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时间:2019-05-15 00: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第一篇: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本文作者:评职称论文360期刊网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要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建立起能够覆盖全部个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生计、赡养、教育、残疾与社会保险等费用扣除标准和自行申报纳税,体现“全面、简便、合理、适用”的基本要求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关键词:分类税制;综合税制;费用扣除

一、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一)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模式是指归属于某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如工资、薪金、股息红利等,均应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人的适用税率、计征方法以及费用扣除规定分别课税,不进行个人收人的汇总。

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再有随着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

(二)税基狭窄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课税范围比较狭窄,采用正列举的方式对十一类应纳税所得征税。在今天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出现该征的不征,不该征收的还在继续征收的现象,缺乏公平。

(三)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

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确定税前扣除额时一般只考虑了个人的日常开支,忽略了家庭中的一些主要开支,如所赡养人口多少,老人需要的抚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费、高房价、高医疗价格及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导致税前扣除额较低,应纳税所得额增大,加重了工薪阶层负担,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的实现。

在赡养状况差异很大时,税收负担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税收的不公平性更突出;忽略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个人纳税能力的影响,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由于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难以适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费用扣除的变化完全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损害了一部分纳税人的利益。中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对可以由支付单位从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税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在征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收入者采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券、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应该争取逐步将目前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对高端的征收调节。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是指把经常性、固定性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入综合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这些所得,以一个年度为计算期,综合计算该征税范围的全部所得和应纳税额,按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其他所得仍按现行分类税制办法采取分项征收,属于分项征收的项目缴税之后不再进行综合申报与汇算清缴。这种以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既坚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可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

(二)扩大税基

为适应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应包括一切可以计量纳税能力的收入,改变目前正列举方式规定应纳税所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以反列举规定不纳税项目,扩大税基。即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除了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几项免税项目外,其余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收入均应计入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合理调整税前扣除

1.是否应该增加费用扣除。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收人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基于此,当物价上涨时,生活费用增加,费用扣除也必然应该增加。

2.合理制定费用扣除标准。要合理制定纳税人的生计费和赡养人口、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保险等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并视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地对各类扣除标准加以合理调整。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将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实行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上升挂钩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减少级次,调整级距,降低税率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工薪所得的45%税率已明显偏高,9 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计算复杂,应简化以5~6级为宜。对综合征税范围的纳税所得额可以适当拉大差距,如5 000 元以下适用5%的税率;5 000元~20 000 元适用10%的税率;20 000元~40 000元适用15%的税率;40 000元~60 000元适用20%;60 000元~100 000元适用25%的税率;10万元以上适用30%的税率。即中国要遵循低税率和宽税基思路来进行税改,避免纳税人隐匿收入,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职能。

(五)完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完善“双向申报”制度,强化税法宣传,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特别要利用大、要案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来进行反面警示,为综合分类汇总申报奠定基础。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要努力完善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网,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为每个纳税人建立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便于对纳税人财产的监控。形成有效的个人收入控管体系,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加强税收监管,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同财政、银行、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联系方式:4006587789。

第二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摘要: 我国个人所得税订立太晚,个人所得税法在修订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存在着税制不完善、公民纳税意识薄弱、执法不严、征收范围不全面、征收管理力度不足、起不到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等问题,导致税款过多流失。故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让它更加规范化,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税收征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进程。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存在问题;改进意见

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税种,全世界22个发达国家,17个国家以此税种为主,剩余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最低的也在14%以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在聚集财政收入,调控收入分配,调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跨国所得不断增多,国内居民收入来源也更加多样化。面对新形势,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难以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94年实施了个人所得税制改革,随历经9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整体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其调节力度还鞭长莫及。导致这种局面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1.1、征收范围不全面

个人所得税在课税范围的设计上,可分为概括法和列举法。概括法即按课税客体的类别设置,列举法即按课税客体的具体项目分别设置。列举法又可以分为正列举方式和反列举方式。正列举方式即对税法中有确切订立的项目给予课税,尚未出现在税目中的项目不用纳税。反列举方式则是确切规定出不在纳税范围的项目,除此之外所有项目都要纳税。通常地,反 1 列举方式的范围较之正列举方式的范围,通常更接近税源。就我国个人所得税而言是采用的正列举方式与概括法结合的方式,列举法并且规定了十一个应税的项目,使用概括法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明确征收的个人所得。由于我国采采取正列举方式明确了税基范围,极大的限制了征税范围的变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的应税项目,减少税基的流失,但是因概括法的模糊性,容易在征纳过程中发生征纳双方的纠纷纳税人躲避税务的行为。

1.2、税制模式问题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有三种:

1、分类所得税制,2、综合所得税制,3、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即纳税人获取的收入按不同来源、性质不同分类,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所得税制进行课征。其优点是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的方法,课征简便,节省征收费用。缺点是,不能按纳税人全面的、真实的纳税能力征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就是分类征收办法。此种差别待遇的方式,适合源泉扣缴,但是往往难以全面衡量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同时也没办法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基本原则。再者此种征收方式缺乏弹性,加大了税收成本。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长,税收征管必然会因这种课税模式而十分困难并且效率低下。就现行的这种税制模式有较多弊端:

1、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模式,不能充分贯彻其立法原则;

2、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容易造成合法避税,给征收管理带来困难,导致税源的流失;

3、现行模式对扣除的规定不合理。

1.3、税率问题

国内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率实际是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累进税率是指根据征税对象数额或比例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按同一比例征税。在累进税率之中还有工资薪金的九级累进以及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五级累进,加之一些加减征收的方式,使税制混乱、项目繁多,然而对于同属劳动所得的工资、薪水以及报酬所得分别课税,人为造成税负不公。目前我国对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为45%,与世界各国相比,这一税率偏高。过高的税率一方面会增强纳税人偷漏税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45%的税率在现实中极少运用,这一税率只起象征性的作用,有其名而无其实,却使税制空背了高税率之名。累进税率的级次趋于减少,税率逐渐降低,而对不固定的收入采用不同税率。这与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公民收入这一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宗旨相违背。

1.4、纳税意识薄弱,偷逃税现象严重

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已然20多年,但国民的纳税意识仍然十分淡薄然。我国现行两种纳税方式,分别是主动申报以及代扣代缴。被动地扣缴仍然占大多数,主动申报短期内仍无法普及。有的人多处兼职取得收入,用人单位不代扣代缴,纳税人自己也不主动申报纳税,造成税法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落实不到位。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低收入者存有心理不平衡,他们认为个人所得税应只向高收入者征收。而高收入者更不愿缴纳用来调节贫富悬殊的高额税款。由这种心理的存在,加之税制及征管 2 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政府应对此负责,纳税人对此也应当负责。如今,国民个人素质低下,几乎人人都唯利是图,社会道德风气不行。一大部分人已经被这个物欲横行的社会洗脑,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他们的一切行为行动几乎都是基于金钱和权利。因此在面对税收时,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来逃税漏税,进而来增加他们的财富。

2、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意见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公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个人所得税将是一个最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税种。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严峻而不容忽视,它势必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尽快地出台相应的目标与原则,以指引和规范改革的进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改进个人所得税制

目前世界各国通常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或综合所得税制,实行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极少,但由于我国税收征收手段相对落后,公民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条件尚不具备。故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完全放弃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也是当前国情不允许的,这必将导致税源失控,加剧税收流失。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应先向分类综合所得税制过渡,等待条件时机成熟,则可向更科学、更合理的综合所得税制发展,以确保税制本身各要素的合理性。但在现阶段我国还是应采用综合所得税制为主,分类所得税制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更为切合实际。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意个人综合所得的测量和监控问题,加之个人收入的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人的收入表现为实物形式,即使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综合所得税制,若是征管水平跟不上,就有会因为税基难以计量和监控而无法有效实施了,从而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无序和资源浪费。所以,就我国目前而言,个人所得税制在近中期可考虑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此方法吸收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两者的优点,既体现了按支付能力课税的原则,对纳税人不同的收入来源实行综合课征,又体现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所列举的特定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按照这种混合所得税模式,可以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分类。

2.2、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可使隐形收入公开化。建立“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将其与个人信用同步,让每个公民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这个账号下进行,排除现金交易,严格执行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所有的纳税人必须在银行开户并且是实名账户。与此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进行实名登记。只有如此才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每个人的所有收入均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保证税务机关对多元化、隐蔽化的收入进行监控,减少偷逃税款的行为。有许多人利用国家税收漏洞来逃税漏税,政府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并对那些逃税漏税者进行严惩,进而达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2.3、合理设计税率

现目前而言国内现行的累进税率是9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达到45%,名义税率是较为高的,但是实际情况下能达到最高税率的纳税人少之又少,从而造成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严重不符。所以,借鉴发达国家累进税率的设计,可对我国超额累进税率优化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就我国而言超额累进税率优化设计重点其目的在于要设计好累进级数、级距和边际税率。单就累进级数来说,累进级数越少则征管越简便,但是会损坏税收的公平性;反过来说,就是累进级数越多,征管越复杂,但就税收公平性却可以得到保障,故此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应当适中。在确定累进级距时,一方面要符合所得分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公平负担的要求。通常而言,在个人所得数额小的时候,级距的分布相应可以较小一些;个人所得额较大的时候,级距的分布则根据情况应该相应的调大一些。然而对于边际税率的设计,理论的分析结果往往是最优边际税率结构应呈正态分布结构,也就即低收入段的边际税率由零开始逐渐上升,到中收入段时达到最高点是趋于稳定,收入在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边际税率则渐趋下降,最后接近于零。虽然这种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象条件下做出的分析,但在不完全竞争经济条件下仍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并且着眼于从世界各国近20年来的税制改革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理论的适用性。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设计也应与该规律相符。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可以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以及提高纳税家庭工作、投资和纳税的积极性。目前,国际税制改革的趋势是减少累进税率级距。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体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税率的设计宜采用少级距、高边际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对大部分纳税人应适用不太高的税率,以体现普遍纳税精神;对高收入者要用高税率,以体现对收入水平的调节。首先削减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档次,可考虑由现在的最高9级简并为5级,对各种应税收入统一适用;其次,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所得,性质基本相同,应无差别课税,可将劳务报酬所得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按统一确定的超额累进税率征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本着“简化税制、降低税率”的原则,使个人所得税的级距不断减少,税率不断降低。2.4、确定适当费用扣除制度的和征税时间

当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的是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综合扣除方法,2006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已然从执行了25年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白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2000元。但是由于两次改革只是“微调”,且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根据不同纳税人的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合理明确其基本费用扣除。设计基本扣除项目和带有政策导向性的特别扣除额或免税所得,与此同时,费用扣除应根据物价增减指数以及汇率的浮动而灵活地加以改变,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针对收入高低不同的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征收标准,可以将收入属于中低的人群征税基点提高让他们相对少缴税。而将收入高的人群征税基点降低进而 4 让他们多交一些税。就现在而言国内个人所得税所采取了定率扣除和定额扣除两种扣除办法,并没有很好表现出对个体差异的个人照顾即人性化服务,对其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分别从家庭因素、基本生活因素、经济波动因素等不同的视角建立费用扣除制度,使不同经济条件的公民负担合理的税负。从而达到降低基尼系数,达成缩减贫富差距的根本目的,这样也就能使我国经济繁荣、稳定并继续高速的发展下去。基本应扣除项目包括:

1、纳税人每年基本免征额度。这一项免征额度针对有收入的纳税人个人的基本免征额,目的在于为取得应税收入弥补纳税人而付出的代价;

2、家庭抚养人口扣除额。这一项扣除额目的在于弥补纳税人在抚养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无收入其他亲属)必要的生计、医药费用等的支出;

3、纳税人子女的教育费的扣除。因为我国现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故此,这一项非要扣除目的在于能使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大专以上的教育费用。针对纳税人子女可读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应当制定相应标准的扣除额,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

4、纳税人不动产投资的扣除。重在针对纳税人以及他们的家庭为购买自用的住房等不动产按一定标准和比例设计的费用扣除。这一项项扣除目的在于拉动内需,鼓励纳税人前去购买商品住房,从而带动我国低迷很久不动产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教师收入免税所得。重在针对在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应当明确订立为免税所得,不应当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就具体情况而言也可包括大学教师在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树立良好而伟大的政策导向,将教师这一日渐低下职业培养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样的政策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并且能以最小的成本收入损失而交换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

6、纳税人稿酬、版税、演讲等收入免税所得。应当思量对于稿酬、版税、演讲等文艺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事实上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对稿费收入也有20%免征额,并按应纳税额减免30%的优惠规定。将这些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目的在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5、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首先,加大力度推进税务部门针对个人所得的所有信息收集的系统以及银行对于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从而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完全电子化,进一步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可降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串通偷税漏税。通过银行和税务机关联网工程的建立,进一步减小现金交易的范围,尽量让所有的收支状况处在税银联网的监控下,一旦现金交易减少了,政府便可以更容易通过账户对纳税人的税源实行有效监控;其次,采用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方式,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所得时必须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对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和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不按规定报送有关信息资料的,要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以及相应的惩处办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保税的合力,终才能获得调节收入分配的优良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各个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起联系制度,互通有无,尽量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进而可以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双向申报” 5 制度自1997年试点以来,已多次被实践证明是成为税源控管、预防税收流失的最有利的措施。设置健全协税护税网上合作系统,从而实现税务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间的个人收入信息和交叉稽核系统,促成对征收个人所得税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为使确保该项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可以明确规定:纳税人都具有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税所得的义务和责任,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的一切应税所得。应当设置向税务机关报送明细表的制度,并明确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以便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核体系,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换个角度来说地税部门内部也应当在制度上明确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实施细则,从根本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据税务等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自行申报的人数在呈逐渐上升趋势,进一步完成由代扣代缴向自行申报制度的过渡也是综合国力、国民素质高的具体表现。再者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做为基础,设置税务申报、税款征收、信息采集等税务征管系统,连接相关部门的网络,加强个人收入的全方位监控,防止纳税人的偷税漏税行为。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力度。各级税务机关应采取各种手段,采用不同形式深入宣传个人所得税法,使每个公民懂法、知法,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6、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努力深化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从而改善国内偷税漏税的社会风气。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其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之处,主动积极的缴税,坚决拒绝做逃税漏税者。并且让他们明白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缴税最终的受益人是他们自己并且还能够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而税收能对我国的公民收入起到调控作用,政府可以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起来,再通过转移支付再分配给那些低收入者和需要救助的群体。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加之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因此,应大力加强纳税人的合法权利,逐步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加大政府支出公开透明度,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强化自身的纳税义务以及纳税权利意识,积极地承担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凭借纳税义务维护自己的纳税权利,形成良性循环,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

参考文献:

1、赵迎春、张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4期;

2、于 兵,《科学合理的设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当代财经》,2003(2);

3、高 萍,《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华财会网,2002-05-27;

4、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2)。

第三篇: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作者:未知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1、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2、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3、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4、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2、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3、费用扣除不合理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

5、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6、纳税观念淡薄,偷逃税严重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2、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3、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4、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5、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6、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摘要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虽然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与国际上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6.92%,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所示,93个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0.92%,21个工业化国家平均值为29.04%。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和征收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必须置于全球税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换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等措施,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要逐步实现与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接轨。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存在问题

改革

建议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

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

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虽然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与国际上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6.92%,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所示,93个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0.92%,21个工业化国家平均值为29.04%。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和征收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换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等措施,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步实现与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1、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都在就业人员平均收入以下,因而征收面很宽,税收来源很大。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20593美元,个人所得税免税额为2300美元,纳税人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3584亿美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0.1%,是收入最高的税种。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

2、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由于对家庭基本生活费免税,并实行超额累进制,因此,对个人收入分配过分的差距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国民所得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借助税收手段,促使国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以瑞典为例,该国是典型的福利制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个人所得税均衡所得作用,以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资料表明,该国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最高可达到个

人收入的80%。其政策执行的结果一是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公民生老

病死和失业都能得到社会保障;二是均衡了社会成员的收入,使收入高低悬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瑞典被很多人认为是即无大富、也无赤贫的福利王国,这不能不说是个人所得税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所得税的收入弹性较大,即能根据国民经济盛衰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也易于根据政策需要相机调整税率和税收,借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还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相应采取分项扣除、分项设率、分项征收的模式,以体现对不同形式收入的区别对待政策。美国历届总统都把个人所得税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通过增减税率,调整课税基础,改革减免额等办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刺激和抑制。如1964年肯尼迪政府大减税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的三次大减税等,都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例子。

4、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具有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加强对个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个人消费,调节社会供需关系等重要作用。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采用分类税制模式,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取不同税率和扣除办法。这种税制模式已经落后于国际惯例,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容易使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逃税避税漏洞,会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而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在总体上难以实现税负公平的目的,从而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标产生严重的冲突。

2、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按照应税所得的性质来确定税率,采取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行的结构,并设计了两套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模式不仅复杂繁琐,而且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税负不公,如超额累进税率存在差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制度在世界各国是不多见的,是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另外45%的最高累进税率从国际上看,采用这么高税率的国家非常少。税率越高,逃税的动机越强,在 现实中,能够运用这么高税率的实例可以说非常罕见,没有实际意义。过高的累进税率,将会严重限制私人储蓄、投 资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

3、费用扣除不合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方法。这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表现在既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的因素,更没有考虑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不同情况。而且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国情。

4、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

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实际生活中,部分扣缴义务人或迫于领导的压力,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税款的代扣质量并不高。甚至出现故意纵容、协助纳税人共同偷逃税款的现象。在实际税务稽查中,发现一些代扣代缴义务人将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计或少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干脆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改为5%的比例税率进行计算的情况。

5、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状态。

作者:未知

6、纳税观念淡薄,偷逃税严重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时间短,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直接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并且由于计算困难,扣除复杂,税源透明度低,涉及面广等原因,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中国社会调查事物所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大连、青岛等9个城市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817份。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

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48.7%。有关税务机关对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2002年中国内地十大富豪”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位富豪缴纳 了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是个人,涉及面广、对象复杂。因此,日常宣传要常抓不懈,针对不同的征税主体,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目的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辅导;开展正反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内容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培训,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2、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然后将这些细化了的分类所得按照如下四种所得类型分别总计:劳务所得,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营业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投资所得,如股息、利息、红利等;其他所得,如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然后对那些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并且能够较好采用源泉扣缴方法的应税所得,如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等,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营业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3、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税率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关系到政府的一些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应根据全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结合税收模式的改革科学地设计个人所得税率:①在总体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结构。具体而言,对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非专业性和非经常性所得,实行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租赁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专业性和经常性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②对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专业性、经常性所得,为体现税收公平,可以设计一套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当降低税率档次,降低最高边

际税率。为缓和调节力度和刺激国民的工作积极性,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档次可以减少至3—5档,最高边际税率可以降为30—35%。具体而言,可考虑规定5个累进级距档次,税率合并为5%、10%、20%、30%、35%,以均衡调节不同所得人群的收入水平。至于对实行比例税率形式的非专业性、非经常性所得,仍可适用20%的税率不变。

4、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目前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根据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个人收入水平来确定的。现在我国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原来月综合收入800元的扣除额度使过多的工薪阶层人员进入纳税人的行列,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更违反了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目的,需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来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当前北京、广州、深圳的费用扣除额分别是1000元、1260元、1600元,因此工薪所得的月扣除额至少应该设定在1000元。在扣除项目中,除了基本扣除外,还有其他一些扣除也应考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保险金。向政府、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的部分可以继续扣除。同时,扣除额的大小应该随工资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因素的变化对扣除标准(额)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

5、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已不再是“打富济贫”的政策工具,开始成为国家税收的一个主要税种。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为1417.18亿元,但只占全国税收的6.92%,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税收系统对个人征税的效率较低,大部分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并没有足额收上来。因此,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建议当前应把以下“六种人”作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控重点:部分经营比较好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户;演艺、体育专业人员,包工头、暴发户以及其他新生贵族;部分天赋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证券机构的操盘手等等;部分从事高新技术

行业取得高收入、销售知识产品以及某些通过兼职取得高收入的知识分子;外籍人员;工薪阶层的部分高收入者。通过加强对以上六大征收对象的管理,构成以后个人所得税最重要的税源,以体现国家税收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收入功 能。

6、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①推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应通过税法或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强制建立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情况的部门或单位,必须使用纳税人识别号。以此为基础,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的收入和与其纳税事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同时,纳税人识别号还应强制用于储蓄存款、购买房地产等大宗经济活动,并且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账户体制。这项举措在2000年已经实行,但是很不完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实名账户,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账户,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其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制度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和使用、个人信用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确保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③实行双向申报制度。现行税法没有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的义务,既不利于税务机关监管税源,又淡化了纳税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个人所得税法应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即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的制度。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征管能力还做不到接受所有纳税人的申报,可就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纳税人要求必须申报。对于扣缴义务人则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定,即不论是否达到纳税标准,都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当然,双向申报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储蓄存款实名制,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

④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实现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与入库、资料保管的现代化与专业化,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并逐步实现同银行、企业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在银行电脑信用制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促进公民依法自觉纳税,减少偷漏税款的行为。

参考文献资料

1.娄仲 张都兴主编:《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李永贵主编:《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比较》,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版。3.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个人所得税操作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4.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5.王传纶主编:《国际

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曾国祥主编:《税收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北京泰可思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

2011年八月份,在网上曾经出现了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草案,之后相关媒体争相报道,引来了一阵个税改革的热议。

8月13日,广州日报发布题为《年终奖个税计税方式将修改 避免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的文章,称“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制定并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7号),不仅根据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税率表作了修改,还对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进行修订,以避免‘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的问题出现。新规将在今年9月1日实施”。

8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年终奖计税调整 避免“多劳少得”》为题,对“47号公告”进行了报道。

8月14日,新华网发表题为《税务总局明确企业派发红股计税方式》的文章,称“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明确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①

尽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应看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国际惯例尚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第一、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不适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之初采用分类所得税制,且主要采取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那时我国个人的收入普遍较低,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比较落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纳税主体范围的扩大,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水平的功能以及量能课税原则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分类所得税制与这些要求是相背的,它不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甚至满足不了宪法上的生存权保障的要求,即对基本生活资料不课税原则。

第二、税率设计与结构的失衡。从各国的税法实践看,大多数国家对综合收

入采用累计税率。而对不列入综合收入计征的专项所得项目,按照所得的性质采取差别比例税率征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的影响,以美国税制改革为开端,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以降低税率,减少累进级次,扩大税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前这一趋势已波及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目前 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超额累进税率分类太多,过于复杂,连同个人独资和合资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起,实际上包括四大项,而且税率设计也不一致;对工薪所得的税率设计档次过多,边际税率过高;比例税率的设计与加成、减征以及费用扣除上配套不严密,产生了税负不公、计算复杂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在劳务报酬和稿酬所得上。

第三、税收待遇不公平,费用扣除不合理。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同为勤劳所得,却实行差别待遇;二是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得等非勤劳所得采用了20%的比例税率,前者的最高税率大大高于后者,不但会影响按劳分配原则的实施,且会导致税负不公平;三是对同为非勤劳所得的股息、红利课税,而对国债和金融债券利息免税,有失公平。比如,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扣除两种办法。一类是工资、薪金所得等,采用定额扣除,每月扣除800元;另一类是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采用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办法。这种扣除方法,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对纳税人的各种负担考虑不充分,对净所得征税的特征表现不明显。而且,随着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负担的相关费用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现行税制并没有充分考虑每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负担,自然就不能将不反映税收负担能力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扣除,因而也不能真正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而现行对工资收入实行800元的扣除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实际上许多地方已自行将扣除标准提高到了1000元或者1400元甚至高达1600元。这种做法虽为权宜之计,但却破坏了税法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予以完善。

第四、征管手段较落后。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自行申报

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加之银行现金管理控制不严,流通中大量的收付以现金形式实现,致使税务部门无法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许多达到征税标准的纳税人可以轻易地逃避纳税义务;二是代扣代缴难以落实。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向纳

税人支付各种应税所得时,必须履行扣缴义务,并做专项记载以备检查。但在实践中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制约和保障,使税法的相关规定难以落实。

第四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社区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公管04 0422310123 吴丽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社区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导向性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改进在社区文化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特点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社区作为城镇的基本组成单位,愈发成为人们一个重要的生活共同体。经济的增长促使了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社区文化在满足城镇居民精神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文化指在一定社区内,从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区别于其他社区的心理倾向、行为特征和文化特性的总和,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以及道德标准具有重大影响。因而建设社区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在和谐社区文化的基础上的。

社区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与别的文化不一样的特点。

1、地域性

不同的社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必定具有不同的特色。在比较富裕的社区,其治安水平、物业管理水平、居民素质、公共设施会比较贫困的社区的各方面水平要好。在较贫困的社区人员组成会比较复杂,比如待业青年、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会较富裕社区多,这样就使得不同的社区具有地域性的特点。由于社区文化工作负责人的管理风格不一样,社区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比如有的是学习型社区,社区内设置有名目众多的兴趣班、培训班以及学习小组,整个社区学习气氛浓郁;有的社区则是娱乐型的社区,经常举行各种晚会、舞会以及组织旅游等等,社区居民更乐于通过参加这样那样的娱乐活动来放松身心,增进交流。

2、导向性

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社区文化对居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社区传承下来的道德标准、行为规则对社区居民具有约束力,在日常生活中指引着居民作出符合该社区价值观的行为。比如说某社区的传统是敬老爱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新搬来的住户虐待老人,那么他们就会受到该社区居民的谴责,如果该住户不改变作风,就有可能受到别的住户的排挤,最后导致无法在该社区生活下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该住户为了在这个群体当中生存下去,就有可能改变作风以适应该社区的生存环境。就这样,社区文化无形中就起到了价值导向的作用,为社区居民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3、整合性

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样,社区就具有了整合性。在社区文化的作用下,居民通过不同的活动以及集会得到交流、合作、共处的机会,通过这些相互之间得互动,居民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评判标准趋同,渐渐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得到归属观,认为社区是不能分割的大整体,自我认同为这个大整体的一分子,与整体关系密不可分。

4、娱乐性

社区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是居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休息、进行自我调整的地方,因而社区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具有娱乐功能。在茶余饭后社区常会举行各种活动,如书画展、联欢晚会、体育比赛等,让居民得到身心的放松之余,更在各方面得到发展提高。有的社区组成离退休老年人合唱团、秧歌队、篮球队什么的,其组员经常一起排练、训练,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让居民在各种各样的交流中满足了社会需要。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区文化的发展也生机勃勃。然而在社区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社区文化的发展萎缩不前或者畸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让社区文化朝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让社区文化的发展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社区文化的建设途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不足

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作为基础,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撑。社区要搞什么活动,或者建设一些有益居民身心发展的公共设施,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然而国家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自行筹集款项。这样就导致了比较富裕的社区因为经费充裕,活动能够充分开展,社区文化发展较好;而另一方面较贫困的社区因为经费不足,各种活动缺乏支撑,社区文化发展萎缩不前。由此社区文化的差异也发映出贫富差异。

2、片面发展

有些社区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时理解片面,把社区文化的建设纯粹理解为娱乐活动的开展,认为只要多些娱乐设施,居民在闲暇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消遣,便是丰富了社区文化,便是进行社区文化的建设。于是社区内大量建设歌厅、网吧、甚至赌博场所,给居民带来负面影响,社区文化畸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社区文化的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社区文化的发展,让社区成为居民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完善自我的场所。

3、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有些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理解不到位,认为社区活动就是离退休的老人在家没事唱唱歌跳跳舞,与自己无关,社区公告栏的什么活动通知都一扫而过,漠不关心,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了,造成了参与人数少、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等情况。殊不知社区的建设是关乎社区内每一个居民的事,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社区作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共同体,是居民参加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可以让居民发掘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补充。

4、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社区建设的法规还不健全,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工作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污染了社区的环境。但社区文化的发展一定会在曲折中前进。

要想让社区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让居民安居乐业,让社区发展得更为繁荣昌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努力改进在社区文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面向社会募集资金

既然经费在社区文化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发展的经费问题。有些社区无力承担的大型公共设施可以向社会开放,引入社会上的资金。比如说某社区想建立一所图书馆,但是基金不足,他就可以向社会招募,吸引社会的资金在该社区建立图书馆,这样的话社区就比较轻易地解决了图书馆问题。各种活动中心也可以合理收取一定费用来支持自身的运转。应“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逐渐增加资金来源。

2、把活动设置得更贴近公民生活

有些居民对社区活动不感兴趣是因为活动设置不切合居民实际,比如说在说普通话地区举办粤剧的表演,居民都听不懂台词,摸不透剧情的发展,自然就提不起兴趣了。因而在设置社区活动时一定要从居民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成员的兴趣爱好作广泛的了解分析,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满足到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社区还应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状况出发,形成具有个性的社区精神,并组织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活动,寓教于乐,带动居民文化活动的整体提高。

3、提高居委会、社区居民素质

成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领导班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选择有特长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进居委会,处理居委会的一些日常问题。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 使社区干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形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领导能力强的社区队伍。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加强对社区文化的宣传,对居委会以及以下的各个组织进行培训,提高活动质量,提高社区的整体素质。

4、社区建设要量力而行

在建设社区文化时一定要正确理解社区文化建设,综合考虑社区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人员组成、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劳民伤财,大费周章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破坏。

5、大力加强社区的制度建设

因法制不健全而导致社区工作在运行时出现众多问题,要想消除因管理或者是机制上的漏洞出现的问题,就要健全社区的各种制度措施、管理措施和服务措施, 然后要严格规范各项制度措施的贯彻与执行,最后要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的监督机制,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运行环境。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刘文娟.论社区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68期

王丽华.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

02期

丁桂英.吴寿松.盛爱兰.金华市社区文化建设探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王艳艳.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建构.民主.2007年 02期

文化建设课题组.关于恩施州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清江论坛.2006.3.

第五篇: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当前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为了减少财务费用,加强资金调度,均有短期借款长期滚动使用的倾向,从而加大了流动负债,由于流动负债较大,因此造成企业的流动比率偏低。所以在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时应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的筹资能力等自身情况具体分析该项指标。

(2)速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该指标在使用中对速动资产的界定不十分明确,往往导致比率计算口径各有不同,影响速动比率指标的可比性。企业在计算该指标时,一般将应收账款包括在速动资产中,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很多,回收期较长,根本不是速动资产,这样,将所有应收账款都包括在速动资产中,计算出的指标值偏大。另外,由于各企业应收账款收账期不同,有的甚至较长,所以,该指标值在企业间也不是完全可比的。

2.盈利能力和利润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这里的报酬总额不包含利息支出,但包含所得税,而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获得的利息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不包含所得税,而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2)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表明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值越低,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弱。但企业有时会出现已形成了净利润额,但款项并未收到,未发生现金流入,形成该指标值很高,但企业资金很少,周转困难。所以,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结合现金流入量的指标。

(3)净利润保证率。在评价企业实现利润的质量时,人们通常用这个指标,并将这个指标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认为这个指标可以评价利润的可信程度,指标值越高,利润真实性越大,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企业存在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和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出,但是这些成本和费用却是该指标的分母净利润的减少因素,因此造成实际计算出来的“净利润保证率”指标数字较高。如果以1作为衡量该指标好坏的标准,认为只要该指标达到1,则企业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就较强,做出企业利润质量较好的判断,就可能产生错觉,使报表分析者进入了财务判断的误区,甚至做出相反的分析结论。

(4)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平均股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公式中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由于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的权益结构比较复杂,除

了包含有普通股之外,还发行一些特别股如优先股等。优先股一般是按固定比例,在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支付股息,因此在计算普通股股本所能享有的收益额时,应将优先股股息扣除。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因为其一:分子中净利润的计算与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相关,不同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这样,计算出的净利润各公司间不可比。其二:分母为股份数,而不同公司因为股票发行价格不同,所以造成同样的股份数取得不同的资金,从而获得不同的利润,而该指标的分母是股份数,不是取得的资金数,所以,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第二,该指标在同一公司不同时期也是不可比的,其一因为该指标的分子净利润的大小与公司不同时期选择的不同会计政策相关,不同时期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不同时期计算的净利润不可比,其二,该指标的分母为股份数,同一公司流通在外的股数,在不同时期可能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等,若发生了这种情况,只是不同时期股份数发生了变化,资金并没有发生变化,若不进行计算调整,计算出来的数值就不可比。

3.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指标重复使用的问题。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及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三个指标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作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时,说明同一个问题即负债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因此选取一个指标使用即可。

(2)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它是衡量企业支付全部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它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为利息费用中包括短期借款利息,因此不能用它来衡量企业支付长期负债利息的能力。

(3)长期负债比率指标。反映企业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可是该指标值为多少才能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多少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弱,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和比较值,使分析者计算出数值后无法作出判断。

4.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某些情况下,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经营出色。例如,过高的存货周转率可能是由于太低的平均存货水平引起的,而太低的平均存货有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原材料存货不足会使生产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在产品存货太低有可能使生产过程不能连续进行;产成品存货短缺可能会失去良好的销售时机。如果平均存货低到影响其发挥正常的功能时,很高的存货周转率恰恰反映出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因此,任何公司都应努力在保证存货能够发挥必要功能的基础之上,加速存货的周转。

另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存在不可比的情况,因为其分母平均存货的数值大小要看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大平均存货多,周转一次需要时间长,存货周转率低;企业规模小平均存货少,周转一次需要时间短,存货周转率高;但这不能就说规模大的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如规模小的企业。所以应避免不同规模间企业存货周转率的比较。

二、有关会计报表分析的思考

1.对流动性指标的改进。为了较客观地评价速动比率指标反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用企业的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好客户的应收账款或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账款,若企业的产品比较畅销,还可加上存货中的产成品等作为速动资产,也就是该指标的分子,来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指标,则能更加准确衡量企业资产快速变现的能力。

2.对有关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补充。现有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大多都是从损益表分析的,而损益表中的数据有人为粉饰和调整的情况存在,有时会造成指标分析失灵。现金流量表的出现成功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以下几个指标是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有效的指标。

(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该指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它更注重现金流量,也更真实可靠。可以防止企业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对比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就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的不足。可能有人为粉饰的情况。

(2)主营业务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虚增收入的现象经常存在,该指标正是为了检验企业收益质量而设置的,用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又有多少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

(3)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该指标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一样,更注重现金概念。对于通过夸大利润率的不良现象,该指标可以立即识破。

(4)每股收益指标。不同公司间该指标值进行比较时,其分子分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一公司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该指标其分子的计算应掌握统一的会计政策,若遇会计政策变更应将不同的净利润在统一政策下调整。其分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若遇股份分割、股份合并,股票股利分配时,应调整以前各期股数,重新计算各期每股收益。因为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公司收入并无增减,所投入资本总额也并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普通股股数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上的实质变化。所以,在将本期每股收益与以往各期的每股收益比较时,为了具有可比性,应对前几期作相应的调整。另外,上市公司也有股票股利分配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是增加了股份数,并没有增加资金,也需要计算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才可以使同一公司不同时期的每股收益可比。

3.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改进

(1)长期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改进。如果说流动资产是偿还短期债务的物质保证,那么长期资产就是偿还长期负债的物质保证,所以我们可以用可偿债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除以长期负债所得的商来衡量企业对长期负债的清偿能力。暂且把这个指标叫作长期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是: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这个比例多大合适为好,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一般应主要用所有者权益购置长期资产。用负债购置部分一般应在30%以下,以不超过1/3为宜,最高不超过50%。如果这个指标超过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长期资产占比重太大,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财务风险较大。

(2)对利息保障倍数的修正。企业偿还利息最终需要用货币资金,并不是息税前利润,因此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测算则更加可靠,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该比值的结果反映以公司的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偿付利息越有保障。

(3)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补充。在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实际偿债能力如何,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关键并不在于账面利润,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有无实际的现金上。因此以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依据,是稳健而可靠的方法,计算公式是:负债总额现金保障率=平均每年产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年限/需要偿还的长短期债务总额。该比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越低则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系数也越小。因为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获取的现金净流量与需要偿还的长短期债务总额的关系。而较其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更能准确地说明其偿债能力的强弱。

下载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推荐5篇)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面对白热化的市场......

    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四、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改革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征管条件和税收法制环境现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即对工资薪......

    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 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2月 内容摘要 我国于1980年9月颁行了《个人所得税......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问题及改进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问题及改进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来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企业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更加......

    浅析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浅析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结构、生产运行方式不断变化,传统的劳动竞赛逐步暴露出许多不足,影响了劳动竞赛效果的发挥。本文就......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润镇五爱小学 寇利娟一、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已实施了六年。六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从新课程开始实施时的兴奋转向冷静,从华丽走向......

    领导绩效考评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参考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2009-12-23 07:09:00 来源: 北京日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为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

    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

    摘 要: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财务指标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关键词:财务报表......