦查人员不够多,特别是县区检察部门人员比较匮乏,最多的是市院反渎局8人,人员配备达到5人的有3个局,其他的以3-4人为主,很多的局实际办案力量明显比配置的编制少。各地经济情况、发展不同等往往造成有些局办案力量常年不足,而有些地方因为线索少或没有线索往往办案力量就会闲置起来,实施侦查一体化打破了地域界限,能使全市的办案力量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市办案力量的使用上,我市反渎基本上做到集中使用时,发挥攻坚作用;分散使用时,发挥他们办案的定向把关作用。一体化查办的运作在金华市反渎系统的模式有:一是上下联合式,二是对下帮助式,三是整体集中式。在查办案件的一体化运作中,形式与时机灵活方便,可以在初查中适用,也可以在办案中适用,可以先适用帮助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调整为集中中,一切丛案子的实际情况而调整。
通过这些年的侦查一体化的实践操作,在平衡各地的办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遇到了不少的难处,今后几年我局将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侦查指挥协调机制。指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继续完善对基层院在查办案件的定性及犯罪事实认定、侦查方向、时机、措施、适用法律等关键环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基层院办理的重点案件,进行个案督办,并适时介入办案过程,直接予以指挥或指导;从有利于案件查处的角度出发,改变案件管辖,采用提办、交办的方式,顺利开展案件侦查。完善区域交叉办案,加强跨地区侦查协作,整合侦查部门精干力量查办跨地区的大要案;继续加强内部协调办案,如协助办案;代为取证;协助追逃等。
二是建立和健全信息情况交流制度。继续完善信息库的建设并不断的与实践相结合使用,不断充实其与办案相关的信息情况,建立以典型案例、侦查谋略等信息,对案件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加强对线索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继续加强全市反渎人员的人才库的建立和使用。人才是反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侦查人才,我们的反渎工作不能取得新的突破,集中全市的优秀力量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给予侦查人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把优秀的人才留在反渎部门。
四是实现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现行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客观上导致了一体化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失衡,有碍于侦查一体化的体制的建立。我们认为一要增强侦查一体化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二是提高化解侦查一体化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冲突的能力;三是创建有效的侦查一体化利用共享的分配平台;四是改革和调整现有侦查一体化失衡的利益格局。
注释:
1【①】王祺国《关于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的若干问题》 [②] 关福金:《案件线索与调查》,载《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2008年第6期,第20页。[③] 陈连福、何家弘:《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实务》,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第73页。[④] 初查是立案前的调查,也是侦查活动的一部分。
第五篇:成都检察机关反渎特别侦查队力破三难一大
成都检察机关反渎特别侦查队力破“三难一大” 时间:2011-12-21 19:07:00作者:周忠 贺海燕 王雪莲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
正义网成都12月21日电(记者周忠 通讯员贺海燕 王雪莲)近年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反渎部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任务重、队伍结构不合理、办案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从侦查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市院从基层院选调27名优秀侦查人才组成成都市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特别侦查队,强化市院侦查指挥协调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整合侦查资源,对侦查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消除)“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阻力大”问题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特别侦查队坚持“信息引导侦查、侦查就是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侦查”的理念,将工作重心延伸到收集信息、发现线索的阶段,建立完善信息收集、评估、运用工作机制,改变“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案件线索由“偶然发现”向“必然发现”的转变。如在开展查办涉农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中,针对该市在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拆迁领域中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侦查队主动出击,对该市新农村建设和拆迁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研究熟悉,结合对此类案件共性特点的深入分析,确定了摸底调查、适用补偿标准等拆迁工作中的重点薄弱环节,归纳了虚构房屋、虚增面积、篡改户口、伪造用地手续、重复补偿等作案手段。最后将各基层院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比对筛选,从中发现了多起有价值的线索,在全市开展了查办拆迁领域渎职犯罪集中统一行动,成华、青白江、武侯、龙泉驿等区县基层院共立案侦查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形成了“系统抓、抓系统”、打击涉农渎职侵权犯罪的高压态势。
特别侦查队对侦查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使办案方式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规模办案”的转变。在具体办案中注重根据队员的各自特点合理搭配侦查力量,加大了侦查措施、策略的协调配合力度,坚持“由证到供”的办案思路,通过做深做细初查,为案件突破和后期扩大战果提供扎实的基础证据和信息。如在查办温江区交通运输管理所所长谷志成伙同干平、倪学羽、周翔林、李家华等人滥用职权、贪污国有资产窝窜案过程中,鉴于该案涉案人员众多,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案件事实错综复杂,经分管检察长批准,启动了20余人的特别侦查队,拟定了详尽的初查方案,全面搜集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涉案单位工作制度和特点,了解涉案人员的工作经历、社会关系、财产状况、心理素质等有关信息。办案组在预审时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外围小组根据审讯进展情况,分头并进查漏补缺,在第一时间有效固定和完善证据。预审小组、外调小组、综合协调小组各负其责,使得该案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突破。最终,法院对涉案人员均作有罪判决。
特别侦察队运用进攻性初查的谋略将侦查思路从“单一罪名”向“数罪指控”转变,精心经营线索,重视背景调查、技术手段和审讯方案的运用,主动出击扩大侦查范围,深挖渎职犯罪背后的贪贿行为。如成都市建筑材料工业局原副局长李渝晨在处置一企业破产及拆迁补偿的过程中,隐瞒国家因水库建设将对其进行补偿的重大事项,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在该案的办理过程中,特别侦查队结合涉案事件背景和李渝晨与相关利益人的电话联系、财产状况以及具体审批流程等情况分析得出其渎职背后可能有徇私的情节。随后运用进攻性侦查的理念和谋略,一举查明了李渝晨收受贿赂10万元的犯罪事实,最终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判处李渝晨有期徒刑七年。
特别侦查队综合采用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调取物证书证、跟踪、守候等传统侦查措施,在法律运行的条件下不断尝试秘密侦查和技术侦查措施,提高证据收集水平,以证据服人,既提高了案件质量又保障了办案安全。同时,充分运用两级院同步录音录像、电子取证实验室、测谎仪、手机定位等信息技术设备发现取证点,获取关键证据,积极借助相关行业机构日常管理所用高新技术,提高了办案效率。如在一起拆迁领域渎职案的查办中,特别侦察队运用了航拍资料、遥感遥测数据、恢复电脑中已删除文件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获取固定了重要证据,在审讯过程中还使用了测谎仪,彻底攻破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2008年至2011年,该市两级反渎部门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64件264人,侦查终结159件255人,2008年至2010年三年有罪判决率64.9%,查办渎职犯罪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反渎职侵权工作步入了上半年抓立案、下半年抓结案、上半年完成办案任务70%、10月份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的良性发展轨道,反渎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